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上音质好的小音箱问题

&主题:音箱发出嘶嘶声可能是什么地方的问题?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便宜收了对 Fostex PM0.4n 监听箱放桌面,听几首曲子还不错,不过发现其中一只,在特定的频率时候会发出滋滋的声音。小音量时候没有,而且能促成发出这个声音的频率很窄,我用钢琴姻缘测试了一下,大概是右边数第二个F音能够最明显地引发这个滋滋声。。高几个音或者第几个音就都没影响了。听一般的曲子也不明显,不过在钢琴曲华彩部分常常能听到,很扰兴致。
请教一下熟悉音箱内部构造的朋友,这可能是什么问题?第一感觉像是什么地方松动了造成共振,抱着音箱晃晃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响。听那个声音很清晰,也不像是内部松动的共振,像是声音高音单元发出来的。(第一次听到我还以为是沙锤的声音,但比沙锤声音频率高。还奇怪怎么自己以前听这个曲子没有注意到。)因为是监听箱,内部有电源和放大电路。问题会不会出在电路或者单元上呢?
行家分析分析?先行谢过。如果是紧固问题我就自己试试拆开看看,如果是电路或者单元问题我就寻思退给卖家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767&&回帖:26 &&
泡网分: 33.112
帖子: 16327
注册: 2004年06月
是不是盆裂产生的分割震动声音啊?
泡网分: 66.426
帖子: 26696
注册: 2002年02月
任风 发表于
说得没错。。纠结只是学习的动力,这两天看了不少资料,这只箱子已经又装好继续听音乐不打算折腾它了。
话说回来,这几天学习发现音箱这种换能器的失真比放大电路大太多了。。觉得功放追求很高的指标意义实在有限,应该把功放和音箱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主动音箱基本上把功放和音箱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的,两个部分可以互补;而被动的不知道什么功放配什么音箱,就只能按照正常标准来造了。
主动音箱系统容易出好声,被动设备需要研究搭配,没有经验会多交不少学费。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Bohnenkaffee 发表于
如果个别曲目听得到,就避开这些录音就好了,就当那些录音有问题就行了。昨天听我的小全频发现有个录音有明显失真,其它录音还没发现,就跳了过去不听就好了,不纠结。说得没错。。纠结只是学习的动力,这两天看了不少资料,这只箱子已经又装好继续听音乐不打算折腾它了。
话说回来,这几天学习发现音箱这种换能器的失真比放大电路大太多了。。觉得功放追求很高的指标意义实在有限,应该把功放和音箱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泡网分: 66.426
帖子: 26696
注册: 2002年02月
任风 发表于
呵呵,是二手的,这个噪音在平时听音乐时候不明显,到目前为止我也只是因为一首比较熟悉的钢琴曲,在一段下行音阶时候才发觉。。平时听歌曲或者配器比较丰富的音乐时候,总声压一定情况下,这个单一频率上的分量就比较小,噪音就不会被激发出来。。即使有一点噪音,和音乐的音量比起来也被忽略了。。。&&所以上家说没有发现过这个问题,相信也是可能的。。不过在我详细解释了情况之后,他退了一部分钱。。。所以买得很便宜,也就是差不多一个箱子的价钱,另一个可以算白送。。。 换单元出掉这事儿兄台大概是开玩笑,呵呵,也不值得这么去搞。
因为这个东西的一点小毛病,倒是激发了不少学习的尽头。。。本来看了些放大电路的去偶消振,,现在又醒悟其实是扬声器本身的非线性失真。。谐波,还有分谐波,还有交调失真,在底下的频谱图上都能看出来。。现在估计放大器本身其实没有振荡,只是扬声器的非线性失真,原因可能有很多。。。磁路,音圈悬挂,振膜材质特性,等等均有可能。。如果要验证的话,就是从那个放大器输出端接一下信号,做频谱分析,看看有没有谐波分量。。这个下一步试试。。
至于这个箱子,就凑合着听吧,反正也就是在桌面接电脑,素质还能胜任。如果个别曲目听得到,就避开这些录音就好了,就当那些录音有问题就行了。昨天听我的小全频发现有个录音有明显失真,其它录音还没发现,就跳了过去不听就好了,不纠结。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johncute 发表于
买规格差不多的可能会因为单元频响曲线特性不同听感产生变化,不同扬声器频响和音色也不一样,谈不上提升还是什么,反正肯定和原装不同。我是觉得不折腾为好,找个看起来长得差不多的高音单元,换上去,找个下家出掉
你买的是二手的吧,估计上一个用户也发现这种问题了呵呵,是二手的,这个噪音在平时听音乐时候不明显,到目前为止我也只是因为一首比较熟悉的钢琴曲,在一段下行音阶时候才发觉。。平时听歌曲或者配器比较丰富的音乐时候,总声压一定情况下,这个单一频率上的分量就比较小,噪音就不会被激发出来。。即使有一点噪音,和音乐的音量比起来也被忽略了。。。&&所以上家说没有发现过这个问题,相信也是可能的。。不过在我详细解释了情况之后,他退了一部分钱。。。所以买得很便宜,也就是差不多一个箱子的价钱,另一个可以算白送。。。 换单元出掉这事儿兄台大概是开玩笑,呵呵,也不值得这么去搞。
因为这个东西的一点小毛病,倒是激发了不少学习的尽头。。。本来看了些放大电路的去偶消振,,现在又醒悟其实是扬声器本身的非线性失真。。谐波,还有分谐波,还有交调失真,在底下的频谱图上都能看出来。。现在估计放大器本身其实没有振荡,只是扬声器的非线性失真,原因可能有很多。。。磁路,音圈悬挂,振膜材质特性,等等均有可能。。如果要验证的话,就是从那个放大器输出端接一下信号,做频谱分析,看看有没有谐波分量。。这个下一步试试。。
至于这个箱子,就凑合着听吧,反正也就是在桌面接电脑,素质还能胜任。
泡网分: 8.82
帖子: 4217
注册: 2010年07月
任风 发表于
是的。。问题发现是在播放钢琴曲子时候发现的,但后来我是用单一1400hz正弦波做测试的。。。同样这只箱子,1760hz时候,拾音的频谱分析干净得很。。比另外一只没问题的箱子在1400hz时候的频谱还干净得多。。所以这更像是电路设计在1400hz上存在弱点,而出问题这只箱子,由于某种原因,弱爆了 :P
买两个一样的高音单元是个方法。俺没有箱子的知识,不知道这样随便换单元有没有什么问题?
