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载体与片段摩尔比上一般具有什么等dna片段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相似的试题还有: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转入到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的实现了表达,从而培育出了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1)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其核是&&&&&&&&&&&&&&&&&&&&&&&&&&&&&&(2)获取Bt毒蛋白基因的方法一般有&&&&&&&&&&&&&&&&&&、&&&&&&&&&&&&&&等(3)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了T-DNA的&&&&&&&&&&&&&&&&&&&&&&&&&&&&&&&&&&&&&特点。Bt毒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实现表达的过程,在基因工程中称为&&&&&&&&&&&&&&&&&&&&&&&(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很多,在该题中涉及到的方法是&&&&&&&&&&&&&(5)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有&&&&&&&&&&&&&&&&&&&&&&&&&&&&&&&&&&&&&&&&等(6)目的基因能否在棉花植株体内维持和表达,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若从个体水平来做何检测?&&&&&&&&&&&&&&&。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运载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中,被用作运载体的质粒都是天然质粒
B.进入受体细胞的重组质粒都可以整合到染色体DNA上
C.质粒是一种独立于细菌染色体外的链状DNA分子
D.作为载体的质粒DNA分子上应有对重组DNA进行鉴定和选择的标记基因
(13分)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入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请回答:(1)在该操作流程图中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①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重组质粒组成中除插入目的基因外(本题中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还包括____________、终止子以及______________。(4)在番茄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5)从图中可见,mRNAl和mRNA2的结合直接导致了____________无法合成,最终使番茄获得了&&&&&&&&&的特性。若上图中番茄是二倍体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此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番茄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新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与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6)普通番茄细胞导入目的基因后,经【④】______过程形成的组织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然后诱导出试管苗,进一步培养成正常植株。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碱基黏合,形成重组DNA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需消耗_百度作业帮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碱基黏合,形成重组DNA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需消耗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碱基黏合,形成重组DNA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需消耗两个水分子C. Taq酶是用PCR仪对DNA分子扩增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便于植物杂交育种
A、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黏性末端的磷酸二酯键黏合,形成重组DNA,A错误;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一个DNA分子片段切成两个片段,即断裂两个磷酸二酯键,因此需消耗两个水分子,B正确;C、Taq酶是用PCR仪对DNA分子扩增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耐高温的DNA聚合酶,C正确;D、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利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水解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D错误.故选:BC.
酶均具有专一性.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均为磷酸二酯键,只是限制酶是切割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磷酸二酯键;在磷酸二酯键形成和断裂过程中,伴随了水的生成和消耗.PCR技术中利用了高温解链的步骤,因此该过程使用的酶为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植物杂交育种中,是植物进行有性杂交;而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利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水解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
本题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工程中常见的几种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和理解基因工程中工具酶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效果;能够区分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杂交育种.
扫描下载二维码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六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教& 学& 大& 纲& 要& 求
1.熟悉基因工程、基因文库、载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PCR等概念;
2.掌握以质粒为载体进行DNA克隆的基本过程;
3.了解重组DNA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 一、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
自然界不同物种或个体之间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是经常发生的,它是基因变异和物种演& 变、进化的基础。基因重组的方式有:接合作用、转化、转导、转座。
&& &&1.接合作用(Conjugation)&
当细胞(细菌)与细胞(细菌)相互接触时,质粒DNA就可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细菌)。
&& &&2.转化与转导作用
&&& (1)转化作用(Transformation):由外源性DNA导入宿主细胞,并引起生物类型改变或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的过程,称为转化作用。
&&& (2)转导作用(Transduction):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 (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称为转导作用。
&&& 3.转座(转位)(Transposition)& 可移动的DNA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故由插入& 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或重排称转座。转座是指一个或一组基因从一个位置转到基因组的另一个位置。可分为插入序列(insertionsequenceIS)转座和转座予(transposons)转座。
&&& 4.基因重组& 不同DNA分子间发生的共价连接称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
