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你所知道的新媒体指数

结合实例阐述新媒体新闻在内容生产上有什么特征_百度知道
结合实例阐述新媒体新闻在内容生产上有什么特征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视听新媒体节目形态的内涵
  “节目”,最早是指文艺演出的艺术作品。广播电视诞生后,以其电子传播的速度和覆盖面的巨大优势,迅速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体。几乎所有的艺术节目都借助它的优势得到迅速传播,因而“节目”一词也从广播电视中的文艺演出作品引申为电台电视台播放的一切项目。美国学者约翰·菲斯克认为,“节目是电视所输出的有明确界定与标识的部分。它具有明确的时间与形式界线,与其他节目有类别上的相似之处,更有着明显的差异。我们知道广告不是电视节目中的一部分。我们知道一个节目什么时候结束,另一个节目什么时候开始。节目是稳定的、也是固定的实体,是以商品形似和生产和出售的,是由节目编排人员安排播出的。”由此可见,从广义上,节目可以理解为不同媒介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文章摘要】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文案/策划这个岗位也发生着本质上的改变,一大批怀着热爱文字,向往策划的新人在投奔这个岗位的时候,你以为你会写点投放在报纸、地铁车厢、宣传画册物料等文案,没想到慢慢的变成了做公司微信编辑,你以为你会参与策划活动、对接资源、和团队一起引爆一场行业热点,没想到,你只是个一直坐在电脑前的微信编辑。
这些年“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都在说“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都在说“人人都是自媒体”,于是上到世界五百强,下到路边煎饼店仿佛都能开个自媒体开始搞宣传,但大部分企业自媒体处在自娱自乐的状态。
当然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文案/策划这个岗位也发生着本质上的改变,一大批怀着热爱文字,向往策划的新人在投奔这个岗位的时候,你以为你会写点投放在报纸、地铁车厢、宣传画册物料等文案,没想到慢慢的变成了做公司微信编辑,你以为你会参与策划活动、对接资源、和团队一起引爆一场行业热点,没想到,你只是个一直坐在电脑前的微信编辑。
过去两年广告文案在传统广告公司仍然做着他们传统型的工作内容,偶尔还能冒出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创意作品,但这两年传统广告公司也开始转型专注新媒体、互联网营销领域,当然这些本来自身服务即产品的企业就不多说了,但在传统制造实体产品的企业里,一下子很多企划、文案或公司里有点小文笔的人都被安排去了做企业微信。
大部分土鳖企业把新媒体等同于微信,针对自媒体和从业者,我就不系统的写一篇文章了,简单直接抛抛我的几点看法吧!
新媒体更重于传播,而非销售。
很多企业广告、销售目的过于明显粗暴,企业领导天真的以为建立一个公众号每天发产品广告信息,就能把东西卖出去,他们对自身的广告植入比内容看得更为重要,然而吸引关注的往往是好内容。
结果一段时间下来,粉丝没有增长,仅有关注者无非分为那么几类:1、关注了但很少看公众号无所谓的;2、公司内部人员及朋友;3、竞争对手;4、小部分客户和粉丝。阅读量始终维持在几百,这背后大部分是公司人互相转发,有的员工为了向领导表热情设置标签去转发,最后的结果是一篇文章出去,不痛不痒,不过是你看我转我看你转,彼此自嗨!
作为传播渠道的一种,新媒体始终是一道“配菜”。
从营销的4P理论来说,一样品牌的成功取决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而微信自媒体又只是传播渠道里的一道配菜,大部分企业试图发几篇产品软文就把东西卖出去或者把销量提升到一个程度,未免有点想得太多。
人力设置不匹配,常常文案一手端,求量不求质。
大部分企业就在这个岗位上配置一个文案,我碰见过很多做这个岗位的朋友,结果公司领导要求每天需要有文章要发,还得篇篇是相关品牌、产品的软文,领导还恨不得连财务报表都放上去。
结果这位朋友每天写稿、配图、推广、找素材、排版、制图、预览审核修改发布……,似乎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神功(实则处处不专业),在人手匹配不合理,流程不合理的情况下,一个人要支撑每天的内容输出是很困难的,所以文案策划为追求量而忽略了质,渐渐变成了复制黏贴工,把文章复制过来,修修字眼改改广告信息。可谓天下文章一大抄,同一篇心灵鸡汤你能在N个订阅号看到。
为什么别人阅读量分分钟10万+,自己的文章怎么只有几百?
经常看见有同行朋友吐槽这么一些领导,说他们老板微信上经常给他转10W+文章,转那些炫到不行的H5,然后给他说:你也做一个。老板完全没有思考粉丝基数、自媒体属性、传播推广、技术、资金投入问题,就给你问了一句,别人一篇都能做到这样,你搞搞搞每天只有几百阅读量算个啥?
从业者的无奈,你的成长和晋升空间在哪里?
在多数领导眼里,微信运营就是个“小编”,这个岗位大部分公司没有设立没有明确的晋升路径,有时候它属于市场部,有时候是运营部,它不受重视,但又要求非得每天都有点什么东西挤出来,门槛低,你说你不做了,随时有一个实习生应届生玩过微信的都能顶替你!
