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万村民抗议污染吃的水受养殖户污染该去哪个部门投诉

股票/基金&
“鸭纸”乱排污,村民买水吃
纸厂排出的污水直接流到农田水渠内。污水从灌渠溢出后,将大片的小麦烧死了。  农田灌渠是保证农作物丰收的基础设施,但是在莒县店子集镇康家村却成了农作物的毒药。因为灌渠内都是养鸭棚产生的废水,前段时间大雨的时候废水从灌渠内溢出来,致使一块麦地中大片麦子枯死。除了养殖场产生的污水废水外,还有一个纸厂也在一直往外排废水,废水流经6个村庄,致使地下水被污染,村民只能买桶装水作为生活用水。  密纸厂排废水  “有个造纸厂天天排废水,弄得地下水都没法吃了。”近日有读者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287111反映,莒县店子集镇西大庄村有一个造纸厂,已经存在好几年了,每天都往外排废水。这些废水直接流到野外,甚至农田的水沟,流经6个村庄,致使村民水都不能吃了,村民无奈之下只能买大桶水烧水做饭。  接到热线后,记者来到西大庄村,很远就能闻到刺鼻的臭味。据村民介绍,这些臭味就是来自于废水,不只是造纸厂的废水还有养鸭排出的废水。记者在村子东南边的树林找到了这个纸厂,纸厂在一个养鸭棚后面。在纸厂北面有一个排污口,污水顺着沟流到北面的一个池塘中,然后从池塘中流出,顺着田间的水沟流走。记者发现在污水流过的水沟两侧有、果园和其他农作物。一名村民告诉记者,这些水顺着水沟流走,途经6个村庄,最后流到什么地方就不清楚了。在这个排污池塘附近还有一个大坑,里面盛满养鸭棚排出的污水,臭气熏人。  村民不敢用地下水做饭  “一共有6个村庄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康家村最厉害。”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没人敢用地下水来做饭了。  在路边上记者看到有几户人家,就上前询问吃水的问题。其中一个在路边搞建设的告诉记者,他们从两年前就不吃地下水了,现在都是买大桶水吃,一桶水3元钱,用来烧水喝以及洗菜、淘米、做饭,一桶水很快就用完了。路边摆摊卖东西的一位妇女告诉记者。现在从地下抽出的水只能洗衣服或者做别的。记者在一个缸里面看到抽出的地下水很清澈,看不出有任何污染。但是户主告诉记者,这些水看着跟普通水一样,但是一旦烧开就会有很多白东西在里面,水壶中会有大量的沉淀。  记者电话联系上该村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村里的水受污染很厉害,很多村民都不吃地下水了,买大桶水吃,但是还有不少村民家庭困难,吃不起大桶水,就只能喝受污染的地下水。目前村里正在准备搞自来水工程,让村民吃上自来水。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情况,他们村一个开药房的曾经到县里化验过,很多数据都超标。当记者找到这个人时,他拒绝了采访。  灌渠污水溢出烧死小麦  在记者到康家村采访时,村民告诉记者村西北的一片麦地被污水烧死了。随后记者来到这片地,在地南边是一条东西向的灌渠。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当时下大雨灌渠内都是污水,排水口有点小,水溢出流到麦地中,结果一大片麦子被烧死。记者看到路两侧都是石头砌成的灌渠,灌渠里面到处是污水,黑乎乎臭烘烘的,苍蝇到处乱飞。据康家村支部书记介绍,这边的废水基本上都是养殖户排出的。  文/图  记者 刘九省
05/27 19:1605/14 01:03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临沂养殖户沿河道建大棚 粪便污染河道村民买水喝
来源:齐鲁网
[提要]家禽养殖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但也会产生粪便污染。最近,临沂市平邑县为了治理污染,就向辖区内的家禽养殖户下发了一纸通知,要求距离河道500米之内的养殖大棚全部拆除。
视频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真相力量》
俊河水体伴随着阵阵恶臭已经明显变绿,已经被严重污染。
  4月24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真相力量》报道,随着消费市场对肉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各地乡村的家禽养殖如雨后春笋般兴旺起来。家禽养殖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但也会产生粪便污染。最近,临沂市平邑县为了治理污染,就向辖区内的家禽养殖户下发了一纸通知,要求距离河道500米之内的养殖大棚全部拆除。通知一下,立即引起了养殖户的不解和质疑。
  大棚养殖造成环境污染
  河道周围居民苦不堪言
  俊河位于临沂市平邑县保太镇。在紧靠这条大河的南岸,座落着高白瓤村数十个养殖大棚。这里的养殖户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当地政府下通知要求村民在今年六月初之前拆除养殖大棚,这将给很多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附近的几位养殖户告诉记者,他们常年以经营养殖大棚为生,也清楚政府下决心拆除养殖大棚的目的是为了治理河道污染。但让他们不解的是,虽然自家的养殖大棚距离河道不足五百米,平时却不往河道里排放污水。
