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mura、Youyou Tu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文件:相关问题:-----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 >>,更多诺贝尔奖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祝贺屠呦呦教授和中国中医研究院,这是一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获奖。这是诺贝尔奖官网对于屠呦呦获奖的新闻通稿中的评论简单评价一下屠教授的成果和这次获奖不可否认,这是中国医药学界的荣耀和胜利。从《肘后备急方》的记载到屠呦呦的团队发现青蒿素是抗疟的有效成分再到今天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医学的研究可以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世界瞩目。屠呦呦的获奖有很多的看点,非博士学位,纯国内教育背景,非院士,女研究人员,中医药相关研究,集合在一起多少令人感到有点意外。然而,我们抛开这些标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低调、踏实的研究者,一个专注学术,远离名利的科学家,与其我们今天在这里争论这项研究究竟是中医还是西医的,去争论这到底是不是中医药的胜利,我们不如静下心来好好了解一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研制青蒿素过程中的艰辛和努力,更多地去关注现在中国青年科学研究者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们更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不管如何,还是为屠教授获奖感到振奋。最后夹个私活,这次获奖我也看到了张亭栋和王振义两位教授诺奖的希望了,希望中国的医药学界再接再厉~=================详细的分割线==========================================原本想明天(10月6日)详细谈这个问题,但是看到知乎日报推送的文章和个别的评论,实在忍不住在今天来更新我的观点。1、我们先简单看一下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新闻稿中怎么说的,我简单翻译一下新闻稿的大意,英文水平不高,如有错请指正,“传统治疗疟疾是使用奎宁,但是由于耐药性的原因,效果不理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屠呦呦在中国将目光投向了传统中草药,在古代文献中发现线索,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他的有效成分青蒿素,使之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抗疟药物”,我在第一时间回答中用了“从《肘后备急方》的记载到屠呦呦的团队发现青蒿素是抗疟的有效成分再到今天获得诺贝尔奖”这样的描述,也正是受了诺贝尔颁奖委员会新闻稿中插图的启发,尽管说,从传统文献到青蒿素之间的距离宛若从地球到火星般遥远,但我们又为何要那么急于撇清1400年前古人给我们的启发呢,无论是屠教授本人还是诺奖颁奖委员会都没有否认古代文献的作用,它不重要,但又很重要。2、屠呦呦教授的这个研究无疑是伟大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她从中药中找到了它的有效成分,而在于她的研究挽救千千万万的生命,众所周知,尽管在青蒿素发现前,我们有奎宁治疗疟疾,但是对于耐药患者却束手无策,青蒿素的发现无疑是给了这些患者福音,值得惋惜的是,由于专利保护意识的淡漠,目前青蒿素的专利权依然掌握在国外药企的手里,还有许多非洲拉美的疟疾患者无法享受到这一成果的惠泽。如果有一天青蒿素可以被广泛的应用,或者有一天疟疾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被消灭之时,我们无疑应该感谢屠呦呦教授和她的团队。3、中西医之争不可避免,可是,人家屠呦呦教授的单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你一定要说和中医一点关系恐怕有点说不过去吧。任何学科都是在进步发展,任何学科都有权利吸收应用其他学科的技术和经验,西医学在他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许许多多非医学科的知识和成果,难道我们就说影像医学是物理学而不是医学吗,同样的,为什么我们在研究中医药的时候不能借鉴吸收现代科学的手段进行研究呢,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有人说,当年发现青蒿素的时候试验了多少多少种药物和方剂都失败了才发现了青蒿素,我不禁想问,哪一项科学研究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难道科学研究本身不就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吗?青蒿素的发现不是简单的中医学或者西医学的胜利,而是中国医药学共同合作的胜利,是许许多多学者在实验室与图书馆中的胜利,如果没有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或许也就没有青蒿素,如果没有现代提纯工艺或许也没有青蒿素,两者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4、屠呦呦教授获奖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还有很多,譬如中国科研环境,我们院士评选机制等等,我多么希望屠教授的获奖能让大家更多的关注普通科研工作者的生活状态,关注许许多多我们在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们,无论他们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的研究者,无论他们是物理学还是生物学的研究者,正是他们的点点滴滴的工作,最终汇聚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成果造福于我们每一个人,我更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更多的去让这些默默付出的研究者们真的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生活地更好,更幸福。