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的冤案投诉法在2013年和邻剧发生跟邻居吵架要怎样相处并撕打对方当时牙没有掉而且口唇也没有伤痕就这样被

方舟子嘲讽遭打脸的何止是“引力波”,十年前打击全息生物学创始人张颖清,制造科学打假第一冤案
转基因观察
来源:转基因观察
  &5年前节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方舟子等嘲讽,如今他们都欠他一个道歉。& 最近,《非你莫属》五年前的春节特别节目热传,一位被称为&诺贝尔哥&的民间科学家郭英森当时提到引力波,巧的是五年后,引力波被证实了。近日,这位民间科学家受到各界关注,&请尊重别人的梦想!&
  当时,郭英森在节目中说,现科学是在&惯性系加粒子实体&,在这个运动范围之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极小极小于光速,它的物理学叫正物理学。而在新科学当中,是&加速系+引力波+物质波&,它的速度可以极大极大地超光速。
  在做进一步阐述时,郭英森被节目嘉宾方舟子打断:&我看到他的介绍是初中学历,我是觉得他可能连初中都没有学好,只记住了几种术语,就开始乱用。什么引力波、物质波的。&
  方舟子,号称是科普作家、打假斗士,如今被打脸,网友们都说方舟子欠他一个道歉。十年前,同样是这个方舟子,打击国内一位知名学者时,就是嘲讽他人的学历。看看这个是不是很眼熟。
  &张颖清是一位没有上过大学的针灸医生,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了所谓&全息生物学&,其核心是&生物全息律&(或&全息胚学说&),杜撰了&全息胚&、&全息元&之类的名词,牵强附会地想要解释几乎一切生物现象,囊括所有生物学学科。&(人民网:《方舟子:当心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
  1996年,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创立全息生物学,但因学术&权威&的粗暴干预,被扣伪科学帽子,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到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有的大学开设的全息生物学课程也被停开。
  更为痛惜的是,由于学术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张积怨成疾,身心俱毁,从2000年起肺肝病变,胸腔积水,久治无效。 日张颖清含冤去世,在科技教育界引起强烈震动。
  但张颖清死后不到几个月,日,方舟子在《北京科技报》、人民网等媒体上发表文章《当心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对张颖清展开人身攻击,称全息生物学在生物学界被公认为伪科学。
  五年前,方舟子对郭英森引力波的嘲讽,引起嘉宾的当场发飙;而十年前,方舟子对张颖清的迫害,则制造了中国科研第一冤案,让中国全息生物学研究全面停顿,成为中国科学界巨大的损失。张颖清因为其学术上的卓越贡献,1990年前后在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唯一评奖、颁奖机构所在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作过报告。
  为了回顾方舟子在这起冤案,我们通过新华社报道了解这位科学家。
  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
  .cn 日
  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26日电(新华网记者董学清)新年的第四天,王兆琴朝北京机场看了最后一眼,在女儿搀扶下戚然踏上了飞往瑞典的国际航班。随着丈夫张颖清教授的英年早逝,在这里她已经没有了太多的牵挂,夫妻二人为之呕心沥血的全息生物学之梦也变得烟消云散。
  我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不幸于日英年早逝后,在科技教育界引起强烈震动。噩耗传来,许多科技工作者倍感痛惜。国家发改委原副司长严谷良高级工程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任振球研究员等6名老科技工作者联名写信,由张颖清的坎坷遭遇而发,痛陈我国科技和学术管理中的一些严重弊端,呼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激励并保护好中华儿女的科学创造精神。
  张颖清其人&&他将一个儿子放在了科学的祭坛上
  张颖清,1947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和他的同龄人一样,张颖清1966年高中毕业后没有机会上大学,而是下到大草原插队落户。
  一天,在落满灰尘的县图书馆里,张颖清翻出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毛色全白而蓝眼的猫一般是耳聋的;无毛的狗牙齿不全;长毛和粗毛的动物,往往有长角和多角&&生物的全部结构在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彼此是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的性质,我们实在不能解释。
  是啊,为什么人有5个手指?为什么鸡蛋一头大一头小?为什么植物的叶形、果形不是一种形状而是千姿百态?这种奇异的相关现象,达尔文解释不了,现代生物学理论也无能为力。这些奇异的现象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张颖清,驱使他开始了对生物学的探索。
  《生理学》、《胚胎学》、《解剖学》&&,张颖清如饥似渴地捧起一本本专业书籍。后来,他又读了《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和《哲学笔记》。先哲关于普遍联系的思想,关于对立物互相转化的思想,为他铸就了哲学利剑,层层化开自然界的偶然外壳。
  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12次对针刺麻醉研究作出指示。总理说:在针麻工作上,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却不能提到理论的高度,那是可笑的。张颖清把周总理的指示抄在笔记本上,决心攻克针麻原理。他在搜集数据的同时,亲身进行穴位试验。
