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全书的内容谈谈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的性格特点

  刚看了一篇小文,说的是颦儿和大观园里众姐妹们的关系,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放到这,给喜欢的同仁们一赏先~  ————————————————————  一、先说探春和黛玉   探春本身是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孩,她虽然有些心机但不同于宝钗。我们可以看到,在书中有女孩子们聚会的情节,探春和黛玉是肯定少不了的,其他人倒是时常缺席。这至少说明,探黛二人兴趣相投,尤其在结诗社一事上,除了湘云、香菱,恐怕再无她人有这样的积极性了。有几处具体的情节:惜春奉贾母之命作画,有人说黛玉的尖酸刻薄又一次体现出来,说她讽刺惜春画技差。倒是在这一回,我看到了一个风趣、幽默的机灵鬼儿。就在宝钗大谈绘画炫耀自己的博学时,“黛玉拉着探春悄悄的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字也写上了。’我常常想象,如果当时我也在场,反映肯定和之前湘云一样:一头载到地上!每次看到这里,我都恨不得捏捏黛玉那如花似玉的脸蛋儿:真真这张利嘴!真是让人又气又爱!再听听探春的话:“宝姐姐,你还不拧她的嘴?你问问他编排你的话!”听得出一点儿对黛玉的不满吗?宝钗的回答倒是有意思“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细细品味探春和宝钗的话,你就会发现虽然二人都说黛玉嘴巴厉害,但二人的态度确是有着微妙的不同。   当然,探春和黛玉的关系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地方看到:   有人说了,探春不记得黛玉的生日,我个人以为,作者写探春的忘记是为了突出袭人的记得。看了这一段,我不会因为探春不记得黛玉的生日而不喜欢她,认为她和黛玉不合,但绝对会对袭人记得很牢恨得咬牙切齿。第六十二回,听听她怎么说的“就只不是咱家的人”。谁是咱家的人,谁不是?前面说了宝钗和贾母一天生日,难不成黛玉不是“咱家人”,宝钗倒是了?仅此一句,可见其人心思。探春说“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可见探春并非有意把黛玉当作“外人”。黛玉摆明了就是主子小姐,贾府上下都没异议,小小一个袭人,竟说出这种不分尊卑的话。可是聪明的作者回避了这个话题,在我看来他是相当维护袭人的。   黛玉打趣探春也不是一遭两遭的事。在第三十七回,结海棠社时,黛玉就拿她开涮,探春自称“蕉下客”,黛玉立马就说“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黛玉的思维敏捷总是让我叹服:宝钗放在现代社会一定是出色的公关小姐,黛玉在现代就必定是出类拔萃的脱口秀主持人了!看看现在的主持人个个江郎才尽的样子,咱们林妹妹可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劲。接着看探春的反映:“你别忙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众多姐妹中,探春单单为黛玉取名,还是极美的,又为“潇湘妃子”的出处、取名的原因作了一大通的解释,对黛玉打趣毫不介意的样子,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二人的亲厚?   又有人说了,探春要是和黛玉好,怎么在咏白海棠时,她没像宝玉一样支持黛玉夺魁呢?试想一下,一个优秀的人身边如果没有敢说真话,敢批评敢挑刺的“诤友”,他如何能始终服人呢?探春不算是黛玉的诤友,称得上诤友的也就紫鹃一人。黛玉平素为人虽有些“不饶人”,但绝对是就事论事,不会故意针对别人(宝钗另当别论,原因不同),也正是因为她胸怀坦荡,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探春和李纨坦率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恰恰体现了黛玉的虚怀若谷:不如别人就勇于承认。而不是像袭人说的“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受了委屈),不知又闹的这么样,哭的怎么样呢!”(说到袭人了,看来快忍不住了。我忍!)   有关探春和黛玉相处的细节还有不少,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二人确实关系很好。而关于探春与宝钗的细节描写,除了上述画画一回,最多的也就在李探钗三人管园子的时候了。但在那几回里,很难看出探春对宝钗有特别的情谊,倒是时时刻刻把她当作客人看待,共同议事只是例行公事,征求意见也难显真意。尤其后面园子里遭窃,宝钗急急搬出去,探春的话更是字字带刺,针针见血,哪里像是对一个姐姐说的话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二、再说湘云和黛玉   湘云是一个男女生都喜欢的角色。第一次正式出现在贾府,“仍往黛玉房中安歇”,可见二人之前的接触是很多的,照理说关系应比宝钗亲密,但所有姐妹中,直接和黛玉发生矛盾的,也就湘云一人了。我们好几次看到湘云对黛玉嗤之以鼻的态度:“你敢挑宝姐姐的短促,就算你是好的。”至此,湘云似乎成了“拥钗派”的绝对主力,大有谁敢和宝姐姐过不去,就是和我湘云较劲之意!每每看到这里,我总是唏嘘不已:憨憨的云儿啊,宝姐姐是何等厉害的人物,哪里用得着你出马!可是,怎么感觉有点怪怪的,让我想到李逵和宋江:宋江需要李逵挥舞着板斧站在一旁保护吗?   在众人的眼中,湘云是个“爱淘气”的假小子。几次和黛玉发生冲突,我个人认为,皆因为她年龄小,天真率性,所谓“童言无忌”就是湘云说“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不喜欢黛玉的人说起原因不外乎几件事: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不尊重劳动人民;老是和宝玉闹别扭,折腾人;说话刻薄,老是针对宝姐姐,又冲送宫花的周瑞家的耍小姐脾气;整天哭哭啼啼,烦人等等。就说“戏子事件”吧,原本是湘云的不对。把一个贵族小姐和下贱的戏子相提并论,任谁都会生气。没错,湘云是嘴快,无心讽刺黛玉,但错了就是错了。大家细细看,黛玉的修养难道不好吗,她是当面驳湘云了还是拂袖而去了?都没有。我们不妨来谈谈原因。其一、贾母和众人都在,她需维系自己的形象;其二、知道湘云并非故意,只是年少莽撞;其三、个人认为最大原因是黛玉和湘云关系本来就很好(至少黛玉待湘云是真心的),既便湘云说错了话冒犯自己也只是她的无心之过。有人要驳了:黛玉不是和宝玉又闹了一场吗?看看原因吧:“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他就自轻自贱呢?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是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的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很明显黛玉生气不在湘云而是宝玉,宝玉呢,原本是好意,但好心作了坏事。   从黛玉的话中我们知道,黛玉也去过湘云那里。大家探讨一下:黛玉去湘云那里准备干嘛呢?去吵一架?去监视宝玉?那么大家认为黛玉有没有去宽慰湘云的可能呢?我觉得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我们首先把湘黛二人的关系放在好朋友的位置来看的话,事情的原委就是:湘云无心冒犯了黛玉,却没意识到其实是自己不对,宝玉使眼色提醒她,但是被湘云误解了,黛玉担心湘云不理解,所以宴会结束后悄悄去找湘云,准备宽慰她,谁知道宝玉捷足先登又说了那番话。湘云本来是与黛玉开玩笑,认为自己没错,且连湘云生气也是针对宝玉的“…看人家的鼻子眼睛(指宝玉),什么意思!……别人说他(指凤姐?),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宝玉的解释反而是火上浇油,以致黛玉也生气了。如果宝玉没有使那个眼色,如果宝玉没有先黛玉找湘云,这场矛盾是不会如此激烈的。原因很简单:黛玉对于这个由凤姐引出、湘云挑明的玩笑话本来就没放在心上,认为她不过是在和自己顽。作者用笔虚虚实实,忽明忽暗,以致这回矛盾蒙蔽了很多读者的眼睛,以为是黛玉耍脾气。大家比对一下黛玉和湘云对宝玉说的话,虽然措辞都差不多,但明眼人看来,湘云绝对是小孩子一个。整件事,个人认为,错在湘云。但是后来湘云应该知道错了,因为紧接着,黛玉在宝玉房中看到那首偈,马上回房与湘云同看。试想一下,如果湘云与黛玉还在赌气,怎么肯继续住在她房中。这里我认为作者隐写了黛玉与湘云如何仍复如初的。再看第四十九回,贾母送给宝琴一件“金翠辉煌”的斗篷,明明是宝钗吃醋了,作者却借湘云的口说“恰有人真心是这样想呢。”(作者也相当维护宝钗,处处替她开解)。琥珀先指宝玉,钗湘说“他倒不是那这样的人”,又指黛玉,湘云就不作声了。以她不拘小节的性格,话到嘴边居然生生忍住了——前后叛若两人的态度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湘云这句话又是不经思考脱口而出,话刚出口她已意识到不妥了。如果不是认识到之前“戏子事件”的错误,湘云岂会不说“不是她还会有谁?”作者屈指可数的几个字,一个正在成熟的湘云就出现在读者面前了。   大多时候湘云与黛玉的观点相同、步调一致。湘云虽然晚熟可是一点不笨,真心假意她如何分辨不出?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湘云对事物的认知自然更深刻,以后不再见她对黛玉针锋相对了。了解了黛玉、理解了黛玉、认同了黛玉,自然不再有丝毫抵触情绪,有的只是彼此敬爱和同病相怜。   湘云对待宝钗的态度也就开始发生转变:第78回一向敬重宝钗的她也对宝钗的自顾离去有了微词:“可恨宝姐姐…”。遗憾中流露了对宝钗的不满。至此晚熟的湘云终于长成,湘黛二人的相知相惜也超越了其他姐妹,“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凄冷的中秋夜里,湘黛命运的暗示让人心凉如水。没有原著的后二三十回,我也能想象湘黛之后的默契和谐相处了。其实两人的默契在前面也有比较模糊的描述: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宝琴咏红梅花的“花”得到众人一致认可,“黛玉、湘云二人斟了一小杯酒,奇贺宝琴。宝钗笑道:‘…你们两个天天捉弄厌了我,如今又捉弄他来了’”。可见二人的配合也不止一次两次了。若不是心灵相通,哪儿来的默契?     
