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人参、牵牛子(炒)药材适合湿热灭菌温度法吗?

牵牛子【释名】:黑丑、草金铃、盆甑草、狗耳草。【气味】:(子)苦、寒、有毒。【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归经:归肺经、肾经、大肠经。大便不通:用牵牛子半生半熟,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又方:加大黄等分。又方:加生槟榔等分。水盅胀满:用白牵牛、黑牵牛各取头末二钱,大麦面四两,和成烧饼,临星时烙熟食下,以茶送服。降气为验。水肿尿涩:用牵牛研末,每服一匙,以小便通利为度。浮肿气促,坐卧不安:用牵牛子二两,微炒,捣成末,浸乌牛尿中一夜,天明后加入葱白一把,煎开十多次,分二次安心服下。水从不便排出。脚肿:用牵牛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姜汤送下。服药至小便通利为止。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用黑牵牛、白牵牛各二两,炒取头末,加水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萝卜煎汤送下。风热赤眼,用白牵牛末,加葱白同煮,研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葱汤送下,服毕,睡半时。脸上粉刺:用黑牵牛末,调入面脂药中,每日洗搽脸部。一切痈疸,无名肿毒:用黑白牵牛各一合,布包捶碎,加好醋一碗,熬至八成,露一宿,次日五更温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妙。此方名“济世散”。【用法用量】:3~6g。水煎服。研末吞服,每次0.5~1克,每日2~3次。【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资源分布、: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多栽培。全国各地有分布。【采制】: 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炮制方法】:1、牵牛子:取净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2.炒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裂声,稍鼓起,颜色加深,微有香气,断面黄色,取出晾凉。用时捣碎。【成品性状】:1、牵牛子:呈三棱形,形似橘瓣状。表面灰黑色(黑牵牛子)或淡黄白色(白牵牛子)。种皮坚韧,背面有一纵沟。味辛苦,有麻舌感。2、炒牵牛子:色泽加深,稍鼓起或有裂隙,微具香气,质脆。【炮制作用】:1、牵牛子: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功积的功能。生牵牛子长于逐水消肿,杀虫。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虫积腹泻。2.炒牵牛子:炒后降低毒性,药性缓和,免伤正气,以涤痰饮,消积滞见长,且炒后气香,消积之中略有健脾作用。可用于痰盛喘咳,饮食积滞。同时外壳破裂,质地酥脆,酶被破坏,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利于苷类成分保存(杀酶保苷)。【用药禁忌】1.孕妇及胃弱气虚者忌服。《本草衍义补遗》: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本草备要》:若湿热在血分,胃弱气虚人禁用。2.用量过大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便血、腹痛、呕吐等副反应。因此,该品只宜转用,正气亏虚所致的虚胀不宜应用。3.用于腹水肿胀,可配合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用于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常与葶苈子、杏仁等配合应用。用于虫积腹痛,常配伍槟榔、大黄等同用,对蛔虫、绦虫都有驱杀作用。4.牵牛子为峻下的药品,少用则通大便,多用则泻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腹水肿胀、二便不利及宿食积滞、大便秘结等症。至于用治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则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如属脾弱胃呆、气虚腹胀者,当以健脾补中为要,不宜用该品攻泻消积,克伐胃气。