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道中断一切行如何做

[转载]学会第二阶段老班加行组第三次考试复习答案(2)(仅供参考)
学会第二阶段老班加行组第三次考试
复习范围(共89题)
本复习题参考答案由本人所作,不是标准答案,为方便大家备考,提供参考,欢迎修改。此参考答案不能带入考场,因果自负。(标红的为待补充)
57、五体投地顶礼的功德是什么?顶礼应该注意什么?
五体投地而顶礼有什么功德呢?简单地讲,以此可清净五毒烦恼的障碍,获得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加持等。因为有这些必要,所以要这样做。
合掌在头顶,清净杀生、邪淫、偷盗等身障;合掌在喉间,清净妄语、离间语、粗语、绮语等语障;合掌在心间,清净贪心、嗔心、邪见等意障,然后五体投地。所谓的五体,是指前额、两手掌与双膝,这些部位一定要接触到地。顶礼以后,站起身时腰应该挺直,身体站立双手合掌。之后再像前面一样,重新匍匐顶礼。
双手没有按照要求认真合掌,只是甩动一下,膝盖及额头不接触地面,仅仅弯一下身,站起来时腰也不是端端正正地挺直,这样弯弯曲曲地作顶礼,是大不恭敬的表现,所以绝对不允许。
&严格来讲,每次顶礼都要如法。即使接近结束时磕最后几个头,或者平时只磕三个头的时候,也一定要先站直,然后再接着磕。每次都很认真、正式、如法,这是很重要的!否则,就会有不好的果报,如佛经中说:以弯曲顶礼的异熟果,将来转生为驼背者,也就是背上长大瘤的侏儒佝偻之人。我们顶礼,是希望获得功德的,如果转成这样奇形怪状的丑陋身体,顶礼也就大可不必了。
58、对于“依止上师应随学上师的行仪”,你是如何理解的?
好的威仪的确让人生信心。当然,对个人而言,行为如不如法,可能也无利无害,但从代表佛教的层面来看,一个出家人的行为如果不如法,确实会让人有看法,甚至生邪见。不懂正法的人,因为没有受过正法的教育,就像世间的文盲不懂知识一样,很多语言和行为都不如法。所谓“随学”,应该随学如法的地方。当你真正依止随学的时候,应该像氆氇放在染料中一样,虽然所染成的色彩可能有好坏之别,但与先前未放入时相比,怎么可能没有改变呢?同样,真正依止过上师的人,也一定会有改变的。
千万不要变成法油子。否则,即使听过善法的利益、罪业的过患、佛陀的功德等,但在法油子看来,那也只不过是说说罢了,在他的相续中,根本生不起少许的定解和信心(《极乐愿文》中说,这是无有解脱的罪业)。
这种人,即使是圆满正等觉佛陀亲自来临,对他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再了不起的上师、再殊胜的法要,也无法调伏他的相续。因此,邬金莲师也曾说:“切莫摄受佛教油子之眷属,切莫亲近失毁誓言之道友。”
我们知道,真正的修行人是不会这样的,他们越听法越有感受、越有信心。当你真正依止随学的时候,应该像氆氇放在染料中一样,虽然所染成的色彩可能有好坏之别,但与先前未放入时相比,怎么可能没有改变呢?同样,真正依止过上师的人,也一定会有改变的。
59、你对依止上师即模仿,是如何理解的?
随学上师是最好的方便。其实我们依止上师的目的,就是要观察上师身语意的行为,进而效仿随学。上师的身体调柔,上师的语言善巧,上师的智慧深邃,只要你悉心效仿,自然就被提升了。
&真正的依止,要随学上师的意趣和行为。上师相续中有无量的大悲与智慧,有深刻的出离心,上师在度化众生时,充满了坚忍与勇敢,每一个行为又都具足善巧方便,上师在世出世间法上圆融无碍……这些功德,才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地方。俗话说得好:“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模仿得好,不仅像样,还能生巧,其实智者就是这么产生的。在世间当中,学生要模仿老师,模仿不来的,就要挨打挨骂,成为“笨蛋”;东方要模仿西方,一旦模仿成功,整个国家的各方面都会有迅速的进展。因此,任何进步的捷径就是模仿。同样,在依止上师修学佛法时,要实现自身的转变,唯一依赖于模仿。当然,要模仿上师,模仿前辈的高僧大德,也确实不易。
做弟子的,应该体现上师的功德。比如,我们追随的是上师如意宝,那么,上师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所谓利益众生,就是对世间的一切生命,都以慈悲心给以饶益与救护。救护他们的方法,也不是简单的救助与慈爱,而是传播佛法,用佛法彻底断除有情相续中的烦恼之根,并进而让每一个生命都获得解脱。在依止上师时,一定要追随模仿上师的功德。而这一切,都要从恭敬心开始。
60、用教证说明如法顶礼的功德。
《佛说灌顶经》云:”:“人如果在临死之前,礼拜过十方三世诸佛,那他命终之后不论转生何处,都将值遇佛陀;而且,千劫、万劫乃至亿万劫中所造的重罪之报,都将获得解脱。”因此,即生中能作顶礼,是很有福报的。
《业报差别经》里也有一个类似的教证:“礼佛一拜,从其膝下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
《业报差别经》又讲了顶礼的十种功德:
一、得妙色身:顶礼的人,生生世世获得妙色之身,相貌端严。
二、出言人信:顶礼的人,凡是你所说的话,都会受到别人的信任。
三、处众无畏:顶礼的人,处在众会当中无有畏惧。
四、诸佛护念:顶礼的人,会得到诸佛菩萨的护念。
五、具大威仪:顶礼的人,不论出家、在家,行为如法,并具有令人生信的威仪。
六、众人亲附:顶礼的人,会有很多人亲近你,那样你就不会孤独,不会因为没人理而痛苦。有些人谁都看不惯,谁都讨厌,这也是前世不礼佛所导致的。
七、诸天爱敬:顶礼的人,连天人都爱戴、恭敬,并且时时保护着。一、得妙色身:顶礼的人,生生世世获得妙色之身,相貌端严。
八、具大福报:顶礼的人,将获得大的福报。
九、命终往生:顶礼的人,命终以后会往生净土。
十、速证涅槃:顶礼的人,将迅速获证涅槃。
这十种功德不是平常的功德,因此说顶礼是不共的善法。哪怕礼佛一拜,也有不可思议的果报。
61、修持“随喜支”时,所随喜的功德有哪些?请以教证说明随喜的功德。
诸佛为了利益群生而转大法轮、一切菩萨的广大六度万行、所有凡夫众生随福德分(只是单纯的世间福德,未与解脱直接挂钩。)、随解脱分随顺于解脱的善根。的善法,以及自己过去所积累的、如今正在做的、将来必定行持的一切善根,都诚心诚意、满怀欣悦而随喜。
随喜二谛所包含的、自他一切众生有漏(有漏:漏,烦恼异名,含有烦恼之事物,名有漏。有漏善法,即不离烦恼之善业)。与无漏(离烦恼之法,名无漏。无漏善法,小乘见谛、大乘见道以上的圣者所生起的善业)。的一切善法。
62、请详细分析贫女随喜胜光王的公案,这其中可显示出什么道理?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1、贫女发清净心、恭敬心,发自内心随喜,因此获得了无量福德。2、贫女因生起散乱甚至嗔恨之心,结果清净的随喜善根便摧毁了。3、在因果面前众生平等;4、国王前后发心不一致,导致的结果不一样;5、大臣们愚痴的行为,所造成的过失;
63、如何理解“回向广大菩提因”?
