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河北美丽乡村建设对大棚有什么影响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的清水探索
网-甘肃日报
  【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的清水探索
  本报记者牛彦君
  “新建的房子是三室一厅一厨一卫,日子过得很舒坦。”说这话时,天水市清水县红堡镇杜川村村民杜会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曾经被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长期困扰的清水县白沙乡马沟村村民,受益于全省首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不仅有了干净漂亮的新居,而且处处荡漾着文明和谐新风。
  在清水县,这样的乡村美景不是一村一院,而是惠及169个村落的民生工程。如今,像杜会清一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受益的农民达到17.3万人。
  这其中,清水人巧绘新村景的探索值得思索。他们围绕加快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一手抓农村新村新居建设,一手抓“一池两改三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走出了“乡镇景区化、村落景点化、民居现代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
  科学规划绘蓝图
  在清水县,这些青山绿水环抱、蓝天白云掩映着的美丽乡村,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首先是新村新居布局的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和超前性。
  秦亭镇二坊新村的别墅式小二楼灰瓦白墙、整齐划一;永清镇杜沟村硬化的巷道与村民新居间夹着绿化带,花草树木高低错落;白沙乡马沟村整洁的村道上垃圾筒一个接着一个,沿村公路旁设置有大型的垃圾箱……
  一村一景,处处体现着科学规划的成果。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是清水人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他们在建设之初,统筹规划、发改、建设、交通、水利、农牧、林业、扶贫等部门技术力量,组织相关专家深入村组农户,对农村新居建设工程和“一池两改三化”为主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逐村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清水还创新投入机制,采取“各级财政投一些、整合项目靠一些、社会捐助帮一些、金融部门贷一些、农民自己筹一些”的办法,保障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全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10.8亿元。
  产业培育惠民生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
  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马沟村将自然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99户461人统一搬到川道区居住,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之后的美丽乡村建设中,马沟村把生产发展摆在首位,充分利用川塬区地理优势,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发展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累计发展塑料大棚380座,新建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12座,栽植苹果200亩,大樱桃100亩,种植半夏380亩,在西灵山建成高标准核桃示范园1处2200亩,发展暖棚养畜户155户,饲养仔猪1240头。
  “搬下来,好处真多,变化真大。”马沟村文书马平刚说,不仅吃上了自来水、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生产发展上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介绍说,家里建了2座大棚,种了2亩半夏,核桃园有10亩;大棚和半夏每年收入2万多元,核桃园也将进入收获期。
  美丽的赵尧村同样让搬迁群众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近年来,全村围绕“高山蔬菜、川地大麻、适地核桃、普遍劳务、户户畜禽”的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发展以大麻、核桃、劳务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新建核桃园2300亩,年种植大麻面积800亩。
  清水县围绕林果、畜牧、经作、劳务四大主导产业的总体布局,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和脱贫致富的核心任务,大力实施林果增收、畜牧增收、经作增收、劳务增收、药材增收和惠农政策增收六大增收工程,因村因地制宜,分类分户施策,每年以6万亩的增长速度发展以核桃和苹果为主的干鲜果基地,年均种植蔬菜10万亩、半夏2万亩,新建养殖小区10个以上,年输转劳动力6万人,创劳务收入10亿元以上。同时,成功打造了西灵山等6个5万亩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示范区,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生态文明显内涵
  易地搬迁型、产业支撑型、旧村改造型、劳务带动型、危房改造型五种新模式,是清水县探索出的符合县情实际的新村新居建设模式。同时,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清水县推行“一池两改三化”新途径,走出了环境卫生管理的新路子。
  实施“一池两改三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修建垃圾池,改造危墙、危房,绿化环境、硬化巷道、亮化村庄,建立“门前三包”,环卫“十户轮流值班”等管理机制,推广垃圾“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模式,极大地改善了昔日的“脏乱差”面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清水县积极开展示范村创建工作,红堡镇贾湾村、秦亭镇赵尧村等一批新村示范村和永清镇张杨村、红堡镇西城村等一批村庄环境整治示范村,发挥了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清水县委书记刘天波告诉记者,结合双联行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县上组织千名科级干部和千名党员干部开展入农户、听民声、解民困、理民事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创建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目前,清水县以庄天二级公路沿线为重点的五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全面建成,以整治建设背街小巷、乡间小路、村野小桥、小沟小渠、垃圾处理小场点和文化健身小广场为重点的“六小民生实事”正在有序推进。
