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国企算体制内吗体制改革造成一大批身体健康的员工,不到法定年龄提前办理了退休,领取地区最低养老金。为生

职工退休年龄调整_退休_励志阁
职工退休年龄调整的内容和相关分类
您的位置:>>>
职工退休年龄调整
一、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调整政策可行性分析_谈华志
Industrial & Social observation社保观察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调整政策可行性分析
谈华志何建涛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目前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的现状及弊端、法
28-30岁,之后参加工作,男的60岁就退休,女的55岁,他们参加社会劳动时间与普通劳动者比相对短了近10年左右,造成了教育年限越长,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时间越短的不合理现象。很多人退休时正处于业务知识最成熟、实践经验最丰富、工作效率最高的状态,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极大浪费。
定退休年龄调整的正面效应及负面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我国调整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
关键词: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可行性
目前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77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十二五”期末,这一比例将达到15%左右,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将使养老金支付面临压力。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十年生活的保障制度,对于其存在的人口老龄化、历史空帐、养老金标准上调后劲、财政负担等问题,未雨绸缪无疑是极其必要的。因此,调整法定退休年龄作为应对这些挑战的政策研究项目之一,对于其可行性的思考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2.提前退休现象严重加重国家补贴养老金负担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国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3岁左右,很多地方面临大量提前退休的情况。养老金是退休人员的“养命钱”,提前退休现象的不正常增多,必然会造成养老金收入的减少,同时还加剧了养老金的支付压力,造成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影响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加重我国财政负担,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3.法定退休年龄调整的正面效应
一、我国现行关于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
法定退休年龄是指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仍然有效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9]10号)文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发布了《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通知指出: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1)有利于养老金收支平衡。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对我国养老保
险基金收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而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都是职工退休前处于在职状态下才缴纳的,延长退休年龄意味着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年限增加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总额就增加了,同时意味着职工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缩短了,那么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就减少了。这一增一减,确实减轻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的压力,也是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做实目前存在的空帐,弥补制度转轨过程中产生的转制成本。
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在未来导致的劳动资源不足。中国社 (2)
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分析室李军主任在2012年举办的老龄化会议专家论坛上提到,根据他们总课题组提供的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明,“十二五”期间,中国15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出现由升转降的拐点,这个拐点出现之后,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保持下去。预计到2050年,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因此,从未来长远的发展趋势看,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挖掘老年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劳动参与率以应对劳动人口比例的下降,从而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才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可持续性,从这个角度看,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存在的弊端
1.法定退休年龄偏低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我国目前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也已显著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教育年限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周期和峰值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后移。然而在目前法定退休年龄未作调整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个悖论,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实际劳动起始年龄越迟,服务社会的工作年限反倒越短。这种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期的缩短会扭曲个人在岗工作时间与其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合理比例,如大学毕业生需22-24岁,研究生毕业要25-27岁,博士生毕业要
(3)有利于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目前我国退休
人员在再就业的用工关系方面尚存在法律空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也就是说,劳动者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出劳动岗位,享受相应的福利保障待遇,由此丧失了法定就业资格,不能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P.
