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的意思是什么与轻慢的关系是什么

文章涵义 知识讲解 《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都有珍重生命的意思,分析两篇文章(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小六-〉语文) 
  欢迎您!
                        
               
  文章涵义 知识讲解 《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都有珍重生命的意思,分析两篇文章
  第一段内容,作者是蒙田,请老师回答
  热爱生命
  是初一下册语文,作者是蒙田,课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请老师回答.
  热爱生命
  《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都有珍重生命的意思。
两篇文章都谈到了生命值得珍重的理由。《敬畏生命》认为大自然传递生命的壮举是&惊心动魄&的,生命是&豪华&、&奢侈&的,因而是可贵的,弥足珍惜。《热爱生命》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因而值得&热爱&。
对于生命的本质,两篇文章的观点相近。《敬畏生命》的作者之所以&震撼&于飞絮飘种的情形,是因为她被大自然传递生命的无私、执著、不求回报所感动,由此第一次发现了生命的本质。《热爱生命》的作者也认为&生之本质在于死&,有生有死,生命才得以延续,因此&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两位作家都表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敬畏生命&有不敢轻慢的意思,可以推断作者不会随便打发日子,游戏人生。《热爱生命啪作者更是积极进取,&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虚无主义的“哲人”们的观念是:“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在他们看来,既然最后都是死,那么生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们对生命的态度是“无视它的存在”,人生“仿佛”“一件苦事、一件贱物”。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用“度日”“消磨光阴”来概括人生的全部内容。对于这样的观念,“我”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好像应该觉得人生如梦,但是“我”的认识“还是如此”。──因为“我”有一个信念:“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自然经过多少亿年的时间才哺育出生命,生命又经过多少亿年的进化才出现人类,我们能不感谢自然的宏恩,能不为数十亿年时光的结晶而感到自豪吗?为什么要厌弃生命、厌弃人生呢?──也许很多人感慨“生之艰辛与苦恼”,但那不是生命的过错,“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没有珍惜人生,没有努力去争取享受人生的乐趣,“白白虚度此生”。──至于想逃避抛弃现实人生的想法,作者更是嗤之以鼻,“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f6_lixinsh广西日报数字报刊
001版 要闻一版
广西日报社主办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
常存敬畏之心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
广西日报&& &&&& &&&&
  钟&一  2008年9月,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这段阐述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既体现了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饱含着对领导干部的关爱和提醒,这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对当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敬畏,就是对人对事既敬重又畏惧,具有一种庄严感和神圣感。我们每个人活在世界上,确实需要对一些东西心怀敬畏,这样才能使我们有所戒惧、自我警醒,把好理想信念的“总闸门”,节制自己的言行和欲望。古往今来的执政者都十分强调敬畏之心。我国古代就有“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天下大事,成于惧而败于忽”等告诫。孔子也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强调对天道人事要心存敬畏。古代开明的帝王深谙“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天地之间,莫贵于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道理。我们党反复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员称号,实际上就是强调要常怀敬畏之心。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然而他又是情感丰富质朴的常人,他有三怕:一怕泪、二怕血、三怕喊饶命,尤其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自己也忍不住要掉泪。显而易见,这里所说的“怕”,都包含“敬畏”的意思,是对党、对人民、对革命的敬畏之心。历史证明,如果谁轻慢历史,他将沦为历史的罪人;如果谁无视百姓,他将被百姓唾弃;如果谁游戏人生,他将悔恨终身。敬畏之心是人生的大智慧,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常存对历史、百姓、人生的敬畏之心,才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坚定正确的人生航向,才能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  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成效  敬畏历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绩观的新诠释。&&&&&(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所思考的问题、所谋划的事情、所作出的决策、所开展的工作,都必须能够推动科学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历史最公正,历史最客观。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在推动地方发展时不够尊重科学发展规律,结果走了不少弯路,闹了不少折腾;有的信奉眼前利益,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劳民伤财,落下了骂名;有的不注重调查研究,仅凭主观行事,造成决策失误,实际工作效果适得其反;有的为官一任,不是造福一方,不是为群众谋利益而是为自己牟私利,甚至贪污腐败,成为历史的罪人,为人民群众所不齿。