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vid是在pet检测时进行f18肿瘤标记物检测吗

  “科学家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再次催热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这个听起来有点拗口的名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研究成果也与该疾病关系密切。  β-淀粉样蛋白沉积成为近几年从病理角度来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突破口,目前的判断方法主要分为试剂盒诊断和影像学诊断两种,试剂盒诊断主要采用的是日本IBL研制的阿尔茨海默病检测试剂。影像学的诊断方法已经有多家公司开发出相关的诊断产品,如2012年FDA批准Eli Lilly的Florbetapir F18(商品名Amyvid),患者注射后进行PET扫描,即可检测到患者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斑。另一家生物制药公司Navidea的PET显像剂NAV4694也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这种示踪剂也可以检测到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的沉积情况。    国内极少接受早期诊断    癌症的早期普查诊断和筛选已经在人群中形成了共识,但很少有病人主动要求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解放军四五八医院长期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王宝萍博士说:“大多数病人都是出现了明显症状、病情比较严重后才到医院就诊,医院也主要通过MMSE量表、ADL量表以及排除的方法诊断患者是否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医院很少会使用病理检查的手段为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日本IBL研制的阿尔茨海默病检测试剂由深圳市科润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国内独家进行代理销售,记者打电话向该公司询问检测试剂在国内的销售情况,对方表示:“这个产品的销量非常少,几乎无人问津,很少有医院会向他们采购这个产品。”  王宝萍也表示:“在国内极少有患者会使用检测试剂盒或者PET-CT进行病情的诊断,原因主要是只有北京等极少数地方的医院有能力进行检查标本的采集,其次是检查的仪器和试剂完全依赖进口,价格非常昂贵。另外,大部分患者都是病情非常明显了,通过其他检查也就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这些都不利于早期检测市场的发展。    市场开发空间巨大    这种情况很多是受制于社会的传统观念,认为这种疾病不可逆转,没有早期诊断的价值,但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科主任徐书雯教授表示:“目前的主流医学界已不再采用‘老年痴呆不可逆转’的提法。”她认为对于痴呆前期和早期的患者来说,病情是可以得到延缓发展、控制和改善的。  这样一来,早期诊断其实非常必要,如果能早点发现,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也可以帮助家属更好地了解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分管服务项目的副主席、心理学家Michelle Barclay就曾说过:“如果患者和家属能了解疾病并知道该怎样应对,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惨剧发生。”  国内的生物技术企业也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研发投入。据统计,目前全球有4400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有专家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是现在的3倍。可以想象,这个市场的“蛋糕”还是足够大的,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价格适中、患者依从性又比较好的诊断方法,不论对患者还是企业而言都意义巨大。  在这方面,今年《自然医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十分鼓舞人心。文章称,美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血液检测方法,能够精确预测受试者未来3年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来自乔治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过去5年中对比了超过500名70岁以上的志愿者血液样本,发现准确率达到了90%左右。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种疾病,可以预计,今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几率也会不断提高,会有更多人参与早期诊断,这将催生诊断试剂市场的迅速释放,帮助从事诊断试剂生产和研究的企业从中受益,也会为医疗体系节约更多的后期治疗成本。
&&&&(本文版权归医药经济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用户名:&&&&行业动态当前位置: >
2012年4月FDA批准新药概况
核心提示:2012年4月,FDA批出新分子实体药品2个,分别为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显影剂AMYVID和用于治疗勃起性功能障碍的STENDRA。
2012年4月,FDA批出新分子实体药品2个,分别为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显影剂AMYVID和用于治疗勃起性功能障碍的STENDRA。
表:2012年4月FDA批准新药
通用名(中文)
FLORBETAPIR F18
AVID RADIOPHARMACEUTICALS
新分子实体(NME)
04/06/2012
AVANAFIL(阿伐那非)
50mg 100mg and 200mg
新分子实体(NME)
04/27/2012
AMYVID,是一种分子显影剂,患者注射后进行PET扫描,用于检测患者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斑块。&-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主要病理产物。AVID RADIOPHARMACEUTICALS是礼来旗下公司,2010年礼来公司以3亿美元收购。AMYVID是首个进入美国多中心、试验性新药临床研究的&-淀粉样蛋白显影化合物。
STENDRA,通用名:AVANAFIL(阿伐那非),VIVUS公司生产,有3种规格。STENDRA用于治疗勃起性功能障碍。STENDRA是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可帮助增加阴茎血流。如同其他PDE5抑制剂,因为可能导致血压突然下降,STENDRA不能与硝酸盐类治疗胸痛(心绞痛)药物同服。PET及PET-CT在肿瘤中的应用_好大夫在线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曾辉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PET及PET-CT在肿瘤中的应用
全网发布: 21:57
PET及PET-CT在肿瘤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PET ?PET-CT ?