&&& 位点特异的重组(sitespecial recombmatlon)和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lnation)。
&&& 二、重组DNA技术&&& ’
&&& 1.重组DNA技术的相关概念
&&& (1)DNA克隆:克隆(Clone)就是来自同一个体的相同的集合。DNA克隆(DNA clone):应用酶学方法在体外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重组DNA分子,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的过程。DNA克隆又称基因克隆或重组DNA。DNA克隆也指将DNA重组体引进受体细胞中,建立无性系的过程。因此,又称为基因克隆(gene cloning)、基因工程(gentre engneering)、重组DNA技术。
&&& (2)工具酶;常用的有:内切酶、连接酶、聚合酶I、反转录酶等。在所有工具酶中以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最重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指能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根据组成和作用特性的不同,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分为三类。,重组DNA技术用到的为Ⅱ类。其特点为:①具有识别特异性:识别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一般呈回文结构(Palindrome),如:E.CoRI识别的序列为5& GAATTC
3&。②具有切割特异性:从某一特定位点或其周围切割,产生后产生粘性本端或钝性末端,如:E.CoRI从G和A之间切开,产生两个 粘性本端(5& G↑AATTC 3&)。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DNA中的核苷酸长短不一,切割位点的多少也不同,产生的片段大小各异。
&& (3)目的基因:目的基因(target gene)是我们要研究或利用的DNA序列或基因,称为目的基因。目的DNA有两种类型:cDNA和基因组DNA。cDNA(Complementary DNA)是以RNA为模板,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单链DNA。以cDNA为模板经聚合反应可合成双链cDNA。&& 基因组DNA(genomic
DNA)是指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体整套遗传信息的所有DNA序列。
(4)基因载体:也叫克载隆体(cloning vector)是携带目的基因,实现目的基因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具有转录和翻译所必须的DNA序列,可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过程的载载体称为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作为载体,必须要有独立的复制能力,可导入宿主细胞,并且要便于检测。常用的载体有质粒DNA、噬菌体DNA、和病毒DNA。质粒(P1asmid)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以外的环状DNA分子。质粒大小适宜,拷贝数多,易于转化,利于筛选,有理想的酶切位点。噬菌体(phage)是侵袭细菌的病毒。常见的噬菌体有l噬菌体和M13噬菌体。基因工程所使用的噬菌体DNA均是经过人工改造的。Ml3噬菌体的基因间隔区插入E.Co1i的调节基因及LacZ N一端146个aa残基编码基因,其产物为b-半乳糖苷酶的a-片段。而突变型Lac-E Coli可表达b-半乳糖苷酶的w-片段(酶的C-端),单独的a-片段及w-片段均无b-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当舍有LacZ的M13噬菌体转化Lac-E.coli细菌时, a-片段及w-片段共同表达,宿主Lac—E.COli细菌才有b-半乳糖苷酶活性,使特异的作用物变为兰色化合物,生长的细菌为兰色,这就是a-互补。可用于重组体的筛选。如果目的基因插入lacZ基因内,则LacZ不表达,为白色菌落。
&& 2.重组DNA技术
一个完整的DNA克隆过程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分),克隆载体的选择和构建(切),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接),重组体导入受体菌(转),重组体的筛选(筛),克隆基因的表达(表)六个过程。
&&& (1)目的基因的获取: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文库筛选,PCR等方法获得。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 DNA library):转化细菌内,由克隆载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的集合称为基因组DNA文库。构建方法是把生物体全部的DNA提纯后,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随机切割成许多片段,将所有片段均重组入同一类载体上,得到许多重组DNA分于,继而全部转入受体酋扩增,使每个细茼内都携带一种重组DNA分子的多个拷贝,这样生长的全部细菌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片段,即为整个基因组。需要时用探针即可获得。cDNA文库(cDNA library) 是与基因组DNA文库类似,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cDNA。以总mRNA制作的cDNA文库,包含了细胞的各种mRNA cDNA。聚合酶链反应(p01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DNA迅速大量扩增的方法,短时间内获得大量DNA,有利目的基因的获得。
&&& (2)克隆载体的选择和构建:根据不同的目的基因,选择不同的载体。并选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
&&& (3)目的基固与栽体的连接:利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DNA与载体DNA连接在一起,形成重组体。其连接方式有:粘性末端连接、平端连接、同聚物的加尾连接和人工接头连接等。
&&& (4)重组体导入受体菌:即把重组DNA导入受体菌的过程。根据载体的性质不同导入方式有:转化、转染、感染等早入方法如下:选择适当的受体茵。符合安全标准,为限制酶和重组酶缺陷型。感受态细胞(competentcell):具备接受外源DNA的能力的经过特殊方法处理的受体菌。
(5)重组体的筛选:筛选出含重组DNA的受体菌,有直接筛选法和非直接筛选法。抗药性标志选择,标志补救及分子杂交属直接选择法;免疫化学湘酶联免疫检测法属非直接选择法。通过转化、转染、感染等,导入重组体的受体细胞,经过培养得到大量的菌落或噬菌斑,因为每一个重组体只携带某一段外源基因,转化或转染时,每一受体菌仅接受一个重组体分子,所以要将它们区分,并鉴定那一菌落,含有带目的基因的重组体。即得到目的基因克隆。
(6)克隆基因的表达:可以生成有价值的蛋白质或多肽。原核生物表达体系;E.coil是最常见的。运用E.COti表达有用的蛋白质必须使构建的表达载体符合以下标准:舍有大肠杆菌适宜的选择标志,具有强启动子,舍有适当的翻译控制序列,合有合理设计的多接头克隆位点。真核表达体系常见的有酵母、昆虫、哺乳类细胞等。
3.重组DNA技术与医学的关系:现代分子医学是重组DNA技术及其他分子遗传学技术、理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结果,特别是在疾病基因的发现、发展生物制药、DNA诊断、基因治疗、遗传病的预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 一、名词解释
&&& 1.基因工程
&&& 3.转化作用
&&& 4.转导作用
&&& 5.同源重组
&&& 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7.回文结构
&&& 8.目的DNA
&& &9.互补DNA
& &&10.克隆载体
&&& 11.表达载体
&&& 12.质粒
&&& 13.a-互补
&& &14.基因组DNA文库
&&& 15.感受态细胞
16.cDNA文库
&&& 二、填空题
&&& 1.自然界的常见基因转移方式有&&&&& 、&&&&&
、&&&&& 、&&&&&
&&& 2.不同DNA分子间发生的共价连接称为&&&&&
,有&&&&& 、&&&&&
两种方式。
&&& 3. 由&&& 和&&& 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座。
&&& 4.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
&&& 5.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的个数为&&&&& 、&&&&&
和——,其切口有&&&&& 端和&&&&&
&&& 6. 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DNA分子有&&&&&
、&&&&& 和&&&&&
&&& 7.一个完整的DNA克隆过程应包括&&&&&
、&&&&& 、&&&&&
、&&&&& 、&&&&&
&&& 8.目的基因获取的途径或来源有&&&&& 、&&&&&
、&&&&& 、&&&&&
&&& 9.基因工程过程中重组体直接筛选法的方式有&&&& &、&&&&& 、&&&&&
10.基因克隆真核生物表达体系常见的有&&&&&
、&&&&& 、&&&&&
表达体系。
&& 11.根据重组体DNA的性质不同,将重组体DNA导人受体细胞的方式有&&&&&