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思考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你创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政绩?你的工作到底是为了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政绩观,以此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标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长远着眼,从实际出发,多谋利大局、惠百姓之策,多干利长远、打基础之事,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扎实推动当地科学发展,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真正做到以“绩”服人,在我们离开职位、离开岗位后,经得起人民的公正检视和历史的客观评价。  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敬畏百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诠释。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为民意识、升华爱民情怀、办好利民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敬重百姓,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伟力蕴藏于民众之中;我们畏惧百姓,是怕我们的工作不能让百姓高兴,不能让百姓满意。凡是不把百姓放在眼里,漠视百姓、背离百姓的,早晚都被百姓所抛弃。我们党具有很强的群众观。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倡导“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等。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又要有“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意识,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托付的沉甸甸的责任,恭恭敬敬当公仆,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当成衣食父母、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排群众之所难,解群众之所困,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干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以实际行动报答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  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书写人生美好篇章  敬畏人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新诠释。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书写人生美好的篇章。人生极为短暂,人生极为珍贵。人的整个一生,除去生活和休息,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左右。一个人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能否留下一点痕迹,能否给社会作一点贡献,能否让后人垂念,这就看他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做了些什么事。江泽民同志说过:“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些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是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的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把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作为最大的人生目标,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把积极进取作为根本的人生态度,担当起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我们党最壮丽的事业。要始终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增强责任、增强自律,敬畏法度、敬畏责任,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保持坚贞,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当官,切实保持革命节气。当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一切,那么“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
&&各版主要新闻
&| | | | | | | | &| | | |&|
                      广西新闻网版权所有  | 关于广西日报社 |  |  |  | 轻慢生命,变乱前后都一样恶劣_北京华岳传媒
轻慢生命,变乱前后都一样恶劣
来源:网络整理作者:北京华岳传媒时间:
  生命高于一切,珍视和敬畏生命是人之底线,更是立法和法律的基准线。理论上虽该有此共鸣,可是,现实中往往也不乏某些不堪的“生如草芥”般幽暗的角落,令人不忍直视。
  某些生命生前未得尊严,身后也未曾被面子看待,对生命的轻慢实在是其亲属不堪遭受之痛,是社会不堪遭受之重。出格提及这点,是因为这两天呈现的相关新闻。先看一个动静:“两高:安详变乱后阻挠急救或以存心杀人罪惩罚。”(中新网12月15日)这是最高法、最高检和安监总局连系宣布会上发布的关于治理“危害出产安详刑事案件”时合用的司法表明,并且这次雷厉盛行,昨日开会发布,今天即可执行。这个看待生命的立场,值得点赞。
  作甚故障施救甚至阻挠抢险救助?好比,黑煤窑、黑心矿主在矿难后怕担责,不只不救,还隐瞒不报,甚至封堵失事矿井,任井下矿工自生自灭。因之致残致死,才追究存心杀人罪。无视礼貌,违规功课导致人员伤亡的安详变乱,就该追究刑责;失过后,隐瞒不报,漫不经心,罪上加罪;更有甚者,人工填堵封死矿井,不啻“强行生坑”“毁尸灭迹”,如此丧心病狂的行为,虽然涉嫌“存心杀人”。
  轻慢生命,其实不分变乱前后,只要感受用砂石封住矿难井口,用钱物疏通枢纽上下解决封住家眷、舆论和禁锢之口,就可安枕无忧,那么各类对国民生命对司法尊严的轻慢、亵渎就不行制止。过后重惩追责,不及事前预警防范。亏得上述司法表明立刻生效,这就是重要的警示。这种危害出产安详的过后追惩的紧要感,或者应该推广到从出产、安监、交通以致整体民众安详的所有变乱中。
  前两日同样频密呈现的安详变乱新闻中,变乱后对受害生命的轻慢也让人深忧,如“王宝强回应家人车祸归天:尚有2人举家逃逸”(中新网12月14日);“水电站员工挟尸要价续:当事人分开,站长被停职”。(《华商报》12月15日)
  交通闯祸逃逸,若非牵扯到明星家人,往往很难引起舆论太大留意。变乱确难制止,但变乱后的选择极其重要,有几多交通变乱的灭亡是逃逸造成的?这和上述安详出产变乱后瞒报、遗弃甚至封堵致死的“二次矿难”何其相像?王宝强已为激怒爆粗口致歉,还称有闯祸者扬言,“找干系就能办理”,后者的大言假如属实,岂不是又和矿主封口费式有恃无恐的“私了”一样?