以现在的善根为主,再加上三世所积有漏、无漏的一切善根,全都回向广大菩提之因。也就是说,要将善根回向给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愿此善根成为他们成就圆满正等觉菩提果位之因。虽然在现在还不能得果,但一定要成为佛果的因。
497、回向人天安乐,与回向究竟菩提有何差别?请用教证或公案说明。
回向菩提善根永不耗尽,如果回向人天安乐,善根很快就耗尽了。但如果你回向于究竟菩提之因,即使感受了百次善果,在尚未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善根不仅不会穷尽,反而会日日增上。
如《慧海请问经》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意思是,如果有一滴水落入大海里,那在大海未干涸之前,这滴水是不会干的,因为它已经与大海融为一体了;你将善根回向菩提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善根,在你未得佛果之前,是永远也不会耗尽的。
64、回向人天安乐,与回向究竟菩提有何差别?请用教证或公案说明。
回向菩提善根永不耗尽,如果回向人天安乐,善根很快就耗尽了。但如果你回向于究竟菩提之因,即使感受了百次善果,在尚未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善根不仅不会穷尽,反而会日日增上。
如《慧海请问经》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意思是,如果有一滴水落入大海里,那在大海未干涸之前,这滴水是不会干的,因为它已经与大海融为一体了;你将善根回向菩提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善根,在你未得佛果之前,是永远也不会耗尽的。
65、我们应当以“五种了知”修持视师如佛,请详细说明这五种了知的内容。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
即使按照不了义的观点,真正的上师也是佛的化身,是为了利益所化众生,如水月一般以缘起而显现于世间。如果把上师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并将上师视作平凡者,就不能成为自相续生起智慧之清净近取因,如《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而且,世尊也说过,上师其实是佛陀的幻现。如经云:“阿难莫忧伤,阿难莫哭泣,末法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
所以,上师是佛,是显宗密宗的共同观点。
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包括共同事业和殊胜事业:
就共同事业中的世间事业来说,如果上师调解是非、平息不和,这是息业;如果上师积累财富、做生意赚钱、造房子,这是增业;如果上师勾招男女,摄受多少多少人,这是怀业;即使上师显现上杀害一百个众生,也是诛业。
所谓的殊胜事业,是为一切所化众生指示三菩提解脱之道,把他们安置在解脱与遍知果位。
上师的这些事业,其实跟佛的事业是无二无别的。
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
虽然过去已有众多的佛出世,现在也有释迦牟尼佛来到人间转法轮,但我们都无缘得见,未蒙度化。为了摄受刚强难化的我们,上师显示人的身份降临于世,代表诸佛,弘扬佛的精神。虽然上师的功德等佛,但对我自身而言,上师的恩德却超越了佛陀。
上师给我的利益,远非父母亲友以及世间的贤善好人所能给予。上师教我弃恶从善,树立善趣与解脱之梯;上师教我发菩提心,为我播下菩提的种子;上师以密法引导我,赐予究竟解脱。
所以,对我们来说,上师的深恩厚德胜过佛陀。
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一切皈依处之总集:
外三宝完全集聚于上师:上师的身是僧宝,语是妙法,意是佛陀;内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的本体,也是上师;上师的意是法身,语是报身,身是化身,功德是财神,事业是护法神,乃至是浩瀚如海的坛城、皈依境的总体。
所以,修行中应该以上师为主而祈祷。否则,就像有些人对他的上师说:“我祈祷您的护法神加持我,我祈祷您的本尊加持我……”但这样不一定能如其所愿。在古代传记中也记载,当某位修行人在上师与本尊之间,选择本尊赐予灌顶时,结果本尊全部融入了上师,未得到灌顶。
因此,不论何时何地一定要了知,上师是一切皈依处的总集。
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明白了以上四点,确信上师是一切三宝的总集体以后,我们应当认识到,如果将上师视作真佛,发自内心地猛厉祈祷、时时祈祷,那么不需要依靠生圆次第等其他道的外缘,便能在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
66、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胜过佛陀,上师的功德不可测度?
如果衡量上师的功德,可谓密意广大如虚空。也就是说,上师的任何行为都有很深的意义,这些深层的意趣就像虚空一样广大,无法揣测,只是到了后来才明白:“哦,原来上师那句话是这个意思!”
上师的智慧无量如大海。大海是深不可测、取之不竭的,上师的智慧也是如此,不管是甚深的空性见解,还是善巧的世间法智慧,都如大海一样广大无边。
上师的悲心猛烈如湍流。湍急的河流总是迅急不住地流淌,上师的悲心也是如此,对所有的众生,都有着强烈而不中断的救度之心。
上师的自性坚固如山王。一般人在行善时,常常被种种因缘所转动,但真正的上师善知识不会。他在一生的行持,乃至多生累世的弘法利生过程中,不论见解还是行为,一切的一切都极为坚固,如同山王。
上师视众平等如父母。世间人对家人、对亲戚朋友会关心,而不会在意不相干的人,如果是怨敌,那更恨之入骨了。但上师不会,他对天下无边的所有生命,全都一视同仁,平等地当作父母一样对待。
由此可见,上师的每份功德都不可测度。
67、请解释将一切显现观作“上师的游舞”的含义。你对此有何体会?
