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哪一件事的继续发展

知识点梳理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的矛盾,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超过英法。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基础无法摆脱年的经济危机。②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由于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则继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2、具体原因:德国、日本对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中立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其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处于孤立无援、各自为战的困难境地,未形成强大的反法西斯同盟来遏制法西斯发动二战的行径二、战争的进程1、初期阶段(日--日)①爆发:日,德军突袭波兰。②全面爆发:日,英法对德宣战。③苏联建立东方战线。④德军西线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沦陷;日,法国投降;1940年7月--9月,不列颠之战。2、战争的扩大(日--1943年2月)①苏德战争:A、爆发:日;B、莫斯科保卫战(日--1942年2月)②日本偷袭珍珠港(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原因:法西斯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在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和自由。过程:1939年美国《中立法》;1941年《租借法》;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8月《大西洋宣言》初步建立;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的正式形成。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的组成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胜利阶段。(1943年2月--1945年9月):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转折点②中途岛海战(1942年5月)——太平洋战场转折点③北非战场胜利和意大利投降:北非战场(1940年夏意军开辟--1941年11月结束)——转折点:1942年秋,阿拉曼战役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④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⑤德日法西斯溃灭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性的战争,它以反法西斯国家的胜利而告终,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①它的胜利拯救了世界,恢复了和平。②它沉重的打击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同时也对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造成了严重的削弱,出现了美、苏两强并立的情况,并最终导致了冷战的出现。③同时,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加入以及反法西斯战争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削弱和打击也使得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加快了亚非拉等国家的独立,促进了历史的发展。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运用了许多高科技的武器,比如美国对日本投放的原子弹、德军轰炸英国的V—2火箭等,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之,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使世界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深刻教训: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最残酷的以及规模最大的战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各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与斗争。从中国战场来看,中华儿女为反抗日本侵略者奋勇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战歌,他们的精神永存,为今天乃至未来所铭记,激励着我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祖国的强盛、世界的和平进行不懈的努力。②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提醒我们时刻要有忧患意识,对战争始终保持应有的警惕,促进世界的真正和平,坚决的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树立崇高的国际意识。
巴黎和会,是日至6月28日,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巴黎和会的实质: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另外,还策划干涉苏维埃俄国,并决定成立国际联盟。日,巴黎和会将山东判交日本。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凡尔赛和约的影响:《凡尔赛和约》只是暂时性的削弱了德国的势力,为以后的埋下伏笔。
一、巴黎和会1、时间地点:1919年1月--6月
法国巴黎2、与会国家:27个3、操纵国:英、法、美4、主要内容:①签署《》(针对德国)的主要内容:②签订对其它战败国的条约(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③决定成立国际联盟。5、结果和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统治的新秩序(西方),形成了。6、实质: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分割殖民地)。二、1、时间地点:年,华盛顿2、与会国家:9个3、操纵国:美、英、日4、原因:巴黎和会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尤为激烈。5、主要内容:①《九国公约》
主要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②《四国公约》③《五国条约》6、结果和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最终帝国主义建立了一战后在全球统治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三、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期,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但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因而这个新秩序极不巩固,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操纵巴黎和会的...”,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前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克里孟梭、威尔逊、劳合·乔治。材料二:条约规定各国必须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却没有采纳中国提出的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实现关税自主等正当要求。材料三:库页岛和千岛群归苏联,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大连商港国际化,旅顺军港租给苏联作海军基地,中苏合营中东和南满铁路。(1)材料一中的“三巨头”代表哪三个国家?他们聚在一起开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就这一问题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的会议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新秩序?后来帝国主义为了协调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又形成了怎样的体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三出自哪一次会议期间签订的条约?它成为哪一国家对日作战的附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分析材料二、三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谈谈你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右图,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前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克里孟梭、威尔逊、劳合·乔治。材料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1)材料一中的“三巨头”代表哪三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聚在一起开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就这一问题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次会议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新秩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二中,福煦的说法对吗?结合这一体系,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德曼材料二:“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材料三:“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1)材料一中所说的“条约”是指什么和约?他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和约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凯恩斯的论断是否恰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福煦的预言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看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0分)请回答:(1)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是哪三个国家?(3分)被三巨头操纵的巴黎和会,最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什么条约?(1分)(2)图二的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签订了哪一重要文件?(1分)图一、图二两个大会共同构筑了什么体系?(1分)你如何评价这一体系?(1分)(3)在慕尼黑会议上四国首脑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什么地方割给德国?(1分)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英法等国当时实行怎样的政策?(1分)(4)请你写出对这三次会议的认识。(1分)
