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弩.村居遣兴郑板桥莫遣一词

日期:《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高鼎(),字象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像 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等。...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的相关内容日期:书法中国史-清代书法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日期:李宗仁晚年归来 李宗仁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有影响的政治军事界人物,爱国将领,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功勋。后来他担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代总统。当时他和蒋介石有很深的矛盾,但是在保持国民党政权上是一致的。1949年初,他派代表和中共代表和平谈判,可后来又拒绝在协议上签字日期:郑板桥的晚年 一、宦海归来 板桥辞官归里,颇得田园之乐,时间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春后。陆种园老先 生早已过世了,老同学顾于观健在。一对老朋友看看彼此的白发,免不了相见倍欢。在 ...日期:小学生必备:(清代)作家作品 74、洪升,字防思,号稗畦。主要作品为《长生殿》(传奇写唐明皇、杨贵姐爱情故事。 75、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主要作为《桃花扇》(传奇)。写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剧。 76、蒲松龄,...日期:女性生育太晚影响晚年健康 现代职业女性由于要接受高等教育以及事业心重等因素,不得不把生育时间往后推迟。但近期一项研究显示,高龄生育对妇女健康有明显的危害,35岁以后才生育的妇女在晚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研究员分析了在1988年到1994年间在美国进行的第三次日期:女性生育太晚影响晚年健康 现代职业女性由于要接受高等教育以及事业心重等因素,不得不把生育时间往后推迟。但近期一项研究显示,高龄生育对妇女健康有明显的危害,35岁以后才生育的妇女在晚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研究员分析了在1988年到1994年间在美国进行的第三...日期:生育太晚不利女性晚年健康 现代职业女性由于要接受高等教育以及事业心重等因素,不得不把生育时间往后推迟。但近期一项研究显示,高龄生育对妇女健康有明显的危害,35岁以后才生育的妇女在晚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研究员分析了在1988年到1994年间在美国进行的第三次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     王庆德 著  (上接日A9版)  范县在今河南省东北部,其时属山东省,归曹州府辖。《曹州府志》载:  范县,知县一员,典史一员,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阴阳学训术一员,医学训科一员,僧会司僧会一员,道会司道会一员。  国朝知县郑燮,兴化人,进士。  朝城紧依范县,1956 年撤县,治所现在山东莘县朝城镇。《朝城县续志》载:  郑燮,兴化人,兼署。  板桥就要离京赴任了,他怀着激动,写诗拜辞慎郡王:  红杏花开应教频,东风吹动马头尘。  阑干苜蓿尝来少,琬琰[8]诗篇捧去新。  莫以梁园留赋客[9],须教《七月》课豳民[10]。  我朝开国于今烈,文武成康四圣人[11]。  这首诗充分地表达了板桥对慎郡王的感激。人一激动,说话就把握不住分寸。最后一联,把清初四位皇帝比作文、武、成、康,着实是评价高了点,可这是板桥一时的心情,也是写给慎郡王看的,内心里是不是这样想,那倒不一定。  慎郡王也有送别诗。板桥在收订自己的诗文集时,把慎郡王的诗附在了自己的拜辞诗之后,并加了一题目:《紫琼崖主人送板桥郑燮为范县令》,诗云:  万丈才华绣不如,铜章新拜五云书[12]。  朝廷今得鸣琴牧[13],江汉应闲问字居[14]。  四廓桃花春雨后,一缸竹叶夜凉初。  屋梁落月吟琼树,驿递诗筒[15]莫遣疏。  慎郡王的诗寓了对板桥的祝贺和称赞。板桥赴任,朝廷得到了像宓子贱一样的人才。去了范县,其故乡少了一个有学问的人。这称赞中也寄予着一种希望,要他像宓子贱那样轻简为官,不要像有些官员那样没有事找事,整天地扰民。  板桥临行前,慎郡王把自己的《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交付给了他,要板桥为之书写并刻印。  北京城有多少文人,慎郡王不用,而用板桥,其中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觉得板桥的字有些特色,对诗也有一定的造诣,更重要的是交往日深,且有恩于之,可以托付,用起来实在。板桥也不负所望,忙里偷闲,到这年夏写罢刻成,并为之作跋。跋文甚长,虽不乏称颂之词,然亦有不少新见特识,兹录几段以见一斑:  紫琼崖主人者,圣祖仁皇帝之子、世宗宪皇帝之弟、今上之叔父也。其胸中无一点富贵气,故笔下无一点尘埃气。专与山林隐逸、破屋寒儒争一篇一句一字之短长,是其虚心善下处,即是其辣手不肯让人处。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琼崖主人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也。  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紫琼道人深得读书三昧,便有一种不可羁勒之处。试读其诗,如岳鹏举用兵,随方布阵,缘地结营,不必武侯八阵图矣。  《五经》、《廿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才。紫琼道人读书精而不骛博,诗则自写性情,不拘一格,有何古人,何况今人!  他人作诗何其易,主人作诗何其难?千古通人,总是此个“难”字。他人检阅旧诗辄便得意,主人检阅旧稿辄不自安,即此不自安处,所谓前途万里长也。  问琼崖之诗已造其极乎?曰:未也。主人之年才三十有二,此正其勇猛精进之时。今所刻诗,乃前矛,非中权,非后劲也。执此为陶谢[16]复生,李杜[17]再作,是谄谀之至,则吾岂敢!  此题后也,若作叙,则非燮之所敢当矣。  故段段落落,随手写来,以见不敢为序之意。乾隆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板桥郑燮谨顿首顿首。  很明显,板桥的跋语是带着感情写的。慎郡王的诗到底怎么样?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收允禧诗八首,并评价道:“勤政之暇,礼贤下士,画宗元人,诗宗唐人,品近河间、东平,而多能游艺,又间、平所未闻也。”看来,慎郡王的诗还是有些味道的。  注释  [1] 禅关:指寺门。  [2] 紫琼崖主人:即慎郡王允禧,其自署紫琼崖道人。  [3] 罨(yǎn):罨画溪,在浙江长兴县。  [4] 髽(zhuā):儿童的一种发式。  [5] 恢经权:恢,宏大。经,指织物的纵线。权,指秤锤。经权此引申为准则、规矩之意。  [6] 银鸭金猊:两种香炉。  [7] 顷刻花:典出《太平广记》。韩愈侄子韩湘子学道,自言能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韩愈问:“汝能夺造化而开花乎?”湘子聚土,以盆覆之,俄尔举盆,有碧牡丹二朵。  [8] 琬琰(wǎn yǎn):美玉,此指慎郡王送给的诗篇。  [9] 梁园:汉孝帝之子梁孝王所筑,接待文人之处,此指慎郡王府。赋客,板桥自指。  [10] 《七月》:《诗经·豳风》中的一篇,讲述农事。豳民:豳地在陕西一带,此借指范县百姓。  [11] 文武成康: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朝四位开国之初的君主,这里代指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12] 铜章:清代官印,以铜质。  [13] 鸣琴牧:宓子贱弹琴身不下公堂,而单父得治。典出《吕氏春秋》。  [14] 问字居:本指杨雄住所,此指板桥故居。  [15] 诗筒:白居易与元稹唱和,以竹筒盛诗往来,此竹筒亦称“诗筒”。  [16] 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  [17] 李杜:指李白、杜甫。第三编枝叶关情(50-60岁)第十三章 琴理范县  范县汉代置县,因城东有范水,以水名县。这里紧临黄河,地势平坦,水源丰盈,但水患连连,灾荒频仍,故人口稀少,全县仅“编氓十万”,县城也就如一个大村而已。  乾隆七年(1742)春,板桥到范县上任了。他要在这里实现“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愿望。  板桥走进了县衙。大堂破旧,院墙颓败,衙内晃动着几个衙役的身影,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气派。夕阳西下,板桥在衙内独步,面对穷县旧衙,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踱来踱去,脑际里映出一首诗来:  歌舞楼头暮影催,雪霜门户艳阳回。  苏秦六国都丞相,罗隐西湖老秀才,  游说寂寥齐市哭,文章光怪越山开。  分明一匹鸳鸯锦,玉剪金刀请自裁。  板桥认为不可以把事情看死了,苏秦曾挂六国相印,合纵破裂,被刺身亡,而罗隐却以文章名当世且传千古。从政的业绩也不只给富庶的地方留着,贫困也不是死路一条,天道循环,事在人为。他没有筑墙,没有修衙。他安排了自己的工作次序,先理案子,再察民情。待理的案子不多,不几天就看完了案卷,弄清了案情,半月光景,积下的案子基本处结。有些看似难处的案子,到了板桥手里几乎是迎刃而解。比如有一桩二牛相斗,一牛被戳死的案子,张家要李家赔牛,李家说,这是牛觝角戳死的,要我赔牛没有道理,就这样争来争去,迟迟不得解决。板桥弄明案情,提笔批了八个字“活牛共用,死牛共剥”,双方皆服。  案子办得差不多了,他要出去看看,了解社情民意。板桥没做官时,就讨厌官场仪仗,做官了,本性不改,这大概也是被称“怪”的一面。他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喝道》:  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  一杯白水荒涂进,惭愧村愚百姓心。            (未完待续)
     
鲁ICP备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郑板桥的晚年
& 一、宦海归来
&&& 板桥辞官归里,颇得田园之乐,时间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春后。陆种园老先
生早已过世了,老同学顾于观健在。一对老朋友看看彼此的白发,免不了相见倍欢。在
朋友中间,板桥自然忘不了李W。同在山东为官,同样都是县令,又同属名满南北的书
画名家,现在的近况如何?是不是还是&白发盈肩壮志灰&的模样?在山东时曾寄诗给
他,&借君十亩堪栽秫,赁我三间好下帏&,他忘记了没有?家人打听李W的下落,说
复堂正在故里中堡闲居。昭阳离中堡约40里水路,一叶轻舟,有好风相送,半日可到。
板桥便至中堡拜访。故人相见,感慨万端,李W请板桥尝家乡的米酒鲜鱼,席中最使板
桥动情的是鲫鱼鲜汤。在山东也常食鱼,但以鲤鱼为多,而且那边很少有烧汤的习惯。
酒酣遣兴,他留下一首诗:
&&& 作宦山东十一年,不知湖上鲫鱼鲜。
&&& 今宵尝得君家味,一勺清汤胜万钱。①
&&& 使得板桥乡情荡漾的,不仅是鲫鱼,还有绿草青秧,棋盘圩田。还有一首词,也是
作于这一时期:
&&& 草绿如秧,秧青似草,棋盘画出春田。雨浓桑重,鸠妇唤晴烟。江上斜桥古岸,挂
酒旗林外翩翩。山城远,斜阳鼓角,雉堞暮云边。老夫三十载,燕南赵北,涨海蛮天。
喜归来故旧,情话依然。提起髫龄嬉戏,有鸥盟未冷前言。欣重见,携男抱幼,姻娅好
&&& 板桥30岁以后,走南闯北,到现在恰好30年左右。从词中的田园风光看,似乎此词
作于故里兴化。但是兴化无山城,无江岸,更可能是在扬州或在仪真时所作。&我梦扬
州,便想到扬州梦我&,又说&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扬州和仪真有许
多知己,以自由之身,这两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
&&& 在扬州,板桥见到李啸村。啸村赠板桥一联,上联是&三绝诗书画&,引用的是唐
代郑虔的故事,现在移用于板桥,也是非常切合的。啸村戏问板桥下联如何属对?板桥
脱口答道:&一官归去来&,语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啸村出示业已写好的下联,
果然就是这五个字。诗书画三绝,板桥的才华造诣,业已获得社会公认,现在再加上
&一官归去来&的经历,于是,向板桥求书求画的便纷至沓来。板桥在扬州作画,重操
卖画生涯,他画的第一幅画开宗明义地题款道:&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
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又制一印,曰&二十年前旧板桥&,用的是刘禹
锡的旧句,盖记20年前扬州卖画常遭白眼,自从中举以后,境遇大变。同是一个人,同
是一幅竹,身价大不相同也。
&&& 但是,民间传说板桥罢官回扬后的第一幅画却是一幅桃子。说板桥至扬,天色已晚,
便寄宿于荒村旅店。店中无饭,却有鲜桃,板桥便以桃代饭。食毕,板桥将桃汁揩在蚊
帐上。店主人次日发现蚊帐被污,十分恼怒,但客人已走,便卸了帐子,追到城内之竹
西亭。亭内画商若干,一见帐子,便说这不是郑板桥画的桃子么?店主人再看看被污的
地方,果然是一幅好画。于是画商争购,店主人因此发了一笔小财。
&&& 板桥这时重访真州,写过一首《西村感旧》。这首《西村感旧》留给我们许多想象
的余地。江村读书,正是多思的年华。密树连云,绿荫深处,原是何人所住?山中之约,
伊人为谁?画墙朱门,为何深深吸引着板桥?名花寂寞,何以怀旧之情如此沉重?这些
都是需要破译的。暮年板桥的心灵深处还潜藏着一个秘密。否则,思家之作,不会用那
样浓重的笔墨写到真州;回到淮南,也不必用这样细腻的描摹表现一处少年时到过的地
&&& 尽管板桥声名大噪,尽管民间传说他的画如何为人珍宝,但是事实上板桥却是囊中
羞涩。他有几首以&宦海归来&为起句的诗,可见一斑:
&&& &宦海归来两鬓星,故人怜我未凋零。春风写与平安竹,依旧江南一片青。&从字
面看,约作于归来不久之年。
&&& &宦海归来两星,春风高卧竹西亭。虽然未遂凌云志,依旧江南一片青。&题款
作于乾隆丙子。
&&& &宦海归来两鬓霜,更无心绪问银黄。惟余数年清湘竹,做得渔竿八尺长。&题辞
年不可考。银黄者,富贵也。此题可能是作于归来已有一段时间。
&&&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赃私遍鲁东。&此款
题于乾隆乙酉,在扬州所题。此时的板桥,业已届生命的末年了。
&&& 罢官归来的第二年,即乾隆十九年的春天,板桥曾应邀到杭州作画,住南屏静寺。
这次游杭,不比入仕前的那一次,出面接待的是杭州太守吴作哲,他是早闻板桥艺名的。
板桥题画中有这样一则:
&&& 今日醉,明日饱,说我情形颇颠倒。那知腹中皆画稿。画他一幅与太守,太守慌了
锣来了。四旁观者多惊奇,又说画卷画的好。请问世人此中情,一言反复知多少?吁嗟
乎,一日反复知多少?
