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汕头大学学报 cssci报属于cssci期刊吗

重庆大学学报增刊是核心期刊吗?
重庆大学学报增刊是核心期刊吗?
09-11-03 &匿名提问
重庆大学学报增刊是核心期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属于整个世界无产阶级,而不专属某个民族与国家。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首先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伟大时代的精神精华,从这一开始就具有打破狭隘地域性限制的“世界性”与“全球化”特征。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从“世界历史时代”逐步走向“全球化时代”的历史。在这里必须强调指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与“历史转变为全球化的历史”并不是一回事,世界历史是相对于相互分裂的民族历史与地方历史而言,是指世界开始有了一部相互联系与影响的统一的历史,但在这里历史活动的主体及其基本单位是相互独立的民族国家;全球化历史则是指世界各国的历史变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愈益朝着跨国化方向发展;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的和高度的发展的阶段。如果说经典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属于由单一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所主宰的欧洲化的世界历史时代;现代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与毛泽东等所开创的苏联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属于一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与东方社会主义阵营逐步形成与尖锐对峙、北方的发达工业化国家与南方的落后的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不平等交往的、“分裂化”的世界历史时代;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则属于一个世界政治经济力量逐步趋于多极化态势,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正在一体化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正像近代以来很早就有了全球化观念,只是到了当代世界历史发展阶段,全球化才成了一种真正客观物质现实一样;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有全球化观念,但只是到了今天,它才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 当代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家阿里夫·德里克在冷战结束以后所写的一部总结性著作《革命之后》(1994)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观念的演变过程作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概括。他认为,在第一阶段,即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把整个全球的一体化假设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他们认为,这既是一个破坏性的进程,也是一个进步的发展过程。对于马克思而言,所谓“世界空间”是由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而形成,这种经济使其势力所及的所有社会成为同质(homogenize)。所谓“世界时间”是指欧洲资本主义的时间性。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要通过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来实现,这种观点实际上把“全球化”约化为资本主义的普遍化(universalization)。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晚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的确已经变成全球性的,但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全球同质性与一体化,而是产生了新的分裂分化。这种新的分化由两个原因引起:一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在加剧了欧洲与北美及日本中心地区的民族竞争的同时,也使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这种扩散引起对资本的同质化力量的抵制。二是资本主义从欧洲中心地区的扩张并没有使世界同质化,而毋宁说是制造了发达与不发达这两个新世界。随着中心地区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与那里的马克思主义运动因政治改革而日趋缓和,反抗资本主义霸权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移向了外围,开始与争取民族解放斗争混合在一起。第三个阶段,它从70年代起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个形态虽然仍保留中心—外围形式和相适应的发达—不发达的状况,但它的确证实了马克思早在19世纪中期的预言—资本主义确实已经普遍化了,其基础不仅是商品交换和金融交易的全球化,而且最重要的是通过一种“新的国际劳动分工”而实现的生产的跨国化。只不过早期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化发展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是一个具有“地理(空间)”中心的体系与过程;而当代资本主义的跨国化却相反,它通过全球范围制造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起点而使资本主义非中心化了,它结束了欧美在世界上的经济霸权,并且使资本主义第一次脱离了欧洲中心主义。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全球性同质化过程中导致了以民族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的格局,而在新的发展阶段却相反,资本的全球化过程却撕裂了民族国家的边界线,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并使资本主义从作为发展单位的民族国家中抽离出来。新的全球性经济单位就是跨国公司。有人将这种新的世界经济形态描写为“全球性的区域主义”或者“全球性的地方主义”,这种描述捕捉住了世界经济的同质化与散裂化的同时产生。资本主义的跨国化也排除了将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的做法。因为第三世界的某些区域已经变成了资本运作的中心,而第一世界中的某些区域已经沦落到第三世界的地位上。换言之,原来那种中心—外围关系已经不再是国与国关系的主要特征,而逐渐变成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地区与被资本边缘化的国家—地区之间全球关系特征;这样就造成了现在世界主义与地方主义同时并存的悖论。 德里克以上的概括基本上符合历史事实,虽然他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并不能回答全球化时代重大理论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甚至作为一种关于全球性现代化的理论,已经名不副实。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意义上包含着对欧洲中心资本主义的时空预设,它无法解释资本主义的新形势,因为这种新的形势既具有同质化特征又具有散裂化特征。”