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g4卡死必须按6shome键轻触返回吗或home

经验14577 米
威望235 米
在线时间1142 小时
版本6.3.17
机型Samsung N9005
签到次数55
MIUI版本6.3.17
早在发布时,该机针对各类跑分软件进行的负优化就让不少人难以理解,老罗也在当初锤子T1发布时表示“几乎所有世界级大厂的安卓都在跑分上作弊”,而跑分负优化看来也是与他们划清界限的一种做法。而如今“憋了”500天后,新发布的仍然在跑分上做了负优化,那么假如失去了跑分作为参考,锤子T2性能体验到底如何?于是我找来一台配置相近的一起体验一下,至于外观、拍照之类这次就不讨论了。||||
& & 配置上,LG G4与锤子T2均为高通骁龙808处理器+3GB运行内存的组合,所以综合跑分上两机也该相近,推测锤子T2的安兔兔跑分该在60000分以上,当然假如真的使用安兔兔跑一把的话我手里的锤子T2仅能跑出6600分,负优化得厉害。其次,种种原因导致锤子T2目前无法ROOT,所以各种测游戏帧数的App也行不通,于是我们也只好从实际体验出发。另外,目前LG G4售价2799元,与锤子T2非常接近。& & 虽然失去了像安兔兔这样手机综合性能跑分软件的参考,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与同样搭载骁龙808处理器和3GB RAM并且口碑非常棒的LG G4做一些单项对比。我们通过“圆周率计算”、“SDBench读取测试”、“3DMark”等几个方面的单独测试来推测出锤子T2与“骁龙808标杆儿机LG G4”的差距。1.圆周率计算
锤子T2在计算圆周率1000万位用时更短& & 首先要强调的是,在做每项测试时手机后台均会清空,且两机功能处于相同关闭或开启状态(蓝牙、Wifi等)。通过计算圆周率后1000万位的速度,体现CPU性能,同时该软件通过并行计算可充分利用每个核心。图中能够看到在圆周率1000万位的计算上,锤子T2为28.363秒、LG G4为29.746秒,锤子T2表现更优。
2.读写速度
两机读写速度差距较大,LG G4更优& & 接下来是使用SDBench进行读写速度测试,读写速度会可能会影响到游戏时的地图加载速度,更高的数字代表了更快的读写速度。图中能看到左边锤子T2的读写速度分别为136.13MB/s和53.15MB/s,LG G4为247.43MB/s和80.64MB/s,LG G4大幅领先,甚至我都怀疑锤子在此又做了负优化。3.3D Mark
3DMark的测试对于两机来说压力极大& & 然后是使用3D Mark进行的图形测试,两机得分仍十分接近,仅相差9分。造成他们的得分都不高的原因其实还是3DMark的测试场景“sling shot”对配置要求太高,即便是目前最顶级的旗舰手机都能被虐哭。产品:
2从实际体验出发 两机差距其实不大
& & 通过上面这三项初步测试我们大概能推断出在性能方面其实与确实是十分接近的,但是在游戏加载速度方面可能会稍慢,接下来就进行实测。
准备了从同一应用市场下载的8个App& & 日常使用中,App的开启速度直接影响了使用体验,在这里我找来了8个App,真实赛车3、微博、优酷、死亡扳机、大众点评、系统相机、中关村在线、神庙逃亡2(两机所有游戏来自同一应用市场),既有大型3D游戏、也有轻游戏和微博等常用App,按照同样顺序逐一打开,整个过程循环3次,记每轮以及最终时间做对比。& & 其中,每个App加载完毕后,通过HOME键回到桌面开启下一个App,遇到启动广告时点击跳过,相机启动后显示取景框即切换到下一个App,不计对焦时间。注意!整个测试过程进行多次取最好成绩,手工操作存在误差。
三轮跑下来LG G4用时更短& & 两机第一轮成绩LG G4大幅领先,用时74s依次开启完毕所有App;锤子T2第一轮则用时103s。到了后两轮,由于App都保留在了后台,所以基本都可以秒开,两机均未出现内存不足“杀App”的情况。后两圈LG G4均为28s,而锤子T2分别为20s和17s,总时间上两机分别是130秒和140秒,LG G4领先。& & 尝试多次后发现,第一轮两机主要是差在了真实赛车3的开启速度上,锤子T2明显更慢,不过好在后面还能追回来一些。在这之后我又保持8个App都在后台时,再开启一个NBA2K15,此时两机的3GB RAM均不够用,开始杀App腾空间。
3游戏性能评估 两机几乎无差别
& & 性能除了体现在App开启和加载速度方面,在运行大型3D游戏或看高清视频时也可拉开差距。看视频方面我试了1080P清晰度的电影,均使用手机默认播放器。在拖动滑块时画面未见卡顿,停下后也能立即开始播放。那么接下来详细说一下游戏感受,再次强调两机安装所有游戏均来自同一应用市场,我选了几个比较“吃配置”的游戏逐个体验。NBA2K15
