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国古典劝学十大名言名句之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年读者》2007年Z1期
中国古典劝学十大名言名句之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摘要】:正这是我在小学念书时,最爱默读的一句话。背诵起来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很是好玩,还念出了错别字,浑然不觉。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并不是十分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只是觉得这里有“学”、“思”这样的字眼,是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于是就喜欢背诵。
【关键词】:
【分类号】:G624.23【正文快照】:
这是我在.I.学念书时,最爱默读的一句话。背诵起来摇头晃脑、拿腔拿调的,很是好玩:还念出了错别宇,浑然不觉。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并不是十分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只是觉得这里有“学”、”是”这样的宇眼,是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于是就喜欢背诵。当时我理解这句话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上坊;[J];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04年05期
朱梦佳;[J];希望月报;2005年12期
,钱国强;[J];科学大众(小学版);2003年05期
爱子;[J];小学生(低年级版);2003年Z1期
王晓峰;;[J];少年读者;2007年03期
奥克;;[J];少年读者;2009年Z2期
杨刘煦蕾;;[J];故事作文(低年级版);2008年05期
本刊编辑部;;[J];小学生生活;2008年12期
邱娅;;[J];优秀作文选评(小学版);2006年05期
牛荻;;[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朝霞;;[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黄新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王桂香;;[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李红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王颂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石建妹;;[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赖朝阳;;[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周文良;王晓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刘晓艳;王唯平;;[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陶文娟;赵雪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玫?通讯员
徐燕;[N];深圳特区报;2007年
记者 吴晶;[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盐城市第一小学城西分部
孙洪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虞城县城关镇惠民小学
范莹;[N];商丘日报;2011年
盘锦市世纪小学
李丽娜;[N];盘锦日报;2007年
王幼葵;[N];营口日报;2008年
红果逸夫小学
何昆莲;[N];六盘水日报;2008年
镇坪县城关二小
王开兰;[N];安康日报;2007年
牛明远;[N];平顶山日报;2006年
王丽娜;[N];吉林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宝君;[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话出自《论语》为政的第15句,其中,&思&的意思为思考,思维;&罔&读wǎng,意思为迷惑,昏而无得;&殆&读d&i,意思为没有信心。这一句话的意思为: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给好评哦。谢谢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话出自《论语》为政的第15句,其中,“思”的意思为思考,思维;“罔”读wǎng,意思为...
大家还关注文言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怎么解释_百度知道
文言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怎么解释
提问者采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提问者评价
勉强可以啦,比其他人要好,还是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学而不思则罔的相关知识
其他6条回答
只是学习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觉得迷茫。只是思考,但不学习,是没有任何进步的。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毫无收获。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
主要在后面的字上.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这句意思是,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害。主要谈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即经常复习,学思结合。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理解句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理解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另一部分是句子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所以理解句子含义,排列句子顺序以及划分句子成分等都应属于理解句子的范畴。句子含义:句子一般都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具体含义和概括意;还有独立含义以及语境下含义的区别。因此在理解句子时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把握要点对句子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错误理解的八句俗语: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理解句子方法:对句子的理解可以有多种考查类型,可以在选择题中考查单独一句话的具体含义,也可以放在阅读理解中理解文中的某句话含义。但大多数情况,是考查句子的语境含义。对于此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对试题作答。