【药理作用】1. 泻下作用牵牛子甙的化学性质与泻根素(Jalapin)相似,有强烈的泻下作用.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泻下.一般在服后 3 小时即出现泻下,量大则泻出水样便.动物实验表明: 种子的乙醇或水浸出液按 1.5~3g/kg 给小鼠灌胃产生泻下作用,但用其煎剂则泻下作用消失.黑丑、白丑的泻下作用无明显区别.牵牛子的泻下机制与硫酸镁、大黄不同,不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除去牵牛子甙的水溶液仍有泻下作用,提示除牵牛子甙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泻下成分。2. 利尿作用牵牛子甙能加速菊糖在肾脏的排出,故可能有利尿作用。3. 对平滑肌的作用牵牛子甙对离体兔肠及离体大鼠子宫均有兴奋作用.牵牛子甙的水解产物碱性盐经1分钟的潜伏期,可使豚鼠小肠、大肠、盲肠收缩,其敏感程度依次为: 大肠&小肠&盲肠.但该品煎剂及牵牛子甙无此作用。4. 其他作用体外试验,黑丑、白丑对猪蛔尚有驱虫效果。
我来说两句
loading...当前位置:
来源:发布时间: 10:29:52评论:&&围观:
性寒,有毒;味苦辛;归肺,肾,大、小肠经。
功效泻水,下气,杀虫。治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
禁忌及胃弱气虚者忌服。
牵牛花,有个比较比较熟悉的名称就是喇叭花,喇叭花颜色漂亮,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野喇叭花籽的名为牵牛子。依据花的颜色不同,叫&黑丑&&白丑&,药性也是寒凉的。
牵牛子,又名黑丑,为旋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牵牛的种子,性寒、味苦,归肺、胃经,具泻水消肿、祛痰逐饮、杀虫攻积的功效,在中药里属峻下逐水类药物。
牵牛子图片
2、牵牛花原植物
牵牛子是什么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牵牛或毛牵牛等的种子。
【采制】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末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功 效】泻水消肿,泻下通便,杀虫攻积。
【主 治】治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
【性状】种子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有1条浅纵沟,腹面接线的近端处有1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浸水中作龟裂状胀破,内有淡黄色子叶两片,紧密重叠而皱曲。味辛、苦,有麻感。
【化学成份】含牵牛子甙(pharbitin)、牵牛子酸C、D(pharbitic acid C,D)、顺芷酸(tiglic acid)、尼里酸(nilic acid)等。
李时珍为何最爱牵牛子
牵牛子是一味中药,为泻下类药,性苦寒而峻烈,有泻下、逐水、去积、杀虫等功效。纵观祖国医药史,对牵牛子颇有研究并善用者,首推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下面说说李时珍用牵牛子治病的故事。
有一60岁的病人找到李时珍,自诉患&肠结病&数十年,大便数日一行,且行之艰难,甚于妇人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则胸脘痞闷不适;服硝、黄之类通利药,也毫无感觉,如此30余年,深为痛苦。
李时珍为其诊治时,见病人体胖,每日吐痰碗许,李时珍认为该病人属三焦之气壅滞,以致津液不化而成痰饮,不能滋润肠腑而致,并非血燥,用濡润之药则留滞;用硝黄之类,走血分,无益痰阻,故均无效果。于是李时珍以牵牛子末,用皂荚膏为丸与服,一服即大便通利,且不妨食,继而神爽。李时珍对此解释说:&牵牛子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
由此可见,李时珍不仅谙熟药性,且深知医理。通过临床实践,他创立的牵牛子能&走气分,通三焦&、&达命门,走精隧&之说,以及治疗&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的论述,丰富了牵牛子的药性理论。
可见,牵牛子是一味很好的泻下类药。
从前,在黑丑山下住着一家姓王的人家,家中只有两口人,男的叫王安,两人过着男耕女织的,一家人和和美美。