Industrial & Social observation社保观察
像一个正常的劳动者那样享受全部的劳动权利,尤其是劳动者的劳动保险权利。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对〈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明确规定,离退休人员聘用协议的解除不能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八条执行,即不发给经济补偿金。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未将退休再就业人员纳入保护范围,所以在遇到纠纷时,用人单位和退休再就业人员都不能依据劳动法律法规主张权益和承担责任。退休再就业人员不再像普通劳动者一样受到劳动法律法规的特殊保护,一些法律强制性规定也不再适用。具体包括: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最低工资标准、养老保险、经济补偿金、工伤认定及工伤待遇等。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使他们能够作为正常的劳动者那样继续享受全部的劳动权利,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饽饽”,他们即使退休了也不愁没有事情做,退休后不仅每月能领取到稳定的养老金,还能再谋职业领一份额外的高薪,两者相加要比他退休前的收入还要高,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
还有一些家庭财务状况比较好,同时在事业上无太大追求或觉得自己精力不足或感到工作压力大或在单位人际关系不协调的这部分人,他们更希望过自己自由自在的闲暇生活,希望早点退休不再工作而是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含饴弄孙、养花逗鸟、运动旅行、走亲访友等等。延长退休年龄反而让他们觉得生活品质、幸福感降低了,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也不符合这部分人群的利益。
2.对就业的冲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胡乃军博士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对年轻人就业有阻碍作用,很多岗位被年龄比较大的人占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部分年轻人进入这些行业和岗位的机会;如果只是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并不大。
Franklin A.Michello和William F.Ford运用静态的奥肯定律来解释延长退休年龄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作为重要解释变量的劳动人口参与率直接决定着失业率的高低,如果将退休年龄由62岁提高到65岁或67岁,将导致更多的劳动者在劳动领域停留更长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劳动参与率。这样将会导致更高的失业率。
张车伟认为,在我国延长退休年龄对就业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城镇正规部门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会比较大。他认为,目前,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10970万人,其中企业单位7172万人,事业单位2724万人,机关单位1072万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占城镇正规单位就业人员比例的3%,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那么每年由于退休新增的岗位占总新增岗位的比例就比较高了。在大学生就业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无疑会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综上所述,调整法定退休年龄是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途径,但政策的制定出台必须十分谨慎,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不能一刀切,要选准调整的时间点,研究好调整的幅度,同时还需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以利于政策的实施,发挥政策的积极作用,减轻不良的社会
三、法定退休年龄调整的负面影响
1.触动部分劳动群体的利益
延长退休年龄不仅关系经济发展,更关乎公平。据人民网进行的“你怎样看待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的调查,45万名网友参与了投票,结果显示,93.3%的网友投了反对票。
延迟退休对公务员、教师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影响不大,或者能从延迟退休中得到实惠。对于企业一线职工、下岗托管人员而言,延迟退休意味着工作时间延长,缴费增加,而领取养老金总数减少。他们本来体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在职时工资收入水平偏低且不是很稳定,相对机关事业单位他们的福利待遇差,退休后则可以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对一些收入不高的职工而言,早点正式退休,收入还能高一些。因此他们普遍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延长退休年龄显然对他们是不利的。延迟退休加剧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一线人员的收入差距,也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而对于没有固定工作的所谓自由职业者、农民工、个体经营者、农民等群体,他们的社会养老、医疗等保险都是自己缴纳,当然希望早点退休,不用再缴纳保费,还能领取稳定的养老金,过上安稳的日子,不用再为了生计操劳辛苦。而且他们绝大多数学历不高、知识水平不高,年龄大了,体力也大不如前,找工作也不好找了,延长退休显然对他们也是不利的。
还有一部分群体,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即使退休了,也是所在领域职场的“香
七成职场人士“鸭梨山大” 长时间加班或致抑郁
卫生部宣教中心不久前公布了一项对30座城市、50家全国500强企业的中青年员工的健康调查结果,这次调查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直接针对职业人群的健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在心理方面,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仅有5.8%的员工称自己没有压力。
来自英国和芬兰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平均上班11小时
的人得抑郁症几率,是每天工作七八小时的公务员的2.5倍,其中又以女性、年轻人、低薪者为主。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李则宣医生建议,知晓人际关系的进退,在职场保持有氧的人际距离,是保持职场战斗力的法宝之一。
二、调整我国退休年龄的依据分析
改革开放论坛
调整我国退休年龄的依据分析