一、抓关键词语来答题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延伸: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句中的特定称谓2、句中的指示代词3、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条件、原因状语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反复。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点,题中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个方面。二、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首先要把句子的潜在含义理解出来,再分析它的具体表达作用。根据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首句,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总领全文的作用;还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以及交代起因或缘由。2、过渡句,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3、段首段尾句,多能对本段内容进行总领和总结。三、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句子处于具体语境下,在文中往往有其表层含义,还有在文中的深层含义。表层含义一般指在文章里字面上写的是什么,多指现象,深层含义一般指在文章里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多指本质。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内涵丰富和表达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遗漏要点。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4、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四、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任何一个句子都会有一个陈述主体,回答时就应该把它放在主语的位置。1、分清句子的陈述主体可以明确回答的方向,不至于抓不住重点。2、如果句子的陈述主体在句中省略必须通过上下文来推断,把它补充出来。五、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提示语或引导语是指命题者给考生的信息。可以针对提示语把握答题方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提示语有明确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记住,题干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信息,一定要加强审读,不能大略看一下问什么和有几问,就草草答题。一句理解错误多年的俗语 :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一直以来,我一直把"清"字认为是清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清”应该是“清廉”的意思,而并非“清朝”。认为是“清廉”意思的人的观点有:1.“清”确实是指清廉的意思,就是一个好的官员一个都可以搞那么多银子,如果是坏的官员,会怎么样啊!这句话的反讽意思就相当强了。2.《儒林外史》一书中有以下段落:“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儒林外史》写的是明代的时期,因此此语明代就有。3. 清代大兴文字狱,不可能出现这种话4. 清朝的人不会说“清朝的知府”一类云云??那么,这个“清”作何解呢?为了搞清楚这个意思,首先需要知道这句话出现的年代。认为是“清廉”意义的人认定此语出现在清代之前,甚至宋代就有。上面的证据2就是例子。但是不然,《儒林外史》虽然写的是明朝的故事,可别忘了他的作者是何许人。《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可是不折不扣的清朝人,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讽刺小说。作者以朴素幽默的语言、尖锐辛辣的笔触,无情地揭露、鞭挞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的弊端,透过多达百余名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把那些道貌岸然的贪官污吏、衣冠楚楚的名士侠客的丑恶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描绘出一幅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的生动长卷。”这种评语可以看出什么,一个清朝的人,托明代的年号,写讽刺小说,只可能是“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春秋笔法是古代文人最熟络的手段。这部小说只能说明,在乾隆年间,吴敬梓已经知道了这句话了。谁要是认为所谓“明代小说”就是写的明代信史,里面说的话就是明代的话,就好比有人使用二月河的《乾隆皇帝》一书来考证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一样可笑。拜托,那只是小说而已。??那么,这句话到底出现在什么时代呢?我找到了一条比较可靠的证据,至少比网络上众说纷纭可靠得多,初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第5册,20页的内容乾隆朝代的时期,其中赫然写"当时民间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几句话。??这样,我们就确凿地证明了此语确实在清代才有,而不会被宋代人发明出来。这样宋慈也就露出了第一个破绽。??那么,这句话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呢?在乾隆时期,由于所谓的“太平盛世”,朝廷和民间奢侈之风盛行,朝廷的亏空越来越大,后来乾隆干脆想出了一个他老子深恶痛绝的方法——卖官。卖官分实缺和虚缺两种,所谓实缺就是给钱有个正经的官做,而虚缺就是给一个后备官员的名号,但是不能马上上任,至于何时可以上任,要看运气。卖官的价码后来越来越高,反正有可能捞回来,以至于出现了“三年清朝的知府的官衔,就要化十万雪花银来买”的咄咄怪事。??那么,就算是所谓“就是一个好的官员一个都可以搞那么多银子,如果是坏的官员,会怎么样啊!”这个意思也可以说的通啊,有人肯定如此认为。不错,听起来确实有一番道理;但是仔细推敲,此话却经不起琢磨。老百姓“眼睛了容不下一粒砂子”,又怎么可能会把贪污了十万两的知府都看作是清官呢?这未免也太搞笑了一点。如果真是“清廉”,也应该作“所谓清廉”的反语来讲。?? ??其实,这句话的来历根本算不上什么“公案”,它的出处也很清白。但是很多人都用自己认为的合理解释来看待它,以至于以讹传讹。听起来合理未必就是正确的,大部分人认为正确也未必是正确。还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句话本是湖北湖南的俗语,鄂湘两地的人说的“haizi”,实际是上普通话“鞋子”的意思。这句话用普通话讲应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何谓“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那是因为在山区捕狼经常要爬山路,而爬山路是非常磨鞋子的一件时期,不要说现在的旅游鞋,古人穿的布鞋草鞋,消耗起来恐怕更快。只有舍得多磨几双鞋子,才可能套的住狼。这种解释合理的多,也可信得多。也不知道是哪些人,自作聪明将“haizi”就当“孩子”来看了,以至谬种流传,只增笑耳。
发现相似题
与“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063048982530326397459222507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