不管怎么说,现在很有兴趣继续琢磨下去。。打算下一步抄一下电路板,然后看看在电源去偶和输出端降低扬声器电感特性方面做点修改是否有效。。。买规格差不多的可能会因为单元频响曲线特性不同听感产生变化,不同扬声器频响和音色也不一样,谈不上提升还是什么,反正肯定和原装不同。我是觉得不折腾为好,找个看起来长得差不多的高音单元,换上去,找个下家出掉
以下内容由 johncute 于
14:40 补充
你买的是二手的吧,估计上一个用户也发现这种问题了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johncute 发表于
F音 从F1开始基音是800HZ起步,实际上还是有5000HZ甚至10000HZ以上的泛音,因钢琴其它琴弦,音板等等会一起共振。有这么高频率的泛音所以高音单元照样工作不误,哪怕连人声的齿音,换气声都有超过16000HZ频率的泛音。你测试一下钢琴的频响就可以明显的从曲线里看的出来。实际不知道什么型号最好的办法就是两个高音单元随便买个别的高音单元一起换了。是的。。问题发现是在播放钢琴曲子时候发现的,但后来我是用单一1400hz正弦波做测试的。。。同样这只箱子,1760hz时候,拾音的频谱分析干净得很。。比另外一只没问题的箱子在1400hz时候的频谱还干净得多。。所以这更像是电路设计在1400hz上存在弱点,而出问题这只箱子,由于某种原因,弱爆了 :P
买两个一样的高音单元是个方法。俺没有箱子的知识,不知道这样随便换单元有没有什么问题?
不管怎么说,现在很有兴趣继续琢磨下去。。打算下一步抄一下电路板,然后看看在电源去偶和输出端降低扬声器电感特性方面做点修改是否有效。。。
泡网分: 8.82
帖子: 4217
注册: 2010年07月
任风 发表于
多谢老兄。。。我一直不太相信是音圈擦边是因为,这个噪音出现的频段很窄。。。我前面说了,只在1400hz附近出现噪音,更高或更低的频率上,都没有噪音。。。如果是音圈擦边,那应该是音圈往返运动中的机械摩擦,不管频率高低,应该都有的吧?
换个高频单元大概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不过那个单元我看不出型号,网上也搜不到,不知道哪里去弄个来替代。
没关系,慢慢琢磨吧。。。问题不严重,一般的音乐播放中听不出来问题。。慢慢研究解决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F音 从F1开始基音是800HZ起步,实际上还是有5000HZ甚至10000HZ以上的泛音,因钢琴其它琴弦,音板等等会一起共振。有这么高频率的泛音所以高音单元照样工作不误,哪怕连人声的齿音,换气声都有超过16000HZ频率的泛音。你测试一下钢琴的频响就可以明显的从曲线里看的出来。实际不知道什么型号最好的办法就是两个高音单元随便买个别的高音单元一起换了。
本帖最后由 johncute 于
13:43 编辑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johncute 发表于
如果排除功放,其实高音单元音圈擦边还是有可能的,如果可能测试单只音箱,看哪知出问题,再调换高音单元,看看是不是高音单元音圈擦边了。磁钢安装问题或者音箱偏移都有可能引起这个问题。
不过擦边我感觉是沙沙声,不是滋滋声……反正就像里面有沙子一样,你确认一下吧。可以调换高音单元,用信号发生器扫,坏掉直接换了算了。多谢老兄。。。我一直不太相信是音圈擦边是因为,这个噪音出现的频段很窄。。。我前面说了,只在1400hz附近出现噪音,更高或更低的频率上,都没有噪音。。。如果是音圈擦边,那应该是音圈往返运动中的机械摩擦,不管频率高低,应该都有的吧?
换个高频单元大概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不过那个单元我看不出型号,网上也搜不到,不知道哪里去弄个来替代。
没关系,慢慢琢磨吧。。。问题不严重,一般的音乐播放中听不出来问题。。慢慢研究解决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泡网分: 8.82
帖子: 4217
注册: 2010年07月
如果排除功放,其实高音单元音圈擦边还是有可能的,如果可能测试单只音箱,看哪知出问题,再调换高音单元,看看是不是高音单元音圈擦边了。磁钢安装问题或者音箱偏移都有可能引起这个问题。
以下内容由 johncute 于
10:54 补充
不过擦边我感觉是沙沙声,不是滋滋声……反正就像里面有沙子一样,你确认一下吧。可以调换高音单元,用信号发生器扫,坏掉直接换了算了。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电路是两只 TDA2030A 分别做高频和低频的放大。。。琢磨了一下2030的典型电路图,输出端并了一个阻容回路以抵消喇叭的电感特性。。。。这个回路阻抗大的话有可能会引发振荡,,也许把R4再弄小点,或者C7再搞大一点,会有帮助?