  水电站肇事“姑且工”已走,但“挟尸要价”的风浪并未平息。发明溺亡者几天不报警,却只忙着找“捞尸埋单人”,这个并非无主民众水域的挟尸事件,责任沦亡,再次洞穿底线,也是一次“人性劫难”。(李晓亮)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还喜欢
此文只为资讯分享,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亲”与“敬畏”交错相长
主,凌晨醒来,躺在床上用手机读《以斯拉记》,读到那些被掳的以色列人从巴比伦归回时,带着当年巴比伦从耶路撒冷圣殿抢夺的那些器具,眼睛就湿润了。
昨天下午从杭州赶到温州,晚餐后,我们要去一间青年人的教会,参加他们的中英文的礼拜,H从乌鲁木齐赶来,我们一同走在温州的大街上,一边走一边聊,他说要向我求证,为什么会有Mao时代?!是不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禁锢,人们的思想有一套严格的体系,很难接受福音,而文革、破四旧砸碎了这些传统的思想,这样就给中国人接受基督教信仰开了大门?!
我回应H,以色列人当年悖逆神,神使用了巴比伦作为击打和管教以色列人的棍子,但巴比伦的“恶”却不是神制造的,或者是神赋予的,只是,那个历史关键点,神任由巴比伦掳掠了犹太国,从此,以色列人不再有自己独立的国家,直到1948年复国。
天父,如今击打中国的棍子依然鞭笞着这块土地,何时,我们才能从巴比伦归回呢?!何时我们的民族才能被你拯救和恢复呢?!
谌牧师看到我的“细雨中的祷告”,特别写了一封邮件:
“谢谢你写下来【细雨中的祷告】,更感谢主你所献上的祷告。神从不勉强人与祂建立亲密的关系,虽然祂很乐意人如此行,祂只将这样的关系赐给有这样渴望的人。而一旦进入与神的亲密关系,当神也打开祂内心的世界时,我们瞥见神性的痛苦也是神荣耀的同时,我们也会体会一点神里头的感受与心肠,虽然人很难承受得起,但如果我们继续愿意进入神的心,神会高兴祂寻找到一个懂神的心的人。”
我回应谌牧师说:
这个过程虽沉重,但当我开始体会一点点神的痛苦,我好像"长大懂事"了,我就很少像以前那样因为世间的苦难而去责问神的慈爱和公义,而且"亲"和"敬畏"交错相长。真实的感动和温柔的爱慕的情感产生出来,对神对人对己。
主,早晨我读经时想到昨晚教会中的那些年轻人,大多是90后,他们的牧者约瑟也很年轻,Z牧师的儿子,第二代传道人,受过很好的教育,但甘愿为主放下一切,在城市中心的某一处地下室,一群青春热血的年轻人发出祷告的呐喊,主,他们热切的歌声,你听见了吗?!在地上的人听不见,而你听见了,你听见了。主,原谅我,前些天,我心中觉得痛苦和绝望。我只能在理性上来相信,虽然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你依然坐着为王,你依然掌权。而这些天,你给我看到希望。
礼拜结束后,Z牧师结束了他自己所在教会温州话的讲道之后赶过来接我们,再一次特别介绍约瑟给我们。Z牧师是个粗壮的男人,他属于传说的温州牧师,教会的灯坏了,牧师就是电工,教会的房子漏雨了,牧师就是泥瓦匠,建筑工人,水管工人,教会的设计是他自己做的,据说他还会做裁缝,年轻时手工做过一条连衣裙,追求一个漂亮的姊妹,后来成了他的太太,约瑟的母亲,去年圣诞节的那一夜,在Z怀里被主接去了。约瑟很帅气,而且很时尚,连发型也和他的小羊差不多,属于那种很新潮另类的。之前在美国听说一位青年人的牧师甚至把自己的头发染成彩色的,这大概与当年戴德生穿中国人的马褂是一个道理。约瑟的太太很美丽,他们的儿子1岁了。很感慨地跟Z牧师聊天,摩西服事他那一代,而约书亚要服事自己的这一代人了。