  三说香菱和黛玉  香菱是全书很关键的一个人物,高鹗的续书扭曲了她的故事发展。说起香菱的人物形象,概括起来就是长得“这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的小蓉奶奶的品格儿”(兼美啊!相当漂亮),有些“呆”(主要是宝钗这样说)。说点题外话,红楼里长得像的有好几个——可卿、香菱、黛玉、晴雯、尤三姐,还有那个“兼美”。这几个女子仿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黛玉——年羹尧之妹》一文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且不谈她的观点,只说这几个人。和黛玉接触描写最多的就是香菱。早在香菱进园之前,她便和黛玉已相处甚欢了。第二十四回“话说林黛玉正自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忽有人从背后击了一掌,说道:&你作什么一个人在这里?&林黛玉倒唬了一跳,回头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香菱.林黛玉道:& 你这个傻丫头,唬我这么一跳好的.你这会子打那里来?&香菱嘻嘻的笑道:&我来寻我们的姑娘的,找他总找不着.你们紫鹃也找你呢,说琏二奶奶送了什么茶叶来给你的. 走罢, 回家去坐着.&一面说着,一面拉着黛玉的手回潇湘馆来了.果然凤姐儿送了两小瓶上用新茶来.林黛玉和香菱坐了.况他们有甚正事谈讲,不过说些这一个绣的好, 那一个刺的精,又下一回棋,看两句书,香菱便走了.不在话下…”(看到这儿,我更加赞同“却忆红楼半夜灯”阿姨的看法,书中很多心理描写、带有评论性的话应是作者用另一身份写的,对黛玉,真是能描多?兔瓒帱!)香菱和黛玉为什么就不能有正事可谈呢?在我看来二人可聊的东西多着呢!香菱呆、黛玉痴,两人同为姑苏人氏,自幼亲人离散,最关键的是二人对诗词歌赋都有浓厚的兴趣。大抵知己好友,难道不是因为遭遇相似、情趣相投、追求相同或是理想一致才相知相惜的吗?二人又都是人品一流的人物。有了这些基础,谁还会怀疑香菱不能和黛玉成为知己呢!到第80回,香菱因遭受金桂和薛蟠虐待,再次搬进园子,相信后面还应有黛玉同她相处的许多文字!叹叹!!!   到后来,香菱终于有机会进园子了,长久以来的心愿眼看就要实现:“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满腔热情被宝钗一盆冷水浇下来:“我说你得陇望蜀呢(带你来就不错了)。”在宝钗这里碰了钉子并不能打击香菱学诗的积极性,香菱到园子里见过众人后,趁着宝钗去贾母那儿,才赶到潇湘馆,二人相见,格外亲热,黛玉一口答应了香菱拜师的要求。接下来香菱学诗作诗的过程,宝钗一次次的冷嘲热讽(估计她挺后悔带香菱来),说香菱呆头呆脑自寻烦恼,又嫌湘云噪,对二人颇不耐烦(我一直觉得宝钗对湘云不是真心的,比对黛玉还不如)。香菱有疑问也不敢找宝钗,只问黛玉、湘云、探春。对香菱这样地位低微的人黛玉是以诚相待、倾囊相授,宝钗呢,其实全书除了第五回提到过:“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笑。”之外,再无一处证明上述言论。这段话,除了“随分从时”比较符合宝钗的性格,其他的我从来只当反话。宝钗是端庄的、稳重的、贞静的,连教香菱学诗都不肯,和小丫头顽笑这种破坏形象的事,更是不会做的了。听听第三十回她对小丫头是如何疾言厉色:“你要仔细!(你小心说话!)我和你顽过(吗?),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说谁呢?黛玉吗?),你该问他们去。”   以后再难有描述黛玉与香菱的段落了,我总觉得二人的关系不仅仅这么简单,“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两地生孤木,可以指“桂”,也可以是“林”啊。这些问题,留待红学高人们去研究吧。   
  四,阿凤和黛玉     王熙凤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一直以来,读者受高颚续书的影响,憎恨熙凤用掉包计害死了黛玉,实在是大大冤枉了她。每每比对一些细节之处,我总是觉得高颚不遗余力丑化地阿凤。直到最近看到由张庆善、刘水良著的《漫说红楼》才发现,我和《王熙凤支持“木石姻缘”》一文有许多观点一致,再述未免有抄袭之嫌,故向将作者的观点介绍给大家,再谈谈本人的些许不同看法。   作者认为:在全书前八十回中,明确提到宝黛婚姻并对其表示支持的只有三个人,王熙凤、薛姨妈、紫鹃。第二十五回,王熙凤与黛玉开了一个玩笑。熙凤问送给大家的茶叶味道如何,宝玉、宝钗和熙凤本人都觉得不怎么样,唯有黛玉说好。熙凤欲再送些给她,黛玉表示打发人去取。吃茶旧指女子受聘,凤姐巧妙地引到“作媳妇”上来,与黛玉开起了玩笑。这个笑话像是即兴的,由阿凤这个“破落户”说也是理所当然,换了他人是讲不出这种话的。不管大家是否喜欢凤姐这个人物,平心而论她说话处事决非不知深浅、不分轻重。作为贾母和王夫人的左膀右臂,阿凤游走其中八面玲珑春风得意,把个老太太时时吹捧得乐巅巅的。全书中能和黛玉“春秋”法子的笑话媲美的非阿凤莫属。我们再来一起回味一下这个不小的笑话吧:   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 &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 ,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阿凤若不是心里有底,她敢开这样的玩笑吗?且不说不该对尚未受聘的贵族小姐谈婚论嫁,对象又是贾母最疼爱的两个玉儿。忘了是哪位姐姐在她的大作中说过一句:“凤姐可是跟着贾母混的!”实在酣畅!虽然阿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又是帮助她理家,但在她心里,顶头上司可只有贾母呢!凭着阿凤的慧眼,如果还看不出贾母心中理想的孙媳妇是谁那她才真是白混了这许多年!   这一次跟阿凤对阵,黛玉明显落了下风,不是口才不如阿凤,是玩笑的内容使得她不能说下去了。接下去:   林黛玉抬身就走. 宝钗便叫:&颦儿急了,还不回来坐着.走了倒没意思.&   黛玉急了,不是“恼了”。可见黛玉没真的生气,因为心事被说中了嘛!上面的笑话至少说明阿凤是清楚贾母的意思,我们又从哪儿看出她和黛玉亲密呢?下面:   着便站起来拉住.刚至房门前,只见赵姨娘和周姨娘两个人进来瞧宝玉.李宫裁,宝钗宝玉等都让他两个坐.独凤姐只和林黛玉说笑,正眼也不看他们.宝钗方欲说话时,只见王夫人房内的丫头来说:&舅太太来了,请奶奶姑娘们出去呢.&李宫裁听了,连忙叫着凤姐等走了.赵,周两个忙辞了宝玉出去.宝玉道:&我也不能出去,你们好歹别叫舅母进来. &又道:&林妹妹,你先略站一站,我说一句话.&凤姐听了,回头向林黛玉笑道:&有人叫你说话呢.&说着便把林黛玉往里一推,和李纨一同去了。   
