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为什么能有节律地,有序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张

你知道吗,说话也可以养生,老人只要“动口”就能达到一些强身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看看老人“动口”养生方法。
“动口”养生诸法:
1、自言自语
说话能刺激大脑,使大脑部血流供应充分,改善大脑缺氧状态。有的老人与他人交流少,经常“自言自语”一番,也能抵抗脑神经退化和衰老,增强记忆力。哪怕是发发牢骚,也是一种宣泄苦闷、求得心理平衡的好方法。
2、长吁短叹
有时,长吁短叹几声,人会产生一种难得的舒畅感。医生发现,胸闷或疼痛常常与紧张、气行不畅有关,几声叹息能松弛,起止痛效果。另外,叹息使体内横膈膜上升,促进肺部气体交换,能增加肺活量,获得更多氧气,有益于血液循环。
3、细嚼慢咽
老人吃东西多咀嚼,有利于消化液分泌,有助食物消化,也减轻了肠胃负担。多咀嚼时,食欲中枢能发出正确的指令,使你在饮食适量时就产生饱腹感,有助避免过食而发胖。细嚼慢咽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脑功能活跃,提高判断力。慢嚼还能锻炼牙齿,使面肌得到“运动”,既能强健牙齿又能减缓皱纹产生。
4、吟诗唱歌
吟诵诗歌,可促使体内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分泌,有助消除精神上的烦恼和压力,对缓解失眠、忧郁有帮助。唱歌要带动声带和胸腔振动,又要用腹式呼吸,这有利于增进氧气吸入,且能提高肺部组织活力,增大肺活量和增加心脏血液循环。经常吟诗一首或高歌一曲,均能令人舒畅,有助快速消除疲劳。
5、咬牙切齿
每天将上、下牙齿整口紧紧合拢,且用力一紧一松地咬住,咬紧时加倍用力,放松时也互不离开。每次做数十遍一紧一松的咬牙切齿。能使头部、颈部的血管和肌肉、头皮及面部有序地处于收缩一舒张的动态之中,可加速脑血管血液循环,使已趋于硬化的脑血逐渐恢复弹性,有利大脑血氧供应。常咬牙叩齿还能使肾气充盛,预防耳聋。
上一篇:下一篇:
Copyright & 2003-.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太原日报社主办 太原新闻网心肌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心肌(cardiac muscle) 由心肌细胞构成的一种。广义的心肌细胞包括组成、房内束、部、(即希斯束)和浦肯野纤维等的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以及一般的和心室肌工作细胞。前5种组成了起搏传导系统,它们所含极少,或根本没有,因此均无收缩功能;但是,它们具有和传导性,是心脏自律性活动的功能基础;后两种具收缩性,是心脏舒缩活动的功能基础。
心肌闰盘超微结构模式图
心肌细胞与的结构基本相似,也有横纹,但在结构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心肌细胞为短柱状,一般只有一个细胞核,而骨骼肌纤维是多核细胞。心肌细胞之间有结构。该处细胞膜凹凸相嵌,并特殊分化形成桥粒,彼此紧密连接,但心肌细胞之间并无原生质的连续。过去曾被误认为是合胞体,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发现心肌细胞间有明显的隔膜,从而得到纠正。心肌的闰盘有利于细胞间的兴奋传递。这一方面由于该处结构对电流的阻抗较低,兴奋波易于通过;另方面又因该处呈间隙连接,内有15~20埃的嗜水小管,可允许等离子通透转运。因此,正常的或心室肌细胞虽然彼此分开,但几乎同时兴奋而作同步收缩,大大提高了心肌收缩的效能,功能上体现了合胞体的特性,故常有“功能合胞体”之称。
心肌细胞的细胞核多位于细胞中部,形状似椭圆或似长方形,其长轴与的方向一致。肌原纤维绕核而行,核的两端富有肌浆,其中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和,以适应心肌持续性节律收缩活动的需要。从横断面来看,心肌细胞的直径比骨骼肌小,前者约为15微米,而后者则为100微米左右。从纵断面来看,心肌细胞的肌节长度也比骨骼肌的肌节为短。
心肌纤维超微结构立体模式图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也可看到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横小管、、线粒体、糖原、脂肪等超微结构。但是心肌细胞与骨骼肌有所不同;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粗细差别很大,介于0.2~2.3微米之间;同时,粗的肌原纤维与细的肌原纤维可相互移行,相邻者又彼此接近以致分界不清。心肌细胞的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多种哺乳动物均有纵轴向伸出,管径约0.2微米。而骨骼肌的横小管位于A-I带交界处,无纵轴向伸出,管径较大,约0.4微米。心肌细胞的肌质网丛状居中间,侧终池不多,与横小管不广泛相贴。总之,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均各有其特点。
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心肌的生理特性。
动物的在适宜的离子浓度、渗透压、酸碱度、温湿度以及充分的和能源供应等条件下,即使除去所有的神经,甚至在离体条件下,它仍然能够保持其固有的节律性收缩活动。即心肌本身具有,简称自律性。绝大多数心肌的自律性是肌源性的,而不是神经源性的。鸡胚在孵化后的第2天,尚无长入,就已经出现自律性舒缩活动。心肌细胞经过组织培养过程而新生一代的心肌细胞也
