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白兔的行为有哪些特征的段落

[转载]《心理医生十日谈》常见心理疾病症状与治疗方案
《心理医生十日谈》常见心理疾病症状与治疗方案
小儿教育问题
问题1: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
病症基本介绍:感觉统合失调症最早在60年代末期由美国精神病科医生艾尔斯提出来的,是一种现代都市病。是指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如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在中枢神经中组合不优化,不协调。神经系统非常复杂,有了统一协调,大脑才能做出认知、判断和指挥,整个机体才能有效和谐运作。如果大脑对感觉信息统合发生问题,机体就不能有效的运作,此时大脑的高级认识活动,诸如注意力、组织力、自我控制力、概括和理解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学习和适应障碍,产生感觉统合失调。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10%到30%的孩子存在这种现象。
病症基本症状:上课不注意听讲,爱做小动作,作业拖拉,写字丢三拉四(这些孩子说他们也不想做小动作,就是管不住自己)。动作不协调、笨手笨脚、情绪多变、脾气暴躁等
不少孩子被当作是班级纪律的破坏者,一而再,再而三的批评,使不少孩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走到社会上,好孩子也变成坏孩子。
致病原因:大脑刺激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80年代以来,坏境日益恶化,剖腹产增多,孕妇孕期不良嗜好及运动不足,造成婴儿先天不足,加上现代都市家庭生活空间狭小,家人过分溺爱,什么也不用干,使儿童体能运动减少,又造成后天不良。人体各部分器官与外界接触少了,向大脑传递的感觉信息就不通畅,大脑的指挥、协调系统自然就无法正常和灵活运转。
治疗方案:感觉统合练习(艾尔斯),这是一种运动训练疗法,即通过各类运动的强刺激,使孩子在游戏中有计划、有选择性输入感觉刺激,从而增强和改善脑神经统合功能,帮助孩子建立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促进大脑的发育。
问题2:潜抑引发躯体行为异常
病症基本介绍:潜抑是指患者把不能被意识接受的念头、感情和冲动,不知不觉地抑制到潜意识中的一种心理防卫术(用催眠术较好)。虽然患者把某件不愉快的事情潜意识的忘记了,但因为那件事引起的焦躁不安感却仍然存在,而且常以症状的形式出现。在潜抑作用下,受挫的思想和感情压抑在心头,过分的压抑会使患者无法承受,其结果会触发行为的异常。
病症基本症状:发病的时候会冷不丁的发出惊叫,接着就在地上打滚,大吵大闹,有时把自己关在黑洞洞的房间里,深更半夜唱上一段互不连贯的歌,或者自言自语的说上一段没有关联的话,累了才会罢休。这种患者的家庭中多存在偏执型人格患者,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致病原因就出于此处。
治疗方案:放松疗法,也是一种自我控制训练,像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术、日本的坐禅、德国的自生训练、美国的渐时松弛训练和超然沉思等。人的情绪反应是包括情绪和躯体两部分,如果群体反应,情绪也会随之改变。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的意念老操纵,从而间接地把情绪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达到改变其异常行为的目的。在一间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没有噪音的房间里,在咨询师低沉、轻柔和愉快的语言引导下,患者在指导下进行放松训练。
&&&&&&&&&认知疗法,通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是最重要的。实施认知治疗,进行心理分析和感情交流,主要着眼点放在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对环境行为的看法和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患者的病态心理。
问题3:遗尿症
病症基本介绍:遗尿症是指儿童5岁以后仍不能控制排尿的现象,是心理障碍引发的常见病。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引起遗尿症的因素很多,但心理因素是主要因素,如受惊、环境突然改变、受到重大创伤所造成的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睡眠过熟等,可以说心理因素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后都有明显的影响。再说幼儿的随意排尿功能尚未成熟,尿床后常产生羞愧和恐惧感,如果再遭到父母的批评指责,精神负担会更加沉重,睡觉前常感到紧张,这样反而促使遗尿的发生。
治疗方案:治疗方法一般有心理治疗、教育训练和药物治疗,如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的尿床警铃和闹钟惊醒法、进行憋尿训练和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采取正强化技术等等。家长对孩子这种病症要充满同情,不要让孩子心灰意冷,要感到温暖,不要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更要尊重孩子的尊严,保护孩子在同龄人面前的形象。关键在于父母,所以在治疗上要着重解决育儿态度问题。
这类病在国外是很少见的,根据普拉斯等人对美国和英国儿童抽样调查,10岁以上患夜间遗尿症的仅占3%,且大部分是因为身体疾病造成的。这是由于国外父母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所致的。
问题4:恐惧性神经症
