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知识和方法,分析高校校园存在哪些风险,可以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措施

您所在的位置:
高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现阶段高校风险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 表现出风险管理理念不强, 以财务管理风险为中心, 重视显性的风险管理, 轻视隐性的风险管理, 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致风险管理决策缺乏依据的特征。因而, 应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风险防范, 强化风险识别与评估, 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强化内部审计相结合的途径, 以推进高校风险管理, 保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 摘要] 现阶段高校风险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 表现出风险管理理念不强, 以财务管理风险为中心, 重视显性的风险管理, 轻视隐性的风险管理, 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致风险管理决策缺乏依据的特征。因而, 应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风险防范, 强化风险识别与评估, 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强化内部审计相结合的途径, 以推进高校风险管理, 保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高校 风险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风险管理的内涵
  高校风险管理, 事实上是组织风险管理理论在高校中的特殊应用, 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风险( risk) , 一般被认为是目标和愿望实现历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当前普遍被人们接受的观点是我国学者田德录总结出的观点, 即所谓风险是指在特定时间内, 人们对对象系统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可能后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多种差值, 差值越大, 风险越大, 反之亦然。由于风险无时无处不在, 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管理性等特征, 以及人们认识的主观能动性, 得出风险是可以管理的,“风险管理”的概念由此产生。张坤在《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一书中这样解释, 风险管理是指组织为达到目标而确认和分析相关风险, 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①。我们结合这些描述以及高校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特点与对风险管理的有关认识, 得出这样一个有关高校风险管理的内涵:高校组织为达到其办学和发展的目标, 在对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有关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 将各种风险进行排列、组合、归类, 并制订实施方案和监督实施过程, 从而妥善、有效处理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的整套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如果将这种方法作为一种管理文化或思维方式进行推广, 进而形成一种管理理念, 那么, 就可以降低高校风险概率, 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高校风险管理的内容应包括: 高校所面临的风险预测、风险分析与评估、制定控制制度、风险控制方案、获取风险信息的渠道和手段、管理及监督措施、管理成本与效益等。我们明确高校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相关内容是为进一步认识当前我国高校风险管理的现状服务。
  二、高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1. 从总体水平看, 现阶段高校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风险管理理念不强。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已经开始起步, 但是, 风险管理理论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将风险管理评审明确纳入审计工作的职责范围, 还颁布了《审计机关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 实际上也将高校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之中。高校由于过去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 教育经费和招生就业计划全由国家“统分统配”, 学校事业支出不要求对成本进行核算, 也无须考核学校的办学效益,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不作为大学教育是否成功的评价指标之一。因此, 高校财务和大学生就业趋向无风险, 高校风险意识也就不强, 风险防范措施相对贫乏, 风险管理层面的建设也被忽视。近年来, 高校面临的环境发生骤变, 财务风险如办学经费紧张问题尤为突出。根据有关统计, 1998 年教育部直属高校仅个别学校向银行贷款, 贷款金额不足5 亿元, 到2002 年仅几年间, 已经有70%的高校向银行贷款, 贷款总额高达88 亿元,校均贷款1.2 亿元②。这些数据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 高校举债风险已经诞生, 关注高校的负债风险问题是当务之急。目前, 部分高校并未对上述现象提高警惕, 在扩招的环境下一味地进行办学规模的扩张, 有“圈学”的嫌疑。盲目扩招、举债办学、征地扩建、合并重组在给高校提供发展条件的同时, 也带来了管理混乱、教育培养成本提高、招生不足和就业困难等风险。这些现象的出现需要高校发挥能动性进行风险分析, 但高校的反应不是积极的, 并没有放慢步伐, 合理规划, 冷静地发展, 反映出高校领导者风险管理理念不强, 管理方向不够明确, 难以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以抵制风险、防范损失。这些举动也将会打破高校正常发展的格局, 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2. 从风险管理的倾向看, 高校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中心, 较为重视显性的风险管理, 忽视隐性的风险管理。高校倾向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中心, 这与风险管理“以财务安全为中心”的要求吻合,符合当前高校发展中紧张的财政波动现实: 高校办学规模迅速膨胀, 招生数量猛增, 大众化教育比例不断上升, 办学成果不断涌现, 发展背后也存在着风险和危机。