&&& 题句未署年月,可能便是在杭时所作。据板桥当时给郑墨写的家信中所说,这位太
守请酒一次,请游湖一次,送下程一次,送绸缎礼物一次,送银40两。还有位姓郑的官
员和他认了族谊,请酒七八次,游湖两次,送银16两。卖画得银,除了花费,板桥着人
将30两银子先行带回,关照其中三两留给长女,可见这时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外面的
名声好听,实际上却是&宦海归来两袖空&的。
&&& 杭州再游,由于年老神倦,不像20年前,又是爬山,又是观潮,这一次却在西泠桥
畔流连多时,寻找苏小小的坟墓。为这件事,他专门写了封信请教杭世骏,说是这种小
事虽大雅所不屑,但是名士风流,还是需要深考的。千万叮嘱籍属杭州的杭世骏给他回
信。他在杭州还有位好友,就是韬光庵的松岳和尚。在山寺的这一天,天色阴沉,画纸
湿泽,他即景生情,把阴沉的天色写进画里。他算算日子,这一天正是初一,他想起了
潍县的郭芸亭。分别一年,不知近况如何,于是又作了一幅兰竹,着人捎给郭,让郭
&千山万水外,知余老更青&。
&&& 板桥为杭州太守作书画,恰巧湖州太守李堂也在杭州。李堂壬戌进士,晚板桥一科,
为人并不拘谨,见好爱好,在玩笑中把板桥的作品从吴的手中夺走。湖州治所在乌程,
李公早慕板桥艺名,他能背诵板桥《道情》,曾于醉后在湖舟中高歌一曲。乌程县令孙
扩图当时在杭,他知道顶头上司雅爱板桥书画,便以旧日在山东曾与板桥相熟为托辞,
邀请板桥到湖州盘桓。事实上,孙扩图当日在山东掖县任教谕,可能是乡试期间,与板
桥有过不愉快的事,同僚们都知道。现在孙公可以借重板桥以迎合上司,而板桥也乐得
作一次免费的湖州之游,于是在杭州太守的怂恿下,两人&前憾尽释&,在湖州游览了
一个月左右。
&&& 有官员陪着游览的地方,先是去了会稽。板桥说自己一生嗜游山水,这一次游览当
属快举。拜大禹的墓穴,访兰亭故址,自然少不了细细观摩碑刻。板桥自己多次摹写过
《兰亭序》,现在看到书圣真迹,免不了兴奋万分。徐渭的榴花书屋,可能当日属私人
住宅,尽管板桥未尝说明去过,但这是板桥向往的地方,到会稽时不会不询问一番的。
在板桥的印象中,风景绝佳的地方是山阴道上,而险怪多趣的则是吼山。过去范蠡在这
里有一段故事,边走边谈种种传说,更给板桥增加兴致。
&&& 乌程(吴兴)也是风景名区。县城在太湖南岸,风光秀美。府署亭池馆榭,是扬州
人吴听翁所修葺,格调不俗,板桥十分满意。在主人的陪伴下,游了苕溪、溪、卞山、
白雀、道场山等处。米芾醉心的苕溪,自然是板桥流连的地方。游览之余,自然免不了
有诗画之会。主人盛情,客人应有诗为报。这一年的七月(蕤宾),板桥给孙扩图写过
两首诗,把吴兴的山水、故人的友谊、太湖的波涛、苕溪的风光罗列了一番,没有什么
深文大意。
&&& 二、神奇的竹
&&& 梅、兰、竹、菊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寄寓着画家对于崇高品格的追求。画竹
传说始于唐,但有作品传世的则始于北宋的苏轼、文同。&胸有成竹&的故事,历来脍
炙人口。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闹得他做过官的范县、潍县也处处种竹。他71
岁时,说自己一生画竹,&不学他技,不宗一家&,50年不辍,他画的竹是&郑竹&,
而非苏竹、文竹。对他所画的竹,历来褒贬不一。褒者说他的竹&旷世独立,自成一家&,
他画中的气与韵,均非他人易学的;贬者则认为他&天姿豪迈,横涂竖抹,未免发越太
尽&。③褒贬都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板桥以情入画、以情写竹的情字。板桥所画的竹,
出现在你眼前的往往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人,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
种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祝愿。多种情味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画幅上的
题跋。蒋宝龄说他&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说他所题内容&书与画悉称,故觉妙绝&,
是很精当的。当然,也是有人不赞成的,认为艺术以蕴藉为贵。&人皆以怪病,我独以
怪敬。无盐丑女列贞贤,怀中别有光明镜。&这是陆恢对于板桥画竹中肯的评语。④有
人病,有人敬,在现在和今后都是免不了的。但是板桥老人以情入画,他笔下的竹,宛
如孙悟空手中的金棒,宛如当代的魔方,随意变化,千姿百态,越变越奇,褒者贬者都
承认这是艺坛上出现的一种奇迹。
&&& 竹是节操的象征:&不过数片叶,满纸都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浓
淡有时无变节,岁寒松柏是知心。&
&&& &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 竹是虚心的象征:&心虚节直耐清寒,阅尽炎凉始觉难,唯有此君医得俗,不分贫
富一般看。&&心秉虚兮节挺直,啸傲空山人弗识。任他雨露又风霜,四时不改青青色。&
&直其节,虚其心,可以廊庙,可以山林。&&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
又不高峰又矮,大都谦逊是家风。&竹是力量的象征:&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
&&&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咬
定青山不放松,定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竹是君子:&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老干新篁千万叶,世间君子
不嫌多。&&竹称为君,不呼为丈。锡之嘉名,千秋无让。&
&&& 竹带来了清光,带来了清风:&年年种竹广陵城,爱尔清光没变更。最是读书窗外
纸,为争夜半起秋声。&&遇着青山便栽竹,短长高下总清风。&
&&& 竹可以展示未来,寄托美好的希望:&画根竹枝插块石,不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
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新篁数尺无多子,蓄势来年少万寻。&
&&& 以竹喻高节,以竹喻虚心,李白早有诗云:&高节人相重,虚心事所知&,本不稀
奇。稀奇的是有画有诗,一种明确的意念能够以清淡的几笔构成,既有物象,又有诗情,
在尺幅之间用诗书画相融合的形式向你展示。板桥的竹,画得很不经意,有时三两枝,
有时六七枝,枝枝桠桠。看起来是无心的,其实是有心的。他自己说:开始画竹,能少
而不能多,后来能多又不能少。60岁左右,才知道减枝减叶之法,一枝有一枝的用处,
一叶有一叶的用处,多余的一枝一叶都不必要,这叫&简&字诀。且看:
&&& 画六竿竹:&竹林七竹如何六?两阮原应共一枝。&&一峰石,六竿竹。倚行窗,
对华屋。半清淡,陪相读。凉风生,戛寒玉,日出东南满青绿。&
&&& 画三竿竹:&挥毫已写竹三竿,竹下还添几笔兰。总为本源同七穆,欲修旧谱与君
&&& 画两竿竹:&磊磊一块石,疏疏两枝竹。佳趣少人知,幽情在空谷。&&轩前只要
两竿竹,绝妙风声夹雨声。或怕搅人眠不着,不知枕上已诗成。&&两枝修竹出重霄,
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两枝高干无多叶。几许柔篁