、&&&&& 、&&&&&
& &12.如果Mi:的外源基因被插入到lac z基因内,则在含有X-gal的培养基上生长时会出现&& 色菌落,如果在1ac z基因内无外源基因插入,在同样的条件下呈现&& 色菌落。
13.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有&&&&& 、&&&&&
、&&&&& 、&&&&&
&三、选择题
1.cDNA文库包含
A.一个物种的全部基因信息&&&
B.一个物种的全部mRNA信息
C.一个生物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基因信息
D.一个生物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mRNA信息
E.一个生物体组织或细胞所表达mRNA信息
2.关于接合作用正确的是
&&& A.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染色体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
&&& B.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某些较大质粒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
&&& C.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噬菌体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
&&& D. 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苗毛相互接触时,所有类型的质粒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
E.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所有类型的噬菌体DNA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
3.基因工程的特点是:
&&& A.在分子水平上操作,在分子水平上表达
&&& B.在分子水平上操作,在细胞水平上表达
&&& C.在细胞水平上操作,在分子水平上表达
&&& D.在细胞水平上操作,在细胞水平上表达
&&& E.以上均可以
4.实验室内常用的连接外源性DNA和载体DNA的酶是:
&&& A.DNA连接酶&&& B.DNA聚合酶I&&& C.DNA聚合酶1
&&& D.DNA聚合酶I&&& E.反转录酶
5.用来鉴定DNA的技术是:
&&& A.Northern印迹&&& B。Southern印迹&&& C.Western印迹
&&& D.亲和层析&&& E.离子交换层析
6.用来鉴定RNA的技术是:
&&& A.Northern印迹&&& B。Southern印迹
& E.Western印迹&&&
D.亲和层析&&& E.离子交换层析
&7.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下列那项不是:
& 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连接酶&&& C. DNA聚合酶I
& D.RNA聚合酶&&& E.反转录酶
8.F一细胞与F十细胞混合培养,产生F+细胞的过程为:
&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n突变&&& E.转位
&9.DNA致癌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使之发生癌变是因为发生了:
& A.转化&&&
B.转导&&& E.接合&&& D.转座&&& E.转位
&10.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目的基因
& B.选择一个适合的载体
& C.把目的基因和载体分别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
& D.连接酶只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
& E.把重组体转化到细胞中去的过程不是绝对的
1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具有那项特点:&&& ‘
& A.仅存在原核细胞中
& B.用于重组DNA技术中的为I类酶
&&C.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的碱基顺序
& D.具有一定的外切酶活性
& E.辨认的核苷酸序列常具有回文结构&
NA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扩增为eDNA文库,因此eDNA文
12.表达人类蛋白质的最理想的细胞体系是& [答案J& E
&&& A.正,coli表达体系& B.原核表达体系& C.酵母表达体系
&&& D.昆虫表达体系&&& E.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
1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E
&& &A. 3&磷酸基末端和5&羟基末端&&& B.5&磷酸基末端和3&羟基末端
&&& C. 3&磷酸基末端和5&磷酸基末端& D.5&羟基末端和3&羟基末端
&&& E. 3&羟基末端、5&羟基末端及磷酸
&14.下列描述最能确切表达质粒DNA作为克隆载体特性的是& [答案]& D
&&& A.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B.携带有某些抗性基因
&&& C.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子代细胞& D.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 E.获得目的基因
15.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克隆主要是指
&&& A.DNA的大量复制&&& B.DNA的大量转录
&&& C.DNA的大量剪切&&& U.RNA的大量反转录
&&& E.RNA的大量剪切
16.在重组DNA技术中,不常用到的酶是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 &&D.反转录酶&&&
E.DNA解链酶
17.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的DNA末端为
&&& A.乎头末端&&& B.3&突出末端&&&
C.5&突出末端
&&& D.粘性末端&&& E.缺口末端
18.cDNA是指
& A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 D.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DNA
& C在体外经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RNA
& D.在体内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 E.在体内经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RNA
19. 基因组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
& A部分遗传信息&&&
B.整套遗传信息&&& c-可转录基因
& D.非转录基因&&&
E可表达基因
&20.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使用的质粒存在于
& A.细菌染色体&&&
B.酵母染色体&& C. 细菌染色体外
& D. 酵母染色体外& E.以上都不是
21.在已知序列信息的情况下,获取目的基因的最方便方法是
& A.化学合成法&&&
B.基因组文库抹&&& C.cDNA文库法
& D.聚合酶链反应& E. 差异显示法
22.重组DNA的基本构建过程是将
& A.任意两段DNA接在一起&&& B.外源UNA.接人人体叫A
& C.目的基因接入适当载体&&& D.目的基因接入哺乳类DNA
& E.外源基因接人宿主基因
23.如果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为6个,则24Kb的一段随机的DNA序列出现的切口数为;
&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E.8次
24.关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为三类,用于基因工程的为1酶
&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可产生枯性末端或平端
& C.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个数可以是6个或8个
& D.识别的序列一般具有回文结构
& E.识别的DNA为单链
25.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 &&A.基因工程也称基因克隆
&&& B.只有质粒DNA可作为载体
&&& C. 重组体DNA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
& &&D.需获得目的基因
&&& E.需对重组DNA进行纯化、筛选
26.有关质粒的叙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 A.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 B.可小到2~3Kb,大到数百个Kb
&&& C.能在宿主细胞中独立自主地进行复制
&&& D.常含有耐药基因
&&& E.只有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口
27.下列那项不是重组DNA的连接方式?