  1973年3月,一间半截埋在地下、半截露出地面的地堡式小屋里的灯光时常亮到深夜。张颖清正在聚精会神地做穴位试验。为保护室内温度,不能打开门窗,有毒药品的气味弥漫全屋。已有身孕的妻子,白天教学,晚上给丈夫当助手。20多个日夜过去了,蹲在充满刺激性气味烘箱前夫妻俩,终于看到了预想的紫色氨基酸云图。这对沉浸在幸福之中的青年根本没有想到,毒气已经无情地窒息了在母胎中成形的胎儿,儿子降临几个小时就夭亡了。张颖清压抑着心中的悲痛,在妻子出院的第二天,又投入到穴位的后续试验。
  1982年,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出版。同年,慧眼识人才的山东大学把这位只有电大毕业文凭的青年调入,一年后将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又晋升为教授。1990年张在山东大学创建了全息生物学研究所,任所长。张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
  全息生物学&&发现细胞层次之上的生物体功能单位
  古往今来,为了揭示生命的奥秘,无数科学家为之呕心沥血。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形形色色的生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胡克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植物的细胞。1838年,德国人施莱德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指出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统一的功能单位。这使人类对生物体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飞跃。恩格斯将细胞学说的提出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但在细胞层次之上还有没有统一的功能单位?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科学家殚精竭虑地探索,却始终没有解开这个谜。1985年,张颖清发现了细胞和生物个体之间的一个新的独立功能构造单位:全息胚。
  全息胚学说是张颖清全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它使人类对生物界的认识有了新的改观。这一理论告诉人们,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全息胚组成的;全息胚是生物体上处于某个发育阶段的特化的胚胎,在生物体上是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上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全息胚,细胞是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全息胚都有着向新个体自主发育的能力,都是整体发育的缩影,包含着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细胞作为全息胚的一个特例,也被包括在全息胚学说中。只是由于受到整体的控制,它们在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发生了特定变化,特化成了生物整体的一部分--如植物的叶片、枝条,动物的器官、节枝等。
  全息胚学说使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显示出了全新的意义。仙人球上任何一部分都能长出小仙人球,榕树的气根都可长成树,蚯蚓截断任何一截还可以长成一条新蚯蚓,在人身上某个穴位扎针可以治疗身体的相应部位&&无不是全息胚的显示。
  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理论著作《全息生物学》、《生物全息疗法》、《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新生物观》等多部专著,在国际上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传播和应用。中国的多所大学开设了全息生物学课。
  张的学术成就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正是张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张发明的生物全息诊疗法,几年间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使上百万人受益。
  1990年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在大会宣言中指出:全息生物学将会成为本世纪和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前沿学科和带头学科之一。可以预言,全息胚学说的提出者张颖清教授将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1992年在挪威奥斯陆召开的第二届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大会宣言指出:全息胚学说对生命科学的进步具有重大贡献,在生物学的众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初,张颖清教授三次应邀访问颁发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机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等,在具有诺贝尔奖提名权的教授们的主持下,多次作学术报告。我驻瑞典使馆科技处、教育处先后3次向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发回关于张的学术成就在瑞典获得高度评价的报告,认为只要进一步做好全息生物学理论的科学论证和推广工作,加强宣传,这一理论的发明者张颖清教授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使馆科技处的同志说,我国还没有任何一项科技成果能够像张颖清的成果这样,得到诺贝尔奖评定机构科学家的如此评价。