以上,再次祝贺屠呦呦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PS:看诸位撕得这么开心,知乎日报,果壳等急着把这件事和中医撇清关系,我在想等屠呦呦教授自己发表言论后这些媒体怎么把话圆回来,毕竟得奖的屠教授,最有发言权的应该也是屠教授,哦,对了,屠教授的工作单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PS2:“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10月5日晚间屠呦呦教授在获知获得诺奖后发表的感言,来源是新华社,有些科学媒体不停的在宣传某打假斗士的言论而不说屠教授自己的看法,如此选择性噤声的态度多少让人失望。PS3:看评论的感觉还是诸位的姿势水平高,比屠教授更加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实在是值得我辈中医药研究者学习啊,看来屠教授是年纪大了糊涂了才说出这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这样的胡话,让诸位失望了~
&img data-rawheight=&304& data-rawwidth=&307& src=&/d4ddcb87300_b.pn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7&&&br&屠呦呦及其同事,做了什么工作?&br&&br&&u&&b&找到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素&/b&&/u&(artemisinin)及其衍生物。“治好疟疾”这四个字,在从业者看来,是对任何一个药学家可能的最高的褒奖。诺贝尔奖,绝对实至名归。&br&&br&青蒿素长这样,让我们先来膜拜一下:&br&&img data-rawheight=&288& data-rawwidth=&308& src=&/e55df1eb9fff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8&&&br&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疟原虫, &i&Plasmodium falciparum&/i& malaria)感染而造成的传染病。至今仍有数以亿计的人感染,每年造成数十万人死亡。&br&&img data-rawheight=&301& data-rawwidth=&462& src=&/6b7f015d79c0020d9abdc40edd53e80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6b7f015d79c0020d9abdc40edd53e800_r.jpg&&&br&&br&早在194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的张昌绍教授,就报道了中药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疟作用。但此人受到文革冲击,于1967年自杀。残阳如血,诸葛星陨。&br&&img data-rawheight=&271& data-rawwidth=&183& src=&/0f6165caee6a52b407fd78f5001d15e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3&&&br&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时期,北越军队受到疟疾困扰。为此,北越向中国求援。于是,毛泽东向中国大陆的顶级科学家下令,要求他们帮助研发相关药物。当时,中国的形势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开展正开始逐渐失控,但是,由于命令来自毛泽东本人,该项目得以进行。该项目始于日,代号523项目。参与者众。&br&&br&张昌绍教授发现的常山提取物,倒确实是能治疗疟疾,但是副作用太大。服用后,患者呕吐得一塌糊涂。这个药不能用。但是这个药物筛选的思想,被屠呦呦他们沿用了。&br&&br&当年屠呦呦38岁。他们找来了很多中药的古方,梳理了半天,开列了有808个中药的单子,其中有乌头、乌梅、鳖甲、青蒿等。军事医学科学院用鼠疟模型筛选了近百个药方(FDA哭晕在厕所),很多都没屁用,但是青蒿(&i&Artemisia carvifolia&/i&, 菊科)提取物有60%到80%的抑制率,不过不稳定。&br&&img data-rawheight=&543& data-rawwidth=&510& src=&/218c321beb58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218c321beb58f_r.jpg&&&br&&br&为啥不稳定捏?屠呦呦及其同事发现,古方记载的“水煎”,不靠谱,会破坏提取物中的青蒿素;之前用的95%乙醇提取法,也不靠谱。她研究来研究去,找到晋代古方《肘后备急方》,其中提到,将青蒿“绞汁”用药的经验,从“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截疟,悟及可能有忌高温或酶解等有关的思路,改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并将该提取物分为中性和酸性两部分,试来试去,发现用沸点只有35℃的&u&&b&乙醚提取青蒿&/b&&/u&,可以得到稳定的青蒿素,对疟疾有稳定的抑制作用。成了!&br&&br&不过捏,这种青蒿素也有问题,就是心脏毒性太大。给老鼠吃,毒性太大。领导批准后,他们就拿人(包括屠呦呦本人)做实验(!!!FDA再次哭晕在厕所)。心脏毒性还是太大。直到云南药物研究所用汽油从当地的青蒿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组才做出极好的抗疟疗效。后来,上海有机化学所的周维善组总结了其作用机理;上海药物所对药物进行了改良——复方蒿甲醚,改进了其溶解效率及药代动力学性质。&br&&br&讨论以下几点:&br&&br&1. &u&&b&这个青蒿素的发明,并不是屠呦呦一个人的工作&/b&&/u&,其中搞结晶的、测结构的、改进结构的、做后期构效关系的、以及发明辅药的,都不是屠呦呦。但是,&u&&b&屠呦呦首次提出了正确的提取方法,在这个工作中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b&&/u&,获奖实至名归。