(注:以上内容观点参看[美]阿里夫·德里克《革命之后》第四章“弹性生产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译文载俞可平、黄卫平主编《全球化的悖论》,第263页,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但我们觉得,他的解释毕竟还是为我们全面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观念的演变过程,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考视野和指导线索。 马克思还是在创立自己科学历史观的前夜(1845),就具有了一种开阔的现代世界历史性理论视野。他在同德国以弗·李斯特为代表的、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的国民经济学家进行论辩时,就自觉地站在古典经济学的世界主义立场上,强调工业即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具有的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世界历史意义,认为在现代生产力与交往关系制约下,一个民族所作的事情就是为整个人类所做的事情。(注: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457页,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马克思与恩格斯第一次表述自己科学的世界历史观与全球观念,是在众所周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在这里他们第一次从现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世界化发展的现实历史角度,对近代以来所发展起来的全球化趋势作出了初步的描述。这个概括的意义,一方面在于他们为自己建立科学的历史观念确立了一个开阔的理论视野,另一方面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全球化”基本特征作了初步的规定。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引起的人类历史由传统的狭隘的民族史与地方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克服了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论的文化决定论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注:参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而在《共产党宣言》(注:参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6—277页, 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中, 马克思恩格斯更是以明确的语言与立场指出,资本主义所开辟的历史就是一个世界历史过程,共产主义理所当然的也是一个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此,马克思与恩格斯也就非常自觉地在这种开放的理论视野中思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值得指出的一点是,马克思他们的这种全球化理论观念除了有其无法克服的时代局限性以外,也有其理论逻辑上的偏颇之处:过分强调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全球历史的统一与整合作用,强调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世界性普遍化特征,而相应忽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刺激起来的民族主义运动和世界各国多样化发展态势,忽视了作为经济政治现代化发展的最基本单位的民族国家的作用,而将资本主义文明所发展起来的世界历史化过程简化或约化为两个阶级斗争的过程。正因为考虑到这样一种理论视野上的片面之处,所以晚年的马克思在回答俄国民粹主义的提问时,已经考虑到了落后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与发展机遇问题。(注:参看拙文《“抓机遇论”发展哲学观念的历史追踪》,载《理论探讨》1997年第5期。)当然我们还要强调一点, 马克思这种全球化观念基本上适合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时期,而且从总体上看也符合资本主义整个历史发展时期(即资本主义“长时段”发展逻辑)。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的确是要消灭民族国家界限,超越民族特殊性。其发展趋势就是要统治整个世界。正如德里克如上所指出的:马克思在19世纪中期的预言更接近于今天的现实。对此,比利时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欧内斯特·曼德尔也有相同的认识:“今天的西方远比写作《资本论》时的世界更接近《资本论》的完全纯粹的资本主义模型”。也就是说,正如今天由于社会主义运动陷于低潮,整个世界重新变成马克思当年所处的资本主义全球性发展趋势。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晚年,西方资本主义静悄悄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不是以资产阶级及其个人或企业为基本的经济活动单位,而是以整个民族国家为基本的经济政治活动单位;不是以市场的纯粹的自由竞争,而是以某种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列宁主义就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如果说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观念是资本主义所首先开辟的世界历史,是人类历史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化发展过程;那么,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所发展起来的新的全球化观念,则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殖民主义体系、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等形态的高度垄断化政治化军事化发展趋势。斯大林曾经对列宁所首先确立的新的全球化观念作出了一个权威的著名的总结: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从三个基本原理出发的:1.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先进国家内占统治地位,由此得出第一个基本的结论: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革命危机日益尖锐化,“宗主国”内部的无产阶级战线上的爆发因素日益增长。2.加紧向殖民地和附属国输出资本,扩大势力范围,直到占领整个地球,“资本主义已经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地球上大多数居民进行金融奴役和殖民压迫的世界体系。”由此将地球上的居民分裂成为两个阵营:一方面是剥削和压迫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极少数资本主义“先进”国,另一方面是不得不为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而斗争的占极大多数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由此得出的第二个结论是:殖民地国家内部的革命危机日益尖锐化;3.在帝国主义条件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与东方的殖民地革命必然联合为一条世界革命战线,来反对世界帝国主义战线。