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低音炮有嗡嗡声感觉不在中心跑偏

小音箱(一对的)后的开关怎么用,就是主音-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小音箱(一对的)后的开关怎么用,就是主音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6:46:58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小音箱(一对的)后的开关怎么用,就是主音”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小音箱(一对的)后的开关怎么用,就是主音”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小音箱(一对的)后的开关怎么用,就是主音箱后面两个并行开关,开关后的两条线接另一个音响,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那个是接线卡子,你把另一个音箱的线剥出约1厘米的线头,按下接线卡子后把线头插进中间的小孔再松开卡子就OK了。两根线分别接好就可以用了
4个回答3个回答3个回答3个回答4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4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手把手教你!84张图记录DIY功放的乐趣
日 05:47&&&出处:&& 作者:泡泡论坛整理&& 编辑:王旭晗
   06年8月份时大学学长在网上看到美国最新的T类数字功放TA2024的声音创下了数字功放最好的成绩,国内网友有很多试制的,而且评论说音质非常不错,就让我帮着做一套听听,自己也想做一套玩玩。   我一共做了两套,第一套是给学长的,做的比较简单,用的O型变压器。第二套是给女友做的,有了第一套的经验,做工比第一套要好一些。下面的图是第二套的制作过程。前后用晚上时间做了一个星期。我只是业余爱好者,有很多地方可能不够专业,还请高手多提出批评。淘宝上100元购买的TA2024成品板板的背面,用的基本都是贴片元件.   由于T类数字功放是电感耦合输出,两对电感必不可少。但体积过于庞大,我将其拆下并重新焊平到背面,用热融胶固定。这样即节省空间,又使得正面的IC能够安装大面积的片(实际上TA2024不用散热片也可以工作,但试听时还是觉得有些烫手)。在平安里花5元买的散热片,挑选尺寸比较合适的   这也是在平安里花30元买的,Φ80的小型环牛,交流有效值12V,35W。做工还可以,当然铜线和硅钢都是很普通的,离HI-FI差了十万八千里。制作整流滤波板一:刻板   先做一块整流滤波板,裁了一块10年前买的树脂加玻璃纤维的单面敷铜板,表面都氧化了,没关系,有办法解决。(现在平安里都很难买到这么好的树脂板,这种板比纯玻璃纤维版要容易切割和钻孔,铜皮也比较厚,适合自制线路板用,但硬度稍差)   先用马克笔在铜板上按照要排布的元件设计好元件位置和布线。我习惯用刻阴法,就是刻掉的是线路与线路之间的绝缘带,留下大面积的导线,这样比较省力。(还没试过腐蚀法,觉得比较麻烦)   这里漏排了几个过程。用美工刀沿画好的线刻成双线,将中间的一条用刀尖挑起,撕掉。用橡皮猛擦,氧化层就都掉了,露出闪闪的金属色。(板子很小,60×70毫米的,刻起来很累眼睛)拿起来瞅瞅灯光下的背面,琥珀色制作整流滤波板二:组装   由于TA2024需要直流单12V,最高不能超过13.5V,所以还得改造变压器,把线圈一点点往下拆,拆到10-11V左右,整流滤波后的负载电压刚好12V,拆下的铜线不要浪费,缠回去刚好用作指示灯电源,就不“盗用”功放的电源了(照片里是改造之后的)。   主要配件:喇叭输出端子、变压器、音频输入端子、散热片、TA2024板子、整流板、电源开关和音量电位器。   整流板元件:两个808G桥堆(对于这小功放来说是猛了点)、保险丝、7个1000μF50V的电解(其中一个是指示灯滤波,没用好滤波,觉得整机还都没烧到那份上呢)、0.1pF瓷片电容和之前刻好的板子。