没有仔细抄板子,大概看了下,应该和这个典型电路差不多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今天把两只音箱都打开了,调换了两边的功放板,结果发现故障是跟着箱体也就是喇叭的,电路似乎没有问题。。。?
心里还是有点疑问:喇叭这种电声器件,只是把电磁能转换成机械能,如果自身产生噪音,只会是音圈运动中产生受到摩擦的噪音吧,而现在的噪音,多了很多偶次谐波的能量,而且其他频率上压根就听不到,,这会是音圈运动引起的?
感觉还是和电路振荡有关系。也许是这个喇叭的电路特性有点不同,造成了功放电路的振荡,那么换个同样的电路当然还是振荡。。。
这就是发出噪音的高频单元。。好像上面的数字都不是型号。。有没有哪位高手认得?
本帖最后由 任风 于
09:25 编辑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deepsky 发表于
看来任风兄弟是个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人哈,最近没时间研究这些。不过我觉得可以去HIFIDIY论坛请教下,这个论坛比较偏音响技术类,不善谈论故弄玄虚的主管听感,注重技术理论类的探讨。链接:http://bbs.hifidiy.net/。希望你能早日解决问题,用它聆听美好的音乐。谢谢 deepsky兄,hifidiy我是知道的,不过因为平时都在无忌,所以先在这儿问了。回头去那边发个帖子。
这个应该属于功放的谐波抑制范畴的问题吧。。。?
泡网分: 35.343
帖子: 1003
注册: 2001年11月
看来任风兄弟是个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人哈,最近没时间研究这些。不过我觉得可以去HIFIDIY论坛请教下,这个论坛比较偏音响技术类,不善谈论故弄玄虚的主管听感,注重技术理论类的探讨。链接:http://bbs.hifidiy.net/。希望你能早日解决问题,用它聆听美好的音乐。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任风 发表于
为什么只对1400这个频率敏感呢?如果是机械噪音的话应该不会对频率这么敏感,而且在音量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噪音强度过度比较平滑。现在是到了某个音量会突然出现。。。所以前面deepsky 老兄所说电路自激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我这个分析是不是合理?请行家再给评判一下?
如果是高频自激的话,从哪里下手去调整修改呢?这是bi-amp的监听箱,所以有单独的一路高频放大电路,是不是一个个元件换换试试?如果换的话从那个开始?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这是有问题的那只音箱播放1760hz正弦波,然后回录得到的波形,这个很正常,只有2次谐波和 3次谐波两个尖峰
为什么只对1400这个频率敏感呢?如果是机械噪音的话应该不会对频率这么敏感,而且在音量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噪音强度过度比较平滑。现在是到了某个音量会突然出现。。。所以前面deepsky 老兄所说电路自激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这是另一个正常的喇叭的录音频谱:
看起来,有问题的高音单元在够大的电流驱动下,会产生很多1400hz的谐波,相比正常的喇叭,尤其是多了很多偶次谐波的能量 本帖最后由 任风 于
00:40 编辑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还有个现象是,这个噪音只有在比较大的音量下才会出现。
我用一个1400hz的正弦波播放,然后通过一个动圈话筒再拾音回系统,做频谱分析,结果如下。
这是有问题的喇叭的录音频谱: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deepsky 发表于
也可能是高音喇叭单元有点擦圈了,就是指音圈和导磁柱有轻微摩擦导致的杂音。这个把高音单元取下来,接个4.7微法的无极性电容后接入好的放大器单独听听,还有杂音,就是这个问题。今天又感受和试验了一下,感觉基本上是高音单元的问题。我用手指轻轻压着高音单元的振膜,发出噪音的时候感觉有不一样的振动,轻轻改变手指施压的方向,会改变噪音的强度,在某个角度可以做到基本消除。
这是兄台说的擦圈么?如果是擦圈,音圈是前后往复运动的吧,是否不管频率高低都会有影响?现在为什么只在一个音高上出现这个问题呢?只是在F5音上最明显,F5#上也有,在其他音高上都可以忽略不计
用正弦波测试了一下,问题出在F5音的2倍频上,也就是1400hz。 本帖最后由 任风 于
23:56 编辑
泡网分: 35.343
帖子: 1003
注册: 2001年11月
也可能是高音喇叭单元有点擦圈了,就是指音圈和导磁柱有轻微摩擦导致的杂音。这个把高音单元取下来,接个4.7微法的无极性电容后接入好的放大器单独听听,还有杂音,就是这个问题。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deepsky 发表于
有可能是自激了,功放电路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信号加载时导致自激过载,高频失真度很大,具体表现就是滋滋声。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连上就能看出来了。信号发生可以用软件+声卡做,示波器就一时不凑手了。做一条衰减线回声卡的条件都不太具备。如果自激的话,会只出现在比较窄的频带上么?