&br&&br&2. 青蒿素这个药,WHO&u&&b&不建议单独使用&/b&&/u&,会诱发抗药的寄生虫繁殖。要和其它药物/疗法一起使用才行。&br&&br&3. 这玩意还能治血吸虫!还能抗癌!&br&&br&4. 不过不管是治疟疾、治血吸虫病,还是抗癌,机理和靶点都还不太清楚。&br&&br&5. &u&&b&中西医又可以在此撕逼&/b&&/u&。有人说这正证实了中医之牛X,没有古方记载青蒿,光靠high-throughput screening,一百年也找不出来这个药;有人说放狗屁,《本草纲目》记载的八百个药,里面也就一个有用的,而且还记载错了——水煎就把青蒿素煎失活了(此处另一古方《肘后备急方》的方法更接近于正确)——更何况没有现代的提取、测结构、构效关系、基因工程等技术,能找出青蒿素就是痴人说梦。&br&我倒觉得,可以参考这个成功例子,把古方都用现代方法(提取方法、蛋白组学方法等)筛一遍(可能很多人已经在做这个工作了),就叫&u&&b&herbiomics&/b&&/u&,哇咔咔。&br&&br&6. 这玩意没有经过任何有效的专业审批,就直接上人体实验,是不是太大胆了一点。不过按现在如此严格的审批制度,老鼠挂了都要写好几页的报告,会不会阻碍很多重要药物的发现?&br&&br&7. 败也文革(张昌绍),成也文革(屠呦呦)。怎么样能在科学研究中摒弃举国体制的弊端,发扬举国体制的优势?希望今天的中国科学家,能找到一条最合适的科研路。&br&&br&&br&参考:&br&1. Klayman, Daniel L. &Qinghaosu (artemisinin): an antimalarial drug from China.& &i&Science&/i& 228.): .&br&2. 郑全芳, 杨志刚, and 孙红祥.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i&中国畜牧兽医文摘&/i& 5 (2013): 71-71.&br&3. 王满元. &青蒿素类药物的发展历史.& &i&自然杂志&/i& 34.1 (2012): 44-47.&br&4. 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世界疟疾报告》&br&5. 饶毅, 黎润红, 张大庆: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br&6. 黎润红等:“523任务”与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探究
屠呦呦及其同事,做了什么工作?找到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素(artemisinin)及其衍生物。“治好疟疾”这四个字,在从业者看来,是对任何一个药学家可能的最高的褒奖。诺贝尔奖,绝对实至名归。青蒿素长这样,让我们先来膜拜一下: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
今晚朋友圈被刷屏,因为中国人终于拿到了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br&中医、女权、体制、文革、院士等等等等,大家永远关注这些门槛低,放嘴炮方便的东西(好像也只会关注这些),而屠呦呦老师的研究和贡献,根本不在讨论范围内——已经得诺贝尔奖了嘛,牛逼呗,还有什么好说的。&br&&br&我们看看屠呦呦老师的贡献有多大。&br&疟疾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疾病,俗称又叫「打摆子」,因为很多症状表现为高热和寒战交替出现。疟疾最初症状可能较轻,所以比较难以发现,而如果不在24小时内予以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成严重疾病,而且会致命。&br&以下来自WHO官方数据:&br&&blockquote&&ul&&li&根据2014年12月发布的最新情况估计,2013年约有1.98亿疟疾病例(不确定范围为1.24亿至2.83亿),有58.4万人死亡(不确定范围为36.7万至75.5万人)。&/li&&li&来自无疟疾地区的无免疫力旅客在感染后病情会特别严重。&/li&&li&大多数死亡发生在非洲儿童中,那里每分钟便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br&&/li&&li&全世界约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多数疟疾病例和死亡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然而,亚洲、拉丁美洲以及情况稍好一些的中东和部分欧洲地区也受到影响。2014年,97个国家和地区有持续性的疟疾传播。&br&&/li&&li&自2000年以来,&b&全球疟疾死亡率已下降47%,世卫组织非洲区域降幅达54%&/b&。自2000年以来,&b&非洲儿童疟疾死亡率估计下降了58%&/b&。&br&&/li&&li&&b&&u&现有的最佳治疗方法,特别是恶性疟治疗方法,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u&&/b&。&br&&/li&&li&疟疾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加强大大减少了许多地方的疟疾负担。&/li&&/ul&&/blockquote&可以说,她的研究,不仅帮助了她祖国的人们,同时也帮助了全世界的人。&br&前段时间,一个移民儿童遗体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移民政策问题的争论。而疟疾这种疾病,在非洲每分钟可以使一名儿童死亡,只不过他们没有照片,没有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于是,我们就感受不到屠呦呦老师贡献到底有多么震撼。她用科学的力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且他们大多数生活在贫穷地区。&br&所以,诺贝尔奖的颁奖词说:&br&&blockquote&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br&这三人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blockquote&我相信,真正重要的东西就像空气,它如此重要,但你平时又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当缺少它时,你才会感到窒息。现在,我们好像感受不到疟疾这种可怕疾病的威胁,恰恰得益于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控手段,而青蒿素,可以说是这里面重要的一环。虽然目前已经开始重视对于青蒿素耐药的问题,不过丝毫不影响屠呦呦老师贡献的伟大。&br&&br&伟大者用其事迹彰显着自己的伟大,却被无聊的人拿来当做无聊的谈资。&br&&br&我想说,这个诺贝尔奖里,真的可以挖掘出无数可供撕逼的点来,而这些其实都和这次获奖无关,因为一个诺贝尔奖,不过就是一个个例罢了,能说明什么问题?所以,这只不过就是一个由头而已,即使没有这个奖,他们也照样可以撕的唾沫横飞。只是,这些口水和屠呦呦老师的贡献相比,显得那么渺小。