  全县相继建成文化广场、安全饮水、卫生室、文化室、“农家连锁店”等一大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累计建成各类新村122个,新修砖瓦房和砖混结构别墅式二层楼房3间。如今,又有47村3048户农民新居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当中。到今年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住宅砖房率可达到65%。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条 共(15575条)
姜店乡三强举措抓好美丽乡村建设
信息时间:
&&&&阅读次数:747
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姜店乡高度重视,优先确立“经济发展为支撑,村容村貌当先行”的工作思路,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做为当前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谋划,强力推进实施。
一、集中民智,上下联动筹资金。资金是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乡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乡党委政府主动打出乡情牌,切实盘活全乡人才资源。从去年底,该乡组织开展了全乡在外创业有成人士情况的摸底调查,及时掌握人才资源方面的第一手信息。乡党政一把手利用到郑州、广州、深圳等地招商的机会积极开展了“通商情,联乡谊”活动,广泛向姜店籍在外创业有成人士通报家乡的发展变化,并走访慰问了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姜店籍企业家、商界能人,激发他们回乡投资创业的热情。同时还利用每年的春节、清明、中秋等重要节假日,坚持编发慰问短信,广泛联系姜店乡在外创业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的“四有人士”,同他们加强沟通,联络感情。一旦得知他们回家就组织班子成员登门拜访,共叙乡情,虚心听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帮助他们解决老家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建乡情、话友情,为全乡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脉基础。正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该乡谋得发展建设资金700多万元,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汇聚民力,大干快上抓建设。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乡党委政府积极动员全乡干部群众,凝聚力量,主动作为,以十分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全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当中。该乡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先后改造光国杨、董南、连寺3村荒坑3个,填埋土方1.5万方,建成了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3个,配套建起了戏楼、公厕、绿地,硬化了道路、开挖了下水道,安装了路灯、健身器材,为全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树立了标杆样板。同时,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点,积极动员杨天池村村民朱红亮,投入资金600万元在杨天池村南建起了万达农业生态园,今年8月开园后,吸引周边大批游客入园采摘,生意火爆。下一步,该乡将在全乡创业有成人士中推选有突出贡献的人士作为县、乡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候选人,以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返乡创业。
三、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储项目。地方经济发展主要靠项目支撑,建设美丽乡村同样需要大项目、好项目提供财税和资金保障。“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家乡人的质朴、厚道和热情,吸引了大批在外事业有成人士回乡创业,使该乡“回归工程”很快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15年初,该乡同河南万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投资8000万元兴建的油用牡丹种植及深加工项目,项目投资方由连寺村在外创业有成人士宋二伟董事长负责。目前,该牡丹种植项目已落实到位,1000多万株牡丹苗木正在移栽。此外,以李湾、郎庄、和善李三村连成一线的500亩的葡萄园种植、徐庄的黄桃种植园项目,也正与家乡在广州、北京的有成人员加紧联系中,一批新项目将陆续落户姜店,为全乡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 &&&& &&&& &&&& &&&
& &&&& &&&& &&&& &&&
& &&&& &&&&
相关链接:来看看 美丽乡村是什么样·重庆晨报数字报
第005版:今日要闻
来看看 美丽乡村是什么样
&&我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出炉,要达到五有、四无、三覆盖&&昨日,九龙坡区西彭镇,冬草莓已进入收获的时节。 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摄&&什么样的乡村才能称之为美丽?是漂亮的农房,还是清洁动人的田园风光?近日,我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出炉,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美丽乡村示范村应达到“五有、四无、三覆盖”这些条件。&&五有&&有现代产业支撑,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开发优势资源,培育乡村产业;&&有1-2个主导产业,农民从主导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有一个以上农民合作社,农民参合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有清洁的田园风光,至少有1处垃圾中转或处理设施,每户配置垃圾桶(或收集池),公路通村率达到95%以上,通电、通水(或自来水)率100%,广播电视入户率100%;&&有民主的管理制度和幸福的生活质量,示范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所在区县平均水平15%以上,居民幸福感指数达到95%以上。&&四无&&无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无规定动物疫病发生。