johncute 发表于
最简单的排放是先排除音源问题,然后再用信号发生器测试左右箱子(单声道)看看是否两个都会出现滋滋声,如果都有基本可以排除单元问题了,如果单独一个把喇叭拆下来小音量换着听,哪个坏了就换掉算了,买个差不多的也要不了几个钱总比丢掉好。功放坏了倒好说,直接改无源要么换功放板就当磨机了。音源应该是没问题,我用的火线声卡,同样信号还有一路去监听耳机,很正常。两个声道也交换过,还是这个音箱的事情。明天试试拆开看看,实在不行就两只都拆开调换换功放板和单元试试。
泡网分: 8.82
帖子: 4217
注册: 2010年07月
任风 发表于
谢谢,我也想到用单一频率测试一下,明天试试这个。
应该不是电流声,如果兄台所说电流声是50/60hz交流电串扰的话,那个是低频,这个明显不是,而且不播放音乐时候即使音量开关很大也没有这个声音。除了松动共振的怀疑,另一个担心是喇叭单元受损,比如喇叭动圈运动轨迹上的摩擦,但是在其他频率上没有体现,似乎也不太像是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排放是先排除音源问题,然后再用信号发生器测试左右箱子(单声道)看看是否两个都会出现滋滋声,如果都有基本可以排除单元问题了,如果单独一个把喇叭拆下来小音量换着听,哪个坏了就换掉算了,买个差不多的也要不了几个钱总比丢掉好。功放坏了倒好说,直接改无源要么换功放板就当磨机了。
泡网分: 35.343
帖子: 1003
注册: 2001年11月
有可能是自激了,功放电路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信号加载时导致自激过载,高频失真度很大,具体表现就是滋滋声。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连上就能看出来了。
泡网分: 35.343
帖子: 1003
注册: 2001年11月
有可能是自激了,功放电路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信号加载时导致自激过载,高频失真度很大,具体表现就是滋滋声。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连上就能看出来了。
泡网分: 22.659
帖子: 2702
注册: 2005年06月
johncute 发表于
F3?大概1000多HZ,你用信号发生器测试一下800-2000HZ,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首先要排除是电流声还是异物共振引起的,还是哪里松动了,不然也无解。谢谢,我也想到用单一频率测试一下,明天试试这个。
应该不是电流声,如果兄台所说电流声是50/60hz交流电串扰的话,那个是低频,这个明显不是,而且不播放音乐时候即使音量开关很大也没有这个声音。除了松动共振的怀疑,另一个担心是喇叭单元受损,比如喇叭动圈运动轨迹上的摩擦,但是在其他频率上没有体现,似乎也不太像是这个问题。
泡网分: 8.82
帖子: 4217
注册: 2010年07月
F3?大概1000多HZ,你用信号发生器测试一下800-2000HZ,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首先要排除是电流声还是异物共振引起的,还是哪里松动了,不然也无解。
&版权所有:&&&&WiFi音箱逐渐变得火热起来,人们普遍认为音质会比蓝牙音箱、耳机好上不少,但你真的了解蓝牙音质差的原因吗?还是说这是人云亦云的结果。
你真的知道吗? 蓝牙设备为何音质差
最近这段时间Wi-Fi音箱可谓是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也许平时不怎么关注音箱耳机的一些网友都有所耳闻了,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很多Wi-Fi音箱在宣传时都会和蓝牙产品进行音质上的对比,称音质会比蓝牙的好上不少,能做到无损传输,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蓝牙音频产品的音质已经被人吐槽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几乎所有人都已经知道蓝牙产品音质不如其他,随着人云亦云,更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一观点,但你真的知道蓝牙音箱、耳机音质不好的缘由吗?发展至今蓝牙的音质还是依旧如此吗?如果各位对这些感兴趣,那就不妨看看笔者对此的观点吧。
蓝牙无线音箱、耳机几乎都采用了A2DP和AVRCP协议
蓝牙传输音频所使用的协议
要想了解蓝牙音箱、耳机的音质为什么不好,我们就要先知道蓝牙的一些传输方式,和网络一样,蓝牙同样有着很多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协议,如果拿音箱耳机来说目前用的比较常见的是A2DP、AVRCP这两种,A2DP的全称是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高级音频发送配置协议),而AVRCP则是Audio/Video Remote Control Profile音频视频远程控制协议)
A2DP定义了多媒体音频如何从一个设备通过蓝牙传送至其他设备,也允许将麦克风接收到的信号发回给设备,该协议依赖了更底层的AVDTP和GAVDP,其中通过AVRCP协议则可以控制蓝牙耳机的音量等操作。A2DP能够传输MPEG-1、MPEG-2、MPEG-4、AAC、ATRAC、SBC、apt-X这些音频编码,如今用的比较多的是AAC、SBC、apt-X这三种。
蓝牙传输音频的大致原理
事实上对音质影响最大的并非是蓝牙耳机所支持的协议,而是其支持的音频编码类型,在我们使用蓝牙音频设备时,手机、平板等会对我们所要播放的音频进行实时编码后再经由蓝牙发送至音箱、耳机,而在这之前,音频播放软件则会将有损或是无损压缩文件解码成PCM。
索尼SRS-X9允许用户通过App自行设置蓝牙编解码