病症基本介绍:恐惧性神经症是指对某种特定事物、处境或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强烈恐惧和不安。恐惧症一般持续的时间较长,不易随环境年龄的变化而消失,而且往往任何安慰、说服、解释也无济于事,从而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致病原因:产生原因主要是环境、教育造成的,其中又多以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如:对孩子溺爱、过于保护、限制许多行动;用吓唬的办法对待孩子的不听话、不乖顺;当着孩子的面绘声绘色地讲可怕的事情;对孩子过严过高的要求或是家庭成员不和睦、对孩子缺乏一致性、一贯性的教育等等。
治疗方案:对恐怖症患者的治疗,首先要了解其产生恐怖症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系统脱敏疗法”、“家庭疗法”、“支持疗法”、“药物治疗”等等。此外,就是服用一些抗抑郁的药,如“氯丙咪榛”或“多虑平”等。这种药6岁以前的小儿不宜使用。儿童的恐怖症多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习得的,因此再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循序渐进地消除其恐怖心理,不失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的方式(系统脱敏疗法)。
问题5:高期望误区与心理压力
病症基本症状:某高中生得了一个怪病,总是发烧,一烧就是三五天,每次都在38℃以上。奇怪的是,每次发烧都在早晨六七点钟,快到中午的时候就是不吃药也能自动退烧。而后,还出现了心脏病,心慌、气短、胸闷,面色苍白,四肢直冒冷汗的现象。
致病原因:家长对小患者期望过高、要求过严,使其心理压力太大,再加上过分追求完美和性格内向,不愿向别人倾诉烦恼,同时又沉湎于对小学美好时光的留恋,使患者本来焦虑的心境又加上了忧郁的色彩。心灵被焦躁的情绪煎熬着,结果造成生理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先是心血管功能紊乱,而后出现种种心脏病症状,并且体温调节中枢也发生故障,久之,体质便发生全方位的下降。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并用,并且采用放松疗法,逐步克服焦虑。首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打断病理恶性循环,要面对现实,不要整日把注意力放到身体不适上,而是带着这些不适去做应该做的事。接着,父母安排患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并加强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松弛治疗,这是一种自我调节情绪的心理疗法。在我的指导下,患者坐到舒服的位置上,依次将拳头握紧后放松,牙齿咬紧再放松,皱眉后放松,脖子硬挺后放松,胸脯鼓起后深呼气放松,腹式呼吸后腹部放松,下肢用力伸直放松,并仔细体验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感觉。每天练三到五次,每当有焦虑不安时,就用放松疗法来对付,就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问题6:优生带病考试失败致“抑郁病”
病症基本介绍:心理障碍是变态心理范围中的一种介乎精神疾病与正常人之间的行为特征。患者所患的“抑郁病”,是由心理因素引发的一种心理疾病,其症状表现为孤独、不愉快、忧虑、悲伤、失望和精神痛苦,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
病症基本症状:精神不振、食量减少,怕见老师和同学,不愿意去学校,逃避。
致病原因:患者多是在一帆风顺和赞扬声中长大,再加上过度的期望和“宠纵娇惯”的教育方式,使患者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挫折。
治疗方案:“行为疗法”。就是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提高对挫折的应付能力,其途径是在生活、学习中进行锻炼。具体治疗方案:
在认识上提高,父母每星期要讲一个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以事实说明“艰苦炼意志,困难造英雄”的真理,自觉树立吃苦精神。
在生活上锻炼,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卫生等,尽量自己去做,家长不能代劳。
合理分担家务劳动。
积极锻炼身体。
认真做好作业。对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要限时完成,不准一边玩一边做。
学校积极配合。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肯定她的长处,使他增强克服困难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儿童抑郁病在这几年在世界上的比例不断在提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精神科门诊儿童诊断为抑郁症的占28%,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儿童抑郁症比例为59%。
青少年(青春期)心理问题
问题1:癔症型心理障碍
病症基本介绍:癔症是神经官能症中常见的一种病,是一种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又称戏剧性人格或歇斯底里人格。此病是由于长期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加之一些意外的精神因素作用下而发病的,如亲人死亡、意外遭遇、气愤委屈等,都能引起强烈情感反应下的发病。此类患者多数还有性心理发育不成熟问题,常表现为性冷淡或性敏感,女性患者还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