有自律性。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据。但在无脊椎动物,如有些节肢动物,其心肌的自律性是神经源性的,如鲎就是一例。但鲎在发育阶段,心搏自律性也是肌源性的,直到第28天神经发育完善以后,它的管状心脏的自律性搏动才变成神经源性的;切断神经后会使心搏停止。乙酰胆碱可使成年鲎心的搏动加速,而在胚胎期的鲎心则对乙酰胆碱无反应。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被囊动物的心搏自律性属肌源性;环形动物、昆虫纲动物的心搏多属神经源性。蜜蜂、蝗虫、蟋蟀、的心搏都受外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有些昆虫如的心似有几个起搏点,因此常发生逆行性搏动。在生理情况下,哺乳动物心脏的起搏传导传统中,自律性最高的是起搏细胞,其起搏节律在整体情况下,因受神经的调节而保持于每分钟70次左右(在成年人)的窦性心律水平。房室交界部和的自律性次之,分别为40~55次/分钟及25~40次/分钟;心房肌和肌无自律性。
兴奋性及兴奋时的电位变化
心肌解剖图
心肌细胞兴奋时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一样,会产生动作电位,其兴奋性也经历一系列的时相性变化。但心肌的动作电位又有其特点。以心室肌为例,它从去极化到复极化的全过程,可分为0、1、2、3、4共5个时相,0期为去极化过程,其余4个期为复极化过程。心室肌的复极化过程很长,一般可达300~350毫秒。并在2 期出现电位停滞于零线附近缓慢复极化的平台,这是心室肌动作电位区别于骨骼肌的显著特点。
心肌细胞兴奋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这种电位变化与骨骼肌、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大致相似。都可以表现为静息电位和兴奋时的动作电位。心肌细胞膜主要由类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静息时膜表面任何两点都是等电位的,但在膜内和膜外却存在着明显的电位差,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到的静息电位约为90毫伏,膜外电位为正,膜内的为负。当心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兴奋处发生反极化,即膜外电位暂时变负,膜内电位暂时变正,兴奋后又可恢复原来的极化状态,这叫再极化或复极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持续时间长,特别是再极化过程持续时间长,一般可达200~300毫秒,形成平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持续期大体相当心肌细胞的收缩期。动作电位最先出现的可达+10到
+30毫伏心肌动作电位的持续时程随心率的变化而改变;心率越快动作电位的持续期相应缩短,一般动作电位的持续期约为两次心搏间期的1/2。 心肌兴奋后膜内电位恢复到 -55毫伏段以前这时间内,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会再引起心肌兴奋,这段时间叫绝对不应期,当膜内电位由-55毫伏恢复到-66毫伏左右时,如果第二个刺激足够强的话,可引起膜的部分去极化,但不能传播(局部兴奋),即不能引起可传播的动作电位,这段时间叫做。从有效不应期之末到复极化基本完成 (膜内电位恢复到-80毫伏左右)的这段时间叫,此时阈值以上的第二个刺激可引起动作电位。相对不应期之后有一段时间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超出正常水平,叫做超常期,此时阈下强度的刺激也能引起细胞的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可见心肌动作电位可以精确地反映其兴奋的变化,持续的平台反映很长的不应期。心室肌特长的不应期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它可以确保心搏有节律地工作而不受过多刺激的影响,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从而导致的停止。肌的绝对不应期短得多,仅仅150毫秒,从而常可产生较快的收缩频率,出现心房搏动或。心房的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均为30~40毫秒,但它的较长,约200~250毫秒。这一特性有利于心脏进行长期不疲劳的舒缩活动,而不致于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而影响其射血功能。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特性。正常心脏的节律起搏点是窦房结,它所产生的自动节律,可依次通过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而先后传到心房肌和心室肌的工作细胞,使心房和心室依次产生节律性的收缩活动。心肌的兴奋在窦房结内传导的速度较慢,约0.05米/秒;房内束的传导速度较快,为1.0~1.2米/秒;部的结区的传导速度最慢,仅有0.02~0.05米/秒;房室束及其左右分枝的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分别为1.2~2.0及2.0~4.0米/秒。
机械生理特征
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
收缩性  心脏的节律性同步收缩活动是心肌的又一重要生理特性。首先,由于心肌有较长的和自动节律性;同时,心房肌和心室肌又各自作为功能合胞体,几乎是同时地产生整个心房或心室的同步性
收缩,使心房或心室的内压快速增高,推动其中的血液流动,从而实现血液循环的生理功能。总之,心房和心室肌肉的节律性、顺序性、同步性收缩和舒张活动是心脏实现其泵血功能的基础。
心肌的收缩性与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共同决定着心脏的活动。