  &我现在正养着鸭子,有水也不往河里走,我有沼气池,也有沉淀池,产生的粪便都排到这个池子里,接着变成沼液,咱还点灯,沼液还都浇了果树,根本就没有污染,咱又不上河里排。&
  记者在高白瓤村的这十几处养殖大棚实地调查发现,尽管这些养殖户的确没有向旁边的俊河排放污水和粪便,但是俊河水体伴随着阵阵恶臭已经明显变绿,已经被严重污染。调查中记者发现,关于距离河道500米的界定,是众多养殖户质疑的焦点。
  &五百米之内全部拆,五百米以外还是管不着,污染不光我们污染对吧,要是拆的话对我们太不公平了。&说话的这位养殖户平时以养鸡为生,养殖大棚位于平邑县仲村镇于家庄,同样紧靠河道。她告诉记者,造成她家后面河道严重污染的罪魁祸首根本就不是鸡粪,而是五百米开外的养鸭大棚。
  养殖大棚产生的污水及粪便对周围水体造成的污染究竟有多大呢?临沂市沂南县蒲旺镇土山村的村民最有发言权。
  在临沂市沂南县蒲旺镇土王村,由于周围有众多养鸭大棚存在,导致流经村内的土王河受到严重污染,地下水无法饮用,村民买水喝的时间已经长达四五年之久。
  土王河贯穿整个土王村。早年间,当地百姓的饮水、灌溉全都指望这条河。但是最近几年,随着沿河两岸迅速崛起的养鸭大棚直接往河道里排放粪便,曾经碧水清波的土王河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上别的地方买水喝,我买了五年了,现在还无所谓,到了五六月里,要是敞开门,简直就没法闻了,受不了啊。&
  &到底是老百姓的命值钱,还是发家致富值钱,没有老百姓了,怎么发家致富啊,没人了还怎么去干活啊。&
附近地下水无法饮用,村民买水喝的时间已经长达四五年之久。
  是全面关停还是引导转型
  两地主管部门给出不同看法
  在土王村村北面,座落着数十个养鸭大棚。记者看到因为地势西高东低的缘故,养鸭场产生的大多数污秽物都汇集于此并径直排出,导致周围臭味扑鼻。
  一位养殖户虽然没有明确告诉记者一个养鸭大棚每天究竟能产生多少粪便,但是按照每个大棚一天所消耗一千斤饲料计算,每个大棚至少要产生近五百斤的粪便。
  在大棚北侧不足五米,就是深受污染的土王河。因为长时间遭受粪便倾泻,小河上、中游的水质已经趋于一致,变成统一的墨黑色死水。河道内树木、水草也已经全部死亡,没有任何生机。
因为长时间遭受粪便倾泻,小河上、中游的水质已经趋于一致,变成统一的墨黑色死水。
  一位年轻小伙告诉记者,土王河的下游流经日照莒县以及江苏境内,由于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不让污染源扩散,沂南县政府从今年三月份就筑起了拦河大坝,用84消毒液进行水质净化。通过土王村周围的污染情况记者发现,治理河道周围的养殖大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此外,记者从平邑县保太镇水政监察站了解到,目前整个临沂市都在开展迎淮工程。根据国务院出台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山东省今年开始实施的《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离河流500米之内属于禁养区,是不容许建设畜禽养殖场的。因此整个临沂市都在对河道周围的养殖场进行限期拆除。
  平邑县保太镇水政监察站的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他们也没有彻底理解透临沂市政府下发的这份整改文件,因此将严格执行距离河道五百米之内禁养的规定。
  而记者在沂南县蒲旺镇镇政府了解到,他们为了在保证有效治理河道污染的同时,对文件的执行做了一下变通,号召河道沿线的养殖户进行环保养殖或者转产经营。
  &沿线的全部鸭棚下了停养通知书,如果再搞养殖怎么办呢,按照环保养殖,咱县里也制定了一个标准。&镇长告诉记者,&什么叫环保养鸭呢,第一得用环保垫料,环保垫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稻壳,二是锯末,第二要建沉淀池,建三级沉淀池,要求每三百只鸭子建一立方米的,第三点呢建储粪场。离村庄近的,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叫他们转产,先停产再转产,你可以养蘑菇或者是种大棚。&
  致富路上不应臭气哄哄!一个养鸭场让村中昔日清澈的小河变得臭气熏天、污秽不堪,居住在河边的村民们苦不堪言却无计可施。养鸭场让养殖户自己走上了康庄大道,却给下游的村民们带来了无尽的影响。因此,治污工作必须雷厉风行,及时遏制不断扩散的粪便污染。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五百米的界限应该怎么界定,在关掉养殖大棚的同时,如何引导这些养殖户华丽转型再就业,都是当地政府需要深思和考虑的现实问题。
延伸阅读: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杨凡、张雯婷]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大家都在看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海口晚报数字报·海口网
03版:要闻
地表水受污染深井水还能吃吗?