所谓上师的游舞,并不是说“全是上师”,或者说上师就变成了那个样子,难看的、坏脾气的……不是这样,而应该是指:一切都是上师的化现。
比如,幻化师用很简单的资具作缘起物,便可以幻变出大象、骏马之类的,虽然显现了很多事物,但实际还是那些资具,是它的幻变而已。同样的道理,你所看到的一切色相,其实是上师幻化的色相;你所听到的一切声音,是上师幻化的声音;你所有的起心动念,也是上师幻化的意识或智慧,虽然在你面前呈现了种种显现,但是归根结底,这一切的本体全部是上师,是上师幻现了这一切。
68、应该如何将一切苦乐转为道用?你对此有何感触?
1、违缘及痛苦是上师为你尽除恶业,
很多修行窍诀中说,上师总是根据弟子的根基,而给以相应的加持或调伏。比如,对某些人就赐予顺缘,令他各方面都顺利,修行增上;而对某些人就制造违缘,以此为他遣除业障及魔障。修行好的人,就在这些时候能体现出来,就算是得了癌症、住进医院,也能理解是上师的加持:“这肯定是上师的加持,让我后世的重罪在今生轻受了。”从而生起欢喜,满怀感激。
2、顺缘及快乐是上师的大悲所致,
有些人也确实很快乐,生活也安逸,做什么都顺利。但这个时候你也要知道,你的这些顺利和快乐,全是上师的加持,所以要心怀感恩,千万不要傲慢。
3、疲厌、沉掉等时观自心与上师无别,禅修时出现疲厌、沉掉等现象,要观想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护持实相见解的自相。
69、灌顶的二因四缘是哪些?请详细说明。什么是基、道、果三种灌顶?
二因四缘,二因即相应因、俱生因。
一、相应因:受灌顶者自身诸根具足,风脉明点心等堪能,有听闻、接受等能力,也即自身的因缘必须具足。
二、俱生因:灌顶时所需的一切条件,像宝瓶、佛像、甘露等要具足,而且是经过具德上师开光及加持过的。
所谓四缘,即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
一、因缘:可以接受灌顶的法器,即具有信心及智慧的弟子。二、增上缘:是指具相的金刚上师。金刚上师是最殊胜的誓言,在灌顶中,作为金刚上师,本法的所有念修一定要圆满。
三、所缘缘:具有殊胜能力的灌顶物、咒语、等持等,是所缘缘。这是弟子和上师都要具足的。
四、等无间缘:灌顶仪轨等这些次第,以前前为因,而生后后故,前前的为等无间缘。
一、在具有法相的金刚阿阇黎让我们进入坛城以后赐予灌顶,这叫做基灌顶。二、依靠上师瑜伽,不观待他缘而自己得受四灌顶,这叫做道灌顶。
三、究竟果位(即十地末际)时,获得大光明或者深明无二灌顶,现前圆满正等觉,这叫做果灌顶。
70、怎样在一切威仪中修上师瑜伽?
1、行走时就将上师(或整个皈依境,或坛城)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右绕的对境。2、安坐时,你应该将上师观想在头顶的虚空中(如前所述的明观方法),作为祈祷的对境。3、享用饮食时,将上师观想在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4、躺下时,要将上师观想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的摄要。
71、请简单讲一讲佛在《胜乐后续》中授记无上密法出现于世的情形。了解这些有何必要?
佛在《胜乐后续》中明确地说:“我趣涅槃后,二十八年时,三十三天处,教主胜心天,降临于人间;赡洲东方隅,人中具缘种,名为国王匝,出现祥预兆;扎谢坚山上,金刚手现前,传授五圣贤,罗刹境主(莲花生大士)等。”这样作了授记以后,佛陀便示现涅槃。
释迦牟尼佛说:我涅槃后第二十八年,三十三天的教主胜心天子,将会降临于人间;在南赡部洲东方的人间,会出现具有殊胜因缘的国王匝,在他的梦里将出现种种瑞兆;在扎谢坚山,金刚手菩萨现前,将密法传授给五圣贤及莲花生大士等。
扎谢坚山,即玛拉雅山,位于现在的斯里兰卡,佛陀曾经在这里宣说过《楞伽经》。《敦珠佛教史》中说:“此山具足一切山之体性。”乃至对山上、山间以及各方,都描写得很细致。以前我见过一张照片,说是玛拉雅山,是密法最初弘扬之地,但现在已经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
就在这座山上,金刚手菩萨把密法传授给五圣贤。五圣贤的身份,分别有天人、龙王、夜叉、罗刹、人。这五位“代表”当时首先接受了密法,后来又传给了罗刹境主。有大德说,此处的罗刹境主,就是对莲花生大士的授记,因为莲师后来的确成为了罗刹国的境主。
与佛的授记相吻合,佛涅槃后二十八年,无上密法的生起次第玛哈约嘎、圆满次第阿努约嘎、大圆满法阿底约嘎,果然分别出现于世。这一开端,距今也已2500多年了。
72、请简单描述持明表示传在人间弘扬的历史。
当极喜金刚获得成就时,印度圣地又诞生了一位文殊菩萨的化身——名为成藏或胜乐藏的婆罗门子。他的父亲是乐护婆罗门,母亲叫革哈那。成藏后来舍俗出家,成为五百班智达的主尊
一次,圣者文殊菩萨为他授记说:“从此处向西方,在邬金境内革扎湖畔黑庆达金洲大尸陀林中央的金刚洲洞境内,住有一位金刚萨埵的化身、诸佛无勤之教法的教主,他已经获得诸佛的灌顶,名叫化身极喜金刚,你应当前去求得稀有佛教的精华、无勤成佛的正法阿底约嘎,并作为他的教法结集者。”
于是,文殊友对其余诸位班智达说:“西方邬金地方有超越因果之法,所以我们必须前去折服。”
众班智达商定之后,蒋花西宁、特哦日匝哈德等七位班智达,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邬金境内。他们用尽周身解数,与化身极喜金刚对因果及内外密法,展开了研讨及辩论,始终无法取胜。
当时,蒋花西宁在嘎绕多吉面前就失败了。失败之后,他问诸位道友:“既然我们输了,那向化身极喜金刚请求这一无上大圆满超越因果之法好吗?”
