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溶液为什么无沉淀?为什么通入氨气或氢氧化钠就有沉淀

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的相关问题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继续通入另一气体仍无沉淀,通入的气体可能是:A二氧化碳 B氨气 C二氧化氮 D氯气能不能把每个选项的反应方_百度作业帮
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的相关问题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继续通入另一气体仍无沉淀,通入的气体可能是:A二氧化碳 B氨气 C二氧化氮 D氯气能不能把每个选项的反应方
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的相关问题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继续通入另一气体仍无沉淀,通入的气体可能是:A二氧化碳 B氨气 C二氧化氮 D氯气能不能把每个选项的反应方程式写出来啊,
枫默星星g30
SO2+BaCl2+H2O------BaSO3+HCl↑,根据非氧化还原反应,强酸制弱酸,H2SO4是弱酸,而HCl是强酸,故该反应不能进行,只有反向可以进行,即:BaSO3+HCl------SO2↑+BaCl2+H2O.A:同理H2CO3是弱酸,而HCl是强酸,CO2溶于水后不与氯化钡反应,以CO2分子或H2CO3形式存在为主,不生成沉淀,故A正确;B:若通入NH3,形成NH3·H2O,(NH3 + H2O === NH3·H2O)也有少部分OH`,OH-+ H+ == H2O的同时,不会生成HCl,所以,Ba2+ + SO3 2- == BaSO3↓.C:二氧化氮有氧化性,NO2+H2SO3=H2SO4+NO↑,H2SO4+BaCl2===BaSO4↓+2HCl.D:氯气有强氧化性,Cl2+H2SO3+H2O=H2SO4+2HCl(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可以弱酸制强酸),H2SO4+BaCl2===BaSO4↓+2HCl.
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会生成亚硫酸,而亚硫酸属于弱酸,不能制取氯化氢这样的强酸,所以不能生成沉淀,而B是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根,亚硫酸根会与钡离子生成亚硫酸钡沉淀,C和D都是溶于水后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所以沉淀为硫酸钡。只有A不可以。硫和金属钠研磨会生成硫化钠,但是反应剧烈,放热使之爆炸...
扫描下载二维码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BaCl2+Na2CO3═2NaCl+BaCO3↓(白色)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应实验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并不断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2)取(1)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填“部分”或“全部”)变质.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2)借助于指示剂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解:【实验设计】(1)氢氧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而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故答案为:Na2CO3&&&&(2)无色酚酞遇碱变成红色.取(1)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结论是“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可得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变红色【实验结论】原溶液中既有碳酸钠又有氢氧化钠,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故答案为:部分【进一步实验】(1)因为碳酸根离子能与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过滤除去,因此在除去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碱性溶液中,往往用加入钙离子的方法,将碳酸根离子除掉,为了不加入其它杂质离子,因此在本题中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并且要适量,不能存有过多的钙离子,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物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2)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用指示剂或pH计.故答案为:指示剂物质在存放时要防止变质,变质的原因可能与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比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盐,而导致化学试剂失效.因此检验方法可以从如何检验碳酸根离子出发.对于杂质的去除可以在不引入其它离子的同时,将碳酸根离子生成沉淀,过滤去掉,常用到的试剂就是氢氧化钙溶液.当前位置:
>>>下列区分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固体..
下列区分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氯化钠固体B.用紫色石蕊试液一次性区分:Na2CO3、NaCl、H2SO4三种溶液C.通入二氧化碳和升温两种方法都能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D.用氢氧化钡一次性区分:NaOH,MgSO4,NH4Cl,HCl四种溶液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氢氧化钠溶于水要放热而使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要吸热而使温度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故A对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是石蕊变蓝,硫酸可以使石蕊变红,氯化钠不变色,所以可以鉴别,故B对C、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生成沉淀,和氢氧化钠没有现象,加热石灰水会变浑浊,而氢氧化钠没有现象,故C对D、氢氧化钡可以和硫酸镁生成沉淀,可以和氯化铵产生气体,但是和盐酸反应没有现象,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所以难以区分,故D错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区分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固体..”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鉴别&&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   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知物质一一区别开。鉴别时只需利用某一特征反应,确定某物质的一部分就可达到鉴别的目的。且已知n种,确定n-1种,则余下的既为可知。   鉴别物质常用的方法:(一)、物理方法:“看、闻、摸、溶、吸”等方式进行鉴别。“看”就是要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等,“闻”可以闻某些气体的气味,“摸”可以通过摸容器的外壁,感觉是否有热量的改变,“溶”看物质是否能溶解,“吸”看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其它常见的物质只要不含Cu2+和Fe3+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般都是无色的,大理石是块状固体、氢氧化钠是片状固体、氢氧化钙是粉末状固体,氢气和氧气是气体、酒精有是液体(二)、化学方法:就是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下面根据物质的构成的特点,分析在化学上常用的鉴别方法。 1、含“H+”的化合物(如HCl、H2SO4)的鉴别方法。(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如硫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用PH试纸。酸(含H+的化合物)溶液的PH&7,如:醋酸溶液的PH&7。 (3)用镁、铝、锌、铁等活泼金属。这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无色气体生成。如:Mg+H2SO4==MgSO4+H2↑ (4)用含有“CO32-”的物质,如: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例1: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一种是硫酸,一种是氢氧化钠。分析:硫酸是酸性溶液,而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所以上述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鉴别这两种物质。 2、含“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的鉴别方法。