长期混迹在互联网滥信息传播内容里,你的大多数工作是复制黏贴和简单的修图,所学到的东西又是少之又少的,有时候你想自己写一篇文章,但是庞大的工作任务量挤压下你没时间,没有经过选题讨论写出来的文章分分钟会被毙掉,这时候你还谈什么磨练文笔、提升你的营销视野呢?
当你处处受限写着自己不喜欢的文章,拿着无法让你获得成就感的几百阅读量,看着后台看长期无法增长的粉丝的时候,你的成就感又在哪里?你出去面试你说你是个写文案的,别人叫你拿些写得好的作品,你看回来之前复制黏贴的微信软文和官方新闻稿,好意思拿得出手?
综上所说只针对于部分企业与从业者,并非一棒子说尽,并非说企业做新媒体就不好,从业者做这个就不对。相反仍然有很多企业自媒体和社会化自媒体做得非常好(我知道这里你会叫我打个比方,但我就不乐意)。
有的从业者不满足于复制黏贴、不满输出内容,主动跟领导提意见、找新选题、开发栏目……最终把企业自媒体做起来,自己也获得成长的不乏有,但我看到更多的是传统企业主思维对年轻人想法的限制、驳回与不同意。
本文由为你推荐并呈现
文章来源:鸟哥笔记
文章作者: 聂荣恒
友情提示:
若出处标注错误,请联系QQ:及时更正,感谢理解和支持!
少年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chanpin100ghsd,有惊喜哦!
登录或注册
第三方登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研究【精】,新闻学,文化传播,新闻传播学,社会科学,文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新媒体与竞争优势、均势、劣势(下篇)
&&&&来源:&&&&
本文上篇论进军新媒体获得短暂竞争优势,有3种理性选择:或者从短暂中多收获;或者短暂优势变劣势时退出;或者把短暂优势发展成持续优势。“上篇”已讨论第一种,“下篇”讨论后两种。
三、竞争均势与劣势
进军新媒体必须考虑竞争对手。先行者的优势就是落后者的劣势,只要他不甘落后,模仿就不可避免。明知跟风也要上,有总比没有强,因为要与竞争对手相抗衡,保卫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获得竞争均势。
均势意味着不稳定,拉锯战又要分高下。这还是假定先行者与模仿者实力相当,但符合这假定的极少,现实是大多不相当,强者可以对模仿加大投入,不单进入小投入、低风险项目,还进入大投入、高风险项目,后者往往由先行者解决了部分的技术和市场难题,已经降低了风险,模仿者反而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又加大投入,不需反复拉锯,闪电战就把先行者变劣势,快感以最快速度闪过,名副其实秒杀!
不管秒杀还是凌迟,总有倒霉蛋从短暂优势变劣势。普遍劣势又有以下两种:
劣势一:窝在长尾。我曾论述网上媒介生态呈幂律分布,就是“重要的少数与琐屑的多数”。不管用什么指标排序,访问量、转载量或收入,第N名的值就是1/N――第2名的值是第1名的一半,第10名的值是第1名的1/10。随着分母递增,对应的差别越小。1/2与1/3差别大,1/287与1/288几乎没有差别。重要少数排在前面成“大头”,琐屑多数排在后边成“长尾”。你中了幂律魔咒,落入长尾就毫无份量。①
之所以幂律魔咒,是同质化竞争只有以同一指标(N)排序,1/N就如影随形。不少新媒体进入门槛低,你能我也能,重复建设造成同质化竞争,模仿混战的结果就是赢家通吃。当纸媒把微博、微信、App和网站,称为新媒体“四大件”,可见它们多么普遍。网站建得早,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披露,集团各报刊都建立了独立域名的网站,现有网站达30多个。近来又热微信,上海报业集团披露,集团旗下各媒体开设了百余个微信公共账号。②仅仅一个报业集团,就有30多个网站,或100多个微信号,第N名的值就是1/N,你能数出排名靠前的5个网站、或前5个微信号,恭喜你!你可能是集团的领导,或网站的保安。
线上重复建设、模仿混战比线下后果严重。线下商家还可打价格战,恶心自己成全别人,好歹为消费者谋福利;线上媒体免费,连发动价格战搞点响动像爆竹一样自杀都不行,只有窝在长尾默默度日。但度日要吃饭呀,设备、人工甚至水电费都要投入啊,光投入不产出,这就是众多长尾的窘境。当前尤其要警惕“全媒体”,它有短暂优势,但也极容易被颠覆,因为同质化太重。李良荣先生说当前的“全媒体新闻”是顶着媒体融合的大帽子形成的懒人模式:一条文字新闻+一段视频+一段音频+一些图片。这谁不会?纸媒在搞,广电也在搞,十处打锣九处在,处处都不实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很多媒体都打“全媒体”牌,同质化竞争就逃不脱幂律魔咒,绝大多数入不敷出。
人家的新媒体做官做府,你的新媒体打凤阳花鼓……不管什么原因,窝在长尾就率先退出吧,停办个网站、停办个微信号就那么难吗?把节省的成本投入其他,仍说巴西世界杯,《广州日报》最成功的项目,是为世界杯预热的文化渊源故事系列――“中国茶文化与巴西足球”,先与企业敲定品牌宣传方案,这是最传统的报纸操作,但与“全媒体”差异化,反而破了幂律魔咒,实现报道与经营的双赢。
劣势二:自戕连接。有些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窝在长尾“闲坐说玄宗”,基本殃及自身,最多消耗纸媒的成本;但自戕连接不同,熊孩子还要坑爹――直接祸害纸媒,典型的就是电子版。我反复论述“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中心思想是电子版是纸媒的强劲替代,自己又活不成。电子版的初衷是玫瑰梦,从网上得到更多读者和广告,先行者也得到先动优势,如《纽约时报》网站开通在1996年,第一年就赢利。但麻烦就在这优势迅速耗损,不仅有模仿者耗损,电子版几乎成为纸媒标配;更有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耗损,谁知网上崛起那么多竞争对手。而所有对手,搜索引擎也罢,门户网站或社交网络也罢,要同电子版争夺同一目标:用户和广告,电子版的短暂优势,于竞争者包围中迅速变劣势。
电子版在线上毫无建树,却天天挖线下业务的墙角,因为电子版与纸媒是替代关系:一个“免费”就足以破坏纸媒的盈利模式,电子版一天不撤,自戕的伤口就不会愈合,还在天天加深。我论述了撤掉电子版三途径:收费、残缺和拖延,没想到在美联社网站发现三者的结合。其不仅在首页,点进菜单后也看不到美联社的新闻内容,只有自我推介:历史、使命、风格、版权声明、问题解答等,并告诉普通网民去美联社的用户,即报纸、电台电视台、移动客户端、图书馆等处看内容(有内容先扣住,不让你即时看,这就是拖延,既保护知识产权,也保护通讯社用户的饭碗);要成为美联社的用户,通过授权登陆方可看见不同授权的内容(分级别收费);而普通网民,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用户,或反正你更感兴趣激情自拍、吃个凉皮也要“有图为证”,那就只看试用版,管窥内容之一斑(残缺)。③