(【摘要】,。强制性的退休制度既增加了养老金支出,,因此,,以完善我国退休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6-0029-02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及老年人口的再就业情况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进和医疗设施的完善,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大地提高了。50年代男性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女性42.3岁。到1995年,男性平均寿命达68.3岁,提高了28.3岁,女性成员
的平均寿命达71.7岁,也提高了近30岁。按照我国的退休标准,男子的退休年龄为60岁,女子55岁,这意味着男子的养老金负担年限为8.3年,女子为16.7年,而由于城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远要高于全国的实际平均值,如北京老年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5.6岁,②说明城市养老金的负担年限远远不止上面的数字。
强制性的退休制度将超过了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统一划归了非劳动人口,一方面造成了养老金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尚有意愿和能力的老年人的工作技能的损失和浪费。资料显示,实际上我国相当大比重的退休人员还在工作。促使老年人口再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目前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子女供养,占46.2%;其次为自己的养老金收入,占26.3%。由于独生(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王清女,1968年出生,广州市人,经济学硕士,华南师大经济系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子女政策带来的4-2-1型的人口结构对我国这种以子女供养为主的家庭养老模式造成的冲击,以及养老金收入由企业派发转向社会保险机构支付使人们产生的担心和恐慌,大部分老年人再就业的动机是增加收入;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与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再就业的机会越多,收入也越高;③再就业的老年人以65岁以下的低龄老人居多,约占再就业老年人口的80%。老年人口再就业无疑暴露了现行的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仅从退休年龄来看,自50年代以来,始终执行男性60岁,女性55岁的退休标准。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若继续执行这一规定,则、年我国的老年人口赡养率将分别达到24.5%、26.2%、40.4%、和60.9%,而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意味着上述各年的老年人口赡养率分别为8.9%、9.2%、13.3%和17.8%,仅相当于前者负担率的三分之
④一。相当比例的老年再就业人口的存在让我们思考是否应该延迟退休年龄。
二、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
经济纵横6??200029
改革开放论坛
据1987年老年人口的抽样调查数据,若将老年人口分成需要照料和能够自理两类,则每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中,约有1.6人需要照料;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年龄段依次需要照料的人数为2.6人,5.2人,10.4人,14.4人;每千个85岁以上老年人需要照料的人数为25.4人,可见老年人的依赖性需求程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美国老年人平均在老年人护理院入住的时间为2.35年,我国学者⑤
的假设。一特点,60-69,80岁以上,退休年龄基本不会造成影响,北京市的人口测算也说明了这一点。目前北京市城镇60岁以上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存活年数为16.46年,其中有5.2年为健康期,占余寿的31.5%⑥,所以退休年龄只要是在健康余寿期内作出调整不会对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跟西方国家横向比较可发现,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尤其是存在退休问题的城镇人口的平均寿命与这些国家的差距更小。但退休年龄的规定却差距明显。
欧洲各国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⑦
爱尔奥地葡萄芬兰瑞典英国牙兰荷兰利牙
休的政策。德国规定对失业一年以上的老年劳动
者允许早于法定退休年龄5年退休,使大量的老年劳动力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但这些国家的失业率不但居高不下,反而加重了政府对这些提前退休者养老金支付的负担。这应是验证退休年龄高低与失业率高低间并无高度的正相关的一个有利的例证。德国1992定,2000-63岁提高到65,,根据国企改革中,国务院规定对“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国有破产工业企业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可提前退休;对有压锭任务的纺织企业中符合规定条件的下岗职工也可以提前退休。政策实施一段时期后,大批企业的职工纷纷办理提前退休,养老金支付逐渐加重,这一问题才显得突出起来。月,全国新增退休人员202.5万人,其中违反国家规定提前退休的有71.3万人,占35.2%。虽然使国有企业部分实现了减员的目的,但这部分提前退休者多自谋职业或实现转岗,社会上总的就业职位并未因此增加,却给养老金的支付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据估算,1998年上半年的提前退休使当年养老保险基金节余至少减少了48.5亿元,企业减员增效的机会成本未免过大。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下发通知,停止执行关于下岗人员可以提前退休的规定。由此看来,我国的通过降低退休年龄而减少失业的政策也同样存在着成本过高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提前退休的政策之所以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与失业的成因大有关系。我国的失业主要有这样几种: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企业、结构性调整带来的失业、二元结构中的失业和国企隐性失业。前两种失业很显然与退休年龄的高低毫无关系,欧洲的失业率即多受第一种因素的影响。至于国企的隐性失业,靠老年人的提前退休来为后来者空出岗位有悖于企业的用人原则,资源配置的优化无论如何是建立在人力、物力的平等竞争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年龄的歧视无疑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老年人空出了岗位,国企(下转36页)
表中这些国家的男子退休年龄多为65岁,女子也在60岁以上。象我国这样在较低年龄段上实行强制退休,既增加了养老金支出,是国家财力的浪费,又没有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三、退休年龄与失业率之间的相关性
有人也许会问:退休年龄的提高会不会增加失业呢?如果会,则延迟退休显然不宜推行。看来我们有必要澄清这一问题。
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建立在认为二者密切相关基础上的那些政策的效果。在七十年代中期,为缓解严重的失业,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了鼓励提前退
200030经济纵横6??
