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企脱钩后,科研单位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育种

“脱钩”大限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编者按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阶段,事业单位改革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中始终居于重要位置,在此大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实现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脱钩大限将至,企业在脱钩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脱钩工作怎么开展,脱钩后怎么发展?请看本期《热点聚焦》。
作为“事企脱钩”最早,转型最成功的种子企业,秋乐种业说:
去搏击,才能知道你有多强
&&&&本报记者 李国龙 李竟涵
&&&&深化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国家明确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8号文)指出,力争到“十二五”末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其开办的种子企业基本实现“事企脱钩”。脱钩大限将至,许多科研单位已经完成,但对于脱离科研单位的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并不明朗。
&&&&日前,记者探访了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最早完成“事企脱钩”的企业之一,看他们有何经验值得借鉴。
&&&&“去搏击,才能知道你有多强。”总经理李继军谈到公司的发展经验。的确如此,怎样进行事企脱钩?脱钩后如何发展?梳理秋乐种业几年来的发展步伐,科企合作、组建研究院、登陆新三板、兼并重组……,脱钩后,延续农科院时期的重研发基因,围绕增强品种研发能力,不放过每一次重要机遇。
&&&&“董事长不在公司拿一分钱”
&&&&“8号文”出台仅半年后,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整体改制为河南省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原第一大股东,河南省农科院把所持有的股份以及下属研究所所持股份依法转让给了河南农业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开发公司。同时引进了公司经营管理层持股,实现了公司股权多元化。
&&&&“我们产权很清晰,现在秋乐种业的办公楼都是租农科院的,董事长不能在公司拿一分钱。”李继军说。
&&&&去年10月10日,秋乐种业“新三板”挂牌暨与现代种业基金签约仪式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这是秋乐种业“脱钩”后里程碑式的举措。“增资扩股、壮大企业资本规模,引入国家现代种业基金,挂牌新三板成为公众公司”,李继军给记者梳理了秋乐种业理顺事企关系后的发展思路。
&&&&事企脱钩后的动作还远不止这些,农业部黄淮海主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落户,完成对河南金娃娃、河南豫研和河南维特三家公司的全资收购,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组建公司研究院……。
&&&&“研发,坚持研发”
&&&&打造商业化育种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单独来搞研发,还是加强科企合作,品种培育从科研院所为主向企业为主发展,而目前正处于过度期,秋乐种业一直活跃在探索调动、整合种业产业科研资源的最前线。
&&&&“秋乐种业脱钩后的发展,最主要的是研发,坚持研发”,李继军说:“我们一方面加强与科研单位、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加强自身研发能力。”
&&&&2012年,秋乐种业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其他知名种子企业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签署了《关于提升种业育种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战略合作计划》,在商业化育种机制、人才培养、材料创新、育种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双方联手打造玉米育种创新战略合作平台,旨在协同创新机制,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商业育种效率和种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企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说。秋乐种业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科企合作单位。
&&&&同年,河南秋乐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河南农科院粮作所整体、小麦中心部分团队“以双轨制”身份并入,集聚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优势学科人才到研究院专职或兼职从事研究工作。目前,公司专职从事研究与试验人员40多人,同时,兼职育种专家11人,退休老专家14名。李继军说:“农科院的专家保留事业单位的身份,工资待遇等由企业负责,成果产权归研究院,对出成果的专家进行相应产权激励。”
&&&&“没有品种,就没有公司”
&&&&10月10日,在河南省孟州市城伯镇子昌村的玉米地里,随着籽粒直收收割机的轰鸣声,原本还随风摆动的立杆玉米被收入了收割机,收割机走过,秸秆就粉碎在了地里,不一会机仓收满,打开机仓,籽粒喷涌而出。这里正在进行玉米新品种“宇玉30”的籽粒机收现场观摩会。而对于这片地的主人张胜利来说,除了籽粒直收的优势,他讲到了9月30晚的大风,“那天晚上好多树都被刮倒了,我担心得一晚上没睡,没想到一棵都没倒”。
&&&&“宇玉30”是河南秋乐种业和山东一家企业历时八年培育出来的品种,品种始终是企业最核心竞争力,李继军说:“没有品种,就没有公司。”
&&&&“郑单958”推广至今,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5亿亩,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秋乐种业就是“郑单958”的推广单位之一,得益于这个品种,秋乐种业快速发展。籽粒直收玉米是玉米新品种选育的方向,秋乐种业抓住机遇推出“宇玉30”新品种,力求做新的突破。
&&&&10月10日,河南省孟州市城伯镇子昌村种植的“宇玉30”,经过山东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测产,籽粒直收面积1.78亩,籽粒鲜重1016.4公斤,含水率26.1%,破损率5.7%,折算14%含水率后实际亩产为870.9公斤。
通过产权吃饭,放大资产效应
&&&&本报记者 李国龙
&&&&湖南谭农花园种业公司前身是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下属企业。“通过产权吃饭,进行股份改造,这样原有的资产效应放大了。”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刘伟英说。
&&&&“所里可以养活20多个人的路子断了。”这是刘伟英看到“事企脱钩”规定时的第一反应,“所里在职和退休职工140多个人,原来,国家拨一些经费,项目补贴一些,财政给的经费不到三分之一,自己再创收一些,还能维持。如果不把所里的企业改制扩股,所里自己的职工都养不起。”
&&&&“这是国家的需求,也是自身需求,同样也不得不做。”刘伟英说,但脱钩中要考虑很多问题,“脱钩过程中的资产处置问题、人员问题、两证问题,资产可不可以入股?品种权可不可以入股?特别是脱钩后国有资产到公司后由谁来管理。”
&&&&2014年9月,启动了改制工作,所下属企业的资产以及所里授权的品种权等作价为48%的股份,谢清辉出资3252万元作股52%,组建了湖南谭农花园种业公司,谢清辉任董事长。新公司注册资金增加到了6253万元。2015年4月份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成为“109号”文出台之后湖南省第一家完成事企脱钩的农业科学院所。
&&&&谢清辉说:“改制中,农科所里的优质组合和品种作股,改制后的企业对农科所的科研成果享有优先权,企业的科研实力有保证。”“采取自愿的原则,双方选择,保留身份,股东委派,有8个专家去了企业。”刘伟英说,“农科所受委托管理作价入股的国有资产。”
&&&&谢清辉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今年,我们生产了100万公斤种子,明年力争生产和销售杂交水稻种子100万公斤。”
责任编辑:王伟
|||||江苏农业|||福建农业|||湖北农业||||海南农业|重庆农业|||陕西农业|||宁夏农业|||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中国农产品网|||中国牧草网|||中国种植技术网||
|农产品加工网|||灌溉网|||
制作单位:农民日报社新媒体发展中心事企脱钩后,科研单位还能不能育种?
