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的副作用E抗原血清转换率真的很高吗

---10月11日 09:46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春喜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替比夫定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真的很高吗?
& & 新疆的一个网友咨询我,说他服用替比夫定两年后出现了耐药,病毒量升高到了十的六次方,问我该怎么办?我建议他换用替诺福韦治疗。我在临床工作中处理过不少服用替比夫定后出现耐药的患者,虽然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毒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毕竟是发生了耐药,以后抗病毒治疗的路就窄了,花钱也会更多。& &&& & 为什么有一些医生热衷于首选替比夫定治疗慢性呢?我想主要是源于药品生产商的宣传:替比夫定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很高,甚至接近于干扰素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大三阳转成小三阳以后就有更多的停药机会。替比夫定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真的很高吗?我国2010年版的慢性指南对于替比夫定的相关介绍指出:一项为期2年的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患者,抗病毒作用和耐药率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但是HBeA血清转换率与拉米夫定相似,治疗2年大约是22.5%。其实各大指南和相关的权威杂志均没有替比夫定具有很高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的描述,我们接触到的替比夫定所谓的“强病毒抑制,高血清转换”的宣传,只是人造的神话。& & && & 替比夫定用于慢性治疗最大的问题还是耐药率问题,替比夫定的耐药率仅次于拉米夫定,是耐药发生率排名第二的药物,替比夫定使用超过九个月以后耐药率逐渐升高,每年的耐药率高达5---10%。试想一下,那么高的耐药率,可能会有那么高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吗?& & &替比夫定的优势所在是在育龄男女中的使用,替比夫定是妊娠B级用药,我国在孕妇人群中的使用经验显示对于胎儿是比较安全的。但是随着替诺福韦在我国的上市,替比夫定这一优势也在逐渐削弱,2012年2月欧洲肝脏病学会发布了新版的《慢性HBV临床管理指南》,该指南明确指出:在所有FDA妊娠B级药物中,替诺福韦应该作为首选,因为替诺福韦抑制病毒作用更强、耐药发生率极低而且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安全性数据。& & &&& & &2013年英国发布的慢性指南明确指出:不推荐使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所以从预防耐药的角度,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建议慢性患者尽量首选国产恩替卡韦或者替诺福韦治疗。正在服用替比夫定,尚未发生耐药的也应该及早替换恩替卡韦或者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之路是一次真正的“长征”,只有不耐药我们才能顺利地抵达目的地,对于耐药重在预防!!
发表于: 23:58
王大夫说的很有道理!赞!
肝***(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电信的网友)
王春喜大夫的信息
王春喜大夫电话咨询
王春喜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近期通话:
王医生,您好!
儿时乙肝病毒携
干挠素9个月表
备孕转氨酶高病
王大夫:您好!
王主任。好 今
尊敬的大夫您好
乙肝大三阳,目
恩替卡韦后病毒
网上咨询王春喜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王春喜大夫提问
王春喜的咨询范围:
1.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的治疗;2、肝硬化;3自身免疫性肝炎;4、重型肝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基线预测因素分析--《浙江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基线预测因素分析
【摘要】:研究目的:
对初治、单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观察不同基线年龄、性别、HBsAg、HBeAg、ALT、HBVDNA水平的患者治疗后血清学、生化学与病毒学应答情况。评价基线水平和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从而为初治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好的个体化的使用替比夫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感染科门诊初治、单药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97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入选前12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抗病毒治疗,并排除其余嗜肝病毒感染、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所有患者均被告知需长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可能出现病毒耐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等。记录其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采血化验生化(胆红素、白蛋白、ALT等)、凝血功能、乙肝三系、HBVDNA、AFP,彩色多普勒超声等。给予替比夫定片(北京诺华公司)600mg,每日1次,治疗48周,观察0、12、24、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等。检测方法:采用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美国雅培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美国安玛西亚公司全自动测序仪对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变异位点。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97例CHB患者治疗12周、24周、48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为62.9%、86.6%、92.8%;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8.8%、79.4%、88.7%;HBeAg血清转阴率分别为17.5%、23.7%、32.0%,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2.7%、15.5%、30.9%。48周治疗中4例患者出现替比夫定耐药,检查发现均为rtM204I位点变异。48周时25例患者发生肌酸激酶(CK)升高,其中1级18人,2级3人,3级3人,4级1人,无横纹肌溶解症和神经病等临床表现。以年龄分组比较发现40岁以下患者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分组观察,女性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较男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HBsAg≤1500IU/mL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2.3%,基线HBsAg1500IU/mL组分别为20%和1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ALT5ULN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5.1%,基线ALT≤5ULN组分别17.4%和1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水平HBsAg≤1500IU/mL且ALT5ULN的CHB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48周时观察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5%,对照组分别为22.8%和2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HBVDNA8.0logiocopies/mL组和基线HBVDNA≥8.0log10copies/mL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HBeAg≤100S/CO组e抗原阴转率较HBeAg100S/CO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基线水平各个因素:性别、年龄、低HBsAg水平(≤1500IU/mL).高ALT水平(5ULN)、低HBVDNA载量(8.0log10copies/mL)、低HBeAg定量(≤100S/CO)和48周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与否进行相关分析,先行单因素分析发现:48周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与否与低HBsAg水平(χ2=9.285,P=0.002)、高ALT水平(χ2=10.108,P=0.001)有关。将上述两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ALT水平是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独立预测因子(OR=3.002,P=0.044)。