社会经济发展
的良性互动。凯恩斯的宏观理论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实践表明,在有效需求萎缩时期,以政府投资形式启动景气循环具有作用直接、调控及时的优点,因此在强调和突出消费启动的同时不能偏废投资启动。扩大投资具有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但供给效应并不必然加剧生产过剩,尤其在我国现阶段,用于朝阳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扩大投资反而有助于增加消费需求或者为消费需求的增加奠定基础。因此,选择薄弱的产业领域、,五、,政府为弥合缺口所依靠的政策工具主要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政策发挥作用的基础都是资金运动,针对的对象主要是社会总需求,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各有千秋。财政调控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税种及税率、财政补贴、政府投资、国债等,金融调控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贷款、利率、准备金、公开业务、再贴现、外汇储备及汇率等。财政政策的付诸实施一般要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决策时滞较长,但一经实施则效应时滞较短,比如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投资可以直接产生有效需求。货币政策可由中央银行自主决策,决策时滞较短,(上接30页)中的年轻人可以照旧不思进取,因为
不过,政策出笼虽然较快,但要经过金融系统和货币机制予以传导,商业性和变易性较强,故效应时滞较长。一般认为,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具有大约1年的滞后,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则有1.5-2年的滞后;财政支出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时间则小于1年。
,但,。,可双松、双紧、搭配之中亦有主次,一般而言,经济过热时为抑制通货膨胀。常以货币政策为主,1996年软着陆成功正是货币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经济运行中出现通货紧缩迹象并可能导向萧条或衰退时,通常要以财政政策为宏观调控的主角。1998年以来,我国基本上贯彻了财政与货币双松的政策意图,取得了良好调控效果。但形势发展表明,调控还不到位,以财政政策为主导的双松式调控应该继续维持,避免半途而废,直至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启动。双松搭配的政策空间应以不形成通货膨胀的沉重压力为限,避免落入滞胀困境,同时严格防范和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这对决策者的调控艺术和政策技巧提出了更高的需
(责任编辑:蔡玉胜)求。
缺乏威胁。况且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退休后只要身
体许可都在继续工作。等于这部分人既享受着退休金,又占据着工作岗位,拿着另一份薪水。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障中不允许出现该种情况,我国此领域的制度还有待于完善。而二元结构中的失业,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所能承担的工作与城镇临近退休人员的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并非单纯地让出这些岗位就能实现顺利转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失业率与退休年龄之间无严格的依存关系的结论。
四、适时地、逐步地、分区域地、有选择地延迟退休年龄是完善退休制度的理性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时机调整退休年龄,要根据老龄化状况,在未进入老龄化社会前不宜作出这一调整。由于我国各地区老龄化速度有快有慢,往往是上海、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最先进入老龄社会,所以在退休年龄的规定上应突出各个地区自己的情况和特点。另外,退休年龄不宜延迟过长,无论
男女最迟不应超过65岁,并且较好的选择每一年或每两年提高半岁至一岁,微调既可让我们观察新制度的效果,又不会给当事人的生活带来大的变动,为制度的改进提供了空间。根据客观需要,高级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及特殊职业的工作人员等的退休年龄宜从现在开始延迟。事实上有些单位也在进行着这部分退休人员的返聘和延聘工作。
①④吴祥云:《中国与欧洲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与启示》,《浙江金融》1999年第四期。
②王树新:《北京老年人口的就业环境,现状与趋势》,见邹兰春主编’95北京人口,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12
③张翼:《受教育水平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第四期
⑤林戈、鲍曙明、孙晓明:《建立以家庭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人口经济》1999年第二期
⑥北京市老龄协会:《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战略构想》,人大复印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1999年第四期
⑦资料来源《Socialprotectioninthememberstatesofthe
(责任编辑:蔡玉胜)1995EuropeanUnion》
200036经济纵横6??