(旁边的铜柱是装“主板”用的)把元件一个个焊上去   整流板完成的样子。(都说TA2024适合的电源滤波值是,我觉得6000的低频就已经很足了。就用多个小容量的电解主要是空间限制,同时也增加了充放电速度,获得更好的瞬态相应)   由于没有专门的防锈漆,所以我在上面涂了一层松香,这是为了防止铜皮生锈。   用铜皮给整流板简单加了一个屏蔽层,内面贴好绝缘后粘到板子上。制作电位器   给音量电位器也加一块小板,这样连线比较方便。(音频屏蔽线里面的隔离层是特富龙的,比较硬,直接焊接容易断线)   这块板子更小,所以先刻板后裁切。(边上有一刀跑偏了,还好没划破)刻完了,擦擦   钻好孔,把电位器插上。(这种电位器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进灰尘,现在用塑壳封闭的比较多)设计线路的时候实在没地方烧了,不得不“飞线”了开始“主板”加工:钻孔上开始“主板”的加工,先按照板子的宽度定位安装螺丝的位置先用小号钻头在板子非主要线路的地方打孔再用Φ3.2钻头扩孔给“主板”制作屏蔽壳准备用铜皮给“主板”做个屏蔽壳按小时候折纸的方法画出展开图,再用刻丝钳剪裁用长嘴无牙钳夹住,弯折成型最终剪裁好的正面屏蔽壳缺口对准的是安装螺丝和接线点同样的方法剪裁背面的屏蔽壳屏蔽壳的安装   板子外圈密集排列的孔是接地的,估计最初应该就是为安装屏蔽壳设计的,可能为了节省成本省掉了。用ABS塑料做了四个小块儿   粘到“主板”正面,与IC等高,是为了防止安装散热片时螺丝上紧把板子压弯。把IC涂上导热硅脂后将两面的屏蔽壳焊接到外圈的排孔上散热片打孔以及“主板”的完成给散热片钻孔M3丝锥和锥柄   这是德国进口丝锥,每种型号有三支,这样攻出来的螺扣很光滑而且精准。铝很软,攻起来并不费劲涂满导热硅脂用内六角M3螺丝上好散热片,顺便把支撑柱也上好“主板”装备完成为整流板制作支脚现在用厚铜片给整流板做个支脚M1的小螺丝这块板子是立装的,就得用这个支脚局部特写初步安装,测试大小是否合适淘宝上60元买的用的盒子四面都有散热孔   由于之前的板子和元件都是选购的大概尺寸,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需要把所有的组件都堆上去,看空间是否合适。整流板是这样装的,刚好离边1毫米都排好看看底板钻了不少孔制作开关和输入输出端电源开关用的比较好,但就是个头大只能斜着装而原来耳机插孔位置,现在改做电源开关了面板需要铣两个窝,才能让开电源开关的安装螺帽的厚度耳放盒背面没有喇叭输出孔,只有输入Φ10大钻头打孔,再锉到Φ15。(没有Φ15的钻头,锉到手脱皮~~)终于装上了。(糟了!孔有点大了,凑合吧)开始连线!其中,音频线比较难组件基本完成,开始连线!先是输出线线相对板子来说很粗,用热融胶将连接处固定防止铜皮脱落连接环牛与整流板,要计算好长度   音频输入线。这个比较难,因为音频线是同轴屏蔽线,韧性较大,所以预先量好长度固定形状方便焊接。这就是音频线剥开的线头   为了方便切换音源,做了两组输入,一对莲花孔和一个耳机孔。这里加了一个选择开关。(中间忘了拍外壳喷漆的图了,这时的外壳已经是亚光深灰色)。音频线的具体连法找了两个铜片来固定走线固定好的音频输入线,中间的弯是让开了外壳安装螺丝孔的位置连接电位器连接好喇叭线,用热缩管封好接头防止短电位器连接“主板”(这里配合的很紧密)输出线从变压器下面穿过,而且线很软   给输出线做了一个固定壳,兼有一些屏蔽作用(其实输出不用做屏蔽,但心理作用觉得不做不好)。固定好输出线再看看两组输入的连接,都是屏蔽线其它部分的安装剪一端粗的热缩管把电源开关的接头整个包起来全部装好,感觉很紧凑(变压器是用四个10毫米的铜柱支起来的)一些细节   无聊,把显存散热片贴在桥堆上,没啥实际意义,光图好看。因为,808G在这小功率功放里是冰凉的。装上盒子,全部搞定!基本完工,先来个俯视图底盘(最后帖了四个橡胶脚垫,忘了拍了)   因为附近没有丝网印的厂子,而拿去广州做又太小题大作了,所以,后面的端子就没做标识。面板:上面的字是原本就有的,很想打磨掉重新印,但没条件弄了完成品面板OK!完工!   