特哦日匝哈德说:“虽然有求法之心,可是我们已经侮辱了他,实在不敢求法。”有些人说:
“刚开始我们不懂,但求法后一定会生起定解,所以应当求法。”
就这样,大家商量后,决定诚心诚意进行忏悔。有些人顶礼或转绕化身极喜金刚;有些人痛哭流涕,泪流满面;文殊友躬身顶礼而泣不成声,心里暗想:“我已经侮辱了这位化身(仅仅是理论上的辩论也不至于,可能因为怀着必胜的信心,态度上有些傲慢),信口开河说了许多辩论之词,所以必须斩断自己的舌头来作忏悔。”想到这里便寻找刀刃。
化身极喜金刚知道他心中所想,于是说:“罪业不会因为你斩断舌头而得清净,撰著一部超越因果的殊胜论典吧,这样一来可以净除罪业。”
73、请简单讲述补特伽罗耳传的的历史(到松赞干布这段)。明白佛教历史,对自己有何帮助?
往昔佛陀在世时,藏地这块土地上并没有人类众生(个别历史中说有,不过多数说没有)。后来,圣者观音菩萨化现的雄猴与度母所化现的罗刹女二者,繁衍了人类众生。当时既没有正法、法规,也没有长官、头领,就像茶砖一样,处于无头无尾的状态中。(那个年代,差不多是汉地的周朝时期。)
肩座王时代
此时,印度百军王生下一位太子,他的所有手指、脚趾犹如天鹅蹼一般连在一起,双目好似鸟的眼睛一样,由眼睑遮蔽着。看到生下这样一个儿子,他的父王说:“这是非人之子,还是驱逐出境为好。”
王子稍稍长大便被摈除国境,由业力所牵而徒步流浪到藏地,遇到一些牧童。他们问:“你是从哪里来呀?到底是谁呀?”
他便用手指指向天空。那些牧童认为他是天人,于是大家肩背土石、垒成高座,请他作为首领,人们共称他为“肩座王”,他就是除盖障菩萨的化身。
实际上,藏地的国王或上师,多数是不同佛菩萨的化身。我想这并不是杜撰,否则,在佛法的弘扬面临诸多艰难的今天,藏地这片土地,为何能这么自然地给整个世界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食粮呢?
你们应该知道,虽然你们不是生在藏地,但你们所学的这些知识,你们心灵的成长,却与藏地历代国王以及高僧大德对于佛法的护持与传承,密不可分。一定要知道感恩!
古代的求法者是非常知道感恩的。当时的罗扎瓦(译师)和班智达,有赴印度那烂陀寺、戒香寺等求法的传统。他们归来以后,每当眺望远方印度上空的白云,便不禁簌然泪下,合掌祈祷:“在那朵白云之下,就是我从前求学的印度圣地,那里有那烂陀寺,有我大恩上师居住的地方……”虽然他们已身在藏地,但怀念与感恩之心,却溢于言表。
我想在座的也是一样。不论你从哪里求得了正法,你对那个道场,对那个民族,乃至对那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都应该有一种感恩之心。这也不是我执著自己的民族,当你从佛法开阔的视野来看的时候,你相续中的知识和智慧,与你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人民以及它的历史,怎么会毫无关联呢?
记得那次在印度朝拜那烂陀寺时,一进入到那里,我就特别感伤。当时我想:“在这里,曾经诞生过无数高僧大德,龙猛菩萨、月称论师、法称论师、寂天菩萨……我学习他们的论典那么久,今天才来到此地,但此时,这里却成了一片废墟。”
不过,当我带着感伤走过那片废墟的时候,又确确实实地感到,他们的确来过!尤其是当我来到金刚座前,看到那棵菩提树,不共的信心更是油然而起,同时对佛陀于2500多年前降临人间,也生起了深深的感恩。
拉托托日年赞王时代
刚才讲到了肩座王,从肩座王之后(这次不想讲很多历史。其实,我在出家前对历史很感兴趣,甚至想成为研究历史的学者,但命运没有让我成为那样的一个人),经过大概有二十八个王朝,到了圣者普贤菩萨的化身拉托托日年赞期间,永布拉岗皇宫顶层楼上出现了三宝所依:身所依——十一面观音像;语所依——《宝箧经》、《百拜忏悔经》等经藏;意所依——一肘高的水晶佛塔。当时天空中授记说:“再过五个朝代,会懂得其中的意义。”这就是正法的开端。
所以,藏地正法的开端,是从拉托托日王开始的。
74、请仔细了解赤松德赞王时代兴盛佛法的历史。
(见法本)
75、请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精进修持上师瑜伽。观察自己,你做得怎么样?
“牛头未熟尝其舌”,意思是,煮牛头时,如果外面的肉还没熟,里面的舌头更不可能熟,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想吃牛舌,那肯定是枉费心机。“床尚未暖伸其足”,睡觉的时候,床都暖了,你再把脚伸展开,这样脚就不会冷,但床还没暖好你就伸脚,肯定会冻着的。
这两个比喻,都是说明修行要按次第来,先修加行,再修正行,否则,次第乱了,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但很多人不愿意修加行,一来就先求灌顶、再求窍诀,“我没时间等,您给我传个窍诀就行了”,可见,大德们强调次第是有针对性的。前行法实际上是一切圣道的基础,不管是共同加行、还是不共加行,舍弃了它,就好似没有墙壁而求墙壁上的画一样,必将断绝正法的根本。
年轻时广泛闻思,才有了现在这样的佛教基础;修行时,就从加行开始,一步一步次第修上去,然后修正行,这样非常稳妥,没有任何危险性。而在所有的修行中,尤其要着重精进修行这一加持的入门——上师瑜伽,这是殊胜的要诀。
76、什么是法身往生法、报身往生法、化身往生法?
在这一世中,生起了对无伪实相的无误见解并且不断修行、串习的人,在临终的时刻,通过本来清净的密道,依靠法界觉性的要诀而往生于法身界中。
要做到这样往生,首先要求灌顶、修加行,然后依靠上师直指大圆满的教言,认识觉性与法身无二无别。对此境界有所证悟之后,到临死中阴阶段,便可在自本净刹土现前成就,迅速获得普贤王如来的果位。
这种往生有两种情况:一、死相现前时,由上师或道友指点提醒而明观;二、自己明观而往生。
什么是报身往生法?