蓝牙耳机整个传输过程大致步骤是这样的,就拿MP3文件来说,它会经过两次解码和一次编码的过程(MP3&PCM&AAC/SBC/apt-X&PCM),由于MP3本身就是有损压缩,再经过一次有损编码,对音质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就算是无损编码,在整个传输过程当中也会经历一次有损编码,这样完全失去了无损的意义。
蓝牙传输所用的音频编码
目前用的最多的是SBC编码,SBC是一种子带编码,至于其具体工作原理这里就不多解释了,该编码标准由蓝牙技术联盟所定义,推出时间大约在2000年左右,单声道最大支持198kb/s,双声道是345kb/s,初看之下码率和mp3编码差不多,由于这种编码几乎全部用于蓝牙传输,因此笔者没有见过以文件形式存储的SBC编码的音频,总之就实际听感来说其效果是差不多的。
随着AAC的走热目前有不少蓝牙耳机改用了AAC编码传输,相比MP3的优势是非常明显,AAC会比MP3编码保留更多的高频细节。而对于蓝牙当中常用的SBC编码,AAC同样也有优势。
创新AURVANA PLATINUM可支持AAC和apt-X编码
如今另外一种很热门的蓝牙音频编码是apt-X,据介绍说能够达到CD的听感,该种编码并非只有单独的一种,除了最基本的apt-X以外还有支持多声道的Enhanced aptX,低复杂程度的aptX Live,低延迟aptX Low Latency等,其中aptX Lossless最有亮点,从字面上来说这是一种无损压缩,也是目前笔者所知唯一的蓝牙无损音频编码。
aptX Lossless LOGO
实际上从官方的详细介绍来看aptX Lossless并不能算是真的无损,它是一种混合编码,只不过能接近无损,该种编码可支持最高24bit/96kHz规格的高解析音频,如果蓝牙传输实际使用该种编码几乎可以和达到无损一样的效果。
为什么说蓝牙音质差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在蓝牙传输时不使用非压缩的PCM,这就要涉及,早期蓝牙版本的带宽问题了,在蓝牙3.0+HS以前,其最大传输速度仅有3Mbit/s,而CD规格的无损音频约为1.41Mbit/s,考虑到功耗、距离等因素,实际使用时可能无法连续的达到该速率,就像平时我们下载文件一样,网速难免会有波动,而音频则需要连续不中断的传输,因此蓝牙设备就选择了低码率的有损编码传输,用以确保可不中断传输。
如果有网友买过早期的蓝牙耳机,发生音频断断续续的情况肯定是遇到过,采用有损传输就已经不稳定了,跟何况是较大数据量的无损,随着蓝牙版本不断发展,虽然最大传输速率达到了24Mbit/s,但厂商依旧是出于功耗和连续性的考虑,使用了有损压缩的音频,另一方面,对于大码率的有损很多用户也听不出其中的区别,而HiFi领域又是以传统耳机为主,所以蓝牙耳机、音箱一直将有损音频编码的传输沿用至今。
说到这里蓝牙音箱、耳机音质不好的原因就很明显了,是因为音频数据通过蓝牙传输的过程中采用了有损编码压缩,早期可能是蓝牙传输速率不够快,采用了低码率的有损编码,因此给人们留下了蓝牙音频设备音质差的印象。
在aptX官网中可以查看所有支持的设备
支持aptX编码的设备有哪些
在目前的主流编码当中aptX优势应该是最明显的,实际使用时可带来接近于CD的听感,支持aptX的移动设备和耳机也是数量不少,至于哪些设备可以支持,我们可以在其官网上找到非常详细的目录(/products/browse/brands),像索尼、天龙、三星、森海塞尔等均有不少产品可以支持,如果蓝牙设备和耳机都可以支持aptX,就可以启用进行传输。
至于aptX Lossless似乎还没有厂商的产品有实际应用,而随着去年年底蓝牙4.1标准的推出,人们对手机音质越来越重视,再过不久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支持aptX Lossless产品,届时我们就能一探其真实效果了。
由于带宽问题蓝牙传输无损还无法很好的实现,因此如今通过蓝牙传输音频时都会采用有损压缩来节省带宽,从而确保音频可不间断的传送,至于Wi-Fi音箱由于充足的带宽,不少设备都使用了无损音频,因而音质会比蓝牙音箱好上不少,在做到好音质的同时缺点也是有的,Wi-Fi音箱一般都需要和音源处于同一局域网当中,对于耳机来说可能并不实用,外出使用非常不便。总之随着蓝牙标准的不断提升,实现无损传输是必然的结果。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更多精彩的最新耳机音箱资讯,请点击进入!
热门文章排行理性的回归!发烧音响常见的六个误区_惠威音箱新闻-泡泡网
         
理性的回归!发烧音响常见的六个误区
日 05:12&&【转载】 作者:李波 编辑:
澄清误区、理性回归● 前言&&& 由于人们对声音质量无休止的追求,加上工业设计、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市场上的音响产品琳琅满目,千奇百怪。一些商家为了把这些产品卖出去并获取高额利润,利用声音的主观性和抽象性强的特点大吹特吹,使得音响器材越发变得神秘。更有一些抱着不可告人目的的“写手”更是推波助澜,通过各种媒介传播那些自己都不理解的“发烧”语言。自以为领悟了其中玄妙的音响爱好者,自称“发烧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T200B&&& 无从考证“发烧”这个词汇起源时的本来含义是褒或是贬,但弥散在他们之中的非理性甚至错误的观点无处不在。一些人大肆鼓吹一些虚无缥缈的却是违反声学甚至电学常识的东西,却怀疑最基本的声学常识。&&& 随着音响产品的不断普及,这些错误观念越来越蔓延到消费者当中,造成了音响行业的特有的不正常现象。利益的驱动使得个别厂家变本加厉,制造或传播着各种谎言。消费者的崇洋心理使得假洋品牌横行,宣传单上印个老外便成了外国品牌,旁边蹲个老外便成了产品设计师。一些伪科学产品打着国外技术的旗号,将过了时的低劣技术包装宣传一下便大行其道,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趁机在后面煽风点火。宣传上的鼓噪造成普通消费者的茫然,很多技术人员也是人云亦云,不经意地在各种机会以讹传讹。&&& 非理性的宣传使得厂商不再重视产品技术和质量,更重视包装和炒作。有几家年销售额近3亿包装成高档形象的公司,其中设计人员却只有一两位,我们不能不怀疑其产品的电声性能。