跟怎样去除油笔印一样一按上升一按下降装置的设备有哪些

(;玉溪)按图中所标要求组装好的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B.Ⅱ、Ⅲ装置中_百度作业帮
(;玉溪)按图中所标要求组装好的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B.Ⅱ、Ⅲ装置中
(;玉溪)按图中所标要求组装好的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B.Ⅱ、Ⅲ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C.Ⅰ、Ⅲ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D.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Ⅰ中铁钉在水和氧气的条件下生锈,使得铁钉一侧(左侧)的压强减小液面会上升,右侧液面下降,Ⅱ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可以和铁钉反应生成氢气,铁钉一侧(左侧)的压强变大,液面会下降,右侧液面上升,Ⅲ中浓硫酸能吸收水做干燥剂,所以铁钉不会生锈,压强不变,液面也没有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熟悉铁生锈的条件以及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等.我不明白I中为什么铁钉生锈压强就会减小还有铁锈生成啊,怎么就减小了呢?
天鹰斗罗,人家一初中生,讲通俗点好么?Fe,H2O,O2发生反应,生成了固体Fe2O3(铁锈),可理解为铁“吸收”了水和氧气,变成了固体,总体积变小,气体变稀,气压下降.当前位置:
>>>按图中所标要求组装好的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
按图中所标要求组装好的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B.Ⅱ、Ⅲ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C.Ⅰ、Ⅲ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D.Ⅰ装置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Ⅱ装置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云南省中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按图中所标要求组装好的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
化学实验现象的规律:&&&&&& 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 不同化学实验现象: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1)放出大量的热。(2)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 (3)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光、二热、三生成)例如:镁条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再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受热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 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加热固体物质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颜色、质量变化及产物中是否有水和气体产生例如: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1)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产生;(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3)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4)试管内的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反应物(液态)的物质和颜色变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淀(包括沉淀颜色)和气泡产生。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五忌” :化学实验现象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能够感觉列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应注意“无忌”。1.忌把实验现象的先后顺序表述颠倒表述实验现象,要按照现象的先后顺序进行表述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不能表述成“剧烈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热量,火星四射”,因为学生首先观察到的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最后才发现“生成一种黑色物质”。 2.忌把物质的名称当做实验现象物质的名称是根据实验现象、数据、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的,通过外表现象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在描述现象时,切不可把物质的名称当作实验现象。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但不能说生成氧化镁。 3.忌把实验结论当成现象实验结论需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才能总结出来。在物质的鉴别时要根据实验现象才能确定物质,而不能没有现象直接得出结论。如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时,不能直接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应该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结论),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是氧气。 4.忌表述现象表面很多化学反应的现象十分复杂,有些现象易被忽视,导致在表述实验现象时顾此失彼,给实验分析、推断结论带来困难。 5.忌把“白色”与“无色”混淆白色是指物质对光的反射所产生的一种视觉现象,而无色则是光能全部透过物质所产生的现象。如纯水是无色液体,氧气是无色气体,碳酸钙沉淀是白色的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近几年的各地实验题侧重考查对实验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其中设计型实验题更是热点。对验方案设计和评价的命题主要有:①给出正确的实验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 ②给出实验的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实验的目的:③给出实验方案,评价实验的合理性,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正确性。④改进实验方案。⑤根据已知实验,设计对比实验对某问题进行探究。⑥在探究实验中,对某一环节或某一步骤进行评价。1.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实验设计是指存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之前,实验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原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要科学、正确,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器材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要以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及其他学科知识为依据,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正确性 ②可操作性,在设计实验时,从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操作的实施到实验结果的产生,都要具有可操作性③简约性。