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病的话能不能和半夏厚朴汤加减呢

  楼主半年前感觉嗓子非常不舒服,有东西在喉咙处卡着,吞不下去吐不出来,咽口水很明显,进食减弱,有时候像根棍子,有时候像一团棉花,有时候像痰。然后赶紧去医院查了电子喉镜和胃镜,显示慢性咽炎和浅表性胃炎,其余无任何问题。医生说是梅核气,又叫癔球症,开了点药回来吃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慢慢的好了。  前几天居然又复发了,然后楼主又吓的去医院查了个喉镜,还是毛都没有,又吃了几天药,没什么改善,难受死了。每天早上醒来感觉最轻,逐渐加重,吃了晚饭后最难受,不断吞口水想把东西咽下去,然后可能吞入空气太多又一直打嗝,几乎没什么胃口。  大家听说过这个病吗?来818
楼主发言:10次 发图:0张
  沙发  
  有人来818吗?  
  人工顶  
  我也有这种情况,还以为是慢性咽炎
  刷牙的时候不止刷牙齿,也要刷舌头后面和咽喉上面。  慢性咽炎而已,很多人都这样。
  我也有,这玩意和身体好坏有关吧。我是心情好没有烦心事的时候,抵抗力高这样的症状就消失,如果赶上抵抗力低心情差的时候很容易犯。  
  @江南大腿舞
07:45:13  刷牙的时候不止刷牙齿,也要刷舌头后面和咽喉上面。   慢性咽炎而已,很多人都这样。  -----------------------------  不是慢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是不同的病,咽口水有非常明显的异物感,不是喉咙疼,是有东西卡在喉咙  
  @物是人非的我们
07:33:10  我也有这种情况,还以为是慢性咽炎  -----------------------------  慢性咽炎是早上难过,刷牙恶心干呕,这个是晚上饭后难过,甚至你都可以指出来异物的位置  
  我老公就是  上半年咳嗽了时间长了,落下这个毛病  到现在也没好彻底,咽异物症  好像看不好也没什么要紧的,抵抗力好点就好点  反正我看他整天清嗓子也挺心塞的
  我妈得过,确实很痛苦,折腾了好几年才好
  @风轻云云淡
08:27:03  我老公就是   上半年咳嗽了时间长了,落下这个毛病   到现在也没好彻底,咽异物症   好像看不好也没什么要紧的,抵抗力好点就好点   反正我看他整天清嗓子也挺心塞的  -----------------------------  对,就这个,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非常难过,你能想象一直有东西卡在喉咙的感觉吗  
  我以前有过   压力大的话会得 而且越关注越会严重 别去想 会好些
  @niclove-18 08:42:31  我以前有过   压力大的话会得 而且越关注越会严重 别去想 会好些   -----------------------------  你是自然好的吗?还是吃了什么药  
  我是感觉气管那里痒,一年了做喉镜慢性咽炎,现在想去做个胃镜,也许是反流,但是不敢啊啊啊  
  梅核气在中医属常见病,病因病机非常简单,找个靠谱的中医开个方子吃吃就会好,小问题的  
  我有时候感觉被人掐住,喉咙没东西,但就是很难咽下去,属于这病吗  
  @悟空不
09:33:38  我有时候感觉被人掐住,喉咙没东西,但就是很难咽下去,属于这病吗   -----------------------------  吃饭有感觉不?吞咽难受不?如果没有,只是感觉喉咙堵,有异物,大概就是这病了  
  @薄荷少许姜三片
09:29:56  梅核气在中医属常见病,病因病机非常简单,找个靠谱的中医开个方子吃吃就会好,小问题的   -----------------------------  好的,谢谢你,不过我之前看好了,只是又复发了  
  你试试看奥美拉唑之类的,有可能和胃酸过多有关  
  @花积厨
心理作用,放松  
  顶一下  
  没听过……  
  半夏厚朴汤,如有热症,不宜用
  @niclove2011
08:42:31  我以前有过  压力大的话会得 而且越关注越会严重 别去想 会好些  -----------------------------  @花积厨
08:44:46  你是自然好的吗?还是吃了什么药  -----------------------------  我不严重 就是小时候总感觉要吞东西 忍着的话就难受 一阵一阵的 长大了自然好了 紧张的时候还会这样 但是平时不会了
  我是食管炎,也是这个症状。  
  心情不好,肝气郁结就会,太难受啦  
  楼主,你的梅核气现在好了吗?  我现在也是这个状况,好痛苦。
  @花积厨 18楼
09:37  @薄荷少许姜三片
09:29:56  梅核气在中医属常见病,病因病机非常简单,找个靠谱的中医开个方子吃吃就会好,小问题的   -----------------------------  好的,谢谢你,不过我之前看好了,只是又复发了  -----------------------------  楼主之前怎么治好的?吃中药还是西药??  