权威监测数据:深井水完全达标
  本报4月16日讯(记者祝勇)因为村里一口古井水受到污染,鱼儿死亡,村民怀疑离此井不远的机井井水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村里许多村民到周边借水吃。然而,疾控部门的检测数据表明,机井井水完全达标。  今天上午,海口市水务局负责人做客《椰城纠风热线》栏目,龙华区龙桥镇昌荣村村民邓先生打进电话,声称村里的饮用水被污染,大批村民都不敢饮用。在节目下线后,海口市水务局、龙华区水务局、龙华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赶赴现场了解详细情况。  昌荣村是挺丰村委会下辖的自然村,挺丰村委会副主任邓孚春说,全村有260多户、1600多人,去年十一大水之后,村民担心水质安全,而大口井的鱼死亡,更加重了他们的担忧,目前大部分村民都是从周边的村庄挑水吃。  出现鱼类死亡事件后,龙华区疾控中心派出工作人员,从水塔及村民家中采取样品,并将水样送海口市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国家生活饮用水的全部34项标准。检测结果表明,机井水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大口井水的检测结果表明,部分指标包括微生物含量过高。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吴庆雄说,检测结果表明,根本没有影响。而大口井已经废弃,不会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  然而面对权威检测结果,村民们依然不太相信,坚持水质有问题。龙华区水务局负责人郑重地告诉村民,井水完全安全,村民大可放心饮用。
@CopyRight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晚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document.write('');新闻热线5广告热线5
地市频道: |
电子商务: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水库养鸭污染环境 村民很有意见 养殖户创业不容易 政府引导转型(图)
强行取缔依据不足 给出过渡期
助其发展山林养殖及“农家乐”
字体:&& |
新闻热线:5
订江西手机报:电信、联通用户发短信JX到,移动用户发短信JXP到元/月
爆料投诉请进入
  逐渐减少养殖规模 给出过渡期助转型
  据段会柱介绍,为净化水库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又不影响养殖户利益,4月,镇政府出面与养殖户交涉,要求其减少养殖规模,勿大面积占用水库,并引导养殖户在水中养珍珠,此举不仅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还能弥补养殖户损失。目前该养鸭场的规模已由6万只减至近3万只。
  邬贵武说,今年,水库周边村民已多次到他鸭场闹过,个别村民还捣毁他的养鸭设施。再加上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数次检查,他们才渐渐明白水库养鸭之路已走不通了,也做好了另谋生路的想法。最令他们担心的是,水库签了10年承包期,仅使用了3年,后7年的承包费能退吗?他们为此找过原承包人商谈,但遭到拒绝。当前,他们积极配合春涛镇政府拆除了部分鸭棚,减少了一半的养殖规模。但他们请求,目前所养殖的近3万只鸭子需明年3月才能全部出售,希望当地政府能让他们有个过渡期。
  春涛镇党委书记黄海有表示,考虑到邬贵武等3位农民在外乡创业艰难及其合法利益,在其养殖规模只减不增的前提下,镇里接受他的请求。但明年3月以后,该水库须清除人工养殖业,以维护青山绿水优美环境。镇政府将引导他们转型发展水库周边山林养鸡项目,并合理有效利用水库资源从事农家乐休闲经营活动。
  江西日报记者童梦宁 文/图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江网(dajwjx)”和“江西新闻(jxrb_jxnews)”。
&&相关新闻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font color="#、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font color="#、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2
江南都市报
新参政文摘
- 电子报 -
|&江西大江传媒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备案号:
江西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鄱阳村民拒污染被暴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