大有柯。若论经霜抵风雪,是谁挺立风婆娑。&
&&& 画二三竿竹:&种竹不须多,多则刮耳目。萧萧二三竿,自然清风足。&
&&& 画一二三竿竹:&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迭迭?&
&&& 画一竿竹:&一枝瘦竹何曾少?十亩竹篁未见多。勘破世间多寡数,水边沙石见恒
河。&&一枝高竹独当风,小竹依因笼盖中。画出人间真具庆,诸孙罗抱阿家翁。&
&&& 竹竿的多寡表示不同的内容,竹竿的抑扬向背,千姿百态还表现季节的不同、气候
的变化、所植地点的差异,从而借以抒发不同的情绪。诸如:
&&& 画春天的竹:&谁家新笋破新泥,昨夜春风到竹西。借问竹西何限竹,万竿转眼上
&&& 画春夏之间的竹:&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最是晚风藤榻上,满身凉
露一天星。&&不是春风,不是秋风。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驱吾暑,能豁吾胸。君
子之德,大王之风。&
&&& 画秋天的竹:&竹是秋风应更多,打窗敲户影婆娑。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
睡魔。&&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我亦有亭深林里,
酒杯茶具与诗囊。秋来少睡吟情动,好听萧萧夜雨长。&
&&& 画冬天的竹:&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皱,玲珑碎寒玉。&
&&& 画四季之竹:&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
&&& 画风中之竹:&板桥学写风来竹,图成三友祝何翁。&
&&& 画夜间之竹:&竹是新栽不旧栽,竹含苍翠石含苔。一窗风雨三更月,相伴幽人坐
&&& 画山中之竹:&水竹不如山竹劲,画来须向石边青。&
&&& 画卧竹:&一枝卧竹一枝昂,石笋萧然与竹长。好似倪迂清s阁,阶前点缀不寻常。&
&&& 画老竹:&老竹苍苍发嫩梢,当年神化走风骚。山头一夜春雷雨,又见龙孙长凤毛。&
&&& 画新竹:&春风春雨正及时,亭亭翠竹满阶墀。主人茶余巡廊走,喜见新篁发几枝。&
&&& 用墨彩所表现的竹的美,主要在色、光、影三个字,板桥都有着力的表现:
&&& 表现竹的色:&茅屋一间,新篁数干。雪白纸窗,微侵绿色&&往来竹阴中,清光
映于纸上,绝可怜爱。&&邻家种修竹,时复过墙来。一片青葱色,居然为我栽。&
&&& 表现竹的光:&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
&&& 表现竹的影:&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 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 竹可以反映人的气节,人的精神,竹可以写四时之中人的关系,人的情绪,竹可以
表现出在天光云影中种种美的形态,竹还可以联系到天地万物,无处不可写,无处不可
&&& 竹作钓竿,得悠闲之趣:&从今不复画芳兰,但写萧萧竹韵寒。短节零枝千万个,
凭君拣取钓鱼竿。&
&&& 竹作扫帚,似乎成了俗物,但是:&石缝山腰是我家,棋枰茶灶足烟霞。有人编缚
为条帚,也与神仙扫落花。&
&&& 竹是龙变化成的:&竹原龙精,石是松化。活百千年,才信这话。&&神龙见首不
见尾。竹,龙种也。画其根,藏其末,其犹龙之义乎?&
&&& 竹子可以化为帘:&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爨剥新筠。
&&& 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 竹声乃民间疾苦之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竹子可以化为种种器具:&江上人家翠竹光,竹屏竹几竹方床。生之气味原谱竹,
竹屋还需胜画梁。&
&&& 竹,可以谐音,成庆祝之竹:&写来三竹成三祝&&大家罗拜主人翁。&
&&& 竹,可以与荆棘并存:&莫漫锄荆棘,由他与竹高。西铭原有说,万物总同胞。&
&&& 画竹,得到了什么呢?&山僧爱我画,画竹满其欲。落笔饷我脆罗卜。&
&&& 这样一类题辞,以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开拓了有限画面的无限领域,使寥寥几笔
的墨竹融会天地万物,表现种种人情世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画竹能达此等境界,
实为奇观。超人的见解,超人的功力,和他毕生刻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的创作方法,
概述可列下述八点:
&&& ㈠、板桥画竹,追求纸中之画以外,还有纸外之画:&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
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露吐雾者,皆隐跃于纸外乎?&
&&& ㈡、板桥画竹,讲究会心,讲究有无之间:&古今作画本来难,势要匆忙气要闲。
着意临摹全不是,会心只在有无间。&
&&& ㈢、板桥画竹,讲究真与神:&抽毫先得性情真,画到工夫自有神。&
&&& ㈣、板桥画竹,讲究意在笔先,不肯匆忙落笔:&画竹意在笔先,用笔干淡并兼。
从人不得其法,今年还是去年。&
&&& ㈤、板桥画竹,简单的几枝几叶,都是刻意经营的结果:&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
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消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 ㈥、板桥画竹,是写意画,但是与工笔关系极大:&殊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
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
&&& 必极工而后能写意。&
&&& ㈦、板桥画竹,得力于书法:&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
法,兰竹如同草隶然。&&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
各有凌云意。&&一节一节一节,一叶一叶一叶,浑然一片玲珑,苏轼文同郑燮。&
&&& ㈧、板桥画竹,着眼点全在&活&字:&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 板桥画竹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焦点就是在于创造。这样一个基本点板桥多
次说过,或云自立门户,或云自树其帜。他欣赏苏轼的竹,文同的竹,石涛的竹,但是
他公开宣言,他的竹是他自己的创造:&画竹插天盖地来,翻云覆雨笔头栽。我今不肯
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排。&他对于自己的创造充满信心,自称自己的文章是掀天揭地
之文,字是震雷惊电之字,言论是呵神骂鬼之谈,画是无古无今之画。他屹立于书坛、
画坛,宛如临风一竹,清光照人,生机勃勃,有自家面貌。