NBA2K15两机均无法完美流畅运行& & 游戏方面我把前面测试提到的游戏都玩儿了一遍,大家都知道NBA2K15这款游戏对于性能要求极高,在两机上测试发现均无法实现完美流畅运行(默认画质),甚至在开球时两机都出现了超过1s的严重卡顿甚至画面停滞。游戏过程中倒是完全可以接受,偶尔轻微的“小卡”对游戏体验影响不大,整体来看这款游戏两机都算能玩儿。真实赛车3
真实赛车3两机流畅运行& & 随后是3D竞速游戏《真实赛车3》,竞速类游戏对于手机的流畅度要求很高,即便是瞬间的卡顿或是操作时延都会影响发挥。好在两机在运行《真实赛车3》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卡顿或操作时延,所以其他3D竞速类游戏应该也都可以流畅运行。节奏大师
音游对流畅度要求非常高& & 节奏大师是一款音游爱好者都十分喜爱的游戏,但每一个音游玩儿家都清楚在玩儿这类游戏时,即便是0.1s的卡顿都能造成MISS,导致无法实现ALL COMBO还要从新打。我使用两款手机分别打了3首7级曲目后,发现整个过程均未出现任何卡顿的情况,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死亡扳机
死亡扳机在目前手游中贴图质量很高& & 死亡扳机同样是一款“吃配置”的大型3D游戏,测试过程中我大概两机都玩儿了五、六关,其中大部份情况两机均能流畅“虐尸”,少数时候在行尸较多或是拐角处会略微卡一下,总体游戏体验两机仍未出现明显差距,均较为流畅。& & 游戏方面可以说两机在体验上是看不出差距的,当然这里指的游戏体验并不涉及的2K分辨率屏幕有多好,仅是流畅度方面的体验。游戏加载速度上除了上面提到的真实赛车3开启速度差异较大外,其余游戏开启速度和每关间的加载速度也都大致相近,某些游戏稍快,某些游戏则是LG G4稍快。
4玄学曲线要会看 但不适用所有场景
& & 最后,在流畅度方面其实我们也可以参考Android自带的功能,在开发者选项中开启“GPU呈现”,也就是俗称的玄学曲线。当然了,假如你会看的话也不是那么的玄。& & 安卓以60帧/秒为满帧,那么每一帧就是0.016秒,假如每帧大幅低于0.016秒那么你可能就会感觉到卡顿。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条绿线,它即代表了0.016秒的高度,假如条形图高于这条线,即代表时常超过0.016秒。但注意!这里指的是“蓝条”。
刷微博均流畅,仅极少数情况下出现轻微卡顿& & 我们在屏幕上操作时,能发现有好几种颜色条。红条指的是执行时间、橙条则是处理时间、而蓝条代表视图间隔了多长时间才更新,所以通常当蓝条高于上方绿线,就可能是掉帧了、卡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开着玄学曲线刷微博时明明不卡,怎么红、黄条还会跳那么高,其实蓝条仍位于0.016秒(绿线)范围内。& & 实际体验中,我分别使用两机刷了大概半小时微博,能见到大部分情况都是处于绿线之下。当然要注意再看GIF图时此方法不具参考性,很多GIF帧数很低,会造成蓝条突破天际的情况。总结:& & 最后,通过以上初步的体验,我想大家对于搭载骁龙808的在性能表现方面已经心里有数儿了。锤子将该机跑分进行了负优化,不过其实性能仍然是骁龙808的水准,可以说锤子T2的这颗骁龙808算是正常发挥,与同为骁龙808处理器的在除读写速度外的各方面性能体验不存在明显差距。& & 2015年,不少厂商出于保守考虑在自家旗舰上并没有使用骁龙810处理器,而是选择了稍次的骁龙808处理器。假如我们像罗老师那样抛弃跑分,其实在实际体验上这颗骁龙808处理器是完全可以应付各种情况的,但是假如还想凭借骁龙808在2016年手机市场畅通无阻的话可能就有些困难了。所以说,锤子T2来得确实有点晚。另外,3D Mark的测试环节也为我们展示目前手机性能在极高3D画面下是如何被蹂躏的,大多场景FPS低至5以下!所以将眼光放长远点的话,目前的手机性能其实还很弱,但满足当下日常使用算是够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 曾经有一个萌萌大人,后来我找不到她了。遇到她请告诉她,我很想她。
经验1804 米
在线时间14 小时
版本V7.2.3.0.LHNCNDA
积分 19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积分 19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机型红米Note3