突然,有一天王安下田耕作归来,觉得自己两腿发沉,第二天竟然卧床不起,妻子望着丈夫满身水肿,腹部肿胀,心中痛苦无比。虽四处求医,也没有治好丈夫的病。一日,有一个牵牛娃从王家门前经过,见一向辛勤劳作的王大伯躺在床上呻吟,忙问:&伯母,大伯怎么躺下了?&王氏回答说:&你大伯患了水肿,腹胀病,不能下地了。&牵牛娃说:&这好办,我去采些药来试试!&说着,牵牛娃一溜烟儿跑到山上,采了好多瓜瓣形的黑色颗粒的花籽来,递给王安:&大伯,你用这花籽熬药喝看看效果咋样?&
王安的妻子半信半疑地接过这一大包花籽。每天熬两碗汤药喝两次。喝了不到一个月,满身水肿消退,腹胀消失,两腿也活动自如能下地走路了。又过了几天,竟能下田地耕作了,王安和妻子都很惊奇,又采集了几大包这种花籽,服用了一段时间后,各种症状全部消失,病人痊愈了。后来,王安找到牵牛娃问:&你给我采的那种花籽叫什么名字?&牵牛娃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王安牵着牛来到花丛鞠躬表示谢意,牵牛娃在旁边见了,便说:&这种花就起名叫牵牛花吧,我采的花籽就叫牵牛子得了&于是牵牛子的名字就这样传下来了。
歌曰:牵牛苦寒,利水消肿,盅胀痃癖,散滞除壅。
牵牛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牵牛子的功效
【功能主治】 泻水,下气,杀虫。治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
1、《别录》:&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2、《药性论》:&治痃癖气块,利大小便,除水气,虚肿。落胎。&
3、《日华子本草》:&取腰痛,下冷脓,并一切气壅滞。&
4、李杲:&除气分湿热,三焦塑结。&
5、《纲目》:&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
6、《江苏植药志》:&适用于急性关节炎。&
7、《新疆中草药手册》:&泻下,利尿,杀虫。治便秘,消化不良,水肿,小儿咽喉炎。&
8、泻水消肿:本品苦辛寒入肾经,走水道、既能泻水,又能利尿,使水湿从二便排除。其逐水之力虽较甘遂、大戟、芫花稍缓、但仍为峻下之品,以水饮停蓄正气未衰者为宜。
9、泻下通便:本品少用能通大便,去积滞。李杲有牵牛子&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之说。《本草正义》谓: &牵牛、善泄湿热,通利水遭、赤走大便&。故常用于肠胃湿热积滞,大便秘结:其症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口干而渴,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滑数。可用牵牛子清热通便。
10、杀虫攻积:本品能驱杀肠内虫积,并可借其泻下作用排除虫体。对多种肠道虫积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常用于虫积腹痈:其特点为脐周腹痈,时轻时重,时缓时急,较严重者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根据虫类不同,既有不同的症状,牵牛子对多种肠道虫积均有效,尤其对蛲虫疗效更显着。
(二)牵牛子的药理作用
牵牛子甙的化学性质与泻下素 (jalapin)相似。有强烈的泻下作用。牵牛子甙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泻下。据动物试验,黑丑,白丑泻下作用并无区别。
利尿原理与增强肾脏活动有关,使尿量增加,大量服用对肾脏有刺激性,使肾脏充血,发生血尿。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大量服用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尤以舌下神经易受损害,故舌之运动麻痹而致语言障碍,重者可致昏迷。
体外试验对蛔虫和绦虫有一定杀灭效果。
【传统应用】
1、水肿、腹水证。
牵牛子苦寒,其性降泄,既能泻下,又能利尿,
使水湿从二便排除,适用于水肿、腹水等证。其逐水力虽比甘遂、大戟等缓和,但究属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可单用,或入复方。单用如《千金要方》治水肿,单用牵牛子末服以小便利为度。复方常与木香、厚朴等行气药配伍,以提高疗效。如《普济本事方》治四肢肿满,配以厚朴;《郑氏小儿方》治小儿水肿,配青皮或木香;《儒门事亲》禹功散,治停饮肿满配以小茴香,或加木香。
2、痰饮咳喘证。
本品能泻肺气,逐痰饮,用治肺气壅滞,痰饮咳喘,面目浮肿者,如《保婴集》牛黄夺命散,治小儿肺胀喘满,胸高气急&痰涎潮塞,用黑丑、白丑与大黄、槟榔为末服。
3、食积便秘证。
本品有泻下、通便、去积作用。用治肠胃湿热积滞,便秘腹胀。如《本草衍义》治大肠风秘壅热结涩,以牵牛子配桃仁为丸服。
4、虫积腹痛证。
本品能去积杀虫,并可借其泻下作用排出虫体。治蛔虫、绦虫及虫积腹痛者可与槟榔、使君子同用,研末送服,以增强去积杀虫之功。