所以“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注:《斯大林选集》上卷第203—206页,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并且,社会主义革命往往发生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地方,即通常发生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工业发达国家。甚至于可以说,社会主义革命由于处在这样一种经济政治发展非常不平稳的世界历史背景下,所以不会出现同时胜利的局面,倒是往往出现一国首先胜利的独特现象。受列宁与斯大林以上思想的深刻影响,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了著名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理论以及相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他认为,由于苏联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性影响,中国革命从此以后便成为世界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西方资本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入侵,近代以来的中国的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26—633页等处,人民出版社1996 年合订本。)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观念相比,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所确立与阐述的新的全球化观念,基本上准确及时地反映了巨变的历史时代特点,特别是由此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体系统治世界的单极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世界历史与政治经济总格局总面貌,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获得民族解放的斗争精神与勇气,巨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最伟大的贡献。可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是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的基本主题之一。而且正是由于这种对抗的存在才有助于今天全球化进程中的多元化、多维度的形成。但从列宁的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前夜理论到斯大林的一国胜利说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学说,再到后来的社会主义阵营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分裂对抗的全球化观念,是一种相对封闭的世界体系理论,它用两种社会政治制度来抽象与概括世界千差万别的文明与民族国家的特点,未免有些简单化。它过分强调了国际的世界的政治军事斗争与对抗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只片面地看到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在尖锐矛盾发展以及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对广大不发达民族国家的侵略影响及其对社会主义革命的积极作用,而忽视了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上的密不可分的交流关系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从而导致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长期的实际上闭关锁国的发展方针与策略,进而最终窒息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活力。苏联的解体与东欧的剧变可以说是一种全球化模式与观念即一种以分裂对抗与封闭自足为特点的全球化观念与模式的失败。(注:参看胡元梓、薛晓源主编:《全球化与中国》,第15 页,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nb 二 在20世纪,全球化理论观念模式,首先是作为主流的西方现代化发展理论,即把现代化等同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西方化”的单一过程;除开这一基本观点之外,当然就是以上我们所列举的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理论、殖民地半殖民地理论、两大阵营理论。受这些经典的基本理论模式的影响,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南美洲也形成了一种既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模式相抗衡,也有别于社会主义的全球化理论的、一种独特的“第三世界化”的全球化观念,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南美洲的依附理论以及尔后影响范围更大与持续时间更长的“世界体系理论”。(注:以下关于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观点的内容介绍与观点,在此参照了方宏进著文《从依附论到世界体系论的理论变革》,载《国外社会学》,1998年第4期第62页, 及孙立平著《传统与变迁》,第25—30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依附理论崛起于60年代,到70年代后期逐渐失去了影响力。依附理论学派并非有一个较正式的组织、较系统一致的学科集团,而是一批分散于世界各地、基本观点接近、遥相呼应的学术潮流。它们共同认为:依附是一种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关系,是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是以其中的一方受另一方制约为代价发展起来的。依附论的基本概念有三个:中心、外围和依附。“中心”是指那些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外围”则是指那些经济上贫困落后的国家与地区。外围与中心之间产生联系的方式就是“依附”。“依附理论”由此而得名。依附论的世界图象是比较简单的:世界只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控制着一批次一级的中心,每一个次中心又控制着一批更次级的中心,如此像洋葱一样,最外层的是所有中心的“外围”或者卫星。比较起来,每一个中心都比其外围更富裕。而每一层外围都比其中心贫困,经济上被动。外围不得不依附于其中心,而依附又造成了中心对外围的剥削与掠夺。在中心与外围的这种关系中,中心通过剥削维持其富有和继续发展,并由此进一步巩固其中心的地位。而经受剥削的外围不但越来越贫困与不发达,而且也越来越加重其对中心的依附。所以依附论者认为,正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与贫穷之间的这种不公平交换造成了发达与不发达、富裕与贫穷的两极对立,正是发达国家本身的发达造成了外围国家的不发达,而不是外围国家自身的“传统”落后造成了这种不发达。不发达与发达不是历史性阶段性的差异,而是共时性与结构性对立,是同一事情的两个侧面。不发达国家的不发达与发达国家的发达,通过依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依附论者看来,只有当作为边缘与外围即卫星国家摆脱对其中心国家的依附的时候,才是它们开始走向发达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依附论”本质正是反对依附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服务教育科研,促进学术发展!&&&&欢迎您,请 |
投稿有问题?问问网友吧!