研究结论:
1.初治、单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具有较高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
2.基线HBsAg水平≤1500IU/mL和/或ALT水平5ULN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替比夫定治疗48周时,有较高的e抗原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
3.基线HBsAg水平≤1500IU/mL和ALT水平5ULN是48周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因素。
4.基线高ALT水平5ULN是替比夫定治疗48周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独立预测因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R512.62【目录】:
致谢4-5中文摘要5-8Abstract8-12目次12-141 引言14-172 资料与方法17-20 2.1 研究对象17 2.2 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17 2.3 主要仪器和检测方法17-18 2.4 各项指标参考值18-19 2.5 统计学方法19-203 结果20-28 3.1 入组患者基线特征20 3.2 治疗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20-21 3.3 以年龄分组观察48周疗效21-22 3.4 以性别分组观察48周疗效22-23 3.5 以基线HBsAg水平分组观察治疗48周疗效23 3.6 以基线ALT水平高低分组观察治疗48周疗效23-24 3.7 以基线HBV DNA水平分组观察治疗48周疗效24-25 3.8 以基线HBeAg定量分组观察治疗48周疗效25 3.9 基线HBsAg≤1500 IU/mL且ALT>5 ULN的CHB患者治疗48周疗效25-26 3.10 48周e抗原血清学转换与基线水平的相关性分析26-284 讨论28-325 结论32-33参考文献33-38综述38-50 参考文献44-50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5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栋能;;[J];重庆医学;2006年18期
;[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2009年03期
刘春玉;谢志毅;秦龙;;[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9年03期
;[J];World Journal of G2010年32期
王宇;侯金林;贾继东;;[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1年05期
朱跃红;赵超;祝卫东;梅蕾;陈良云;陈俊飞;谈顺良;丁锷;衣展华;姚克飞;熊怀明;;[J];肝脏;2012年10期
;[J];World Journal of G2012年43期
俞立飞;梁伟峰;章松平;陈健;;[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世娟;;[J];重庆医学;2007年22期
黄光明;张大志;何华;赵有蓉;;[J];重庆医学;2010年10期
辛绍杰;刘鸿凌;;[J];传染病信息;2010年05期
吴在荣;;[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年05期
李晨;万谟彬;王慧芬;;[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4期
李春凤;郜玉峰;李旭;;[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4期
沈强;唐琰;朱传龙;高人焘;;[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年03期
邢渊;;[J];甘肃医药;2011年03期
郑彩霞;潘晨;陈立;黄祖雄;高海兵;周锐;黄建荣;;[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4期
顾生旺;蒋兆荣;王薇薇;刘春艳;;[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晓莺;;[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周刚;;[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潘启安;;[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谢青;庄焱;;[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A];《广东肝脏》2012年5月第1期创刊版[C];2012年
王其亮;;[A];《广东肝脏》2012年5月第1期创刊版[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科;[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李元元;[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张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于风雪;[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孙平;[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何登明;[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王梓华;[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谢和平;[D];中山大学;2012年
刘侠;[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张婷婷;[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晓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周素敏;[D];吉林大学;2011年
李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季茹;[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李文聪;[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刘颖宏;[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卢向鹏;[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刘晓宇;[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肖朗;[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李茂英;[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光明,姚细安,连粤湘,吴茂盛,刘远煌,雷春亮;[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1期
徐鹤翔;余亚新;张明侠;吴亚平;刘兴祥;陈勇;;[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4期
王跃娟;孙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年01期
朱飞燕;;[J];临床军医杂志;2011年01期
吴引伟;文剑;;[J];临床荟萃;2006年01期
白鹄;梅存金;胡茂平;张建;黄海滨;袁依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24期
薛万华,张秀玲,崔付庆;[J];实用医技杂志;1998年10期
张健珍;杨葆业;陈铿;张春兰;姚细安;赵令斋;谭奕洲;;[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14期
许敏颖;徐灵;金筱;;[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21期
张文,陈楠,任红,陈晓农,朱萍;[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明华;;[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8年04期