PET是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缩写,译成中文则为: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是利用正电子发射体标记的葡萄糖、氨基酸、胆碱、胸腺嘧啶、受体的配体及血流显像剂等药物为示踪剂,以解剖图象方式、从分子水平显示机体及病灶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血流、细胞增殖和受体分布状况,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诊断信息,因此,称之为分子显像或生物化学显像。PET的应用使核医学迈入分子核医学的新纪元。
PET 是目前最新科技医学影像检查设备,是唯一能以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及受体显像的新型高科技影像设备。成功地解决了病灶的清晰显示,使肿瘤的诊断从单纯的解剖影像迈进了功能代谢影像时代。是肿瘤诊断治疗进入现代化的标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患者对治疗水平要求的提高,出现了适形放疗、γ-刀、射频消融、超声聚焦刀等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对病灶的准确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PET对病灶的显示比CT、MRI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于病灶的准确定位及与吡邻结构的关系却远不如CT、MRI,难以满足临床精确治疗的要求。因此,PET检查发现病灶后,必须再进行CT或MRI定位检查才能进行治疗,而且一些PET发现的小病灶及一些位于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较小病灶在CT或MRI定位检查时却难以发现,临床医生无法根据PET结果进行精确治疗,PET的应用价值受到了限制。PET-CT实现了PET与CT图像的同机融合,充分利用了PET及CT的图像优势,取长补短,有效的解决了病灶的显示和准确定位问题,满足了临床精确治疗的要求。
(二)PET-CT
PET-CT是将PET(功能代谢显像)、CT(解剖结构显像)两个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相融合,实现了PET、CT图像的同机融合。使PET的功能显像与螺旋CT的精细结构显像两种最高档显像技术的优点融于一体,形成优势互补,一次成像既可获得PET图像,又可获得相应部位的CT图像,既可准确地对病灶进行定性,又能准确定位,其诊断性能及临床实用价值更高。是当今最完美、最高档次的医学影像技术,被称之为近20年来在肿瘤诊断领域最重要的发展。
&举个例子来说明,PET-CT所产生的影像就像是电视气象预报中所显示的卫星云图与地图相结合一样。PET图像可清晰显示癌症病灶,就象气象云图显示不同的降雨量;而CT所显示的精细解剖影像就像地图,告诉医师癌症病灶的准确位置及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比邻关系。PET与CT有机结合而成的PET-CT就如同电视气象预报中的卫星云图与地图相结合,准确获得不同区域的天气状况或降雨量;精确的将PET显示的癌症病灶及CT显示的病灶精确位置及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比邻关系融合在一张影像资料中。最大限度满足临床各种精确治疗的需要,也架起了临床医生与PET之间的桥梁。
PET显像的物理原理是利用回旋加速器,加速带电粒子(如质子、 氘核)轰击靶核,通过核反应产生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如11C、13N、15O、F18等),并合成相应的显像剂,引入机体后定位于靶器官,这些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发射正电子,这种正电子在组织中运行很短距离后(&1mm),即与周围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发生湮没辐射,发射出方向相反、能量相等(511kev)的两个光子。PET显像是采用一系列成对的互成180°排列并与符合线路相连的探测器来探测湮没辐射光子,从而获得机体正电子核素的断层分布图,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代谢功能,对疾病进行诊断。
三.示踪剂
&& F18-FDG(2-Fluorine-18-Fluoro-2-deeoxy-D-glucose,2-氟-18-氟-2-脱氧-D-葡萄糖)是葡萄糖的类似物,是临床最常用的显像剂。 此外,还有氨基酸类、核苷酸类、胆碱、 11C-乙酸盐、乏氧显像剂、受体显像剂等示踪剂。
四.&&&&&&&&&&&& PET在肿瘤中的应用
PE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是基于示踪原理,利用肿瘤组织的一些特有的生物学或生理学及生物化学代谢特点,如恶性肿瘤组织生长快、代谢旺盛,具有高度的糖酵解能力,以及蛋白质、DNA合成明显增加等,同时有些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细胞存在某些受体(如雌激素、雄性激素、生长抑素受体等)或抗体高表达现象。利用恶性肿瘤这些病理生理改变,采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配体拮抗剂或抗体等为显像剂,引入机体后在病灶内聚集经PET显像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数量及放射性分布,属于肿瘤阳性显像,突出病灶。目前,PET显像主要用于肿瘤的定性与定位诊断、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疗效的评价、转移灶的寻找与复发的监测等方面。对于肿瘤标志物增高或发现转移灶,而CT、MRI及纤维内窥镜等临床常规检查未发现原发灶的患者更具有优势。