一方面, 它引起了高校财务的剧烈波动, 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局面; 另一方面, 在这种形势下, 高校决策管理层为保证学校在高速发展和重组、整合中取得规模和竞争的优势, 纷纷决定投入巨资改善办学条件, 大规模举债办学。这使得高校财务危机突出,财务风险陡增, 高校财务当前面临着高风险; 也意味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由无风险管理进入有风险甚至高风险管理时期。这种显性风险已被人们重视, 而隐性风险却被忽略。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是以风险的暴露程度及人们对它的意识水平来划分的。显性的风险管理是对易暴露、暴露程度较高的且易被人们意识到的风险管理的过程; 反之, 则是隐性的风险管理。在当前, 高校注重显性的风险管理与高校对风险的把握程度及高校风险所特有的事实密切联系, 如对于人力资源的风险管理、财务风险防范等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 而且对基本建设、经济活动也格外警惕。像北京化工大学已经在2003 年7 月开始与正处级干部签订责任书, 防止腐败给学校带来风险的。目前, 一些高校纷纷效仿。但高校忽略了对某些隐性的风险管理。如国家为使优秀学子不因为贫困而失去深造机会, 2000 年就实施无担保信用贷款政策,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各高校助学贷款拖欠率大约在10%~40%之间。由于风险管理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的助学贷款管理制度对高校并不具约束力, 校方只承担50%的风险补偿金。虽然经济损失微小, 但带来的隐性的社会声誉风险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此外, 制度风险、就业风险等对高校的影响也是间接、隐蔽的, 但危害严重。高校需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由此可见, 高校风险辨别和评估及全面分析风险能力的缺乏, 制约着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的开展, 风险事故时刻潜伏, 不利于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
  3. 从风险管理的机制看, 高校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资讯管理系统, 风险管理缺乏依据。风险管理的本质要求风险管理本身应有一套风险资讯管理系统。从风险理论看, 任何产权明晰的经济体都有“风险厌恶”的倾向, 管理层一般不愿意接受风险性方案, 因为他们不希望决策出现失误, 但事实证明许多决策失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作决策时有关资讯不足, 如高校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诱发风险。当前的会计制度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 在这种制度下, 高校的“应收及暂付款”中绝大部分是垫付款未核销数,实际上已经形成支出, 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不符。众所周知, 我国会计制度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不计折旧的,而高校固定资产中建设用物、实验仪器和科研设备的折旧速度是不同的, 有些已失去实际使用价值, 账面数据仍为原来数据,如此作出决策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③。当前高校系统的复杂性,给高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统计带来困难。我们以为高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应该涵盖:( 1) 高校物质资产, 如物理装置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 硬件的选择及可靠性, 处理瓶颈等;金融资产筹集的方案、经费的使用、举债负担; 人员资产中学者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平均寿命、工龄、学生的流失率等情况的记载。( 2) 对于信息系统, 如计算机本身软件的可靠性, 数据的存取和控制等信息的贮备。( 3) 对于风险管理经费的预算和筹措方案、分配、支出等信息的记录。( 4) 最容易发生风险事故的部门、环节以及发生风险事故的类型、频率等均应纳入信息记录范围。所有这些因素都是高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由于这一系统尚未建立, 因而, 高校风险管理缺乏依据。
  三、加强高校风险管理的对策
  1. 树立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防范。提高高校风险管理水平,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高校各种风险的前提就是要树立风险意识。在2007 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 人大代表顾海良就认为, 构筑高校可持续发展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 规避办学和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三大风险( 办学风险、财务风险、校办产业风险) , 是高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内在要求。因此, 高校应意识到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统一认识, 加强风险防范。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危机教育, 使全体教职工都能牢固地树立危机意识, 在思想意识中时刻绷紧各自工作内的风险这根弦。危机教育的方法可以采用讲座、会议和电视短片等形式。管理者还应结合国家政策、法律和制度以及新举措来号召员工讨论。如果高校管理者提前意识到风险的存在, 并且以此警戒各部门的员工,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风险。二是开展高校风险管理的经验交流, 使高校之间形成横向沟通, 互相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2005 年6 月27 日, 江西省教育厅在南昌市召开风险管理工作会议, 来自全省37 所高校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校长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处长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04 年以来高校建立风险管理及安全防范工作的经验, 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这种交流方式为高校建立教育行业风险管理防范和转移学校风险,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三是加强高校风险预测, 应用高校发展风险评估框架的有关内容对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测量, 识别出高校的风险源和内容。四是加强对危机风险的预防, 争取在尚未形成风险事故以前, 根据事实判断风险的预期走向, 做出合理的预测, 制订防范方案, 根据风险管理程序做好布控。五是加强对风险的控制, 风险一旦发生或发生过时, 按照风险管理目标要求,力争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保障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行, 使高校得以持续发展。