MIUI版本V7.2.3.0.LHNCNDA
发这干叼?谁稀的看?傻逼版主
经验218 米
在线时间8 小时
积分 2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5 积分
积分 2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5 积分
发这干叼?谁稀的看?傻逼版主
MIUI 3000万
MIUI 3000万发烧友纪念勋章
MIUI 2000万
MIUI 2000万发烧友纪念勋章
1000万用户纪念勋章
MIUI1000万用户纪念勋章
MIUI 7纪念勋章
MIUI五周年
MIUI五周年纪念勋章
小米平板首发纪念勋章
小米平板首发纪念勋章
MIUI三周年
MIUI三周年纪念勋章
已关注极客秀微信
已关注微信
关注腾讯微博
已关注腾讯微博
关注新浪微博
已关注新浪微博
MIUI俱乐部发烧友
MIUI俱乐部发烧友
Copyright (C) 2016 MIUI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34号 | 京ICP证110507号细节设计决定优秀体验 LG G4评测 - 突袭新闻
当前位置&:&&&&细节设计决定优秀体验 LG G4评测
热门标签:
细节设计决定优秀体验 LG G4评测
来源:本网整理
编辑:李秀媚评论:
LG手机一直以高端的配置和人性化的体验著称,这次LGG4充分利用自家产业链的优势,将屏幕、摄像头、设计等细节进一步做到了极致
LG手机一直以高端的配置和人性化的体验著称,这次LGG4充分利用自家产业链的优势,将屏幕、摄像头、设计等细节进一步做到了极致
每年的第二季度都是手机大厂商们祭出自家旗舰产品发起抢夺市场份额的第一轮攻势,华为、三星、中兴、小米、ViVo、OPPO的众多国产手机的代表厂商都纷纷在中国市场上投放了自己重磅炸弹,有意思的是大部分的产品定价都会在3000元以上。5月19日晚上LG又在北京推出国行版LGG4,LG手机一直以高端的配置和人性化的体验著称,这次LGG4充分利用自家产业链的优势,将屏幕、摄像头、设计等细节进一步做到了极致。
细节决定体验
LG G4保留了LG手机一贯的韩系风格设计,表面上中规中矩的设计,实际在细节上有LG独到的匠心所在。首先一点,LG G4屏幕是一款曲面屏,曲面屏幕会让图象显得更立体、改善感官体验,同时在打电话和握持时会更贴合面庞和手掌,细节方面拥有直板手机无法超越的优势。虽然G4的弧度没有LG G Flex那么夸张,但是这种细微的弧度也有不错的体验。
其次,LG G4正面覆以一整块玻璃,黑色的边框与屏幕融为一体,在整块玻璃的覆盖下显得更为深邃。底部一个LG的logo,除此以外再无其他缀饰,整体设计虽然中规中矩但是相当简洁。
第三,LG G4依旧使用了塑料外壳,并采用了可拆卸电池的设计。虽然很多厂商已经放弃了这种设计,但是依旧有不少用户钟情于这种可拆卸电池。另外,现在在旗舰产品中很难看到塑料外壳的影子了,LG G4为了能用塑料打造出金属的视觉感,专门对后壳进行了金属拉丝和花纹的效果处理,相比一般的塑料外壳更具质感。
第四,LG G4机身的上下边框并不是笔直的,而是顶部和底部向中间倾斜,这点不起眼的设计让手机在需要小拇指托住机身时,不会感到咯手。
最后,LG G4最具个性的地方就是将电源键和音量键放置在了背部摄像头的下方,其实这种设计真的是需要时间来适应的,笔者最开始试用这款手机是,每次解锁都要先在左右两侧找一下,然后想起来原来解锁按键在背部,试用时间长了这种现象明显减少。另外,对于手掌比较小的用户来说,双手的食指可以轻松按到电源键,但是对于笔者这种手掌比较大的人来说,用食指去解锁就没有那么方便了。
新结构液晶显示屏
LG G4采用的是5.5英寸2K分辨率屏幕,作为目前全球手机屏幕主要供应商之一,LG手机在屏幕上的优势自然不会落后任何一家的产品。LGG4的5.5英寸屏幕也应用了新结构液晶显示屏,通过降低背光电流、采用负液晶技术来降低功耗,负液晶技术可以提升背光透视率,是屏幕锁表现的色彩更加鲜艳华丽。LGG4屏幕最高亮度提升到500尼特,对比度更是攀升至1500:1,在强光下的视觉观感也会更加出色。另外,LG G4由于是曲面屏幕,所以视觉效果更加立体,同时在掉落是也会对屏幕有缓冲作用。
ndroid 5.1的极致体验
LG G4搭载了最新的LG UX 4.0用户界面,这是基于最新的Android 5.1版本操作系统深度定制而来。最新的LG UX 4.0给人整体的感觉更加扁平化,色彩搭配也更加小清新,也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主要还是体现在主屏幕的朱能通知卡片,可以预先设置好,然后重要的事情会在适宜的时候提醒用户。