· 1回答· 1回答· 1回答· 1回答
您的位置:万维投稿网 >>期刊大全 >>>>您的位置:万维投稿网 >>期刊大全 >>>>您的位置:万维投稿网 >>期刊大全 >>>>
双月刊·国家级
非常好!会向别人推荐! 比较好!我会经常使用! 感觉一般!可以用! 比较差!很少用! 关注并会留下建议!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重庆大学主办的全面反映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论文曾获得多次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被多家有影响的数据库收录,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前,学报已成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重庆市高校学报研究会、重庆市期刊协会、重庆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联络中心等学术团体的重要成员。本刊在突出办刊特色的基础上,锐意提高学术质量,赢得了社会及学术界的广泛好评。主要栏目:区域开发、经济发展、建筑城市、政治哲学、文学研究、社会学、历史学、语言艺术、法学研究。
本刊为:南大核心[2014], 人文核心[2014], 中文核心【2014年版】, 龙源收录,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转自官网)
shekexeb@174Ahttp://qks./cqdxskcn/ch/index.aspx,
&&&&&&&&&&&& &&&&&&&&&&&&&&&&&&&&&&&&&&&&&&&
&&& &&&20091026
3200-3003-5
赞 助 商 图 片
投稿常见问题
&&& &&&&&&&& &&&&&&&&&&&&&&&&& &&&&&&&&
版权所有 |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 &E-mail:
请选择目录:
我的收藏夹
温馨提示:
抱歉,由于您没有登录,暂时无法点开此链接,点击这里或
如果期刊明确标出有多个栏目板块及对应邮箱时,请根据情况选择咨询邮箱!
选择报刊(栏目)邮箱
官网邮箱(130605更新)
如果期刊明确标出有多个栏目板块及对应邮箱时,请根据情况选择投稿邮箱!
选择报刊(栏目)邮箱
投稿方式(130605更新)
投稿有问题?问问网友吧!
· 1回答· 1回答· 1回答· 1回答尚七网-有你的态度!(原37教育网)!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首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来源: 尚七网
作者: 尚玉
&&&&&&&&讯& 据校园记者报道&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七版)之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是继学报入选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来源期刊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跻身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双核心期刊。
  本次核心期刊评选,采用定量评价和学科专家定性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等12个评价指标,统计到的文献数量共计65亿余篇次,涉及期刊14 728种。参加核心期刊评审的学科专家达3 700多位。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 983种核心期刊,其中农业经济类18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15年来,依托学科优势,深入破解&三农&问题,积极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服务。其中,&三农&问题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和陕西省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刊发的论文相继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有些获得了省部级奖项。
  特色栏目带动学报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先后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全国百强社科学报&&陕西省权威社科学报&,并进入CSSCI来源刊、CHSSCD来源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刊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责任编辑:尚玉
尚七网运营中心版本所有-
津ICP备号-7《求是》 CSSCI一流期刊-核心期刊-爱投稿网-论文发表、论文辅导、期刊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求是》 CSSCI一流期刊
来稿会在两个工作日之内给您回复,有效期十五天,两日内未收到回复,可以另投他处。投稿时请写明你想发表的刊物名称,或者由我们编辑给你推荐刊物安排发表!