(三)牵牛子的性味归经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别录》:&苦,寒,有毒。&
②《药性沦》:&味甘,有小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莶。&
【归经】 入肺,肾,大、小肠经。
①《纲目》:&走气分,通三焦,达右肾命门。&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小肠二经。&
③《本草通玄》:&入肺,大、小肠。&
④《本草新编》:&入脾与大、小肠,兼通膀胱。&
牵牛子的药用价值
【牵牛子的炮制】
炮制牵牛子: 取原药材,拣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泥土,晒干。
炒牵牛子:取牵牛子,置炒药锅内,用微火加热翻炒至微鼓起、透香气、显火色时,取出,摊凉。成品偶见焦黄色。炒后,可缓和其利水通便的作用。
【配伍应用】
1、配大黄,两者性味同属苦寒、均为峻厉泻下之晶。牵牛子偏走气分,大黄偏走血分,二药相伍、一治气分之水湿壅结,一治血分之实邪结滞,相济为用、泻下之力甚峻,具有导湿利水、泻泄热毒、破积通滞之功。
2、配葶苈子,同入肺经、性味均有辛散苦降之功,均能泻肺气、宣上窍而通下窍,二者相须配用,同增强泻肺行水、定喘消肿之功。临床常用于痰壅气滞,咳逆喘满。
3、配木香,二者是逐水药与行气药相配所组成的药对。盖水饮内停必兼气滞,气滞不行则水湿难去,故有导水必先行气之谓。本品得木香使气行、木香又可防本品苦寒伤胃。二者合用、相辅相制、可用于水饮内停、胸腹积水、腹大胀满、小便不利等症。
4、配槟榔,槟榔本具杀虫消积之功,二药相须配对同用,发挥协同作用,从而加强杀虫药力,并可借此二药的利气,消积、破滞作用、排除虫体。《普济方》曰:&槟榔、牵牛子二药组成、为杀虫专剂。&
5、配茴香:本品苦寒有毒、性烈走泄、利水道而泻水湿,兼通大肠气秘。茴香辛温、有温肾祛寒、理气止痛之功,能暖丹田、除小肠冷气,为治疝要药。二药并用,专入下焦以消肿,止痛疗疝之功。
【方剂制剂】
1、牵牛大黄丸(《奇效医术》) :黑牵牛(炒半生,取头末36克)120克、马蹄大黄(酒拌炒)4:5克,槟榔、枳实、厚朴、三棱、莪术各l8克。上为末,米饮为丸,如菜子大,饮服9克。治内热腹痛,热气上冲而呕。
2、牵牛汤(《圣济总录》) :本品、槟榔、木香、、茯苓、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服、治水肿。
3、追虫丸(《大同方剂学》): 黑牵牛(取头米),槟榔各240克,雷丸(醋炙),木香(为末),茵陈各60克,皂角、川楝皮各30克,上后3味,煎浓汁、和煎4味,水丸绿豆大、大人每服FJ克、小,JL 6克或4.5克、量人虚实,用砂糖水吞下,待追去恶毒虫积2---3次,方以粥补之。治一切虫积。
4、柿灵丹(《寿世仙丹》) :黑牵牛(生炒)各9克,大黄l8克,木香、阿魏(焙),丁香,槟榔各7.2克,香附(生用)12克。上共为细末,用柿饼7个,每个开孔,入药末、仍以柿饼合口,放老米饭上、蒸过慢火,瓦上焙干,每服1饼、早午晚各嚼食一枚,能饮,火酒送下,不能饮白酒下。忌盐醋百日。治十种蛊胀屡验。
5、舟车丸(《景岳全书》引刘河间方) :黑丑l20 克,甘遂、芫花、大戟各30克,大黄60克,青皮、陈皮、木香、槟榔各l5克,轻粉30克,上药为末、水糊丸如小豆大,清晨空服,温开水送下,每服3&6克,每日1次。治水肿水胀、形气俱实。腹部胀满而坚、二便不利、脉沉数有力。
6、利膈丸(《博济方》) :本品(半生半熟)120 克、皂角(酥炙)60克。上为末,生姜汁煮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荆芥,生姜煎汤送下。治三焦气逆,胸隔壅塞、头眩目昏,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1、治水肿:牵牛子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为度。(《千金方》)
2、治停饮肿满:黑牵牛头末四两,小茴香一两(炒),或加木香一胡。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儒门事亲》禹功散)
3、治水气蛊胀满:白牵牛、黑牵牛各二钱。上为末,和大麦面四两,为烧饼,临卧用茶汤一杯下,降气为验。(《宣明论方》一气散)
4、治小儿腹胀,水气流肿,膀胱实热,小便赤涩:牵牛生研一钱。青皮汤空心下。一加木香减半,丸服。(《郑氏小儿方》)
5、治四肢肿满:厚朴(去皮,姜汁制炒)半两,牵牛子五两(炒取末二两)。上细末。每服二钱,煎姜、枣汤调下。(《本事方》)
6、治小儿肺胀喘满,胸高气急,两肋扇动,陷下作坑,两鼻窍张,闷乱嗽渴,声嗄不鸣,痰涎潮塞,俗云马脾风:白牵牛一两(半生半熟),黑牵牛,一两(半生半 熟),川大黄、槟榔各一两。上为细末。三岁儿每服二钱,冷浆水调下,涎多加轻粉少许,无时,加蜜少许。(田氏《保婴集》牛黄夺命散)