今晚朋友圈被刷屏,因为中国人终于拿到了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中医、女权、体制、文革、院士等等等等,大家永远关注这些门槛低,放嘴炮方便的东西(好像也只会关注这些),而屠呦呦老师的研究和贡献,根本不在讨论范围内——已经得诺贝尔奖了嘛,牛逼呗,还…
血液学,分子诊断试剂研发,前临床工作者,顺手举报不友善提问,自带吐槽毒舌嘲讽技能【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mura、Youyou Tu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文件:相关问题:-----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 >>,更多诺贝尔奖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氯喹一出,奎宁一落千丈,有了便宜又大量的合成药,谁还扒树皮呀?奎宁市场迅速萎缩,越共手头只有氯喹,现在听说奎宁管用,被美国封锁成那样,唯一的办法是去香港的黑市上买奎宁,可怜巴巴地买到一点点,无法满足部队的需要,无奈中找中国老大哥帮忙。
可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中国的疟疾也很严重,手头那点奎宁根本不够用,更谈不上支援越共了,只有氯喹管够。
越共问能不能给点新型抗疟药?新药是什么东西?知道什么叫文化大革命吗?搞药物研究的全住牛棚了。
这件事一直上报到了中南海,太祖亲自拍板,疟疾高于一切。
有了最高指示,日,国家科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北京饭店开会,成立全国疟疾防治领导小组,组织国家部委、军队直属及10省、市、自治区和有关军区的医药科研、医疗、教学、生产等单位,开展5-23项目,参与的科研单位有60多个,参与的科研人员500多名,不少人受到文革的严重冲击,能参加523项目,等于受到了保护,因此热情巨高。光有终于逃出造反派手掌的热情不够,怎么办?
美国人知道自己有两条腿,因此药物筛选和疫苗双管齐下,咱中国人走昆虫腿多的道路,生物药品、中药提取、中医方剂、奎宁类衍生物、新合成药、针灸,一出手就是六指琴魔。
这六大方向中,中医方剂和针灸纯属照顾政治气氛,真有用的话康熙前辈就用不着坚持到金鸡纳霜了,因此523项目的真正的精力用在筛选药物上,虽然没有美国那样的实力,两年之内也筛选了4万多种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提取液,一无所获。
和美国的25万多种相比,中国在文革的情况下能筛选4万多种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后来进行的抗肿瘤药物、抗艾滋病毒药物筛选等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美国也一样,后来进行的抗肿瘤药物筛选,进行了二十多年也不过十几万种,当然抗肿瘤药不是单一模型,工作量多了几倍,但相比之下,还差得很远。
这是因为战时,一切为了前线,美方和中方都能够开动全力,尤其是中方,调动了全国的力量,对几乎所有中草药提取液进行了筛选,其中也包括了青蒿。
没有越战就没有青蒿素,中国植物药之所以就有青蒿素这一个拿的出的成绩,除去很大的运气成分之外,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战争的话,就不会全力在药物上,很可能最后就是几个汤剂和根本无效的中成药。这是蒙国人的,在越战时期,胡志明小道那里蒙不住的。
两年苦战,一无所获,才想起来还有一家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机构尤其在中草药化学方面是国内的权威,就是位于北京的卫生部下属的中医研究院,现在改名叫中医科学院。
中医研究院听起来是研究中医的,其实干的是中西医结合,它的中药研究所大部分是正规医学院药学系毕业生,所做是用现代药学的办法研究中药、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
有人说现在无法弄清中药在熬制和炮制过程中每一步的化学反应,也无法弄清他们的所有产物,以此说明中药也许有效,先不说他的想法对不对,就说他举的事实,这是典型的井底之蛙。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比较清楚了。
中医研究院加入项目后,屠呦呦任科研组长,我师母李泽琳教授是成员之一。屠前辈是我的校友,1955年毕业于北医药学系,李老师1953年毕业于上医药学系,可见中药研究所里有不少顶尖医学院校毕业的药学优秀人才。
中药研究所的路子挺正规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和本草开始,同时收集地方药志,群众来信也不能忘记,这样涵括了历代医术、地方文献和民间秘方,同时找老中医,这可比康熙得病的时候包罗得多多了,这样一来,汇总了2000余种内服外用方药,从中整理出一本《抗疟单验方集》,里面有640多种草药,其中包括青蒿,另外那些声称有抗疟能耐的药物也都没有拉下,可以说是一次中医抗疟方剂药物的大总结。
重点筛选还是没有成功,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还不如胡椒有效。
接下来就是官方的说法了,首先因为中药青蒿包括两个品种,学名为黄花蒿的具有抗疟作用,而学名为青蒿的没有任何抗疟作用,中医则用的是青蒿。其次绝大多数中药用煎熬等高温方法配制,青蒿素在温度高于60度时就完全分解了,不可能对疟疾有任何治疗作用。最后屠呦呦在葛洪的《肘后方》中发现是这样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才意识到一直用高温提取,很可能破坏了有效成分,因此改用乙醚提取,于1972年成功地发现了青蒿素。但是,这一说法很个明显的漏洞,如果真是从葛神仙那书里得的灵感,不加热,在室温的情况下用水提取就是了,为何灵机一动用乙醚提取?