总的感觉TA2024推普通多媒体桌面音箱还可以,由于额定功率只有15W,口径在6.5英寸以上的单元就很费劲了。我简单试了一下(我对音响器材只是爱好,并不专业),觉得低音很闷,高频并不清脆,定位和声场还可以,能分辨出交响乐的乐器位置和深度,中频有明显的颗粒感。   这也都是些肤浅的感受,很不专业就不乱写了。总之,并不像网上说的那样很有胆味,只是低频很拖拉罢了。也很可能是用的外围元件不够好,电路设计有问题,但就我做的这个比起我现在用的场效应管功放来说还是差了很多。● 写在文末   写的超详细,难怪这帖子一年了还能被人再次顶起来。当然,采用的元件不同,做东西的方法也就不同,不过思路或者做法有很多还是可以借鉴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动手也尝试一下,因为的乐趣就在里面。另外,我们泡泡网也将尽力在这方面提供大家更多的帮助。当然,你有好的素材的话,也可以发邮件至,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拿出来和大家一同分享。
音箱种类:电脑音箱 音箱系统:2.1声道 输出功率:30W+15W*2 频响范围:30-18kHZ 扬声器单元:1个5.25寸低音单元;4个3寸中音单元;2个1寸高音单元 音箱控制:线控
大学生分期购物销量榜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1万人浏览 464人浏览 253人浏览 140人浏览
每日精选26122 编辑宋宋和大国推出的脱口秀节目4482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180639编辑部的故事 120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4194科技生活新提的车,果然还是跑偏了_奔驰C级论坛_爱卡汽车
财产: 613 爱卡币
帖子: 163 帖
来自: 上海|上海
昨天提的C200时尚白外灰内,和很多人一样,也是右偏。在高速上摆正了,甚至是摆偏左10度方向,几秒钟就给你向右打方向。方向盘不重,稳住并不费力,右偏似乎不算严重,如果不是脱手高速也不会注意到。但新车就要送修,唉 &&其他牌子的车有跑偏这问题么?比例大么?
说说其他感想:
1. 雷达是靠看的,不是靠听的,亮4灯马上停,其实还有很大的空间。不是倒车的时候用不着。马路行人,或者过窄路,雷达滴滴滴响个不停又懒得关,是挺烦的。
2. 新车不敢地板油强制降档。但有时候半踩油门有加速感,有时候却肉得很,像白踩似的(速度类似,转速也差不多),不知道是我心理因素还是咋的。
3. 音响比试驾车听起来要好,低音不错,但高音么…………特别听人声
4. 高速油耗很赞。7个油随便跑跑,还是磨合期呢。配上定速巡航,开外地非常惬意。
5. 奔驰细节的确不错,很多东西想得确实非常周到。倒车后视镜记忆,给了我个惊喜
6. 防眩目后视镜,只有右边没左边的。貌似我看左边比看右边几率高很多。。。而且后车开远光不是个别~防眩目算是废了
仪表盘异响,变速器问题,我们拭目以待…………求菩萨别让这种事情降在我的身上。新车跑偏去修,已经够可以了。
财产: 2666 爱卡币
帖子: 1732 帖
来自: 福建|龙岩
没那么惨吧
财产: 547 爱卡币
帖子: 271 帖
来自: 浙江|杭州
对头,不过略有跑偏感觉问题不大。国内路况差些,有时候跑右偏的也会跑左偏!
财产: 14.8万 爱卡币
帖子: 32106 帖
来自: 北京市|北京市
通病,趁里程不多时去免费调节一下吧。
财产: 613 爱卡币
帖子: 163 帖
来自: 上海|上海
确实不那么影响驾驶。不过这确实是质量问题。今天发现跑偏是从上海市区去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上。大桥是才造好大直道。定速80公里,没理由给他摆偏左了还向右借道
发表于原帖3楼
对头,不过略有跑偏感觉问题不大。国内路况差些,有时候跑右偏的也会跑左偏!
财产: 38704 爱卡币
帖子: 6554 帖
来自: 上海|静安
防眩目后视镜,只有右边没左边的? 应该是左边防眩目的,右边不是,怎么会反了?