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原料容易获得且价格较低、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操作比较简便、操作步骤简便易行、实验时间比较短。④安全性,设计实验时,要考虑药品是否安仝无毒,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爆炸、污染环境等。 (3)实验设计的类型①制备型实验设计。 ②性质型实验设计。 ③验证型实验设计。 ④计算型实验没计。 ⑤综合型实验设计。(4)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①实验名称:明确实验具体要做什么。②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具体目的是什么 ③实验原理:明确实验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反应,要求反应个数少,消耗的原料少,原料利用率高,且反应有利于向目标物方向进行。④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发生的反应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实验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是:(5)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思考问题的顺序 a.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绿色化;实验现象明显。 b.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 c.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教材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其联系。例如,涉及气体的制备和检验时,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②仪器的连接顺序 a.所选仪器是否恰当,有无多余仪器。 b.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取有每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处理装置。c.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原则;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经过水溶液除杂质。 d.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粗口进气,细口出气”等。 ③实验操作的顺序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在仪器连接完毕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依装置而定,但关键是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 c.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2.实验方案的评价以批判的思维方法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装置设计从某角度否定、排除不合理或不是最优的方法,选择、创新更好的方法,即实验评价。(1)实验方案的评价原则 ①原理正确。设计实验方案要根据化学变化规律和化学实验原理,确保原理正确。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择的药品中一定要含氧元素,经过化学变化才能制出氧气。 ②操作可行。设计实验方案,特别是实验操作确实具有可操作性。如: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多种,如果将木炭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确实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操作,无法控制反应物的量,也不便于收集 ③装置简单。设计实验时,如果能用多套实验装置进行操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选择最简单的实验装置,选择最简便的实验步骤。如: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高锰酸钾,也可以用过氧化氢跟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当然选择后者,因为后者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④经济合理。原料一般要求廉价、易得。 ⑤安全环保。进行实验所选药品尽量无毒,实验过程要安全且不造成环境污染。 (2)实验方案评价的主要类型 ①对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可行是方案的第一要素,评价方案时应注意从原理和操作两个方面分析方案是否可行:一是理论上要科学合理,二是操作上要简单可行。②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评价: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是否切实可行。 ③从环保角度评价:防治污染的根本途径是控制 “三废”的排放。在对方案进行评价时切不可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件。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内容框架:定量实验设计和综合实验设计: 1.定量实验设计通过实验.荻取有关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并推理出结论定量实验设汁要精密一些,要尽可能避免一些误差初中常见的定量实验有:分子组成测定、混合物成分含量的测定、物质溶解度的测定、气体体积的测定等 2.综合实验设计综台实验设计是指通过实验验证多个问题,其特点是多步操作.装置复杂、现象多样。常见的有对某气体从制取到组成、成分含量、性质、尾气处理等多项指标进行实验检验和验证: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将其组合起来制取气体、去除杂质、验证性质等。 3.开放实验设计试题从提出问题、实验的方向、仪器的选择、装置的设计、现象的观察记录到结论的推理是完全自主完成的.解答此类试题,过程要合理且完整,方法简便,现象叙述要准确,推理要符合逻辑。化学定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三个定量实验:一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二是用量筒时取液体的体积,三是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1)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引起误差 ①天平没有平衡引入正负误差。②物码错位引起误差。正确放置:左物有码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错位放置:左码右物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2)量筒量取液体时引起误差 ①量取液体量与量筒的大小不匹配如量取10mL.液体用10mL.量筒即可,如果用 50mL量简或100mL。量筒会引起误差。②观察量筒液向引入误筹如果俯视观察凹液面(沿A线) 观察值&实际值如果平视观察凹液面(沿B线) 观察值=实际值如果仰视观察凹液面(沿C线) 观察值&实际值 (3)pH试纸测定溶液pH引起误差pH试纸在测量前用水润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如果测定酸性溶液,pH偏大;如果测定碱性溶液,pH 偏小。
发现相似题
与“按图中所标要求组装好的以下Ⅰ~Ⅲ装置,搁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所产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435415913717059412325450878199723当前位置: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1)请你分析实验过程..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
(1)请你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有哪些现象发生?(2)当红磷熄灭后,如果进入钟罩内的水没有上升钟罩原来空间的五分之一,你估计有哪些可能的原因?(3)通过这个实验你能推测氮气有哪些性质.(4)该实验中红磷为什么要稍过量些?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月考题