更有的连起码的测试设备和象样的技术人员都没有,仅靠老板一个人的耳朵来调试,这样的到市场上却卖到很高价钱。&&& 在这种情形下,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澄清在音响产品的一些错误认识,促使厂商能够回归科学、回归理性,科学设计产品,正确引导消费。也呼吁消费者成熟消费理念,在选购音响器材时不要盲从和轻信,不要盲目崇洋,辨识各种夸大和虚假的观点。在这些错误观点中,有概念方面的,也有器材使用方面的。限于篇幅,这里只能讲述其中几个。究竟什么是“高保真”&&& 不失真地重放原音是音响器材的终极目标,这也是目前技术所无法达到的。最大程度地接近原音被称为“高保真”,但这个概念只局限在器材方面,不包括录音,下面将谈到这一点。按照这个定义,音响器材不应该对音色进行再次加工。实际上,很多发烧友却将它们分出了“英国声”、“美国声”、“音色温暖”、“音色冷”什么的。&&& 我并不否认器材有音色之分,但那肯定不是高保真的器材!要记住,音响器材只需重放,不需要创造,不需要本身的音色。就像彩电一样,它本身并不要有什么偏色,生产时必须要调节白平衡使三基色恰当,没有哪个消费者和彩电厂希望他们的产品偏红或偏绿。彩电上最终呈现的颜色与景物本身的颜色、的保真度和后期制作等因素有关。&&& 音响中音色的创造应是由录音师完成的。由于录音器材的差异与录音师的水平和好恶使得录音有音色之分,有冷、暖之分。所以我认为音源在整个重放环节中是最重要的,它最终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这里的音源不是指CD或D,而是指碟片等音乐载体。声音录制的好,即使器材稍差一点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有人买了贵重的和,却听一些录音很差的不规范碟片,这是舍本求末。就像你买了一台高清晰度彩电,却在山区里信号很差的地方收看,效果还不如你接上信号好的有线看普通彩电。&&& 前面提到的美国声、英国声什么的,大多是受到不同民族人民性格的影响,或是音乐本身的区别,而不是音响器材的区别。美国的音乐比较凌厉,与他们是一个性格狂放的移民国家有关。欧洲的音乐比较温和,与这些国家人民的稳重含蓄有关。&&& 还有些说法,如果在喇叭振膜上涂一层毛茸茸的羊毛等物,他们就说声音温暖;如果是用金属膜,他们就说声音冷,有金属味,这都是错误的,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这是视觉对听觉造成的影响。正像红色给人以“热”的感觉,而蓝色给人以“冷”的感觉,实际上蓝色不会降低环境温度,只不过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罢了。有关混响的问题&&& 严格来讲,我们听到的好听的声音都不是高保真的,最保真的声音任何人都不爱听。在演奏乐器或唱歌时,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假如你在一个室外很空旷的无混响的地方演奏或演唱,此时听到的是最真实的声音,但效果一定是干巴巴的难听之极。如果你换到一个有混响的大厅,声音马上就圆润、丰富了起来。但是其实此时的声音并不是真实的声音,而是被加工、修饰了的。录音师录制唱片时为了改善音质,必须要人为地添加一些失真,对原音做一些处理,这些处理包括自然混响和人工混响等等。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效果器的运用使我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奇效。所以“高保真”不能扩展到录音领域。Pure 100&&&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观点,就是很多人认为听音室应该要有一定的混响时间,并且有一些推荐的数据,如4ms诸如此类。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尽正确的,而应视情况而区分。有两种听音环境:一是音响器材听音室,二是原音听音室。后者如有些音乐厅,它不借助于电声设备的放大,而是直接演奏乐器,讲话,演唱等,这需要大厅有一定的混响时间,来美化音质。但是前者其实一般不需要混响的,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唱片已经加入了混响。实际上只有是“干”唱片的话,才需要听音室有混响。当然我并不提倡在消声室里听音响,这是因为消声室里缺少墙壁的反射,声音不自然,不符合人们日常的欣赏习惯。&&& 同样道理,如果房间有足够的混响,那也不需要再搀加电混响。有一次,我在一个混响很大的体育馆里看演出,结果声音浑浊不堪,极不清晰。后来到前仔细一听,发现调音师竟然加入了电混响。&&& 以前由于没有电声设备,声音的美化只能靠建筑声学设计来实现,所以提出了混响时间的规定。闻名世界的三大音乐厅,实际上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虽然模拟混响不如建筑混响那样真实、自然,某些场合不能相互替代,但演出大多必须借助音响器材,此时,音乐厅混响时间的可以短一些,而且电声器材有很好的可控性,还可以节省对音乐厅声学设计的巨额投资。当然,此时要有足够好的音响设备和调音师的正确#作。之所以要在这里提到这个问题,是为了消除某些“发烧友”对家中听音环境混响时间的错误考虑。实际上,如果你家中听音室是用来听音响的,其混响大多是偏大了的。谁才是“金耳朵”?&&& 我承认有这样的人,他们有较高的音乐素养甚至音乐造诣很深,经常听一些现场音乐(如音乐会),经常听一些不同音乐的器材和碟片,这样会对一些音响器材有些好坏的鉴别。其实因为爱好和工作的原因,我本人也是上述的一员。但如果有人把我拉到一个商店里去评判一套音质怎么样,我说我听不出来。&&& 这决不是谦虚,而是因为人通过音响来最终听到的声音是多个因素的综合,这里有最重要的录音的因素,也有碟机、、、听音环境的因素。所以,很难只给其中一个环节——如给出准确的评价,除非你让其它环节都相同。在两本不同的“发烧杂志”的两篇不同文章中,两位作者用了相同的器材来鉴赏同样的音乐,当然都尽其能事鼓吹最终的声音多么多么好。但一个作者是在宣传,就说这美妙的声音是的功劳;而另一个作者是在宣传,当然又说是的功劳。