其次,《抗疟单验方集》都整理出来了,里面连群众来信都包括了,怎么可能没有《肘后方》?还要屠呦呦在统统失败后狂翻书才找到?523项目组不会这么不认真吧?
真相之有一个:这一段是为了表现中医如何伟大而杜撰的,先有青蒿素,然后再到中医典籍里找记载。
做植物药提取,起码要用水提取一次,再用脂溶剂把不溶于水的东西提取出来,美国做抗癌药物筛选就是这样做的。做中药材,除了按熬中药的办法加水烧开,还将蒸馏出的气体冷却成液体进行检测,以免有效成分丢失。523项目和屠呦呦他们之所以一开始没有发现青蒿的抗疟功效,就是因为拘泥在中草药熬制手段上,失败之后才跳出中药的局限,采用国际上植物提取的办法,用脂溶剂把青蒿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这恰恰说明了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中医的功劳,而是现代医学的功劳.青蒿素的优势是和奎宁、氯喹等药物的杀疟原虫办法不一样,因为来自植物,副作用相对小,者对疟原虫的杀伤范围更大,对当时的耐药性疟原虫一样有杀伤作用。青蒿素在越战后期投入使用,使得北越的恶性疟死亡率下降了30%。青蒿素是中国微生物学和药学一项伟大的成就,在短短五年中,居然能够找到除奎宁之外的另外一种天然药物,这本身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而青蒿素对于疟原虫的杀伤效果还出乎意料地好,是用现代医学技术对传统医学的成就进行去粗取精的一个典范。但是青蒿素的成功和发现奎宁一样有很大的偶然性,也是无法复制的,植物本身并没有预防和抵御疟疾的必要,奎宁和青蒿素都是毫不相干地存在的天然成分,除了这两者外,迄今没有找到任何其他的天然药物。
由于青蒿素出现在越战之间,这种强力抗疟疾药物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威力很大的秘密武器,因此青蒿素被列为机密,直到1979年才见诸于报道,即便在中国,直到1980年之后才普遍使用,从1980年到1990年,中国的年疟疾病例从两百万例下降到九十万例,完全是青蒿素的功劳。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上对青蒿素的了解十分有限。中国开放之后,外界渐渐了解到中国有这样一种抗疟疾药物。出于中国制药业不能达到国际质量控制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拒绝认可这个药,除非在美国生产,这一点中国方面坚决不同意。中国和西方科学界之间的不信任使得青蒿素的制剂生产和临床研究也受到影响。
1994年,诺华制药和中方签署协议,进行蒿甲醚-本芴醇复方的研制和生产,于1999年以商品名Riamet问世,2002年已被载入WHO基本药物目录,被多个非洲国家首选为一线疟疾治疗药,被WHO、无国界医生组织和全球基金推荐为援助用药。和一剂量氯喹只须24美分相比,一个疗程的Riamet要44美元,后来迫于压力,降为2美元一片,以Coartem为商标。因为政治等原因,青蒿素从发现到被广泛应用在疟疾治疗上间隔了30年,结果大势已去。青蒿素如大旱甘霖,这种植物来源的新药走与奎宁、氯喹等现有药物不同的抗疟路线,疟原虫很难很快产生耐药性,如果能够突然间大规模使用的话,会对疟原虫以沉重打击,控制疟疾在全球的流行,趁着全球灭蚊的效果还没有完全消失,进一步打压疟疾,也许会为人类赢得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
但是,由于中国处于文革后期,青蒿素一直没有被广泛应用。从越战后期开始,青蒿素在使用中一来范围不够,二来剂量不足,给了疟原虫以适应的机会。2000年青蒿素被推广后,由于复合青蒿素比氯喹贵十倍到二十倍,许多贫穷国家无法负担得起。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全球基金也因此继续分发氯喹,1999年到2004年之间,95%得疟疾的非洲儿童得到的是氯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起到退烧的作用。这种情况直到2004年才开始改变。
可是复合青蒿素的应用还是很不理想,国际组织给非洲国家购买复合青蒿素的专款只有不到一半用在购买药品上,其余被非洲各国政府挪为他用。而市场上的青蒿素大多是没有经过标准化生产的药品,甚至有很多假药。在亚洲,假药占起码三分之一。另一方面,病人服药大多没有服满一疗程,给了疟原虫变异的机会。
就在国际组织终于花大钱为贫穷国家购买复合青蒿素的同一年,在实验动物身上已经发现疟原虫出现针对青蒿素的基因变异,到2007年,复合青蒿素已经对30%的疟疾病例无效。在柬埔寨进行的严格的大规模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试验中,虽然非常有效,但始终不能彻底消灭疟原虫,总有极少数疟原虫顽强地存在着。各种迹象表明,和其他抗疟疾药一样,耐青蒿素的疟原虫已经出现了,复合青蒿素疗法很可能已经是又一个过去时了。其在抗疟史上的地位无法和奎宁相比,只能和氯喹等同。
一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遇的机会失去了,就只好等下一个机会。在下一个新的抗疟疾药物出现之前,疟疾的流行会猖獗到什么程度?