三、我国调整退休年龄研究综述
社会学研究
老龄化国家地区是根据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的标准从173个国家地区中划分出来的,具体国家地区的名称如下:
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以色列、日本、阿根廷、百慕大、巴巴多斯、多米尼加共和国、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巴拿马、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亚美尼亚、爱沙尼亚、格鲁吉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乌克兰、安道尔、白俄罗斯、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根西岛、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泽西岛、列支敦士登、卢森堡、马耳他、摩纳哥、荷兰、挪威、葡萄牙、圣马力诺、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恩岛。
e.规定了最低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国家名称(41个):韩国、老挝、所罗门群岛、日本、阿尔及利亚、约旦、科威特、黎巴嫩、苏丹、叙利亚、突尼斯、也门、喀麦隆、科特迪瓦、冈比亚、加纳、几内亚、马里、塞内加尔、史瓦济兰、乌干达、巴巴多斯、克国、捷克共和国、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丹麦、芬兰、希腊、泽西岛、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摩纳哥、葡萄牙、西班
牙、瑞典、吉里巴斯。
⑤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男女预期寿命”数据许多来源于SSA“SocialSecurityProgramsThroughouttheWorld―2002”。
⑧中国女工人的退休年龄为50岁,其与男性60岁相差10岁。参考文献:
(SSA[1]美国社会保障署《全球社会保障:―2002》“SocialSecurity
)。ProgramsThroughouttheWorld―2002”
([2]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2002》“HumanDevelopmentRe2
)。port―2002”
]《:《,甘肃社会科学》2003:胡政平;校对:易文
我国调整退休年龄研究综述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
〔提要〕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退休年龄的观点进行总结,以了解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学界的主流观
点是我国应该提高退休年龄和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实际上也是在鼓励推延退休。但是,推延退休面临的主要障碍是此措施与现在国内就业紧张状况之间的矛盾,本文也对这方面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最后介绍了有关如何调整退休年龄的方案。
〔关键词〕提高退休年龄;弹性退休制度;就业〔中图分类号〕DF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05-0098-05国家对退休年龄的制定关系到养老金的收支情况、劳动者的工作年限等方面,所以合理确定退休年龄至关重要。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仍然沿用上世纪50年代职工退休制度的规定,即男职工满60岁,女干部满55岁,女职工满50岁。国家对提前退休的规定:一是男职工满50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即病退;二是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有毒有害身体健康工种的工作,男职工满55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可提前退休。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份名为《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在微信朋友圈内热传,很多人开始对照这份表计算自己的退休时间。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份表不是真的。  金维刚9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人社部正在制定的延迟退休政策是一份比较稳妥的方案,大约每三年提高一岁。该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小步慢走,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在延长退休年龄之前建立缓冲的机制,尽量减少退休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按照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今年初对外公开的时间表,人社部会争取2015年完成延迟退休方案制订,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渐进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最早将在2022年首次延长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是中国当前最受争议的公共政策之一,无论是网络调查还是高校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均是反对者众,赞成者寡。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看,学界普遍认为延迟退休是中国应该走的一条路,但也有很多学者担忧延迟退休会将中低收入的蓝领工人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虽然在延迟退休这一问题上大家众说纷纭,不同机构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要弹性不要刚性”。金维刚也表示,会适时引入弹性退休政策,不实施一刀切,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形成调节退休年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收支矛盾倒逼延迟退休  最近几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加剧迫使政府加快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从基金运行的情况来看,收支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抚养比上升:退休人员迅速增加,承担缴费在职的人员所占比重相对减小。  