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说法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你怎么由最终听到的声音来证明是谁的功劳呢?就像我们看一台彩电很清晰,如果就此断定是信号源质量好或者是机质量好,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使用相同的来比较不同的差别或者使用相同的来比较不同。&&& 声音的主观性很强,是无形的,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暗示而改变立场。如果你在比较两套A和B的效果时,有人对你说:“是不是B的效果比A的效果好?”,你一般会说“是”,否则他会一直讲A比B好在哪里直到你承认为止。还有一次我在调试一只,一个发烧友说这个的某个地方不大好,请你把那个电容减小一点,我却不认为这样。为了说服他,还是过去换了一个其实是一模一样的电容,他一听连呼“好多了”。我告诉他说我没换,整得他满脸狐疑。一位发烧友花巨资买了一对“进口”,回去以后到处炫耀多么好听。可是这个“进口”被台曝光为假洋品牌后,他却怎么听都不对劲。&&& 所以,我们不必迷信“金耳朵”,自己听不出区别不必埋怨自己耳力不济。尤其要警惕那些号称自己“金耳朵”,却抱着某种目的推销自己或产品的人。其实,在音响器材柜台前站班促销的都是品牌厂商自己聘用的直销人员,这些人员在上岗之前都受过专门的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夸大的产品功能与企业的相关信息之外,还有一些欺骗顾客的技巧。很多厂家和商家就是利用了声音的特点宣扬一些虚无的东西,蒙骗消费者。记得曾在一次气功“带功”会上,气功师说练到一定程度会感到一股气流沿着身体的某条脉路走。在他的暗示下,好多学员后来似乎都有了这种感觉。有些“发烧”语言就颇像气功。怎样算是好?&&& 音响器材范围很广,这里只讨论。的音质和客观指标是否一一对应?答案是肯定的。可这样一个常识性的命题,竟有很多人怀疑。他们认为指标好,音质不一定好,反之亦然。那么请问一句:导致音质好的原因除了物理指标外,还会有哪一类因素呢?难道是精神类的因素?N-50G&&& 但是,这里的物理指标决不是简单的几个项目。一些人测试了一只的频响、失真等后数据很好,又试听了这只,发现音质不如另外一只数据不好的箱子,便得出上面的结论,这是以偏概全的错误。实际上描述一只声学性能的指标非常多,还有指向性、瞬态特性、延迟特性、相位特性、谐波比例等等。有些测量非常复杂,有些特性没有通用的仪器测量,有些根本无法得到精确结果,还有些指标与主观评价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更谈不上测试。目前最经常测量的轴向频响、总谐波失真只是其中最容易得到的测试结果,但这两个还不能完全代表的音质。也就是说,目前的测量内容中,好的数据不是好的充分条件。&&& 但它肯定是必要条件!数据好的不一定是好,但数据不好地一定不是好。有的厂家否认这一点,实际上是掩盖他们测试设备的不足。建立一个像样的消声室(低频下限为50Hz)及B&K仪器需投资100万左右,请问国内发烧界的厂们有哪家有这样的消声室?&&& 与此同时,一些知名的有悠久历史的国外厂却非常重视数据。笔者测过B&W等国外名厂的频响曲线,出奇的平直,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它的音质。&&& 关于曲线不必是平直的原因,还流行一种说法,说这些测试是在消声室测得的,而听音时是在普通房间,这会在平直的曲线上增加很多峰谷,所以在消声室获得的平直的频响没有意义。这句话乍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知道,是用来最大程度高保真重放原音的,以小提琴演奏为例,希望在同样的环境中,可以替代小提琴的现场效果。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同样的环境”,这把小提琴在不同的环境中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原因就在于不同的环境其建筑声学参数不同。假定我们把小提琴在消声室演奏的声音归一成一条直线,那么在普通的房间里出来的声音肯定不是一条曲线,而是由于环境原因叠加了很多的峰谷。这是不是说明此时这把小提琴就不保真了呢?显然不是。同样,假定这只在消声室测量下来频响平直(相当于那只被归一化了的小提琴),即说明有机会保真地重放原音,那么放到普通房间里就不保真了吗?其实消声室在音响设计中作为一个必要工具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它更能简单地测量的保真情况,而且其声学模型简单,控制参数少,很容易被复制。&&& 消费者在选择音响时,不要简单地认为“一分钱一分货”,外观豪华而且卖价高昂的不一定是好。我曾经测过一个市售一万多元的假冒洋品牌,其外观集奢华之大成——弧形后面板、亮光烤漆、铝制盆架、铝装饰圈等等,结果只看声频响不均匀度很大,明显看得出在分频点处极性接反。而这对却被一些杂志和发烧友吹得神乎其神。一家品牌的某个型号在单元布局上中高音距离有近半米,又怎能使声像定位准确?对于立体声和虚拟环绕声的误解&&& 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一直到最近的环绕声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用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逼真音效。但是,有人似乎听到了器材重放范围之外,违背基本原理的东西。还有人利用声音的主观性来误导听众,将一些低劣的技术吹得神乎其神。而实际上这些说法违背了声学甚至是电学方面的最基本观点。Gigaworks S750&&& 通常所说的立体声实际上只是双声道,这种简单格式在“发烧友”中广为推崇。其实严格来讲,“立体声”这种叫法是错误的,较真起来连“平面声”都称不上,如果忽略中各喇叭之间的距离(如同轴式),忽略房间的反射,我们听到的声音只是介于两只喇叭单元的一个线段。