  2. 强化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风险识别和评估是风险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十六号———风险管理审计》规定:“风险管理, 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估, 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过程。”也就是规定了风险管理过程的前提是对各种不确定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估, 然后才能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进行风险控制。关于对风险识别和评估,需要借助一定的认识工具。李望平、肖东生在《高校发展风险评估框架的建构》一文中, 在总结一般组织风险管理理念与高校组织特点的基础上, 建构了高校发展风险评估框架的三个部分。他们认为: 高校发展风险评估首先应从大环境风险源审视开始, 归纳可能带来组织风险的具体因素, 然后分析这些风险是通过风险域内各要素的安排而暴露, 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不同风险暴露的分析, 发现危机, 最后预测它们可能会带来的后果④。因此, 高校应运用现场调查法、风险列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等各种风险识别办法进行分析, 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办法, 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识别上述风险, 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和选择最佳的管理技术提供可靠的科学认知依据, 从而开展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
  3. 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资讯系统, 加强高校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资讯系统是用来确保风险管理决策有据可依。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是保证风险管理各部分、各环节的严格落实, 强化事后监督功能, 保证管理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完整性。高校建立有效的风险资讯管理系统应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 要确保信息的全面性。信息的全面性包括高校所有部门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因素, 同一部门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及其每一可能存在风险的详细信息。其二, 要确保信息的有效性。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是确保决策合理正确的关键, 因此对信息需要辨别清楚, 适时进行加工和处理,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其三,要确保资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重要信息要留存备份, 防止信息的丢失或者被破坏。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审计是确保高校沿着正确方向运行的保证。高校风险管理工作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1) 风险识别与分析。通过审核组织的强项、弱点、机会和威胁,识别所有的风险, 并对风险的来源、可能性及后果作出分析。( 2) 风险评价与控制。根据现有管理能力、技术、程序及风险偏好程度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 确定可控和不可控风险,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3) 风险规避与处理。对于可接受水平的风险,应通过减少后果、减少可能性、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等来加强控制力度, 对于不可接受风险, 则应规避⑤。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扮演好控制与服务的双重角色, 而且实践证明这一双重角色是极其有效的。2007 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顾海良说:“ 对于办学风险、财务风险、校办产业风险, 近年来, 我们一直在关注, 去年年初我们进行财务管理, 体制改革, 强化了预算同时加强审计监督, 这实际上已经规避了很多风险。”这表明对高校风险管理的审计与监督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风险管理审计和有效的风险资讯管理系统的结合可以监督各环节无漏洞, 保证风险的预测、防范、控制、事后监督管理的有序、严密和完整性, 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张坤,等.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3.
  ②李素芳.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与对策[J].事业财会,-29.
  ③赵炳起.高等学校负债风险的微观成因及控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3-156.
  ④李望平,肖东生.高校发展风险评估框架的建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5.
  ⑤张君,赵群.高校内部审计的拓展方向[J].渤海大学学报,.
  [参考文献]
  [1]刘志锋,金民忠.浅析高校贷款风险及偿债能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2]张雷,张伯威.论我国巨型集合大学的内涵与管理创新[J].教育科学,2005(4).
  [3]叶孝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金融,2006(2).
·····
·····
·····
·····