财产: 613 爱卡币
帖子: 163 帖
来自: 上海|上海
希望别像某些倒霉蛋,定位来定位去都搞不好,还给拆各种东西。。。
闲敲棋子落灯花
发表于原帖4楼
通病,趁里程不多时去免费调节一下吧。
财产: 613 爱卡币
帖子: 163 帖
来自: 上海|上海
难道我记错了
&&明天有机会再瞧瞧。要是左边防,其实也还好。右边不怎么看…………
Autumn1974
发表于原帖6楼
防眩目后视镜,只有右边没左边的? 应该是左边防眩目的,右边不是,怎么会反了?
财产: 14.8万 爱卡币
帖子: 32106 帖
来自: 北京市|北京市
左边和中间是, 右边不是
发表于原帖8楼
难道我记错了
&&明天有机会再瞧瞧。要是左边防,其实也还好。右边不怎么看…………
财产: 380 爱卡币
帖子: 301 帖
来自: 浙江|杭州
楼主所谓跑偏是什么概念 是指不抓方向盘 让车自己随便跑吗 还是指方向盘扶正 但不修正时跑偏 如果是方向盘脱手跑偏的话 我觉得是路的问题吧 不是车的问题 要是后面一种 那是要去4S看下
1 / 31/32/33/3商道中国家电资讯频道
&&  一直专注于空调的格力也开始做手机了,让业内外不少人大跌眼镜。当一向稳重自持的空调老大似乎也任性的时候,这背后代表的是中国传统制造业整个行业面临经济下行的焦虑迷茫。中国的制造业一向被指责低端、廉价、出口缺乏创新优势,道理谁都知道,问题是内功又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现在我们究竟该在哪里找解决方案,该在哪里寻找突破?这关系到制造业的命运,也关系到社会就业。
  董明珠做手机的背后,还是让人看到格力女皇的强势不服输,在众口一辞的认为手机是智能家居唯一入口的观念面前,董明珠也许不甘心把控制权拱手让人。董明珠其实没有错,不管有意无意,至少她坚守了制造厂商最基本的阵地,对制造厂商的发展前景和利益领域有着深刻而敏锐的直觉,对某些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有着本能的警觉;只是她可能暂时还没有意识到,智能家居的唯一入口不是手机,格力也根本没必要做手机。格力电器的优势在空调,是国内业界老大,对于中国这个基数那么大的国家,不但是有能力来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更是有责任建立智能家居的通用标准。智能家居的通用标准本来就该掌握在制造业自己手中。
  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的分工更明确,未来社会对各种各样要求都更高,一个企业注定难以在各个领域都做到领先。为此,更需要找准自己的切入点,更需要基于自己的优势再提高。格力空调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力,过渡跨界多元化反而会拖累自身优势的发挥。最近经济下行,很多家电企业即便是格力多少都免不了因产品同质化而引发的价格战,正因为产品缺乏后续创新,才指望互联网能带来微创新以赋予产品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的诱惑所在。
  现在的社会环境,现在的家电市场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单纯以市场占有量才能保持市场地位,而是以质来得到行业话语权。所以必须把量的优势转化为质,单纯的以量拼量是无法长期保持市场话语权的。所谓的质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产品的创新,进一步要做的则是建立行业标准。建立行业标准并不是为了垄断而建立的标准(各家都有自己的通讯协议接口标准之类),而是能挖掘出潜在需要和看清市场利益权衡,推动建立行业集中度而建立出的通用标准。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迈向智能家居的发展中,不要局限于以自己已有的产品建立标准和打造平台,让别人来执行自己的标准。要能权衡目前技术及成本的变化,和不同技术实现交流和迁移的成本。一切以市场承载性优先来设计标准,建立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的平台。智能家居的发展是不会让手机成为标准平台的,手机只是一个媒介,也只是其中一种交互操作方式,但不会成为决定性的控制入口。而一站式的全产业线都做,更难使自身的平台变成行业的标准。
