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的拈痛法[如当归拈痛丸官网汤]是指的哪种治法,针对哪种类型的疼痛,都用哪些方药?

当归拈痛汤治疗痛风医案
【病例】某男,30岁,因患肝炎肋痛腹泻等症在我处治疗,治疗后期,出现痛风,辩证治疗如下:
日。口苦腹泻基本未做。但是脚大拇指疼痛,红肿,下午夜间加重。经西医检查痛风。此乃湿热深伏血分。处当归拈痛汤。
【处方】当归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党参10克,苍白术各6克,黄芩6克,茵陈10克,知母10克,苦参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5剂。
7月22日早晨起床,脚是消的,白天,脚慢慢肿、胀,但是不怎么痛了!白天,脚是肿的,胀的,发热。大便先干后稀,最后是一小条一小条的,很细,小便偏黄。偶有口干,晚上躺床上,和起床后较明显。口苦症状不明显,基本上没有了。舌质红,苔薄腻。
【辨证】疼痛减轻,足见奏效;但肿胀不减,可见祛湿不足。在与前方加减:
【处方】当归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党参10克,苍白术各10克,黄芩10克,茵陈10克,知母10克,苦参10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萆薢10克,丝瓜络10克。5剂。
7月30:因为劳累痛风又发,临时加用两颗正清风痛宁片。还用双氯酚酸钠塞了肛门。大便细条状,小便黄。舌质红苔黄。
【辨证】湿热痰瘀互阻经络,不通则痛。
【方剂】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加减:
【处方】赤白芍各15克,甘草6克,苍术15克,黄柏10克,薏米仁30克,牛膝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萆薢10克,防己10克,丝瓜络10克,白芥子3克,络石藤15克,滑石15克。 5剂
8月9日痛风未发;稍劳脚大拇指则有酸胀感。晨起口微苦,大便时有稀溏,小便黄。舌胖淡红边尖有红点,苔白腻。湿热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再以小柴胡汤合四妙散加减:
【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苍术15克,黄柏10克,牛膝15克,薏米仁30克,郁金10克,赤芍15克,甘草6克,白芥子3克,丝瓜络10克,萆薢10克,滑石15克,络石藤15克。
,痛风,当归,湿热,党参,黄芩,萆薢,丝瓜络,丝瓜,甘草,腹泻
声明:部分未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秘方集"整理或分享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欲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并从理论和临床系统研究、探讨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机制,进一步明确中医中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方法:在临床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内服,药物主方为当归拈痛汤;对照组使用正清风痛宁片,一次3片,一日3次,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临床实验研究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晨僵、关节疼痛、低热、肿胀等症状,在改善关节功能受限上也有良好效果,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当归拈痛汤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安全有效的方剂,其疗效优于正清风痛宁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259【目录】:
中文摘要5-6
英文摘要6-7
英文缩略语表7-8
文献综述9-16
临床研究16-23
1 临床资料16
2 诊断标准16-17
3 临床设计17-19
4 试验病例标准19-20
5 观察项目及观测指标20
6 疗效评定标准20-21
7 结果21-23
参考文献28-3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立霞;;[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年06期
柴国钊;;[J];吉林中医药;1989年02期
李中南,王卫生,周春霞;[J];湖北中医杂志;1995年05期
尹奉儒,张增海,赵学红;[J];新中医;1995年03期
何咸胜;[J];江西中医药;1997年04期
吴贻军;[J];江西中医药;2004年06期
丛新日;;[J];中医杂志;1985年01期
胡光志;[J];四川中医;1989年08期
刘学勉,刘学惠;[J];四川中医;1988年10期
朱中骥;;[J];湖南中医杂志;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安莉萍;;[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陆慧琦;耿红莲;温海燕;何铭珺;赵文静;;[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沈土富;;[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王艳;刘雪梅;孙祥云;;[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林星;林孝诚;郑明英;陈武;董晓枫;陈键;;[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周颖芳;李万瑶;;[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姚文敏;陈兴华;;[A];第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张金平;吴巍;李莉;;[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潘晓夫;邹远高;唐江涛;陈捷;冯伟华;蔡蓓;白杨娟;应斌武;;[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王新婷;陆莉莉;高文凯;;[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颖;[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时仲省;何进喜;[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何德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毛郢孜矿医院