  阿凤从内心里是看不起赵、周姨娘的,不但看不起她俩,还敢于表示出来,这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勇气和魄力了。有人说黛玉此时也很清高,但我要为黛玉辩一辩:“独凤姐只和林黛玉说笑”,我们再仔细看看这句话,“独”的意思是“唯一一个”,很多人把这句话的理解是:只有凤姐和林黛玉两人(不睬她们)自己说笑着。从最基本的语法而言,这样理解的主语是“凤姐和黛玉”。但原句并非如此,我的理解是:(看到赵周二人进来)只有凤姐一人(去)和黛玉说笑。主语是“凤姐”而非“凤姐和黛玉”,那么这里就有一个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了。情节就是:赵周两位姨娘来了,其他人让座,只有凤姐故意“拉”(也许是走近)了黛玉说话,对二人毫不理睬。有人肯定不服了,为什么是凤姐“拉”黛玉,不是黛玉“拉”凤姐呢?因为前面黛玉急了,往外走,已经走到房门前了,如果真是黛玉主动拉凤姐,那句话就应写作:“独黛玉只和凤姐说笑了”(写到这里,汗颜!作者真是太聪明,太厉害,太可怕了!叹叹!!!)。与探春只为黛玉取名、香菱只找黛玉学诗的原因相同,阿凤独独拽着黛玉避开自己不喜欢的人,一是因为很可能黛玉也不喜欢赵周二人(被阿凤看出了),二来两人关系也应不错,否则,宝玉、李纨或是宝钗任何一人断不肯陪着阿凤得罪赵周的——黛玉却做了,难道她不清楚这样做会得罪二人吗?尤其赵姨娘可不是盏省油的灯啊!黛玉虽“孤高”,却还不至于当面拂鄙视的人的脸面,连讥笑刘姥姥也只是第二天的事情,若不是“协助”凤姐,她岂会如此无礼!阿凤拿黛玉作“挡箭牌”可不只此一次,第四十六回,凤姐明知邢夫人会来找她商谈鸳鸯的事儿,于是先打发  引文:金家媳妇自是喜欢,兴兴头头找鸳鸯,只望一说必妥,不想被鸳鸯抢白一顿,又被袭人平儿说了几句,羞恼回来,便对邢夫人说:&不中用,他倒骂了我一场.&因凤姐儿在旁,不敢提平儿,只说:&袭人也帮着他抢白我,也说了许多不知好歹的话,回不得主子的.太太和老爷商议再买罢.谅那小蹄子也没有这么大福,我们也没有这么大造化.&邢夫人听了 ,因说道:&又与袭人什么相干?他们如何知道的?&又问:&还有谁在跟前?&金家的道:& 还有平姑娘. &凤姐儿忙道:&你不该拿嘴巴子打他回来?我一出了门,他就逛去了,回家来连一个影儿也摸不着他!他必定也帮着说什么呢!&金家的道:&平姑娘没在跟前, 远远的看着倒象是他, 可也不真切,不过是我白忖度.&凤姐便命人去:&快打了他来, 告诉他我来家了,太太也在这里,请他来帮个忙儿.&丰儿忙上来回道:&林姑娘打发了人下请字请了三四次,他才去了.奶奶一进门我就叫他去的.林姑娘说:`告诉你奶奶, 我烦他有事呢.’&凤姐儿听了方罢,故意的还说&天天烦他,有些什么事!&摆明了是凤姐让丰儿配合她演这出戏给邢夫人看!邢夫人当然不会跑去找黛玉问,果真是她说找了平儿去?凤姐既然敢找黛玉挡,自然有这个信任和默契(或是早有商量?)!   临走了,阿凤“把林黛玉往里一推”,这个充满善意和撮合的动作更坚定了我的想法。再有一次,宝黛二人怄气,互不理睬,贾母催着凤姐去看看二人和好了没有,这段真精彩:一句没说完,只听喊道:&好了!&宝林二人不防,都唬了一跳,回头看时,只见凤姐儿跳了进来,笑道:&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了。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 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说着拉了林黛玉就走。林黛玉回头叫丫头们,一个也没有。凤姐道: &又叫他们作什么,有我伏侍你呢。&一面说,一面拉了就走。宝玉在后面跟着出了园门。 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 一定叫我去说合。 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象`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   不用我多说了吧!还有例子:第五十五回,凤姐跟平儿谈到府里面以后需要的几笔大开支时说:“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宫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这“一娶一嫁”可以作各种解释,但从凤姐的言谈中我们不难感觉她指的是宝玉娶黛玉。凤姐精明过人,看人更是准:“”对几个人的评价真是一针见血:凤姐担心的是黛玉的身体,否定的却是宝钗的人品。从对二人的称呼就可以看到凤姐对钗黛的亲疏,一个是“林丫头”,一个是“宝姑娘”。固然两个人都是极好的,若你是凤姐,会支持“木石”呢,还是“金玉”?   从凤姐的私心来说,她也是支持“木石”的。取黛玉,自己可以继续控制荣府的实权,因为以黛玉的身体条件和个性,是不会去为管家而亲历亲为的,而且两人相处融洽;取宝钗,不但相处起来有隔阂,更重要的是很可能不得不将权力拱手相让。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宝钗比黛玉与凤姐的关系更亲,但通观全书难见阿凤对宝钗有什么亲密感情。倒这里,肯定又有人要驳了:有!在给宝钗过生日时,凤姐出的钱比给黛玉过生日要多!   看看这一回是怎么回事:   话说贾琏听凤姐儿说有话商量,因止步问是何话.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 你到底怎么样呢?&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 &凤姐道:&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在那里.如今他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 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凤姐听了,冷笑道:&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我原也这么想定了.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 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 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想来若果真替他作,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贾琏道 : &既如此,比林妹妹的多增些.&凤姐道:&我也这们想着,所以讨你的口气.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情我不领.你不盘察我就够了,我还怪你!&说着,一径去了,不在话下。   凤姐是私心想要多添些吗?显然不是。既是贾母先提出的要为宝钗过生日,凤姐岂有不从之理,况宝钗是客人,又逢将笄之年,生日过得隆重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阿凤说得句句在理,并无偏袒之意。   个人比较喜欢阿凤,老想着为她多说几句。见谅。     
  五、宝琴和黛玉   若要一个个叙下去,不免罗嗦,希望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用更宽阔的眼界、更平和的心态、更仔细的精神去解读黛玉。诚然我喜欢黛玉,但不会去恶意中伤诋毁宝钗,也希望能写写她。我不是个细心的人,但我愿意从一些细微之处去寻找和揣摩作者的用意,但愿没会错曹公的意!   宝琴算是书中比较特别的角色吧。容貌超越了并宝钗在内的所有人,才华丝毫不逊于黛玉、湘云,可是这样一个出色的人物居然不如一个小女娃巧姐在司命薄中的地位!个人认为她的形象比较偏向黛玉。宝琴在书中出场并不多,几乎每次都和黛玉牵连着:第一次:第四十九回,宝琴一来就得到贾母的偏爱,给了她一件罕见的斗篷,连宝钗都嫉妒了,黛玉却没吃醋。这是什么原因呢?固然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什么叫“惺惺相惜”。初次见面,二人颇有英雄重英雄的感觉。这点在后文自有印证。第二次:紧接着,芦雪广里,湘云烤鹿肉,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 & 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 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宝钗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宝琴在参照着黛玉的行为。那么,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参照着另外一个人的行为呢?