  智能家居的发展靠的是计算机软硬件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更需要的是家电硬件本身的创新。有人说家电研发创新那也是家电厂商的事,做互联网的只是在其基础上加入网络控制。我想说的是,那是因为说这话的只是&传统&互联网公司。我称他们为传统互联网公司,正如他们称那些传统制造业。因为他们和制造业只会基本的合作,不外乎在硬件上加个无线模块和APP包装好给用户,比如在传统的硬件上增加个控制芯片,实现基本的网络控制功能而已,谈不上教导他们口中的所谓传统制造企业,因为这些人并不真正懂得智能家居这个市场如何发展,当然也没有能力去教导别人。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让硬件升级换代,更不了解相关的定价策略,他们更想不到,如何打造软硬件合体的智能家居的标准,他们其实只懂得建立以软件为主的标准。
  传统制造业要靠自己就必须要学习,可以参考电脑更新换代的范例。设想一下家电要如何才能让人们有更新换代的欲望?很多时候,一台电脑可不是一个厂商能完全制造出来的。对于制造业厂商,如何退一步是关键。先考虑家电换代成本,耐用品与耗材与一些特殊功能模块,甚至是外壳&机箱&,如何进一步拆分形成功能模块,如何设定哪些可以选择性升级,哪些是自身的优势,哪些是可以分享给其他品牌商的空间。从全系列到单品的转变,或者从复杂单品到功能部件拆分的转变,由此制定产品发展及定价策略(这定制的智能家居就好比自定义的组装电脑)。走自己的路,别被只懂得网络控制而没有真正实质改善创新体验的某些传统互联网公司牵着鼻子走。
  智能家居,要走体验之路,要走智能联动之路,要走分享之路。
  体验是如何来的?比如智能空调技术,需要考虑是家用还是商用,对于量大的家用空调,目前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哪里,从体验去挖掘需要来改变和升级硬件。不是单纯加个手机APP遥控就戴上了智能空调的帽子。2013年我在给志高空调做他们的云空调项目的时候就觉得空调不够智能,没有把体验放在第一位,客户端APP上的也不过相对于普通的遥控器而已。顶多因为屏幕比空调遥控器的大了,设计定时开关方便了,而所谓的云定制的老年模式、儿童模式、青年模式等几种自动控制模式也不过是单向的控制空调风速和温度。因为当时感觉不够智能,就和志高空调提交了本人的空调智能导凤控温系统的基本思路文稿,可惜志高表现兴趣不大,之后我重新设计并整理好智能空调导风控温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针对空调的作用区域,在空调上下左右导风送风的变化的时候,对经过不同区域的风速和停留时长进行控制,以达到更好的体验,有助于防范空调病。该方案放在本人博客(@玉尊2014)欢迎各位同仁探讨交流。
  这个智能空调技术方案,当初也给过奇虎360公司的周鸿祎,可惜被否决了。后来也跟对方发邮件提到过智能硬件的切入点在汽车和医疗。老周没得到我的详细方案,不知怎么的见他急急忙忙去找了特斯拉,吃一鼻子灰是在预料之中。特斯拉的安全有你参与的空间么,不可能的!那些可不会交给第三方,因为破解电动车安全不完全在软件上,看过美国大片盗车的就知道,安全是软硬件一起的,不能拆分出来。整车安全最主要的是硬件,软件只是辅助。对于汽车行业的切入点,能做的是大数据利用,而用于汽车上的智能硬件,基于我们成本和风险考虑,是提高驾驶体验产品。本人现在可以简单提下,驾驶体验可以优化提升的产品,比如汽车氛围式出风系统,当然这个系统车企更适用。它达到的效果就是能根据车速及拥堵状况来自动调整出风。不是所有路况适合开窗,更不是所有车是敞篷的。开得快,出风也快,并可以定义节奏,甚至模拟敞篷开车效果。而可以作为单品的车载智能硬件发明,是驾驶疲劳缓解坐垫。很多时候发明来源于懒,因为我们想要更舒适的体验,我想人性如此,一般都想要更舒服的生活。不懂得体验,做不到深度挖掘需要的传统互联网公司是无法创新出有足够价值的智能硬件。只是给传统硬件增加个网络功能和只有简单数据分析的不能称之为智能硬件。刚才提到的汽车氛围式出风系统正如汽车氛围灯,抬头显示器之类能提升汽车体验和档次,是可以用来和车企交易的凭借,是用来帮助推广你其他的车载智能硬件的。在山寨当道的今天,让智能硬件更快获得市场占有量的同时,也能因为量而保证你的质。看过那么多众筹的智能硬件流产就知道,量才能分担成本,也能同时树立品牌,更重要的是才能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品质。众筹,总归只是小众,难免有不少局限,尤其是智能硬件单品在物联网还缺乏标准规范的时候。无论是智能家居还是大范围的智能硬件,必须找准差异化和同时能有一定的行业集中度才行。