在余杭,J牧师安排他的儿子马可开车送我和鱼儿去火车站,因为堵车,就聊了一路。我说好奇马可为什么来读神学院,话题由此开始深入。我想起11年前第一次去苍南,住在他家,听他母亲讲关于马可的神迹,15岁那一年,马可在洗澡时碎了玻璃门,一块飞起来的玻璃如同利刃一样切断了他手臂上的血管,血喷射出来。马可妈妈说她用毛巾扎紧了马可的胳膊,带着马可去了医院,医生们正要下班,有一个基督徒的医生恰好走在医院的门口,赶紧回去给孩子手术,小医院,好歹把大血管缝上了,而膀臂上很多神经都无法缝合。医生说,这只胳膊多半要残了。后来要去温州的大医院看病的那一天,马可却对妈妈说自己好了,晚上做了一个梦,有一个叔叔来告诉他胳膊都好了,到了温州的医院,医生检查说,那些断裂的,都自己又连上了。马可生命危险时,教会的肢体们一起跪地祷告,J牧师跟主说:“请救我的儿子,我自己来跟随你!”马可后来当了5年的海军,之后又各种闯荡,今年初,来到神学院,愿意来跟随主。我以前见过马可一两次,第一次靠近聊天,看了看他胳膊上很大的伤痕,对马可说,这可是神在你身上荣耀的印记、爱的印记,主,你不但得着了J牧师,他完全委身来跟随你,你还得着了马可,J牧师说他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跟随主有意义……
主,我真的很感谢你,这几日让我看到你敬虔的子民,他们经历过你,在他们的信仰中,真实地经历过神迹奇事,经历过大而可畏的恩典,仿佛以色列人见证埃及的十灾,以及在旷野亲身经历过你吗哪的喂养,并各种严厉的管教。主,看到这一代又一代的信仰传承,看到年轻人被你兴起,心中就觉得充满希望。
回到“亲”与“敬畏”交错相长这个主题,主,我想着待会儿要分享的主题,待会儿要给你存款,主,孩子感谢你一直邀请我进入和你的亲密关系。主啊,越是靠近你,越是认识你;越是认识你,就越是敬畏你,又更加渴望亲近你。主,让我与你亲近却不轻慢,却不僭越,主啊,让我与你“亲”,却不蹬鼻子上脸,不知好歹,不知我自己被造物的位份,与造物主之间的健康界限,主啊,让我可以向你自由地敞开,让我正确地认识你,让我不接受被人抹黑了的你,被人错误介绍的你,主,我要用我心灵的眼睛每一日地来欣赏你,按照你所是的来认识你;主啊,让我敬畏你,这是每一个受造物当尽的本分,我的主啊,让我心中敬虔,让我从心底发出赞美敬拜的歌声,却不是像奴仆一样的害怕得罪你,甚至,错误地以为你是动辄得咎的神,你是反复无常的神,主,让我敬畏你、尊崇你,把你当得的名给你,但却不是整日在你面前恐惧战兢,生怕做错事,生怕被你抛弃,这真是对你的控告和伤害。爱既完全就没有惧怕,爱里没有惧怕。让我信任你恒久不变的爱。
天父,恳求你赐下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赐下喜乐的灵充满我,主啊,当我心里口中越多感恩的时候,我就越是站对了位置。主,让我渴望与你交谈,并且像小孩子渴望长大了解父母的心思和情感一样,更多地来了解你的旨意和情感,主,让我越是与你亲,越是敬畏你,让我越是敬畏你,越是渴望与你亲,就这样“亲”与“敬畏”交错相长,我就在你里面日日长进。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敬畏生命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