&&& 据说,曾经有一大户大家请板桥画竹。这户人家大门前便是粉壁。板桥酒醉之时业
已起更,主人铺纸,板桥说,就在粉壁上作画吧。说毕便将大盆墨洒向照壁,墨迹在壁
上扬扬洒洒。主人摇头,关照安排老人入睡,说今天就不画了。是夜,风雨大作,大雨
把粉壁上的墨迹淋了一番,到了第二天大早主人x家惊诧,那照壁上竟是一幅墨水淋漓
的竹子。还有几只麻雀,误以为照壁里便是竹林,撞昏在壁下。传说中板桥画竹之技,
神奇如此。他画兰、画石,也有超人的工力,也有多样的奇托,也有许多传说故事。
&&& 三、芝兰之交
&&& 60岁以外,板桥辞官返里,在扬州寄居卖画十年左右。复显和尚谈他与板桥的交往
是&避暑过郊寺,迎凉坐竹林&;朱孝纯回忆板桥行踪,有&古寺何年载酒瓢,竹林寒
翠晚萧萧&之句,可见板桥较多的时间是住在城北的竹林寺。
&&& 板桥所设想的闲适生活,概括起来说,是三间茅屋,细雨微风;窗外修竹,窗里幽
兰;良朋辄至,俗客不来。他和诗友、画友交往频繁。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三
日,他主持一桌会,每人交百钱,作终日之欢。初聚的是黄慎、王文治、金兆燕等八人,
午后又有朱文震参加。板桥兴致很高,画了九畹兰花,以志其盛。画好的画交给席中最
年长的程绵庆携去,其清雅如此。为九人之会,他有一首《一剪梅》,写得跌宕多姿,
宛如流水行云:
&&& 几枝修竹几枝兰,不畏春残,不怕秋寒。飘飘远在碧云端。云里湘山,梦里巫山。
画工老兴未全删,笔也清闲,墨也斓斑。借君莫作图画看,文里机关,字里机关。
&&& 当日座中有黄慎,板桥和黄慎属于至交。早在20年前,黄慎作画,常请板桥作题。
板桥题句中,有诗、有词、有跋语,现在是老朋友了。比起黄慎来,板桥和金农的交谊
也许更厚实些。两人不仅经常论画、论书,而且经常论诗、论词,还论及古董的鉴赏。
彼此在书信中常以知己相称。板桥在信中累有惊世骇俗的言论,对世人鞭挞颇多,嘱寿
门&慎勿轻以示人&。金农称他和板桥的友谊是&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也&。板
桥在潍时,误闻金农已死,设了牌位,著了孝服,进行哭祭,相交之厚如此。现在板桥
返扬,金农已出游,两人后见于僧庐,百感交集。金农赠板桥一幅自画像,板桥为金农
作墨竹数枝。金称板桥的字&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板桥的画&颇得萧爽之趣&,
而板桥则称金农&诗文绝俗&,对他&伤时不遇&的境遇十分同情关切,这些都是&知
己&的表现。
&&& 与板桥过从甚密的骚人墨客,还有李方膺、汪士慎、高翔、陈馥、高凤翰、华灰
及董伟业等人。李方膺也是一位罢职县令,所作书画与板桥趣味相近。乙亥之年,板桥
曾与他及李W三位共作松竹梅图,为何氏祝寿。方膺画竹,板桥题为&可以为箫,可以
为笛,必须凿出孔窍&,又说&世间之物,与其有孔窍,不若没孔窍之为妙也&,这是
经历坎坷之谈,颇富寄寓之趣。板桥为高凤翰题画甚多。西园晚年的画,板桥认为&其
笔墨之妙,古人或不能到&,而年轻时的画,板桥也认为&已压倒一切&,甚至画上有
蛀洞,也认为&此幅已极神品逸品之妙,而虫蚀剥落处又足以助其空灵&。后人认为高
凤翰的画加上板桥的题,&互相映带,精采双妙,想见两老风流,明窗展对,满纸生动&。
⑤汪士慎画竹,画梅,板桥曾题过诗,题过句,赞他&妙写竹&;高翔善画山水,板桥
借题发挥,说是&何日买山如画里,卧风消夏一床书&,堪称双璧。他还为陈馥墨竹题
过诗,和陈馥合作过《苔石图》,自称郑、陈两人是&二妙手&:&郑家画石,陈家点
苔,出二妙手,成此峦岩,旁人不解,何处飞来。&用笔老辣,趣味横生。
&&& 板桥返里,因为身份与往日不同,所以与官府的往来也较过去为密。当时扬州地方
地位最高的官员是从三品的两淮盐运使。乾隆初年,两淮盐运使是山东人卢雅雨,郑卢
交往,前文业已述及。板桥罢官返里之乾隆十八年,卢恰巧再任淮南盐使。据说,板桥
至盐署拜望卢,守门的刁吏见板桥衣著不整,拒不通报。旁人说,这是扬州文士,不可
怠慢。刁吏长得嘴尖肚大,正捧着紫砂壶喝茶,便指着壶要板桥作诗一首,以证明自己
的文士身份。板桥即指着茶壶说:&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
物,两三寸水起波涛。&既是指壶,又是指人,惹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卢见曾十分敬
重板桥,有&风流间歇烟花在,又见诗人郑板桥&之句。当日盐署中的&苏亭&&寸鱼
两竹之轩&匾额,就是板桥手书的。乾隆廿三年丁丑,卢见曾继早年王渔洋虹桥修禊故
事,复有虹桥雅集之举。这是主人借此大会东南文士,诗酒唱和,以扩大影响。卢有七
律四首,分别用尤、仙、东、庚韵,一时和者达七千余人。板桥一和再和,其中名句,
有称颂此番盛举的:&词客关河千里至,使君风度百年清&,有自述心志的:&莫以青
年笑老年,老怀豪宕倍从前。张筵赌酒还通夕,策马登山直到巅。&这一年板桥65岁了,
可见他身体很好,游玩的兴致也很浓。
&&& 65岁尚能骑马登山,到了68岁,即庚辰之年,板桥爬山就困难了。是年九月,他在
一则题画中说:&登高不果,过吴公,湖上写此。&有人认定吴公即杭州太守吴作哲,
湖上即西湖。那么登高不果,便是访韬光庵未能如愿了。板桥有没有三游杭州,作者以
为目前材料不全,未能确论。但可备一说。
&&& 在故里兴化,板桥与县令白钊麟也有交往。白在兴化约任一年,颇有抱负。他有一
副对联,请板桥书写,悬于拱北台的望海楼上,兴化人记得此事。这副对联是:&废者
兴之,缺者补之,县既敝而来,应须整顿;楼则高矣,城则深矣,事将成而去,能不流
&&& 板桥画名大增,向他求书求画者甚多。据金农《冬心先生题竹题记》中所述,有人
知道他好酒,在花天酒地之间,捧了扇子,送来雅,请他画几笔,题几句,&板桥不
敢不应其索也&。有时书画不中主人意,则重新书画,以至墨渍污了衣服,板桥也在所
不惜。我们还可以从书信中看到,有人以墨若干碇求其作书,有人以食品若干求其作画
的。板桥脾气怪,自述逼他画偏不画,不要他画偏要画。他誓不为某盐商作画,据说某
日闲行湖畔,闻狗肉香味,循味寻访,见主人须眉甚古,危坐鼓琴。两人洽谈甚欢,并
坐大嚼。因墙上无画,板桥自荐为其补壁。作画若干,题款时才知其名与某盐商相同。
老人云:&同名何伤,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言之成理,板桥也不以为意。次日盐商
宴客,板桥知已邀其光临。入室见满壁皆昨日所画。这时候才知道受骗,但也只好徒唤
奈何而已。
&&& 直到板桥67岁时,不堪俗客之扰,老人才从拙公和尚之议,写出一张《板桥润格》
(见封面),创画家公开告白以银易画之先例。这则润格是一张广告,也是一篇坦白、
爽直、胸襟大开的妙文。表里不一者看到这种妙文是应当汗颜的:
&&&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
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
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任交
&&& 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 据说,板桥润格一出,扬州画家仿效者甚多。但润格没有超过板桥的。又据说,板
桥尝制一大袋,银钱食物均置袋中,遇贫苦的熟人,常以袋中钱物周济,这是符合板桥
性格的。以当时&纸高六尺价三千&计,一两银子约相当于五百文,据《扬州画舫录》
载,扬州如意馆上等酒席每席二钱四分,酒则包醉;《K露庵杂记》载:米每斗六十文,
家用买柴一日一文足矣。此两书均成于板桥所处时代之后,乾隆中叶物价不至于过份昂