病症基本症状: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具有这种人格最大的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遇事大惊小怪,好表现自己,甚至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烦,很容易招人讨厌。其性格特点是情感的强烈性和多变性。这种人情感活跃生动,但思想幼稚,易受环境影响,患者多见于女性,尤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般年龄都在25岁以下。癔症性患者表现的症状可以说是最复杂的,它可以表现为内科病、外科病、妇科病的症状,也可以表现出神经科或其他更为复杂的症状。我们按这种病的表现看,可以分为精神方面的症状、躯体方面的症状和其他方面的症状。如躯体方面运动障碍的失音症。
致病原因: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因而表现出癔症性人格。另外,患者心理上常有的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
治疗方案:“暗示疗法”在初期纠正方面成效显著。癔症性患者很容易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为、态度的影响。可以给以心理治疗上的语言暗示,这里是指肯定的暗示。暗示疗法就是指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引导求治者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从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后期,要加强性格锻炼,帮助患者养成热爱集体、谦虚谨慎的品德,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适应社会环境。此种人格的人在自我调整时,首先应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做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自己情绪表达的方式有什么看法,然后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那些是有意识的,那些是无意识的,那些是别人喜欢的,那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自我提醒,同时亲朋好友也要注意提醒,以便在情绪表现上表达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完美的效果。
“升华法”癔症性人格患者一般都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如果多安排参加一些文艺活动,就能使患者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让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很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为了让观众沉浸到剧情中,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现、语言去打动他们。所以,癔症型人格的人投身表演艺术,很可能是一条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问题2:强迫性神经症之强迫性穷思竭虑
病症基本介绍:是一种心理障碍,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内心的冲突促使某些观念和行为不断反复出现,像自己的影子一样挥之不去,这就导致了焦虑和痛苦的症状。强迫性穷思竭虑,这种强迫症主要表现在强迫观念上,内心的困扰欲罢不能,十分痛苦。
病症基本症状:明明知道有些想法或作法不合理,也毫无意义,但控制不住还是要那样做。
致病原因:内心压力过大所致。与患者所处得家庭教育和所处环境有关。
&&&治疗方案:认知疗法,这种病的根源在于内心某些不正确的观念的影响,要和患者紧密交流,以便于患者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另外,还可以进行自我放松的锻炼,从头到脚,从躯干到四肢连同五官,逐一放松,缓解他的紧张情绪,转移患者注意力。
外国心理学家诺尔蒂阐述对青少年行为影响的公式:如果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批评;如果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打架;如果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难为情;如果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内疚;如果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正义;如果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具有信念;如果生活在互相友好和承认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去寻找爱情。
问题3:青春期“恐人症”(差点自杀)
病症基本介绍:属于神经症的一种,多发于13到18岁之间。发病期间,病人总感到自己做了见不得人的丑事,在人面前表情不自然、脸红,不敢与别人对视,并坚信别人看出了自己内心的“肮脏”,因而别人在她面前的一举一动,如咳嗽、说笑、眨眼、吐口水、异样表情等,她都认为是对自己的讽刺和厌恶,以致越来越怕见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致病原因:患“恐人症”的人大都性格脆弱、孤僻、腼腆、爱面子,传统道德观念很强,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和评价,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发病原因多与自己幼年时期有过某种性活动经历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往往用成年人的性道德准则,来衡量自己在“不懂事”年龄阶段的性活动,因而过分地谴责自己,自认为犯了大错误,或已失去了“贞操”等等,以致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又不敢告诉别人,内心里长期自我折磨,从畏惧见人逐渐发展到完全不敢见人。