&&三覆盖&&实现“普九”全覆盖,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民医保参保全覆盖;&&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冬天也能吃到草莓&&往年春天才能采摘的草莓,今年冬天也能在九龙坡区西彭镇摘到了。昨天,九龙坡西彭草莓采摘季正式拉开为期半年的大幕,150亩冬草莓正式走上市场。&&冬天的草莓是怎么栽种出来的呢?原来,农户们将草莓苗搬进了大棚之中,并在大棚中加入了泛着紫光的补光灯。草莓对温度及光照的要求特别高,所以通过加温和加光照的方式,让草莓在冬天也能出产。&&明年1月,西南首个南方草莓研究所及育苗基地也将在西彭镇建成,明年1月5000平米的育苗智能温室大棚内,就将诞生我市自己培育的冬草莓苗,为西南片区的农户们栽种草莓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今年首次举行的冬草莓采摘季,将从今年12月持续到明年5月,在此期间,市民们都可在九龙坡西彭镇吃到新鲜的冬草莓。&&他们这样打造&&自己的美丽乡村&&位于九龙坡区西彭镇的真武宫村和金凤镇的九凤村,正在打造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一米宽水泥步道通到家门口&&走进金凤镇九凤村,山林里热火朝天,人们正在修建的,是通往每家每户的水泥步道,“明年1月底前,水泥步道将全部完工,届时,每家每户都能通过干净平整的步道回到自己家中。”金凤镇工作人员说。&&特色产业推动全村农户致富&&“我们从2010年开始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打造美丽乡村,主要是考虑到西彭镇农业基础好、交通又方便,很适合城里的市民周末来度假、休闲。”西彭镇副镇长曹长琴说,西彭镇真武宫村的乡村旅游建设规划定位为九龙坡第一个集观光、养生、运动、科教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曹长琴说,目前,真武宫村已流转了2千多亩土地来打造美丽乡村。村里通过葡萄园、草莓园、苗圃园以及垂钓基地这四大方向来打造乡村旅游业。&&曹长琴说,通过近年来特色产业的打造,村民们的年人均纯收入已从2010年的7000多元,增加到了10300元。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大棚装点美丽乡村 - 网易温州
十天内免登录
大棚装点美丽乡村
日前,从高空向下俯瞰永嘉县桥下镇,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温室大棚将广袤田野装点得格外美丽。近年来,永嘉县桥下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集中建成大片温室大棚,枇杷、茶叶、中草药种植等传统产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形成“一镇多品”格局。苏巧将 叶圣义 摄
本文来源:温州日报
责任编辑:nb-chenlina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温州新闻推荐
网易温州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  开篇语  走进四川省大邑县,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迷人的乡村画卷:田间,渠道相通,路相连;远处,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丛中,房前,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休闲广场,小孩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环绕着田野、穿越村庄,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画扑面而来。  美丽的房舍、整洁的乡村道路、齐备的配套设施……“好的环境改变了我们以前的生活习惯。”四川省大邑县王泗镇庙湾村的张大爷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说,如今,村民们都养成了不乱倒垃圾、乱泼污水的好习惯,村子里和家里随时都干干净净的。  一旁的村民胡大哥接着说,“以前,村里看起来破破烂烂的。现在干净清爽多了,住起来感觉很舒服。”  这仅仅是大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群乐人家”、“幸福大邑”……近年来,大邑县着力打造品质新村、产业新村、服务新村,村民生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也正在强力推进,如火如荼。  2014年以来,大邑县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因地制宜,综合规划,提升品位,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用一份“村美、业强、人和、民富”的答卷完美诠释出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  科学规划布局优  大邑县坚持以生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高标准,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目标,在建设中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从村庄布局、景观风貌、产业优势及文化习俗等方面着手,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塑造村庄品牌,编制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加强村、线、片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村庄规划设计坚持“农村像农村”的原则,总体风格突出地域特色、自然生态、乡土气息,装饰风格、体量、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村容整洁环境美  农民最讲的是实惠,最看重的是美丽乡村建设能否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系农民生产生活最直接、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去年以来,大邑县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凝心聚力,综合施策,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变化的革命。因此,大邑县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全县所有的行政村、自然村和居民组为面,全面动员、普遍号召,分类考核,逐步推开。  大邑县治理办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大邑县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活低碳、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美丽家园。”目标定下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此拉开了大幕。  