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南环要建了,在陈堂南边,真的吗?还说建人工湖水处理是真的吗

冬天最美的童话 逛不完的西宁新八景
我的图书馆
冬天最美的童话 逛不完的西宁新八景
前有古八景,今有新八景。西宁的新景观都是解放以后新建的旅游景点,新在于它的面貌新,设施较齐备。新八景是西宁人民节假日休闲、娱乐、散心的好去处。这些景点许多是在原来的荒山沙滩上修建起来,尽管目前还不够完善,有的尚属初具规模,但是美丽的西宁要靠我们去创造,我们相信西宁的新景点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美。
一、人工绣景——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是西宁市最大的公共游乐公园,位于城西湟水与北川河交汇处南岸。1959年始建,后数次扩建,占地40余公顷。主要游乐设施有花卉区、人工湖、儿童游乐区、动物观赏区及美术展览馆等。这里绿树成荫、曲径回廊、水阁相间、鸟语花香、十分清雅。
走进被装扮得绚丽缤纷,洋溢着节日气氛的公园正门,点缀在草场上的花坛,让人倍感淡雅、清新。顺着石阶而下,你将步入一条林荫大道,参天大树搭成的一座绿色凉篷。走在绿色的通道上,定会心旷神怡,精神倍爽。林荫大道的尽头,一座造型奇特的“江河源”喷泉布入眼帘,当你望着欲将腾飞的东方巨龙,口中喷涌出洁白的浪花,那些浪花汇成潺潺细流,流到了水池中,似乎亲临了真正的江河源头,也许这就是该喷泉的象征寓意所在吧!
人民公园以人工湖为核心,湖面面积近百亩。人工湖始建于1964年,逐年拓展。人工湖被一条林荫通道分割为西湖和东湖。东湖内建有两座拱形小桥,小巧玲珑,堤边垂柳映衬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颇有江南色调。湖心山垂柳曳地,湖风亭情侣小憩,一派悠闲,其乐融融。人工湖西侧有200米的长廓,临水亭榭古色古香,造型别致。另有一宽阔的平台与湖面相接,凭栏眺望,似感船在水上行走,在湖边进行垂钓别有情趣。人工湖北岸是望湖楼,登上望湖楼,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北望滔滔湟水东流而去,南见人工湖上五彩缤纷。游人在赏景时,可品茶、下棋、饮酒。
占地50亩的动物园,园内有动物多种,有黑颈鹤、灰鹤、班头雁、黄鸭、鱼鸥、棕头鸥、雪豹、猞猁、棕熊、野牦牛、岩羊、藏原羚、白唇鹿、麝、野驴等。它们大多是青藏高原所独有的动物,动物园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有奇迹发生在这里,有一只丹顶鹤是被饲养员用自己的体温“孵”出来的。据说,原本是两枚蛋,一枚蛋被母鹤挤进了水里。但是,由于公鹤被送到了别的动物园里,母鹤在悲愤中死去了。别的鹤又不孵卵,饲养员只有自己“孵”了,最后终于把这枚蛋“孵”了出来,也许现在这只小鹤仍健康地活着。由于这里独特的自然条件,人民公园成了首次人工饲养雪豹的地方。经过长期的饲养研究。世界上首次人工饲养条件下雪豹繁殖成功。遗憾的是,由于饲养员对雪豹习性了解不深,冒然靠近小雪豹,造成母豹将几只小豹全部咬死。每年还会有大象、长颈鹿、国宝大熊猫等动物到这里巡展。
公园西侧有绿园花圃和儿童乐园。绿园花圃鲜花绽放,精巧构思而成的园林艺术,景致美不胜收。另外,花圃内的植物盆景和神形怪异的奇石,让你领略到自然与人的浑然天成。人民公园内有绿地面积300多余亩,杨柳、松柏繁花叶茂,花圃育花一万多盆,300多个品种。如今,从荷兰来的郁金香在人民公园园丁们的辛勤培育下,把这里装点得更加五彩斑斓。每年一期的郁金香花展引来了众多游客观赏。每逢秋季,西宁菊展便在这里举办,菊花傲雪、争奇斗妍,为高原游客平添了许多情趣。
二、西海南园——西海渡假村
西海南园座落在平安县境内的湟水南岸,是一座占地面积为700多亩的游园,原是一片荒山,经过十余年的苦建,终于把荒山改造成了绿园。
走近西海南园,走过一条仿唐建筑的商业街,一座壮观、古朴的牌楼矗立在你面前,上书“南园”二字,这便是西海南园的正门,从此盘旋而上,登到山头,便可看到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包含中西式建筑30多座,亭台楼阁,形状各异。山头上有卧虎亭、引凤亭、惠临亭、瞻乐亭,两个山头之间有一小桥,名日“鹊桥”,据说游人中的情侣都愿走过此桥,讨个吉利。蟠龙亭龙口喷泉,泉珠泻下,犹如一条瀑布。园内有一“憩园”,小巧别致,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有座西式长廊,中心有一座直径5米的莲花池,池内一座红色鲤鱼雕塑,口中喷出水柱10多米高。池南有两亭,一名“纺云”,一名“织雨”。过两亭向南,有聚贤堂,朱漆圆柱,四周有廊。堂南端有一假山,上书“曲经通幽”,假山内有迂回山洞,洞内凉气袭人,冥冥中难寻出路。
从聚贤堂沿山路而上,便到了南乐门。进了南乐门,便是日楼和月楼。登临日月楼,秀丽的山川,尽收眼底,天气晴朗时,可见西宁机场的客机降落,兰青铁路线上列车奔驰。
南乐门外是民俗村。民俗村里有藏式、蒙式帐篷可供游人歇息。过了民俗村,一幅奇观展现在游人面前。一座长城蜿蜒起伏在五个山头,登上长城更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气象万千。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长城是空的。城墙内建有梦幻谷,梦幻谷里有大型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民族风情的雕塑。被长城环抱着的是跑马场,跑马场内可以骑马、射箭、习武,让游人感受一下高原人的粗犷骁勇。
长城脚下有一条奇特的山沟,山沟里开满了玫瑰、月季和樱花,在万花丛中修建了座座别墅,名日“林间小屋”。这些别墅有的被树皮包裹,有的像陕北窑洞,有的似民间土房,能在这林间小屋小住,别有一番情趣上心头。
园内有人工湖,湖上小船悠悠,群群白鸭错落其间,是一番天然景致。人工湖旁是一座全封闭温水游泳馆,还有卡拉OK歌舞厅等多种设施。西海南园是集旅游、疗养、渡假、娱乐为一体的公园。
三、植物天成——西宁植物园
在城市里住久了的人,总想去大自然中寻找那种返朴归真的感觉。西宁植物园便成了城市人在节假日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植物园是一座天然公园,座落在西宁西山湾,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在西宁市区,竟然能找到这样的“深山老林”,使游人感到浑然两个天地。
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丁香园、蔷薇园、松柏园、丁香园、岩石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丁香园是园中第二大景致,每当4月之时,满园丁香在微风吹拂下,散发着阵阵清香,令这里的游客陶醉,也正因为如此,丁香乃誉为西宁市的市花。
在苹果园里游人可在苹果树下,亲自动手,大家围桌而坐,品着“盖碗茶”,饮着青稞酒,吃着“手抓羊肉”,兴致所致还可引吭高歌,故叫“野饮园”,在这儿你可以体验自然生活,领悟自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也相应提高,在节假日外出旅游、休闲,植物园为青海人民提供了旅游场所,也成为西宁的新八景之一。
四、童心妙趣--西宁儿童公园
这里是儿童的乐园,欢乐的世界,进入儿童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中心广场,绚丽的鲜花,五彩的汽球,天真的笑脸,快乐的笑语和与人们友好相处的和平鸽,是儿童公园的一道风景。广场两边并排着12生肖的石刻,这组石刻栩栩如生。来这儿的父母们都会诱导自己的孩子,抱着各自的“属相”在拍照留念,永远记住这个幸福的时刻。广场背后是一座大型喷泉池、节日之夜,喷泉五彩缤纷,是最受儿欢迎的地方。
儿童公园内绿树参天,杨柳依依,园内建有一人工湖,湖水碧绿,像一块大宝石镶嵌公园,湖中小船荡漾,水中鱼嬉戏成群,三五个孩子结成一伙在湖边捉小鱼。
在人工湖西侧,建有摩天轮、高空行车等各种游玩设施,每一个到这儿的孩子们是那样的幸福,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便有了一种满足感,也从他们的身上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在公园的绿林深处,有一座园中之园,名日“妙趣园”。园内有音乐茶座、猜迷厅、展览室、建筑风格小巧精致,路转廊回,拱门花窗,墙上嵌着书碑,多为名人书法。各座庭院里种着果树,牡丹月季,是一座幽雅的文化园地,童心而有妙趣,可谓匠心独用。
五、朝阳绿地--西宁朝阳公园
在朝阳地区的居民密集区,有一块休闲、散心的好去处--朝阳公园,这里空气清新,花草繁多,绿树成荫,是鸟的天堂家园,人的仙境胜地。
该公园原是朝阳地区的一片沙滩地。1986年改建为朝阳公园,园内建有仿古的四方亭。园虽小却很精致,不到十平方米。人们可在小亭下乘凉、聊天。四方亭的周围是花房、花圃,花房中的花品种繁多。每到假日,小区居民便到这块净土绿地中来享受自然界赐给人类的最好礼物。
六、湟滨乐土--西宁市湟乐公园
此园所以叫湟乐公园,是因为它座落在湟水南岸的乐家湾地区。这里原是兰青公路两侧的一大片树林,林木茂密,野花丛生,绿草如茵,北临湟川,早就是附近市民野炊、钓鱼的好去处。前些年,整建八一路,把公路改直,这一段弯路被弃置,正是改建公园的好地方。