  早在1988年,全国政协委员王贤才、宋鸿钊就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建立诺贝尔奖获奖史研究和项目评价委员会,为我国争取诺贝尔奖创造条件》的1804号提案中指出:对于有希望获诺贝尔奖的科研工作者,应给予重点支持,像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提出的全息胚学说和应用该学说控制癌症的观点,就是很有前途的学说。张本人也曾提出,建议由国家科委组织著名专家组成特别评审委员会,对全息生物学理论进行研讨和评审,形成一个科学的结论。
  含冤辞世&&科技界的一大悲剧
  令人遗憾的是,张的这一要求一直未能得到满足。后期其科研工作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支持,而且因为个别人的质疑和个别权威的干预,而被打入冷宫。
  张颖清的夫人王兆琴痛心地说,老张探索自然奥秘几十年,困难、厄运、痛苦、委屈,没有将他击倒。然而,就在他离收获的果实越来越近时,个别所谓学术权威的粗暴干预竟使他每况愈下乃至含冤而逝。
  严谷良当年在国家计委主要从事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人称严科学,1998年退休。上世纪70年代初曾积极支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王选的汉字计算机激光照排等。严对记者说,最大的遗憾是当年没有支持张颖清的科研。
  张颖清去世后,严谷良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任振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蒋春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钦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浩、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孙文鹏等6名老科技工作者在联名信中说:在现有科技管理体制下,处于超前或突破性的科技创新,不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支持和必要的保护,相反,一个无端的质疑,或者一本小册子,就可以轻易断送科学家一辈子的心血。张颖清的厄运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联名信说,1995年4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由一位院士推荐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的文章,此文作者周慕瀛是山东肥城矿务局职工医院的一名医生,他并不了解全息生物学的内涵,质疑文不对题。张颖清写反驳文章,该报不给发表。学术上有不同意见本还无碍,纵有欠缺之处也应允许在实践中去完善,但在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尚未对此课题作出评议认定、科技界也未展开学术研讨或证伪的情况下,1996年10月出版的由那位院士主编的《伪科学曝光》一书,竟然将周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一文收录其中,以极不正常的方式将全息生物学打入伪科学之列。对于如此重大的科学是非,难道既不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又不需采取正常的学术讨论和答辩,仅凭个别权威的主观臆判,就能草断其学术生命和创新的学术方向吗?乱扣伪科学帽子的后果使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到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有的大学开设的全息生物学课程也被停开。更为痛惜的,由于学术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张积怨成疾,身心俱毁,从2000年起肺肝病变,胸腔积水,久治无效,不幸含冤病逝。
  关于张的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调整取消一事,山东大学人事处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这一称号不是终身荣誉,而是4年一滚动进行调整。调整与否,主要看科研贡献。如果4年来没有新的科研成果发表,就会被调整取消。这是很正常的。关于张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的说法,山东大学科研处赵处长解释说,学校里没有科研经费,都是教师自己从中央部委、省以及企业申请支持的。至于张的科研经费情况,他不清楚。
  6名老科技工作者在信中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然而,由于科技体制和科技立法的严重滞后,对重大的原创性课题和人才,我国至今仍然缺乏符合其发展特点的评价、鼓励和保护的法律、政策、风险投资等实际措施,致使相当一批超前的创新课题和人才,被忽视或遭严重压制,给国家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潜在损失。
  6位老科技工作者强烈呼吁,党委、府有必要像处理重大事故那样,从张颖清事件入手,对这类课题和人才受阻的严重情况,组织调查组进行审慎的调查,以吸取教训,避免学术误导,消除对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重大科技创新课题和人才等新生事物的偏见,促进科技界转变管理思维,切实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据了解,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已就张颖清英年早逝一事作出批示,山东省政府正在进行相关调查。
  张颖清的遭遇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悲剧。愿这样的悲剧永不重演!责任编辑:刘家昌(山东频道)
  方舟子:当心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
  .cn 日13:15 人民网