(1)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或者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含OH-的化合物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2)用PH试纸。含OH—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7 (3)用含有Cu2+等离子的盐溶液,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例2:有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三种无色溶液,怎样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分析:以上三种物质分别是盐、碱和酸三类,因此最好用紫色的石蕊试液进行鉴别,变成蓝色的是氢氧化钙,变成红色的是盐酸,不变色的是氯化钠溶液。 3、含“CO32-”的化合物(如Na2CO3)的鉴别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例3:有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液体,怎样鉴别它们。分析:由于两种溶液都显碱性,所以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可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再反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4、含有“Cl-”的化合物(NaCl等)的鉴别方法。鉴别含“Cl”的化合物依据的原理是:它与含“Ag+”的化合物结合成AgCl,它是一种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例4,实验室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氯化钠和硝酸钠,设计实验鉴别它们。分析:两种无色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钠离子,没有办法进行鉴别,但可以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的沉淀,而硝酸钠与硝酸银不发生反应的原理反两种化合物的溶液鉴别开。 5、含“SO42-”的化合物(如Na2SO4)有鉴别方法。鉴别这类化合物的原理是:SO42-离子与Ba2+离子结合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例5,设计一个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析:根据上述原理,可用含“Ba2+”的化合物,常用的是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比照上述方法大家还可以尝试着总结出多种鉴别物质的方法。比如:鉴别含有“NH4+”的化合物常用含有“OH-”的化合物等。还需要说明的是鉴别物质是相互的,比如,前面讲到的可以用含“Ba2+”的化合物鉴别含有“SO42-”的化合物;也可以用含有“SO42-”的化合物鉴别含“Ba2+”的化合物。例6,只用一种试剂通过一次实验就能把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鉴别出来。分析: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的K+和NO3-在初中还没有学过鉴别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留在最后无现象的物质鉴别出来;氢氧化钡溶液中的Ba2+用SO42-进行鉴别,而OH-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硫酸钠溶液中的Na+目前还没有鉴别方法,但Ba2+能用用SO42-进行鉴别;同理氢氧化钠溶液也可用Cu2+等有颜色的离子进行鉴别。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检定检验方法:(1)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2)鉴别羊毛线、合成纤维线或棉线(采用燃烧法) 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燃烧,产生烧纸味,不结球的是棉线。 (3)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4)鉴别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进一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5)真假黄金假黄金通常是用铜锌合金伪造的,可用盐酸加以鉴别,如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中含锌,是假黄金;也可灼烧,变黑,说明有铜,是假黄金。 (6)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取样,加热,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鉴别题的解答思路:1. 只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根据待鉴别的几种物质性质特点,加一种试剂,使各自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加以鉴别。   思路:(1)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时,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盐酸、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2)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较明显的溶解性差异和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则可用加水使其溶解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钠、氯化铵、氢氧化钠、氯化银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就是水。氯化钠可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五显著变化;氯化铵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升高,而氯化银不溶于水。   (3)如果待检验的物质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或大多数相同的阴离子时,可选用加强碱溶液来检验。   如用一种试剂检验:氯化铵、氯化钠、氯化铁和氯化镁四种溶液,这种试剂就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产生,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发生;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有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生成。   (4)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中含有相同或大多数相同的阳离子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氯化钠、碳酸钠、亚硫酸钠三种溶液,这就是盐酸或稀硫酸。氯化钠与盐酸或硫酸不反应,无现象产生;碳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亚硫酸钠与盐酸或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5)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铁、铜、氧化铁、氧化铜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铁与盐酸反应有气体(氢气)产生,生成浅绿色溶液;铜不溶于盐酸,无现象产生;氧化铁溶于盐酸生产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氧化铜溶于盐酸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   (6)如果被鉴别的物质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有几种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则要分别考虑区别不同阳离子需要何种离子,区别不同阴离子需要何种离子,然后将这两种离子合起来组成一种试剂。   如用一种试剂鉴别硝酸银、碳酸钠、亚硫酸钠、硝酸钡四种物质,这种试剂是盐酸。因为四种物质中,硝酸银和硝酸钡的阳离子不同,。区别银离子和钡离子可用氯离子;碳酸钠和亚硫酸钠的阴离子不同,区别亚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用氢离子,合起来,这种试剂就是盐酸。   (7)还有另一种比较快速地找出试剂的方法。就是将所用试剂的离子重新组成新试剂,如果组合后的试剂答案中有,则一般地就可以认为用这一种试剂可以把这种物质区别开。2.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思路:   (1)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上找突破口:  ①闻气味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氨水、硫酸钾、氯化镁、碳酸钠四种溶液。可先闻气味,氨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首先识别出氨水,然后以氨水为试剂,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镁,再以氯化镁为试剂分别加到剩余的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碳酸钠,不反应的为硫酸钾。   ②看颜色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硝酸铵、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四种溶液。