湟乐公园的大门在兰青公路的北侧,此门是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几个拱状套环所组成的,既是大门,又似雕塑,为兰青公路增添了美色。园内以“沁园”为中心建筑,湟水被引进公园,从沁园流过,使沁园形成了水榭。水榭四周,是各式花圃、花房,湟乐公园最大的特色是保持原来自然林木景观。于是西宁人野炊、郊游的好地方当属湟乐公园,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的观赏自然景物、人工风物,可以过一种原始的郊外生活。当然,人们去郊游、野炊是直接的目的便是“踏青”,寻找春天的第一丝曙光、第一片绿叶、第一丛绿草。
七、看河新图--南川河上看河楼
在西门口南川河上有一座秀美的水上游园。在西门桥北侧清代看河楼旧址重建了一座看河楼。登上看河楼,可以看到水上游园全景,举目四望周围高楼林立,桥上车水马龙,河对岸的小公园里人头攒动,绿树花影,可谓一幅高原新图。
在西门桥的南侧,建有一座风帆雕塑,雕塑四周是一片雅致的广场,广场沿河一侧,建有石桌、石楼,可供游人品茶小憩。广场南端是一座造型特殊的船形楼,远看是一座楼船,近看是一座饭店酒楼。
八、玛脊神泉--药水滩温泉
从西宁市南行40公里,便进入了湟中县的玛脊峡谷,峡谷在群山之间,赤色的山岭蜿蜒而上,极目望去,那峡谷的尽头便是拉脊山峰了。五六月间,拉脊山头还戴着雪帽,可是峡谷之间的药水滩已是绿草如茵,鲜花遍野了。
“药水清流药味香,效灵真不异仙方,春光无限不须买,泉有丹砂延寿长。”
药水滩西南侧山弯里流出一股清泉,水温在20°C至45°C之间,水呈黄绿色,有浓浓的琉璜的气味。手伸水中,滑凝如脂,手出水外,似乎被人抚摸一般。水入口中,有呛鼻的气味,可是并不难下咽。当地农民有人用这种温泉水煮面条,其味异常鲜美。这就是著称于青藏高原的药水滩温泉,经国内以先进科学手段对水质进行分析,得知药水滩温泉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锂、镁、锶、铬、锰、硼、硅酸等微量无素,药用价值很高,内服对肠胃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外浴对癣、疥、荨麻疹、关节炎也有很好的疗效,所以人们把它叫“药水神泉”。
围泉观之,石子闪光;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入沙水,深碧泓漓;澄澈迅疾,悄然如语。药水泉有它的特色:药水泉的水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泉底的沙石;药水泉的水真静,静得像水纹一丝不动。
药水泉的美丽,更有药水村的陪衬,那南峰的桦树,北边的杨柳,几朵淡淡的白云,交映成趣,更有那群山峰峦中的涓涓溪流,把药水泉装扮得绚丽多姿。
药水滩附近的上新庄农民,近年来利用药水滩温泉,修建了一座疗养旅馆,馆内有游泳池、浴室、客房,每年接待上万名各族旅客。后来,他们又开发出“神泉”牌矿泉水,这种矿泉水是含氡重碳酸钙型的,远销日本东京市场,据说很受日本消费者的欢迎。
从游泳池出来,沿着青草滩上的小溪步行,便可看到在小溪两侧一串珍珠泉眼。那名字真美,真妙!也许是因为泉水潺潺,有叫女儿泉的,也许是泉水晶莹剔透,有叫水晶泉的,还有叫眼睛泉、洗脚泉的。在小溪一旁,经常看到藏族姑娘三五结伴,一个泉一个泉挨着洗下去,有时候还对某个泉眼顶礼膜拜一番,莫不是在表达心中美好的祝愿?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道德经》的人生智慧(二)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笔者字面理解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好的善行是像水那样。水润万物而无声,却从不与万物相争。水做的事总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乃至于是被人嫌弃的事,但是,水做的每一件事都符合自然规律,所以水最接近“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有道的人就要学习“水”的德行,要善于选择自己居住的环境,要心怀博大、深藏不露,要与人为善、乐善好施,要言必行、行必果,治理国家要有条不紊,做事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办得最好,要选择最合时宜的时候行动。要象水一样做事都不违背自然规律,所以也不会带来烦忧。
  笔者感悟
  老子用无形的水,来表达人的心境应该像水一样。它柔和得可以始终从高处往低处流;可以随着各种器物改变自己的形状;可以变成甘露润万物而无声。它刚强得可以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无孔不入。它强大得可以推动巨石、掀翻巨轮。人的思维也要像水一样冲破有形的禁锢,达到无形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致阴致阳,致柔致刚”的道理。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正所谓“识实务者为俊杰”。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依靠叔父诸葛玄过活。十六岁那年叔父也去世,于是在襄阳城西的隆中置了一点田产,盖了几问屋子,一面耕种,一面读书。诸葛亮在隆中住了十年。这期间他读了大量经史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获得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他又注意研究当时的政治形势,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治见解。当时,刘备正依附荆州牧刘表。他觉得要成大事,必须有智谋的人辅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见识的人才。后来,他听说司马徽在襄阳很有名声,便去拜访他,并问他对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司马徽说:“平庸的书生文士怎么会认清天下大势?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是杰出人物。这里的卧龙和凤雏,才是这样的杰出人物。”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周易》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上善若水和厚德载物两个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故大家常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块使用。“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后被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的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
  清华大学在教育史、科学史、学术史上所创造的杰出业绩,师生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献身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取得的成绩,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历史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光辉体现。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做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任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事实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实现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目标来说,还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做。未来的五十年,对于中华民族能否以高度文明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决定性意义。
  曾国藩大彻大悟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湘乡府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曾国藩九江一战,被石达开打得大败,苦心经营的水师全军覆灭。曾国藩投湖自杀,被部下救起。恰逢他的父亲去世,曾国藩回家守孝。从此他一蹶不振,骨瘦如柴。
  一天他的弟弟告诉他,有个老和尚看病很准,不妨一试。老和尚听说来人是曾国藩,连面都没见,写了一张纸条给他。曾国藩打开一看:“黄老治心病”。曾国藩心想:“尽管《道德经》我都会背诵,也不妨好好研究一下”。
  曾国藩回到荷叶塘,关起门来,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读着《道德经》。果然重读:似觉字字在心,句句入理,与过去所读时竟大不相同。
  曾国藩早在雁门师手里就读过《道德经》。这部仅只五千言的道家经典,他从小便能够倒背如流。进翰林院后,在镜海师的指点下,他再次下功夫钻研过它。这是一部处处充满着哲理智慧的著作,它曾给予曾国藩以极大的教益。类似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格言,他笃信之,谨奉之,而对于该书退让、柔弱、不敢为天下先的主旨,仕途顺遂的红翰林则不能接受。