&这是中根者的往生修法。
对于生圆次第无二瑜伽极为娴熟,并且对于如幻的圣尊身相有纯熟妙力的人,临终时刻在中阴的迷乱景象出现的同时,往生于现空双运智慧身中。
跟法身往生不同的是,这种修行人对空性缺乏定解,一生主要修持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比如上师瑜伽、金刚萨埵、普贤王如来、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等,以观想如幻的圣尊为主。
修持这种往生法,在临终的死相出现时,如果没有上师指点,就自己观修。
下根者无量大悲化身之往生获得密宗能成熟之灌顶、没有染上破誓言的过患、对生圆次第具有胜解并拥有中阴窍诀的人,通过观修“吽”字阻塞不净的胎门,依靠大悲心的牵引和转为化身道用,而往生清净刹土
77、不堕恶道的方法有哪些?你在这方面有把握吗?今后有何打算?
莲花生大士说,若有人在旁边为临终者念观音菩萨圣号、阿弥陀佛圣号等,则此人不会堕入三恶道。
某些中阴法门中说,若临终者自己念,或有人在旁边为其念一遍“南无宝髻如来”,依靠宝髻如来多生累劫的发愿力,此众生必定不堕恶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窍诀。不论人或旁生,当你见到任何一个众生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时,假如没有能力念颇瓦超度,就多念“南无宝髻如来”。
或者,也可以念《圣大解脱经》里顶礼三宝的偈颂:“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桑嘎雅。”
此外,莲花生大士还说,如果死时作右侧卧、头朝北,在这种姿势中断气,以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就采用这一卧式的缘起,此人不会堕入恶趣。
这些方法是非常可靠的,作为相信因果的人,见到道友或可怜的众生离开时,应当尽力为他念一念,或者帮他实行。
78、请仔细分析平凡者需要具三想往生法的道理。
生死自在,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对一般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平时要断恶修善,而与此同时,也要学会把握好临死时的心念。
《毗婆沙论》记载道:舍卫城有两个人,一个人一生修善,另一个人一生造恶。修善的人在临终时,因为顺次生受业所感,后世的恶报提前,出现地狱的各种景象。这时他有点诧异:“我一辈子行善,不曾造恶,为何出现地狱之相?”但转念一想:“应该是我后世的果报提前成熟,将来可以不再感受了。”于是欣然接受。因为他对业果的信心毫不动摇,地狱相立即隐没,天界的景象显现,这样他便生天了。
而造恶之人临命终时,因为一生造恶的缘故,顺次生受业提前显现,他见到了天界之相。他想:“我这一生造的全是恶业,不曾修善,如果真有因果,那我应该堕地狱,不可能生天,为何会出现天界之相呢?”此人立即断定:“根本没有因果!”就这样,因为生起邪见诽谤因果,天界景象消失,现地狱
&从这则公案中,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因果不虚:不论你修善造恶,后世的苦乐是绝对不会欺惑的。对一个皈依佛门的人而言,因为相信前世后世,所以一生断恶行善,死时很安详,而后世也会更加安乐。但不相信有来世的人,因为总觉得人死了就没了,所以死时非常恐惧,即使是科学巨匠,也往往如此。而且,如果这一世多作恶业、缺乏善行,那后世一定是更加痛苦。
一方面,也是要着重说明的,就是临死时的心念很关键。如果具有相当的观想能力,就像前面讲的,那些一生修习生圆次第等的行者,他们完全可以在生住中阴、临死中阴、转世中阴三种不同阶段,于法报化三身中获得成就。但如果没有这种修行能力,即使平时也在修善,临死时也很可能会变得手忙脚乱,甚至意识也糊涂了,而一旦失去正念,那就往生无份了。
因此,所谓“往生法引导修法差者”,对于修道尚未获得稳固或者罪孽深重之人而言,一定要依靠具三想往生法这一要诀。
如果拥有这样的窍诀,那么无论他罪业何等深重,也必定不会堕入恶趣。就算是造了无间罪径趋直下的人,如果遇到这一教言,则一定不需要堕恶趣。在显宗里,没有比五无间罪更严重的罪业了,但是拥有这一窍诀的人,也一定会解脱。
如续云:“日日杀梵志,及造五无间,以此道解脱,不为罪业染。”
79、请解释不修成佛法中“不修”的含义。这对你有何启示?
这里的所谓“不修”,不是说完全不修,而是说不必用三大阿僧祇劫长久、费力地去修,只是在练习好这一简易修法之后,便能往生,即使是罪业深重的人,也可以强制性地往生。
和显宗的净土法门相比,有些念佛的修法是很殊胜,但说实在的,这里所讲的这个往生法有更多的窍诀,而这种窍诀可以让你直接往生,毫无疑问,也毫不费力。
金刚持佛说:“日日杀梵志,及造五无间,若遇此教言,无疑定解脱。”
值遇佛法之前,即使不是“日日杀梵志”,也肯定造了很多业。不说其他的,单单饭桌上的杀生,恐怕已经是相当多了,再加上,从小到大有意无意的杀生,乃至身口意的种种自性罪,那更是不计其数。而在学佛以后,进入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以来,烦恼深重也好,没有正知正念也好,佛制罪肯定也造了不少。
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修持成佛法皆具,不修成佛法我有。”通过修持而成佛的法门,各个教派都有,但不修便可成佛的法门,我有。