  @幸福爱彤彤 30楼
12:27  就每天起床吃早饭前没有,吃完早饭之后一整天喉咙那都有东西哏在那  -----------------------------  那你现在好了么?去医院看过没?  
  半夏厚朴汤,楼主我建议你去看中医,不去的话这个方子就可以
  @卖萌的小怪兽 10楼
08:35  我妈得过,确实很痛苦,折腾了好几年才好  -----------------------------  
  楼主可以试试艾灸,点燃艾条对着嗓子不舒服的地方灸,我当时灸了几分钟就打了几个嗝,打嗝之后好了很多,多灸几天试试。
  我也是  感觉喉咙被一团气压着  呼吸困难  尤其是下午晚上明显  躺下更难受
  天哪天哪!我就是这样!居然在这里看到病友了…但梅核气我头一次听说,也是总感觉有东西卡在喉咙里,看医生也说是慢性咽炎,楼主有什么办法可以治好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分享:抽屉&&&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
关于中医不治病的笑话很多,比如这一则:你去看中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西医吧。”那说明你是真的有病了。你去看西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那说明你的病真没救了。
至于看中医还是西医什么时候板起脸来变成立场问题,变成相信愚昧还是科学的信仰问题,我不知道,但是不舒服了,去协和东院排俩小时排个号还是去东直门中医院排俩小时排个号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无关宏旨的个人选择。
记得年初青年歌手陶贝娜因罹患乳癌辞世的消息,就引发过一轮对于中医误病的声讨;最近屠呦呦得诺贝尔医学奖与中医是否有关,又引发了一场大大的口水。如果说如今在日益落寞的网络上扔出什么话题仍然会迅速引爆,令抗辩双方形同水火势不两立的话,那么“中医到底是不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是个值得一试的选择。
——某一天,我就用这样一个激进的疑问起头,与大学就读西医科,从业后专擅中医20年的父亲进行了一番小小的探讨。
家父学习中医也是不得已。文革前一年从北京医科大学(如今已并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分到了缺医少药的河北省某县医院。为了尽量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杂症就成了上面倡导而实际干起来也不得不如此的一拍即合。于是那时很多西医大夫, 都成了中西医结合的通才。而那些有些古文甚至国学根底的,自然运用的更加纯熟些。
回到今天。“中医是不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拿这个问题请教半辈子用中医治病的家父,他的回复很令我意外——当时我还以为他会一挥老拳把我打到西厢房去。以下是他的说法:
“中医总的来说是一种基于实证的实用学科。中医能治病,这是几千年走下来一个民族的繁衍验证过来的。世界上没有一种骗术能够存在如此长时间而不被摒弃。但是中医的麻烦是它的传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据某种自圆其说的原理而自证其有的。于是就不乏牵强 附会甚至白日见鬼的成分。比如这边是一种植物,那边是一种病,在这中间是一个大大的黑箱。这个黑箱就是这种植物治这种病的依据。(PS,在这里需要普及的是,中医的诊病治病的原理是凡病造始于阴阳不调导致虚、实、寒、热,而基于易经的五行生克,即木火土金水比附人体五脏六腑,以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治疗。)