&&& A.粘性末端与粘性末端的连接&&& B.平端与平端的连接
&&& C.粘性末端与平端的连接&&& D.人工接头连接
& &&E.同聚物加尾连接
28。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整段的DNA不能在细胞内进行交换
& B.整段的DNA能在细胞内进行交换
& C.整段的DNA能在不同的物种间进行交换
&D.交换的DNA能在新的位置上进行复制、转录、翻译
& E.基因重组可引起自然突变现象
29.基因重组的方式不包括:
& A.转化&&&
B.转导&&& C.转位&&& D.转换&&& E.整合
30.EcoRI切割DNA双链产生
A.平端&&& B.5’突出粘端&&& C.3’突出粘端
D.钝性末端&&& E.配伍末端
31.催化聚合酶链反应的酶是
A.DNA连接酶&&& B.反转录酶&&& C.末端转移酶
D.碱性磷酸酶&&& E.TaqDNA聚合酶
32.将PstI内切酶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与用相同内切酶切割后的载体4A连接属
& A.同聚物加尾连接&&&
B.人工接头连接&&& C平端连接
& D.粘性末端连接&&&
E.非粘性末端连接
33.重组DNA技术中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DNA拼接的酶是
& A.DN~N聚合酶&&& B.RNA聚合酶& ·& C,DNA连接酶
& 0.RNA连接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4.以质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菌的过程称
& A.转化&&&
B.转染&&& E.感染&&& D.转导&&& E.转位
35.最常用的筛选转化细菌是否含质粒的方法是
& A.营养互补筛选& B.抗药性筛选& E.免疫化学筛选
& D.KR筛选&&& E.分子杂交筛选
36.a-互补筛选法属于
& A.抗药性标志筛选&&&
B.酶联免疫筛选&&& C.标志补救筛选
&D. 原位杂交筛选&&&
E.免疫化学筛选
37.& 列常用于原核表达体系的是
& A.酵母细胞& B。昆虫细胞& C.D船L类细胞& D.真菌& E.大肠杆菌
38.在对目的基因和载体DNA进行同聚物加尾时,需采用
& A. 反转录酶&&&
D.多聚核昔酸激酶&&& C.引物酶
& D.RNA聚合酶&&& E.末端转移酶
&39.DNA克隆不包括下列那项步骤?
& A.选择一个适合的载体
&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特异位点裂解质粒和目的基因
& C.用连接酶连接载体DNA和目的DNA,形成重组体
& D.用载体的相应抗生素抗性筛选含重组体的细菌’
& E.重组体用融合法导人细胞
40.下列那项不能作为表达载体导人真核细胞的方法?
& A.磷酸钙转染&&&
B.电穿孔&&& C.脂质体转染&&
D. 显微注射&&&
E.氯化钙转染
41.下列那项不能作为基因工程重组体的筛选方法?
& A.抗药性标志选择&&&
B.宿主菌的营养缺陷标志补救
& C.原位杂交&&&
D.Southern印&&&
A.将琼脂培养板上的转化子茵落经蒸汽裂解释放抗原
&& &B.将固定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抗血清聚乙烯薄膜覆盖在裂解菌落上
&&& E.再使用’’P标记的DNA探针与薄膜反应
&&& D.经放射自显影检出阳性反应菌落
&&& E.免疫学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尤其适用于选择不为宿主菌提供任何选择标志的基因
42.重组DNA技术不能应用于:
&&& A. 疾病基因的发现&&& B.生物制药&&& C.DNA序列分析
&&& D. 基因诊断&&& E.基因治疗
43.基因重组是指DNA分子的:
&&& A.共价连接&&& 且氢键连接&&& 巴离子键连接&&& D.交换&&& E.退火
44.下列那种药物不能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
A.胰岛素&&&
B.干扰素&&& C.白细胞介素&&&
D.性激素&&&
E.促红细胞生成素
45.DNA重组技术不能应用于下列哪个方面?
&&& A. 产前诊断&&& B.携带者测试&&& C. 症候前诊断
&&& D.遗传病的易感性&&& E.传染病的传染性
46.一种可靠的DNA诊断学方法,下列那项是不必符合的?
&&& A.能正确扩增靶基因
&&& B.能准确区分单个碱基的差别
&&& C.本底或噪声低,不干扰DNA的鉴定
&&& D.便于完全自动化操作
&&& E.方法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47.关于转化错误的是:
&&& A.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
&&& B.外源DNA一定整合进受体细胞基因组
&&& C.自然界中较大的外源DNA转化几率较低
&&& D.自然界中较大的外源DNA转化几率较高
&&& E.越大的外源DNA与染色体整合几宰越低
48.关于同源重组不正确的是:
&&& A.同源重组不需要特异的DNA序列
&&& B.同源重组要求两分子间序列必须相同&&& 。
&&& C. ReeB;CD具有内切酶和解旋酶活性&&& ·
D.Holliday中间体的形成,是同源重组的重要步骤
49.下列那种酶是重组DNA技术中最重要的?
&&& A.反转录酶&&& B.碱性磷酸酶&&& 巴末端转移酶
&&& D.DNA聚合酶[&&& E.DNA连接酶
50.重组DNA技术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为
& A.I类酶& B.Ⅱ类酶& C.Ⅲ类酶& D.Ⅳ类酶& E.V类酶
51.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克隆专指
& A.细胞克隆&&&
B.RNA克隆&&& C.DNA克隆
& D.抗体克隆&&&
E.n~RNA克隆
52.用于重组DNA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核苷酸序列的
& A.正超螺旋结构&&&
B.负超螺旋结构&&& C.a-螺旋结构
& D. 回文结构&&&
E.锌指结构
53.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使用的质粒是
& A.细菌的染色体DNA&&& B.细菌染色体外的DNA
& E.病毒染色体DNA&&&
n病毒染色体外的DNA
& E.噬菌体DNA
54.构建基因组DNA文库时,首先需分离细胞的
& A.染色体DNA&&&
E.线粒体DNA&&& C.总mRNA
& D.tRNA&&&
55.建cDNA文库时,首先需分离细胞的
& A.染色体DNA&&&
B.线粒体DNA&&& C.总mRNA
& D.tRNA&&&
56.设计聚合酶链反应的引物时,应考虑引物与模板的
& A.5&端特定序列互补&&& B.5&端任意序列互补
& C.3&端特定序列互补&&& D.3&端任意序列互补
& E.中间序列互补
57.用于鉴定转化子细胞是否含重组DNA的最常用方法是
& A. 抗药性选择&& B.分子杂交选择&&& C.RNA反转录
& D.免疫学方法& E.体外翻译
58.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的DNA末端最常见的是:
&&& A.平头末端&&& B.3,突出末端& C.5’突出末端&
D.粘性末堵&&& E.缺口末端
59. 能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酶称为:
&&& A.DNA内切酶&&& B.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 E.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D.限制性外切棱酸酶
&&& E.非限制性外切核酸酶