LG UX 4.0另外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底部的虚拟控制按键,与其他手机不同的是LG G4的虚拟按键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组合,包括返回键、Home键、菜单键、下拉通知、分屏显示、多任务键、SIM切换以及快速备忘录键,用户可以最多挑选其中5个按键放在底部,并且可以自由排序。其实以这种形式更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另外,触控看见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在某些应用中自动隐藏,开启这一功能后,只要在该app中处于非活动状态达到3秒,导航栏就会自动隐藏起来,比如说看视频时,预先设置好App,然后观看电影时最底部的按键就会自动隐藏,随后只要从边框向上滑动屏幕就可以唤出导航栏。
LG G4将设置页面按照分类分成四个标签页,分别是网络、声音和通知、显示屏以及常规等四大块,可能许多用户习惯了设置页面列表式排列,但是用过LG UX 4.0版本这种分类会帮助他们更快的找到需要设置选项。当然,如果用户不喜欢这种形式,也可以在右上角切换成传统的样式。
其实很少有几个ROM会在锁屏界面上下很多功夫,但是LG UX 4.0就是其中之一。首先从效果上来说,LG UX 4.0提供五种效果的解锁样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从功能上来说,LG UX 4.0可以在锁定屏幕上显示机主的信息,设置好就会在锁屏界面的中间部分显示预先设置好的手机号码。除此以外还可以显示天气动画或者添加快捷方式。
聚合页面最近常常出现在各种ROM中,LG UX 4.0也不例外,LG G4屏幕的最左边一屏,可以看到&智能小秘&的单独分屏,这里对LG健康、日历、音乐等功能分别进行暂时,可以快速查看日程安排、或是播放音乐、了解当日运动状况等等,其实这一页就是整合起来的自定义信息中心。
LG电视在家电圈里一直有不错的口碑,LG G4对于家电的支持也有所体现。LG G4顶部配有红外接口,同时LG UX 4.0内置Quick遥控器APP,可以这部手机 对电视、机顶盒、音频设备、投影机、DVD、蓝光、空调等设备进行适配遥控,而且不仅适配LG品牌,还能有包括长虹、康佳、TCL、海信等多达几百种品牌的产品进行适配,只要按照步骤,轻松几步就可以遥控家电设备。
除此以外,LG UX 4.0用户界面还有分屏多任务和多任务功能、双击亮屏、双击熄屏、放大操作查看当前壁纸等常见的手势功能。总体来说,这套用户交互界面从很多细节上增强了操作体验,而且搭配不错的硬件,流畅性也非常好,用起来非常舒服。
旗舰级硬件配置
LG G4 搭载5.5英寸2K屏幕,3GBRAM搭配32GBROM,处理器采用骁龙808六核64位处理器,主频1.8GHz,虽然骁龙808并不多见,但是相比骁龙810,性能一点也不逊色。LG宣称,他们用的骁龙808是与高通联合研发了两年而来的,专门为G4做了优化。网络方面,骁龙808支持TD-LTE、FDD-LTE、WCDMA、CDMA 1X、TD-SCDMA、GSM/EDGE等网络制式。
单反级拍照功能
说LG G4达到单反级别并不是吹嘘。首先,LG G4支持激光对焦,其实这项技术在G3上已经搭载,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对焦速度极快。其次,LG G4支持多点对焦功能,总共九个对焦点,如果用户没有自己选定对焦点,则相机就会自动进行多点对焦。第三,LGG4的主摄像头升级到了1600万像素,f/1.8大光圈、1/2.6英寸的相机传感器及支持多种模式,简单、基本与手动模式。在手动模式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白平衡、ISO、快门速度等。除此之外,LGG4还支持手动模式下将照片保存为RAW格式。当然了,LGG4也是支持美颜,不过美颜功能较多的体现在磨皮上。
简单模式(自动9点对焦)
LG G4作为一款旗舰手机 ,虽然相比三星、苹果更加低调,但是在体验上并不含糊,不仅是在系统优化方面,在设计上也是一样。软件功能上并没有太多花哨、无用的设计,而且用户需要的也都能够找到,个人感觉已经很到位了。在设计上,曲面屏幕不仅贴合手掌,更贴合面部,同时底部小斜面的设计也是恰到好处。但是由于电源按键和音量按键都在机身背部,而且距离很近,所以截图的时候真的很不方便。