1.肺部孤立性结或肿块的良、恶性鉴别
F18-FDG PET显像是鉴别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良、恶性的有效方法。恶性病灶表现为结节状的限局性放射性浓聚影,即高代谢病灶。绝大多数良性病灶不摄取F18-FDG 或轻度摄取F18-FDG。但也有小部分良性病变(如活动性、急性炎症等)出现F18-FDG 高摄取,出现放射性浓聚影,仔细分析病灶的形态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2.临床分期
&F18-FDG PET显像是以解剖图像方式从分子水平显示肿瘤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属于肿瘤阳性显像,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由于肿瘤阳性显像可以明显突出肿瘤病灶,对于纵隔、肺门等解剖结构复杂部位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对CT、MRI难以检出的小淋巴结转移灶更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一次静脉注射F18-FDG,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全身显像,这对于了解肺癌病变的全身累及范围、准确进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疗效观察
肺癌对放疗、化疗有效的反应首先表现为代谢降低、肿瘤的增生减缓或停止,随后才出现肿瘤的体积缩小或消失。PET显像提供的是功能代谢信息,可在治疗的早期显示肿瘤组织的代谢变化,对于早期评价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4.监测复发及转移
恶性肿瘤治疗后经常出现复发或转移,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特别是手术或放疗后,病灶局部出现的变化,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难以鉴别是治疗后纤维组织形成,还是肿瘤复发。PET显像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复发的肿瘤组织的代谢率明显高于治疗后形成的纤维瘢痕,同时PET全身扫描可以及时发现转移灶。
(二)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于脑组织、脑膜、脑神经、垂体、血管及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是指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的肿瘤。PET显像主要用于颅内肿瘤的定性、了解生物学特性、治疗后复发与纤维瘢痕形成鉴别、评价疗效等。
1.胶质瘤(glioma)
F18-FDG PET显像对星形细胞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星形胶质细胞瘤Ⅰ级F18-FDG PET显像表现为低代谢影像 ,病灶的放射性浓聚程度低于正常脑组织,阅片时注意与CT、MRI相对照。星形胶质细胞瘤Ⅱ~Ⅲ级可表现为高代谢病灶,尤其以病灶边缘明显,病灶的中心部位可表现为低代谢灶。星形胶质细胞瘤Ⅲ、Ⅳ级在F18-FDG PET显像时表现为高代谢病灶,肿瘤病灶显示为放射性异常浓聚影,甚至可以高于相邻的皮质,当肿瘤内部发生出血、坏死时,相应部位可表现为放射性缺损。因此,根据星形细胞瘤病灶对F18-FDG的浓聚程度可以鉴别其良恶性。
肿瘤细胞对F18-FDG浓聚程度的降低是放、化疗有效的标志,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用F18-FDG PET显像进行连续动态观察,根据病灶对F18-FDG浓聚程度的变化判断肿瘤细胞对治疗的反应,可用于疗效评价。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F18-FDG PET显像可以早期发现残余病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星形细胞瘤具有很强的复发性,CT/MRI对于星形细胞瘤手术或放疗后是治疗后复发或是治疗后疤痕形成的鉴别有一定困难,而F18-FDG PET显像则具有很强的优势,因为治疗后形成疤痕的糖代谢水平远远低于复发的肿瘤组织,在F18-FDG PET显像图上治疗后形成疤痕组织表现为放射性减低影(即低代谢灶),复发的肿瘤组织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影(即高代谢灶)。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明,F18-FDG PET显像是鉴别星形细胞瘤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或治疗后疤痕形成的有效手段。 此外,F18-FDG PET显像也可用于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的诊断及疗效评价。