60. cDNA是指:
&&& A.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 B.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DNA
&&& C.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RNA
&&& D.在体内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RNA&&& ·
&&& E.在体内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61.基因工程中通常使用的质粒存在于:
&&& A.细菌染色体&&& B.酵母染色体&&& C。细菌染色体外
&&& D.酵母染色体外&&& E.以上均不是&&& ·
62.质粒的分子结构是:
&&& A.环状双链DNA&&& B.环状单链DNA&&& C.环状单链RNA
&&& D. 线状双链DNA&&& E.线状单链DNA
& &(1—3)
A.抗药性选择& &&&B.分子杂交选择&&& C.RNA反转录
&&& &D.免疫学方法& &&E.体外翻译
& &1.用于鉴定是否有质粒转入受体菌的一般方法是
&2.用于鉴定转化子细胞是否含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是
& &3.利用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特异性抗体来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转化子
胞的方法是
& &&(4—6)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连接酶&&& C.反转录酶
& D.TaqDNA聚合酶&&& E.碱性磷酸酶
& 4.识别DNA回文结构井对其双链进行切割的是
& 5.用于聚合酶链反应的酶是
& 6.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进行拼接的酶是
& (7—8)
A.支原体& B.衣原体& C.噬菌体& n细菌& E.酵母
& 7.常用作原核表达体系的是
& 8.常用作真核表达体系的是
& (9—10)
A.基因组文库&&&
B.cDNA文库&&& C.mlLNA文库
& D.tRNA文库&&& E.rRNA文库
& 9.分离细胞染色体DNA可制备
& 10.分离细胞总mRNA可制备
& &&&(11—13)
B.转化&&& C.感染&&& D.转导&&& E.转位
& 11.以质粒为载体,细菌为宿主的导人方式是
& 12.PA噬菌体为载体,细菌为宿主的导人方式是
& 13.P2病毒为载体,哺乳动物细胞株为宿主的导人方式是
& (14—15)
A.抗药性选择&&&
B.RNA反转录&& C.免疫化学方法
& &D.体外翻译&&&
& 14.对重组体内基因进行直接选择的方法是
& 15.通过鉴定基因表达产物筛选重组体的方法是
& &&(16—18)
A.RNA聚合酶&&& B.末端转移酶&&& 巴碱性磷酸酶
&&&D.反转录酶&&&
己核苷酸酶
& 16.切除DNA末端磷酸基用
&&17.在DNA 3’羟基末端进行同聚物加尾用
& 18.合成cDNA用
(19—21)
A.同聚物加尾连接& B.人工接头连接& C.粘性末端连接
& &&D.缺口末端连接&&&
E.平端连接
& 19.外源基因和载体DNA经EcoRI切割后的连接屑
& 20. 在外源基因和载体DNA末端添加同聚物序列后再进行连接属
& 21.在外源基因和载体DNA末端添加短核苷酸序列,人为制造粘性末端再进行连接屑
&& (22—24)
&&& A. 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核酸进入菌体的过程
&&& B. 外来DNA.引起生物类型改变的过程
&&& C. 溶源菌中的噬菌体全部基因都表达
&&& D.溶源苗中的噬菌体部分调控区的基因表达
&&& E.带有宿主DNA的噬菌体&&& ·
& 22.溶源状态是:
& 23.进入裂解周期是:
& 24.转导噬菌体是指:
& (25—27)
& A.接合作用&&&
B.转化作用&&& C.转导作用&&&
D.转座作用&&&
E.转移作用
&25.F因子阴性细胞与F因子阳性细胞形成F因子阳性细胞的是:
26.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间的DNA转移的是:
27.从一个染色体位点转移至另一位点的分散的重复序列称为:
& (28—31)
& A.插入序列转座&&&
B.转座子转座&&& C.位点特异的重组
& D.同源重组&&&
28.噬菌体DNA和宿主染色体的特异靶位点整合称为:
29.噬苗体的生长方式是:
30.Tn3发生的DNA转移的是:
31.复制后的一个复制本迁移至新位,另一个仍保留在原位的是:
& (32—34)
& A.Rec A&&&
B.E.coR I&&& C.Ruv
& D.Lex A&&&
E.F factor
32.有蛋白水解酶活性的是:
33.能使同源重组中单链DNA对另一双链DNA的侵入的是:
34.切割Holliday中间体的内切酶是:
& (35—37)
& A.Replicon&&&
B.Cloning&&& C.Inverted
& D.Palindrome&&& E.Transposons
35.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
36.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称为:
37.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的序列具有:
& (38—40)
& A.抗药性筛选&&&
B.分子杂交筛选&&& C.RNA反转录
& D.免疫学方法&&&
E.体外翻译
38.用于鉴定质粒是否转化的一般方法是:
39.用于鉴定转化子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是:
40.利用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特异性抗体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的方法
& (41—43)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连接酶&&& C. 反转录酶
& D.TaqDNA聚合酶&& &&&E.碱性磷酸酶
41.识别DNA回文结构并对其双链进行切割的是;
42.用于PCR反应的酶是;
43.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拼接的酶是:
& (44—45)
& A.支原体&&&
B.衣原体&&& C. 噬菌体&&& D.细菌&&& E.酵母
44.常用于原核表达体系的是:
45.常用于真核表达体系的是;
& (46—48)
& A.转染&&&
B.转化&&& C.感染&&& D. 转导&&& E.转位
44.以质粒为载体,细菌为宿主的导人方式是:
45.以噬菌体为载体,细菌为宿主的导人方式是:
46.以病毒为载体,哺乳动物细胞为宿主的导人方式是;
& (47—48)
& A.抗药性筛选&&&
B.RNA反转录&&& C.免疫化学方法
& D.体外翻译&&&
47.对重组体内基因进行直接筛选的方法是:
48.通过鉴定基因表达产物筛选重组体的方法是:
& (49—51)
& A. RNA聚合酶&&&
B.末端转移酶&&& C. 碱性磷酸酶
& D. 反转录酶&&&
E.核苷酸酶
49.能切除DNA末端磷酸基的是:
50.能在DNA3’羟基末端进行同聚物加尾的是:
51.合成cDNA用的是:
& (52—54)
& A. 同聚物加尾连接&&&
B.人工接头连接&&& C. 粘性末端连接
& D.缺口末端连接&&&
E.平端连接
52.外源基因和载体DNA经过E.coRI切割后的连接属于:
53.在外源基因和载体DNA末端加同聚物后进行连接属于:
54.在外源基因和载体DNA末端添加短核苷酸序列,人为制造粘性末端后进行连接属于