比如说芦根,白茅,白色,中空,入肺经。因为肺为金,主西方,配兑位,兑为白。可以。那么还有银耳,白色,好,入肺经。但是冬虫夏草治疗肺病在说法上就有些麻烦,冬虫夏草是深褐色的实体,既不白也不空,那么好,以淡盐水冲调引经。。但还是不对,咸 主水啊,说好的金呢。别急,虫草色棕,棕为艮,为土,而土生金,所以虫草入肺经。这一圈绕的;还有,按照生克原理,金生水,但是得了肾病,补肺却不足取。你见过治肾病补肺的古方么?没有。此路不通。那怎么办?也有话,肾乃先天之本。它给你来个特殊化。肾是肇始,天生的,后天的没有谁能再生它;
还有一些古已有之的提法根本就被现代解剖学验证错误的。比如左肝右脾。肝明明在右侧,脾在左侧。那不是露馅了?然而不然。翻翻中医学基础就知道,中医里说的脾跟西医解剖学里的脾脏不是一回事,西医里的脾是个实体,而中医里的脾则是一系列功能的总 称,中医的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降拙,为仓廪之官。打个不确切的比方,中医里的脾好比是五脏六腑的动力系统,动力的强弱来源于脾气的盛衰,所以治疗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一系列脏腑下垂,中医开方总离不开补脾气。脾气补上来了,脏腑就托住了。升清么。又说,一看嘴唇发白,八成脾虚,为什么?脾统血,在 华为唇,嘴唇发白那一定是脾统血功能的疲弱所致;要是多梦少眠呢?开几盒人参健脾丸。为什么失眠要补脾?脾在志为思,所以健脾丸一定有安眠理气、调理中焦的作用。
关于中医治病原理最为归谬的例子来自鲁迅给父亲诊病的经历。因为肝腹水,于是乡下的老中医给配了败鼓皮丸,专门用了打破的旧鼓皮去克那腹水症。草药里的药引也很别致:原配的蟋蟀一对。即要捉本在一窠里的。鲁迅文中讽到,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 醮,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所以,中医为人诟病为医而几乎于巫,乃至白日见鬼也就不可避免了。
但是,你也不好说死鸭子嘴硬,中医几千年只赢在诡辩上。甚至恰恰相反,中医存续的每一天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检视,它一天也没离开过病人,一天也没离开实践。中医直到今天仍然实用,就在于它的实用,在于应对某些急症杂症明确而特殊的疗效。比如说胃下垂,西医没有非常特效的治疗手段。下垂了怎么办?开刀把胃系个绳儿拴嗓子眼儿上?不好办。一般是给开点儿胃动力药,遵医嘱回家锻炼身体。但是中医古方里有个治中气下泄的方子,补中益气汤。专门针对胃下垂。喝过十几付,确实症状见好,管用。我再让病人做钡餐,发现胃下垂的部位还是没变。胃下垂还是胃下垂。但是症状消失了,说明什么呢?说明中药对于脏器功能的调整是有作用的。
再比如,那时在县医院治疗流行性脑炎。文革中,脑炎很严重,死亡率也高,拉来的都是危重病人,开始的死亡率达到95%以上。也就是说,送到医院判断是脑炎,几乎就是九死一生。但是,在摸索了一年后,脑炎病人存活率达到了95%,倒过来了。怎么做到的?
乙型脑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病毒感染,上世纪70年代,抗病毒的特效药根本想都不要想,西医所谓办法只能对症治疗,就是针对症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出 现高热,用安乃近退烧;出现脑水肿,滴注甘露醇,山梨醇;出现抽搐,上镇静剂。。。基本就是陪着病人耗时侯,眼看着病人靠自身的抵抗力一天天对抗各种症状的轮番轰炸,直到病毒耗竭,或者生命耗竭。。。而治愈率发生明显逆转,是在西医的常规方案之外,我开始加入一剂中医的成方之后。这个成方叫“人参白虎汤”,是治阳明经症的主方,不解表,也就是说不退烧,是个清内热的方子。这个方子的作用是什么?并不是神奇地药到病除,而是消减高烧的次数。原来高热一天三到四次,用这服药清内热,让高烧减少到一天基本两次。同时,抓住了规律,也就是病人送来的第三天是最危险的一天,迎着这一天用药,上手段。主要这两个办法,让死亡率发生了逆转。你说中医的作用是什么?它不是决定性的,但是持续高烧是非常危险的,这剂汤药能够让高烧缓了一把,保存了体力,在与病毒斗争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刻,它能为病人赢得喘息的时间。你说重要不重要。这就像打仗,关键时刻见输赢,往往就看敌我双方谁能喘上那口气。