正常情况下,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由于窦房结是正常心脏兴奋的发源地,又是统一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节律的中心,故称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故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以外的心脏因受窦房结兴奋的控制,不表现其自律性,故称为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对其它潜在起搏点的控制作用,一般是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抑制两种方式实现的:
抢先占领:由于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最快,所以在潜在起搏点4期自动除极到达阈电位水平之前,窦房结传导来的兴奋已促使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故正常时潜在起博点自律性无法表现出来,在心脏内兴奋传导过程,它们仅起到传导兴奋的作用。
超速抑制:窦房结对于潜在起博点还可以产生一种直接的抑制,潜在起博点受到其自身固有自律性更高的节律性所激动时,其自身的节律性就受到抑制。这就是超速驱动抑制,简称。这种抑制的程度与两个起搏点之间自动兴奋的频率差呈平行关系,频率差越大,抑制效应越强;频率越小,抑制效应越弱。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影响自律性的因素4期自动除极是自律性形成的基础。因此,自律性的高低取决于4期自动除极的
速度和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
(1)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如果4期自动除极速度快,从最大舒张电位到阂电位所需的时间缩短,单位时间内产生兴奋的次数增多,自律性增高;反之,4期自动除极速度慢,从最大舒张电位到阈电位的时间延长,单位时间内产生兴奋的次数减少,则自律性降低。
(2)最大舒张电位大小: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小,离阈电位近,自动除极达阈电位的的间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大,离阈电位远,自动除极达阈电位的的间延长,自律性降低。
(3)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下移(绝对值增大),与最大舒张电位的差距减小,自动除极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阈电位水平上移(绝对值减小),与最大舒张电位的差距加大,自动除极达阈电位的时间延长,则自律性降低
通常指病因不能明确的称特发性心肌病,主要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较为常见。
特异性心肌病
指伴有特异性心脏病或特异性系统性疾病的心肌疾病。
1、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伴收缩功能损伤而不能以冠状动脉病变或缺血损伤的范围来解释;
2、瓣膜性心肌病表现为:心室功能障碍而超过了其异常负荷;
3、高血压性心肌病常表现为:伴扩张型或限制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特点;
4、炎症性心肌病:为心肌炎伴心功能不全的炎症性心肌病,有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及感染性;
5、代谢性心肌病:内分泌性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嗜铬细胞瘤、肢端肥大症和;
6、全身系统疾病:包括结缔组织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和皮肌炎;浸润和肉牙肿如结节病及白血病;
7、:包括Duchenne肌营养不良、Becker肌营养不良、;
8、神经肌肉病变:包括、Noonan综合征及着色斑病;
9、过敏及中毒反应:包括对乙醇、儿茶酚胺、蒽环类药物、放射线等损害的反应性心肌病;
10、:可首次在围生期发病的疾病
特发性心肌病
心是指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心肌病。
① 扩张型心肌病或双侧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障碍,没有可以是特发性、家族性或遗传性、病毒
扩张型心肌病
性和(或U免疫性、酒精性或中毒性,以及并发于已知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其心功能损伤程度太多不能以异常负荷或缺血损伤的范围来解释说不清。组织学改变是非特异性的。很贵临床表现通常伴有心力衰竭,且呈进行性,常有心律失常、及猝死,并可发生在病程中的主要任何一期内。
②特点为左心室或肥厚,通常是非对称性,并侵及室间隔。典型者左心室容量正常家长或减低,常有收缩期。家族性通常为,本病由肌质网收缩蛋白基因突变所致。典型形态学改变为心肌细胞肥大和排列紊乱,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增多。多发生及早年猝死。
③其特点为一侧或两侧心室指责有限制充盈及舒张期容量减少,其收缩功能不想正常或接近不象正常,心室壁增厚,可能失望伴增生的间质纤维化。一句可以是特发性的或伴发于看好其他疾病(如淀粉样变性,伴或不伴的心上次心肌病)。
④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其特点为右心室心肌进行性被纤维所代替,初始为局限性,逐渐发展为全右心受累,有时左心室也受累,而室间隔相对不受侵犯。多为家族性,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不完全性外显,有时为隐性型。表现为心律失常,常可猝死,尤其是年青病人所谓。