2.颅内恶性淋巴瘤
颅内恶性淋巴瘤对F18-FDG 的摄取率很高,一般SUV在5~10以上,F18-FDG PET显像表现为高代谢病灶。颅内恶性淋巴瘤对F18-FDG 的摄取率的降低是治疗有效的标志,根据肿瘤对F18-FDG 的摄取率的变化,可以早期评价治疗效果,监测复发。
3.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是鞍内最常见的肿瘤,临床观察证明正常脑垂体及激素分泌性腺瘤F18-FDG PET显像无明显放射性集聚;而无功能性细胞腺瘤对F18-FDG 有很高的摄取功能,F18-FDG PET显像显示为高代谢灶。F18-FDG PET显像也可以用于观察垂体腺瘤对治疗的反应及监测复发。
4.脑转移瘤&& &
脑转移瘤与其原发灶一样是恶性肿瘤,具有较强的F18-FDG集聚能力,F18-FDG PET显像表现为高代谢病灶。如果病灶内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及液化,相应部位可表现为放射性缺损。对于先发现颅内转移瘤,而原发病灶未明的肿瘤患者,进行PET全身显像,有助于检出肿瘤原发灶,对于明确诊断,了解肿瘤全身累及范围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可以选用F18-FDG PET显像判断放、化疗效果,检测手术后残余病灶,鉴别肿瘤治疗后复发和疤痕形成。
(三)头颈部肿瘤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F18-FDG PET显像鼻咽部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骨转移灶及其他脏器转移灶均表现为高代谢病灶,显示放射性浓聚影, F18-FDG PET显像对鼻咽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 乏氧显像剂 (F18-FMISO) PET显像可预测鼻咽癌的放疗疗效。
喉癌(laryngeal carcinoma ) F18-FDG PET显像对喉癌及其转移灶有很高的检出灵敏度,肿瘤显示为高代谢病灶。F18-FDG PET显像对喉癌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及监测复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3.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I131全身扫描对分化程度高,有摄碘功能的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但对分化程度低无明显摄碘功能的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的检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甲状腺癌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也能高度摄取F18-FDG,F18-FDG PET显像显示为高代谢病灶,特别是对血清TG水平高,而131I全身扫描阴性的患者更有意义。F18-FDG PET显像主要用于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手术治疗前的诊断并了解全身转移情况,以及监测复发,评价疗效。
4.其他恶性肿瘤
F18-FDG PET显像也可以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鼻腔癌、上颌窦癌、涎腺癌、扁桃体癌、舌癌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寻找转移灶、评价疗效及监测复发。
(四)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PET主要用于确定肿瘤的分布范围,明确临床分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恶性淋巴瘤对F18-FDG 摄取程度均很高, 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对F18-FDG 摄取程度无明显差异, 恶性淋巴瘤对F18-FDG 摄取率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率正相关,并与良恶性程度平行,提示F18-FDG PET 显像有助于判断恶性程度及预后。 此外,PET还可用于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对于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人,F18-FDG& PET显像可鉴别脑内恶性淋巴瘤和炎症反应。因为颅内恶性淋巴瘤对F18-FDG的摄取极高(祥见颅内肿瘤),可超过大脑皮质。而炎症反应则不如恶性淋巴瘤摄取的高。
(五)乳腺癌
乳腺癌(breast cancer) F18-FDG PET显像显示高代谢影像。对乳腺癌原发灶诊断的灵敏度为80%~100%、特异性为68%~100%。乳腺癌的转移灶也有高度摄取F18-FDG的能力,而且一次静脉注射F18-FDG可有很容易地进行全身显像,所以F18-FDG PET显像对乳腺癌的分期有重要价值。 PET全身显像对乳腺癌骨骼、肺、脑、肝等远处转移灶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F18-FDG PET显像对乳腺癌全面、准确地了解病变累及范围及程度,进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F18-FDG PET显像也应用于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或转移、评价疗效。