治疗方案:系统脱敏疗法,是让病人逐渐接触人群,进行锻炼,但往往由于患者异常焦虑而难以坚持,收效不大。
认识领悟心理疗法,一般是定期与患者讨论症状的性质,揭示她幼年时期的性经历,并用成年人的态度重新评价其幼年时期的行为,使她认识到那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完全不必要为此过分的自责。同时,尽可能的让患者自己去向自己的好友做调查,询问她们童年是否也有类似经历,以及这些经历是否对自己的成长产生影响等问题,然后扩大范围,用调查的客观结果来纠正自己原来的幼稚判断,从而领悟到原来的自我谴责和痛苦纯属一场虚惊,以彻底放下心理包袱。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不要把自己当成高居于病人至上的“正人君子”和训导者,更不是传统道德观念的化身,而是与病人处于同等地位的朋友。
问题4:青春期“异性恐惧”心理与同性恋倾向
病症基本介绍:这种现象的患者并没有很突出的表征。异性恐惧多表现在于女性交往,尤其是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时,会出现很紧张、心悸、流汗过多、交流能力下降等表现,在过后现象会瞬间消失。
致病原因:对异性恐惧多与家庭教育有关,家庭对生育知识的封闭和与女性交往的反对,多会对未成年人心里上呈现对女性的抗拒,还有是因为其失败的初次恋爱等造成。而同性恋的原因对于不同地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与性本能冲动有关,认为是性倒错;先天说则认为是遗传原因,是由于遗传基因的变化导致的;另有学派认为这与患者部分腺体分泌过多的激素有联系。
治疗方案:最初一般采用的是厌恶疗法,这种疗法的成功率不是很高,也主要于患者求治的欲望有关,曾有专家统计,成功率仅在一到两成。主要的做法就是使患者在自觉于不自觉间讨厌起同性恋来,自动舍弃同性恋行为。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传统文化指导下的家庭性环境、家庭性教育,并不利于孩子性心理的健康成长。
问题5:轻型反社会人格障碍
&&&&病症基本介绍:具有轻型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会出现反社会行为,例如报复心理等,我们对于患者可能存在一些误解,认为他是“流氓”,这个是青少年的错误认识导致的。
致病原因: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出现的时间一般都在青少年时期,最晚也不迟于二十五岁。一般认为,家庭破裂、被父母抛弃或受到忽视、从小缺乏父母亲在生活和情感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与本身同性别的父母认同,学习并适应与本身同性别的父母的行为。比如,当父母的权力分配均匀,如女主内、男主外之类,则儿童的认同过程较为顺利。相反,当父母中有一方完全掌握大权而另一方显然无能时,则孩子的认同过程就会有混淆的情形出现。因为不能与父母认同,会令孩子出现一种惶恐无依的感觉,加上对某一方家长的憎恨,使孩子压迫感日益增强,便萌生了以破坏性的行为作为发泄的心理。
治疗方案:由于患者父母之间关系的不平衡,才导致了患者对成年男子的不尊重、不信任;而对成年女子又充满了报复心理。对这种变态心理,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以其父母改变自己,在父母的帮助之下,求得心理改变。经常会出现患者父母不合作或者得不到合理角色分配的现象,这是,通常寻求较得患者信任的成人帮助,以他或她作为榜样,校正患者的性别认同。
问题6:少女单恋(英雄崇拜或者师生恋、牛犊恋)
&&&病症基本介绍:在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历程中,某些人会有一个向往年长异性的阶段,由人把这个称为“英雄崇拜”或者“牛犊恋”。因为某些人的容貌、才学、能力或人格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使一些青少年产生朦胧的爱情欲望。这种恋情,因人而异,有人单薄,有人强烈,会形成如痴如醉的“单相思”尤其是豆蔻年华中的女孩子陷入单恋,更具有浓郁的理想色彩。
致病原因: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单恋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且较多的出现在敏感、富于幻想的少女身上,从而造成因受对方言谈举止的吸引,或自身主观体验的影响,而产生爱上对方的“爱情错觉”。单恋的基本心理特征就是痴情,由于痴情,进而便会产生专注、幻想、恋物、急躁等心理倾向,明知不能回报,依然持之以恒,执迷不悟,难以自拔。单恋是感情的悲剧,造成的是感情的挫折。
治疗方案:青少年的单恋是纯洁的感情磁场,是一种追求美好的向往,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引导他们走向成熟的学习过程。对此,家长、老师都应当理解、尊重这种情感,给予他们一个自我教育、走我发现的心理空间。如果简单甚至粗暴地处理,很可能会造成她们的逆反心理,使其陷入感情危机而难以自拔,进而影响生活与学习。
克服单恋,一是要避免产生“爱情错觉”,以杜绝单恋的发生;二是在单恋发生后应面对现实抛弃爱情错觉,这不仅需要青少年培养自己的冷静细致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而且还需要家长的理解、关怀和帮助。具体措施可向患者讲解,消除心理困扰,并运用认知领悟疗法进行治疗。在咨询中,可以指出单恋发生的原因和危害性,促使她自我创设感情转移的环境,尽快从感情危机中解脱出来,战胜失落、自弃的消极情绪,暂时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走出漩涡,把握好自己美好的明天。