  那时的曾国藩一心一意信仰孔孟学说,要以儒家思想来入世拯世。对自身的修养,他遵奉的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对社会,他遵奉的是“以天下为己任”。也正是靠的这种持身谨严,奋发向上,关心国事,留意民情,使得他赢得了君王和同僚的信赖,在官场上春风得意,扶摇直上。
  咸丰二年间,正处于顺利向上攀援的礼部侍郎,坚决地相信“治乱世须用重典”的古训以及从严治军的必要性,遂由孔孟儒家弟子一变而转为申韩法家之徒。他认为自己奉皇上之命办团练,名正言顺,只要己身端正,就可以正压邪,什么事都能办得好。谁知大谬不然!这位金马门里的才子、六部堂官中的干吏,在严酷的现实中处处碰壁,事事不顺。
  这一年多来,他曾无数次痛苦地回想过出山五年间的往事。他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却不能见容于湘赣官场?为什么对皇上忠心耿耿,却招来###重臣的忌恨,甚至连皇上本人也不能完全放心?为什么处处遵循国法、事事秉公办理,实际上却常常行不通?他心里充满着委屈,心情郁结不解,日积月累,终于酿成大病。
  这些日子,在实实在在的民事军旅中亲身体验了许多次成功与失败的帮办团练大臣,通过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咀嚼,终于探得了这部道家经典的奥秘。这部貌似出世的书,其实全是谈的入世的道理。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申韩崇尚以强制强,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老子真是个把天下竞争之术揣摩得最为深透的大智者。
  曾国藩想起在长沙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与陈启迈、恽光宸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结果呢?表面上胜利了,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越俎代庖、包揽干预种种情事,办理之时,固然痛快干脆,却没有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清德、陈启迈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这些隐患与障碍,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过,在书斋里,在六部签押房里是无论如何也设想不到的,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大大地超过了一时的风光和快意!
  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少年时代记住的诸如“大方无隅”“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话,过去一直似懂非懂,现在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些年来与官场内部以及与绿营的争斗,其实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他要做到全无形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柔弱,柔弱,天下万事万物,归根结底,莫不是以至柔克至刚。能克刚之柔,难道不是更刚吗?祖父“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的家训,自己竟片面理解了。曾国藩想到这里,兴奋地在《道德经》扉页上写下八个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他觉得胸中的郁结解开了许多。
  曾国藩为自己的这个收获而高兴,并提起笔,郑重其事地记录下来: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然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经过这番痛苦锻炼的曾国藩相信,他必能以更为圆熟的技巧、老到的工夫,在东南这块充满血与火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一幕迥异往昔的精彩之剧来。
  大彻大悟的曾国藩,展现于世人的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桀骜不驯、凶神恶煞的“曾剃头”了。为使自己的学生李鸿章更好的发挥才干,曾国藩宁愿让出自己的位置;为联络旷世奇才左宗棠,曾国藩情愿把自己比作“雌”把左宗棠比作“雄”。曾国藩是用“心”一举打败了洪秀全。打败洪秀全以后,曾国藩毅然解散了他苦心经营的军队。
  后人都非常推崇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好推崇的,推崇的是他“上善若水”的心境。
  道学崇尚“水”,崇尚“不争”,崇尚“柔弱”、崇尚“无为”,崇尚“无私”。听起来很深奥,从道学演变出来的“武学”,诸如“太极”、“八卦”等拳法就可以看出,没有哪一种是进攻的,全部是防守。在防守中寻找对方的弱点,再借攻击者的力量来攻击其弱点,以守为攻才是其奥妙所在。无论处人还是处事,要想把防守做到家,没有“上善若水”的心态,是做不到的。也就是说:道学是修炼心境的。
  太极拳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明朝(公元年)张三丰、清朝(公元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当然也没有证据证明不是他所创。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目前,很多科研部门对太极拳正在进行研究。通过从医学、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证明,太极拳对防治老年摔跤、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
  太极拳,首先是修炼心境的,达到“上善若水”才是其最高境界;其次才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消除百病,延年益寿;再次才是防身护身、攻击敌人,即便是短兵相接也不会主动进攻,在防守中寻找对方的弱点,再借攻击者的力量来攻击其弱点,以守为攻才、借力打力才是其出奇制胜奥妙所在。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汉族(华夏族),商末东海法师士(现今河南许昌,另一说法是安徽临泉姜寨)。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yu
yan;‘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
  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姜子牙少壮穷困卑贱,直到老年才遇文王、武王,得展抱负,是所谓大器晚成的典型。他先后垂钓、卖食、屠牛、卖卜,是妇之逐夫,又是不售的佣役,久处最下层,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人间辛酸无不体味,世上冷暖尽已备尝。许由是古代的高士。孔子将姜尚同许由相比:“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以拯横流、利天下为己任,所以姜尚久求进身用世的机遇而不以独善其身为足。姜尚走遍各地,尽访诸侯,寻祖迹于申、吕故地,观风俗于夷、夏旧族;他几度出入周国、殷都,如岐阳、丰邑、孟津、朝歌、牧野等地,多次回顾商汤、夏桀的成败得失。他以演《易》之术教西伯于羑里,并教西伯脱身羑里之囚;又劝西伯献洛西之地,以换取纣王废止炮烙等酷刑。但直至文王渭水访贤以后,姜尚方才开始了他“兼利天下”的大业。历代典籍对太公历史地位的公认,充分说明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其思想理论的博大精深。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周文王能够为姜子牙沐浴薰香斋戒三日,姜子牙能够70岁挂帅报效周文王,他们的心境都达到了“上善若水”的境界,千百年来为后人传颂称道。
  识时务的王猛
  王猛出生于公元325年(东晋明帝太宁三年),那个年代,北方连年战乱,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王猛幼年便随着家人辗转流离,到处躲避战乱,最后来到魏郡居住。由于辗转流离,家里很是穷困。王猛年青的时候便靠卖簸箕为生。但是王猛没有被烽火硝烟吞噬,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垮。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军事科学知识。慢慢地,王猛长成为一个英俊魁伟、雄心勃勃的青年,他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可是当时却没有明主赏识他,惟独有一次,后赵的徐统想让他做功曹。但区区功曹又如何能对得上自己心中的远大抱负,王猛根本不想应召,便跑到华阴山隐居,并拜师进一步增长自己的才干,以待其时。