(1)三巨头:英国、法国、美国(3分);《凡尔赛和约》(1分)(2)《九国公约》(1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分)(3)苏台德等地(1分);绥靖政策(1分)(4)弱国无外交;大国的强权政治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都可)。(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1)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回答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是奶萨个国家以及协约国和德国签订的条约,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指美国,英国和法国,在协约国的操纵下最终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2)要求学生根据图二信息回答关于中国签订什么条约,图一图二共同形成了什么体系并,根据所学知识,关于中国问题,帝国主义国家相互妥协,签订了共同支配中国的《九国公约》,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不能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3)要求学生回答在慕尼黑会议上,四国首脑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英法当时实行了绥靖政策。(4)要求学生回答对三次会议的认识,通过对这是那次会议的分析,我们知道,弱国无外交,强权国家总是不顾弱小国家的利益,实行大国强权政治。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但它也不是一个公正的体系,最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的不平衡而瓦解,二战爆发。另外对于二战后形成的国际体系两极格局也要重视起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中国具有悠久的法制历史。自秦朝以来,中国历朝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具有特色、自成体系的法律体系。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称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材料二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洪武三十年颁布的《大明律》是中华法系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有关经济、行政、军事和司法制度方面的立法,较之前代更为发达;……在量刑上,明律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将所谓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定为常赦不原的“十恶”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秦汉两朝法律制度的不同特点。从秦到汉法律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明律》与秦律相比有哪些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社会法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请结合德国当时的状况,分析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ConceptsofChiootandthe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5)上图反映了部分人西方描述的21世纪中国形象,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分析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一看法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3)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操纵巴黎和会的“三..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前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克列孟梭、威尔逊、劳合·乔治。
材料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巨头”代表哪三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聚在一起开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就这一问题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次会议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新秩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二中,福煦的说法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1)法、美、英。(2)处置战败后的德国;《凡尔赛和约》或《对德和约》。(3)“凡尔赛体系”,或建立起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4)对。因为20年后的1939年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操纵巴黎和会的“三..”主要考查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影响:1.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2.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同时,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3.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破坏。2.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5.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战中,世界反法斯国家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去得了深刻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4.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5.总之,只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新殖民主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才能避免战争。 攻克柏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两次世界大战数据比较:巴黎和会: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是协约国一方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凡尔赛会议的实质: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各国:凡尔赛体系确立后留下的主要矛盾:1.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的过分削弱导致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均导致矛盾;3.帝国主义国家和苏联的矛盾;4.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凡尔赛和约》的内容: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2.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3.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4.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5.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等。巴黎和会的影响:1.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2.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独立和完整,加重了德国人民的负担,激起了德国人民的仇视。凡尔赛会议三巨头:左起劳合·乔治,克里蒙梭,威尔逊历时92年,德国终于将一战战争赔款全还清:据德国《明镜周刊》日报道,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按照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269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9.6万吨黄金。但到1929年,这笔赔款被减少到1120亿金马克,必须在59年内付清。从1924年到1930年间,德国被迫发行大量外国债券以筹集这笔巨额赔款。192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德国于1931年暂停了每年偿付的赔款。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拒绝恢复偿还赔款。但在1953年的伦敦国际大会上,西德同意承担德国二战前发行的国际债券偿还责任。按照伦敦大会规定,可以待德国实现统一后开始偿还赔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笔利息。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此后德国开始偿还这些国际赔款,直到日还清最后一笔赔款。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才完全还清赔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凡尔赛体系和《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规定的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亚太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发展。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的影响:1.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2.激起了新的矛盾,埋下了新世界大战的祸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知识构成: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操纵巴黎和会的“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21441601447005192566168914656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黎和会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