以上论优势变劣,自然推出两结论。一个较明显,纸媒进军新媒体要有进有退。进,可能获得竞争优势或均势;退,停止无用功或自杀,同样能够获得竞争优势或均势。另一个较隐蔽,不要因为“观念驱动”就大投入。“全媒体”是观念驱动,“电子版”是观念驱动,默多克把iPad视为纸媒救星办《The Daily》也是观念驱动……互联网未知太多,导致对新观念的渴求,有需求就有供给,一些人靠推销新观念发大财或晋升教授。因而新观念愈发显得逻辑自洽,但它们缺乏实践检验。互联网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太多,基本确定后,模仿者又太多,你会发现把聪明的想法转化为可持续的实践是多么困难。为一个新颖观念而大投入,经常是先驱变先烈。
四、高门槛构持续优势
短暂竞争优势,如果只会变劣势那就太伤心,幸好还有光明路,从短暂优势进到持续优势。关键是在市场和技术基本确定后――不是你大投入趟地雷去探路,而是密切监测人家的探路,同时寻找成熟技术的新用途,以自己的方式开发潜在市场。如果大投入,就投入在提高门槛,增加进入难度,阻止或延缓竞争对手的模仿。尤其加高以下三种门槛:
无法学:资源垄断性。由于历史独特路径而获得不可流动的稀缺而专有的资源,开发其来实施别人无法模仿的战略。新华社2013年创办新媒体专线,打造多媒体、集成性、个性化的新闻产品。多媒体是向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漫画、动漫、音视频等多媒介融合的产品;集成性是在公共新闻信息发布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包括背景资料在内的延伸阅读和深度化的信息产品;个性化是请用户点题,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并根据用户的新要求,展开N次交汇服务。④
这3个特征,多媒体的技术不确定完全解决,市场不确定也基本解决,新华社有面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广阔市场。多媒体是低门槛甚至零门槛,高门槛在另两个特征,其他媒体难以做到新华社的“独家”集成或深度延伸,以及对用户展开“N次”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这是同新华社独特的历史和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历史是没有办法模仿的。新媒体的好多技术无法垄断,但只有“一家”媒体具有开发这些技术所需的社会关系、人力资源、先天优势和后天努力……长期积累+新技术=资源垄断性,真正的优势不是那项技术,而是你专有的使用方法。其他媒体无法学,至少短期内不能突破障碍来复制。
学不全:时效混杂性。时效的市场是清晰的,新技术还对时效大提速,但如何在不同媒体中分配时效,却是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浙江日报》迈出重要步伐,其基本考虑是纸媒与新媒体将长期共存,不设“中央厨房式”的大编辑中心;在保留浙报编辑中心的基础上,新设数字采编中心负责互联网产品的运营。从而能够呈现不同的时效。
案例1:重大主题报道的全媒体呈现
统一专栏名,统一供稿,不同终端不同标题呈现。发稿顺序为:记者采写→浙报纸质版→PC→微博→APP。
案例2:突发事件及热点报道,如温州煤气管道爆炸事件的全媒体呈现
网友微博爆料→官方微博、APP回应→记者赶赴现场发回快讯+图片→官方微博、APP、网站、微信、手机报等多媒体产品滚动播发及互动→记者进展报道→全媒体互动播报→记者采写深入报道→浙报纸质版→官方微博、APP、网站等再度扩散。
案例3:领导活动报道的全媒体呈现
领导同意可发快讯滚动报道,发稿顺序为:记者采写快讯→手机报→记者采写详讯→浙报纸质版→PC。
以上三例,发稿顺序不同,时效就能不同呈现。尤其第1例,先发纸质版,我曾论述“网快纸慢”的偶像是纸媒上电子版自己塑造出来的,自立菩萨自己拜,现在亟需自己砸。⑤让纸网没有绝对的快与慢,有些急件,比电子版还快,如以上的第2、3例。有些就要慢,让电子版残缺,保证纸质版成为:第一时间、完整内容、唯一渠道,这是纸媒长青的12字箴言。且用于那些时效不强的重大报道,让其“仅仅”先见于纸质版,电子版晚些上,举手之劳,就打破了“网快纸慢”的神话,网媒就永远无法代替纸媒!⑥
第一时间,有的在新媒体,有的在纸媒,这种时效混杂,同时获得了针对两者的竞争优势:对新媒体,多了报纸时效;对报纸,多了新媒体时效。同时还要加高门槛,千万别把某时效“一定”归某媒体,要让对手找不到规律。时效混杂性他一定会学,但“如何”混杂,他学不全,因为支撑混杂的是本媒体的随机应变、模棱两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性知识”,它们是经过员工长期磨合、逐步累积形成的,模仿者真正掌握颇费时日,甚至不可能。⑦而这对内部员工要求就高,不仅对记者,尤其对新媒体采编中心,因为时效要同它协商分配,有些时效要在它那儿“压”,通过时效搭配组合,挤兑和压制对手,牺牲局部利益换取整体利益。
难替代:O2O超级竞争。O2O即Online To Offline,从线上把销售机会带到线下。O2O近年大热,为我所用要明确其实质,它来自电子商务,调查发现,哪怕电商发达的美国和日本,线下销售仍占总量的80%,线上只是差异化的补充。因此,线上必须引向线下,即O2O。
O2O的实质是:线上无法取代线下!线下总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这是市场和技术的大趋势。明乎此,纸媒搞O2O不是去卖腊肉卖蜂蜜,首先是卖报刊,争取与商家合作卖。2013年11月,《江南都市报》在国内率先推出微信订报送流量。与中国移动江西公司合作,凡通过微信订阅《江南都市报》,同时关注该报微信及江西移动微信者,获赠每月30M的半年流量。活动第一天,就有千余读者微信订报,包括原来不读报的年轻人。我曾论述报刊O2O发行有三个关键环节:碎片沟通、移动预付、引客入纸,⑧再结合本文论述的“资源垄断性”“时效混杂性”,就会引导一批年轻人重回纸媒。
O2O发行是容易模仿的,又要加高门槛,且引入“超级竞争”。它由美国学者理查德?达文尼提出,指技术或产品太新,其标准和规则不固定,就会产生超级竞争。其特征是竞争行动快速而激烈,目的是建立新优势并侵蚀对手优势。主要策略有:
――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是与对手不断变化的交锋中获胜的关键;
――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手并在对手还击之前提升优势;