  公元354年(东晋永和十年,前秦皇始四年),东晋大将桓温亲自率兵攻打前秦,并节节胜利,直逼长安。东晋军队的出现,让隐居山林的王猛再一次热血沸腾,于是他穿着布衣前往桓温的大营面见桓温。在桓温大营,王猛一边捉虱子一边旁若无人地与桓温这位当世的枭雄纵谈天下大事,桓温也被面前这位气宇不凡的年青人所震动,在一番交谈后,他深知王猛有盖世之才,于是桓温拜王猛为军谋祭酒。后来,桓温无法继续北伐,只得准备退兵。临行之时,桓温拜王猛为高官督护,希望王猛能同他一起南归东晋朝廷。面对桓温的邀请,王猛深知只有明君圣主,他的才华才能够得以施展,他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才能得以发挥。如果对将要追随的这位领导者和东晋朝廷的环境不加以分析,而是一味追随,那么他终将事倍功半,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正是经过这样的再三权衡,他决定放弃这次出山的机会,因为他考虑到在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政权由谢、庾、王、殷等大族轮流把持的东晋朝廷,就算是桓温这样的枭雄也是备受排挤的,更何况他一个桓温的幕僚,如果同桓温南归,他顶多只能是一个桓温倚重的幕僚而已。加之王猛的老师和他好友的劝阻,王猛最终谢绝了桓温的美意,没有随东晋大军南归。他的这一远大目光和敏锐的判断力为他的成功奠下了伏笔,也足以值得今人加以借鉴。
  不久,一个更好的机会出现了,前秦主苻健在桓温退兵后不久就病死了,其子苻生继位。苻生荒耽淫虐,杀戮无道,群臣在他的治下可谓惶惶不可终日。而前秦宗室中的一位英才——苻坚,却正谋划着一场政变,取苻生而代之。就在这期间,王猛经吕婆楼推荐认识了苻坚。二人一见如故,苻坚大有当年刘备遇到诸葛亮之感,于是把王猛留在自己身边。公元357年,苻坚发动政变,暴虐的苻生众叛亲离,与其帮凶一起被诛杀。之后苻坚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而王猛则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参赞军国大事。从这以后,王猛终于有了一展才华的舞台,他满腹的经纶,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这一年,王猛33岁。
  当时关中之地因为受到多年战乱的影响,经济残破,人民生活困苦,可谓是百废待兴。面对这种局面,王猛决心采取措施改革,然而王猛也看到了改革的艰难,当时前秦朝廷内外有一批氐族显贵,身居要职,仗恃与皇室同族或“有功于本朝”等,根本不把王猛放在眼里,恣意妄为,无法无天。但是王猛不为他们的嚣张气焰所吓退,而是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大力整顿吏治。公元359年,王猛刚由咸阳内史调任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便听说贵族大臣强德酗酒行凶,抢男霸女,但谁也不敢“太岁头上动土”——因为他是皇太后的弟弟。王猛立即收捕强德,不及奏报,便将他处死。待到苻坚因太后之故派人持赦书飞马赶到时,强德早已“陈尸于市”了!紧接着,王猛又与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全面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气,无所顾忌,弹指之间即将横行不法的权贵20多人铲除干净。于是,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令行禁止。苻坚感叹道:“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天下是行法的,天子是尊贵的!”王猛又让苻坚下令挑选得力官员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区,查处地方官长刑罚失当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顿地方各级统治机构。在“有罪必罚”的同时,王猛还力求做到“有才必任”。他在接受司隶校尉等新职务之前曾力荐在职官僚苻融、任群和处士朱彤等人,使他们各得要职。灭燕后,他又很快推荐房默、房旷、崔逞、韩胤、田勰等一批关东名士担任朝官或郡县官长。
  王猛“举异才,修废职”;“课农桑,恤困穷”;王猛还注重教育,注重教化百姓,以期培养人才,改善社会风气。王猛的这些措施在苻坚的支持下很快收到成效,前秦政权的汉化程度大大加深,关中一带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出现了永嘉之乱以来难得的局面,而前秦的百姓都对王猛使得他们得以安居乐业的措施感到非常高兴。苻坚对王猛的这些新政措施非常赏识,他真实地感觉到了王猛出众的才华对他是多么的重要,更加信任和重用王猛。
  经历了一番励精图治的改革,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也有了与群雄角逐的资本,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便统一了北方。致使中华史上连年战乱、百姓颠沛流离的混乱局面有所缓和。
  王猛由于事必躬亲,积劳成疾,终于在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六月病倒了。苻坚亲自到南北郊、宗庙、社稷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没有一处漏下的。可是王猛病情依然没有起色,符坚看这一着不灵,便下令在境内大赦,除了反叛、杀父母、祖父母这些殊死罪以下全部赦免。王猛对苻坚的行为感激涕零,在弥留之际还不忘为国献策。这年七月,王猛逝世。失去这位兄长、老师和最得力的助手,苻坚顿时陷于极度悲痛之中,经常潸然泪下,不到半年便已须发斑白了。半年之中,苻坚恪遵王猛遗教,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着重抓了扩大儒学教育和关心民间疾苦两件大事,并且都大有成效。其后,苻坚迅速灭掉前凉和代国,完全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东夷、西域六十二国和西南夷都遣使前来朝贡,原属东晋的南乡、襄阳等郡也被攻夺下来。至此,前秦臻于极盛。
  王猛生活在山河破碎、烽烟四起的乱世之秋,能够隐居华阴山中。然而,他身隐而心不隐,静观时局发展,洞察事态变化,择明君而辅佐,从而成就辉煌人生。我们不得不佩服王猛“上善若水”的心境。
  庖丁解牛
  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鲁侯养鸟
  我国古代的那些国君,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都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每天接受着至尊的膜拜,欣赏着最美妙的音乐,吃着最讲究最丰盛的食物。这些人养尊处优,却不见得有多少过人的智慧。
  有一天,一只巨大的鸟飞落在鲁国都城的附近。这是一只海鸟。它的头抬起的时候,身高达8尺,样子长得很漂亮,很像传说中的凤凰。因此,人们都把它当做神鸟。
  鲁国国君听了臣属关于这只大海鸟的汇报,决定以盛大的礼节郑重其事地迎接它。鲁侯在宗庙里毕恭毕敬地设酒宴招待海鸟。鲁侯命宫廷乐师奏起了最高级的《九韶》曲。这是舜帝时在最隆重的场合下才演奏的乐曲,共有九章。他又派人给海鸟摆满最上等、最神圣的“大牢”供品做食物,这些食物就是用很大的盘子盛着烤熟的全牛、全羊和全猪。鲁候侍立在海鸟旁边,诚心诚意地请它食用。
  海鸟看到这莫名其妙的场面,被吓得有些发呆。它离开了辽阔的大海,失去了宝贵的自由,看着面前纷乱的人世,只觉得头昏眼花,充满了惊恐和悲伤。海鸟始终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之后,它便在极度的惊吓忧郁中死去了。
  鲁侯十分沮丧,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其实,鲁国国君这是用供养自己的一套做法来养海鸟。他不知道世上万事万物皆有自身的特点和所应遵循的规律。而鲁侯却不看场合不分对象,只凭自己的想当然去办事,他不懂得用养鸟的办法去养鸟,结果事与愿违,做出了适得其反的蠢事来。
  要不得的联合舰队
  老子说“上善若水”,引申到企业管理,就是企业发展也要像水一样,一切按照规律从事。要在自身强项的行业大力发展,而不能在自身弱势的行业去发展。
  在中国很多企业崇尚多元化发展,又是搞电子、又是搞房地产、又是开矿山、又是搞外贸进出口、又是搞酒店、又是搞物流,总之涉足的行业越多,好像实力越雄厚,越被人刮目相看。还美其名曰,这是“联合舰队式的发展模式,损失一艘战舰不会影响舰队的总体实力。”这是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结果,也严重违背了企业发展规律。
  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仿佛这个行业是一座金矿,各个行业稍微有一点规模的企业都想来分一杯羹,于是生产企业也成了房地产商。我们不能否认,有的企业的确在这个行业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企业是不是在本行业也独领风骚,在房地产业也独占鳌头,在他们涉足的所有行业都独占鳌头呢?回答很肯定:绝对不可能!