·····高校校园风险调查与对策分析报告 - 副本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校校园风险调查与对策分析报告 - 副本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基于高校校园电子商务环境的大学生创业风险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基于高校校园电子商务环境的大学生创业风险分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以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频发损失惨重为背景,对国内高校校园交通事故安全形势进行分析,进而对校园交通安全影响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并针对关键因素提出安全危机消解对策。 中国论文网 /8/view-4188304.htm  【关键词】安全形势;核心因素;静态管理;动态管理;考评体系   日,李启铭酒后驾车到河北大学,在新校区的生活区内,将两名女生陈某、张某撞伤,最终陈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该校园交通事故曾引发“我爸是李刚!”令人痛斥的网络语言泛滥,影响恶劣的“李刚门”事件给大学交通安全敲响的警钟久久回响。而且,随着大学校园开放式办学的程度不断加深,校园交通事故发生逐年增多,校园交通安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探讨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的形势和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我国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面临的形势严峻   1.1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频发损失惨重   道路交通事故已被称为“全球第一公害”,自1896年伦敦记录了首例行人与机动车碰撞的死亡事件至今,全球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总计达到3400多万人,地球上平均每63秒就有1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每3秒就有1人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国内而言,据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路明中国博鳌2006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研讨会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50万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每5分钟就有1人丧身车轮,每分钟会有1人因交通事故而伤残。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1.2 国内高校校园交通困难多多隐患重重   其一,大学校园开放的程度逐年加深,校外车辆行人进入校园频度增大。目前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封闭式、半封闭式、全开放式三种,随着高校与社会的不断融合,高校的开放程度会不断提高,全开放化将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届时将会出现:①社会车辆把校园道路作为穿越区域,抄近路走捷径现象时有发生。②部分人把校园作为练车、无证驾驶、出风头、飚车等场所。③校园周边部分居民把校园当作免费停车场。④学校后勤、产学研合作等各类公务用车剧增。⑤各类客运车辆进入校园或停靠校门周边下客、拉客或载客。   其二,学校公务车私家车急剧增多,校内停车位增加明显滞后。   当前,高校公车及教职员工拥有机动车的总量快速持续增长,学生驾车上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学校的停车位增速十分缓慢,有些高校由于历史原因校内车位已无扩展空间了,外加各类社会车辆的大量涌入,使得校园停车问题十分突出。   其三,校内公务用车、教职员工私人用车与学生活动时间接近,活动路段趋同,人车穿插高峰同现。   由于大学校园开饭和下课时间相对一致,教职工和学生在校内周期性上下班、课间转教室等人流相对集中,容易出现人流和车流高峰期同步;而且,校园内道路一般没有划分车辆、行人分道线,上课高峰时段发生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抢道的情况十分普遍。   其四,校园交通违法行为是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盲区。   我国现行交通法规对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管理职权、行驶速度、处罚细则均无明文规定,若发生校园交通违法事故案件,仅适用《交通法》第119条第2款处理。但该条款涉及对高校内交通事故由谁处理,而对高校内行驶的路标、速度、违章、违法等没有作出硬性规定;校园道路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道路”,对此现仍存在争议;如果仅按照“非道路”进行管理,不免陷入管理盲区。   其五,高校校园内现行交通管理动态和静态机制落后。   校内道路和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在建校规划中高度缺失,给校内交通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停车场地严重的不足,狭窄道路上再停放着一排机动车,在上下班和大课间等高峰时段机动车辆混杂在人流中,显得拥挤不堪。这样学校校园出现有车无处停之静态矛盾,行车不通畅之动态困境,加之学校对车辆动静态管理缺乏。[1]   其六,师生员工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不够。   由于学校及相关部门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喜欢在道路上嬉笑打闹,听音乐、玩手机等;少数学生在校园里骑飞车、不打手势截头猛拐、极限轮滑等;有的学生过分自信车速判断,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等情况时有发生;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忽视校内交通安全标志,对设置交通安全标志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外加校园内道口通常缺少交通信号,造成校内交通险象环生。   1.3 高校校园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高校校园交通事故的分类根据事故发生后的形态可分为如下类型:碰撞型、刮擦型、翻坠型、火灾型、碾压型、其他型(上述未列入的一些事故现象)。为了更好的了解高校师生员工对校园交通的认知情况,我们设计了相关问卷,并向10所高校的300名师生员工发放了问卷(其中学生问卷160份,教师70份,保卫干部70份),收回问卷231份,有效问卷211份(学生107份、教师51份,保卫干部53份),回收率达77%,有效率为91.1%,其调查内容主要有高校校园交通事故主要因素及对高校校园交通主要因素重要程度的认知调查。其中,高校校园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1所示。   依据调查结果,97.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表1所列因素中,人是交通安全中的一个动因,是交通安全的主体,是唯一的自主型变量因素,所以它是交通事故的核心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驾驶员、车内乘客、行人及骑车人,这些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各不相同,除驾驶员外,行人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行人因素重要是因为:行人决定是否开始横穿道路的主要依据是自己与驶近的汽车间的距离,横穿道路时的平均速度与年龄和性别有关,行人结伴而行时往往互相以对方为依赖,忽视交通安全。关于师生员工对高校校园交通主要因素[3]重要程度的认知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表2所示。