――改变市场规则给对手造成混乱;
――同步或依次采用若干步骤,误导或迷惑竞争者。⑨
把超级竞争融入O2O,岂止布局发行,还要开发广告,仍然是线上线下循环。先是从线下到线上,把潜在或现实的广告商引向新媒体。《江南都市报》的原创微信,春节推出方言大拜年和晒家乡年俗;夏季推出南昌夜宵地图、游泳地图、吃冰地图、避暑纳凉地图;秋季推出赏红叶路线、赏花路线;冬季推出温泉推荐、养生图等;成为收藏和转发的热点。⑩
把这些原创仅用来“涨粉”未免焚琴煮鹤,剧情发展还要从线上到线下,即回到报纸和广告商。要利用新媒体一个优点也是弱点的特征,那是麦克卢汉的洞见:“感知比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要在生活中平衡,如果一两种感知优先,会使人无意中拼命追求其他感知。莱文森发挥说,网上给我们丰富的视、听感受,但触觉、味觉和嗅觉网上完全不能提供。“因特网既使人获得解放又使人感受到挫折。人不能只靠信息生存――实际上,掌握的信息越多,我们就越想要去触摸、掌握、品尝、漫步,就越想身临其境”。⑾
这是O2O人性基础,从线上到线下永远是主流,除非你能改变人性。明乎此就好操作,纸媒的优势在线下深耕本地或行业,把那些“利益相关者”,即潜在或现实的广告商,那些南昌夜宵、秋季赏花、冬季温泉……在新媒体做得天大诱惑:不得不去、好怀旧、美到你哭、好吃到没朋友、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能多煽情就多煽情,许诺、许大诺是广告的灵魂,新老媒体互补许大诺,引网民回到线下,实地去触摸、品尝、轻把花枝嗅……
再说O2O的人性基础,据报道电商之王亚马逊也要线下开实体店,微博在讨论,都往线上走,怎么逆潮流而动?真是少所见、多所怪,见骆驼言马背肿……这事的真实含义是,O2O才是人性!当前及以后的商业,以及媒体,都要在线上线下两个战场作战――忽略任何一个,都会暴露弱点招来对手进攻。由此推论,O2O超级竞争,就不限于发行和广告,而是要遍及内容和经营的广泛领域。我在《进军新媒赢得纸媒优势》中论述从短暂优势多收获的5条途径:弥补纸媒弱项、满足特定受众、付费请我参加、付费让我退出、留一手不结盟,其核心都是从线上到线下,那是包括内容和经营的广义O2O。且都纳入超级竞争,纸媒不单是与发行和广告,而是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结盟,提升其满意度,那是超级竞争获胜的关键;再运用超级竞争的其他策略:出其不意、改变规则、同步或依次采用若干步骤等,在线上线下循环,让竞争对手的优势削弱或过时。
超级竞争的特征是竞争行动快速而激烈,每一次优势也是短暂的,但是,你成为移动的目标,O2O既在发行、也在广告、也在新闻报道和媒体经营,在线上线上多方位超级竞争,它是难以模仿、更难以瞄准或替代的。也正因为难替代,一次次获得的短暂优势,也因无数短暂的叠加而成为持续优势了。
原载《中国记者》2015年1期,标题《竞争优势的劣化与持续化――二论进军新媒体赢得纸媒优势》。
①张立伟:《纸媒数字化的五种盈利模式》,《新闻记者》2014年2期
②王义军:《当前报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思考》,《中国记者》2014年8期;裘新:《以新钱新机制办新媒体 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新路》,《新闻战线》2014年9期
③杨健翔:《美联社网站的经营策略》,《中国记者》2014年9期
④慎海雄:《创新创新再创新 抢占融合制高点》,《新闻战线》2014年7期
⑤张立伟:《认识媒介能力 开发报纸生机》,《新闻记者》2014年10期
⑥李丹:《关于建设新兴主流媒体的若干思考――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为例》,《新闻战线》2014年9期。本文论述浙报“能够”呈现不同时效,但是,这种可能性还没成为现实性,由于《浙江日报》的电子版还在,尽管有发稿顺序的不同,纸媒仍然不能保证“第一时间”。所以我再三论述撤掉电子版,因那是好多改革的前提。
⑦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142页,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⑧张立伟:《建强联盟 保卫纸媒》,《新闻与写作》2014年4期
⑨转引自菲利普?科特勒、约翰?卡斯林:《混沌时代的管理和营销》,31~32页,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⑩黄铭、郭宁:《小平台敢于大作为――江南都市报的微信运营实践》,《新闻战线》2014年9期
⑾保罗?莱文森:《真实空间:飞天梦解析》,4、5、32~3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文档分类: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新媒体下公民新闻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论新媒体下的公民新闻(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发布平台不断的增加,无论是专业的媒体人员、传统媒体机构,还是以往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大众都在发生着突破性的变化,新闻的发布主权不在是媒体的专利,大众也可以通过及时的通讯工具参与新闻的发布、新闻资料的整合、新闻的把关、新闻的评论等。新闻发布主体变得越来越模糊,受众既可以是新闻的生产者也可是信息的阅读者,每个公民都是潜在的记者,“公民新闻”成为这几年学术研究的热点。