  市场经济初期,各个行业的企业竞争都是杂乱无章的,企业对市场的判断都是凭感觉,没有进行严格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只要看到别人赚钱,就一哄而上,没过多久又一片片倒下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很多人都成了目击证人,很多当年叱咤风云的企业,今天却偃旗息鼓了。
  中国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多严重?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目前二十三个省、区、市建有轿车整车生产线,在全国一百二十三家整车厂中,产量在五万辆以上的仅有十八家,绝大多数产量在一万辆以下,有的仅有百十辆。当国家把投资、消费和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把汽车产业作为促进消费的一个支柱产业,而且看到世界汽车巨头在中国淘金获利颇丰时,各路诸侯就纷纷摩拳擦掌了,都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殊不知,汽车是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年产量不足万辆,怎能生存?产销百十辆汽车,更无异把投资打水漂。
  不仅汽车业热浪滚滚,一些行业如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只要看到市场供不应求,马上就会引发轰轰烈烈的投资热。
  2003年上半年,中国钢铁生产和投资在上一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分别增长百分之二十一和一点三倍。一些已经关闭、淘汰的落后小高炉、小钢铁又恢复了生产,还有一些企业利用大中型钢铁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淘汰下来的落后设备,易地搞重复建设。新增钢产量中有一半以上是小型材、中厚板和线材等,其中有不少是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质量低劣的产品,而供不应求的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硅钢片等仍需大量进口。
  在水泥生产中,落后的立窑水泥产量占到六成,新上项目中有不少仍在采用这种落后的技术。
  电解铝行业已出现产能大于产量、产量大于销量的情况,在建能力还有近四百万吨,但一些地方仍在盲目新上项目,这将导致产能过剩的矛盾更趋突出。
  如果不加以合理的调控和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进一步加剧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的过剩,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低、安全条件差、污染严重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这不仅延缓中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而且也造成资金和资源配置上的重大浪费,甚至可能会演变为全局问题,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最终行业精英会脱颖而出,市场规则逐渐形成,从此行业开始有序发展。钢铁、水泥、机械加工、纺织等等行业,已经完成了一次行业洗牌,市场开始逐渐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在有序的市场竞争中的行业,再也不会一哄而上了。此时企业最需要的就是“上善若水”,一切顺应规则行事,凡违背规则的企业就会无法生存。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很多已经发展得非常壮大的企业,一夜间轰然倒塌的事件。究其原因大多是盲目投资造成的,是利益驱动的欲望,使一些企业家把心思用在与本企业毫不相干的暴利行业,由于涉足的是自己完全门外汉的行业,所谓的“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报告”大多数成分是利欲熏心的良好感觉。结果导致致命的决策失误。
  我从事的石材行业,经常遇到一些刚刚涉足本行业不久的人士,大谈行业发展趋势的时候,我们会问他,在本行业干了多长时间。如果才从事一两年的话,我们会告诉他,你还没有资格谈论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每一个行业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行业特点,要想成为行家都“非三五年不为功”,更何况成为专家呢?
  很多资金雄厚的财团,看到一个陌生的行业很有诱惑力,必然会请这个行业的“专家”来进行咨询,看到庞大的资金将要注入本行业,专家们会感到非常荣幸,生怕煮熟的鸭子会飞了,此时他们会不由自主的跟着投资者的意愿进行“可行性分析”,这个“可行性分析”的准确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哪个行业的专家会说自己所在的行业不好的。这就是那些打造“联合舰队”企业财团纷纷失败的原因。
  我从事石材行业已经20多年了,在此期间我编写出版了本行业的第一本工具书《石材实用技术宝典》,也就是说对本行业我有一定了解。
  近年来,石材行业的企业家们看着报表发愁,因为上升空间越来越小了,因此他们认为我们已经走到上了高原、走到了尽头,纷纷把企业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投向了“联合舰队”,没过多久,又纷纷以失败而告终,纷纷发出绝望的慨叹:“中国的石材工业将去向何方?”
  老子说:“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里的“古”就是前人所走过的路、前人的经验。只要我们横向比较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中东等石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石材企业所走过的路就明白了。这些先进企业都是走的一条:从简单的生产、销售发展到从设计、全球组织生产、全球组织施工到全过程服务的一条龙服务之路,他们已经把石材当成一门文化在做了。他们人员不过百十号人,年产值却轻松突破亿元美元,市场竞争力也是高屋建瓴。
  中国的石材企业,能够做到从设计、全球组织加工、全球组织施工到全过程服务的一条龙服务的企业几乎没有,因为没有一套指导他们实现一条龙服务的理论体系。中国石材企业大多仍然徘徊在整个石材体系中的某一个片断上,或为矿山资源、或为加工产品、或为承包工程等等在一个点上进行激烈的价格竞争,结果丰厚的利润被国际发达的石材企业赚走了。其实我们已经在石材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局部优势,只要我们加以整合、提炼、光大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的石材行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只剩一步之遥了。
  前不久我和中国出口欧洲最好的石材企业总裁在一起谈论国际竞争力时,他告诉我:在欧洲,石材发达国家意大利和西班牙,已经被中国出口的花岗石打得无法招架了,唯一让他们引以为荣的是大理石市场,由于中国的石材加工还没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所以我们的大理石产品与他们相比还不是一个层面。也就是说还有每年几十亿美元的大理石出口和每年几十亿美元的大理石进口市场等着我们去挖掘。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还很大,为什么不把资金投到我们朝夕相处、给我们成就、给我们辉煌的行业呢?这里有远远高于那些陌生行业投资回报的好项目等着我们去开发!