问题7:青春期性心理发育适应障碍症
病症介绍:性心理发育适应障碍症,多见于女青年,特别是有“癔症”倾向性格的青年。这些青年为数不少,只是没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这些青年在年龄上和心理上虽然早已进入青春发育期,但性心理发育及性别角色却长久滞留于“性蕾期”,不再继续发育,不能经“潜伏期”进入“异性期”,并常常会莫名其妙的产生“情绪上的风暴”,呈现紧张、恐慌,不知所措的反应,很难与同龄异性交朋友。
致病原因:父母过度宠爱,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心理发育,都是一种无形的障碍。
治疗方案:认知疗法。通过讲科学道理,掌握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了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产生的原因和症状,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有些心理障碍还会迎刃而解。
老年人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问题1:妄想型老年痴呆症
病症介绍:妄想型老年痴呆症,是人进入老年后期常出现的一种类似精神分裂症的妄想状态。老年痴呆又称“老年性精神症”,大多发生在老年后期发病,是由脑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
症状表现:患此症者,首先表现在人格的改变上:患者变得主动性差、孤僻、活动减少、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环境兴趣减少,对人缺乏热情,难以完成已习惯的工作,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对亲人亦漠不关心,情绪不稳,易激动、暴怒、争吵、无故打骂人;病情严重者,甚至不修边幅,不讲卫生,常收藏杂物,缺乏道德感和羞耻感。其次,还表现为痴呆综合症的症状,出现记忆力障碍,对近事记忆表现为“健忘”,病情加重后对远记忆也发生障碍,从而出现虚构及抽象思维障碍,思考问题易偏激,不分主次,固执己见;判断力出现障碍。
致病原因:老年人各种机能的丧失,极易引发忧郁情绪,也会给情感状态带来不安定倾向,某些特异的性格倾向,一经触发极易造成妄想状态;另外,以听觉、视觉为中心的感觉系统机能的衰退,带来了知觉的模糊,会造成认识机能上的错误,易产生幻觉、错觉。妄想多与经济财产有关,对象多于儿女或其他亲属等与自己有关的人,类型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等。
治疗方案:心理咨询师要设法取得老年人的信任,老年人喜欢回忆自己的过去,执着于自己的社会经验,心理咨询师想取得这方面的进步这个是比较好的角度。另外,女性在获的交流上有先天的优势。要多喝老人谈心,循序渐进的讲述老年人心理方面的保健和调理知识,逐渐使老人病情获得好转。
问题2:恐病症
病症介绍:随着整个机体功能的减退,60岁以上的老人躯体疾病&发生率可达60%以上,但是确有一部分老年人本来身体很健康,可一看到同龄好友生病或病逝后,也觉得自己身体上这儿挺哪儿疼,从而顽固的认为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就是医院的检查结果,也不能消除自己的疑惑,由此产生恐惧、悲哀等消极情绪,从而给自己和家庭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这就是恐病症。
致病原因:这类人大部分生性多疑。经常把自己身上的不适与医学科普文章上的种种症病“对号入座”,并自以为是,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切、紧张和恐惧。另外对那些生物性衰老,健康状况的“自然滑坡”认识不够,要求身体状况像年轻时一样旺盛和强壮。而对一些慢性病未引起足够重视,病情明显了才意识到,并由此产生了恐病心理。
另外,环境的刺激也是一个方面,老朋友的去世和生病,家庭中环境、气氛不和谐,劣性刺激及周围人对自己病情的反应,哪怕是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引起病人惶惶不安而产生恐病情绪。特别是老年人患慢性病较多,稍有异样就无限夸大和发挥。
治疗方案:第一步,是用病人对病人的现身说法来解除患者心中的恐病疑虑;第二步采用情绪疗法,带病人到环境优美,气势开阔的地方旅游或居住一段日子,使病人身心都得到彻底的放松。
问题3:老年人“空巢”孤独症
病症介绍:老年人问题是全社会乃至全球性的问题,我国目前在老年人心理关注不够。有专家曾对13963名城市老人调查,发现40%的老人有孤独、压抑、有心事无处诉说之感。1993年曾对1446位老人进行调查,发现42.2%的老人平时仅在家门口活动,66.7%的老人则全年足不出户。
致病原因:老年人告别社会重返家庭后,一旦感受到“空巢”的孤独,心理或情感的支持系统往往趋于脆弱,若是身体不好更易对自身的价值表示怀疑,消极悲观,甚至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认为自己上了年纪就只能一步步迈向坟墓,严重者还可能成为老年性痴呆者。
治疗方案:环境疗法、家庭疗法(和寻觅老伴疗法)略
问题4:老年人病态固恋
病症介绍:病态固恋的表现形式,就是在穿着打扮和行为上都向年轻人看齐,如果某些老年人丧夫或丧妻,那他们就在选择新的配偶上,一味的追求比他小很多的女青年,任别人怎样规劝也不听,甚至发展到纠缠不清的地步。
致病原因:一是由于中年丧偶,遭到了沉重的心理打击;另一方面,是由于患者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所致。
治疗方案:认知领悟疗法,使病患认识到自己的现行行为举止和实际年龄脱轨。老年人应该有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不能不顾自己的实际年龄去干只有年轻人才能干的事情。
可辅助社会环境疗法,婚姻疗法和厌恶疗法等进行。
问题5:离退休综合症
以上病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发病率较高,是我学习之余整理的,由于某些事情的困扰,只能暂时整理前三天的了,它们分别是儿童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和老年人心理问题三天,《十日谈》定谈十日,待有时间再全部整理。&&&&&&&&&&&&&&&&&&&&&&&&&