  如何建立智能家居的通用标准,首先必须了解家居感受。人在房屋里,哪些变量会对人产生影响,哪些是人们需要操作的变量。标准先从通用的基本计量单位做起,随着发展再不断定义新单位和可视化的变量类型。不要想着我的平台是主,不要想着加了网络芯片微电脑空调就成为平台中心,成为智能家居之主,而妄想把自己的智能空调或智能路由当成主后,想一切都听我控制,其他一切家电都是我的下级。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未来真正的智能家居,没有一个家电会是绝对的主。所以关键是要有替换这个观念,一套智能家居的整体,任何一个都是可以被替换掉的。有了这个观念,你才知道智能家居发展的步骤。从商业成本和行业技术认同性来思考,就能知道智能家居会经历的发展阶段。
  初级阶段是单品的发展,中级阶段是不同硬件的联动,高级阶段是&移动大脑&的家庭管家。
  再回到空调的话题,从用户需求和经济承受力着眼,智能空调的初级阶段,最需要打造的就是室内气流调节器,
  说具体点,空调需要从新定义,因为我们要求的不是基本的冷暖吹风,而是要舒适体验。正如以前那个年代只要求填饱肚子,现在则是要享受美食。当你深切感受到需要是什么,你就不会再拘泥于以前空调怎么造。我这边还有更详细体验更好的三位一体式空调方案(不只是智能导风系统),如有可能,希望这个技术能代表中国品牌之一冲出亚洲,在全世界与对手展开竞争。
  从消费观念看,先是家居,其次运动,接着就是医疗这些跨界的大数据整合应用。智能家居可以和运动类的智能硬件信息进行数据联合应用,更可以与医疗进行数据相互利用和作用。
  空调作为耐用品也可以升级换代,为什么要升级,如何升级,升级成本与服务将会是空调企业需要考量的。初级阶段着眼于硬件,软件为辅。
  在智能家居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制造业需要做的更多是提高自身的产品,不要以为有网,有数据就已经迈入物联网的大门了,没有创新式的硬件或发展新的领域,就无法在物联网这个生态圈保持生命力。很快,家电制造业硬件这个产品将普遍提高通用接口,无线控制与应用程序也可以独立出来。到时家电制造业都有个通用的低价的网络硬件模块的时候,剥离这些,制造业间比拼的是什么,就是自身最原始的产品。只有在原硬件产品不断创新和提高品质才是制造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可以把这想象成电脑很便宜廉价,大家都在自己的家电上装了个小电脑,这时候比的还不是你自己的产品)。所以说制造业现在虽然不擅长电脑网络控制这块,但不能把这个当成包装的金牌,不要被某些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忽悠说智能家居靠的就是这些。当家居电器都有了脑,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就可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强项了。
  物联网包含什么,先有物,再建立网,才有数据交互。物联网,智能家居的最高价值是大数据,是不同硬件不同领域的跨界数据处理,作为互联网企业,为不同硬件建立数据交流是互联网公司的责任,也是他们最能创造价值的领域。有人说,眼下互联网公司转型艰难,传统制造业转型更难。如果有的互联网公司只能想到最基础的智能硬件的基本数据利用,那他们要么是没远见,要么是没能力,所以才会处心积虑的在本该属于各制造厂商自己掌握的基于自身部分的基础数据方面跟传统厂商争权夺利。真正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他们的眼光不会放在这里。互联网的作用就是沟通,建立人与人的沟通,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是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在跨界跨品牌跨硬件的数据的联合应用方面,在沟通联动中挖掘和创造价值,而不是局限于智能硬件的初级价值。
&·&·&·&·&·&·&·&·&·&·&·家用电器行业最新供应:&·&·&·&·&·&·&·&·&·&·&·&·本行业热门搜索::
| 广告服务
| 用户注册
| 欢迎合作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版权所有 网址:www..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响高音低音怎么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