首先观察出显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以硫酸铜为试剂分别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无现象产生的是硝酸铵溶液。   (2)加热法: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高锰酸钾、碳酸钠四种固体物质,即可加热法。加热时,碳酸氢铵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氨气、水蒸气,试管内无任何残留物;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有气体产生,试管内留有白色固体碳酸钠;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内留有黑色固体;碳酸钠受热时不分解,无现象产生。   (3)两两混合列表分析法:   将待鉴别的物质分别编号,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到其它物质中去,将产生的现象列表分析。根据每种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可确定物质的名称。  如不用任何试剂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盐酸四种溶液,先将四种溶液分别编为A、B、C、D进行互倒实验,将现象列表如下:      然后进行分析:在四种物质中,能跟另外三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硝酸银,因此B是硝酸银;能跟其中两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而跟另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的只有碳酸钠,因此C是碳酸钠;而能跟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D必是盐酸;那么A必然是氯化钡。结论为:A是氯化钡,B是硝酸银,C是碳酸钠,D是盐酸。   有时,需要我们判断所给定的一组物质能否不用任何试剂进行鉴别,分析的方法就是用两两混合列表法。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产生的现象是一样的,则不能鉴别。   如上例中如果将氯化钡改成氯化钠则不可鉴别。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分别产生的现象都是与一种物质不反应,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沉淀,与一种物质反应产生气体,二者谁是碳酸钠,谁是盐酸,无法确定。   不另加试剂鉴别物质的方法有:第一是观察组内物质是否有显特殊颜色的物质,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物质等,将这些物质确定后,就以其作为已知试剂用以鉴别其它物质。第二是将组内物质分别编号,然后分别以一种物质作为试剂加入另外几种物质中,将现象记录下来。如果不能得到各自不同的现象,则这组物质就还需另加试剂才能鉴别。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区分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固体..”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89671475082271381701712540931830421.向氯化钡的水溶液同入二氧化硫未见沉淀,把其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通入氨气,另一份通入氯气,则两份都产生沉淀.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_百度作业帮
1.向氯化钡的水溶液同入二氧化硫未见沉淀,把其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通入氨气,另一份通入氯气,则两份都产生沉淀.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
1.向氯化钡的水溶液同入二氧化硫未见沉淀,把其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通入氨气,另一份通入氯气,则两份都产生沉淀.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这种盐是A.硫酸铁 B.硝酸钾 C.硫酸亚铁 D.碳酸钠3.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的是A.浓盐酸 B.浓硝酸4.用足量盐酸与10g碳酸钙反应,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150mL 1mol/L的氢氧化钠中,溶液中生成的盐是A.碳酸氢钠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和碳酸钠(2、3、4题麻烦解释一下)
1.①SO2+2NH3+H2O=(NH4)2SO3(NH4)2SO3+BaCl2=BaSO3↓+2NH4Cl②SO2+Cl2+2H2O=H2SO4+2HClBaCl2+H2SO4=BaSO4↓+2HCl2.溶液呈蓝色说明有铜离子,说明Cu还是被氧化了,只有选B,硝酸钾带来了硝酸根,当硝酸根和原来稀硫酸中电离出来的氢离子相遇变发挥稀硝酸的作用氧化了Cu同时放出NO3.B,钝化4.10克碳酸钙是0.1mol,生成CO2也是0.1mol而氢氧化钠有0.15mol2NaOH+CO2=Na2CO3+H2O,此时氢氧化钠反应完0.15mol才反应了CO2共0.075mol所以剩下的0.025mol的CO2会跟Na2CO3继续反映生成碳酸氢钠所以选C
扫描下载二维码分析:A、过程中原溶液中含有银离子也可以产生沉淀现象;B、亚硫酸根离子和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也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C、和碳酸根离子形成沉淀的离子不一定是钡离子,镁离子等也可以生成沉淀;D、依据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判断,氨气与红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同种反应现象.解答:解: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有Ag+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B、亚硫酸根离子和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也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不一定有CO32-,故B错误;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是镁离子、锌离子等,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所以不一定有Ba2+,故C错误;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一定是氨气,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有NH4+,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检验的方法应用,反应现象判断,关键是干扰离子的分析判断,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和反应现象是解题关键.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A.加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B.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排除SO42-以外的其它阴离子及Ag+的干扰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原溶液中一定有NH4+D.在某待测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待测液中必有Cl-
科目:高中化学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加入稀盐酸后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一定有SO42-C.分别含有Mg2+、Cu2+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D.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一定有Cl-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C.滴加KSCN溶液后呈红色,一定有Fe3+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科目:高中化学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为黄色,则一定含有钠元素,一定不含钾元素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不一定有SO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可能有Ba2+
科目:高中化学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一定有COB、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SOC、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显血红色,一定有Fe3+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一定有N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氧化硫氯化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