闻玉梅;;[J];微生物与感染;2011年04期
董菁;;[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3期
Lau GK;陈建山;;[J];肝脏;2012年10期
梁雪峰,曲文才,李玉华,于德奎,荆惠,严冬;[J];职业与健康;2005年08期
刘建军;智红;;[J];肝脏;2010年02期
吴鹏;丛瑞;尤红;;[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6期
顾而立;朱玫;;[J];肝脏;2006年S1期
孙剑;徐朝艳;王程;王战会;陈金军;侯金林;;[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15期
冯家飞;高国生;颜华东;胡耀仁;祝成亮;;[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利波;李咏茵;马世武;黄璇;李芸;赖钦涛;张小勇;孙剑;侯金林;;[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池晓玲;余丹丹;萧焕明;;[A];2012年(第3次)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陈靖;江家骥;郑佳萍;;[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颜华东;高国生;祝成亮;;[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颜华东;蒋帆荣;祝成亮;高国生;翁彭剑;胡爱荣;徐长风;胡耀仁;盛吉芳;;[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刘克洲;;[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侯金林;马世武;李咏茵;;[A];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潘孝本;赵兴亮;魏来;;[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周平;李晓娟;;[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侯金林;马世武;黄璇;;[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西南医院感染病专科医院教授
王宇明;[N];大众卫生报;2008年
蔡晧东;[N];中国医药报;2012年
刘士敬;[N];中国医药报;2014年
王雪飞;[N];健康报;2008年
张旭;[N];中国医药报;2010年
刘士敬;[N];中国医药报;2014年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王德扬;[N];健康报;2009年
李颖;[N];科技日报;2013年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利波;[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王亚东;[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蒋小滔;[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美三;[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李成伟;[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陈思路;[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李聪;[D];吉林大学;2014年
古幼兰;[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袁敏;[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郑伟;[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闫红静;[D];复旦大学;2013年
俞立飞;[D];浙江大学;2014年
崔首华;[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的位置:
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抑制病毒更迅速持久 转载
发贴人:61.235.142.*发贴时间:【】[]
&& ()&& ()来源:搜狐健康&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抑制病毒更迅速持久与上应用最广泛的乙肝药物相比,素比伏(替比夫定片)显示出更卓越的疗效&  发表在国际肝病领域权威学术杂志―《肝病学》杂志上的中国注册试验结果显示,与上应用最广泛的乙肝药物拉米夫定相比,接受素比伏治疗52周的中国乙肝病人,抗病毒的疗效更显著,耐药性更低&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全球试验结果显示,与拉米夫定相比,素比伏的病毒抑制效果更迅速、更持久;接受素比伏治疗的病人6个月时,病毒抑制到检测不到,95%的病人一年后仍能维持同样的病毒抑制水平&  全世界3.5至4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超过1/3的人在中国,据估计中国每年有超过50***死于晚期乙肝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  &发表在国际肝病领域权威学术杂志―《肝病学》杂志(2008年2月期)的中国注册试验(015)结果显示,与全球应用最广泛的乙肝药物拉米夫定相比,接受素比伏(替比夫定片)治疗52周的中国患者,抗病毒效果更强,耐药性更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拉米夫定类似,因此,对于需要接受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中国乙肝患者而言,替比夫定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 ()&& ()&& ()&& () &“中国乙肝患者的015结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的发表,说明我国新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此我们颇感欣慰,”015的主要专家、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说,“由于疗效的限制,以及耐受性和耐药性等问题,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尚不能完全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的GLOBE结果和015结果都证实了替比伏定比拉米夫定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低的耐药性,这为中国慢乙肝患者带来新的选择”&  &此外,发表在2007年12月期的《新英格兰杂志》的全球最大规模的乙肝患者注册试验(GLOBE)的结果也显示,与拉米夫定相比,在接受治疗一年的病人中,素比伏将病毒抑制到检测不到的速度更快,疗效更持久接受素比伏治疗的病人6个月时病毒抑制到检测不到,95%的病人一年后仍能维持同样的病毒抑制水平&  &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疗效的GLOBE涵盖了来自20个国家的1,367名患者,而015是专门针对中国乙肝患者进行的注册试验因为乙肝病毒基因型具差异性,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的是C型或B型病毒,而非亚裔的西方患者主要感染的是A型、D型、E型和F型病毒&  &GLOBE一年的数据是素比伏在世界各地获得上市批准的依据GLOBE两年的数据不仅显示了素比伏具有持久的良好疗效,而且显示了根据6个月时的病毒学应答,可预测2年的预后此外,素比伏的整体安全性与拉米夫定相当素比伏每日只需口服一次,且不受饮食限制,为患者坚持用药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目前,素比伏已在全世界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60多个主要市场获得上市批准在美国的商品名为Tyzeka?,而在其他地区为素比伏(Sebivo?)日,素比伏在中国获得上市批准,上市一年来,已令众多乙肝患者受益&  &中国是全世界感染乙肝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3.5亿至4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超过1/3的人在中国,约有1亿人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其中约有2~3千***为乙肝患者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死于乙型肝炎引发的肝脏损害和肝癌&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替比夫定较拉米夫定抑制病毒更迅速持久 转载》&&&& 地址: .cn/Article/200811/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替比夫定片副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