在本文中笔者就在新媒体下公民新闻的一些相关内容作了简要的论述,主要从公共新闻的定义、发展模式以及问题和对策三方面就自己所知道的简单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键字:公民新闻、发展模式、微博、问题及对策...Onthenewmediacitizenjournalism(Abstract)worknewspublishingplatformconstantlyincreasing,bothprofessionalmediapersonnel,anizations,orpastrecipientofthemassastheinformationintheeventofabreakthroughchange,thepressreleaseisnotsovereignmediapatents,municationtoolnewsreleases,newsdataintegration,newschecks,reviewsandnews.eincreasinglyblurred,theaudiencecanbebothproducersofnewsreaderinformation,butalso,everycitizenisapotentialreporter,&citizenjournalism&earesearchhotspotinrecentyears.Inthisarticletheauthoroncitizenjournalisminthenewmediaundersomerelevantcontentbrieflydiscussed,mainlyfromthedefinitionofpublicjournalism,developmentpatternsand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threeareasontheirownknowsimplyexpressedtheirpointofview.Keywords:citizenjournalism,developmentmodel,microblogg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论新媒体下的公民新闻公民新闻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就我国近几年来开始因为新媒体的普及,公民新闻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对话方式,同时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更多的关注。甚至有的学者声称,公民新闻的发展,是对传统记者和报道概念的颠覆性重建,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新闻学模式的重塑。3e一、关于公民新闻的概述(一)、公民新闻的定义“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兴盛①。但是公民新闻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规范性的定义,由于这是一个外来词汇,因此我国在的研究者中因翻译的不同,也有许多不同的称呼,主要的称谓有“公民新闻”、“参与式新闻”、“市民新闻”、“草根新闻”等。最早引进“公民新闻”这一概念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邵培人,邵老师在《市民新闻学的兴起、特点及其应对》中将其译为“市民新闻学”,并且定义为市民(非专业的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得到的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信息。②通过邵老师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他认为只要满足非专业传播者、发布平台、新近信息这三个条件的新闻都可以称之为“公民新闻”。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公民新闻学的,“公民新闻学也称”参与式新闻“指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的行为。”这里所指的公民,笔者认为是指互联网到来之前没有机会参与到大众媒介的普通人,他所强调的是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这是针对新闻制作主体人而定义的。当然还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阐述,在这里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阅读国内外专家关于公民新闻这一概念的论述,笔者认为所谓的公民新闻,首先其主体必须是普通人,而不是专业的记者,但这里包括公民记者,因为①胡德慧.《中国公民新闻探析》[D].湖北:湖北人学,2008.②邵培仁《.市民新闻学的兴起、特点及应对》.新闻界,2004(56)...公民记者不是一种职业身份,而是一种除了自己职业外的其他身份,属于业余的记者;其次,需要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主要的传播平台是网络中的传播;再次,需要主体的积极参与,“公民”这个词的概念本身包含了主动含义,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的代称,和新闻消费者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因此就笔者来看,“公民新闻”无非就是普通大众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主动参与新闻传播、发布新闻信息的行为。(二)、公民新闻和公共新闻公共新闻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新闻界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改革运动,其核心是倡导“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以组织fi-的勤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沾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①公共新闻在美国又被称之为CivicJournalism市民新闻,有时也翻译成公民新闻,但是和公共新闻和公民新闻都可以被称之为“ParticipatoryJournalism参与式新闻”。因此在国内就有许多人包括专家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公共新闻和公民新闻并不是简单的一字之差而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的,从背景上看,二者所产生的时代与背景是不同的。我们知道,公共新闻产生于20世纪的80年代,其产生的呃背景则是公民对美国的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失望情趣和疏离感,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降低、选举的投票率也是持续下降的;而这时报纸的发行量下滑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媒体的反思,他们开始提倡媒体以外的人士参与报道新闻事件,提倡更为积极的表现,公众新闻由之诞生,因此可以说它是媒体主动发动的一场新闻的改革运动。