7、治脚气胫已满,捏之没指者:牵牛子,捣,蜜丸,如小豆大五丸,吞之。(《补缺肘后方》)
8、治一切虫积:牵牛子二两(炒,研为束),槟榔一两,使君子肉五十个(微炒)。俱为末。每服二钱。沙糖调下,小儿减半。(《永类铃方》)
9、治大肠风秘 壅热结涩:牵牛子(黑色,微炒,捣取其中粉)一两,桃仁(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二十丸。(《本草衍义》)
10、治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二两,补骨脂(炒)二两,黑牵牛子三两(炒)。上为细末,煅大蒜研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葱须盐汤送下,食前服。(《杨氏家藏方》牵牛丸)
11、治肾气作痛:黑牵牛(炒熟)、白牵牛(炒熟),等分。上为末。每服挑三钱匕,猪腰一副,薄切开缝,入花椒五十粒,小茴香一百粒,以牵牛末遍掺入肾中,线系湿纸数裹煨,香熟,出火气。灯后空心嚼吃,好酒送下,少顷就枕,天明取下恶物即愈。(《直指方》腰子散)
12、治肠痈有脓,胀闭不出:牵牛子头末三钱,大黄二钱,穿山甲(煅)二钱,乳香、没药各一钱。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张三丰仙传方》)
13、治梅毒,横痃:白牵牛仁,每次五、六钱,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14、治风热赤眼:黑丑仁为末,调葱白汤敷患处。(《泉州本草》)
15、治腰脚湿气疼痛:黑牵牛、大黄各二两,白术一两。上为细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汤下。如要快利,加全百丸。(《世传神效名方》牛黄白术丸)
16、治伤寒瘀热在内,湿气郁而不散,熏发肌肉,小便不利,身体发黄:牵牛子(炒)半斤(只取末二两),赤茯苓(去黑皮)、木香、陈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上四味,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葱白汤调下,不计时候。(《圣济总录》消湿散)
17、治气筑奔冲不可忍:黑牵牛半两,槟榔一分(锉)。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浓煎紫苏生姜汤调下。(《卫生家宝方》牵牛丸)
18、治惊疳,啼哭烦躁,面赤痰喘:黑丑头末一两,雄黄一两,天竺黄二两。为末,饭丸粟米大。每岁五丸,入粥内与食。(《婴童类萃》)
19、治新久积聚、胸胁胀满等症:大黄、黑牵牛(头末)各四两,甘遂半两,芒硝三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温水食前送下,量虚实加减,或五六十丸亦得。(《普济方》引《海岱居士方》牛黄利隔丸)
20、治一切所伤,心腹痞满刺痛,积滞不消:黑牵牛二两(炒,末),五灵脂(炒),香附(炒)各一两。上为末,醋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下。(《卫生宝鉴》消滞丸)
(21)治小儿心腹气胀,喘粗,不下食:牵牛子(微炒)、木香、马兜铃各一份。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渣,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
(22)治小儿疳证:木香二钱半,黑牵牛半两(生用),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三岁儿三十丸,用米饭汤送下,不拘时服。(《奇效良方)分气丸)
(23)治膀胱蕴热,风湿相乘,阴(疒颓)肿胀,大小便不利:白牵牛(略炒)二两,白术半两,桑白皮、陈皮、木通各半两。上为末。冲服二钱,姜汤调下,空腹进。初进一服,未觉再进。(《三因方》三白散)
(24)治一切痈疽发背,无名肿毒:牵牛黑、白者各一合。用布包槌碎,好酒一碗,煎至八分,露一夜。温热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度。(《鲁府禁方》黑白散)
(25)治咽喉诸疾肿痛生疮:黑牵牛(炒)、甘草(炒)各四两,防风一两,牛蒡子(炒)八两。上件各慢火炒令熟,与防风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一大盏,点药澄清,服不拘时候。(《御药院方》利膈散)
【临床应用】
牵牛子治小儿夜啼真绝