  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有什么东西听上去不像是真的,那么它很可能不是真的。一门伪科学一旦试图走向市场,推销起产品来,那就不仅仅是伪科学了。
  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去年10月份因病去世。全息生物学在生物学界被公认为伪科学。按中国传统,议论一位刚死不久的人的是非会被认为不厚道。但是,最近有一些人在媒体上炒作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鸣冤叫屈,比如新华社1月26日发表《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以下简称《悲剧》)一文,声称张颖清&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就在他离收获的果实越来越近时,个别所谓学术&权威&的粗暴干预竟使他每况愈下乃至含冤而逝。&
  那么,我想还是有不厚道一下的必要的。
  张颖清是一位没有上过大学的针灸医生,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了所谓&全息生物学&,其核心是&生物全息律&(或&全息胚学说&),杜撰了&全息胚&、&全息元&之类的名词,牵强附会地想要解释几乎一切生物现象,囊括所有生物学学科。没有生物学知识的人,可能会觉得他的说法很有趣。比如他说&生物体的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都存在部分与部分相似,部分与整体相似的构成&,并举叶子形状和树的形状相似为例。其实只要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这种简单枚举法是不足为凭的。可能某些树会碰巧符合这个&全息律&,但是更多的树是根本不符合的,比如我喜爱的榕树,我怎么也看不出其叶子形状和树的形状相似。
  而生物学专业的人,更一眼能看出所谓全息生物学是一名不具备生物学基本知识的人的异想天开,是典型的伪科学。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伪科学在中国极为吃香,在那样的环境下,张颖清出尽了风头,在1982年被山东大学破格聘为副教授,1990年晋升为教授,并成立了由其本人担任所长的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还搞了一个国际全息生物学会自任&终身主席&。
  1995年,全息生物学的伪科学性质才首次得到公开的揭露。当时,由著名生物化学家邹承鲁院士推荐,《中国科学报》发表周慕瀛写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一文,后来收入何祚庥院士编的《伪科学曝光》一书。这就是《悲剧》所说的&个别所谓学术&权威&的粗暴干预&,并把邹院士和何院士混为一人,以致有人质疑何院士在生物学上算什么权威。从那以后,这门伪科学总算没有那么嚣张了,虽然张颖清继续在山东大学当他的所长,但据新华社的那篇报道,&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这正是对待伪科学的正确做法,又怎么能当成罪状,并把张颖清之死怪罪为&由于学术生存权得不到保障&?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如果张颖清的东西有根有据、真有价值,岂能一被质疑就一蹶不振?
  《悲剧》声称张颖清&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引了1990年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大会宣言:&可以预言,全息胚学说的提出者张颖清教授将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那本来就是张颖清本人组织的会议,不过是自吹自擂罢了。又引用了中国驻瑞典使馆科技处的评价,即使是真的,外交官对科学成果的评价又有什么分量?
  《悲剧》声称:&张的学术成就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成果对生命科学、医学和农学等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我用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网提供的&全息生物学&英文译名在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没有找到任何一篇有关全息生物学的论文。用google检索,发现国外只有一些&另类医学&网站介绍全息生物学、张颖清。请问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发表在哪里?
  《悲剧》声称:&正是张1985年创立的全息胚学说,明确排除了学术界对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争议,从而为12年后克隆羊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是因为细胞中含有全套的基因组,而不是什么子虚乌有的&全息胚&。对此学术界从来没有争议,有争议的是高等动物已发育、分化的体细胞有没有可能逆转再回到受精卵的全能状态。1997年诞生的绵羊多莉是第一头用体细胞克隆的哺乳动物,但是并不是第一头被克隆的动物。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科学家就已用蝌蚪体细胞克隆出青蛙,用青蛙体细胞克隆出蝌蚪了。张颖清的学说毫无学术价值,也从未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在国际上无人注意。不信去问问克隆出多莉的维尔穆特,他可曾听说过什么全息胚学说、张颖清?敢胡吹明确排除了争议、奠定了理论基础,只能说是欺世盗名。