吴继良 吴云;[N];健康报;2009年
;[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常怡勇;[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杨振明;[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张文馨;[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郑晓春;[N];科技日报;2004年
付德明;[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立霞;[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衣蕾;[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艾瑞可;[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刘健;[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姜旭淦;[D];江苏大学;2011年
周洁;[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吴素玲;[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史曼;[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吴骅;[D];复旦大学;2009年
王勇;[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乔南;[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陆意;[D];浙江大学;2002年
刘宇;[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齐保健;[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何冠蘅;[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姚璐莎;[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爱民;[D];青岛大学;2002年
黎建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隋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刘莹;[D];山东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祛湿剂之清热祛湿:当归拈痛汤、二妙散、四妙丸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
发布时间:
来源:中医网
作者:网络
拈痛汤连朴饮是二类方,拈痛汤也是二类方。这些方作为临床一些常用方。我们作一些重点提示。 病机拈痛汤它治疗的湿热,相比前面这些方特殊一点,它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病机是湿热相搏,实际上就是湿热内蕴,外受风邪这个证。这里不是风寒,风邪。从他的病理过程来看,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本身体内有湿热内蕴,同时又外来感受风邪,这样湿 热风邪相结合,造成风湿热合而为患,但是其中湿邪比较突出。它的特点湿邪比较突出。也有一种可能感受是风湿,风湿郁久化热,郁而化热了。而且湿邪比较突出。这个方子收在祛湿剂。湿比较突出,这是特点。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造成了风湿热合而为患,以湿邪偏重。这是病机上一个总的特点。在证候反映方面,它主治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个部分不管哪个原因来,是风湿热相合为患,那风湿热邪它一个是阻滞经络,这是它证候反应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主要方面了。反映风湿热邪阻滞在经络。产生裹结经络,不通则痛,肩背沉重,遍身肢节烦痛,因为湿热疼 痛,有湿热可以产生一种烦疼,肩背沉重,遍身肢节烦痛。这里要说明临床经常还有,有些骨节不但沉重烦痛,还会肿胀,特别是湿热湿重,可以有肿胀。肿胀局部发热。这是风湿热邪留滞在经络的一个表现。这是主治证候当中主要的部分。主治证候当中,拈痛汤还常用于可以表现于湿热下注,湿热下注引起湿热脚气,肿胀疼痛,下部肿胀疼痛,脚气可以生疮,这是湿热下住的表现。舌苔一般白腻或者微黄,脉弦数。因为整个风湿热当中湿较重,热,有一定的热,但是不是很重,舌可以白腻或者微黄,脉可以有湿热的弦数。功用利湿清热,祛风止痛。也就 是说,针对了湿热,风邪挟湿热这个特点,两相兼顾,表里同治。方解君:羌活,发散风,散方祛邪,治骨节疼痛;茵陈,清热利湿;&&臣1:猪苓、泽泻,增强茵陈的清热利水;&&&臣2:黄芩,苦寒,清热燥湿;苦参,苦寒,清热燥湿,利小便渗湿,治疗脚气生疮;&&臣3:防风,升散,常配伍羌活,增强祛风渗湿止痛&;升麻,升散,有助于祛邪,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透邪;&&佐1:白朮、苍朮,燥湿、健脾;&&&佐2:,益气;,养血&&佐3:知母,帮助清热,滋阴&&使:甘草,调和诸药&&君药羌活茵陈刚好,羌 活针对了风邪,茵陈针对了风热,羌活发散风邪是强有力的。同时羌活又能治骨节疼痛,治一身之伤于风湿的疼痛。祛风除湿力量很强,止痛很好。所以针对了肢节疼痛。茵陈清热利湿,对于这种风邪兼挟湿热,特别兼有湿热下注的很合拍了。这两味作为君药。拈痛汤配伍的药物较多,大体分为这样一些,一个组一个组来讨论。臣药有三组,猪苓、泽泻是增强茵陈的清热利水作用。清利,使湿热从小便排出。黄芩苦参共同特点是苦寒的,能清热燥湿,苦参还有一定的利小便渗湿作用,而且苦参也善于治疗脚气生疮这些皮肤方面的问题。第三组,防风升麻葛根,共同特 点都有升散作用。防风常常和羌活相配。增加它祛风渗湿止痛作用。针对外受风邪,同时兼有湿热,挟湿了,是比较恰当的。升麻能够升散,有助于祛邪,本身又有清热解毒作用。和葛根相配,葛根也能解肌透邪,和升麻相配既能透邪,又使得全方和渗利之品,淡渗之品相结合,降中有升,不至于造成降之太过,这是这三组的臣药。防风升麻葛根总的来讲,是协助羌活的。猪苓、泽泻、黄芩、苦参分别从利湿、燥湿方面增强茵陈的祛除湿热作用。佐药里也有三组。白朮和苍朮。这两个苍白朮联用呢,除了增加燥湿的力量以外,很重要的考虑 健脾,有就是扶正。之所以这个病人表里都有湿,湿邪比较突出,往往是脾不运湿造成。同时湿重之后,哪怕是外湿,也可以湿困,入里湿困脾胃,内外之湿可以互相引动,所以在这里用白朮、苍朮健脾燥湿。同时健脾可以治本。湿热之邪蕴伏于人体也可以伤人正气,所以配伍、,益气养血。是考虑到防止有湿热病邪伤气伤血。知母在这里既能帮助清热,同时也有滋阴作用。也考虑湿热有一个阴,阴液有一定的影响。