这种说法可能让很多发烧友们大吃一惊,但事实就是这样的,不信请你抛开想象,仔细地在你家的“立体声”前体会一下。有的“发烧友”听到雷响,觉得其位置就在在头上,而水从地上流;小提琴在肩膀位置拉响,而二胡的位置正好在左膝盖上,这纯属他们的主观臆想,一厢情愿,如果有人在这样误导你,你不要埋怨自己不是“金耳朵”。&&& 多声道格式(如DTS和AC-3)造就了环绕声,这使得我们可以听到“线段”以外的更多信息。但这种格式受到了严格的产权保护,其编码方式被软件厂广泛采用。一些厂家无缝可钻,便想起了蒙骗,制造了所谓的双声道环绕声。没想到还真的有人相信,这种“技术”在中国竟然热卖了起来。他们牵强附会了一些声学上的名词,妄图通过一个简单手段赚取丰厚利润。限于篇幅,这里只揭露他的一个错误说法。&&& 在他的一个“技术”中,运用了及其夸张的语言,说是运用后两个喇叭能出现AC-3的效果,甚至普通双声道节目通过其处理也能够出现真正环绕声的效果。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我们上面分析过了,不论运用什么技术,至多会扩展一下声场,但两只喇叭所发出的声音只能介于这两只喇叭构筑的线段内,不可能出来什么环绕声。究其工作原理,一般是采取两种手段:1.左右声道电频响交错起伏;2.左右声道信号相位交错起伏。这样主观上确实有扩展声场的感觉,但这扩展的声场其实已经失去了声音本来的定位,违反了高保真的最基本原则。推介者却敢说用了以后“处处都是皇帝位(立体声感觉最佳的区域)”,实际上是“处处不是皇帝位”才对。如果你想获得虚拟环绕声的效果其实很简单,你可以马上做个试验:将左右相位接反,就会听到一个扩展的声场。这种做法相信谁都不会喜欢,却成为某些虚拟环绕声的理论基础。&&& 他还说如果运用这种技术,能将双声道节目中的隐含的环绕声分离出来并重放,使得即使双声道节目也能出现真实的环绕声,“虚拟环绕声”升华到了“真实环绕声”,这简直是荒谬!目前为止还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种智能话筒,他能分辨出环境声和直达声的区别,又怎么能够提取出来呢?就好像一台彩色机,如果台发射的是黑白信号,无论你在终端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出现真实的彩色。最近,我看到一个名牌厂家的新开发的号称能直接录制出5.1声道的D,大家也可以想象这是技术上不可能的。对于“发烧线”的重新认识&&& 在“发烧界”,将传输小信号的导线叫做“神经线”,如碟机和之间的连接线。而把传输功率信号的导线叫“发烧线”,如和的连接线。为了牟取暴利,生产厂将“发烧线”做得很粗,并将铜线的纯度提的很高(如6N,即6个9-99.9999%),这样到市场上竟然卖到成千上万元!配合宣传上,说这种线对音质的改善会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可以使信号无损耗、无曲折地到达终点,音质表现上什么更加“纯净”了,低频更好了,或者高频更好了,不一而足。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以前有人在驳斥过这种观点,理由是音频信号频率较低,普通线不会造成衰减。这里我们换个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我们最终听到的声音原先是在录音棚里面制作完成的。任何唱片的录制完成起码要经过以下步骤:声源直接声及房间反射声--很长的接线-线路很复杂的各种效果器-线路更加复杂的及内部的各种处理-线路复杂的。在重放时,还要经过线路复杂的机。这里反复强调的“复杂”是指信号走过途径的曲折。所以无论你在终端作多少补救工作都将是徒劳的。就好比你买了一张清晰度很差的VCD碟片,无论你更换多少高清晰度的机,最终的图像效果还是不会因此变好。&&& 抛开前端的因素,我们再从角度分析一下。我们知道,里面都有由电感、电容、电阻等元件构成的分频器,所有的信号都要经过这里,不用说这些电感的线长有多少,线径有多细,单看这些元件的引脚多细就行了。如果再往下,就说到喇叭了,你可知道最终所有的信号又要经过一个由细长导线构成的音圈?所以强调线的粗度和纯度于事无补。就像河里流淌的清水,如果中途遇到泥沙,最终还是会变得浑浊,硬强调前面水的纯净是没有意义的。经常会有人告诉我用了什么线效果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我就对他说那是心理作用或受到暗示。&&& 当然也不是什么导线都能做为线。其关键指标是电阻,在定阻输出时,电阻过大会使的阻尼不够,喇叭低频控制力不够,听上去浑浊和失真。实践证实,线电阻小于阻抗的1/10,对听感上均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家庭使用时由于长度不是很长,市售的线基本都能满足需要。● 结束语&&& 其实,弥散在“发烧圈”里的奇谈怪论还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只能讲述以上几个。每一个行业在推销其产品时为了达到目的都会使用一些不科学甚至错误的商业词汇,这种行业在音响业尤其严重,以至于到了“谎言说了一千遍便成了真理”的地步。这要求一方面消费者要去掉崇洋心理,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不要被豪华的外表的虚高的价位所蒙蔽;另一方面,也需要媒体和工程技术人员正确引导。我们相信,随着行业的净化,消费者的鉴赏水平的提高,音响行业终会走上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快速转帖:
欢迎转载泡泡网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泡泡网 [
我的文章阅读记录
上市时间:
参考报价:
相似产品:????T200B
相关文章:| 评测| 新闻| 新闻| 新闻| 行情| 行情|
[][]新车排行热门车排行选车工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质好的蓝牙音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