另外,PET雌激素受体显像可预测乳腺癌对雌激素的治疗效果,病灶内F18-雌二醇摄取高,提示癌细胞表面雌激素受体表达高,适合行激素治疗,而阴性者表明癌细胞表面雌激素受体表达程度不高或不表达,一般不适合行激素治疗。
(六)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 对F18-FDG有较高的摄取,病灶显示为沿食管走行的高代谢病灶。F18-FDG PET对了解食管癌的全身累及范围,进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锁骨上窝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肝转移等远处转移灶的检出明显优于CT检查。 F18-FDG PET评价疗效具有灵敏和准确的特点;在监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 F18-FDG PET 主要用于胃癌的临床分期,胃癌及其转移灶对F18-FDG高摄取,显示为高代谢影像。 F18-FDG PET 对胃癌转移灶的检出与食管癌相近。阅片时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常情况下,部分患者胃壁可出现F18-FDG 较明显的生理性浓聚,对于可疑胃癌并出现胃壁限局性浓聚者,应当于进食后进行延迟显像。进食后延迟显像胃腔呈囊状放射性缺损影,如果进食后胃壁相应部位仍有限局性浓聚影,提示胃癌存在的可能,应当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1)原发灶的诊断
对大肠癌原发灶的诊断,临床应首选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病变情况,并且能同时活检获得病理学检查结果。F18-FDG& PET显像也能检出大肠癌的原发病灶,而且灵敏度也很高,但F18-FDG& PET全身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在于能同时检出转移灶,全面了解病变的累及范围,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为临床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大肠癌对F18-FDG 高摄取,PET显示为放射性浓聚影像。Abdel-Nabi 等对临床48例大肠癌的研究结果表明,F18-FDG PET显像对原发性大肠癌检出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43%,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100%,增生性大肠息肉病人35例均未见F18-FDG浓聚影。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PET中心的临床观察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2)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
大肠癌的中晚期多出现淋巴结及远处器官的转移。对于手术治疗前及手术治疗后患者,明确转移灶的有无及数量、全面了解病变的全身累及范围,准确进行临床分期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血清CEA增高,而临床纤维肠镜、B超、CT、MRI等检查又找不到病灶者,F18-FDG& PET更具优势;由于恶性肿瘤的转移灶与原发灶具有相似的代谢特点,而且注射一次F18-FDG,就可以进行全身显像检查,因此,PET全身显像不仅能早期检出肿瘤原发灶,而且能全面了解病变全身的累及范围,为临床准确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3)监测术后复发及转移
大肠癌手术治疗后,局部常常出现复发病灶,较小的复发病灶CT或MRI难以与术后纤维瘢痕形成相鉴别;F18-FDG& PET显像显示的是病灶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复发的肿瘤组织的葡萄糖代谢率明显高于纤维瘢痕组织,因此,在F18-FDG& PET显像图上,复发的肿瘤组织会显示出明显的F18-FDG 异常浓聚影,即高代谢病灶,同时还可以全面了解全身的转移情况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PET中心研究结果表明F18-FDG& PET显像对大肠癌复发的检出的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8.3%,阳性预测值为97.6%,阴性预测值为100%。
(4)疗效评价
在大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及时掌握病灶对治疗的反应是有效治疗的基础。特别是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很大,及时评价疗效可以及时调整有效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尽可能地避免放疗和化疗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并获取最大的疗效。