3999元作为旗舰来说并不算贵,与三星、苹果、HTC相比有着不错的价格优势,但是在国内与国产手机旗舰相比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而且在如今这个连ROM都同质化的时代,LG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点或者黑科技才能在机海中脱颖而出。如果未来LG产品在售价降低同时加入自己的创新,相信会变成更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傅盛:一个创业公司的CEO应怎样做
Peter Thiel投资这些公司目的要治愈死亡
互联网金融新政落地:别动银行奶酪 告别野蛮
本网最新文章  没有物理按键你会习惯?Home 键还是留着吧"
  没了 Home 键的 iPhone,等于苹果失去了自己的一个主要标志,因为 Home 键正是 iPhone 与大多数 Android 以及 Windows Phone 智能手机之间的最大区别之一。无论是 LG G4、HTC One M9 还是索尼的 Xperia Z4 等 Android 旗舰机型都已经抛弃了物理 Home 键的理念,但是对手机体验的升级并没有带来什么效果。
  苹果的动作
  根据近日一则来自台湾电子时报的报道,苹果已经为&LCD&屏幕驱动向触摸屏供应商&Synaptics&提交了订单,而这些订单将会用于下一代&iPhone,这也同时意味着苹果自家的触控和屏幕驱动整合(TDDI)芯片的研发需要更多的时间。换句更简单的话来讲就是,iPhone&取消物理&Home&键不会这么快实现。
  因为苹果此前曾经招聘过&Renesas&的高级工程师,并让其在内部来为苹果进行&TDDI&芯片的开发,苹果希望让&Touch&ID&能够整合到&TDDI&芯片上,并置于屏幕内。此举可以让苹果在未来的&iOS&设备上淘汰实体&Home&键,不过从目前苹果下订单的举动来看,似乎这项技术还不足以在&iPhone&7&上就使用。
  综观这几年每一年都会不断出现,但却又一直没有成为现实的几大苹果产品传闻,iPhone&取消物理&Home&键无疑是争议最大,也是最容易引起热议的消息之一。
  乔布斯在&2007&发布初代&iPhone&时,曾经很自豪地表示整个手机的正面就只有一个物理按键,无论你进入到哪个程序的哪一步,只要按下这个键就能够返回到主屏幕,这也是&Home&这个名称的由来。虽然经过了&8&年的发展,Home&键的基本作用仍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只是加入了强大的&Touch&ID&指纹扫描功能。
  作为一家全球瞩目的科技巨头,我们不难想象苹果公司的实验室里会出现各种各样取消&Home&键的设计方案,甚至是原型机。而且,苹果也曾经在专利文件中暗示他们未来可能会打造一种全玻璃触控屏幕的&iPhone,意味着&Home&键会因此而消失。但是计划是计划,要成为现实还是需要经过很多步骤的。
  优缺点同在
  iPhone&会取消&Home&键的传闻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出现,这一类传闻也让苹果用户分成了两大阵营:支持取消&Home&键以及反对取消&Home&键。实际上,今年&6&月份的一份调查报告曾经指示,大约有&60%&的网友明确表示反对取消&Home&键,因为他们认为&Home&键一直都是&iPhone&的主要标志,而且取消之后的操作会更复杂。
  反对派则是表示,苹果一直都在不断创新,在&Home&键上加入&Touch&ID&功能正是体现了苹果不会固步自封,因此过不了多久他们也会抛弃物理&Home&键这一个传统。
  整个&iPhone&的机身看起来会更&一体化&,让触感技术布满手机正面的每一处。苹果的设计一直都很人放心,如果&iPhone&没有了&Home&键,他们会把原来&Home&键的功能加到触控面板上,用户可以通过一系列触摸又或者是手势来完成之前需要&Home&键才能完成的任何,比如说点亮屏幕以及在软件程序之间进行切换等。
  取消&Home&键还可以为用户节省潜在的维修费用。要知道,由于每日频繁使用,Home&键是最容易损坏的&iPhone&零件之一,这方面一直以来都有用户抱怨。如今&Home&键更是加入了先进的&Touch&ID&模块,维修一次可能要花费半部&iPhone&的价钱,非常划不来。取消&Home&键也就意味着大大降低了维修的风险,何乐而不为?