必定是那人的一言一行是我们学习和摹仿的对象!换句话说,宝琴崇拜着黛玉呢!说句题外话,考大家一个小问题:黛玉笑芦雪广被湘云作践,而湘云在这里说了她的名言“是真名士自风流”,接着是“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湘云说的“你们”指谁呢?考虑三秒,抢答!——黛玉和宝钗!有人不信吧?去看看书吧!大家感受到细节带来的惊奇了吗?!再接下来,黛玉、宝琴共战湘云,宝琴咏“花”出众,黛玉湘云斟酒齐贺宝琴。第三次: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后两首我认为宝钗不是揭短,她也是想维护宝琴,但如黛玉所说“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说白点,辩护得没水平,太假了!而黛玉却替宝琴解脱说了一大篇。宝琴是宝钗的堂妹又如何,听了二人的话,聪敏的宝琴会取谁呢?第四次:第五十二回,宝玉欲往惜春房中看画,听闻二薛都在黛玉房里,兴头头赶了去,看到二薛、邢岫烟、黛玉及紫鹃五人的“冬闺集艳图”。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宝琴来后,去的最多的地方当数黛玉处了。这次来干嘛了?送花来了。宝琴爱慕黛玉是很正常的事儿,换作是我,恨不得把自己的好东西全部都送给黛玉呢!接下去黛玉揭穿宝琴的谎话,可不正说明了宝琴的聪明也难逃黛玉的“灵窍”啊!再一次:迎春的金凤被下人偷拿了去,除了泼辣的探春,快人快语的就只宝琴和黛玉了。二人的默契还表现在猜谜“萤”字。书中凡写黛玉,必写宝钗,二人总是保持着一种均衡,可自宝琴横空出世,这种均衡却被打破了,所以每每读者看到这几回都疑惑得很:作者如此刻画宝琴意欲何为?宝琴抢去了所有人的风头,在这几回,对宝钗的描述很模糊,但黛玉的形象依然鲜明,但仅黛玉一人似乎无法和宝琴均衡,于是我们很自然看到,有宝琴黛玉的地方,作者又安排了湘云的存在,大家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有宝琴的几回里,凡有贾母在场的聚会,坐在一起的一定是宝琴黛玉湘云三人,而没有宝钗!   也许宝琴这个人物实在太出众,好到作者不知该如何描写她的容貌,也不知该如何安排她的结局,所以十二钗里没有宝琴的芳名。   写到尾声,我突然又有了一个念头:书中很多次描写众姐妹前往潇湘馆找黛玉,包括宝钗、探春、湘云、香菱、宝琴、刑岫烟等等,反之,去蘅芜院的少之又少。这不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黛玉的魅力吗?对宝钗,大家是敬重,对黛玉,才是亲近。记得电影《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中,朱莉亚.罗卜茨亲密男友的未婚妻对她说:在他的心中,你是高高在上的被供奉的女神,而搂在他怀里的却是我。这不正是众人心中的宝钗和黛玉吗?  
  楼主分析得好,林黛玉和姐妹们关系不错,也说明这些姑娘有眼力,红楼梦里对她有偏见都是些什么人呢?    1、如小红这种低等丫头,平时没机会到主子面前,对林黛玉的印象纯粹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2、小人!如花袭人,出于私心,也鉴于自身很平庸,认知力有限,眼皮子浅,所以对林黛玉看不惯!    3、资质平庸古板的俗人,如王夫人,没见识没文化,自己又是死木头一块,对林黛玉的超尘脱俗的美丽,灵气才华风趣,像王夫人这类庸人绝对欣赏不了。同样袭人也可以划到这类人当中。  
  楼主说得很有道理,赞成,举双手赞成……      
  各位哥哥小姐,楼主也是从别处得来的~不过同喜~
  作者:悲情慧慧
回复日期: 17:14:00  楼主分析得好,林黛玉和姐妹们关系不错,也说明这些姑娘有眼力,红楼梦里对她有偏见都是些什么人呢?        1、如小红这种低等丫头,平时没机会到主子面前,对林黛玉的印象纯粹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2、小人!如花袭人,出于私心,也鉴于自身很平庸,认知力有限,眼皮子浅,所以对林黛玉看不惯!        3、资质平庸古板的俗人,如王夫人,没见识没文化,自己又是死木头一块,对林黛玉的超尘脱俗的美丽,灵气才华风趣,像王夫人这类庸人绝对欣赏不了。同样袭人也可以划到这类人当中  ——————————————————————————————————————  同意~
  不错的帖子,只是忘了黛玉与妙玉啊。呵呵,我以为,这两人也是好的呢。    黛玉这样的人,是那种周身都散发着魅力的那类人,她不想理你,你还是会想去理她。虽然她嘴不饶人,但你还是宁愿让她那小小的针扎你一下。
  作者:笙歌拂衣
回复日期: 20:25:00  不错的帖子,只是忘了黛玉与妙玉啊。呵呵,我以为,这两人也是好的呢。        黛玉这样的人,是那种周身都散发着魅力的那类人,她不想理你,你还是会想去理她。虽然她嘴不饶人,但你还是宁愿让她那小小的针扎你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妙玉和黛玉,两人应是互为知己的。    饮茶和求梅以及凹晶馆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时被妙玉请到栊翠庵,在这三处,黛玉是最    懂妙玉的意的。无论是“早走”,还是让“宝玉一个人去”。反之妙玉又何晓黛玉为同    类人呢!    两人有相似的心境和才情,寄人篱下,孤傲清高,聪慧敏感。    妙玉莫不如说是世处的黛玉,黛玉是俗尘里的妙玉。    说妙玉“太高任愈妒,过洁世同嫌”,何又不是黛玉的写照。    两人互为怜惜,是无需用言语交流的知己。    
  写的细致。总体赞成。尤其讲凤姐等跟黛玉的关系时。但细节处总觉楼主维护过度。小小挑个刺。  比如:探春说生日一事。楼主说“我个人以为,作者写探春的忘记是为了突出袭人的记得。看了这一段,我不会因为探春不记得黛玉的生日而不喜欢她,认为她和黛玉不合,但绝对会对袭人记得很牢恨得咬牙切齿。”这就带着很强的主观偏好。其实我完全可以从另一面解释,更为合理:探春在记宝钗生日时还念念不忘赞叹一下“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却记不起黛玉生日,这还不能体现探春在钗黛中跟谁近么?探春在海棠社上没支持黛玉,楼主自己都解释不清,话绕来绕去把自己都绕糊涂了。变成论证黛玉虚怀若谷了哈。其实很简单,探春就是喜欢宝钗诗的平和稳重,不喜欢黛玉诗的缠绵哀婉,诗品即人品,探春对人的倾向自然可知一二。  那我也可以把黛探互相开涮当作心里互相较劲的证据呢。其实,众姐妹们本来都算和气,没有谁跟谁闹别扭不共戴天的地步。黛玉是逮着人逮着机会就甩风趣的,不一定是因为跟探春好才针对她,恐怕更因为探春在三春中更优秀,才让黛玉多重视她一点。从楼主所列证据,实在看不出黛玉跟探春关系有多好。两人基本是各自独立。探春跟宝钗也基本是各自独立的,只是在价值观的认同上探更接近于钗。管家时候就园子经济问题不也斗嘴斗来斗去,会心一笑,让李纨插不上嘴吗?(按楼主的逻辑,岂不更是亲厚?)抄检之后宝钗搬出,探春话语所谓的带刺,明明针对的是贾府,哪里是针对宝钗?按楼主的逻辑,也正是因为关系亲厚才敢出言“得罪”么,知道宝钗不会见怪。“诤友”哦!  所以同样的事,放在探钗之间,就成了不睦的证据,放在探黛之间,就成了和睦的证据。我还真看不出来论证,只看到楼主的倾向。    再谈凫靥裘事件。楼主说“琥珀先指宝玉,钗湘说“他倒不是那这样的人”,又指黛玉,湘云就不作声了。以她不拘小节的性格,话到嘴边居然生生忍住了”这又成了湘云逐渐亲黛的证据了。奇怪,如果湘云真亲黛,那么她就不应该不做声。指宝玉时替宝玉辩解,指黛玉时,不做声,这不明显是默认嘛!还需要亲口说出“不是她还会有谁?”才算啊?直说出来,那都不是不拘小节了,是跟黛玉有仇,或没头脑。这也能成为湘云“成熟”的证据?这跟戏子事件还不能比。当时湘云只是指出长相相似,不涉及心理问题(嫉妒),不存在对黛玉的故意贬斥,但直说黛玉嫉妒宝琴得宠,那得是什么样心态啊?  