据悉,全县重点开展对农村20个新型社区、19个散居林盘(院落)环境进行示范整治工作,通过广泛调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群众自主参与农村区域环境治理,逐步建立群众自主管理和监督考评的长效机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督导考核、考评,以考评促整治,确保村庄洁净美丽。  大邑县就深化农村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采取了怎样行之有效的举措?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为此,请跟随我们的镜头去一探究竟吧!  镜头1  “林盘就是我们的家,自己家里的事当然该由自己来做了,林盘整治好了,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伍田村鲁家湾村民何俊英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走进花水湾镇伍田村鲁家湾,我们看到,这里环境大变样,散养的家禽家畜和房前屋后乱堆放的杂物不见了;泥泞不堪的便道变成了1086米长、2.5米宽、通到每家每户门前的混凝土社道;堵塞的排水沟疏通了,顺沟而下的流水清澈见底;临河道路两旁砌上了50多厘米高的堡坎,下雨天不用担心被淹了。  同时,对林盘院落内的古水井进行了清理和设计,清理了多年来留存的垃圾、淤泥、杂物,结合本地文化元素,用人头石和五彩石进行图案设计,达到既干净整洁,又美观大方,突出了本地文化色彩。  120余名村民义务投工投劳进行林盘整治,搬石头、筛沙子、清理垃圾、疏通沟渠……目前,哪里需要人手,哪里就有村民们的身影。  通过近几个月的院落整治,伍田村鲁家湾面貌焕然一新,1000多米长的社道上看不到烟头、纸屑、落叶等垃圾,绿树掩映间,粉刷一新的房屋围墙忽隐忽现,煞是美观。如今的鲁家湾林盘水清林茂、鸟语花香,和“脏、乱、差”彻底告别。“和以前相比,现在的环境好太多了,下雨天不用穿筒靴、爬高山了,车子能够直接骑到家门口,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村民陈世跃乐呵呵地说。通过整改,现在每户群众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柴禾的规范堆放、家禽、家畜规范放养和房前圈养,居住环境改善了,群众心里也很高兴,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我们了解到,伍田村鲁家湾正是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为标准,合力推进伍田村鲁家湾散居林盘整治,完善了林盘院落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建筑风貌和庭院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促进了林盘经济的健康发展,改善和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镜头2  在青霞镇洞口社区,村民刘大姐正忙碌地张罗着装修房屋。她告诉我们,村里这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沟渠里的生活垃圾和塑料袋被清走了,整治之后水变清了,绿树成荫。“我们这里旧房墙面被刷白,都是政府拿钱,我们村民没出一分钱,趁着政府给我们改造,我也把家里的地板重新铺一下。村里空气也比城里好,要我去城里我绝对不去。”刘大姐笑着对我们说。  目前,洞口社区通过引导农户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造率达91%,减少了农村环境卫生面源污染;大力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引导农户自行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可堆肥和不可回收三类进行分类投放,对有毒有害(如废旧电池等)的到指定地点投放;引导农户卫生整治向院内、屋内延伸,真正做到屋内屋外一个样,林盘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农户院坝、客厅、厨房、餐厅、厕所等卫生情况进行评比。  同时,镇政府投入城乡环境整治资金6万元为黄泥沟林盘农户粉刷、修补农房外墙约2000平方米;新建了1个500余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另外,洞口社区利用村公资金2万余元新增了河道拦网,硬化道路30米,浆砌排水沟180余米,新修U型槽30余米,改善了林盘的基础设施。  如今,洞口社区通过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升了群众整体素质,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形成了林盘整治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镜头3  “林盘整治环境干净了,群众的心情更畅快了。伴随着健身广场、老年活动室等相继开建,大家更是心齐气顺,邻里纠纷少了,邻里和睦友爱的气氛更浓了,为蝇头小利的争执少了,增收致富的劲更足了。”正在庙湾村健身广场锻炼身体的张大爷高兴地告诉我们。  据悉,王泗镇庙湾村成立了院落卫生监督小组,以“房前屋后无积存垃圾”、“无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乱排乱倒”、“院内卫生干净整洁,杂物堆放有序,晾晒衣物规范”、“做好垃圾分类”、“做好"文明家庭""清洁家庭""孝亲敬老"评比”等五方面内容为依据,通过每月不固定时间,逐一入户对群众房前屋后环境、居室清扫整理、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等,进行现场评分,评星并公示上墙,对获得“五星”的群众,发送毛巾、肥皂等纪念品。通过上门评比,现场指出问题、不足,更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目前,王泗镇庙湾村院落委员会共发放各类纪念品100多份。通过评选活动,各家各户的车辆停放和房前屋后杂物堆放规范有序;院内卫生干净、整洁。过去林盘“脏、乱、差”面貌得到明显改变,老百姓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形成。  在深化农村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王泗镇庙湾村正是抓住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契机,在学习都江堰、安仁、青霞、韩场等地林盘打造和环境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核心引领作用,强化宣传发动,创新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使群众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主力军,全村“环境优美、风尚新美、生活富美”的面貌初步显现。  镜头4  “这路旁原来是一个简易厕所,这家门前原来杂乱地堆着几处柴草垛,都很不美观,现在已经拆除、清理干净了。”悦来镇盐井村负责人边走边指着一处处还裸露着新鲜泥土的地方介绍说。  据悉,盐井村2014年内实施完成乡村道路、文化健身广场等6个基础设施项目,让群众自己做主,使林盘整治一开展就得到群众的充分信赖和支持,整个建设过程中群众自发性参与林盘整治工作就达473人次。通过合理使用村公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道路900余米,维修道路12处,新建景观化垃圾桶点2个,配置钢化护拦800余米,道路绿化400余米。