&&&&&&&投稿信箱:
  刊名: 求是
  Qiushi
  主办: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CN: 11-1000/D
  邮发代号: 2-371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求是
  曾用刊名:红旗
  创刊时间:1958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社科双高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投稿须知: 
  《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机关刊物,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担负着深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求是》杂志在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要求,紧紧围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一战略任务,紧紧围绕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总体目标,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着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牢牢把握正确理论导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求是》杂志社的工作,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央各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领导同志经常在《求是》上发表文章,对于保证《求是》杂志的理论性、指导性、权威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求是》杂志社工作汇报,为《求是》杂志确定了“坚持政治家办刊原则,高举旗帜,贴近实际,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办刊方针。日,在纪念党中央机关刊《求是》暨《红旗》创刊5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发来致《求是》暨《红旗》创刊50周年的贺信;7月4日,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莅临《求是》杂志社视察工作,李长春同志在纪念《求是》暨《红旗》创刊5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求是》杂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求是》杂志社今后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强调要紧紧围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这一战略任务,下大气力创新思路、丰富内容、改进文风,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切实发挥党中央机关刊的重要作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求是》杂志社同志们正在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新要求,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坚持全党办刊是《求是》杂志发展的根本途径。经党中央批准,求是杂志社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同时,还有一支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第一读者队伍和评刊队伍。《求是》杂志社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思想理论界的大力支持。各级党政领导和思想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经常在《求是》上发表文章。近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在全党的关心和支持下,《求是》杂志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努力改进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工作,大力改进文风,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热情鼓励。
  《求是》杂志社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现任社长李宝善,总编辑张晓林。《求是》杂志社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编辑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编辑队伍中多数同志具有高级职称。此外,还有比较齐全的图书资料。《求是》杂志社内设办公室、总编室、政治编辑部、经济编辑部、文化编辑部、科教编辑部、国际编辑部、评论部、《红旗文稿》杂志社、发行出版部、人事部、机关党委、纪委、财务部;下设红旗出版社、《红旗画刊》社、《小康》杂志社、求是影视中心、事业服务中心;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要求,创建《求是》理论网和出版发行《求是》英文版。
  《求是》杂志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广大宣传思想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党员。《求是》杂志主要栏目有:要文要论、社论、评论员文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建设、经济改革与发展、文化视野、科教天地、世界风云透视、求是笔谈、求是论坛、调查与研究、观察与思考、红旗论坛、中心组学习园地、民主与法制、国防与军队建设、探索与争鸣、基层之声、党员信箱、生活与哲学、读书、绿野、来稿摘编、小资料、小辞典等。
  《求是》杂志为半月刊。每月1日、16日出版。4个印张,64个页码,大16开本,每册定价5.80元。目前国内发行量120多万册,在国外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设有15个印点,利用卫星和网络技术传版印刷,能及时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做好理论宣传工作,《求是》网络版于2000年1月正式启动。网络版同步刊发当期《求是》杂志和本刊的重要活动。随着《求是》理论网()的建设发展,《求是》网络版并入《求是》理论网。除保留原有《求是》杂志在线读刊栏目外,《求是》理论网将努力建设成为理论宣传、思想激荡、学习交流、文献检索的综合性理论互动平台,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投稿方式:
1.联系在线客服;
2.拨打投稿热线座机:010-
3.将稿件发送至邮箱:(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及发表要求,我们会在两个工作日内回复);
4.在网页右侧在线投稿处投稿;
(编辑:admin)
的文章 &&&&
其他类别工业技术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社科法律农业科学
稿件地址 * (DOC|TXT|PDF):
取消&&确认投稿
联系手机:
咨询热线:010-
联系传真:010-
爱投稿网秉承着诚信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广大客户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投稿平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满足客户需求,让投稿流程更加简单明了!
今日热门文章排行
1.2.3.4.5.6.7.8.9.10.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本站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
Copyright & 2009 aitougao & Compan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Site Produced by:,QQ:,专注于互联网产品策划与开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