  《悲剧》声称张颖清英年早逝,在科技教育界引起强烈震动。其实只是有&6名老科技工作者联名写信&为张颖清喊冤。这6人没有一位是生物学家,并不具有足以评价张颖清研究成果的专业知识;而且他们都属于&天地生人&的小圈子,一贯鼓吹伪科学,包括那位自称用自己创立的全新的数学方法,一举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等几大数学难题的蒋春暄。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网声称,张颖清发明、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独家实施、独家生产&生物全息电图诊断仪在手上扫描一次只需15秒钟,就可以诊断全身有无疾病和患病的部位,等于快速地做了一次全身体格检查&。有如此神奇的医疗设备,早该全世界医院家家必备,什么CT、核磁共振诊断仪、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统统都该淘汰,只有几年前的&气功大师&可以媲美。为世界医学带来如此重大的革命,我看获得十个诺贝尔医学奖都够了。
  不过,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有什么东西听上去不像是真的,那么它很可能不是真的。一门伪科学一旦试图走向市场,推销起产品来,那就不仅仅是伪科学了。
  科学家质疑私人科学打假反伪斗士被指造冤
  晨报记者 郭鹤翔北京报道 实习生 张源
  新闻提示:2005年深秋的一个上午,在北京朝阳门内大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一场题为&张颖清事件的反思&&&纪念张颖清教授逝世一周年&的学术讲座正激烈展开。参加这次讲座的,有数十位来自两院各研究单位、中央各部委和军队的科学家。讲座主要组织者,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振海有些激动地告诉晨报记者:&张颖清教授是原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所长,极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由于个别&反伪斗士&不问青红皂白将全息生物学打为&伪科学&,年仅57岁的张颖清禁不住打击于去年10月与世长辞,新华社随即刊发《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一文报道此事。&
  据科学家们介绍,重大自主科技创新&无偏二极管&被&反伪斗士&打成&永动机&、蒋春暄证明世纪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却遭&封杀&的事件,可与张颖清事件并称&科学打假三大冤案&。在场科学家告诉晨报记者,这些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项目,都是在被&反伪斗士&何祚庥、方舟子等人&打假&后陷入困境的。
  随后,晨报记者对何祚庥院士和方舟子博士进行了专访,他们则对&冤案&说法进行了反驳。
  三大&冤案&与&反伪斗士&的辩驳
  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遭封杀后&含冤病逝&
  晨报记者从这次讲座中了解到,张颖清是原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所长,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据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网站披露,当时张颖清曾三次被诺贝尔评奖机构邀往瑞典讲座,并被国家有关部门认为将有希望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生物学家。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995年,全息生物学被何祚庥主编的一本科普著作打为&伪科学&。新华社2005年初的报道证实,&乱扣伪科学帽子的后果使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到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有的大学开设的全息生物学课程也被停开。更为痛惜的是,由于学术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张积怨成疾,身心俱毁,从2000年起肺肝病变,胸腔积水,久治无效,不幸含冤病逝。&
  何祚庥回应:&最早质疑的不是我&
  近日,何祚庥院士接受晨报采访时说:&我没有写过关于他(张颖清)是伪科学的文章,最早对他这一理论提出质疑的,是邹承鲁院士。我所编著的《伪科学曝光》编进了邹推荐的相关文章&&&我介入伪科学有一条原则:不是我(所研究的)行业中的事情,我都要问专家。像生物,我就要找邹承鲁和方舟子,他们说的我相信。在张颖清之前生物学上没全息这个名词,我觉得他对全息这个词在生物学上的概念没做任何解释。&
  对于张颖清的成就,何祚庥评价:&不是说我何祚庥说他站不住脚他就站不住脚。如果他的工作的确是好的,国内得不到支持国外也能获得支持,总归有人承认,他死后还会有人支持他,继续他的工作。&
  方舟子回应:不信诺奖机构请张演讲
  新华社2005年初发表关于张颖清的报道后,方舟子立刻发表《当心有人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一文批驳该报道。在接受晨报采访时,方舟子说:&所谓张颖清因&全息生物学&曾被诺贝尔奖颁布机构请到瑞典三次演讲云云,我没有见到任何报道。我们曾经揭露过多起打着诺贝尔奖招摇撞骗的机构,也揭露过一些人到国外参加那种任何人交了会费就可以参加的会议后回国自吹自擂。我不相信会有任何国际学术机构会请一位没有在任何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人去做&学术演讲&。&
  反伪斗士被指制造冤案续:方舟子面临打假官司
  .cn 日02:30 新闻晨报
  晨报于昨日、前日连续刊登了《&反伪斗士&私人科学打假行为遭质疑》系列文章,报道了多位科学家对&反伪斗士&何祚庥、方舟子等&科技打假&行为的质疑。&科学打假三大冤案&究竟能否成立?&反伪斗士&的种种打假理由是否有理?中国的自主科技创新面临着怎样的局面?晨报记者对相关人士进行了深入追访。
  张颖清,原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所长,曾被国家有关部门认为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北京一批老科学家称,由于遭遇&反伪斗士&打假,张颖清的研究遭到重创,本人于2004年年底逝世,年仅57岁。新华社随即刊发《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一文报道此事。此案被北京部分科学家认为是近年来的&科技打假第一冤案&。
  &诺奖希望之星&为何&冤死&
  张颖清,天才还是南郭先生?