2011年8月19日晚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一、教学目的
&&&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按自然段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想像力。
&&& 3.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较深刻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的渗透。&&&
&& &二、教学设想
&&&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并配有插图,通过在电教的配合下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在分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基础上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全面完成教学目的。&&&
&&& (一)以“声”激情
&&& 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声读与朗朗地读,再与有音乐伴奏的朗读,对人的感观刺激和带给人的内心体验是不同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两只小兔拿着菜籽和白菜回家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各自的心情。小白兔高兴地拿着菜籽到地里去种,它不怕累,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配有轻松愉悦节奏明快的音乐的朗读,使学生融人情境之中,产生对小白兔的喜爱之情。
&&& (二)以“画”引趣
&& &低年级学生理解语文文字的能力较弱,抽象的文字表述,会使学生学习中感到困难,感到枯燥难懂,并且没有学习情趣,这就需要运用电化手段,提供一些生动形象,鲜艳的画面,通过感观的刺激,使学生的情绪马上被激发起来。
&&& 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幻灯投影片,把故事情节展现给学生: 小白兔满头大汗在菜地里劳动,一会儿挥锄,一会儿浇水、施肥,& 而小灰兔则舒舒服服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吃白菜。最后,小白兔挑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小灰兔推着空车,见小白兔有这么多白菜很奇怪,听了小白兔的话,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展现这三张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 (三)以“演”悟道&&
&&& 《小白兔和小灰兔》课文里出现的三个动物形象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小白兔产生了喜爱之情,形象鲜明的画面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学习情趣。根据课文学习要求,教学目的,最后结尾以表演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 课中:师生共同表演小白兔在菜地里种菜过程。
&&& 课尾:配有音乐,学生分角色带着头饰表演课文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想象再创造把小灰兔后来的变化表演出来。这样形式的表演,学生通过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悟出“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道理。
&&& 三、教学用具
&&& 小白兔和小灰兔投影片三张,音乐录音带(5分钟)头饰若干。
&&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 (一)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 了解课文内容,会按自然段读,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学习。
&&& 1.理清作者思路,了解课文先介绍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样收下菜籽和白菜的。小白兔回家干什么、小灰兔回家干什么,最后结果怎样。
&&& 2.按自然段读、讲、议把每段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
&& (二)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 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莱”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老山羊、小白兔、小灰兔最后不同的结果,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借助朗读,观察图画及表演进行体会。
&&& 五、教学时间
&&& 一课时。
&&& 六、教学过程
&&& (一)贴图揭题,教师朗读课文
&&& 意图:利用直观教具,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创设情境,激情人境,进行形象思维。
&&& 教学手段:用小白兔和小灰兔头像表示课题。
步骤、方法:用展示图片,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思考:小白兔向老山羊要了什么? 小灰兔要了什么?最后结果怎样?