贵,那么板桥润格的标准是相当高昂的。但润格的规定不等于实际收入,再说,此时离
板桥卒年已为期不远。润格不足以使主人致富,板桥身后并无多少家产便是证明。
&&& 四、震电惊雷之字
&&& 逾到晚年,树桥的书法逾是显得风神独具、挥洒自如了。板桥去世后200余年,他的
书体的流传越来越广,学习他的书体,以他的传人自居者,不仅扬州、兴化、潍县有,
全国各地也不乏其人。板桥体已被公认为一种书法模式。板桥书画所追求的自家面貌,
得到200多年来士民的公认。&震电惊雷之字&,学了古人,但大有别于古人;不薄时人,
但不屑于追逐时人,他的自诩是有根据的。
&&& 打开一幅板桥的书法,往往容易使人感到这是一幅画,或者说是一幅以画入字的书
法。从章法上看,大小疏密,短长肥瘦,拱揖朝向,俯仰映带,参参差差。譬如人群,
以若干字组成的书幅不像纵横成行的整齐的士兵,却像山阴道上连袂而来的老少男女。
老翁拄杖,小孙牵袂;少男放肆,少女含羞;急者抢道,徐者闪让;壮者担物,弱者随
行。一切似乎无序,但细细体会,其中有血脉相连,错落有致,是一幅上下承接、左右
呼应的天然图画。这种章法,有人称之为乱石铺街,有人称之为浪里插篙,不离不碎,
不散不结。再看行气,一行行并不如丝线串珠,重心往往左右欹侧,不遵&守中&原则。
一行之中,总有若干字错位,或伸腿挥拳,或依势下滑,不齐,不正,不稳。但是若干
不齐、不正、不稳的字联成一片,形成整体的和谐,或轻或重、或大或小、或挽或引、
或牵或绕都恰到好处。书行留出的素地形成了虚实相生、黑白相间的效果,疏不至远,
密不至杂,不挤不空,摆布得宜。这种章法,这种行气,杂而和谐,乱而有序。因为杂,
显得和谐之可贵;因为乱,显得有序之不易,真正是收到了纵而能收、巧妙随心的效果。
&&& 再看看板桥的结字。我们且以己卯板桥所写《润格》为例,其中大部分属于行书,
&又两&的&又&属于楷书,&谢客&的&谢&属于草书,&礼物&之&礼&属于隶书,
而&神倦&之&神&,&秋风&之&秋&,转折之&则&均为古体,其中&神&的结字
则为篆体之变化。从总体看,通篇的字以行为主,夹以隶笔,是&六分半书&中偏行之
一种。从字的大小看,最大的是&耳边&的&边&,最小的是&扇子&的&子&。&边&
的体积约大于&子&字的20倍。大小随心,但和谐匀称。就形体看,有的特扁,如&礼
物&之&物&;有的特长,如&为妙&之&妙&;&纠缠&两字特大,似对纠缠者表示
强烈厌恶;而&只当秋风过耳边&之&秋&特别显眼,似乎表示谢客之决心已下。&不
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以后的一个&也&字,最后一笔竟占六字之格,笔意意犹未尽,
盖主人怫然谢客,不拘常礼,幸读者心会也。
&&& 更细一点,我们再看看板桥的用笔。很明显地,板桥的字得力于北碑,用笔、取势
都极讲究。他写的大多是行书,但点横竖撇均吸取了隶篆笔意。他字中的中竖,往往骨
力劲拔,仿佛是迎风挺立的劲竹,而伸展的长撇又宛似兰叶。他在转折处,常由疾而徐,
使用蹲笔,如金石状。他的长捺,似山谷又非山谷,稍纵即收,如刀锋逼人,力透纸背。
&&& 纵观板桥书法,特别是他的晚年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以
汉八分杂入楷行草&,一个是&画法通书法&。他在《刘柳村册子》中说:&庄生谓:
&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有人又云:&草木怒生&。然则万事万物何可无怒耶?
板桥书法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以颜鲁公《争座位稿》为行款,亦是怒不同人之意。&
简言之,他的书法是行隶的结合,或者说是真、草、隶、篆的结合,戏称之为非此非彼
的&六分半书&,是他的书法的一大特色。板桥又曾题画说:&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
如同草隶然。&他把他画兰竹的功力用在书法中,在章法、行款、构字、用笔上处处都
渗透进去了,形成他的&乱石铺街&的又一大特色。
&&& 这里有个问题:&怒不同人&,和谁不同?近人论书法美学,有晋人尚韵、唐人尚
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志之说。⑦捕捉了不同时代书风变迁之本质特征。明清的统治者
不少人崇尚法帖,崇尚法古,他们对赵孟俯和董其昌的字捧得很高。赵字妩媚,董字清
润,都不失为一代大家,但他们的字为朝廷所过分推崇,人为地影响着当日书坛,则在
士人中,特别是在野的士人中形成反感。明代以至清初,要求朝廷文书都要由精于书法
者执笔,同时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大批知识分子,以写出的字是否乌(乌黑)、方(方
正)、光(光洁),是否大小一律为考核要求,甚至是首要要求。当日不少士人就是因
为书体以乌、方、光出众,才步入仕阶,获得高官厚禄的。这样,统治者的意志作用于
书坛,形成一种流行的馆阁体。板桥之&怒不同人&是不同于流行的书风,不同于乌、
方、光的桎梏,不同于为权贵者所钟情的赵、董一脉的书坛习尚的。
&&& 他曾经很有针对性地说过:
&&& 黄涪翁(庭坚)有杜诗抄本,赵松雪(孟俯)有左传抄本,皆为当时欣慕,后人珍
藏,至有争之而致讼者。
&&& 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
H,究之师心自用,无足观也。⑧
&&& 他之鄙薄赵孟俯之滑熟,自然不是因为赵字功夫之不足,其目的在于鄙薄时俗,是
很显然的。
&&& 据现在占有的资料看,板桥的&师心自用&的实迹,即真隶相参、杂以行草的实际
运用,是以写《四子书》的36岁,即戊申之春,读书天宁寺时为分水岭的。在早年,板
桥工楷、工草,扬州、兴化目前均藏有郑公早年楷书真迹,颇见功夫。《清史列传》说
他&少工楷书&,《清稗类钞》说他&初学晋碑&,应当说,都是有根据的。没有深厚
的功力,没有广泛的涉猎的基础,中年以后的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只能贻笑大方。板桥
的重孙郑銮在为板桥《临兰亭序》作跋时说,板桥中年始以篆隶介入行楷,蹊径一新,
卓然名家,就是指的这个阶段。在范县署中,他曾写信给郑墨说:字学汉魏,崔蔡钟繇;
古碑断碣,刻意搜求。他曾在题跋中对蔡邕书、邯郸淳书、崔子玉书、张伯英书、梁鹄
书、钟繇书一一加以评点;他对黄山谷的书法揣摹很久,他说山谷不画竹,但书法极像
竹,瘦而腴,秀而拔,欹侧而有准绳,折转而多断续。大呼道:&吾师乎,吾师乎!&
他更从浓淡、疏密、行款方面参悟画理与书理的相通之处。但是,即使是对于他所崇拜
的先贤,他也是&学一半,撇一半&,&十分学七要抛三&的。怒不同人之人,未必就
是赵松雪一个。中年以后,经过刻苦的探求,他的&板桥体&才日益成熟,面貌才逐渐
鲜明起来。
&&& 从形成板桥体到板桥体的定型与成熟,约经历十余年的过程。他的重孙郑銮由于见
闻甚多,判断应当是比较可靠的。郑銮在板桥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所写临兰亭序的
跋中说,51岁时板桥,&合诸家而成一体,正公学力精到时也&。郑公晚年的书法作品,
笔墨随心,天机流畅,外得宋人之意,内得唐人之法,一反明人之态,保存自家神韵,
熔真草隶篆于一炉,结诗书画于一体,独树其帜。板桥体书亦如人,不必夸耀其美艳绝
伦,正像他自称的&麻丫头针线&,它的生动处,在于书法艺术所显示的活泼的倔强的
个性,在于它的漫于字里行间的真气、真意、真趣。板桥体历200余年不仅不衰,而且
影响日渐广泛,从者日众,不能不说,这是板桥书法革新之锐气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 前面说过,200多年来,批判板桥书风草率者代不乏人。秦祖永评他&无含蓄之致&;