每年全球的疟疾病例在3亿到5亿例之间,死亡人数在1百万人到2百万之间,主要是非洲的儿童。在这个地球上,每一百个人每年至少有5个人得疟疾,无论在感染人数和还是在人口比例上,毫无疑问,疟疾是排名第一的传染病。
人类和疟疾的战争,似乎又回到了起点。
最后谈谈屠呦呦能否获得诺贝尔奖。
饶毅等人认为屠呦呦如果不是因为年龄太大、未必等到那一天的话,肯定能得诺贝尔奖,因为屠呦呦于2011年获得拉斯科奖。
写科学史和搞科研一样,该下的功夫必须下,饶毅等人就是因为没有下功夫,所以才经常信口开河。屠呦呦肯定不会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和年龄无关。
首先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身的原因,这个奖授予治疗性药物只发生了四次,其中第一届的抗血清疗法勉强算,这四次都是和抗微生物药物有关,从这一点看青蒿素很有希望。但是自从1952年授予链霉素之后,再没有授予药物类研究,原因是药物研究是团队工作,尤其是近代以来,很难完全归功于某人或某几个人,何况药物研究涉及产业秘密,通常不会在论文中全盘托出的。
这仅有的四次中,只有青霉素那次没有争议,其余三次都有争议。第一届冯贝林的研究基本上是和保罗·埃尔利希一起做的,还获得北里柴三郎的帮助,按后来的标准,这个奖是应该冯贝林和埃尔利希共享。埃尔利希是非常之人,1908年凭免疫学成就共享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果他晚死几年,很可能凭606再拿一次。
磺胺那次获奖的多马克只是做药效试验的,而合成百浪多息的化学家却没有获奖,这是因为论文是多马克发的,好在因为希特勒不尿科研,因为获奖,多马克还进了盖世太保的牢房,才没有大的噪音。
最要命的是1952年给了瓦克斯曼,可是链霉素是他的研究生沙兹发现的,起码两人应该共享,而且在之前为了此事打起官司,瓦克斯曼不得不和沙兹分享链霉素的商业利益,这一次是诺贝尔奖的败笔,此后诺贝尔奖就不再给予药物研究了。
青蒿素一直有争议,不仅在中医研究院和云南等地之间,也在中药研究所内部,屠呦呦只是研究组组长,当年研究组获得的是集体奖,青蒿素在国际杂志上第一篇文章也不是中医研究院发的,这个浑水到现在都说不清楚,诺贝尔奖怎么敢趟一把?
说屠呦呦有可能获奖的原因是因为她得了拉斯科奖,拉斯科奖的很多获奖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多数获奖者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获得拉斯科奖就保送诺奖了。就拿1983年获得拉斯科奖的二十世纪疫苗巨人莫里斯·希勒曼来说,尽管贡献巨大,还是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去世前几乎凭干扰素获奖,和希勒曼相比,屠呦呦的成就差远了,得奖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从成就本身来说,青蒿素因为没有及时大规模应用和耐药疟原虫的出现而没有原先那么神奇了。2008年获得拉斯科奖临床医学奖的日本人远藤章从青霉菌产物中发现了降胆固醇的Statin类药物,全球几千万人每天服用,其疗效不仅不存在疑问,而且还大有魔药之趋势。远藤章的发现没有争议,他和屠呦呦同岁,如果诺奖破天荒给予药物的话,远藤章的希望要比屠呦呦大多了。
青蒿素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但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发现下一次奎宁或青蒿素的时刻了,人类战胜了天花,但败于疟疾。
败而不馁,再战吧。
&img data-rawheight=&304& data-rawwidth=&307& src=&/d4ddcb87300_b.pn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7&&&br&屠呦呦及其同事,做了什么工作?&br&&br&&u&&b&找到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素&/b&&/u&(artemisinin)及其衍生物。“治好疟疾”这四个字,在从业者看来,是对任何一个药学家可能的最高的褒奖。诺贝尔奖,绝对实至名归。&br&&br&青蒿素长这样,让我们先来膜拜一下:&br&&img data-rawheight=&288& data-rawwidth=&308& src=&/e55df1eb9fff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8&&&br&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疟原虫, &i&Plasmodium falciparum&/i& malaria)感染而造成的传染病。至今仍有数以亿计的人感染,每年造成数十万人死亡。&br&&img data-rawheight=&301& data-rawwidth=&462& src=&/6b7f015d79c0020d9abdc40edd53e80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6b7f015d79c0020d9abdc40edd53e800_r.jpg&&&br&&br&早在194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的张昌绍教授,就报道了中药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疟作用。