读后学生依次回答问题。
&&& (二)按自然段读,了解课文内容
&&& 意图:提高学生读的能力,通过读理解每段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想像力。
&&& 步骤:
&&& 1.自读全文,在段首标上序号。
&&& 2.分段精读,理解内容。
&&&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课文写了什么,都有谁,在于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两只怎样的小兔?
讨论:小白兔和小灰兔到菜地帮助老山羊收白菜,从“帮忙”一词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愿意帮助人,爱劳动。
&&& 意图:通过有语气地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说的两句话,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很有礼貌,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抓重点词组织学生讨论,最后有语气带表情的朗读。
&&& 说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 学习第三自然段:
&&& 意图:通过看幻灯图片、配乐朗读、表演,激发学生对小白兔自己种菜不怕累,爱劳动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
&&& 教学方法:读、讲、看、演相结合。
&&& 教学形式:学生小声读,找出有几句话,讨论小白兔回家后先做什么,又做什么,结果怎样。
&&& 教学手段:运用幻灯、音乐。
&&& 步骤:
&&& (1)学生自读,画出几句话。
&&& (2)分句读,想想小白兔是怎样种白菜的。
&&& (3)看幻灯,想象小白兔种白菜的过程。
&&& (4)师生齐表演小白兔翻土、种菜籽,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 (5)指名配乐朗诵第三自然段。(一名学生扮演小白兔,四名学生扮演白菜,表演小白兔种菜,白菜一天天长大。)
&&& (6)说说段的内容。
&&& 学习第四自然段:
&&& 意图:理解本段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 教学手段:看幻灯。
(1)&&&&&& 看图片说说小灰兔回到家都做了些什么。
(2)&&&&&& 读第四自然段
(3)&&&&&& 启发想象,小灰兔躺在床上吃白菜时都想了些什么。
(4)&&&&&& 通过“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说明小灰兔不懂事。
(5)&&&&&& 说说这段主要内容。
学习第五自然段:
意图:让学生了解小灰兔和小白兔都去老山羊家做什么,小灰兔看见小白兔给老山羊送去白菜,为什么奇怪,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突出难点,促进双脑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读、讲、看、议、演相结合。
教学手段:看幻灯。
(1)&&&&&& 读全段,理解“奇怪”词义。
(2)&&&&&& 看幻灯,观察小白兔和小灰兔不同的表情。
(3)&&&&&& 讨论:小白兔心里怎样想,表情什么样,小灰兔为什么奇怪。
(4)&&&&&& 表演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
(5)&&&&&& 想象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6)&&&&&& 根据小白兔和小灰兔最后的结果不同,讨论“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一句话的意思。&
(7)&&&&&& 再看幻灯,小灰兔低下头,说明什么,以小灰兔这时的心态加深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
(8)&&&&&& 说说段的主要内容。
&(三)总结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白兔、小灰兔的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来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2.由师生分别扮演老山羊、小白兔、小灰兔,表演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小灰兔推着空车去老山羊家要菜。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决定不要菜了,想要什么呢?(老师扮演老山羊,通过对话启发引导学生想象表演。)
3.齐读全文。
教案评析(小白兔和小灰兔):
这是一篇含义深刻的童话故事。主要特点正如教师自己在“教学设想”中所讲的“以声激情”“以画引趣”“以演悟道”。
“以声激情”指的是以读书和配以音乐的声音。读书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自读自悟的小声读、配合音乐伴奏的朗读、有声有色的分角色的朗读。总之,指的是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这样的读书活动,把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起来,利用兴奋的心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富有情感、情绪的思维活动。这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特征。以前心理学家很少注意到这个规律,习惯把小学生的学习中的思维与情感、情绪分开研究,把学习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分开研究。近几年来,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情感是非智力因素,认识到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这是很大的进步。
本课教师把读书与激发学习情感结合,用读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一大进步。以前大家总是利用游戏等教学以外的方法激发情感,其实能够激发情感的最佳方法就是学习内容本身。本课教师是明白这些道理的,并且重视运用这些方法。
“以画引趣”指的是运用鲜明生动的投影画面或活动逼真的录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重要的学习动力之一。没有学习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是无效或低效的。
教师通过学习思维理论,明白运用形象思维的规律,采用 “静”画和动“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恰当的方法。
为什么画面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呢?因为画面是直接的、 生动形象,语言文字是间接的符号形象。画面利于视觉观察、直接感受,语言文字要经过大脑的“翻译”,转化成可接受的形象信息,才能弄懂、理解。转化要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如对词语的辨认,已有相关知识储备,接受时的场景影响等等。所以图画比语言文字容易引起兴趣,容易被人接受。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画面是为语言文字的理解服务的。语言文字不是图画的说明书,不是解释。画面是帮助我们理解语言文字的桥梁、途径。谁是主,谁是次,要分清楚。