细节除了沈默君说的几处,还能挑出些的。“宝琴听了, 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宝钗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呢?——宝琴在参照着黛玉的行为。那么,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参照着另外一个人的行为呢?必定是那人的一言一行是我们学习和摹仿的对象!换句话说,宝琴崇拜着黛玉呢!”这一段,因为黛玉是因为弱不能吃,所以宝琴听从了湘云的话,但上升不到崇拜的程度。这些姑娘主子,任何哪两个人,再好也好不到崇拜。小丫头子崇拜哪个姑娘还有可能。
  香菱学诗这一段,黛玉自然很好,是真诚待人,诲人不倦的典范,但作者对宝钗却有偏见。
  “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满腔热情被宝钗一盆冷水浇下来:“我说你得陇望蜀呢(带你来就不错了)。”在宝钗这里碰了钉子并不能打击香菱学诗的积极性,香菱到园子里见过众人后,趁着宝钗去贾母那儿,才赶到潇湘馆,二人相见,格外亲热,黛玉一口答应了香菱拜师的要求。接下来香菱学诗作诗的过程,宝钗一次次的冷嘲热讽(估计她挺后悔带香菱来),说香菱呆头呆脑自寻烦恼,又嫌湘云噪,对二人颇不耐烦(我一直觉得宝钗对湘云不是真心的,比对黛玉还不如)。香菱有疑问也不敢找宝钗,只问黛玉、湘云、探春。
  ---------------------
  1,宝钗知道香菱想这园子,于是带她进来了,这不是对香菱好又是什么?
  2,香菱一不是贾府的人,二来她不是姑娘了,是薛蟠的妾。进园后要知会管家人,宝钗提醒得极是。宝钗一向考虑周全,深谙人性,故而首先想到的是在这方面提醒,千万要和园中的人处理好关系,各处跑跑,热情一点。众人喜欢她了,她才能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对黛玉来说,不存在先现实再理想的问题,但对香菱来说,则是千真万确。
  宝钗和黛玉都对香菱多有爱护和喜欢,只是关注点不一样。宝钗说她别得陇望蜀,是提醒香菱要先站稳脚跟。
  3,宝钗虽然喜发议论,动则长篇大论,但不表示她好为人师。其实,那只是她和黛玉的思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宝钗的思维长于理性和记忆,黛玉则是长于感性和创造。这两种思维,直接会导致宝钗是端庄沉稳,先思再说,好发评论,缺乏幽默感。黛玉则坦率大胆,活泼灵慧,诙谐风趣。要黛玉像宝钗那样发表议论是不要能的,反之也不可能。所以,香菱不拜宝钗而选黛玉,实则是性格导致的原因。
黛玉从骨子里深爱文学,但宝钗不。爱好不同,直接导致对香菱学诗的态度不同,一个热情支持,为多一个同道而愿不辞辛劳。一个是委婉拒绝。
  4,香菱拜了黛玉为师来看,宝钗(还可加上薛姨妈)平时言语中对黛玉是喜爱的,从未有过不满。否则,黛玉就算主动为师,香菱也会顾忌宝钗而推辞。黛玉为师,宝钗肯配合黛玉,亦能说明宝钗也是真心希望香菱学好的,内心推重黛玉。香菱作了月的诗,给宝钗看,宝钗心里肯定有想法和见解,但香菱既拜了黛玉为师,还是让黛玉一以贯之更好。这又是宝钗做人的乖觉处。
  5 后来有了湘云,香菱日日找其谈论,对宝钗来说,既是趣事,但亦甚是吵闹。对黛玉湘云来说,诗词胜过一切,是她们骨子里热爱的东西,但宝钗却认为诗词是末事,这会要天天听人讲诗,不烦才怪。好比我虽然也爱看电视,但每天看个一两小时就够了,无事顶多也就看个半天。这会子自己家里来了两个戏迷亲戚,天天换着台看个没完没了,做什么事都不安静。三两天还行,一周半月如此,我不找借口把她们赶走就是超级大度了。何况香菱进园后学诗学到诸事不管,而她本是薛姨妈让她来服侍宝钗的,宝钗虽不教香菱,但放手让她想干嘛就干嘛,这已是一种难得的宽容和大度。如果宝钗只是把香菱当奴才,强调尊卑,那她看香菱学到诸事不管,早该教训她了。后来宝钗嘴上说湘云香菱一个呆一个疯,不是教训,而是打趣。她二人也听出来打趣居多,打击没有。宝琴要念真真国女儿的诗,宝钗开口就把她两个人都叫来。如果宝钗有尊卑,她会只叫湘云。
  总的来看,宝钗对香菱是很爱护的,放手让其发展天性,她的宽容大度等于是给了香菱生长的土壤,而黛玉则给她水份、阳光,香菱的诗花于是才开了出来。后来香菱学诗用力太过,宝钗又担心香菱学出病来,这份关爱,也不可抹杀。只是,宝钗始终关注的是现实问题。别的,黛玉和湘云做了。  
  凤姐精明过人,看人更是准:“”对几个人的评价真是一针见血:凤姐担心的是黛玉的身体,否定的却是宝钗的人品。  ----------------------------------------------  这一句也可挑挑刺,我看不出凤姐否定宝钗的人品。看原文:“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如果否定宝钗的人品,那作者不会说“也难十分去问”,而该是叮嘱平儿,怎么着也别去问她。要左问右问穷追不舍才有答案,当然是麻烦了。人品有问题,谁放心去问这问那。倪二主动借贾芸钱,贾芸先担心倪二人品,虽然想钱想得要命,还是推辞。后来怕惹麻烦才借了。这才是否定人品时的行为和表现。
  角度新奇,言之有理
  风姐虽没明着否定宝钗,可也没帮着宝钗。宝玉被贾环使了灯油伤脸后众人看望宝玉时,闲说黛玉吃茶,阿凤可是当着宝钗的面说黛玉怎么还不嫁进贾家来着的,想想,叹叹~虽说是顺着老太太的意的,可不她也使了一份的功~念着宝钗,她本可不管不问的~
  大家喜欢就成~
  16#作者:sancy1
回复日期: 11:06:00    风姐虽没明着否定宝钗,可也没帮着宝钗。宝玉被贾环使了灯油伤脸后众人看望宝玉时,闲说黛玉吃茶,阿凤可是当着宝钗的面说黛玉怎么还不嫁进贾家来着的,想想,叹叹~虽说是顺着老太太的意的,可不她也使了一份的功~念着宝钗,她本可不管不问的~    -------------------------------------------------------------------  呵呵,看了这个回复,我又找到一个薛姨妈家不是定要将宝钗嫁给宝玉的证据了。谢过谢过。  凤姐何等八面玲珑,面面俱到的人,虽然是贾母肚里的蛔虫,色色看贾母行事,但薛姨妈毕竟是亲亲的姑妈,如果薛姨妈家一定要将宝钗嫁宝玉,哪怕只露出一丁点这意思,也会有所顾忌,而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就算她一万个支持黛玉,肯定黛玉,喜欢黛玉,以她那见风使舵的性格和本领,肯定是两面讨好,至少不会让自己在王家人面前被责。
  搞没搞错,你是说宝钗方还没露出意思来?~你是说阿凤比薛蟠还傻,宝玉被打之后宝钗责问她哥时,薛蟠恼后说出现的话,最起码他明白他看出来~阿凤竟然不知,竟是个俗人不是~    说他八面玲珑不假,可你看前八十回,明里暗里那有写过她帮衬这表妹宝钗过?    最起码一点,阿凤和平儿私下里讨论还有几件大事的时候,和黛玉说玩笑话的时候,她是帮衬过黛玉营造过一些氛围,不管她内心里是真是假的。那你说,这个时候她还不会被自己王家人责骂?我都奇的怪了~
  以凤姐的性格来看,她比较喜欢言谈爽利,心里口里都来得的人,比如她曾表示过讨厌丫头说话扭扭捏捏装模作样的,所以以钗和黛的性格看,我认为凤姐更倾向于黛。    另外,从利益上来看,宝钗若当了宝二奶奶,就没凤姐发挥作用的地方了,虽然说凤姐知道迟早会回到大房去,可如果林黛玉做宝二奶奶情况可能会变化,黛玉其实也是懂得人情世故的,而且也绝对有才能去管家,问题在于黛玉这类人对这类俗务不热衷,而且身体也不好。凤姐还有机会管家。不过对于这点,凤姐的脑中可能不像我们这些读者这样想得这么多,但潜意识中,我认为敏感的她应该是一些模糊的意识的。    
  新红楼谁他妈配的乐啊~刘姥姥喝酒那配曲,真是低劣~不好意思,实在受不了,不骂下不舒服,得罪~
作者:sancy1
回复日期: 12:06:00
    最起码一点,阿凤和平儿私下里讨论还有几件大事的时候,和黛玉说玩笑话的时候,她是帮衬过黛玉营造过一些氛围,不管她内心里是真是假的。那你说,这个时候她还不会被自己王家人责骂?我都奇的怪了~
  -----------------------------------------------------
  宝钗喜欢宝玉,阿凤可能猜到一点点的。但宝钗喜欢宝玉是一回事,薛家王夫人合谋金玉之婚是一回事。如果薛家定要谋婚,贾母又是向着黛玉,凤姐会这么蠢,公开支持黛玉?