还有治梅核气。嗓子眼儿里老是憋着一口痰,咳也咳不出来,咽也咽不进去。西医看了,什么也看不出来,嗓子不红不肿,查血项白血球哪哪都正常,只能说没病回家吧。但是症状在啊。怎么办?中医有专门治这病的方子。《金匱要略》里的半夏厚朴汤。一副主理 气的成方,专门对治梅核气的症状,非常有效,但是这方子一点儿不消炎。(PS,这种病叫咽异感症,症状类似慢性咽炎。不是大病,但另有一股难受劲儿,而且吓人,经常被误诊为喉癌的早期症状。排查咽异感症非常麻烦,需要用X线摄片及食道钡餐筛查,排除隐蔽在咽部、颈部、上呼吸道、上消化道等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后,遍罪遭尽才能确诊。或者仍不能确诊。是为杂症。 )
最后,老头总结说,我知道中医怎么回事,所以那些包治百病蒙人攥鬼的杂音干扰不了我,我反而敢用它。上北医学的是系统西医,算是被西医刷过系统的,中医都是上班后自修的,但后来越老倒是用中医越多。对于中西医的态度,我是“不薄西而爱中”。
那倒是,我有亲身体会。小时候得过面瘫,突然有一天下午,半边脸不会动了,晚上刷牙,水在嘴里存不住,从一边流出来。西医讲面部神经麻痹。病因不明。只能用激素。效果还不保证。我爸问我是去医院扎针灸,还是在家给我按摩。我怕挨针,就说您给我按摩吧。结果。。。那真是每天半小时的酷刑,我跟我爸脸对脸一坐下,我妈就躲那屋去了。。都说大夫的手是最狠的,我爸的手劲在大夫里应该也是属于练过九阴白骨爪的,每天脸上五六个穴位按下来,我跟我爸一人一身透汗。过程里眼泪鼻涕流的那就甭说了。每天半小时穴位按摩,头一回体会了什么叫生不如死。是真疼。但是,到了,也是真给捏好了。这是真不是假。证据就是,长大后,我靠着这张脸谋生了许多年。
还有小时候初次生理期,运气不好正赶上去游泳,结果凉水一激月经停掉了,肚子却持续疼痛,难忍。我爸给开了一张方子,上面写得是抓七副,结果药店的伙计看了看方子,跟我说:这么热的天,你这么小一孩子吃这么苦的药?要不,我先给你抓3副,你吃了再来?我乐得偷懒,吃了那三副见症状完全消失了就没有再抓。后来很多年,都被痛经所困扰,每到痛的要去打强痛定时,我爸就慢悠悠地说:你欠我那四副药,且还那。呵呵。
说起中医,总像说故事,但是,作为中国人,对于那一撮撮植物的研末,就那么一搅合,一煮一篦,就着或辛或苦或微带酸咸的神奇味道趁热服下,总有一种病了也可以苟活在一切都好商量的温暖斗室里,哪怕暂时可以躲掉那种由不知名的冰冷器具所宰割的恐惧,也是好的。须是恭而安。
自从退休以后,老头儿这点儿本事,全奉献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了。小病来了小药三或七副,大病来了,怀疑什么毛病建议看什么科,化验结果出来再跟进辅助治疗,帮着病体固本培元。。。陪伴着他们走向新生或者陪伴着他们尽量少痛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成了老头儿乐此不疲的一大热衷。这些年,我妈想我爸开家诊所从此变身高级老头的发财梦一直是梦幻泡影,家里的七级浮屠倒是造了不少。。。讲真,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古道热肠的老中医。
老头儿如今已是风烛残年。4年前确诊癌症后,已经很少有人再上门了。这几年老人家的最佳战绩来自一对小两口,要了好几年,怀不上,中医西医,所有罪都遭一遍,身心俱疲。老头儿把了脉,问了病情,坐小桌上开药,说:行。这孩子我估摸能看得上。听了这话,两口子眼泪唰唰掉下来。。人千恩万谢的走了,我们埋怨老头儿话说得太满,怎么越老倒越发轻狂了。结果,药没吃到三个生理期,丈夫拉着半车补品来看我爸,进门就说:您必须收下,就冲我最自私的想法,从今以后您的命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您得硬硬朗朗保着我们把这孩子生下来。。。怀上啦!孩子出生的当天,丈夫打来越洋电话,啥都没说先拍了孩子屁股一巴掌,让大胖小子嘹亮的哭声亲自给胡爷爷报喜。。我觉得挺神,老头儿下了什么药。老头儿相当得意,说,一般怀不上孩子开中药都是以补中补肾补气血为主,谁也不会想到,我给她使的最主要的一味药是金疮药。。我问为什么,老头儿说:什么叫技术壁垒。这就是。要不怎么说老中医值钱呢。值钱在哪儿,无非在为变所适。现在中医院学出来的小大夫们只会背成方,给病人看病一味药都不敢擅动,误则误矣