⑤ 不定型心肌病 包括不能首先分入任何任何组织的少数病人儿子(如弹力纤维增生症,未侵及心
肌,收缩功能有障碍,只有轻度扩张,线粒体受波及)。
有些疾病可表现为一型以上并且的心肌病(如淀粉样变、高血压)。心律失常和传导系统疾病可以副作用为原发性心肌异常,现尚未归入心肌病内。
扩张型心肌病
,又称充血性心肌病,病理上以心肌变性、纤维化、心腔扩张为突出,其主要特征是心肌收缩功能障碍,进而发生心功能不全。病人容易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及栓塞,甚或发生猝死。患者多有心悸、气急、胸闷、心前区憋痛不适等症状。重者出现浮肿、、肝脏肿大伴压痛等的表现。
肥厚型心肌病
似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缩小为特征。患者可有心悸、、胸闷胸痛,劳力
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发生头晕及。伴有流出道梗阻时,在起立时或运动中常诱发眩晕、甚至神志丧失的表现。
限制型心肌病
,以心内膜纤维增生为主,致使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都受影响。患者以右心回流障碍,右心衰竭显著,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浮肿、、肝脏肿大及等表现。
心肌病的诊断以综合诊断为主,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及心肌的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判定。并应注意除外其他心血管疾病。
西医药治疗
1、病因防治:积极处理各种病毒感染。
2、促进心肌代谢:给予肌苷、大剂量和等。
3、控制心力衰竭:应用利尿剂及强心甙,剂量宜由小至大,逐步增加。
4、纠正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选抗心律失常药物。
中医辩证治疗
心悸气促,神倦易累,胸闷不舒,自汗口渴,舌红少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太子参30克,天冬、麦冬、生地、、石斛、白芍各lo克,8克。
心悸胸憋,神疲气短,形寒肢冷,浮肿少尿,动则气喘,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茯苓20克,猪苓15克,制附片、白芍、、党参、各10克,桂枝、干姜各6克。
心悸气急,不能平卧,汗出淋漓,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极弱。
治法:回阳固脱。
治疗药:人参15克,制附片12克,30克,牡蛎20克,山萸肉、麦冬、生地、丹参、当归、各10克。
1.积极治疗可能导致心肌病的原发病。
2.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活动,但切忌不可过累,应多休息,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
3.饮食宜清淡,有心衰时应控制钠、水摄人,生活规律,避免受寒而诱发疾病加重。
实验室检查
正常参考值:24—195 U/l
临床意义:肌酸激酶增高: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 18—36小时可达到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注意事项:CK稳定性差,室温放置4小时或4℃放置12小时,酶即失活;严重溶血影响测定结果。
正常参考值:0—25 U/l
临床意义:心肌中主要含有CK—MB含量14%—42%。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诊断标志。若梗死3—4天后CK—MB仍维持较高水平,提示心肌坏死在继续。若已下降的CK—MB再度升高,提示有新梗死发生的可能。心肌炎时CK—MB可升高。
注意事项:CK—MB稳定性差,室温放置4小时或4℃放置12小时,酶即失活;严重溶血影响测定结果。
正常参考值:109—245 U/l
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12—48小时开始升高,第2—3天达峰值,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注意事项:标本应严格避免溶血。
4. α—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
正常参考值:76—195 U/l
临床意义:α—HBDH增高作为心肌梗塞诊断一个指标,与LDH大致相同。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2周左右。
注意事项:溶血样本导致测定结果升高,肝素、草酸盐抗凝剂对测定结果有影响。中国心律失常联盟2013心脏节律周5月3日正式启动|心律失常|心脏节律_凤凰健康
中国心律失常联盟2013心脏节律周5月3日正式启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新的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以13亿人口推算,国内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居全球之首。而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抢救的机会,死于院外。最近的资料表明,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占总急性冠心病死亡的72.3%,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倍。