  再者,之间曾经有调查显示,亚洲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用户都非常喜欢使用&iPhone&上的&Assistive&Touch&功能(俗称&小圆点&),Home&键并不是经常使用。因为有不少用户认为,&小圆点&提供的功能比&Home&键更丰富,去掉使用率低的&Home&键根本就是大好事。在这些用户眼里,Home&键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累赘。
  iPhone&失去了自己的一个主要标志,因为&Home&键正是&iPhone&与大多数&Android&以及&Windows&Phone&智能手机之间的最大区别之一。无论是&LG&G4、HTC&One&M9&还是索尼的&Xperia&Z4&等&Android&旗舰机型都已经抛弃了物理&Home&键的理念,但是对手机体验的升级并没有带来什么效果,苹果不会瞎跟风。
  iPhone&会失去原有的手感。也许你会说&手感&并不是一款手机的全部,但我们要说的是实体键会给人一种实在感,一直划拳触屏屏幕对手指也没有什么好处,实体键还可以用来缓解一下。而且,平时出现死机情况的时候&Home&键还可以用来解决问题,没有&Home&键就只能强制重启手机了。
  还有一点就是,没了&Home&键,很有可能意味着&DFU&模式也自从消失,这对于刷机爱好者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再说了,如果&iPhone&的正面一个按键都没有,那和它的背面又有什么区别?你把&iPhone&从裤兜里掏出来的时候难以在第一时间分辨出拿的是正面还是背面,就像看到一块砖头那样。
  不一定实现
  也许,苹果一直都有想过解决&Home&键使用率变低的窘态,所以他们不断赋予它新的功能,所以我们在&iPhone&5s&的&Home&键上看到了&Touch&ID,我们也不排除&3D&Touch(或是&Force&Touch)功能出现在&Home&键上的可能,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这是对传统操作方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
  3D&Touch&是今年苹果特别为&iPhone&6s&和&iPhone&6s&Plus&打造的压力感知功能,它可以让用户在虚拟按键上操作上获得实质的震动反馈。根据苹果介绍,两款新手机采用的是具备&3D&Touch&技术的&Retina&显示屏,其电容式传感器集成在显示屏的背光层中,用来测量压力的细微变化。得到的测量结果随后与触摸感应器和加速感应器发送的信号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提供快速、准确和持续的响应。
  从近段时间的用户反馈来看,3D&Touch&的确非常强大,因此这一新功能的出现也被很多网友认为是苹果即将取消物理&Home&键的信号,但这始终是一个关系到&习惯&的问题。
  iPhone&上最有手感的按键部分莫过于&Home&键,对于摸惯了物理按键的用户,顺手一摸、一按,如此得心应手。但如果换成了虚拟的触摸按键,多年的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改掉。要知道,一些&Android&旗舰机采用虚拟按键之后,绝大多数用户仍然选择低头,眼睛看准了才按下去,LG&选择在背部加上按键也是同样的道理。
  无论苹果在未来是否会取消 Home 键,自然都会有他们的道理,但对我们消费者、使用者而言,也许为 iPhone 保留 Home 键是最好的选择。您现在的位置: &
实体Home键依然存在要感谢苹果三星
来源:网络&
日 20:19&&分享到:
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的手机已经不少,最近还刚刚结束了LGG4的上手评测。在上手过多款智能手机之后,我发现大部分智能手机有一点让我觉得稍微有些遗憾的地方,它们缺乏实体Home键,这使得方便性和安全感受到了一点影响。物理Home键曾经是每一台PDA都拥有的按键,但现在几乎已经不再出现在智能手机上,除了苹果Android、三星Galaxy系列以及三星GalaxyNote系列设备之外。其他的智能手机,比如LGG4、HTCOneM9、索尼XperiaZ3、Nexus6以及MotoX等手机早就已经使用电容性按键替代了实体按键。这些手机均拥有实体的电源按键,部分还有实体的相机快捷键,但全都没有实体Home键。