  在《当心有人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一文中,方舟子称张颖清是一位没有上过大学的针灸医生。记者的调查显示,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奠基性著作《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于1982年出版,同年,山东大学把这位只有电大毕业文凭的青年调入,一年后将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又晋升为教授。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张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论著权威性方面,张颖清好友、农学专家王瑞库提供的文献资料显示,张颖清的大量专著先后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皇家图书馆、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多家大学图书馆收藏。GOOGLE搜索结果显示,研究停顿多年的全息生物学(ECIWO)相关外文网页仍有8000余个,遍及挪威、比利时、美国、日本等国。
  &诺奖讲座&确有其事
  方舟子质疑全息生物学创始人张颖清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诺贝尔奖评审机构邀请讲座&无法得到证实。为此,记者找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任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参赞的赵迎福。他证实,张颖清1990年前后确实在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唯一评奖、颁奖机构所在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作过报告。
  曾经担任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一秘的刘仁清向记者回忆说:&1991年时,张颖清教授来瑞典访问,使馆对他此行相当重视,安排我陪同。张颖清详细地向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介绍了他的学说,瑞典的专家都对他的理论很感兴趣。他不是在那里瞎吹,因为他列出了不少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新华社对此报道称,&我驻瑞典使馆科技处、教育处先后3次向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发回关于张的学术成就在瑞典获得高度评价的报告,认为&只要进一步做好科学论证和推广工作,这一理论的发明者张颖清教授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由于事隔10余年,记者没有找到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当年负责安排张颖清讲座的有关人士。但该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汉斯&约恩沃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虽然学院经常进行一些&前沿研究项目&讲座,但&如果一个项目3次被请来讲座,当然是委员会对其重视的体现&。
  此外,张颖清发明的全息诊断仪曾获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
  全息生物学研究现已停顿
  为了进一步了解张颖清过世后全息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记者致电山东大学,学校查号台证实全息生物研究所已经销号。王瑞库说:&张颖清被打为&伪科学&后,一直没有机会反驳,失去研究经费后,他只好开发起全息生物治疗仪,并用其中的收益维持科研,处境非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受到了刺激,提早离开了我们。&张颖清去世后,与他一同呕心沥血研究全息生物学的夫人王兆琴也出国了,全息生物学研究在中国已经陷入停顿。□晨报记者郭翔鹤北京报道实习生张源
  张颖清简介
  张颖清,日生于内蒙乌兰察布盟土默特右旗(1970年划归包头市)萨拉齐镇。年,分别在卓资县旗下营小学和十八台小学读初小、高小;年,分别在十八台中学和集宁一中读初中、高中。1968年,在达茂旗上山下乡,1969年,在乌兰察布日报社参加工作,1974年,调入乌盟科技情报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理学科专业。1984年,调入山东大学,历任助理研究员、副教授、教授。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0年以来,任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20世纪80年代,张颖清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研究,独立发现了生物体从细胞到整体之间普遍存在的中间结构层次及其内在联系,建立了新的生物体统一功能结构单位&&全息胚,提出了生物体结构的全息胚学说,创立了全息生物学。
  全息胚学说揭示了生物体不同层次之间、部分和整体之间的统一性;对生物进化的途径、发育和分化、癌机制等问题从新的角度作出了理论解释。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和观念性的改变。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奠基人之一汪德耀教授(曾任厦门大学校长)认为:&全息胚的发现,以及全息胚学说的提出同细胞的发现以及细胞学说的提出有着相同的、重要的科学意义。如果说伟大的达尔文进化论打破了物种的种与种之间的绝对界限,是生物系统的进化论,那么全息胚学说就打破了生物个体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绝对界限,是生物个体的进化论。&