王潜刚说他&以隶楷行三体相兼,只可作为游戏笔墨耳,不足言书法也&;康有为批评
说:&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这些批评板桥的议论
往往有所偏颇。笔者看来,其实大可不必。曾经有一位书法评论这样批评王羲之以后历
代书家的:
&&& 智永、世南得其宽和之量,而少俊迈之奇;欧阳询得其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
褚遂良得其郁壮之筋,而鲜安闲之度;李邕得其豪挺之气,而失之竦窘;颜柳得其庄毅
之操,而失之鲁犷;旭素得其超逸之兴,而失之惊怪;陆徐得其恭俭之体,而失之颓拘:
过庭得其逍遥之趣,而失之俭散&&⑨
&&& 应当说,评论是辩证的,也可以说是公允的。日光热,失之于燥;月光轻幽,失之
于柔;丈夫阳刚,失之于粗;婵娟细柔,失之于弱;电光闪忽,失之于短暂;雷声轰鸣,
失之于突然。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板桥以艺坛狂怪名世,他的艺术创造在于
冲破一种沉闷窒息的氛围,绝非要成为一代书圣。不是一片颂扬,而是褒褒贬贬,正如
板桥的字参参差差,这样,我们可以直觉到他的书法艺术生动个性之真实的存在。
&&& 五、拥绿园的暮年
&&& 板桥的晚年,往来于兴化扬州之间,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在范县时,堂弟
郑墨于鹦鹉桥南买屋一所,板桥在县署曾写信回家,希望郑墨在新宅附近也买一块地皮,
与其毗邻,作为自己晚年归老之所。这地方可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而且有断桥流水,
破屋丛花,是安静养老的理想之所。板桥也算过,买地大约需花钱五十千。五十千,折
当日银价,约在百两左右。过去板桥在任,周济贫士,以及捐款修城所费银两约数百两,
留这点买地皮的钱是完全可能的。再说,板桥在这块地皮上所希望建造的房屋,不过是
八间草屋,一圈土墙。院内适当留点隙地,好种竹、种树、种兰、种花,门外要铺一条
碎砖的小道,直通书房。书房要两间,一间放书,一间会客,两间都可以写字、作画、
饮茶、饮酒、论文、赋诗。起居的草屋要在后面,三间主屋,好住两代人,侧屋则是两
间厨房,一间仆人居住。这一切对于一位曾经当过县太爷的书画名家来说,不算奢望。
但是,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明显的原因是由于板桥辞官以后生活清贫。归来的当年,是
&囊橐萧萧两袖寒&;到了杭州卖画得银,赠长女三两,要谆谆嘱咐,可见很不富裕;
66岁次女出嫁,板桥画兰,题为&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
赠尔春风几笔兰&,令人心酸之至。这样的经济状况,何以能买地造屋?板桥68岁的庚
辰之年,他在《自序》中说自己&初极贫,后亦稍稍富贵,富贵后亦稍稍贫&。&一任
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十年知县任内,板桥本来可以不仅&稍稍富贵&,而&大幅六
两&期间,板桥也多少能聚集一些银两,不至于&稍稍贫&的。问题在于板桥生性落拓
不羁,不把银钱放在眼里。别人攒钱,他骂人家是驮钱驴,作画要凭兴趣,作起画来,
又是&风雅要多钱要少,大都付与酒家翁&。又据说,一旦有了钱,置于大袋内,高兴
起来,大把大把地周济。这样的性格怎样能聚得了银两?又怎么能砌房造屋?板桥有句
名言,叫做&黄金避我竟如仇,湖海英雄不自由&,其实应当是&我避黄金竟如仇,老
怀豪宕得自由&,心灵的自求平衡有所得,银钱方面就有所失了。兴化的造屋计划成了
泡影,还有些因素也是值得考虑的,譬如说板桥原望有子,结果两个儿子均夭逝,俗说
便是无后;譬如说板桥原想终老兴化,61岁便已归老,但十几年卖画扬州,在客乡长住。
&&& 老朋友李W帮助了他。李W家产&水田千亩&,晚年破落,但占地还是很多的。他
在城南建了一处浮沤馆,作为别墅,周围有若干空地。板桥回到兴化,居处狭仄,便在
浮沤馆之旁,让板桥围了一处小园,内栽兰竹,以便板桥回兴化时作诗画之所,范围自
然要比范县时设想的要小些。板桥取名为&拥绿园&,题了一块匾额,叫做&聊借一枝
栖&。在老人看来,成天能够看兰看竹这就够了,即便到了生命的晚年,仍然借住在他
人的地皮上,那也是无足轻重的了。
&&& 板桥70岁的壬午之年(1762年),他的老朋友金农、黄慎、李方膺以及后生罗聘为
他合作了一幅图像,板桥题诗道:&老夫七十满头白,抛却乌纱更便服。同人为我祝千
秋,勿学板桥烂兰竹。&⑩此年板桥为人诗画题跋甚多,撰写的对联也不少。他的兰竹
多题七绝,且看看这几首:
&&& 七十老人写竹石,不更蛑窀薄D酥死媳史欠玻νηа爸诹
&&& 七十衰翁澹不求,风光都付老春秋。画来密q才逾尺,让尔青山出一头。
&&& 老夫自任是青山,颇长春风竹与兰。君正虚心素心客,岩阿相借又何难。
&&& 日日红桥斗酒,家家桃李艳芳姿。闲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
&&& 石上披兰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试问东风何处吹,吹入湘波一江绿。
&&& 焦山石块焦山竹,逐日相看坐古苔。今日雨晴风又便,扁舟载得过江来。
&&& 兰竹芳馨不等闲,同根并蒂好相攀。百年兄弟开怀抱,莫谓分居彼此山。
&&& 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绿荫一半玉。请君茶熟睡醒时,对此浑如在石屋。
&&& 从题句看,这一年他常有红桥诗酒之会,也曾去过焦山,说明他身体很好,兴致很
好。他自比青山,自比劲竹,颇有老当益壮之概。他还有若干长跋,纵论文同、苏轼、
梅道人、陈白古、郑所南、石涛的兰竹。他特别欣赏石涛的竹,认为&深得花竹情理&。
这一年夏日,他给静翁先生作竹,跋中说起读书人对声色的追求,最高雅的境界是耳闻
风声竹响,眼中是雪白纸窗,微侵绿色。置身于这等清风静响之间,啜一盏雨前茶,画
两笔折枝花,其乐也何如?这位静翁和他的后代想必都是雅人深致,否则,这幅画是不
会完好地保存到现在的。
&&& 70岁时的板桥去过焦山,71岁的癸未年(1763年)的九月,板桥又去过焦山。焦山
和尚啸江请他题字,他写了&秋老吴霜苍树色,春融巴雪洗山根&的对联。这年春四月,
他还为郭N伦写过怀潍县两首,一写潍县春光,一写潍县少女。这时候正值离潍县十年
之际,在那里有他的子民,有他的政绩,那片土地他还是十分想念的。
&&& 72岁的板桥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作。现在可见的最著名的是两幅画,一幅是在扬州
所作的兰花,题为&掀天揭地之文,震雷惊电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因
不在寻常蹊径中也。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这是一幅板桥画品、
人品的自画像。在山石缝隙中怒放的兰花,叶片纵横盗肆,花朵密密丛丛,浓浓淡淡的
墨笔之间,幽香漫。还有一幅是在兴化杏花楼面的。这一年的秋末,他从扬州回到兴
化。秋雨绵绵,他在杏花楼独酌,醉后画了三竿老竹,几竿小竹,在竹竿竹叶之间,一
反常规,自左至右分六处写了169个字的长题,别开生面。他说画竹以写神为上乘;画竹,
不独写神,而且写生、写节、写品。他觉得他笔下的竹也活了,石也活了。竹子有知,
称他为解人;石头有灵,向他点头。
&&& 板桥生命的最后一年是他73岁的乙酉之年(1765年)。按常情推测,他上年秋末返