抚养比是基本养老保险收支中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城镇职工退休年龄过低是制度抚养比上升的重要原因。  李珍对本报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表示,延迟退休年龄既可以增加保费收入,又可以减少退休金支出,能做到双向正面影响制度的财务状况,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的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60岁)已经有60多年没有修改过了。上世纪50年代规定退休年龄时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0多岁,到改革开放之初时,劳动保险法下的退休制度是37个人工作,一个人退休。到今天,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达到73.8岁,养老保险的赡养比为3∶1,但退休年龄却一直没有改变。  不仅如此,提前退休的问题也非常严重。除了国企改革时数以千万的提前退休人员以外,还有一些特种工种是政策允许提前退休的,很多地方提前退休的人数在增加。金维刚说,当前“未老先退”的问题特别突出,有的地区提前退休的人员占到当年退休人员的30%。目前中国实际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4岁。  有地方社保局长也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养老金11连调,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工资已经出现了“倒挂”,退休的比在职的每个月还要多拿几百元,所以以各种方式要求提前退休的人员大增,凡是与特殊工种有一点关系的都会来申请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加剧了基金收支的不平衡,因此有一些专家也认为,当前首先堵住“提前退休”的口子,之后再延迟退休年龄。从目前一些机构制定的方案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将是一个一揽子的计划,在所有人都会延迟的前提下,分人群来制定不同步骤的延退方案,用很长的过渡期来实现同龄退休。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上周公布了“社科院版”的延退方案,建议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  第一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金维刚说,延迟退休是我国借鉴国际上应对老龄化通行的做法,以促进养老保障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缓慢过渡的政策,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民众不赞成延迟退休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总的考虑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虽然政府时不时就会发出“安民告示”,但每一次关于延迟退休的话题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争议,而且反对者远远多于支持者。  清华大学9日发布的《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对2000名人士所做的调查显示,有39%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年龄应该保持不变,30%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年龄可以延迟,但必须要有一个限度。在中国,只有10%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年龄可以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延长。  报告还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多数受访者退休前反对延迟退休,退休以后却转而支持,51%的中年(33~44岁)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可能因为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是77%的退休后受访者转而支持延迟退休,可能是考虑到养老金的收支问题,希望增加缴费人口,减少与自己一样的退休人口。  民众反对延迟退休根本原因在于退休是一种福利,福利的刚性原则决定了一旦下调就会遭受非议。不仅仅是在中国,延迟退休年龄在世界各国都会受到民众不同程度的反对,但中国情况又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系研究员唐钧表示,中国和很多发达国家的不同在于阶层结构的不同,发达国家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以白领为主的,相对而言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延迟退休。而中国70%的劳动者是蓝领工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章铮表示,在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的情况下,延迟退休是合情合理的。但同时也应关注到,受到延迟退休影响的一大批蓝领劳动者对失业与低收入就业的担忧。  因为即使还没有实行延迟退休,这部分劳动者已经遇到了找不到工作或即使有工作收入也大幅下降的问题。他们担心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会使失业或低收入就业的时期进一步延长,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出现下降。  章铮认为,在目前的就业政策下,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的下岗人员就被政府划入了就业困难群体,即按照现有规定,蓝领劳动者的退休年龄是女性50岁、男性60岁,这意味着不好找工作的主要是距现有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蓝领劳动者。对于他们来说,延迟退休不是在工作与退休之间,而是在失业与退休之间做选择。  机构报告&&&  媒体评论&&&  专家解读&&&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体制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