另外,该村干部带头参与开展集中整治,对居民院坝、房前屋后、道路沟渠进行卫生大扫除,规范和清理乱堆乱放杂物。  夕阳西下,绿树葱茏的小村道路见不到一片果皮纸屑,两个卫生保洁员正在清理垃圾。走进悦来镇盐井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恬静的田园风景画。“以前村子里污水横流、垃圾乱扔、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现在好了,就像生活在花园式的城市小区。”村民余大爷由衷地说。  “农村今日景色新,改道改厕建家园,家家户户讲卫生,户户争挂文明星,陈规陋习随风去,文明新风进新村,农家今朝醉春风。”几个小孩走在上学的路上,唱着这首不知从何时流传开来的新歌谣,稚嫩的童声唱出一曲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主旋律。  “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清洁能源,居优美村”—几代人的梦想,在大邑县广袤的农村正在成为现实。  类似于这样的美丽乡村片段还有很多,数不胜数……  我们了解到,大邑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多模式、多形式建设,不搞“一刀切”,是大邑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亮点。通过对农户房屋进行统一改造,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修建花坛,安装绿篱,建成文化墙,实现了农村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不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同时,各村都建起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填埋点,及时清理垃圾。通过改水、改厕、改圈、清柴草、清路障,让农村告别“脏、乱、差”的环境。还成立了保洁员队伍,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村庄道路管护、门前卫生“三包”、卫生星级评比等村庄管理管护的长效机制并有效运行,综合治理村庄环境,使环境卫生长期保持干净、整洁。  产业富民生活甜  在实现“美丽乡村梦”的过程中,大邑人明白,绝不能停留在扮靓村庄外表上,关键要有内涵,要有解决农民发家致富难题的办法。  如何破解农民致富难题?“建设美丽乡村,农民是主体,产业发展是支撑,农民增收是宗旨。”该县治理办负责人有力地说。  走进大邑县王泗镇庙湾村,我们看到,仅庙湾村去年就集中流转土地1600余亩,实行连片规模种植,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以银柳种植基地为例,成立了乙源花卉合作社,目前,庙湾村与新村配套发展的银柳种植面积达到600多亩,涉及该村200多户人。另外,栀子花种植400多亩,常年务工人员40多人;蔬菜大棚种植120亩,常年务工人员20人;每人每年务工收入达到约15000元。  走进悦来镇盐井村,我们了解到,2012年,太阳花农场投资1000余万元在该林盘区域流转土地662.7亩,用于发展高端有机葡萄、无公害蔬菜和林下养殖等产业。截止目前,该农场已完成了380亩的现代标准化葡萄生产基地建设。  在蔡场镇万石社区我们看到,该社区以产业园区带动“一、三”产业互动。依托现有的产业园区,着力打造融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田园风光,鼓励当地农户建农家乐,现已建起“林苑坊”、“和苑”、“蓝亭苑”三家农家乐,真正带动了“一、三”产业互动,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村美,更要民富,即农民增收和农村变富,让老百姓能在美丽中"掘金",实现村美民富,这样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长效管护。”大邑县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乡风文明身心悦  “快点、快点,已经开始了,老师在教了!”刚吃过晚饭,王泗镇庙湾村的妇女们就急急忙忙赶到村里的健身广场,开始学跳广场舞,扭腰、迈腿、摆手、转圈,并伴随着爽朗的笑声。每当华灯初上,这里总是热闹非凡,腰鼓、太极拳、扇舞……村民们展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在村上的图书阅览室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读书看报;农村文化广场上,男女老少伴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村民调解室里,调解员正耐心地做矛盾村民双方的思想工作……  “文化生活丰富了,邻里关系融洽了,精神风貌也见好!”大邑农民普遍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该县为每个村都量身定做文化建设方案,支持提升文体活动点、文化展示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等文化基础项目,全县各村均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等活动场所。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党员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创建活动,县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还不定期开展“三下乡”活动,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乡风文明。  “以前,村里人放下农活,除了打牌赌博少有其他活动,邻里纠纷也多。现在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戏、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谈起现在的生活,青霞镇洞口社区的广场舞召集人马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如今的大邑农村,环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了,农民的钱袋子鼓了,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提高了,一幅“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经济富足、舒适宜居”的幸福乡村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高扬 张弛 文/图  结束语  放眼望去,大邑广袤的农村大地: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健身广场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居民楼洋气别致……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污染,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能品尝到城里没有的农家菜肴。虽然距离城市空间很远,却在时间上很近很近,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乡村正悄然形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