  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20多年了,很多行业的市场已经走上了有序的轨道,给那些还想打造“联合舰队”的企业家敲响了警钟------“该觉醒啦!”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笔者字面理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贪得无厌的人,不如适可而止。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机关算尽、暗藏杀机的人,不能自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金玉满堂的人,没有守得住的。
  富贵而骄,自遗咎。
  有钱有势而且骄横跋扈的人,就会种下恶果。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成名就激流勇退的人,就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此乃顺应天道之人。
  笔者感悟
  老子本章用“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金玉满堂”“富贵而骄”“功成名遂身退”精辟的论述了中国人的辩证法哲学思想:物极必反。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运动变化的命题。老子首先提出物极必反的思想。他认为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由道产生运动,到一定极限,又复归于道,如此周行不息。老子这一思想,在以后的《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扬雄的《太玄》等书中,都有所承述。至北宋,程颐明确使用了“物极必返”一词。他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故万物本身包含着对立,以至互相摩荡,形成往来屈伸的运动。其运动达于极点,即向反面变化,故万物呈现为盛极必衰,动极必静等情况。这就是“物极则反,事极则变”。他又认为,万物消长盛衰,周而复始,而阴阳变化的原因是由于理的存在,即所谓“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程颐把先秦以来“物极必反”的思想,发展成为理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李小龙在教授木村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当对手进攻的时候,他的空档自然就出来了;同理,当自己在防守的时候,同样也可以进攻。这就是哲学里面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
  正如毛****《矛盾论》中所说:“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咎。”老子的这段话,好像是对历代奸臣命运的总结。
  严嵩(公元年),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严嵩在嘉靖朝权倾一时,位高权重,和其子严世蕃父子两利用手中的大权贪赃纳贿,大肆搜刮,可谓到了雁过拔毛的程度,严家的家财可与皇帝比富。在京城,严府连三接四,高墙峻宇、巍峨壮观,府第前还修建了一座大花园,园中珍禽异鸟,奇花名草,应有尽有;更令人惊叹的是,严嵩动用工役开凿了一片人工湖,面积约有几十亩,湖光云影,画船雕梁,更显得严府的富丽堂皇。象这样的宅第,严嵩在他的家乡——江西分宜连修了五座,座座壮丽豪华,美奂美仑。说起深宅大院中的金银珠宝,更是难以计数。就连严府的豪仆,也有几个家财万贯的。到后来,严嵩父子东窗事发被抄家时,共抄出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二百多万两,其他珍玩宝物,价值连城,无以计数。严世蕃曾自夸说:“朝廷不如我富!”
  贪赃纳贿也好,敲诈勒索也罢,严氏父子不论以什么方式弄到手的财物,都是百姓的血汗,都是民脂民膏。严家富可敌国的另一面,便是民不聊生,百姓的流离失所、四处逃亡,国家的财政也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海瑞在给世宗的奏章中有著名的一骂,他借用世宗的年号痛骂道:“嘉靖,嘉靖,家家穷得干干净净!”其中有对世宗耗费国银大兴土木、修建宫观道院,从事祷祀活动的遣责,也包含了对少数奸臣穷凶极恶搜刮金银的揭露。
  魏忠贤(1568年~1627年),原名李进忠。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出身于市井无赖,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
  明熹宗是个“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魏忠贤的弟侄亲朋一个个青云直上。其族孙魏良栋、魏鹏翼还是个睡在摇篮里吃奶的小娃娃,也受封为太子太保、少师。他的从子魏良卿甚至代替天子在南、北郊的祖庙主持祭天地、祭祀帝王的祖庙。难怪天下人都怀疑魏忠贤耍篡夺帝位了。
  时东林党人士吏部尚书赵南星,在朝廷中排斥反对派,于是非东林派愤而结交魏忠贤。1624年,魏忠贤遭到杨涟的弹劾,但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大肆搜捕东林党人。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至此,东林党被阉党势力彻底消灭,时东林“纍纍相接,骈首就诛”。
  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登位以后,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
  和珅,乾隆十五年(1750年)~嘉庆四年(1799年),纽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以巨贪而出名,2001年,曾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他也是十八世纪首富。
  乾隆年间大贪官何绅富甲天下,搜尽天下珍宝,恭王府里有一间何绅住的房子,地上铺的全是用上等翡翠做的地砖。和绅深信翡翠有“镇惊防邪”、“驱灾避险”等神奇护身的功力,所以身上戴的牌饰,吃饭用的筷子、喝水用的茶杯都是用翡翠做成,就连抽烟用的烟管也是翡翠做成。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未几,正月十三,嘉庆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贪银8亿两(折合人民币3600亿),当时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相等于当时清政府15年至20年的岁入。史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原判凌迟,后改赐和珅狱中自尽。其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
  历史上诸如赵高、杨国忠、秦桧、贾似道、王振、严嵩父子、魏忠贤、和绅等等贪官污吏,他们的下场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金玉满堂、富贵而骄。”大凡所有的贪官污吏都可谓样样俱全,其下场在老子的论述中都一一应验。
  到如今中国的老百姓对今天的贪官污吏可谓恨之入骨,他们就像蛀虫一样蚕食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老子的论述就好像是一本yu
yan书,一一在人们面前应验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功成名就激流勇退的人,就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此乃顺应天道之人。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是吴王夫差被范蠡包围时写给范蠡的,听起来让天下有识之士非常伤感,但是其中蕴涵的哲理却非常发人深省,千百年来一幕幕惨剧浮现于眼前。汉高祖刘邦诛杀异姓王;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明太祖朱元璋诛杀功臣等等不胜枚举。老子在这些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看到了这一点,“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范蠡就是其中最典型代表,他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称雄诸侯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里就不再罗嗦了。但是功成名就以后,他一叶扁舟带着西施飘然离去。从此开始经商。今天商人们供奉的“陶朱公”就是范蠡。范蠡既能治国用兵,又能齐家保身,是先秦时期罕见的智士,史书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从古到今功成身退的人很多,诸如:老子、孙武子、范蠡、张良、刘伯温、刘伯承等等。他们都立下了盖世奇功,但是他们都能够不居功、不自傲、激流勇退。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抵制商人开始,我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传统中,均以“士(这里的士,不是广泛的知识分子,而是儒家知识分子)、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即使在商业发达的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却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载入史册(除史记外)。但在司马迁的记载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在汉初以前,人们对商人并没有这么歧视,所以他能被记载到《史记》中,供后世泛读!