“公民新闻”产生于20世纪的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加上公众受教育水平的增长,希望参与大众媒介的需求,民众开始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如网上的论坛、博客、微博等等这些平台来参与新闻事件的发展。因此公民新闻是民众自我觉醒意识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除此之外,二者的实践主题和推动力量也是不同的。“公共新闻”的实践主题是由各个地区的媒体发动的,当然新闻学院也参与推动。公众只是被发动起来,组织配合的参与者,属于被动的参与者,主导权永远掌握在媒体手中,公共讨论①蔡雯:《美国新闻界关于“公共新闻“的实践与争论》,新闻在线。2004年第4期...的主题和框架完全由媒体确定,同时媒体控制着整个新闻的制作、编制和发布。“公民新闻”由于新技术的门槛较低,所有的普通大众都是参与者,实践主题是公众自己,是由公众主导的自主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公共新闻”是媒体在自身发展受到威胁之时的一种新闻改革运动,通过主导议题让公众发表意见,以此来加强媒体和公众的联系,在整个过程之中,媒体始终都是主导者。而公民新闻则是普通的观众通过利用现代科技通讯手段对信息采集、写作和评论的新闻传播活动。在这个过程之中,公众是出于主导地位的。当然,公共新闻和公众新闻也存在着某方面的联系,它们都是公众参与新闻媒体的一种方式,公众的参与对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民主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在新媒体下公民新闻的几种运作模式(一)、新媒体的定义提到新媒体人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与之相对应的传统媒体,如果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两个的出现只是时间上的区别,实则不然。新,媒体是在新技术发展下出现的一种媒体形态,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而言,是除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外的第四大媒体形态。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区别在于传播内容和方式的不同。互联网的盛行使得网络成为新媒体的代名词,只要一提到新媒体就自然的联想到了媒体网络,但是新媒体和网络之间也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新媒体包括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手机报、手机短信、博客、微博等多种形式。它是多种多样的传播心事和内容形态,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兴媒体。②对于新媒体的具体定义,目前学者们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美国《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把新媒体定义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相互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③①巨芳芳:《新媒体时代下公民新闻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年,第18页②冯水香.略论新形势下的报纸编辑T作[j].学理论,2011,(14),第183-184.③刘婕.新媒体——技术与商业的合谋[D].M济人学,2007...虽然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可以归纳成级以下几点:首先,每个人都能进行大众传播,从语言开始开始的口语传播到之后的文字传播,随着无线电的发明出现的电子传播,以及到现在网络出现后的新媒体传播。我们的传播方式日趋丰富,特别是随着网络逐渐被大众所普遍使用,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发布信息、发起讨论,传播者和接受者身份可以随时转变,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其次:公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加,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候,受众获取信息有限,受众获取信息有限。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媒体下,公众因接受到的信息量比较少而不能广泛的参与到媒讨论讨论之中,但是随着新媒体世界的到来,这种情况得到的彻底的改变,由于这时候的信息太多,公众是不肯能也没有精力接受全部的信息量的,这就需要受众从大量信息之中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在新媒体之中,受众的主动性和消费者的喜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最后,在新媒体时代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由于高科技的运用,人们可以随时运用手机、聊天工具传递信息,人际传播在这里得到了凸显,在传统媒体里大众传播是没有区别的地毯式传播,而在新媒体的世界里,由于各种高科技的运用大众分成了兴趣相投、利益相关的各个群体,小众化传播则成为新媒体的一大特点。(二)代表性的运作模式1、网络新闻评论众所周知,公民参与新闻的最初阶段是通过在网络中发表新闻评论来实现的。