当初米拉日巴遇到绒顿拉嘎上师时,一听说不修可以成佛,便整天睡大觉,等着成佛。如果你们也这么理解,“反正我遇到莲花生大士了,遇到这个‘不修成佛法’了,看来我很有缘分……”,于是就懒散度日,其实这是误解。所谓不修,刚才讲了,是说不必旷劫苦修,但这一修法本身,如果想要到时候运用自如,平时一点也不修,是不行的。
这些解脱窍诀,像闻解脱、系解脱、往生法,能遇到这些修法,的确是一种善缘、一种幸运,理应欢喜。
因此,遇到这么好的法门,不修太可惜了。就像你捡到一个如意宝,但如果不祈祷,只是闲置在那儿,也就白白浪费了。
80、请详细解释临终时的三种隐没次第。
人在接近死亡时所出现的相,也叫隐没次第。本来隐没次第多种多样,但从浅显易懂的角度来讲,包括五根、四大、明增得这三种隐没次第。
五根隐没次第:按藏地的习惯,人如果实在不行了,就可以请僧人来念经了。当有人在枕边念经时,只是听到一片嗡嗡的声音,而听不清字字句句;或者,虽然没有那样,但别人的交谈等对他来说,也好像是从远处传来的声音一样,仅仅能听到声音,却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这时表明耳识已经灭尽了(如果只是病得久了,一时听不清楚,这还不一定是死相,别搞错了)。
同样,眼睛看色法时,也只是模模糊糊,看不清究竟为何物,说明此时眼识已经灭尽了。
以此类推,鼻根嗅香气、舌根品味道、身体接触到所触时,没有丝毫的感觉,那这就是最后的隐没次第了。
四大隐没次第:在五根隐没之后,首先是肉界融入地大。按《俱舍论》,人身上的肉、骨等坚硬部分称地大。当融入之时,身体会出现如堕坑中或被山所压一样的沉重感,在这种下堕、下滑的感觉中,有些临终的人口里就会喊“向上拽我”、“把我的枕头垫高”,等等。
肉界融入地大之后,是血界融入水大。融入时,会无法控制地流出口水或鼻涕等。
接着是暖界融入火大。此时,口鼻全然干燥,体温从边缘向内收,这时有些人从头顶突突地冒出蒸气。
最后是气界融入风大。当气界融入风大中时,上行风、下行风、平住风、遍行风全部收在持命风当中,以至于吸气困难,气息从肺部经过黑白咽喉而剧烈地向外呼出。
此时体内的所有血液收集在命脉中,心间依次流出三滴血,于是长长地呼出三口气,“哈、哈、哈”(有些只有一口气。有些病人病得很严重,长时间死不了,最后呼吸一次就死了),外气骤然中断。
明增得隐没次第
外气中断时,出现明、增、得隐没次第。
明相:在当时,从顶部来自于父亲的白明点快速下降(时间很短),外相就好似月光普照朗朗晴空一般出现白光,也如同白色的闪电;内相出现明、乐、无念中明的觉受,并且灭尽了三十三种嗔心分别念,这就是所谓的明相。此时,五根识融入意识。
增相:明相结束以后,从脐部来自于母亲的红明点快速上升,外相如同日光普照朗朗晴空一般出现红光,也如同红色的闪电;内相产生了大乐觉受,灭尽了四十种贪心分别念,这是所谓的增相。此时,意识融入于染污意识(第七识)。
得相:接着,白红二种明点在心间相遇(刚才是白明点向下来,现白光,具明受;红明点向上来,现红光,具乐受,此时二者于心间相合),神识进入到它们的中间,外相犹如黑暗遍布清净虚空一般出现黑光;内相生起无分别念的觉受,灭尽了七种痴心分别念,然后漆黑一片,突然间昏迷过去,这是所谓的得相。此时,染污意识融入阿赖耶识。
后来稍微苏醒过来,出现了犹如远离云、雾、尘三垢的清净虚空般的基位光明,按《上师心滴》等教言,这叫近得(共有四相:明、增、得、近得)。此时,阿赖耶融入法界光明。
在心识入于两个明点之间时,人会昏厥一会儿。这个时间很短。之后就醒过来了,但此时的醒和平时不同,平时昏厥后醒过来,你可以站起来,但现在你的四大等已经融入,站不起来了。不过出现了基光明。基位光明过后,会依次出现法性中阴与转世中阴。
81、什么时候是往生的最佳时刻?
对于缺乏修道经验的人来说,运用往生法的最佳时刻,就是在隐没次第开始出现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按《修心七要》所说,最关键的,首先是忏悔。其次,要从心里完完全全断除对今生的一切贪执,千万不要“我的财富”、“我的亲人”……想个不停。《极乐愿文大疏》中讲过,此时你贪恋什么,后世很可能就转生到那里。因此,此时一定要放下一切,没什么可耽著的。
82、请完整讲述观修往生法的四步次第。你从中得到什么受益?
观想分四个次第:一、将自己的身体观作金刚瑜伽母;二、体内中脉的观想方法;三、在中脉心间位置将心识观作“舍(ZA:)”字;四、在头顶上观想形象为阿弥陀佛的根本上师。
一、将自己的身体观作金刚瑜伽母:
念完《远唤上师》,修完上师瑜伽以后,进入正行观想:先将整个世界观成极乐世界,任运自成,清净庄严。再将自己血肉组成的身体,在一刹那间观成空性,之后在空性当中,将其观成金刚瑜伽母,身红色,一面二臂,双足起舞式,三目直视虚空(不论男女,都可以这样观想,这个很重要)。
修往生法时,瑜伽母的表情是寂静的神情中略带怒容,右手在空中摇晃能唤醒无明愚痴睡眠的颅骨手鼓(众生自无始以来,都一直在无明中沉睡,她摇晃手鼓,就是唤醒痴眠的标志),左手在腰际的部位握着根除贪嗔痴三毒的弯刀,赤裸裸的身体佩带骨饰、花束,现而无自性(与血肉之躯不同),好似撑起的红缎帐幕一样,内外透明。这是外在身体的观想法。
如果是我们自己修,就将自己的身体观成金刚瑜伽母,仪轨中的念诵是“自身观为金刚瑜伽母”;而如果是在超度,那就要把面前的尸身观为金刚瑜伽母,并念诵“汝身观为金刚瑜伽母”,有这个差别。
这是第一步的观想方法。
二、体内中脉的观想方法:
又观想:位于金刚瑜伽母身体中央的垂直中脉,就像空空的室内插入柱子一样,不向左右任何一方倾斜,挺直地立在身体中央,所以称为中脉。