“以演悟道”指的是师生运用表演的方法,展现课文的景象,理解其中道理。这种方法非常适宜童话性强、故事性强的课文。
表演十分容易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从角色的思想感情,从角色与角色的关系上,从故事的情节与结果中,理解故事所蕴涵的意义,受到实实在在的启发,从中受到教育。表演时,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这对学习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展示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方法。(选自《小学语文教学新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8课的教学内容。
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故事从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午餐时,都从不同方面表示了关心,但哪种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就会懂得: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这个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文字浅显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在读中强化对新词的感悟和运用。
二、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流;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三、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创设了让文中人物玛莎带学生们一起春游这—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
&&& 3.理解课文内容,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行动去关心别人。
&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
&&& 1.师:你们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都是亲密的好伙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外国的小伙伴,好吗?这几位小伙伴,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齐读课题。
&&& 2.播放课件:玛莎高兴地走来,说:“嗨!你们好,我是玛莎,很高兴认识你们!真巧,我们今天要去春游,你们和我一块儿去吧,好吗?”&&
&&& (二)初读课文。&&&
&&& 1.师:借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 2.字词教学。
(1)&&&&&& 小老师带读(有注音),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2)&&&&&& 开火车读(有注音)。
(3)&&&&&& 集体读(无注音)。
&&&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 (三)读懂课文。
&&& 1.学生边读边观察插图,想想图中谁是玛莎、谁是维加、安娜和安东。
&&& 2.(贴人物图)指名上台找小伙伴,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 3.师:认识了小伙伴,我们一块儿去春游吧(播放课件),小伙伴们去春游,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中午,大家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站在一旁。
4.“玛莎怎么了?”结合学生答问,指导读好玛莎说的话。
&&& 5.“小伙伴们是怎么关心玛莎的?”(点击课件)结合学生答问,分别训练朗读维加、安娜、安东的话,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该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愿意说哪个小伙伴,就读哪个小伙伴的话或哪一部分,并由学生自己评议读得怎样,该怎样读,想读的都来读一读。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体会小伙伴们从不同方面给予玛莎的关心,也加强了对一些新词的感悟和运用。]
&&& 例:学生答安娜关心玛莎的部分。点击课件,展示玛莎说的话,指名读、评议,并用句中“丢”字组词、说一句话,说说与“粗心”、“忘记”意思相反的词,想读的齐读。
&&& 6.师: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请同桌交流。
&&& 7.分角色读课文。
(1)&&&&&& 四人小组读,老师参与。
(2)&&&&&& 集体分角色读。&&&
&&& (四)质疑问难。
&&&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讨论解决。
&&& 2.四人小组讨论:维加和安娜看到安东把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后,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 (五)拓展活动。
&&& 1.师: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用行动关心过别人?
&&& 2.四人小组演一演自己助人为乐的事,也可演今后打算采取怎样行动。
&&& 3.播放课件:玛莎表示今后要像大家一样用行动去给别人最需要的帮助,并向大家告别。
评析(杨晓恬)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 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 流的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人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 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渎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画面中优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尚行为的追求。
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接对话,把他们带人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 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 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作者工作单位:安徽省芜湖市利民路小学,选自《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 。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白兔的外形特征描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