1.可用作克隆载体的DNA分子有
& A.染色体DNA& D.病毒DNA& C.细菌DNA& D.噬菌体DNA
2.重组DNA基本过程包括
& A. 目的基因的获取&&&
B.克隆载体的构建
& C.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 D.重组分子导入受体菌
3.基因克隆又称
& A. 重组RNA B.重组DNA C. DNA克隆 &D. RNA克隆
4.组成PCR反应体系的有
& A. RNA引物& B.TaqDNA聚合酶& C.RNA聚合酶& D. DNA模板
5. 对于重组体的筛选,属直接选择法的有
& A.免疫化学法& n.Southern印迹& E.酶联免疫法& D.标志补救
6.对于重组体的筛选,属非直接选择法的有
& A.免疫化学法& D.Southern印迹& C.酶联免疫法& D.标志补救
7.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时,可产生
& A.5&突出粘端& B.平末端& C. 缺口末端& D.3&突出粘端
8.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来源可以是
& A.化学合成& B. PCR合成& C. BCR合成& D.cDNA文库
&9.在已知DNA序列的情况下,获取目的基因的最方便的方法是:
&&& A.人工化学合成&&& B.基因组文库法
&&& C.cDNA文库法&&& D.PCR法
&&& E. 从染色体DNA直接提取
10.E.coRI切割DNA双链产生:
&&& A. 平端&&& B.5&突出的粘性末端&&&
C.3&突出的粘性末端
&&& D.钝性末端&&& E.配伍末端
11.基因工程中使目的基因与载体拼接的酶是:
&&&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巴DNA连接酶
&&& D.RNA连接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2.以质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人受体菌的过程称为‘
&&& A.转化&&& B.转染&&& C.转导&&& D.转位&&& E.感染
13.最常用的筛选转化细菌是否含有质粒的方法是:
&& A.营养互补筛选&&&
B.抗药性筛选
& &C.免疫化学筛选&&&
D.原位杂交筛选
&&& E.Southern印迹筛选
14. 互补筛选属于:
A. 抗药性标志筛选&&&
B.酶联免疫筛选
&&& C.标志补救筛选&&& &D.原位杂交筛选
&&& E.免疫化学筛选
15.进行同聚物加尾法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DNA时,需要那种酶?
&&&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引物酶
&&& D.逆转录酶&&& E.末端转移酶
16.下列描述最能确切表达质粒DNA作为克隆载体特性的是:
&&& A.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 B.携带有某些耐药基因
&&& C.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递给子代细胞
&&& D.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 E.获得目的基因
17.表达人类蛋白质的最理想的细胞体系是:
&&& A.E.coil表达体系&&& B.原核表达体系
&&& 巴酵母表达体系&&& D.昆虫表达体系
&&& E.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
18.可用于基因工程载体的DNA分子有:
&&& A.染色体DNA&&& B.病毒DNA&&& C.细菌DNA
&&& D.噬菌体DNA&&& E.质粒DNA& ‘
19.重组DNA技术的基本过程包括:
&&& A.目的基因的获取&&& D,PCR反应
&&& C.克隆载体的构建&&& D.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 E.重组体分子导人受体菌
20.基因克隆又称为:
&&& A.重组DNA& B.重组RNA& eDNA克隆& D.RNA克隆& E.蛋白质复制
21.组成PCR反应体系的物质包括:&&& …
&&& A.RNA引物&&& B.'FaqDNA聚合酶& C.RNA聚合酶
&&& D.DNA模板&&& E.ddNTP
22.对于重组体的筛选,属于直接选择法的是:
&&& A.免疫化学法&&& B.原位杂交法
&&& C.Southern印迹&& D.补救标志筛选
&&& E. 抗药性标志筛选
23.对于重组体的筛选,属于非直接选择法的是:
&&& A.免疫化学法&&& B.原位杂交法
&&& C. Southern印迹&&& D.补救标志筛选
&&& E.酶联免疫筛选
2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时可产生:
&&& A.5&粘性末端&&&
B.3&粘性末端&&&
&&& D.单链缺口&&& E.粘性末端&&&
&&& 153.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来源有;
&&& A.化学合成&&& B.PCR合成&&& 巴CDNA文库
&&& D.基因组文库&&& E.组织细胞中染色体DNA直接提取
25.基因工程中外源性基因又称为:
A.目的基因&&&
&&&&B.目的DNA&& C.目的RNA&&&
D.target DNA&&& E.外源RNA
26.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有,
&&& A.限制性枝酸内切酶&&& B.DNA聚合酶I&&& C.DNA连接酶
&D.反转录酶&&& E.末端转移酶
27.使细胞获取新的遗传表型的方式有:
& A.接合作用&&&
B.转化作用&&& C. 转导作用&&& D.转座&&& E.以上均可以
28.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能独立自主复制&&&
&&C.易检测(含有抗药性基因等)&&& D.具有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切口
& E.易提取获得
29.将表达载体导人真核细胞的转染方法有:
& A.磷酸钙转染&&&
B.DEAE葡聚糖介导转染&&& C.电穿孔
& D.脂质体转染&&&
E.显微注射
30.为保证转录和翻译的顺利进行,表达载体必须具备的DNA序列应包括:
& A.较强的启动子&&&
B.较强的衰减子
& C.较强的沉默子&&&
D 合适的SD序列
& E. 核糖体结合位点
31.融合蛋白的结构中包含有:
& A.N端为原核蛋白质&&& B.N端为真核蛋白质
& C. C端为原核蛋白质&&&
D.C端为真核蛋白质
& E.N,C两端为原核蛋白质,中间为真核蛋白质
32.可以连接的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末端有:
& A.同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的粘性末端&&& ,
& B.不同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的配伍末端
& C. 不同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的不同类型的粘性末端
& D.同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的平端
& E.不同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的平端
四、问答题
1. 什么叫基因克隆?简述基因克隆的步骤。
2.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有哪些特点?