  老子阐述“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针对贪官污吏,贪得无厌最终恶报缠身;同样也针对立下奇功的功臣,不能功高震主,要激流勇退,否则照样后果不堪设想。对现代人的启发就是: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的处世哲学。
  孙子与伍子胥
  孙武(约前535—约前470),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汉族。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他自幼喜研兵法,颇有心得。在其18岁时,因齐国内乱不止,他深感无用武之地,便离开齐国去往吴国。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属今监利县人,也有一说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吴王夫差继位后,虽能继承父业,争当霸主,但其生活极其奢侈、腐化。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在朝政上也逐渐变得独断专横、自以为是。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对孙武、伍子胥这些功臣也不再那么重视,反而重用奸臣伯嚭。伯嚭收受了越国的巨额贿赂,充分利用受到夫差宠信的合法身份和手中掌握的权力,离间夫差和孙武、伍子胥等忠臣贤士的关系,结党营私,借刀杀人。
  夫差的狂妄孤行,伯嚭的贪婪祸国,吴国宫廷内的勾心斗角、倾轧争斗,这一切孙武看得十分清楚。他机敏地觉察到吴王夫差在奸臣的诱惑下,作出了错误的决策,执行了极其错误的战略方针,已经不可救药,无法扭转。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他不愿重蹈叔父田穰苴的覆辙,著述兵法以教后人才是自己的选择。孙武在其兵法十三篇首篇《计》中就曾写道:“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现在该是急流勇退,辞去将军的官衔,归隐养老的时候了。
  孙武向夫差正式提出了自己不愿为官、归隐养老的要求。夫差让伍子胥再三挽留孙武,但孙武此时已是去意已决,不可动摇。临别之时,孙武与伍子胥进行了深谈。他暗地里劝好友伍子胥:“你知道自然运行的规律吗?自古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吴王夫差现在自恃强盛,四境无虞,以至奢侈无度,荒废朝政。如果我们功成名就还不懂得隐退,哪将来必定会有后患的。我并不是只想自保,也是想着保全自己的家小啊。”伍子胥听了以后,很不以为然。吴王夫差念孙武战功卓越,临别赠送了金帛数车。孙武沿路全部散发给了贫困百姓,以示其全心归隐。
  孙武走后,伍子胥未听从孙武的劝告,在越国的问题上继续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夫差进谏。伍子胥的苦谏,夫差根本听不进去,甚至厌恶反感,日久就疏远他,咒骂他。后来,夫差在伯嚭的挑拔下,借口伐齐前伍子胥偷偷地把自己的儿子送往齐国怀有二心,是对自己不忠,于是派人送属镂之剑(属镂为剑名),赐伍子胥自刎。死后不予安葬,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伍子胥不听孙武忠告,只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孙子与伍子胥都是为后人称颂千年的英雄,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如此的不同。此时,我们才真正理解了“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深刻内涵。
  司马懿装病
  躺在红木太师椅里,司马懿(公元179—251年)心事重重:“魏明帝驾崩,幼子齐王曹芳即位,自己身为太尉,和大将军曹爽受明帝遗诏,同辅朝政。曹爽原先不敢自专,凡逢大事必请问。如今,他竟引荐心腹,架空了我。
  唉,人家曹爽是宗室贵族,再加自己太尉兵权已被夺去。当了名空架子的太傅,怎能与这小子硬拼呢?养病吧,让曹爽这小子忘了我。”
  曹爽没有忘记他。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暗暗嘱咐李胜:“去司马懿处告辞,探探虚实。”
  “报太傅,李胜进见!”一声通报惊醒了司马懿。他忙让两个婢女搀扶着,坐在雕花大床上。
  李胜刚刚跨入,司马懿忙以手拿衣,衣服却扑的落地。他又向婢女比划着双手,示意口渴。婢女端上一碗粥,可马懿滋溜滋溜喝着,粥汁竟全顺着口角流到了胸前。
  李胜心中大喜:司马懿不中用喽!脸上却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皇上年幼,缺了您辅助不行。您病成这样,天下人都会痛哭流涕的。”
  司马懿长叹一声,“我老了,快进黄土了。听说您出任并州刺史,好好地干吧,恐怕,我们再也见不到了。”
  李胜忙纠正:“太傅公,我是去本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知道李胜是荆州人,把荆州说成本州,但他故作昏庸:“君将出任并州长官,好自为之。”
  李胜再也忍不住,反复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一意装病到底:“君去并州出任刺史,正好为国建功立业。此地一别、恐今生再难见面。有一事相托于您!”说着唤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出来,恳求李胜:“两小儿从此与君结为朋友,只求您在我死后多多照顾。”话语间,司马懿已开始抽泣起来。
  李胜匆匆告别,直奔曹爽家,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将军,太傅胡言乱语,手已拿不动杯子,南北都分不清,肯定活不长了。”曹爽大喜过望,不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更加肆无忌惮地弄权。
  第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老规矩去高平陵祭祀祖先,曹爽兄弟率兵随驾出行,好不威风。城中无主,司马懿马上部署兵马,飞速占据武库,控制都城。然后,他屯兵洛水浮桥,派人向曹爽兄弟送去一封信:“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遗诏,内则僭拟,外专威权,挟幼主以令天下。如秦朝赵高、汉朝吕后、霍光等乱臣贼子。我遵皇太后之命,罢免曹爽兄弟官职,令你们留下幼主及宫内一切侍从。你们自己乖乖回家,尚可恕罪;若违此令,格杀勿论!”
  曹爽兄弟眼见重兵压境,不得不依言而行。
  曹爽兄弟回府后,司马懿征发来的八百民工接踵而至、在曹家四周筑起高墙。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在高墙上严密监督曹家的一切行动。曹爽兄弟心慌意乱,马上给司马懿写了封乞求信试探虚实:“司马公,家中无粮,请求接济。”司马懿读罢来信,微微一笑,马上下令:“备一百斛大米,再多备些肉脯、盐、大豆、送到曹爽兄弟府上!”士兵们送来了这些东西,曹爽兄弟心中略显宽慰:司马懿不计前怨,看来自己可以免去一死啦!
  谁料想在这段时间里,司马懿正忙着在朝中翦除曹爽党羽,将他们一一打入监狱。全部障碍扫除后,司马懿把曹爽兄弟也关进狱中,最后以谋大逆的罪名,灭了曹氏九族。
  “富贵而骄”的曹爽,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面前显得是何等的稚嫩。装病也是“功成身退”的一种表现,病入膏肓的样子传送给曹爽的信号是:司马懿再也不会对曹爽构成政治上的威胁了,曹爽的悲惨结局也就成了。
  兔死狗烹的白起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秦国,原本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尔后,不断向外发展势力,国力强盛。
  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于是派人报告赵国。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为此计议。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四十六年,秦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龁攻赵,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与秦斥候兵相遇,发生冲突,秦斥候兵斩赵裨将(裨将,武职)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
  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都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雎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上将军,王龅为尉裨将。白起名声太大,未免赵军有所防备,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8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到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参见邯郸之战)。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昭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昭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
  昭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告急者接踵而至。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白起死时,是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千百年来,有多少英雄豪杰,没有处理好这件事,给后人留下了多少遗憾!白起功高遭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追求暴利会遭报应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引申到企业管理就是:企业要赚取合理的利润,同时还要提供最好的服务,这样才能打造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能贪得无厌追求暴利。
  俗话说:“赚一分利,可以家道永昌;赚十分利,就要讨口逃荒。”这里的“一分利”指得是按照市场规则经营赚取的合理利润;“十分利”指得是不按市场规则赚取的不合理利润。
  曾经要过饭的明太祖朱元璋,最恨商人,他认为商人赚的都是昧心钱。有一次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微服私访,在一个小商贩处买花生,他不相信商贩的秤,另找一杆秤一称结果多了一两。他还是不相信又找到一个商铺复秤,还是多了一两。朱元璋不解的问店铺掌柜为什么会多一两。掌柜的告诉他:我们的商铺虽然不大,但是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之所以能够经得起几百年的风云变换,就是因为我们经商最讲究的是“信誉”。从此朱元璋改变了对商人的成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商业之道,造就了到如今还繁荣昌盛的百年老店,诸如“同仁堂”“同济堂”“胡庆余堂”“五粮液”“全聚德”“狗不理”等等。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初期,市场规则还没有形成,出现了不少反市场规则的暴利行业,一时间出现了多少如雷贯耳的企业?到如今,还有多少暴利行业存在?那些赚取暴利的企业有多少发展壮大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道理所在。
  现在,很多企业界的人士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今天的钱不好赚啊!”这是市场规则形成的明显标志。带之而来的就是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企业不得不研究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问题。