原文链接:&
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那说明你的病真没救了。
火星赞助商分享:抽屉&&&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
关于中医不治病的笑话很多,比如这一则:你去看中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西医吧。”那说明你是真的有病了。你去看西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那说明你的病真没救了。
至于看中医还是西医什么时候板起脸来变成立场问题,变成相信愚昧还是科学的信仰问题,我不知道,但是不舒服了,去协和东院排俩小时排个号还是去东直门中医院排俩小时排个号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无关宏旨的个人选择。
记得年初青年歌手陶贝娜因罹患乳癌辞世的消息,就引发过一轮对于中医误病的声讨;最近屠呦呦得诺贝尔医学奖与中医是否有关,又引发了一场大大的口水。如果说如今在日益落寞的网络上扔出什么话题仍然会迅速引爆,令抗辩双方形同水火势不两立的话,那么“中医到底是不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是个值得一试的选择。
——某一天,我就用这样一个激进的疑问起头,与大学就读西医科,从业后专擅中医20年的父亲进行了一番小小的探讨。
家父学习中医也是不得已。文革前一年从北京医科大学(如今已并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分到了缺医少药的河北省某县医院。为了尽量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杂症就成了上面倡导而实际干起来也不得不如此的一拍即合。于是那时很多西医大夫, 都成了中西医结合的通才。而那些有些古文甚至国学根底的,自然运用的更加纯熟些。
回到今天。“中医是不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拿这个问题请教半辈子用中医治病的家父,他的回复很令我意外——当时我还以为他会一挥老拳把我打到西厢房去。以下是他的说法:
“中医总的来说是一种基于实证的实用学科。中医能治病,这是几千年走下来一个民族的繁衍验证过来的。世界上没有一种骗术能够存在如此长时间而不被摒弃。但是中医的麻烦是它的传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据某种自圆其说的原理而自证其有的。于是就不乏牵强 附会甚至白日见鬼的成分。比如这边是一种植物,那边是一种病,在这中间是一个大大的黑箱。这个黑箱就是这种植物治这种病的依据。(PS,在这里需要普及的是,中医的诊病治病的原理是凡病造始于阴阳不调导致虚、实、寒、热,而基于易经的五行生克,即木火土金水比附人体五脏六腑,以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治疗。)
比如说芦根,白茅,白色,中空,入肺经。因为肺为金,主西方,配兑位,兑为白。可以。那么还有银耳,白色,好,入肺经。但是冬虫夏草治疗肺病在说法上就有些麻烦,冬虫夏草是深褐色的实体,既不白也不空,那么好,以淡盐水冲调引经。。但还是不对,咸 主水啊,说好的金呢。别急,虫草色棕,棕为艮,为土,而土生金,所以虫草入肺经。这一圈绕的;还有,按照生克原理,金生水,但是得了肾病,补肺却不足取。你见过治肾病补肺的古方么?没有。此路不通。那怎么办?也有话,肾乃先天之本。它给你来个特殊化。肾是肇始,天生的,后天的没有谁能再生它;