像新浪、网易、搜狐还有新闻网、人民网等这些网站都是现在即热门又是网络新闻评论的主要平台,任何读者都可以就某一新闻在“我要评论”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我把在新媒体下的公民新闻的主要运作模式的第一种模式归纳为: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的方式有言论频道新闻评论、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其中,言论频道的新闻评价基本上都是完整的评论文章,与报纸新闻评论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舆论引导的一种方式①。评论方式一般分为编辑设置议题(即分为不同的观点引导参与者评论)和就某一话题公众发表的具有影响力的评论制作称专题这两种方式。而留言板跟帖和论坛评论网络评论中的两种全新的形式,同时也是①马莉.《信息时代新闻评论的新态势》,.新闻爱好者,-61....只有网络中才有的方式。留言板主要是针对单挑新闻设置的言论交流与评论平台,论坛则是针对社会各个方面内容的交流与谈论的平台。这两种新闻评论的形式和内容都很自由随意,不要求逻辑严密、用字准确可以只是一时的意见甚至只是个人的情趣表达,但就是这样一种方式也是舆论的一部分,也常常可以反映出大众的心声,进而影响事件的进程。现在的很多网站对所有的文章都开设评论,可以说这就是公民在新媒体下参与公民新闻的一种方式,媒体既可以收到大众的反映,大众也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参与到新闻事件中。2、网络论坛模式BBS是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语,它也是在新模式下公民参与公民新闻的一种方式。BBS即是BulletinBoardSystem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通俗来讲就是我们说的论坛,这是一个和网络技术相关的网上交流场所,网友们根据这个平台,自主的发表观点和看法的一个虚拟空间。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聚聚在同一个论坛里,可以直接发表文章,回复别人的文章,也可以对你大家正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等等。现在我国最为活跃的网上论坛有两个人民网“强国论坛”和“天涯社区”。其中的“强国论坛”是目前为止中国作为强大的时政论坛。其创办的背景是1999年美国袭击了我国驻那斯拉夫使馆,当时网友们为了对美国的无耻行为表示梵风衣开通了这么一个论坛,论坛逐渐成为在中国谈论政治话题的最大的论坛,主要谈论的话题包括我国和各个强国之间的关系,中台关系、反***和各种社会不公现象等,从这些话题中也可以看出这个论坛是一个民众参与政治、监督公共权力的平台。当然我国现如今有着许多网络论坛,在这些论坛中传播的主要事例有: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陕西华南虎事件、抵制家乐福事件、康师傅矿泉水事件、河北大学李刚事件、万科捐款门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是网民在论坛中最先首发,各大论坛开始不断的复制、转载,随着曝光过程的不断加剧,网络中就开始涌现出大量的评论。这些热议引来了传统媒体的关注,随着当事人对事件的危机管理和解释,传统媒体的关注度下降,论坛对此事件的讨论归于平息。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新闻事件在网络论坛传播中是一个由网民、网络论坛和传统媒体三者互补、相互合作的一个过程①。总的来说网络论坛在我国公民新闻中运用的已经比较成熟。①赵雅兰等.危机事件传播中网络论坛影响力现状调査与分析[J].科技信息,-35....当然在新媒体下公民新闻的运作模式还有博客、维基新闻等等其他模式,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的进行详细的介绍了,在下文中笔者将会介绍一种新的模式,由于其在公民新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笔者在下文中单独把其拿出来进行介绍。(三)、微博的在公民新闻中的凸显作用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及时分享。①微博的特点是只要注册它,就允许任何人阅读和发布信息。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这种方式也逐渐被广大普通公民所运用。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侧板,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②随着微博的广泛运用,成为了公民新闻的重要平台,并在其中发挥着凸显作用。公民新闻的实践方式虽然有很多,向前面提到的新闻评论、网络评论、博客、视频网站、博客、维基百科等方式,但其影响力都不大,微博作为一种新的模式从2010年开使在揭露负面事件,推动公共事件的走向,特别是将中国的公民新闻走进大众的视野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2010年十大传媒事件中,微博直接参与的就有三件即“宜黄强拆事件”、“舟曲泥石流”、“上海11.15事件”。在2011年中与微博相关的事件有“温州动车事故”、“郭美美红十字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以及“小悦悦事件”在上述这些事件中,微博参与公共事件的例子越来越多,公民希望参与新闻发布和推动事件发展的态度也日渐上升。微博参与公民新闻的方式多样,其中参与最为广泛的就是普通普通大众对新闻渊源的爆料。在传统媒体为主的媒体行业中,普通大众就是发现了新闻线索由于交流的障碍,很难将其反应给媒体,因此在时效性上表现出落后的性质。所随着网络的出现,特别是微博这种形式的出现,使得民众在看到新闻后就会有主动爆料的的条件,因为微博有个140字的限制,简短作为微博的特征,使得这种无门槛的信息发布方式带来了信息的爆炸式生产,这就大大丰富了信息的来源。及时的通讯工具使得同步传送,直播新闻信息成为可能。就大众的媒介参与意识来讲,注册微博的目的除了将身边的新鲜事传递给关注你的朋友外,最重要的一点①赵传芳.《企业危机中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其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②赵传芳《.企业危机中网络舆论的形成及;ft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是现在民众已有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大众,实现点对面的大众传播意识。