3.简述重组DNA技术中目的基因的获取来源和途径。
4.简述。互补筛选重组体质粒细菌的原理。
5.基因工程中重组体筛选的方法有那些?&&& ;’;:&&& ’
6.基因工程E.c。Ii表达体系的表达载体必须符合那些标准?
7.常用的真核表达体系有哪些?常用于细胞转染的方法有哪些?
8.已知有一mRNA分子,你怎样才能使它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简述其过程。
9.一种可靠的DNA诊断学方法必须符合哪些标准?
10.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一、名词解释
&&& 1.基因工程(engineering)是指将DNA重组体引进受体细胞中,建立无性系的过程。克隆某一基因或DNA片段过程中,将外源DNA插入载体分子所形成的复制子是杂合分子—嵌合DNA(DNAchimerase),所以又称为重组DNA(recombinantDNA.)。
&&& 2.当细胞(细菌)与细胞(细菌)相互接触时,质粒DNA就可以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细菌),这种类型的DNA转移称为接合作用。
&&& 3.由外源性DNA导入宿主细胞,并引起生物类型改变的过程[或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转化作用。
& &&4.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称为转导作用。或带有宿主DNA的噬菌体或病毒,再感染另外的宿主的过程中发生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称为转导作用。
&&& 5. 转座即是指一个成一组基因从一个位置转倒基因组的另一个位置。可移动的DNA序列包括插入
序列和转座于。故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或重排称转座。
&&& 6.转座于是可以从一个染色体位点转移至另一个位点的分散的重复序列。转座子也包括含有两个反向重复序列的侧翼,内有转座酶基因,并含有抗生素耐药基因等其他基因。
&&& 7.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general
recombination)。同源重组不需要特异DNA列,而是依糗两分子间序列的相同或类似性.
&&& 8. 发生在同源序列问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8eneralrecombination)。
&&& 9. 是指含有单一DNA重组体的无性系。或指将DNA重组体引进受体细胞中,建立无性系的过程。因此,又称为基因克隆(genecloning)。
&&& 10.外源DNA插入载体DNA分子所形成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称为复制子(replicon)。
&&& 1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endonuelease)是指能识别DNA的特异序列,井在识别位点或其周& 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 12. DNA的核苷酸序列呈二元旋转对称结构即回文结构Palindrome(或正读反读序列相同的DNA序
&&& 13.不同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不同,但切割后产生相同类型的粘性末端,称为配伍末端。
&&& 14.DNA重组技术中是我们所需要的DNA序列或基因,就称为目的基田(target gene)或目的DNA(target DNA)。&&&
&&& 15.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称为eDNA{complementaryDNA)。
&&& 16.克隆载体(cloningvector)是携带目的纂因,实现目的基因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 17.为使插入的目的基因可转录.进而翻译成多肽链,而特意设计的克隆载体又称为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即具有转录和翻译所必须的DNA序列的载体。
18.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以外的环状DNA分子。
&&& 19.M1。噬菌体的基因间隔区插入E.Coil的调节基因及LacZ(p一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刊一端146个的& 残基编码基因,其产物为p一半乳糖苷酶的。一片段。而突变型Lac一E.coh可表达6一半乳糖昔酶的一& 片段(酶的c一端),单独的。一片段及m一片段均五日一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当含有LacZ的M1,噬茁体转&
化Lac一E.emi细菌时,o一片段及。一片段共同表达,宿主Lac一己coli细菌才有8一半乳糖苷酶恬性,使& 特异的作用物变为兰色化合物,(生长的细菌为兰色)即n一互补。
cDNA文库(cDNA library):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complementary DNA,c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这些受体菌包含了细胞所表达的基因信息,称cDNA文库。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
DNA library):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组织或细胞染色体DNA切割后,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这些受体菌包含了所有基因组DNA信息,称基因组DNA文库。
20.把生物体全部的DNA提纯后,用限制性内切枝酸酶,随机切割成许多片段,将所有片段均重组人同一类载体上,得到许多重组DNA分子,继而全部转入受体菌扩增,使每个细菌内都携带一种重组DNA分子的多个拷贝,这样生长的全部细菌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NA片段,即为整个基因组.
&&& 21. 如克隆基因Q9够在宿主苗表达,且表达产物与宿主苗的营养缺陷互补,那么就可以利用营养突变菌株进行筛选,即标志补救。
&&& 22.将表达载体导人真榱细胞的过程或方法。
&&& 23.一个细胞或辨毒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或整套基因的全部DNA片段。
&&& 24.具备接受外源DNA的能力的经过特殊方法处理的曼体苗。
&&& 25.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是一种DNA迅速大量扩增的方法,短时间内获得大量DNA。有利目的基因的获得。
&&& 26.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称为eDNA,单链的eDNA再复制成双链eDNA片段,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后,转入曼体苗,所建立的文库称为eDNA文库.
&&& 27.插入序列从原位迁至新位的转座方式。
&&& 28. 插入序列复制后,其中的一个复制本迁至新位,另一个保留在原位的转座方式。
&&& 29. 噬菌体DNA注人菌体内后,在宿主内迅速增殖,产生病毒颗粒,井溶解细菌。
&&& 30. 噬茁体DNA注入茁体内与细菌染色体重组成为细菌染色体的一部分。
&&& 二、填空
&&& 31.接合作用& 转化子用& 转导作用& 转座&&& 32.基因重组& 位点特异的重组& 同源重组&&& 33.