以牵牛子治疗小儿夜啼症的方法十分简单,取7粒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在小儿肚脐上,再用胶布固定。一般敷后当夜就能止哭。这种方法适用于白天饮食、嬉玩如常,黑夜入睡后则开始哭闹,天明即止,而经医院检查无其他异常的小儿。外用牵牛子能治疗这种小儿夜啼的原因,虽然现在还未找到解切的阐释,但其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牵牛子副作用
临床应用本品,对人有一定毒性,但不大。大量牵牛子对胃肠的直接刺激可引起呕吐、、腹痛及黏液性血便,继而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并能刺激肾脏,引起腰酸、血尿。严重者可损害及神经系统,出现语言障碍、突然高热、甚者有昏迷、四肢厥冷、口唇发绀、全身皮肤青紫、呼吸急促浅短等。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3分;煎汤,1.5&3钱。
用药禁忌:
1、孕妇及胃弱气虚者忌服。《本草衍义补遗》: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品汇精要》:不可服。《本草备要》:若湿热在血分,胃弱气虚人禁用。
2、用量过大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便血、腹痛、呕吐等副反应。因此,本品只宜转用,正气亏虚所致的虚胀不宜应用。
3、用于腹水肿胀,可配合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用于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常与葶苈子、杏仁等配合应用。用于虫积腹痛,常配伍槟榔、大黄等同用,对蛔虫、绦虫都有驱杀作用。
4、牵牛子为峻下的药品,少用则通大便,多用则泻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腹水肿胀、二便不利及宿食积滞、大便秘结等症。至于用治痰壅气滞、咳逆喘满,则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如属脾弱胃呆、气虚腹胀者,当以健脾补中为要,不宜用本品攻泻消积,克伐胃气。
识别真伪牵牛子
牵牛子正品水浸后自腹面棱线处龟裂,并有明显粘性;伪品则无此特性。
牵牛子又名草金铃,为旋花科植物牵牛的种子,每年7&10月间果实成熟时,将藤割下,打出种子,除去果壳杂质,晒干即可入药,黑色者称为&黑丑&,米黄色者称为&白丑&,性寒,味苦辛,有毒,入肺、肾、大小肠经,含有牵牛子苷、牵牛子酸甲、没食子酸、生物碱麦角醇、裸麦角醇和野麦碱等成分,具有泻水、下气、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等症。市场上有同科植物打碗花干燥的种子冒充牵牛子,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牵牛子
外观呈卵形而具三棱,两侧面稍平坦,背面弓状隆起,有类圆形浅色的种脐。种子长4&8毫米,背面及平坦面宽3&8毫米,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种皮坚硬,横切面可见极为皱缩而重叠的二片子叶,呈黄色或淡黄色。种子水浸润后,种皮作龟裂状,并自腹面棱线处破裂,有显着的黏液性;闻之无味,口尝味微辛辣,有麻辣感,并有豆样味。
伪品打碗花的种子
外观呈卵形,长3&5毫米,宽2&3毫米,整体个儿比真品小,表面灰黑色,具众多小突起,种脐明显,呈缺刻状;种子亦质地坚硬,横切面也见皱缩折叠的子叶,但水浸无真品现象;闻之亦气微,但口尝味淡,无真品之辛辣味道。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牵牛子所含的牵牛子苷化学性质与泻根素相似,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后,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强蠕动,导致泻下,并能加速菊糖在肾脏中之排出,具利尿作用,而伪品打碗花虽与牵牛子为同科植物,但其种子不具有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牵牛子使用。
温馨提示:以上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牵牛子的功效与作用_牵牛子副作用_牵牛子的药用价值,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便民养生网:http:///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联系
京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湿热灭菌温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