为了表示法身无变,而将它的颜色观成靛树皮一样湛蓝;为了表示习气障薄弱,而将它观成莲花瓣一样的薄;为了表示遣除无明黑暗,而将它观成像芝麻油灯一样非常明亮(里外透明);为了表示不入劣道与邪道,而将它观成芭蕉树干般的挺直。总之,所观想的中脉具足以上四种特征。
这四种特征,如果有观想能力,就全部一一地观想圆满。实在没有这个能力的话,那就从大体上观想一个金刚瑜伽母,然后在她体内观想一根端直的中脉,湛蓝色,这样就可以了。
为了表示善趣与解脱道,而观想它的上端在头顶梵净穴处开启,就像打开的天窗一样。梵净穴的位置,在两个耳朵向上的两条线,与前额中间向上的一条线,三条线交叉的地方,也就是头顶的中间。以前讲《文殊大圆满》时也讲过,你们摸一摸,看有没有人是空的?那个位置,可能摸不出来,但是观想的时候,中脉的上端就是在这个位置,就像打开的天窗一样。
为了表示关闭轮回与恶趣之门,观想它的下端在脐下四指正对的部位,丝毫不漏、完全封闭。
中脉的下端封闭、上端打开,这样观想很重要。我们现在修的这个颇瓦法,没有危险性,与其他的圆满次第不同。其他有些圆满次第,如果你气脉修不好,可能会出一些问题。但修颇瓦不会有这些过失。尤其是,如果你经常想着中脉的上方是开着的,下方是封闭的,那你的心识就不会往下堕。而心识往下堕的话,在临终者来讲,一般是要堕入三恶趣的。在有些教言中说,人死的时候,可以从身体的边缘来观察他的去处:如果从头上开始凉,说明他是下堕的;如果热气在上方长时间不消失,那么就有解脱的表示。
以上是第二步,内在中脉的观想方法。
三、在中脉心间位置将心识观作“舍(ZA:)”字:
再观想:中脉的里面,正对心间的位置上有一个好似竹节隔断般的脉节,在脉节的上面,有一个淡绿色的风团明点时刻不停地波动起伏,它的上面有代表自己心识本体、具有涅槃点“:”和小阿“:”的红色“舍(ZA:)”字。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识变成了这个“舍(ZA:)”字,最好观藏文的“ZA:”,不要观汉文的“舍”,因为藏文的“ZA:”有自心的种子这样的含义。
这个红色“舍(ZA:)”字,就像山上的旌旗被风吹动一般阵阵抖动,它是觉性自心的所依根本。也就是说,在众生阶段,它是我们的心识;而如果你认识了它,它就是觉性。因此,一定要观想这个红色“舍(ZA:)”字。
这是第三步,在中脉心间的脉节上面,有一个动摇的淡绿色风团明点,明点上面有一个不停抖动的红色“舍(ZA:)”字,它就是我们的心识。
四、在头顶上观想形象为无量光佛的根本上师:
接着观想:在自己头顶一肘左右上方的虚空中,有一个由八大孔雀严饰的宝座,上面有各种莲花、日、月的三层坐垫,垫上端坐着本体为三世诸佛总体之自性,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形象为世尊怙主无量光佛。
83、请熟悉并修持整个往生法。
往生法的第一段念诵,观想上有四个次第:一、将自己的身体观作金刚瑜伽母;二、体内中脉的观想方法;三、在中脉心间位置将心识观作红色“舍(ZA:)”字;四、在头顶上观想形象为阿弥陀佛的根本上师。这些道理,在华智仁波切的讲解和仪轨的颂词上都有。之后是念诵佛号。
接下来讲第二段念诵。
全文完整地念诵三遍(有时间的话就念三遍;没有时间,只念一遍也可以)之后,再从“当以强烈敬信而祈祷”到结尾念诵三遍,然后将末尾“愿获法身法界之佛地”这一句念三遍。在这些时候,一定要满怀对上师怙主无量光佛的诚挚信心,一心专注在觉性自心所依的“舍(ZA:)”字上(这里一定要观藏文)。
自己修的时候就是这样,自己观为金刚瑜伽母,上面有上师,在对上师满怀强烈信心祈祷的同时,心专注在将自己的心识所观成的“舍(ZA:)”字上。
而如果是超度亡灵,那在前一段的念诵中(明观金刚瑜伽母及体内中脉时)说的是“汝身观为金刚瑜伽母”,而观的时候,也是把亡者的心识观想成“舍”字,并不是观自己的心识了,有这个差别。因此,我们在尸体前念颇瓦时,首先要观想亡者以金刚瑜伽母的形象来站着,并将他的心识观想作“舍(ZA:)”字。而此时也是一边祈祷,一边专注在“舍”字上。
修“舍(ZA:)”字法
然后,舌头抵住上腭念诵五遍“舍”,念的同时,观想觉性自心所依的红色“舍(ZA:)”字,随着淡绿风团明点而起伏波动,并且越来越高,最后从头顶梵净穴出来,与此同时念一声“吼嘎”,观想这一“舍(ZA:)”字如同勇士射箭般,融入无量光佛的心间。
接着又如前一样明观心间“舍(ZA:)”字,专注所缘并诵七遍或二十一遍“吼嘎”。学院平时就念三遍,一般没有念七遍或二十一遍,但修炼时可以多修这一“舍”字法。
“吼”字的后面,一般有个轻微的“嘎”音,“吼嘎”。虽然其他宗派有念“吼”时观想上升、念“嘎”时观想下降的传统,现在个别寺院中还有,但自宗宁提派并没有观想下降的传统。
其实在平时修炼时,不观想下降,直接把心再次观成“舍”字就可以。有些人可能想:“‘舍’字已经融入阿弥陀佛的心间了,如果不观想下降,怎么样再次地修呢?”但实际上,修炼只是对这个修法进行训练,不一定是把真实的心送上去了。而如果真的要往生时,念一遍“吼嘎”,就已经融入阿弥陀佛的心间了。
念完“嘎”以后,再如前一样念诵“顶礼供养……”祈祷文,并尽力念修“舍”字法,接着再念“顶礼供养皈依世尊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怙主无量光佛”七遍或三遍。
84、面对死亡,你平时都有哪些准备?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心得。
85、《前行》这十二个引导文,每一个的意义是如何概括的?