还有一些古已有之的提法根本就被现代解剖学验证错误的。比如左肝右脾。肝明明在右侧,脾在左侧。那不是露馅了?然而不然。翻翻中医学基础就知道,中医里说的脾跟西医解剖学里的脾脏不是一回事,西医里的脾是个实体,而中医里的脾则是一系列功能的总 称,中医的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降拙,为仓廪之官。打个不确切的比方,中医里的脾好比是五脏六腑的动力系统,动力的强弱来源于脾气的盛衰,所以治疗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一系列脏腑下垂,中医开方总离不开补脾气。脾气补上来了,脏腑就托住了。升清么。又说,一看嘴唇发白,八成脾虚,为什么?脾统血,在 华为唇,嘴唇发白那一定是脾统血功能的疲弱所致;要是多梦少眠呢?开几盒人参健脾丸。为什么失眠要补脾?脾在志为思,所以健脾丸一定有安眠理气、调理中焦的作用。
关于中医治病原理最为归谬的例子来自鲁迅给父亲诊病的经历。因为肝腹水,于是乡下的老中医给配了败鼓皮丸,专门用了打破的旧鼓皮去克那腹水症。草药里的药引也很别致:原配的蟋蟀一对。即要捉本在一窠里的。鲁迅文中讽到,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 醮,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所以,中医为人诟病为医而几乎于巫,乃至白日见鬼也就不可避免了。
但是,你也不好说死鸭子嘴硬,中医几千年只赢在诡辩上。甚至恰恰相反,中医存续的每一天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检视,它一天也没离开过病人,一天也没离开实践。中医直到今天仍然实用,就在于它的实用,在于应对某些急症杂症明确而特殊的疗效。比如说胃下垂,西医没有非常特效的治疗手段。下垂了怎么办?开刀把胃系个绳儿拴嗓子眼儿上?不好办。一般是给开点儿胃动力药,遵医嘱回家锻炼身体。但是中医古方里有个治中气下泄的方子,补中益气汤。专门针对胃下垂。喝过十几付,确实症状见好,管用。我再让病人做钡餐,发现胃下垂的部位还是没变。胃下垂还是胃下垂。但是症状消失了,说明什么呢?说明中药对于脏器功能的调整是有作用的。
再比如,那时在县医院治疗流行性脑炎。文革中,脑炎很严重,死亡率也高,拉来的都是危重病人,开始的死亡率达到95%以上。也就是说,送到医院判断是脑炎,几乎就是九死一生。但是,在摸索了一年后,脑炎病人存活率达到了95%,倒过来了。怎么做到的?
乙型脑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病毒感染,上世纪70年代,抗病毒的特效药根本想都不要想,西医所谓办法只能对症治疗,就是针对症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出 现高热,用安乃近退烧;出现脑水肿,滴注甘露醇,山梨醇;出现抽搐,上镇静剂。。。基本就是陪着病人耗时侯,眼看着病人靠自身的抵抗力一天天对抗各种症状的轮番轰炸,直到病毒耗竭,或者生命耗竭。。。而治愈率发生明显逆转,是在西医的常规方案之外,我开始加入一剂中医的成方之后。这个成方叫“人参白虎汤”,是治阳明经症的主方,不解表,也就是说不退烧,是个清内热的方子。这个方子的作用是什么?并不是神奇地药到病除,而是消减高烧的次数。原来高热一天三到四次,用这服药清内热,让高烧减少到一天基本两次。同时,抓住了规律,也就是病人送来的第三天是最危险的一天,迎着这一天用药,上手段。主要这两个办法,让死亡率发生了逆转。你说中医的作用是什么?它不是决定性的,但是持续高烧是非常危险的,这剂汤药能够让高烧缓了一把,保存了体力,在与病毒斗争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刻,它能为病人赢得喘息的时间。你说重要不重要。这就像打仗,关键时刻见输赢,往往就看敌我双方谁能喘上那口气。
还有治梅核气。嗓子眼儿里老是憋着一口痰,咳也咳不出来,咽也咽不进去。西医看了,什么也看不出来,嗓子不红不肿,查血项白血球哪哪都正常,只能说没病回家吧。但是症状在啊。怎么办?中医有专门治这病的方子。《金匱要略》里的半夏厚朴汤。一副主理 气的成方,专门对治梅核气的症状,非常有效,但是这方子一点儿不消炎。(PS,这种病叫咽异感症,症状类似慢性咽炎。不是大病,但另有一股难受劲儿,而且吓人,经常被误诊为喉癌的早期症状。排查咽异感症非常麻烦,需要用X线摄片及食道钡餐筛查,排除隐蔽在咽部、颈部、上呼吸道、上消化道等部位的器质性病变后,遍罪遭尽才能确诊。或者仍不能确诊。是为杂症。 )