但此人受到文革冲击,于1967年自杀。残阳如血,诸葛星陨。&br&&img data-rawheight=&271& data-rawwidth=&183& src=&/0f6165caee6a52b407fd78f5001d15e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3&&&br&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时期,北越军队受到疟疾困扰。为此,北越向中国求援。于是,毛泽东向中国大陆的顶级科学家下令,要求他们帮助研发相关药物。当时,中国的形势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开展正开始逐渐失控,但是,由于命令来自毛泽东本人,该项目得以进行。该项目始于日,代号523项目。参与者众。&br&&br&张昌绍教授发现的常山提取物,倒确实是能治疗疟疾,但是副作用太大。服用后,患者呕吐得一塌糊涂。这个药不能用。但是这个药物筛选的思想,被屠呦呦他们沿用了。&br&&br&当年屠呦呦38岁。他们找来了很多中药的古方,梳理了半天,开列了有808个中药的单子,其中有乌头、乌梅、鳖甲、青蒿等。军事医学科学院用鼠疟模型筛选了近百个药方(FDA哭晕在厕所),很多都没屁用,但是青蒿(&i&Artemisia carvifolia&/i&, 菊科)提取物有60%到80%的抑制率,不过不稳定。&br&&img data-rawheight=&543& data-rawwidth=&510& src=&/218c321beb58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218c321beb58f_r.jpg&&&br&&br&为啥不稳定捏?屠呦呦及其同事发现,古方记载的“水煎”,不靠谱,会破坏提取物中的青蒿素;之前用的95%乙醇提取法,也不靠谱。她研究来研究去,找到晋代古方《肘后备急方》,其中提到,将青蒿“绞汁”用药的经验,从“青蒿一握,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截疟,悟及可能有忌高温或酶解等有关的思路,改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并将该提取物分为中性和酸性两部分,试来试去,发现用沸点只有35℃的&u&&b&乙醚提取青蒿&/b&&/u&,可以得到稳定的青蒿素,对疟疾有稳定的抑制作用。成了!&br&&br&不过捏,这种青蒿素也有问题,就是心脏毒性太大。给老鼠吃,毒性太大。领导批准后,他们就拿人(包括屠呦呦本人)做实验(!!!FDA再次哭晕在厕所)。心脏毒性还是太大。直到云南药物研究所用汽油从当地的青蒿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组才做出极好的抗疟疗效。后来,上海有机化学所的周维善组总结了其作用机理;上海药物所对药物进行了改良——复方蒿甲醚,改进了其溶解效率及药代动力学性质。&br&&br&讨论以下几点:&br&&br&1. &u&&b&这个青蒿素的发明,并不是屠呦呦一个人的工作&/b&&/u&,其中搞结晶的、测结构的、改进结构的、做后期构效关系的、以及发明辅药的,都不是屠呦呦。但是,&u&&b&屠呦呦首次提出了正确的提取方法,在这个工作中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b&&/u&,获奖实至名归。&br&&br&2. 青蒿素这个药,WHO&u&&b&不建议单独使用&/b&&/u&,会诱发抗药的寄生虫繁殖。要和其它药物/疗法一起使用才行。&br&&br&3. 这玩意还能治血吸虫!还能抗癌!&br&&br&4. 不过不管是治疟疾、治血吸虫病,还是抗癌,机理和靶点都还不太清楚。&br&&br&5. &u&&b&中西医又可以在此撕逼&/b&&/u&。有人说这正证实了中医之牛X,没有古方记载青蒿,光靠high-throughput screening,一百年也找不出来这个药;有人说放狗屁,《本草纲目》记载的八百个药,里面也就一个有用的,而且还记载错了——水煎就把青蒿素煎失活了(此处另一古方《肘后备急方》的方法更接近于正确)——更何况没有现代的提取、测结构、构效关系、基因工程等技术,能找出青蒿素就是痴人说梦。&br&我倒觉得,可以参考这个成功例子,把古方都用现代方法(提取方法、蛋白组学方法等)筛一遍(可能很多人已经在做这个工作了),就叫&u&&b&herbiomics&/b&&/u&,哇咔咔。&br&&br&6. 这玩意没有经过任何有效的专业审批,就直接上人体实验,是不是太大胆了一点。不过按现在如此严格的审批制度,老鼠挂了都要写好几页的报告,会不会阻碍很多重要药物的发现?&br&&br&7. 败也文革(张昌绍),成也文革(屠呦呦)。怎么样能在科学研究中摒弃举国体制的弊端,发扬举国体制的优势?希望今天的中国科学家,能找到一条最合适的科研路。&br&&br&&br&参考:&br&1. Klayman, Daniel L. &Qinghaosu (artemisinin): an antimalarial drug from China.& &i&Science&/i& 228.): .&br&2. 郑全芳, 杨志刚, and 孙红祥.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i&中国畜牧兽医文摘&/i& 5 (2013): 71-71.&br&3. 王满元. &青蒿素类药物的发展历史.& &i&自然杂志&/i& 34.1 (2012): 44-47.&br&4. 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世界疟疾报告》&br&5. 饶毅, 黎润红, 张大庆: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br&6. 黎润红等:“523任务”与青蒿素发现的历史探究