&胆管细胞癌及分化程度低的肝细胞癌对F18-FDG摄取能力较强,PET显示为高代谢病灶;分化较好的肝细胞癌由于肿瘤细胞内含有一定水平的葡萄糖-6-磷酸酶,可将进入肿瘤细胞并经已糖激酶催化生成的6-磷酸-F18-FDG水解,去掉6-磷酸生成F18-FDG ,F18-FDG可通过细胞膜被肿瘤细胞清除,PET显像无F18-FDG积聚,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F18-FDG PET显像价值有限, 其灵敏度约70%。 葡萄糖-6-磷酸酶在分化程度低的肝细胞癌内表达较少或不表达。最近研究结果证明,11C-乙酸对于分化较好的肝细胞癌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并且已经用于临床,获得了满意大结果。F18-FDG和11C-乙酸联合应用进行PET显像,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肝硬化、肝腺瘤、、肝脂肪浸润等肝内大多数良性病变一般不会出现F18-FDG 高摄取,F18-FDG PET显像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特异性较高。所以,对于F18-FDG PET 显像阳性者,基本上可诊断为肝癌,而阴性者则需要进一步进行11C-乙酸PET显像,以除外高分化肝细胞肝癌的可能。 PET 显像可用于评价肝癌介入、适形放疗、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对治疗后肿瘤残余和复发的诊断明显优于CT。
(1)治疗前诊断
胰腺癌可以大量摄取F18-FDG,在F18-FDG PET显像表现为胰腺肿瘤部位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即高代谢病灶。
(2) 临床分期
由于恶性肿瘤的转移灶与原发灶具有相似的代谢特点,而且注射一次F18-FDG,就可以进行全身显像检查,因此,PET全身显像不仅能早期检出肿瘤原发灶,而且能全面了解病变全身的累及范围,为临床准确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
(3) 观察疗效及监测复发
F18-FDG PET显像对于评价胰腺癌对治疗的反应具有重要临床价值。Higashi等对一组手术中进行放疗的病例研究结果表明,SUV减低可以作为治疗早期反应的灵敏指标,在这方面F18-FDG PET显像明显优于CT。这是由于治疗后病灶的代谢减低远远早于病灶体积的缩小; 有些病例在手术或放化疗后CT较难鉴别局部肿瘤复发和纤维疤痕形成,F18-FDG PET显像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复发的肿瘤组织的代谢明显高于纤维疤痕组织。
4.判断预后
Zimny等观察了52例胰腺癌患者SUV水平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SUV≥6.1的26例患者生存期为4~6个月,平均(中位数)5个月;SUV&6.1的26例患者生存期为6~12个月,平均(中位数)9个月。提示F18-FDG PET显像SUV的高低可为胰腺癌的预后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七)& 肾癌
肾癌对F18-FDG的摄取量与肿瘤细胞生长的速度有关,生长快的肾癌细胞摄取高,生长缓慢的肾癌细胞摄取的偏少。F18-FDG PET显像对肾癌的检出灵敏度约70%,但却有助于判断肾癌的生物学特征极预后。由于F18-FDG 主要由泌尿系排泄,肾内可残留较多的放射性,对肾内肿瘤的诊断产生影响,阅片时要认真加以区别。11C-醋酸盐(11C-acetate)可能有助于肾癌的检出。
此外, F18-FDG PET显像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及了解病变的全身累及范围,对于膀胱癌主要用于寻找膀胱外转移灶。F18-FDG PET显像也可以应用于精原细胞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癌及外阴恶性肿瘤的诊断、临床分期、评价疗效及监测复发。
(八)寻找恶性肿瘤原发灶
未知原发灶的肿瘤是指有明确的转移灶、而未发现原发灶者。临床上常常是首先发现淋巴结或其他组织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灶,其中有少部分患者经过常规影像学方法可以检出原发灶,但是,仍有大部分患者不能检出原发灶。恶性肿瘤的转移灶与原发灶具有组织学的同源性,具有相似的代谢特点;F18-FDG 是一种广谱恶性肿瘤显像剂,同时一次注射就能很方便地进行全身显像,因此,F18-FDG& PET对于寻找恶性肿瘤原发灶具有一定优势。
(九)其他恶性肿瘤
F18-FDG& PET 显像也可以用于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如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等)、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黑色素瘤、胸膜间皮瘤等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监测复发。
副主任医师
发表于: 16:54
曾辉大夫的信息
曾辉大夫电话咨询
曾辉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曾辉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曾辉大夫提问
曾辉的咨询范围:
肺癌,消化系肿瘤,淋巴瘤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标记检测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