  邢夫人,凤姐一点都不喜欢。邢夫人替老公要鸳鸯,凤姐先是站在贾母一边劝。邢夫人拉下脸,凤姐马上发现风向不对,邢夫人不只是口上说说啊,而是一定要做成这件事。凤姐马上找了一堆话,哄得邢夫人以为凤姐是支持她的。
  这就是凤姐,绝不会跟错队,但两方都不能得罪时,她不会傻到公开明确地告诉另一方,我是反对你的。反而,她会暗示人家:我和你是一伙的。
  这才是八面玲珑王熙凤。
  所以我才从凤姐公开支持黛玉,反推薛家并没有谋婚的意愿。至少薛家是无所谓,行就行,不行就拉倒。根本没到费尽心机的程度。反正联不联姻,宝钗都是元妃的表妹,薛姨妈都是元妃的亲姨妈。
  很多不错~~先留名.
  黛玉在感情上是个相当自私的人,  她总是要等别人对她好几倍才会想到要回应别人。  
  黛玉心思太重,少了点洒脱,这也是她悲剧的一个诱因。
  赞LZ,觉得您评得很好啊
  黛玉虽说有时候刀子嘴可到底豆腐心,除了爱对宝玉耍耍小性以为对其他人还是不错的,所以大家也愿意和她亲近。       如果你真心爱红,那就加入我们的讨论群吧:。  在这里我们可以畅谈红楼,海阔天空。  
  邢夫人当然不会跑去找黛玉问,果真是她说找了平儿去?凤姐既然敢找黛玉挡,自然有这个信任和默契(或是早有商量?)!   ===============================================================  宝钗拿黛玉做了一回挡箭牌,无数人都说是嫁祸;凤姐拿黛玉做挡箭牌,到楼主这儿就成了信任和默契.我算服了.
  29#作者:青铜豌豆
回复日期: 4:16:00     宝钗拿黛玉做了一回挡箭牌,无数人都说是嫁祸;凤姐拿黛玉做挡箭牌,到楼主这儿就成了信任和默契.我算服了.  -----------  凤姐那个挡箭牌算挡箭牌么?就算是,平儿被林黛玉请过去,这不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么,给林黛玉带来了危险?比如邢夫人由此恨上了黛玉还是什么?            
  凤姐那个挡箭牌算挡箭牌么?就算是,平儿被林黛玉请过去,这不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么,给林黛玉带来了危险?比如邢夫人由此恨上了黛玉还是什么?  ====================  宝钗那个挡箭牌一样没有危险.
  刚看到了四十一集,说的是八十回后的故事,别人续的,愈发是看的没意思!
  但是不得不说,我真的很失望!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有接着看下去的欲望,我希望自己能一直看下去,直到发现它的好,毕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小说,我其实想看在这么多的大师名人的演绎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但是,现在,我真的看不下去了!只好让自己平静一下再看了!  有一个词很有意思,是恨嫁!找对象的时候极力的找对方的缺点、挑对方的毛病,但是找这些不足之处的原因,还是说结果,就是:你要嫁给他,用传统一点儿的话就是,你要把自己托付给对方!其实,真的是,何苦呢?把这句话送给现在的自己:何苦呢?  
  楼上的是什么 意思 ,没看懂
  楼上的是什么 意思 ,没看懂
  呵呵,那是别人针对别人说过的一句话的反馈,发错了地方,又不能删或更改,就留在那里,不好意思,让你费心神了。
  哇,狂顶!
  小红是马加爵的话就有危险性了。
  问题是小红不是马加爵
  32#作者:青铜豌豆
回复日期: 3:12:00    宝钗那个挡箭牌一样没有危险.  --------谁说没危险啊,听到人家不想让人知道的隐私又让人家察觉了,还没危险啊,没危险,你家宝姑娘怎么那么怕啊,要把自己的嫌疑洗脱得一干二净啊!
  作者:神秘王小二
回复日期: 23:05:00    问题是小红不是马加爵  ---------  小红是什么人不是重点,这件事会给林黛玉带来潜在危险!    无故让林黛玉卷进别人男女私隐的事情中,总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宝钗也明知这是件麻烦事还要推别人身上,很不厚道!    那些为宝钗开脱的,老是鬼扯什么不会给黛玉带来麻烦的人,那你家宝姑娘为啥这么害怕沾上这事啊?你家宝姑娘不愿沾的事,人家林姑娘就活该要沾上么?
  看了楼主以及各位砌楼的人所说的,其实大家都是凭自己的理解去说罢了,喜欢林黛玉的人,即便她有很多缺点,依然喜欢,就像我.不喜欢她的人,即便你跟他说黛玉多么多么好,他依然不喜欢.  无论是带着什么眼镜看黛玉\宝钗,反正各人自己喜欢就行了,然后经常拿起红楼梦,读个几章节,细细品味,很陶醉.就足够了.
  同意楼上,支持黛玉~!