当屏幕亮着的时候,Home键对于用户返回主屏幕十分方便。另外,当屏幕关闭,我从桌子上拿起手机的那一刻,我会由衷的感觉到Home键的重要性。方便:苹果iPhone手机上的Home键实在太方便了,它允许我单手按住启动Siri小助手,随后我可以吩咐小Siri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比如打电话,发短信,查路线等。我不清楚我使用了多少次这一功能来打电话、发信息、搜索目的地、查球队赛分,在这一过程中,我甚至不需要再用第二只手来操作手机。我还可以按下Home键,然后向上滑动我的iPhone6 Plus屏幕启动相机,随后即可拍下瞬间即逝的精彩。当我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我连手机都还没有解锁。当iPhone屏幕亮着的时候,快速双击Home键即可启动多任务管理器,我们可以查看所有正在运行的应用。此外,我的最近联系人也会出现在顶行,方便我联系他人,而不需要再在iPhone上开启电话应用。如果我正在听音乐,按下Home键即可操作音乐控制,在不解锁iPhone的前提下管理音乐体验。三星Galaxy和Note系列手机一直都配备Home键,三星几乎是安卓平台唯一配备实体Home键的大厂商了。三星手机Home键与苹果iPhone的不同,苹果为一个圆圆的形状,而三星GalaxyS6和S6Edge以及GalaxyNote4的Home键均为扁长的形状。在GalaxyS6和S6Edge中,双击Home键能够启动相机应用,允许用户快速捕捉最为精彩的时刻。很多时候,一些动态的美景易逝,比如赛场上的奔跑,车窗外的风景。安全:很多人的手机都会设置安全锁屏,通常有密码解锁或者图案解锁的方式。苹果和三星由于拥有实体Home键的缘故,他们可以将指纹识别传感器内置到Home键当中,比如iPhone6和三星GalaxyS6、GalaxyS6Edge都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早期三星Galaxy上的指纹识别功能体验不佳,不过到了GalaxyS6和S6Edge,指纹识别功能进步巨大,既迅速又准确,从没有出现识别滞后或者无法识别的情况。iPhone和Galaxy手机的指纹识别功能为许多手机之内的个人信息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因为Home键内置指纹识别传感器,用户需要经过指纹识别才能解锁手机,另外,在进行移动支付的时候,指纹识别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保护。安卓厂商众多,三星能够像苹果一样采用实体Home键也令我们意外。今年的三星GalaxyS6和GalaxyS6Edge经过了重新设计,取消了MicroSD卡和可拆卸电池的设计,尽管如此,三星还是保留了实体Home键的设计,我们希望三星未来的机型继续保留这一设计。至于苹果,我们不担心Home键会被取消,因为用户太习惯也太依赖这一按键,而且它已经成为iPhone的关键元素之一,拥有很高的辨识度,甚至成为了很多人购买设备考虑的因素。不过,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在说,Home键可以被取消。第一个原因是,实体Home键的存在,占据太多空间,让手机下巴更长,再加上iPhone没有采用窄边框设计,因此5.5英寸屏幕的iPhone6Plus机身接近6英寸屏幕的安卓手机。此外,还有人表示Home键的存在浪费了iPhone的空间。说到浪费的空间,由于iPhone6和iPhone6Plus采用了大屏的设计,为了照顾单手操作他们加入了Reachability这个功能,说明苹果是考虑到了为大屏手机进行优化的。那么同样的重新考虑为什么不能出现在Home键上,为什么不能改变大屏手机浪费了的空间呢?也许Home键占空间大,浪费空间,但我们上述的便利性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安全性这两大优点足以将它的一些缺点掩盖,我们很感谢它的存在,并希望它继续出现在未来的机型上。
版权所有:勤加缘网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资讯热线:020-&&&&
邮箱:&&&&
在线沟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 home 轻触返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