最后,老头总结说,我知道中医怎么回事,所以那些包治百病蒙人攥鬼的杂音干扰不了我,我反而敢用它。上北医学的是系统西医,算是被西医刷过系统的,中医都是上班后自修的,但后来越老倒是用中医越多。对于中西医的态度,我是“不薄西而爱中”。
那倒是,我有亲身体会。小时候得过面瘫,突然有一天下午,半边脸不会动了,晚上刷牙,水在嘴里存不住,从一边流出来。西医讲面部神经麻痹。病因不明。只能用激素。效果还不保证。我爸问我是去医院扎针灸,还是在家给我按摩。我怕挨针,就说您给我按摩吧。结果。。。那真是每天半小时的酷刑,我跟我爸脸对脸一坐下,我妈就躲那屋去了。。都说大夫的手是最狠的,我爸的手劲在大夫里应该也是属于练过九阴白骨爪的,每天脸上五六个穴位按下来,我跟我爸一人一身透汗。过程里眼泪鼻涕流的那就甭说了。每天半小时穴位按摩,头一回体会了什么叫生不如死。是真疼。但是,到了,也是真给捏好了。这是真不是假。证据就是,长大后,我靠着这张脸谋生了许多年。
还有小时候初次生理期,运气不好正赶上去游泳,结果凉水一激月经停掉了,肚子却持续疼痛,难忍。我爸给开了一张方子,上面写得是抓七副,结果药店的伙计看了看方子,跟我说:这么热的天,你这么小一孩子吃这么苦的药?要不,我先给你抓3副,你吃了再来?我乐得偷懒,吃了那三副见症状完全消失了就没有再抓。后来很多年,都被痛经所困扰,每到痛的要去打强痛定时,我爸就慢悠悠地说:你欠我那四副药,且还那。呵呵。
说起中医,总像说故事,但是,作为中国人,对于那一撮撮植物的研末,就那么一搅合,一煮一篦,就着或辛或苦或微带酸咸的神奇味道趁热服下,总有一种病了也可以苟活在一切都好商量的温暖斗室里,哪怕暂时可以躲掉那种由不知名的冰冷器具所宰割的恐惧,也是好的。须是恭而安。
自从退休以后,老头儿这点儿本事,全奉献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了。小病来了小药三或七副,大病来了,怀疑什么毛病建议看什么科,化验结果出来再跟进辅助治疗,帮着病体固本培元。。。陪伴着他们走向新生或者陪伴着他们尽量少痛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成了老头儿乐此不疲的一大热衷。这些年,我妈想我爸开家诊所从此变身高级老头的发财梦一直是梦幻泡影,家里的七级浮屠倒是造了不少。。。讲真,每个家庭都需要一个古道热肠的老中医。
老头儿如今已是风烛残年。4年前确诊癌症后,已经很少有人再上门了。这几年老人家的最佳战绩来自一对小两口,要了好几年,怀不上,中医西医,所有罪都遭一遍,身心俱疲。老头儿把了脉,问了病情,坐小桌上开药,说:行。这孩子我估摸能看得上。听了这话,两口子眼泪唰唰掉下来。。人千恩万谢的走了,我们埋怨老头儿话说得太满,怎么越老倒越发轻狂了。结果,药没吃到三个生理期,丈夫拉着半车补品来看我爸,进门就说:您必须收下,就冲我最自私的想法,从今以后您的命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您得硬硬朗朗保着我们把这孩子生下来。。。怀上啦!孩子出生的当天,丈夫打来越洋电话,啥都没说先拍了孩子屁股一巴掌,让大胖小子嘹亮的哭声亲自给胡爷爷报喜。。我觉得挺神,老头儿下了什么药。老头儿相当得意,说,一般怀不上孩子开中药都是以补中补肾补气血为主,谁也不会想到,我给她使的最主要的一味药是金疮药。。我问为什么,老头儿说:什么叫技术壁垒。这就是。要不怎么说老中医值钱呢。值钱在哪儿,无非在为变所适。现在中医院学出来的小大夫们只会背成方,给病人看病一味药都不敢擅动,误则误矣
原文链接:&
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那说明你的病真没救了。
火星赞助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夏厚朴汤治梅核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