(1)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钟罩冷却后,液面上升到钟罩内空间的五分之一(2)红磷的量不足或钟罩密封性不好(3)物理性质: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燃烧、不能支持燃烧(4)红磷多些才能把钟罩内的氧气全部消耗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1)请你分析实验过程..”主要考查你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同时也是历年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近年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旨在考查同学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趋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物质应满足的条件:①此物质能够在空气中中燃烧,不能用铁丝代替,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②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时只能消耗氧气,不能消耗其他气体。不能选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和二氧化碳反应。③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只能生成固体,而不能生成气体,一般不用木炭,硫代替红磷。2.实验失败与成功的原因:①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会进入容器,使测定结果低于1/5。②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③实验完毕,待容器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观察进水的体积,避免因温度高,气体膨胀,使测定结果低于1/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1.测定原理:(1)红磷(白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容器,通过测定容器中的水的量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2)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刻度器上的活塞移动,测出氧气体积。2.装置3.实验现象(1)红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a中睡眠上升约占钟罩内空气体积的1/5b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液面以上容积的1/5c中活塞移动到4处d中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e中试管中液面上升至刻度1处f中右侧的活塞会左移4.结论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5.注意事项(1)实验中红磷要过量,以消耗容器内全部氧气,否则会使测定结果低于1/5.(2)装置不漏气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会进入容器,使测定结果低于1/5。(3)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代替红磷(白磷)。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会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导致测得的体积不准确,而细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氧气体积几乎不变,因此密闭空气内水面不上升。(4)导气管要夹紧,燃烧匙放入集气瓶时要迅速,防止空气受热膨胀,从导气管或集气瓶逸出,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增多,使实验结果偏高。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1)请你分析实验过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3912487317919543273152443152299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工作一段时间后左池中pH值上升,右池中溶液的pH下降;a,b两电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且b,c两电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也相等;A、左池是电解氯化钾溶液,实质是电解氯化氢生成氢氧化钾,PH上升,a极是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a,b两电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右池电解硝酸铜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Cu2++2e-=Cu,依据电子守恒可知,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B、左池是电解硝酸银,a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2Ag++2e-=2Ag,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溶液PH减小;右池电解氯化铜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Cu2++2e-=Cu,依据电子守恒可知,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C、左池是电解氯化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氯化氢生成氢氧化钠,PH上升,a极是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a,b两电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右池电解硝酸银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2Ag++2e-=2Ag,依据电子守恒可知,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D、左池是电解水,氢氧化钾溶液PH增大,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右池中电解硫酸铜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Cu2++2e-=Cu,依据电子守恒可知,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以此解答.
解:A、左池是电解氯化钾溶液,实质是电解氯化氢生成氢氧化钾,PH上升,a极是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a,b两电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右池电解硝酸铜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Cu2++2e-=Cu,依据电子守恒可知,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A错误;B、左池是电解硝酸银,a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2Ag++2e-=2Ag,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溶液PH减小;右池电解氯化铜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Cu2++2e-=Cu,依据电子守恒可知,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B错误;C、左池是电解氯化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氯化氢生成氢氧化钠,PH上升,a极是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a,b两电极放电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右池电解硝酸银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2Ag++2e-=2Ag,依据电子守恒可知,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故C正确;D、左池是电解水,氢氧化钾溶液PH增大,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右池中电解硫酸铜溶液,溶液PH减小,c电极为阴极,电解反应为:Cu2++2e-=Cu,依据电子守恒可知,b、c两极上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应用,电子守恒的计算应用,电极反应、电极判断、电极名称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回答有关问题:(1)该小组同学想制得氢氧化亚铁并保存较长时间,按图(1)所示装置对其进行操作.