  80年代末期,彩电走俏于市场,一台18英寸的彩电要两千多元还要搭配200盒原声磁带。如此暴利的行业,不由得不让人垂涎欲滴,一时间彩电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光四川就出现了:长虹、成都、青羊、重庆、红岩等品牌。特别让人头疼的是服务,如果彩电坏了,根本就没有维修网点,还要把彩电寄到生产厂家去维修,往往一去就是好几个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出现了抢购现象。
  到如今,四川就只剩下长虹品牌了,一台34英寸的彩电只要一千六百多元,一个电话就送货上门。一旦出了毛病,一个电话,不出两个小时,就会有人上门服务。这就是市场规则的巨大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我所在的石材行业,进口材料和国产材料的价格差异在5~10倍,这就蕴涵了极大的“暴利”。于是就有企业开始铤而走险了,他们到处寻找类似进口品种的国产材料,然后取一个“洋名字”开始了暴利经营,他们很快发家致富,立起了高楼、开起了“宝马”。
  我也上过当,我看中了一个从巴西进口的品种,于是把它设计到工程中去,推荐给甲方。甲方对工程效果非常满意。两年过去了,市面上开始流行一种新疆产的品种,与原来我用的巴西品种一摸一样,深入了解以后,直呼上当。我马上找到甲方把实情告诉他们,同时不惜代价的赔偿了甲方。
  从此以后我作出了一个严格规定,凡进口品种,必须要有进口的原始依据。
  几年过去了,市场无情的揭穿了那些弄虚作假追求暴力企业的画皮,于是在市场上再也没有了他们的立锥之地,很快高楼更换了主人,“宝马”又变成了自行车,他们遭到了报应。到如今,再也没有企业敢玩这种冒险把戏了。这就是市场规则的威力。
  我带领的经营团队有一个严格规定,就是:只许说实话。
  甲方代表对石材精通的人不多,在经营活动中往往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待石材经营者,任凭石材人如何解释,距离始终存在,这种心态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他们真正了解了石材加工和施工的话,矛盾还会存在吗?我所倡导并成功运营的技术经营的理念,就在于此。我们就是要教会甲方什么是石材加工、什么是石材施工,就是要他们明白石材工程预算的来龙去脉,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所赚取的是合理的利润。有人担心这种经营理念会失去客户,有人担心这种经营理念会破坏“市场次序”,“让甲方都明白了,我们还赚什么钱!”市场经济初期,人们都在呼唤诚信,但是谁都不愿率先付出诚信,谁先付出诚信,谁就等于揭开了不规范市场的神秘面纱,就等于把生财之道公诸于世,今后就别想生存。我们则反其道而行之率先付出了诚信,结果恰恰相反,不但取得了甲方的信任,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创立了品牌。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笔者字面理解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身心一致持之以恒的遵循自然规律,能否不偏离方向?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修炼身心达到致阴致柔的境界,能像婴儿那样吗?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排除杂念苦心钻研,能做到没有纰漏、瑕疵吗?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爱民治国,能做到“无为而治”吗?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嘴巴是心灵的门户,思想、言行,能做到以阴柔自居吗?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面对四方内外的事物,能体现出“无知”“无欲”吗?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以上这些道理,其实都是要你们学习天地一般,因为天地虽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但是它仍然不把万物当成自己的。它生育万物,养育万物,做了天下的事,仍然还不仗恃自己的才能。长养育万物还不认为自己是主人翁。像天地这种作为,便可称为最高境界的德行了。
  笔者感悟
  老子要求我们修炼道德心境要达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致阴致阳,致柔致刚;涤除杂念,专心致志;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大智若愚,虚怀若谷;无知无欲,通达四方。”这是何等致高致远的境界啊!
  “德”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而行事,“玄德”就是矢志不移的顺应自然规律而行事。要做到这一点何等的难啊!
  如果帝王能够达到这种心境,老百姓就尊称他们为“真命天子”。然而,即便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也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也沉迷酒色;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也逼反了吴三桂。他们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俗话说得好:“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事物总有它的长处和短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识的局限,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所知是最多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失误的时候,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是永远的成功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缺陷的一面,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是最完美的。因此,认识自我,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还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且能善用自己拥有的长处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学会扬长避短,平凡的自己也就可以创造出让人自豪的成就。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是很难看到自己的“背后”,很难观察到自己性格中缺陷的一面。学会观摩别人,使自己能借鉴其长,得以提高。我们得用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此认识自己的短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观摩别人,是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途径。
  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它便是废物。”这是说在某一方面很有用的东西,一旦用错了地方,就起不了丝毫的作用。正如有的人,明明精通某项技术,却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经营自己的长处,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经营长处,犹如投资业绩优秀的大公司,是稳赚不赔的。然而,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更要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尽量扬长避短,完善自我。人无完人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也许别人的优点正是你的优点,别人的缺点正是你的缺点;也许别人的优点能衬出你的不足,别人的缺点能告诫你警惕。观人如观己,借别人之长来补己之短;观己亦观人,审视自我,明己之过,使自我彻悟,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勇于经营,将会使自己的人生增值。
  我们不能对任何人求全责备,但是我们可以按照老子给我们指明的修炼心境的标准来修炼自己。修炼自己的心境,不仅可以使自己超凡脱俗,还可以改变命运。
  袁了凡改变命运
  袁黄(),初名表,後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後改了凡,後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
  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了凡先生幼年丧父,依从母亲的希望弃学从医。有一次了凡采药路过慈云寺的时候,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的孔老先生。老先生劝了凡先生求功名走仕途,并给了凡先生算命,说他能够考上秀才的最高级别,官可以做到四川的一个县令,没有后代,只能活到53岁。
  了凡按照孔先生的建议开始弃医求学,果然考取秀才,后来的经历都被孔先生一一言中。了凡先生开始相信命运了。既然命运都是天定不能改变了,还有什么可奋斗的?从此开始消沉了。
  公元1569年,了凡先生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对坐一室,三昼夜不瞑目,没有任何杂念。
  云谷禅师非常惊奇,问他:“静坐三日,为什么没有任何杂念?”
  了凡就一五一十的把孔老先生给他算命的事告诉了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说:“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你不能登科第,没有后代,这是人的命运,就叫做‘天作孽’,这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你要修炼道德,多行善事,多积阴德,这些都是你自己所积的善德,哪有得不到回报的?”
  了凡深受启发,决定行善事三千件,记录善事与不善事,每做一件不善事,就要抵消一件善事。
  公元1570年科举考试,孔先生算应该考第三名,结果考了第一名,命运已经开始改变了。公元1581年喜得贵子。公元1586年考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过了七年升拔为兵部“职方司”的主管人。
  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袁了凡矢志不渝的行善积德,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教育后代,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改造命运的种种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
  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道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这些写给他的父母、夫人、兄弟、儿子等人的家书,涉及了修身、教子、持家、处世、为政、治军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修身养性,也是曾国藩颇加详论的。
  曾国藩的修身养性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积累的经验。
  如何修身养性?曾国藩提出了四点:一是“慎独”,认识善恶,进行道德自省,心中安泰,清心寡欲;二是“主静则身强”,一个人无论内外,皆须庄重宁静,对修身养性来说,就是这“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三是,“求仁则人悦”,胸怀万物,顺应天地之理;四是,多习于勤劳,少安逸享乐,因为勤劳使人长寿,安逸使人早亡。
  另外,修身养性的另一途径,是读书养我浩然之气。做到心中坦然,精神愉快,这是人们普遍修身养性的经验,是长寿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湖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