其中在“非常重要”选项中选择率达到82.9%以上,选择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生通行行车行为(93.4%),校内通行停靠管理(90.1%),校门周边交通干道(89.6%),校门车辆通行管理(87.8%),校园交通教育培训(85.8%),教工行车停车行为(84.8%),校园交通规章制度(82.9%),道路基础建设维护(82.9%),再次证明人是校园交通安全的核心因素。   2.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2.1 结合实际建好车辆门禁系统,有效控制车辆出入停靠动静态状况   门禁,又称出入口控制系统,出入管理控制系统,是一种管理人员、车辆进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它能够时刻自动记录人员、车辆的出入情况,限制出入区域、出入时间,同时也将有效地保护财产不受侵犯。门禁系统按照设计模式、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目前车辆门禁系统比较通用的有感应式IC卡电脑收费系统和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不停车收费系统。为了高校能够结合各校实际情况,我们将这两种门禁系统和传统发证管理制度进行比较,比较情况如下表3所示。   另外,学校大型活动、大型会议等需要进校的车辆可在规定时段内临时通行;不同的门房实时限时通行措施,持通行证车辆凭证在开放时段出入,外来车辆在开放时段均凭证件换证出入。   2.2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减少校园交通事故的人为因素   为了提高校园交通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可以积极采用分批次分层次的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1)定期举行校内车辆驾驶人员(包括校车驾驶员、教工私家车车主,学生私家车车主)的业务培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督促对所驾驶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全驾车,驾驶安全车,文明行车,按规定停车。(2)定期举行与学校后勤服务部门有长期业务往来的车辆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增强该类驾驶员在校内行车的警惕性和责任心。(3)定期对学校非驾驶员的师生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规范他们靠马路右侧行走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应对交通安全的应急能力。(4)定期对校园交通管理相关人员、校园道路维护保养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管理的力度和效度。以上培训与教育的频次一般要求是每年2-4次,条件较困难的高校至少开展每年1次,严格做到“入口人车分流,道路人车靠右”的通行规范。   2.3 加强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校内交通通道路况   加强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关键要做到:(1)合理规划停车位,想方设法增加停车位。按照国内有关交通管理法规和实际情况,机动车拥有量与停车位之比应达到1:1.3,才能解决“静态交通”问题。通常情况下校内私家用车一般每天行驶时间不超过4小时,其它时间则处于静止状态,这就需要大量供车辆停放的场地,停车资源严重不足就成为突出矛盾。通过分析和调查,学校公车和校内居住的教职员工家属使用的车辆出行规律是“早出晚归”,下班后需在院内停放;而在校外居住自驾车上班的教职员工,其出入校园的规律是“早进晚出”,白天需在校内停放;校外车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白天办事“早进晚出”绝大多数白天停放校内,一类是专门停车“晚进早出”晚上停放校内。因此,对于校内车辆我们要尽量增加停车位,满足停车需求;对于校外车辆挤占校内停车位的车辆要严加控制,逐步杜绝。(2)维护保养好道路,处理好车行道路与人行道路之间的关系。实施道路统一规划,做好主、干、支路和人车混行道路的建设,使它们的衔接顺畅,充分发挥作用。(3)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健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减速带,警示灯等,规范机动车行驶路线和明确禁止车辆停放位置,达到道路无盲区。(4)利用现代交通视频监控的智能设备,实施远程监控。   2.4 实施“一个模式”“一个体系”“一个评估”,切实提高校园交通管理水平   切实提高校园交通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其一,是创新“交通管理校地联动”模式。学校与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开展校区交通管理共建工作,请交警加大学校校门及校内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的管理力度,组织校方保卫人员参与校区主干及要道路口的“阳光交通协管员”,促进校地共同维护交通安全。   其二,构建“校园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即构建一个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驾驶员教育与管理、行人教育与管理、交通管理与维护的人员保障体系;构建一以车辆管理、车辆的维修与保养、车辆安全设计的车辆保障体系;构建一个以道路安全设计、道路安全建设与审计、道路安全隐患与路段防治的道路保障体系;构建一个以道路景观设计、气象信息发布与防范的环境保障体系;构建一个以交通安全巡逻车、交通事故急救知识培训、交通事故急救应急预案的紧急救援保障体系。[4]   其三,构建“校园交通安全质量”评估指标(如下表4所示),提供建设依据和评估依据,不同的高校可以依据学校实际确定指标权重和分值,通过考核评估促进校园交通安全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   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调查本校校园交通安全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影响本校校园交通安全的各类因素,切实做好校园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努力搞好校园道路基础建设,通过多种管理手段规范行为,控制车量,限速禁笛,划定车位,疏导指挥,常抓教育,勤抓培训,严格管理校内交通,切实提高校园交通安全秩序。   参考文献:   [1]丁良平.大学校园交通现状及管理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54-58.   [2]任宇立.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交通事故分析方法初探[J].道路交通与安全,):4-6.   [3]章群,段理慧.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J].软科学,):141-144.   [4]聂宁,唐江,谭昆华.道路交通事故诱因分析及安全对策分析研究[J].山西建筑,):116.   作者简介:张恒波(1977—),男,湖北鹤峰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现供职于长江大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