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硅键水分子的键角角是

二氧化硅原子晶体中氧与硅成的两个键,键角怎么会是180度,好像与价层电子互斥理论不符_百度作业帮
二氧化硅原子晶体中氧与硅成的两个键,键角怎么会是180度,好像与价层电子互斥理论不符
二氧化硅原子晶体中氧与硅成的两个键,键角怎么会是180度,好像与价层电子互斥理论不符
1.氧和硅的电负性分别为3.44 和1.90,说明硅氧键含有大约50%的离子键特征.离子键是没有方向性的.2.在固体里,氧与硅成的两个键的键角也不总是180度.其实,在最稳定的结构中,这个键角大约为145度.在石英,fused glass,玻璃等二氧化硅固体材料中,这个键角都不同.3.从分子轨道的原理来看,归属于第三周期,具有扩充的价轨道(s,p,d).这样氧上的两对孤对电子有可能和硅形成弱的pi键.知识点梳理
碳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ⅣA族,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五种元素。 价电子层构型为ns2np2,有4个价电子。碳、硅是非金属,锡、铅是金属,锗是半金属。碳和硅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碳的含量并不多,但它是地上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硅在中的含量仅次于氧。 游离态的碳以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单质形式存在,硅以化合态存在于二氧化硅和硅酸盐中,锗、锡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锗石GeO2、锡石SnO2)、铅以硫化物存在居多。1.的相同点.  (1)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  (2)反应时,得失电子能力几乎一致.  (3)在与其他元素化合时,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2.原子结构的不同点.  (1)本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  (2)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  (2)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增强)。
元素电离能:基态的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称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kJ·mol-1(SI单位为J· mol-1)。电负性: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电负性。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电负性规律: 1.随着原子序号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现周期性变化。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元素电负性递减。对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这种变化趋势。因此,电负性大得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左下角。 3.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氟的电负性最大(4.0),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钫是电负性最小的元素(0.7),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4.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一般认为,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在1.8左右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2)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3)判断分子的极性和键型。电负性相同的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其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电负性差值小于1.7的两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相应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两种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相应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键能:是指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或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可用来标志化学键的强度。键长定义:两个成键原子A和B的平衡核间距离。是了解分子结构的基本构型参数,也是了解化学键强弱和性质的参数。键长与键能的关系为:键长值小,键强;键的数目多,键长值小。键角:是指分子中键和键之间的夹角。键角大小会受分子内的结构改变的影响,如在NH3中,键角本应为120*,但由于N有一个独立电子,因此压迫N原子,使键角减小。键长和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H2O和CO2同是三原子分子,但H2O分子是V形而CO2分子是形。
配合物也叫络合物,为一类具有特征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物中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配体提供孤电子对.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碳族元素包括C、Si、Ge、Sn、Pb.(1)碳纳米管由单层...”,相似的试题还有:
将石墨置于熔融的钾或气态钾中,石墨会吸收钾而形成称为钾石墨的物质,其组成是C8K、C24K、C36K、C48K和C60K.在钾石墨中,钾原子把价电子交给石墨层,但在遇到与金属钾易反应的其他物质时还会收回.在钾石墨中,钾元素处于石墨层中间,因而石墨层之间被胀大,层间的距离增加.下列对钾石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钾石墨是一类离子化合物
B.钾石墨导电性比石墨弱
C.钾石墨与水相遇不发生任何反应
D.题干中的5种钾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
碳族元素包括C、Si、Ge、Sn、Pb.(1)碳纳米管由单层或多层石墨层卷曲而成,其结构类似于石墨晶体,每个碳原子通过______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成键,多层碳纳米管的层与层之间靠______结合在一起.(2)C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SiH4中共用电子对偏向H,则C、Si、H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断SnBr2分子中Sn-Br键的键角______120&(填“>”“<”或“=”)(4)铅、钡、氧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是:Pb4+处于立方晶胞顶点,Ba2+处于晶胞中心,O2-处于晶胞棱边中心.该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每个Ba2+与______个O2-配位.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电子数为______.(2)硅主要以硅酸盐、______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______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______个原子.(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工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化学键C-CC-HC-OSi-SiSi-HSi-O键能/356413336226318452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______.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______.(6)在硅酸盐中,SiO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化学式为______.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下载积分:650
内容提示: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3|
上传日期: 08:55:3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结构B.共价键的键能越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结构B.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C.CH4、CCl4中键长相等,键角不同D.中的键能是C—C中的键能的两倍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B分子结构是由键角和键长共同决定的,A错;CH4、CCl4分子均为正四面体形结构,它们的键角相同,键长不等,C错;中的双键由一条σ键和一条π键构成,通常而言σ键键能大于π键键能,故中的键能应小于C—C键键能的两倍,D错。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结构B.共价键的键能越大..”主要考查你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断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通过化学键的键能可以计算断开化学键或形成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来源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断裂旧化学键并形成新化学键时的能量变化。当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当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时,为吸热反应。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或,反应为吸热反应。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结构B.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43007303919345131342234375276389871碳和硅的配位数一样,但半径不同,能不能因为硅原子价电子轨道所在空间大,用压力使硅原子配位原子间的键角减小?如果能需要的压力大吗?_百度作业帮
碳和硅的配位数一样,但半径不同,能不能因为硅原子价电子轨道所在空间大,用压力使硅原子配位原子间的键角减小?如果能需要的压力大吗?
碳和硅的配位数一样,但半径不同,能不能因为硅原子价电子轨道所在空间大,用压力使硅原子配位原子间的键角减小?如果能需要的压力大吗?
只能通过配位一个大基团,然后他的大位阻使得其他基团的键角变小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键角大小比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