屠呦呦及其同事,做了什么工作?找到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素(artemisinin)及其衍生物。“治好疟疾”这四个字,在从业者看来,是对任何一个药学家可能的最高的褒奖。诺贝尔奖,绝对实至名归。青蒿素长这样,让我们先来膜拜一下: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
今晚朋友圈被刷屏,因为中国人终于拿到了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br&中医、女权、体制、文革、院士等等等等,大家永远关注这些门槛低,放嘴炮方便的东西(好像也只会关注这些),而屠呦呦老师的研究和贡献,根本不在讨论范围内——已经得诺贝尔奖了嘛,牛逼呗,还有什么好说的。&br&&br&我们看看屠呦呦老师的贡献有多大。&br&疟疾是由蚊虫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疾病,俗称又叫「打摆子」,因为很多症状表现为高热和寒战交替出现。疟疾最初症状可能较轻,所以比较难以发现,而如果不在24小时内予以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成严重疾病,而且会致命。&br&以下来自WHO官方数据:&br&&blockquote&&ul&&li&根据2014年12月发布的最新情况估计,2013年约有1.98亿疟疾病例(不确定范围为1.24亿至2.83亿),有58.4万人死亡(不确定范围为36.7万至75.5万人)。&/li&&li&来自无疟疾地区的无免疫力旅客在感染后病情会特别严重。&/li&&li&大多数死亡发生在非洲儿童中,那里每分钟便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br&&/li&&li&全世界约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多数疟疾病例和死亡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然而,亚洲、拉丁美洲以及情况稍好一些的中东和部分欧洲地区也受到影响。2014年,97个国家和地区有持续性的疟疾传播。&br&&/li&&li&自2000年以来,&b&全球疟疾死亡率已下降47%,世卫组织非洲区域降幅达54%&/b&。自2000年以来,&b&非洲儿童疟疾死亡率估计下降了58%&/b&。&br&&/li&&li&&b&&u&现有的最佳治疗方法,特别是恶性疟治疗方法,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u&&/b&。&br&&/li&&li&疟疾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加强大大减少了许多地方的疟疾负担。&/li&&/ul&&/blockquote&可以说,她的研究,不仅帮助了她祖国的人们,同时也帮助了全世界的人。&br&前段时间,一个移民儿童遗体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移民政策问题的争论。而疟疾这种疾病,在非洲每分钟可以使一名儿童死亡,只不过他们没有照片,没有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于是,我们就感受不到屠呦呦老师贡献到底有多么震撼。她用科学的力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且他们大多数生活在贫穷地区。&br&所以,诺贝尔奖的颁奖词说:&br&&blockquote&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br&这三人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blockquote&我相信,真正重要的东西就像空气,它如此重要,但你平时又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只有当缺少它时,你才会感到窒息。现在,我们好像感受不到疟疾这种可怕疾病的威胁,恰恰得益于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控手段,而青蒿素,可以说是这里面重要的一环。虽然目前已经开始重视对于青蒿素耐药的问题,不过丝毫不影响屠呦呦老师贡献的伟大。&br&&br&伟大者用其事迹彰显着自己的伟大,却被无聊的人拿来当做无聊的谈资。&br&&br&我想说,这个诺贝尔奖里,真的可以挖掘出无数可供撕逼的点来,而这些其实都和这次获奖无关,因为一个诺贝尔奖,不过就是一个个例罢了,能说明什么问题?所以,这只不过就是一个由头而已,即使没有这个奖,他们也照样可以撕的唾沫横飞。只是,这些口水和屠呦呦老师的贡献相比,显得那么渺小。
今晚朋友圈被刷屏,因为中国人终于拿到了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中医、女权、体制、文革、院士等等等等,大家永远关注这些门槛低,放嘴炮方便的东西(好像也只会关注这些),而屠呦呦老师的研究和贡献,根本不在讨论范围内——已经得诺贝尔奖了嘛,牛逼呗,还…
生材贵适用,切勿多苛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屠呦呦获2015诺贝尔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