里,可能身体不佳,应该在拥绿园休养了。但是73岁的那一首&暗里赃私遍鲁东&自嘲
自赞的题竹诗注明作于&客中&。那么,老先生这一年又曾去过扬州是很有可能的。70
岁以后,板桥作诗只有绝句、短句,不再有当年动辄几十韵的豪情,但生命末年,在书
画方面板桥不仅未见颓唐,反而越加显得笔力苍劲。依笔者所见,在这一年的作品中,
留给后人的一张扇面、一副对联和一张墨竹,当属老人告别人间的三件墨宝,臻于板桥
书画的至高境界。这副扇面是为蔚起先生写的&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末休。夕阳开一半,
吐出望江楼&一绝,用墨较淡,行款随心。这一年板桥写过几副对联,最为脍炙人口的
是&琢开云雷成古器,辟开蒙翳见通衢&,加以别开生面的边款,有书法可以欣赏,有
好句可以流连,有故事可以咀嚼。笔墨苍劲,人书皆老,堪称极品。这年板桥还有一幅
墨竹,题句是&参差错落无多竹,引得春风入座来&,字体苍劲秀挺,完全不像是即将
告别人间的老人的手笔,字体和另一副对联&百尺高梧&一样,峻峭、硬朗、挺秀。⑾
&&& 板桥是在乙酉之年(1765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殁于拥绿园竹丛之中。身后无子,
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遗体安葬于管阮庄的&椅把子&地。坟旁有一片竹林,以遂老人
遗愿。为怀念先贤,板桥同学之弟周榘画了一幅《板桥先生行吟图》。画像力求传神,
反映老人个性。这幅画被郑家后人奉祀于拥绿园。郑府每有大事,郑田观察画像,似乎
板桥脸色或喜或怒,都有变化。于是周榘便有&分明老板髯掀白,仿佛丫头脸带麻,闻
道近来欢喜事,早从画里露些些&的题诗。
&&& 板桥谢世以后,风流余韵绵延200余年,追随者、研究者日益众多。有关他的民间故
事在扬州、兴化、潍县广为流传。目前,兴化市桥板故居与纪念馆业已开放,扬州、焦
山与潍县也都有若干纪念陈设。
&&& ①此诗流传于兴化。见兴化郑板桥纪念馆《板桥》1986.4期乔省予文。
&&& ②见《郑板桥集》《村居》。
&&& ③见蒋宝龄《墨林今话&卷一》。
&&& ④见卞孝萱编《郑板桥全集&研究资料&诗词书信》。
&&& ⑤见《高南阜画册》中乾隆五十五年黄易跋语。
&&& ⑥见黄m成《郑板桥的晚年生活及身后事》,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4期。黄为兴化人,家近板桥故居,对板桥在兴化情形悉之甚详。
&&& ⑦见陈宝v《中国书法美学》,中国和平出版社1989年版。
&&& ⑧见《郑板桥集&四子真迹序》。
&&& ⑨见项穆《书法雅言&取舍》。
&&& ⑩同注⑥。文中说明此图乃郑祖谦所藏。
&&& ⑾上述三项作品,分别见《郑板桥书法集》(江苏美术出版社版)《郑板桥书画艺
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版)两书,均为周积寅编著。
&&& 附:郑燮《板桥自叙》
&&&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兴化有三郑氏,其一为&铁郑&,其一为
&糖郑&,其一为&板桥郑&。居士自喜其名,故天下咸称为郑板桥云。板桥外王父汪
氏,名翊文,奇才博学,隐居不仕。生女一人,端严聪慧特绝,即板桥之母也。板桥文
学性分,得外家气居多。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又
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
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
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
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
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簿之类,靡不览究。有时说经,亦
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炫烂。以文章之法论经,非《六经》本根也。
&&& 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金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
币来耳。有一言干与外政,即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好山水,未能远迹;其所经历,
亦不尽游趣。乾隆十三年,大驾东巡,燮为书画史,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亦
&&& 所刻诗钞、词钞、道情十首,与舍弟书十六通,行于世。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
又以余闲作为兰竹,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山中老僧、黄冠炼客,得其一
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然板桥从不借诸人以为名。惟同邑李W复堂相友善。复堂
起家孝廉,以画事为内廷供奉。康熙朝,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无不望慕叹羡。是时板
桥方应童子试,无所知名。后二十年,以诗词文字与之比并齐声。索画者,必曰复堂;
索诗字文者,必曰板桥。且愧且幸,得与前贤埒也。李以滕县令罢去。板桥康熙秀才,
雍正壬子举人,乾隆丙辰进士。初为范县令,继调潍县。乾隆己巳,时年五十有七。
&&& 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或有自云高古而几唐宋者,
板桥辄呵恶之,曰:&吾文若传,便是清诗清文;若不传,将并不能为清诗清文也。何
必侈言前古哉?&明清两朝,以制艺取士,虽有奇才异能,必从此出,乃为正途。其理
愈求而愈精,其法愈求而愈密。鞭心入微,才力与学力俱无可恃,庶几弹丸脱手时乎?
若漫不经心,置身甲乙榜之外,辄曰:&我是古学&,天下人未必许之,只合自许而已。
老不得志,仰借于人,有何得意?
&&& 贾、董、匡、刘之作,引绳墨,切事情。至若韩信登坛之对,孔明隆中之语,则又
切之切者也。理学之执持纲纪,只合闲时用着,忙时用不着。板桥十六通家书,绝不谈
天说地,而日用家常,颇有言近指远之处。
&&& 板桥非闭户读书者,长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然无之非
读书也。求精求当,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 板桥又记,时年已五十八矣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该文章到:
网友最爱这些测试:
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中国农历网免费在线算命系统推荐:
? ? ? ? ? ? ? ? ? ?
2015星座运势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遣佳期更后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