  嘿嘿,支持黛玉哦
  作者:于珊9639
回复日期: 19:13:00    黛玉在感情上是个相当自私的人,    她总是要等别人对她好几倍才会想到要回应别人。  ------------  那是因为一般的好,只是一种人际圆滑的手段而已  只有加倍的好,黛玉才看的出这个人是真心真意地对她好,    换一个角度,别人稍微对你好点(因为那只是一种讨好),你就掏心套肺地回报,那是傻    黛玉会因为别人的讨好而去回报吗?  不会  她只会对别人的真心作出反应
  作者:于珊9639 回复日期: 19:13:00      黛玉在感情上是个相当自私的人,      她总是要等别人对她好几倍才会想到要回应别人    ---------------------  别人讨好你一下,你也对应地讨好别人一下  那是世故和圆滑    你说黛玉在感情上“自私”,还不如说黛玉在感情“自重”,  她不会把自己的感情当工具,她珍惜自己的感情,所以不会轻易付出    古人说宠辱不惊,黛玉不会迎合别人的偶尔讨好  古人说轻诺寡信,不会轻易作出承诺,黛玉也不会轻易地“回报”    一对一的回报,那个其实是一种把感情当工具的交易  
  噢。原来是这样啊
  黛玉是可爱的,可爱在真情。
    楼主好细致啊,佩服。
  楼主说的好  楼上的某些同学,别的不说,说薛家没有与贾家谋亲的想法我是断断不同意的,要不然巴巴的整出什么金玉良缘???这金玉一说可是第一次从薛大小姐的贴身丫鬟莺儿的口中说出来的,后来又由薛大小姐的亲哥哥薛大傻子坐实了
  越读红楼梦,对黛玉便越认可,越理解,越喜欢,或许是入世愈长的缘故吧!小谈~
  作者:悲情慧慧
回复日期: 17:14:00  楼主分析得好,林黛玉和姐妹们关系不错,也说明这些姑娘有眼力,红楼梦里对她有偏见都是些什么人呢?        1、如小红这种低等丫头,平时没机会到主子面前,对林黛玉的印象纯粹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        2、小人!如花袭人,出于私心,也鉴于自身很平庸,认知力有限,眼皮子浅,所以对林黛玉看不惯!        3、资质平庸古板的俗人,如王夫人,没见识没文化,自己又是死木头一块,对林黛玉的超尘脱俗的美丽,灵气才华风趣,像王夫人这类庸人绝对欣赏不了。同样袭人也可以划到这类人当中。  ----------------------------------------------------------    我来顶这句~  
  凤姐那个挡箭牌算挡箭牌么?就算是,平儿被林黛玉请过去,这不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么,给林黛玉带来了危险?比如邢夫人由此恨上了黛玉还是什么?    ====================    宝钗那个挡箭牌一样没有危险.  有很大的危险
  世人看黛玉往往只看到她的那一点点多愁善感和遇人待事那一点刻薄,其实她内心压抑而无人诉说啊!  黛玉是聪慧灵秀心善而言巧,再就是她待人待事太真了不像宝钗那样刻意的隐忍压抑自己的感情。  楼主说的非常好。作者似乎经常表扬宝钗而批评黛玉,可是个人感觉事实正好相反,像上面楼主举的那些例子是不用说的了,另外你看一下黛玉的丫头们的感情,和紫鹃那是主仆更是姐妹和知己,紫鹃敢于批评黛玉甚至反驳黛玉,这一方面说明了紫鹃的“慧”一方面说明黛玉的“宽”,如果真是小心眼的主子哪能容得奴才这样说话啊?还有小丫头佳惠和小红说话的时候说道,她去潇湘馆的时候正好碰上老太太给黛玉送钱,于是”林姑娘就抓了一把给我,也不知有多少”这透露两个问题,一是老太太喜欢黛玉唯恐她受委屈经常私底下给她零花钱,二是黛玉自己虽然穷(一草一木都是用的贾府的)对待丫头却并不刻薄,反观宝钗似乎看不到她和自己的丫头有太深的感情。  
  钗黛之争,若是由拥一派踩一派的人来争,毫无意义,因为一样的言行在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解读,很容易双重标准,每个人看的,都是自己心中的那一位钗或黛,然后再将这形象建立到原著之上,抠着字眼儿,对自己的偶像呕心沥血地解说,体贴,包容,狂加美化,而对不喜欢的那位搜筋剔骨地丑化,踩踏。    文字本来就是很容易产生歧义的东西,更何况红楼梦,这就是一部已经神话为索引之神的深海。    既然秦可卿都能成为废太子的格格,其余的人,还不是怎么说都成。
  我一直就感觉黛玉是人缘最好的
  对了,晴雯和黛玉关系也不错的
  好吧好吧,我真服了lz,这样说来,林姑娘人缘大大地好,又有宝玉的爱,老太太风姐姐的支持- 那他感叹:一年三百六十天,风霜刀剑严相逼。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她实在是自讨没趣,不知好歹。    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的矛盾,不是老太太风姐姐林妹妹和王夫人宝钗母女的矛盾 - 而是,在给宝玉选什么样的媳妇这样的问题上,封建家长家庭和自由恋爱的两个人的矛盾。林妹妹的孤单不是自己想象的,是事实存在的。    在有,对林妹妹没有宝姐姐受欢迎,从宝钗一进贾府就说的很明白 - 大家喜欢宝钗也是人之常情 - 安分随和 -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 现实生活中的宝钗和黛玉谁更受欢迎呢
  黛玉与人相交,是真心。而宝钗,更多的却是一种礼节和利用。  这样的两种人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宝钗被“阴谋化”了。  
很同意上面一位同学的看法,薛家并没有刻意谋划宝钗宝玉的婚事。  
先说宝钗的来京,是要“待选”的,结果失败了,原因可能是薛家虽“富”但还不够“贵”,此外宝钗父亲早逝,帮忙往宫里打点的人也没有,私以为薛姨妈投靠贾府来,可能也有想让贾府帮忙的想法。    
宝钗父亲早逝,薛姨妈也是守礼的人,宝钗的婚事应该在薛蟠后面,即薛蟠婚后,才可能考虑宝钗的婚事。没想到薛蟠娶来一个夏金桂,折腾的薛姨妈头疼不已,一时顾不上宝钗的婚事,且薛姨妈对自己的女儿也非常自信。    
后面的情节可能是薛蟠又惹了什么事情入狱或者被流放或者被处死,薛家受到牵连败落,连累宝钗没豪门愿意娶。贾府也败落,黛玉已逝,宝玉病怏怏的,自然也没有豪门愿意把女儿嫁过来,于是一损俱损的贾家和薛家结成了亲家。  
  除去黛玉我最喜欢的就是探春,探春的才情是元迎惜探中最出色的一个,也是和黛玉关系最好的一个,说妙玉是尘世外的黛玉,而黛玉是尘世中的妙玉。我觉得很对。
  高人啊
  真心的朋友难得啊!  何况是黛玉这样的女子
  楼上诸位高见,学习了
  也许宝琴这个人物实在太出众,好到作者不知该如何描写她的容貌,也不知该如何安排她的结局,所以十二钗里没有宝琴的芳名。   ---------------------------------------------------------------------  我来解释下这一点。这个金陵十二钗写的是薄命司里的十二钗。  这个宝琴姑娘命还是挺好的,后来嫁给了梅翰林家,  所以她应该属于什么好命司,福禄寿喜司什么的里面一员
  有意思。不过楼主有些地方分析还是有点牵强的。我支持楼上的说法,宝琴命应该比较好。不会在薄命司里面。
    黛玉也有鬼马可爱的一面,本质上,她是个心底很温暖的人(看她怎么对紫鹃、香菱、湘云、薛姨妈,还有那些丫头婆子等),她只是不像宝钗那样刻意去经营什么,她待人很真诚,除了王夫人赵姨娘周瑞家的,似乎没有谁真的不喜欢她。    
  75#作者:啾宝牛
回复日期: 16:30:00    也许宝琴这个人物实在太出众,好到作者不知该如何描写她的容貌,也不知该如何安排她的结局,所以十二钗里没有宝琴的芳名。     ---------------------------------------------------------------------    我来解释下这一点。这个金陵十二钗写的是薄命司里的十二钗。    这个宝琴姑娘命还是挺好的,后来嫁给了梅翰林家,    所以她应该属于什么好命司,福禄寿喜司什么的里面一员      这位童鞋,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啊。警幻仙子那全是什么春悲司、秋啼司、朝哭司、暮泣司的啊。
  回复第60楼(作者:路见不平路人甲 于
23:59:00)   好吧好吧,我真服了lz,这样说来,林姑娘人缘大大地好,又有宝玉的爱,老太太风姐姐的支持- 那他感…… ==========现实生活中大家也看得明白,那种圆滑的人即使朋友很多,也很少是真心的
  这真是不枉读了红楼,楼主费心了,曹公泉下也是含笑的吧。
  应该说黛玉和姐妹们关系还是不错的。  探春没有在海棠诗上去帮黛玉,各人的理解不同。海棠诗是李纨评的,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是评价的角度不同,探春只是从李纨评价的角度觉得李纨评的有理,黛玉自己也无异议,在含蓄浑厚方面黛玉确实不及宝钗的。  那个宝琴的衣服,琥珀先指宝玉再指黛玉会吃醋,我以为体现的是平时黛玉和宝玉确实是老太太一心所疼的人,而且连宝玉也担心黛玉会因贾母疼宝琴会失落,因此即使湘云说出黛玉会吃醋,也不能表示湘云和黛玉的关系不好。