全方15个药,用量比较大。照顾方面比较多。但是这个方在治疗痺症,肢节疼痛,痺症方面,开了独特的一条新路,一种构思。这在其他风湿痺症 方剂当中,它有自己的特色。临床有很多人很喜欢用这个方,外来风邪,风湿之邪郁而化热,或者本身湿热之体,又感受风邪,可以起倒表里同治,同时标本兼顾,又能祛邪,又能扶正,考虑比较全面的。所以从六版教材以后,这个方都收到教材里。配伍特点发散风湿和利湿清热相配,发散风湿治表,和清热利湿治内相结合。体现表里同治。苦燥渗利是祛湿,苦燥渗利和补气养血相结合,苦燥渗利这是方中力量较强,同时酌以补气养血,使它标本兼顾,能使它祛邪不伤正。这是拈痛汤里考虑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它配伍当中的两个很鲜明的特点。临床运用辩证要点肢节沉重疼痛,也就是说这个方也常用于痺症,外来风邪引发痺症,但是舌苔白腻微黄,也就是说风湿又化热,风湿热这个特点。随证加减如果脚膝肿甚,湿热下注,脚膝肿胀往往还有热感,局部发热,那这个湿热下注呢,要加防己、木瓜。加强利湿作用,利湿消肿。 身体疼痛重的,说明风湿较重,可以加姜黄,海藤皮。可以蠲痺止痛。增加蠲痺止痛,通经络祛风湿止痛。&上面我们讲到清热祛湿这一节里边的拈痛汤,下面的方是二妙散。二妙散 二类方 《丹溪心法》二妙散是个基础方,二类方。二妙散是由苍朮、黄柏两味药组成。是一个基本的配伍组合。它针对湿热下注这个证候。 主证分析:湿热下注证。湿热下注可以导致很多方面的病变。我们这个主治里,涉及到这样一些方面。湿热痺证,由于湿热下注导致的湿热痺证,多属于下部。脚、膝、踝关节这些方面红肿疼痛。筋骨疼痛。同时有湿热下注,形成红肿疼痛。痿证。湿热可以引起痿证。导致两脚痿软。包括一些中风后遗症,这些痿软当中也有这种湿热型 的。妇科方面,可以造成湿热带下。带下黄稠,腥臭。皮肤科方面,可以形成下部的湿疹、湿疮。这些病虽然说病种不同,但从病机来说,都以湿热下注为基础。所以它这个舌苔黄腻,反映了湿热的一些舌像上的共性。这是二妙散主证病机分析。 功用(治法)燥湿。(侧重在清热燥湿)我们前面谈到,在整个清热祛湿这一章里边,绝大多数的方,以清热利湿为主,这个方和前面所讲的王氏连朴饮,突出燥湿问题。尤其这个方,它作为二妙散,是以燥湿为主的。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医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医园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医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一般都来源于网络分享,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内容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资料下载
相关文献支持
中医园手机平台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中医园微信号当前位置: >>>>>
当归拈痛汤 湿热肿疼之效方
  当归拈痛汤源自金代张元素所著之《医学启源》,由当归,羌活,防风,升麻,猪苓,泽泻,茵陈,黄芩,葛根,人参,苍术,白术,知母,苦参,甘草组成。有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临床上用于湿浊阻滞引起的内科杂证,疗效显著。
  案1&&患者王某,男,38岁。2011年10月就诊。患者诉左下肢疼痛一月余,不欲纳食,口干口淡,胸闷,脘腹胀满,大便二三日一行,质硬,小便短黄,双下肢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腻而干,脉缓。此为湿浊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处方:当归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升麻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芩10克,茵陈15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白术15克,苦参10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实15克。3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后诸症显著减轻,左下肢不痛,纳食增加。舌苔白腻减少。效不更方,以上方4剂巩固疗效。后随访患者诸症消失。
  案2&&患者罗某,女,58岁。2011年10月就诊。患左膝骨性关节炎1月余,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疗效不著。查左膝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左肩关节疼痛,局部无红肿热痛,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有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查血糖为6.1mmol/L,一直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形体肥胖,血压140/90mmHg,偶有胸闷、口干,无咳嗽咳痰症状。舌质边尖暗红,舌苔微黄腻。左脉细涩,右脉弦细稍数。从湿热痰浊瘀阻论治,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处方:当归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升麻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茵陈15克,黄芩15克,葛根15克,苍术10克,白术15克,苦参10克,黄柏10克,知母15克,忍冬藤20克,石膏15克。5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后膝关节红肿热痛消失,行走时轻微疼痛。肩关节痛减轻。上方去石膏、忍冬藤。加山楂15克,巴戟天15克,5剂,水煎服。后随访患者疼痛症状消失。
  按:当归拈痛汤中羌活祛风胜湿,止周身痹痛,茵陈清热利湿,通利关节。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黄芩,苦参清热燥湿。升麻,防风,葛根祛风升阳而祛湿。苍术,白术健脾燥湿,使湿邪得以运化。人参,当归益气养血,扶正祛邪。知母清热润燥,兼能使全方辛燥而不伤津液。案1患者湿浊阻滞中焦症状明显,原方去人参、知母之恋邪之品。加入四逆散疏理中焦,以助化湿,使脾运得健,则诸症得愈。案2患者湿热下注症状明显,热毒症状突显,原方去人参,加入黄柏、忍冬藤、石膏清热通络止痛,更为合拍。待热毒症状消失后,去石膏、忍冬藤,加入山楂活血降脂,巴戟肉补肾阳祛风湿而止痛。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归拈痛丸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