李立秋:&& 发布日期:
&&来源:农民日报·现代种业
&&作者:李立秋&&&
李立秋农业部办公厅日前发出《关于加快推进种业“事企脱钩”工作的通知》,这是贯彻落实国发〔2011〕8号和国办发〔号文件的具体行动。近两年来,各地按照国务院要求,积极研究并务实推进脱钩工作,但进度很不一致。农业部这个《通知》,是进一步督促,确保2015年底前完成种业事企脱钩。这体现了农业部的工作作风,就是说到做到,令行禁止。针对脱钩过程中的一些顾虑,借此谈点看法。
脱钩仍可以参办企业。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所办的企业脱钩后,不等于原单位不能参股办种业。原单位仍可以持股参办种子企业,而且鼓励高管和科研骨干持股,但资产和权益要分清。所长就是董事长、副所长就是总经理的体制,尽管现在办得不错,但不利于种业的长远发展。
脱钩还可以搞育种。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育种人员,脱钩后还可以搞育种,但不能“所长右手要钱育种,左手卖种子赚钱”。这种“一勺烩”的体制,不利于创新,更不利于种业市场的公平竞争,还容易产生腐败。公共经费育成的品种,应公开交易。转让品种所得,育种人员应按规定享受分成。当然,科研人员到企业去兼职、挂职搞育种,是很好的选择。
脱钩要按规矩办。脱钩过程中,资产分家要按照规定办,既不许借机侵吞国有资产,也应充分调动积极性。有的单位领导一提脱钩,就认为有些人要借机侵吞国有资产,犯了“左”的毛病。这些领导是宁愿让所办企业慢慢死去,也不愿改革。是典型的不敢担当的惰政行为。
脱钩的核心是育种团队的归属。有些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所以能办种子企业,关键是有一个育种团队,而且这个团队能不断地育出新品种。所以,在脱钩中的核心就是这个团队的归属。如果说不清这个团队的归属,此类企业大多数没有什么价值。大种业兼并中小种业、投资或基金入股种子企业,主要看什么?一是核心竞争力,就是育种创新能力;二是市场开发能力,即品牌效应。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办的种业,多数只在第一点上有优势。育种团队的归属,不在于归谁管,而在于如何保证这个团队的权益。搞不好,团队散了,人员跑了,所办企业也就垮了。
脱钩的关键在领导。有脱钩任务的单位领导,要认清形势,积极推进。现在没有必要再争论该不该脱钩,是必须脱钩!实践证明,脱钩越早越主动。2006年国办发文要求种子企业和农业部门脱钩,有的省把省公司整体出售,卖了个不错的价钱,现在公司运行正常。有的省就觉得种子公司是个宝贝,总也谈不妥。十年过去,现在还卖出当年的价钱。领导在处理脱钩中,一定要认真听取当时人的意见,宽怀大度,敢于担当。要用好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政策,从建设现代种业的全局出发,搞好脱钩工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科研院所将退出商业化育种
商机 无处不在
长江商报新媒体广告热线:027-
当前位置: > 科研院所将退出商业化育种
科研院所将退出商业化育种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曾茜)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确立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提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结合的育种新机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基本完成与其所办种子企业“事企脱钩”。换句话说,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将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种子企业将成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
“这个说法提了好几年了,但是科研单位参股、设立种子企业的现象,在全国还是很普遍。”湖北某大型种子企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据了解,长期以来,中国种子研发实力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而作为市场主体的种子企业研发实力非常有限。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院所搞研发,但不懂市场,不搞商业化;而小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光卖种子,没办法发展壮大。“我国种企多而分散,目前全国共有6000多家种子企业,但所有种企的产值加在一起,还不如美国一家龙头企业的产值。”孔祥智认为,须培植种子企业的科研能力,而科研单位应从事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对此,《规划》指出,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支持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和队伍,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种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事企脱钩科研院所将退出商业化育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事企脱钩科研院所将退出商业化育种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完人流还能不能怀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