  全息生物学已在医学、农业、园艺、兽医、植物组织培养、中草药学、古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科学和经济效果;特别是生物全息诊疗法和全息定域选种法的发现对中医、针灸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息胚学说的建立,揭开了自然界又一层神秘面纱并为最终揭开人体经络的奥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使人们对人体腧穴诊疗机理发生了一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实践证明,按全息胚理论诊断和取穴,针对不同的病症施行针灸、按摩、刮痧等中国传统医术,对于许多脏器性疾病是更为高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施术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完全改变了传统经穴诊疗法凭世代经验积累传承取穴治疗的做法。全息胚理论所揭示的人体不同节肢全息穴位的同一有序分布规律及其明确的脏器按序配位对应关系,既是张颖清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大发现,又是全息胚学说的自然推论,更是支持全息胚理论的有力证据。
  如果把近代多数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比作&在已知的森林里寻找未知的树叶&,张颖清的学术成果则可以称得上是&意外发现了一片完全未被涉足的森林&。开卜勒因发现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而被称为&天空立法者&,而张颖清则可被称为&生物体结构立法者&。
  张颖清著有《全息生物学》上册(1989)、《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1982)、《全息胚及其医学应用》(1992)、《新生物观》(1991)、《生物全息诊疗法》(1987)等五部专著,后三部专著已出版了英文版,其中三本英文版专著的情况被美国权威机构ISI出版的CurrentContents:Life Sciences收录。《生物全息诊疗法》一书两次印刷共发行7.5万册;已被译成英、德、日等9种文字,被30余个国家的医生临床应用。在当时国家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和各应用国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先后在新加坡、挪威和美国召开了三届全息生物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三届大会的论文目录全部被国际上最具影响的三大检索工具之一的《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
  中国科学院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院士、杨弘远院士,中国工程院著名医学家宋鸿钊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妇科肿瘤学专家),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胡熙明(原卫生部副部长),诺贝尔会议成员费尔克曼教授,世界卫生组织科学组成员、波兰国家卫生部顾问嘎纽斯赞乌斯基教授,前苏联的拉脱维亚功勋科学家、医学博士波特诺夫教授,埃及国家卫生部顾问、全国医学会主席戈嘎瑞博士等,都给予了全息生物学以高度评价;英国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赫胥黎教授等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曾专门给张颖清写信对其进行热情赞赏和鼓励;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于日以&教外际(号&文批准成立&国际全息生物学学会&,总部设在山东大学。
  1988年,全国政协委员王贤才、宋鸿钊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建立诺贝尔奖获奖史研究和项目评价委员会,为我国争取诺贝尔奖创造条件》的1804号提案中指出:&对有诺奖苗头的科研工作,应给予重点支持。象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的全息胚学说和应用该学说控制癌瘤的观点,就是很有前途的学说。&
  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的安排下,张颖清分别于、1992年三次访问瑞典,向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评选颁发机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科学家介绍他的理论,并与许多对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具有永久提名权的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他的学说引起了国际上多位著名学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赞扬。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先后三次分别以&(91)典科字第06号文&、&(91)典科字第39号文&和&(92)典科字第31号文&给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发文,反映张颖清的学说受到国际著名学者高度评价的情况,并建议国家给予重点扶持并加强宣传推广工作。于是,国内多家媒体陆续对张颖清的成就进行了宣传报道。但这些宣传报道却严重刺痛了某些学术权贵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更激起了中科院时任生物学部主任邹承鲁的强烈不满。