& 插入序列& 转座子&&& 34。插人序列& 转座于&&& 35.长末端重复序列&&& 反向末端重复序列&&& 36.能
& 独立复制& 便于检测& 可导人宿主细胞&&& 37.4个&
6个& 8个& 粘& 平&&& 38.质粒DNA& 噬菌体DNA
&&& 病毒DNA&&& 29.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 重组体导人
& 受体细胞& 筛选与鉴定出阳性克隆&&& 40,化学合成法& 基因组DNA& eDNA& 聚合酶链反应&&& 41.抗
& 药性标志选&&&
分子杂交&&& 42。含有大肠杆菌适宜的选择标志& 具有强的启动于& 含有适
& 当的翻译控制序列& 含有合理设计的多接头克隆位点&&& 43.酵母& 昆虫& 哺乳动物细胞&&& 44.转化
&&& 转染& 感染&&& 45.LacZ& 146&
p半乳糖苷酶&
。互补&&& 46.白& 蓝&&& 47.反向重复& 转座酶&&& 48.
&&& 保守性转座& 复制性转座
&&& 49.质粒DNA& 接合作用&&& 50.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I& 反转录酶
&&& 三、选择凰
&&& 155.ABCDE& 156.ABC& 157.ABC& 158.ACE& 159.ABCDE& 160.ACD& 161.AD& 162.ABCD
&&& 四、问答题
&&& 1.基因克隆(geneelonlng)是指含有单一DNA重组体的无性系。或指将DNA重组体引进受体细胞中,建立无性系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基因克隆过程包括山目的基因和载体的选择。b.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的基因和载体oc,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d.重组体导人曼体细胞oe,筛选转化细胞。&&& 164.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为三类,重组DNA技术的限制性内切校酸酶为'类。其特点为:①识别DNA位点的核昔酸序列呈二元旋转对称即回文结构(Pa¨ndrome)。②一些酶切割后产生粘性末端(Stick-yend。《。hesiveend.另一些酶切割后产生平端或钝性末端(bluntend)。⑧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DNA中的核苷酸长短不一,为4、6或8个。
&&& 2.目的基因的获取,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①化学合成法:已知某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或根据某种基因产物的aa序列推导出该多肽链编码的核苷酸序列,再利用DNA合成仪合成。②基因组DNA:一个细胞或病毒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或整套基因的全部DNA片段.从基因组DNA文库中获得.⑧cDNA文库。④聚合酶链反应--PCR(pO/ymerasechainreaction)。
3.M13噬苗体的基因间隔区插入E.coli的调节基因及LacZ(b-半乳糖苷醇基因)的N-端146个aa残基编码基因,其产物为b-半乳糖苷酶的a-片段。而突变型LacZ Coli可表达b-半乳糖苷酶的a-片段(酶的C-端),单独的a-片段及b-片段均无b-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当含有LacZ的M13噬苗体转化Lac-E.Coli细菌时,a-片段及b-片段共同表达,宿主Lac-E.Coli细菌才有b-半乳糖苷酶活性,使特异的作用物变为兰色化合物,(生长的细菌为兰色)这就是a-互补。可用于重组体的筛选。如果目的基因插入LacZ基因内,则LacZ不表达,为白色菌落。
4.重组体的筛选方法有;①直接法(dlrectselectlon):针对载体携带的某种或某些标志基因和目的基因而设计的筛选方法称直接法。其特点是:直接测定基因或基因表型。
A.抗药性标志筛选:如克隆载体携带&&& 有某个(些)抗药基因,如:ampr、tetr等。只有被转化的细菌才能在含有该抗生素的培养基生长,并形成菌落,使转化菌与非转化菌区别开。如重组体中的外源性基因插入到标志性基因内,标志性基因则失活,通过有或无抗菌素培养基对比培养,即可区分单纯载体转化菌和重组体(含目的基因的载体)转化菌。如:将目的基因插入tetr基因中,该载体就失去tetr抗药性,但仍有apmr抗药性,被转化的细菌(含重组体)可在含有apmr培养基生长,而不能在tet,培养基生长。也叫插入灭恬法。
B.补救标志(raarker rescue)筛选;如克隆基因能够在宿主菌表达,且表达产物与宿主苗的营养缺陷互补,那么就可以利用营养突变菌株进行筛选,这就是标志补救。如:酵母咪唑甘油磷酸脱水酶基因表达产物与细菌组氨酸合成有关。当酵母DNA与L噬苗体载体结合后,在转染或感染组氨酸缺陷型大肠杆菌,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只有含重组体的细菌能生长(固有咪唑甘油磷酸脱水酶)。再如呻一互补也是一种标志补救。
C.杂交法:利用32P标记的探针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转化子DNA或克隆的DNA片段进行分子杂交,直接选择鉴定目的基因。如:原位杂交、Southern blotting(DNA—DNA杂交;)。②免疫学方法:是利用特异抗体与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相互作用进行的筛选。分为:免疫化学法和酶免疫检测分析。免疫化学法:原理为:将培养的转化子苗落,经氯仿蒸汽裂解,释放抗原,再将固定有抗血清(目的基因编码蛋白特异的免疫血清)的聚乙烯膜覆盖在裂解菌落上,在膜上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最放射自显影,检出阳性菌落。
&&& 5.真核表达体系常见的有:酵母,昆虫,哺乳类细胞等。重要的是将重组体导人细胞。即转染。(将表达载体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常见的转染方法有:磷酸钙转染、DEAE葡聚糖介导转染、电窜孔、脂质体转染、显徽注射等。
6.已知有一mRNA分子,你怎样才能使它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呢?其过程如下:首先以mRNA分子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合成eDNA,再合成双链eDNA,扩增后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体,转染表达载体,筛选出克隆,进行基因表达即可.
7.一种可靠的诊断学方法必须符合1)能正确扩增靶基因。2)能准确区分单个碱摹的差别。3)本底和噪声低,不干扰DNA鉴定。4)便于自动化操作,适合大面积.人群普查。
&8.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能独立自主复制、易转化、易检测(含有抗药性基因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载体与片段摩尔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