最新的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以13亿人口推算,国内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居全球之首。而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抢救的机会,死于院外。最近的资料表明,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占总急性冠心病死亡的72.3%,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倍。 而且我国居民因冠心病死亡正在快速上升。仅在年三年间,北京市居民发生急性冠心病事件就上升了8.1%,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了11.1%和2.5%。其中,男性35~44岁人群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增幅最大,2009年比2007年增加了30.3%。 在此背景下,中国心律失常联盟(A-A China)于5月3日启动2013年的中国心脏节律周活动。本届节律周活动的主题就是:&远离猝死,从&心&做起&,旨在唤起公众对心脏猝死严峻性的认识。本次活动仍然是为期一周,时间与国际心律失常联盟同步,统一定在6月3日至9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失常联盟(A-A-China)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介绍,心脏猝死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心态是预防猝死的关键,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自我保健、心理平衡能明显减少猝死。本届心脏节律周的主题定为&远离猝死,从&心&做起&,就是想唤醒大众对自己心脏健康的意识,活动也将心脏猝死的急救作为活动的主题内容之一。 北京心律失常联盟主席杨新春教授指出,公众对心脏性猝死的救治知识和技术严重不足,即该治的未得到及时救治。普及公众教育、加强诊断和预防及规范治疗是心律失常联盟的重要工作。北京心律失常联盟副主席友谊医院的吴永全教授介绍说,鉴于房颤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风险倍增、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次心脏节律周特意举办了首届中国房颤日活动,旨在唤起公众对房颤危害的认识。 去年节律周期间全国共有十几个省市的50多家医院在5月21-27日一周时间内,先后开展了近百场义诊和患者教育活动,受到了患者和公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今年的心脏节律周也将在全国各地同时开展活动,尤其是已经成立分支机构的省市如天津、江西、宁夏、山东、新疆等地,都将组织专门的活动,详情请关注当地的活动介绍。 中国心律失常联盟2013心脏节律周北京活动安排(6月3-9日) 第一天:&6月3日(星期一) 上午:中日友好医院(王勇)、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苑洪涛、林坤);沙河医院(王志鹏);*急救培训中心(陈志) 下午:北京军区总医院(李俊峡)、平谷区医院(魏广林)& 第二天:& 6月4日(星期二) 上午:天坛医院(陈步星)、房山区中医院(孟祥慧) 下午:宣武医院(、张玉聪、孔强)、北大医院(丁燕生、吴林)、门头沟医院(徐泽昌) 第三天:& 6月5日(星期三) 上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书旺)、北京武警总院(刘惠亮)、密云区医院(刘亚娟); 下午:同仁医院(王吉云、李彦明)、延庆县医院(王建斌)、*良乡医院(余青、方雪花) 第四天: 6月6日(星期四) 上午:协和医院(方全)、航空总医院(任凤学)、民航总医院(季汉华)、怀柔区医院(高俊峰) 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张海澄)、安贞医院(马长生、吴嘉慧、汤日波);*友谊医院(吴永全、彭晖,陶然亭公园) 第五天: 6月7日(星期五) 上午:首钢医院(王宏宇)、721航天中心医院(王斌、易忠)、昌平区医院(孙礼玲) 下午:解放军305医院(李运田) 第六天: 6月8日(星期六) 上午:、北京市六院(刘肆仁)、顺义区医院(朱正炎)、大兴区医院(曹树军)、潞河医院(张海滨)、煤炭医院(潘国忠、) 第七天: 6月9日(星期日) 上午:东直门医院(王显)、*朝阳医院(杨新春,朝阳公园) 注:① 本表为2013心脏节律周北京活动安排的初稿,列出的医院为第一批决定参加单位;随后加入的医院将会出现在最终发布的医院名单中(活动开始前一周发布),请各医院有意参加者可跟我们联系(电话010-)。 ②括号中列出各医院负责此次活动的医生; ③时间:上午为9:00&11:00;下午为14:00&16:00或见各医院贴出的海报安排; ④地点:各医院门诊部,如有变动会在门诊大厅设提示牌; ⑤*:主题活动站点,北京心律失常联盟将派专家参加; ⑥ 本届节律周的主题活动包括: & 1.&猝死心肺复苏百姓大练兵(6月3日)&&&&&&&&&&&&&&&&&&&&&& 急救培训中心陈志 2.远离猝死,从&心&做起:城乡直通车(6月5日,房山良乡) 良乡医院余清 3.首届中国房颤日活动(6月6日,陶然亭公园)&&&&&&&&&&&&&& 友谊医院吴永全 4.远离猝死,从&心&做起:城乡直通车(6月9日,朝阳公园) 朝阳医院杨新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徐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健康官方微信
播放数:1465560
播放数:725097
播放数:318622
播放数:663425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