&  正当邹承鲁欲加罪却苦患无辞之际,恰巧山东肥城县矿务局医院一个名叫周慕瀛的医生也看到了关于全息生物学的报道(此人当时正在搞业余生物学研究,后曾公开宣称自己的两篇论文应获诺贝尔奖且&必将折服全世界&)。震惊之余,周慕瀛匆忙找来一本张颖清的早期著作连夜苦钻,在其根本未弄懂全息生物学基本原理及中医经络学、逻辑学等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周幕瀛仅凭自己对其中部分段落望文生义的曲解,写成一篇《全息生物学的质疑》,发表在1993年第3期《医学与哲学》杂志上。文中,周慕瀛先对全息生物学某些文字表述断章取义,再穿凿附会地谬用&三段论&、几何学等&科学法则&对其大批特批,全盘否定。而对张颖清著作中举证的大量应用成果却避而不谈。后被张颖清的弟子陈少宗发表于同年《医学与哲学》第11期的针对性反驳文章所镇伏。
  1995年初,周慕瀛公然玩弄金蝉脱壳伎俩,将其文章略作修改并更名为《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直接寄给了邹承鲁。对全息生物学内容一无所知的邹承鲁在未对其进行任何甄别的情况下,不仅匆匆将《质疑》推荐给媒体公开发表,而且还在其推荐信中,公然用栽赃手段对张颖清进行了诬陷诋毁并发泄了自己的不满与不屑
  邹承鲁公开毁誉的推荐信和周慕瀛全力加罪的《质疑》同时在《中国科学报》发表后,张颖清很快写了澄清反驳文章,并附上了国家有关文件和多位国内外著名生物学家高度评价全息生物学的信函影印件;同时,张颖清也把同样内容及附件的一封澄清函连同自己的主要著作寄给了邹承鲁本人。然而,张颖清有理有据的反驳文章却被《中国科学报》拒绝发表;尽管邹承鲁完全可以从张颖清给他本人的澄清函中认识到自己那封推荐信的荒谬,但他却公然亵渎公正原则,既没有以任何方式公布张颖清的澄清函,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纠正自己那封推荐信中的严重错误及其对张颖清名誉造成的伤害。
  张颖清无奈又通过山东大学向国家教委上书建议&由国家科委组织著名专家组成特别评审委员会,对全息生物学理论进行研讨和评审以形成一个科学的结论&。请示文件先后经国务院分管副总理李岚清和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批示,任务直接下达给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部又将任务下达给了邹承鲁任主任的生物学部。而邹承鲁却召集了一次既不请任何人答辩,也不做任何检验,又不公布任何信息的&暗箱学术评议会议&并秘密炮制了一篇极力贬低全息生物学(但并未完全否定)的评议报告送达李岚清副总理,会议的所有文件至今秘而不宣,张颖清所在的山东大学也未收到任何相关信息。会后,邹承鲁一边亲自给张颖清写信,诈称全息生物学被完全否定,一边通过自己在山东大学的内线密切监视着张颖清的动向。
  1996年8月,第三届全息生物学国际学术会议在美国洛杉矶召开并收到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贺信,邹承鲁随即遁入幕后,密推《质疑》连同其推荐信入编何祚庥主编(邹承鲁任三顾问之一)的《伪科学曝光》一书,以此政*治手腕将全息生物学打入伪科学之列,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研究所随之遭到一场文*革造*反式的无理冲击。此后,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一些大学的全息生物学课程也被停开。由于申诉无门并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张颖清积怨成疾,身心俱毁,于日含冤辞世。
  全息生物学蒙难事件于日由新华网记者董学清首次公开披露后,以华裔美国绿卡持有者方舟子为代表的所谓&中国新生代反伪斗士&为了掩盖事实真相,公然与邹承鲁沆瀣一气,篡改史实、编造谎言、欺骗舆论、混淆视听,惨无人道地对张颖清施行了一轮又一轮公开诬陷和诋毁。
  可笑的是,邹承鲁与方舟子等人自以为张颖清死无对证,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编造谎言欺骗公众,以至于在轮番上阵、各显其能大肆鼓噪表演的过程中,这些各自为战、自作聪明的&反伪斗士&之间因缺乏协调而闹出了一连串&交叉穿帮&和互扇耳光甚至自扇耳光的丑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科技部、中科协、教育部、卫生部、山东大学等相关学术管理部门则对这样一起恶劣的学术谋杀事件一直采取不闻不问、不置可否的暧昧态度,致使张颖清教授死后仍长期蒙受不白之冤。
  详情请阅《全息生物学蒙难简史》:
  /view/66dcba24aaea998fcc220e03.html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k0856)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云风
联系值班编辑
值班电话:010-
联系办公室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星西路106号国风美唐综合楼3号楼1008室
&乌有之乡.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跟邻居吵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