  我觉得楼主说的黛玉与探春关系有点勉强,因为以探春想要发挥做事能力的个性,她很显然更喜欢的人是宝钗,而不是有才但不想用在处理俗务上的黛玉。对探春来说,宝钗是益友,而黛玉,仅仅是玩伴吧。  虽说曹老写探春不记得黛玉生日是为了衬托袭人的记得,但是,为什么是探春?只能是因为,她跟黛玉其实也不怎么亲厚。说实话,天天在一起呆了几年的四个姐妹,竟然记不得相互的生日,又不是家里没给做过生日(从凤姐琏二话知道,黛玉是年年都做生日的)。当年我们小学的同学,玩得要好的十几个女生,生日都是互相知道的,当时因为年龄太小家里不做生日,我们还自己小姐妹们自己办呢。)如今探春记不得仅有四人中的黛玉生日,原因只能是不怎么要好。
  虽说曹老写探春不记得黛玉生日是为了衬托袭人的记得,但是,为什么是探春?  ========================================================  因为这段时间是探春在理家嘛,猛然想不起来是有的,象我玩的十几年的好朋友我也不记得她的生日。
  探春理家忘记黛玉生日这个不是理由,那她为什么记得宝钗的?这还不能说明她喜欢宝钗么?忘记生日是一个证明,诗社上的表现又是另一力证。  别忘了,探春是要仰仗王夫人的,王夫人喜钗,而她自己的价值观也是更接近宝钗,因此,在探春问题上,我坚持认为她更喜欢宝钗。
  探春理家忘记黛玉生日这个不是理由,那她为什么记得宝钗的?这还不能说明她喜欢宝钗么?忘记生日是一个证明,诗社上的表现又是另一力证。    别忘了,探春是要仰仗王夫人的,王夫人喜钗,而她自己的价值观也是更接近宝钗,因此,在探春问题上,我坚持认为她更喜欢宝钗  ==================================================================  我是说猛然想不起来是有的,而不是一贯不记得。贾府人那么多,姐妹们也多,一时想不起哪个人的生日,就能说明不喜欢这个人吗?  说探春仰仗王夫人所以王夫人喜钗,她也喜钗有点勉强。那探春看贾母疼黛,所以她也喜黛,得老太太欢喜比得王夫人对欢喜更有好处吧。  诗社,我觉得探春就事论事,端庄稳重方面黛玉确实不及宝钗,这是客观事实,这不能作为关系远近的证据。  我个人觉得探春对宝钗和黛玉都差不多,在情趣上更接近黛玉一些。
  85#作者:晓寒轻颦
回复日期: 13:57:00    别忘了,探春是要仰仗王夫人的,王夫人喜钗,而她自己的价值观也是更接近宝钗,因此,在探春问题上,我坚持认为她更喜欢宝钗。   ================  行了行了,你的宝姑娘更受欢迎,行了吧!    难怪你跑我贴子里帮着花袭人呢,看来偏爱花袭人的基本也是喜欢宝钗的!
  我从来不认为宝钗愿意嫁宝玉
  作者:晓寒轻颦
回复日期: 13:57:00   
85#       探春理家忘记黛玉生日这个不是理由,那她为什么记得宝钗的?这还不能说明她喜欢宝钗么?忘记生日是一个证明,诗社上的表现又是另一力证。    别忘了,探春是要仰仗王夫人的,王夫人喜钗,而她自己的价值观也是更接近宝钗,因此,在探春问题上,我坚持认为她更喜欢宝钗。  --------------------------------------  呵呵,宝钗的生日有几个很好的记忆点:  一,生日在元春省亲后才几天。  二,生日别开生面。贾母特特出钱二十两,还叫了外面的戏班。这又是宝钗的第一个生日,又是成年的生日。    凡参加这个生日的人要是不记得,有点脑子进水了。    况且,这之前,宝钗已已有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又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若是宝钗人不出众,地位也不特别,那么,即使有上面那两个理由,忘记了也很正常。    所以,我认为探春记得宝钗的生日不能算更喜欢宝钗的理由。  
  呵呵,宝钗的生日有几个很好的记忆点:  一,生日在元春省亲后才几天。  二,生日别开生面。贾母特特出钱二十两,还叫了外面的戏班。这又是宝钗的第一个生日,又是成年的生日。    凡参加这个生日的人要是不记得,有点脑子进水了。    况且,这之前,宝钗已已有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又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若是宝钗人不出众,地位也不特别,那么,即使有上面那两个理由,忘记了也很正常。    所以,我认为探春记得宝钗的生日不能算更喜欢宝钗的理由。  =====================================================================  宝钗过一个特殊的生日,就必定人人都要记得啊,我们经常记得一个隆重的场面,却猛然想不起来这是哪天。正月21日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而元春也只省过一次亲。  我觉得楼主说的有点道理,作者正是用探春的忘记来衬托袭人的记得,探春在算的时候没有以是不是贾府的人为标准,而袭人却以“咱们家的”来区分,意思是,如果按“咱们家的”来算,“咱们家”确实没有人在二月份生日。探春却没有接她这个“咱们家的”话头,反而自怪自己记性如今怎么了,竟连黛玉的生日都想不起来,有点自责的意思。显然探春并不认同袭人这个“咱们家的”这个说法。  贾母对袭人的看法是满准确的,袭人越到后来,确实有些拿大,有时不自觉得将自己当作可以和主子姑娘们同等对话的人,她之所以对探春这么说,我想是因为她觉得探春和她一样,得到了王夫人的赏识和重用,才让探春理家。  
  可爱的颦儿
  呵呵,小雨点看我的回复不细。或许我要把后面的前提放一二前面。    是否记得他人生日,决定于几个因素:  私人感情的深浅。很深的,对方不经意提过一次,你就终生不忘。    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我妈能背所有亲朋的生日。因为她是一家之主,若不记得,错了礼节,亲戚先就问罪来了。我们也会怪她为何不早安排。所以,她记得一丝不乱,想忘她也不敢忘。    好不好记。前面两个原因都没有,若好记也会记得。    宝钗对于探春来说,比较重要;宝钗为人才华都出众,探春和她也契合。    宝钗生日又好记。省亲事件,惟一、隆重,日子是元宵节,太好记了。不要说有元春省亲这一回事,即使只是元宵这个记忆点,也容易记忆。我对生日不留心,对数字记得快忘得更快。但我家亲戚里头,凡元宵前后的人我都记得,或前一天,或前一周,或后三天、四天。别的记忆点也是,中秋节、端午前后几天的人我都记得。    假如钗黛在探春心里一样重要,一样契合,因为宝钗的生日有更好的记忆点,所以,她记得。    因此,我认为探春对钗黛的生日,忘与不忘不能证明她和她们的感情深浅。    孰深孰浅,必须从别的方面挖掘。
  笙歌,我是不认同你说的宝钗的生日特别所以探春不会忘记。我觉得宝钗的生日没什么特别,她又不是正月十六、十七,在元宵前后,她是正月21日。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的。  至于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探春不愿忘,我就更不认同的,那黛玉还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呢,探春难道愿意忘呐,除非你觉得在探春看来,王夫人比老太太更重要。  记得和不记得,这是一个疏忽,不能作为感情深浅的标准。袭人倒能记得黛玉的生日,反而表达了她对黛玉的排拆。
  呵呵,那就行了。我们都认同记不记得不能证明感情深浅。  在探春那,黛钗起点一样,都重要,都出色。但黛玉的生日没有记忆点,宝钗有。    至于那个日子特不特别,每个人记忆的方式不一样。认同认同无所谓啦。    我不擅长记忆,当年历史老师一说记住这个日子啊。我就天地一片黑,紧张得不得了。所以,基本上要创造一些记忆点才能清楚地记住时间。比如,我记得自己的生日,外甥女在我前一天,表弟在我前四天,有位同事在我后一天,一位朋友的阴历生日恰是我的阳历生日  
  我不擅长记忆,当年历史老师一说记住这个日子啊。我就天地一片黑,紧张得不得了。所以,基本上要创造一些记忆点才能清楚地记住时间。比如,我记得自己的生日,外甥女在我前一天,表弟在我前四天,有位同事在我后一天,一位朋友的阴历生日恰是我的阳历生日  =============================================================  哈哈,在我没有女儿之前,什么人的生日都不记得,包括我自己。  有了女儿之后,在生日没到之前,我天天提醒自己,终于不会再忘。  探春能记得那么多人生日,在我看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啊。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黛玉的性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