微博作为社交平台,只要出现和公众利益相关的线索,公众就会自觉转发,通过转发的信息不断的循环,转发的人越多就证明信息的价值越大。但不是所有的微博爆料都会得到社会的关注,在微博中信息的关注程度除了信息本身的价值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条微博能否进入微博名人的视野,只要进入微博名人的视野,这条信息的转发量就会大大增加。通常要想普通人的信息进入大众的视野,就需要意见领袖介入对信息进行筛选,通过大量转发来实现信息的价值。微博最大的特点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直播。由于突发事件常常出人意料的发生,在传统媒体接到信息线索,赶到新闻现场时第一手资料有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但微博的直播可以是网民通过手机将第一手资料同步发布,当然不在现场的网民也可以通过转发信息来参与事件,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新闻的多次转播,这就大大缩短了传统媒体报道一件事情的时间,使公众在第一时间内内对事实的真相可以详细的了解。如日的上海大火,仅仅在火灾发生的5分钟后现场的网民就将第一条信息发布在微博上,随后对大火的实况进行长达5个小时的直播。日温州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发生后一分钟内,就有乘客通过微博发布事故直播,并且在网上呼吁加入抢救队伍。通过微博的联动,无数温州人都在第一时间内来到现场,加入抢救,更是有许多看到微博的市民彻夜排队献血,由于微博的参与和互动使得事故发生后的救助尽然有序。虽然,笔者不能贸然的断定,微博在公民新闻报道中是否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否可以成为公民新闻领域最主要的平台,但是通过对微博的低门槛、及时性、互动性、裂变式的传播方式,运用人数多等特点使得在微博上发布简短信息有很大的优势。互联网的发展本就是日新月异没有什么预测性可言,微博的发展也处于初始阶段。但是通过微博这两年在公共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而言,公众对新闻事件主动发布,以及微博调查团对事件真实性和可信性的报道,以及两会期间的微博问政的突出表现。笔者认为,微博成为我国公民新闻有效的平台是有肯能的,且就其近两年来在突发事件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来看,微博在新媒体下公民新闻中发挥着凸显作用。三、公民新闻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虽然目前中国公民新闻的发展缓慢,但由于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中国公民新闻的兴起时必然的毫无疑问的事情。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中国公民新闻的发展历程,其中也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境的。我们只有对这些问题仔细分析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存在的症结,并“对症下药”才有可能保证中国公民新闻健康、快速的发展①。(一)、公民发展所依托的网络环境有待成熟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公民新闻只有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才可能有大的发展,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网络作为媒体发展还很不成熟。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网络虚假信息泛滥。关于网上虚假信息的案列有许多,比如“比尔盖茨遇刺”:日,中国日报网站发布消息:N3月28日消息称,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出席洛杉矶的一个慈善活动时遭到暗杀并死亡。很快,新浪、搜狐等国内各大网站相继转发这条消息,并发布关于“比尔盖茨遇刺”的手机短信。没过多久,中国日报网站刊登原始文章的截图,同时追加报道:“N网站上出现大约半个小时后,N网站又将此新闻稿撤除。到目前为止,美国其他媒体和通讯社均无此消息的报道”。然后,中国日报网站更正:“微软公司致电中国日报网站,称该消息是2002年愚人节的恶作剧内容,N网站上”。新浪、搜狐均承认比尔盖茨被刺身亡消息为假新闻,正式表示道歉。当天,红网等网站证实,N网站,N网页,与CNN毫不相干。N网站时,N网页当真了。类似这样的新闻还有许多,还有一些新闻则是大肆的在网上宣传“大活人被报死亡”,提到这个事件,前段时间网上谈论最热的则是六小龄童和金庸被死亡,许多网站常常不负责任的把一个活人给写死了,实在是离奇。网络的不成熟还表现在网络暴力的盛行。这样的事件网上也是屡见不鲜,如“韩白博客之争”:2006年初,文学评论家白烨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贴出说,“80后作家”写的东西还不能算是文学,只能算是玩票。“80后作家”韩寒闻之大怒,在博客上发文提出“文学不文学,不由文坛说了算”文坛只会拉帮结派,害死文学,予以回击,随后,陆川、高晓松等人加入论战,争论迅速升级,引发了各自支持者在对方博客上肆意漫骂、进行人身攻击,事件最终以众多当事人关闭博客评论功①赵俊峰:《新媒体背景下公民新闻现象初探》,西北大学,第29页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论新媒体下公民新闻.doc
文档介绍:
...论新媒体下的公民新闻(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发布平台不断的增加,无论是专业的媒体人员、传统媒体机构,还是以往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大众都在发生着突破性的变化,新闻的发布主权不在是媒体的专利,大众也可以通过及时的通讯工具参与新闻的发布、新闻资料的整合、新闻的把关、新闻的评论等。新闻发布主体变得越...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媒体运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