①某同学的操作是: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管开始反应,实验中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②为达到实验目的,正确的操作是:,B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当上述装置的实验结束后,取A管内反应所得的溶液,隔绝空气小心蒸干后得到FeSO4,再高温煅烧(有关装置和操作均已略去),最后留下红棕色固体,将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按图(2)所示装置依次通过洗气装置,结果试管甲内出现白色沉淀,试管乙内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回答:①用方程式表示试管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②为验证红棕色固体成分,可进行如下操作.③图(2)中丙装置的作用是.④根据实验现象写出A管内溶液蒸干后,在高温煅烧分解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仪器中可以直接用于加热的是(  )
A、量筒B、容量瓶C、坩埚D、尾接管
科目:高中化学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Na2SO3+SNa2S2O3.常温下溶液中析出晶体为Na2S2O3?5H2O.Na2S2O3?5H2O于40~45℃熔化,48℃分解;Na2S2O3&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Ⅰ.现按如下方法制备Na2S2O3?5H2O:将硫化钠和碳酸钠按反应要求比例一并放入三颈烧瓶中,注入150mL蒸馏水使其溶解,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盐酸,在装置2中加入亚硫酸钠固体,并按上右图安装好装置.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浓盐酸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较均匀的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并用磁力搅拌器搅动并加热,反应原理为:①Na2CO3+SO2═Na2SO3+CO2&②Na2S+SO2+H2O═Na2SO3+H2S③2H2S+SO2═3S↓+2H2O④Na2SO3+SNa2S2O3总反应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1)仪器2的名称为.(2)装置6中可放入.A.BaCl2溶液&&&&&B.浓H2SO4&&&&C.酸性KMnO4溶液&&&&&D.NaOH溶液分离Na2S2O3?5H2O:热的反应混合液滤液粗晶体(3)为减少产品的损失,操作①为,操作②是抽滤洗涤干燥,其中洗涤操作是用(填试剂)作洗涤剂.(4)蒸发浓缩滤液直至溶液呈微黄色浑浊为止,蒸发时控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Ⅱ.Na2S2O3性质的检验及其应用(1)向足量的新制氯水中滴加Na2S2O3溶液,氯水颜色变浅,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常用Na2S2O3溶液测定废水中Ba2+浓度,步骤如下:取废水25.00mL,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量K2Cr2O7溶液,得BaCrO4沉淀;过滤、洗涤后,用适量稀盐酸溶解,此时CrO42-全部转化为Cr2O72-;再加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得混合溶液V&mL,将其平均分成4等份,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0010mol?L-1&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完全时,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编号1234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mL18.0217.9818.0020.03部分反应离子方程式为:①Cr2O72-+6I-+14H+═2Cr3++3I2+7H2O&&&&②2S2O32-+I2═S4O62-+2I-则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废水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叙述的理由与结论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理由结论A与盐酸反应时,相同物质的量的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Al>Na还原性:Al>NaB室温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AlCl3<MgCl2碱性:Mg(OH)2>Al(OH)3C相同数目的分子可电离的H+数:H2SO4>HClO4酸性:H2SO4>HClO4D用饱和NaHCO3溶液可以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SO2非金属性:S>C
A、AB、BC、CD、D
科目:高中化学
用如图所示的收集装置收集氨气时,由于气流略强使得在试管底部形成气旋,导致氨气与空气混合而不能收集到纯氨气.现在有一小团棉花,请问将棉花放在试管那个位置可以阻止气旋?请说明理由.
科目:高中化学
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硫黄可用于生产重要的化工原料硫酸.某企业用如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生产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硫酸的用途非常广泛,可应用于下列哪些方面(可多选)A.橡胶的硫化B.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C.铅蓄电池的生产D.过磷酸钙的制备(2)为充分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接触室中应安装(填设备名称).吸收塔中填充有许多瓷管,其作用是.(3)如果进入接触室的混合气(含SO2体积分数为7%、O2为ll%、N2为82%)中SO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在实际生产中,SO2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选择常压和450℃,而没有选择SO2转化率更高的B或C点对应的反应条件,其原因分别是;.(4)为使硫黄充分燃烧,经流量计l通入燃烧室的氧气过量50%;为提高SO2转化率,经流量计2的氧气量为接触室中二氧化硫完全氧化时理论需氧量的2.5倍;则生产过程中流经流量计l和流量计2的空气体积比应为.假设接触室中SO2的转化率为95%,b管排出的尾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0.2计),(5)工业对硫酸厂尾气的处理方法一般是.
科目:高中化学
在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气体M和3mol&N气体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M(g)+3N(g)?x&Q(g)+3R(g),该反应达平衡时,生成2.4mol&R,并测得Q的浓度为0.4mol/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值为2B、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C、平衡时N的浓度为0.6&mol/LD、N的转化率为80%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单质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含有离子键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一定是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才发生断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笔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