共同外前行的六个引导:第一、通过思维暇满难得,使闲暇之身变得有意义。第二、通过思维寿命无常之理,来鞭策自己精进。第三、通过了知一切轮回痛苦的本性,而生起出离心及悲心。第四、通过明确因果的差别,而如理取舍善恶。第五、通过忆念解脱利益,而使自己对佛果满怀向往,并生起极大的信心。第六、通过依止真正的善知识,来修学上师的意行。
五种不共内加行的引导
&第一、依靠皈依三宝,奠定解脱道的基础。一栋建筑物有了地基,才会坚固,没有地基,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倒塌。第二、依靠发殊胜菩提心,树立起佛子如海行为的框架。在稳固的地基上,便可以修建建筑物了,而修建时首先要建立的,就是建筑物的框架。第三、依靠念修金刚萨埵,通过四力来忏悔一切过患之根本的堕罪。第四、供三身曼茶罗,可积累一切功德之根本的福慧资粮。建筑物有了地基、形成框架之后,还要垒墙、装修,然后把里面打扫干净,陈设家具等等。第五、一切加持的源泉——祈祷上师,可使自相续中生起殊胜智慧。上师的相续中有无量的智慧、悲心和功德,通过修持上师瑜伽,便可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令自相续点燃智慧之灯。
如若修道尚未趋于究竟(未证悟以前),死亡便临头,则依靠不修便可成佛之往生法而往生净土。死期是不定的,在修行中,如果即生没有成就,就应该运用颇瓦法(即往生法),趋入极乐世界。加上这一往生法,总共就有十二个引导。
86、为什么说《前行》涵摄了一切显密修要?
共同加行里的四种厌世心——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修持以后,便可生起无伪的出离心。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观修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可以使修行人放下贪执,对今生生起厌离心;而观修因果不虚和轮回过患,则会明白无论转生何处,都不会有快乐,从而放下对来世的执著。当我们对今生来世都了无希求的时候,也就有了修行的动力。
而依靠观修解脱的功德,生起向往之心,可以开启诸道之门。诸道之门打开了,再依止一切功德的源泉——善知识,依靠善知识的指点,便可以创造圣道的缘起。
对一个修行人而言,如果他最初遇到的不是善知识,或者即使是个上师,但上师的方向不准确,那么缘起就坏了。而如果遇到的是真正的善知识,那么他的人生,也就有了真实的方向,有了善妙的缘起。如果最初的缘起弄坏了,转再多的弯儿,也进不了正道。
在依止上师以后,应当以皈依作为基础,再经由发殊胜菩提心修学六波罗蜜多的途径,可以将我们引入遍知圆满正等觉的真实正道之中。其实,像萨迦派的三现分、格鲁派的三士道、噶举派的大手印的显宗引导等一切圣道的要诀,都完全可以包括在这部《前行》的引导文中。
87、窍诀是用来对治自心,你如何理解?请用教证等说明。
阿底峡尊者的殊胜教诫::“殊胜上师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殊胜助伴为正知正念,殊胜劝勉为怨魔病苦,殊胜方便为无有改造。”
最好的上师,他在讲课时能揭露你的过失和罪恶,天天说好话有什么用?要揭露罪恶。最好的窍诀,就是击中你的要害。
殊胜的伴侣是正知正念,正知让你时时观察自己的三门,正念让你不忘失善法,这才是修行人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劝勉,其实是修行中出现的违缘。当怨魔来危害你、敌人来危害你、病苦来危害你的时候,你就会立即提起正念,认真地修行。最殊胜的方便,是无有改造。
《前行》中有很多这样的教言,而华智仁波切将这些归纳起来说:窍诀击中罪过要害、正法融入于自心、恒常提起正知正念而将一切错乱归于自身、包括生起一个恶分别在内的念头也绝不能放任自流,而要以正法来调伏自相续,这是殊胜的要诀。
如果能掌握上面的殊胜窍诀,用正知正念来护持自己并真实地修行,那么自己对自己实在有很大的恩德,对众生也有恩德,这样以正法利益自心,依止上师也可获得实义。
如阿底峡尊者说:“殊胜饶益乃令入正法,殊胜受益是心入正法。”
88、作者如何以几种比喻说明此论为善说?对此你有哪些体会?
1、《大圆满前行》如丰美的食物。
就像做饭时要先清洗掉糠秕等糟粕一样,本论在撰著时,完全舍弃了空洞乏味的戏论言词;就像饭菜要调味一样,本论调合了极为甚深的实修要诀——从人身难得到往生法的一切美味;就像一道菜里要有精华一样,本论烹调了传承上师们亲自证悟的口诀,并以此为精要。所以,《大圆满前行》这部善说,如同世间无可比拟的美味佳肴一般,谁去享用,都会滋益身心的。
2、《大圆满前行》如灵巧的农夫。
我们的心野蛮粗暴,充满贪嗔痴三毒,就像一块低劣的荒野从未被开垦过,而《大圆满前行》里有很多窍诀,这些窍诀就像锋利的金刚犁一样,用它来开垦你心灵的荒野,能迅速除去无量的过患;心被开垦了之后,再用《前行》里的真实妙法水善巧灌溉,便可以生长善法的庄稼了,所以,这部善说就如灵巧的农夫。
3、《大圆满前行》如丰年的庄稼。
当心的荒野被开垦、灌溉之后,以四种共同加行成就了出离心的良田,在这片肥沃的良田上,巧妙地播下大乘菩提心的种子。种子有了,那如何让它生长呢?通过供曼茶罗积累资粮,念修金刚萨埵净除罪障,菩提心种子便可以发芽,并渐渐生长出种种功德妙果。所以,这部善说就如丰年的庄稼,五谷丰登、非常圆满。
4、《大圆满前行》如慈爱的乳母。
乳母因为慈爱孩子,所以会严厉地断除孩子的恶行,告诉他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为他讲解做人的道理,让他学习,并且处处呵护他成长。同样,这部《前行》就像乳母一般,揭露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和过失,将其一一铲除;以善巧的语言,百般宣说种种善法的功德及佛理;同时对我们相续的成长唯一作饶益,所以,这部善说就如乳母一样。
5、《大圆满前行》如心中的如意宝。
《前行》的词句极佳。所谓词佳,不是说辞藻华丽,而是说语句流畅、言词恳切,谁都看得懂,智者也爱看,愚者也爱看。不仅词句美,更重要的是意义非常深奥,而且,在这部论典的字字句句中,他的无等上师如来芽尊者的窍诀口气尚未消失。所以,此善说不像外在的财富,或有利、或有弊,它是真正的内心的如意宝,任何人得到了它,听闻、学习、修行它,不离开这个法本,那此人必定直接或间接地入于真实的解脱正道。
89、通过学习《前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与大家分享。
(自已发挥,可从12个引导文和修行的次第,也可以结合三主要道,菩提道次第广论来发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含解脱道次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