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尼根守灵夜在线阅读的守灵夜第一句是怎么写的

我看《芬尼根的守灵夜》的翻译
我看《芬尼根的守灵夜》的翻译
9:42:30 &&&&文洁若&&&&
来源:凤凰网
&&&&一晃我和萧乾翻译的《尤利西斯》已经出版18年了,当年《尤利西斯》出版时在国内外引起的乔伊斯热至今依然历历在目。2003年我有事到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的系主任陈思和先生知道后,就派他的博士后戴从容来请我做“《尤利西斯》在中国”的讲演,那时戴从容正在复旦大学开设“《尤利西斯》精读”课,一百多人的大教室里当时坐满满的,过道两边也站满了人。年轻人对乔伊斯的热情让我感到非常温暖,让我相信乔伊斯在中国的年轻一代中也能找到知音。&&&&我这个信念今年在戴从容身上得到了证明。当戴从容把一半页面都是注释的《芬尼根的守灵夜》的抽印本送到我家里时,我既震惊又敬佩。《尤利西斯》出版后我曾想一鼓作气把《芬尼根的守灵夜》也翻译出来,但萧乾对我说,《尤利西斯》被人称为天书,实际上《芬尼根的守灵夜》才是真正的天书。《尤利西斯》再难还是能翻译的,《芬尼根的守灵夜》对语言的改变太大,对译者的要求太高。我们就算翻译出来也不可能超越我们翻译的《尤利西斯》。当时我还不大服气,尝试了一页,但尝试之后就放弃了,做不去。《芬尼根的守灵夜》太难,如果没有充分的前期积累根本无法入手。所以当我听说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已经翻译出来时感到非常震惊,但当我听说译者是戴从容的时候我放心了,我相信她能行。在复旦大学做了讲座后我和戴从容有过通信联系,对她比较了解,她对《尤利西斯》的一些看法让我相信她是一个真正懂乔伊斯的人。这些年来,她一直没有中断对乔伊斯的研究,由她来译《芬尼根的守灵夜》靠谱的。&&&&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我翻译《尤利西斯》的经历让我明白戴从容做的这项工作有多难。年我翻译《尤利西斯》时,几乎每天不下楼,困了就合衣而卧,一天要翻译15或16小时,整整忙了四年零三个月,才终于把《尤利西斯》译完。那段生活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戴从容不但要翻译的作品比《尤利西斯》难上数倍,她还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还有学校里那么多的教学、科研务,她能克服这么多的困难把《芬尼根的守灵夜》翻译出来,付出必然是巨大的。她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工作,她应该为自己感到自豪。日本曾经有过三个人先后翻译《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个失踪了,第二个神经出了毛病,第三个才翻译完,而且最后出来的日译本的注释也没有戴从容的多。&&&&《芬尼根的守灵夜虽然难,但是很有意思。萧乾曾从英国带回来一张乔伊斯自己读《芬尼根守灵夜》第一部第八章的唱片,可惜的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丢了。乔伊斯在这一章中描写的是两个洗衣妇在河边边洗衣边聊天,整章描写听起来也有河水流淌的感觉。这样作品在文学史上也是非常有趣和难得的,值得每个喜欢文学的人去关注和阅读。&&&&当年翻译《尤利西斯》的时候我劝萧乾说,感情回忆录没什么意思,人不能重复自己,必须得向前走。其实乔伊斯也是一个不肯重复自己的人,他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与《尤利西斯》不一样,这样的作品只有采用更多的注释才能把原来的意思翻译出来。当年我尝试翻译《芬尼根的守灵夜》的时候考虑的也是注译的方式。不管乔伊斯的意图如何,《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词语的多义性和开放性已经超出用一个汉字或者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句子表达出来的可能了我翻译了很多作品,我的翻译原则是要尽可能地保留原著的面貌,就连虚词,如果可能,我也要翻译出来,萧乾当年就开玩笑说我是一个零件也不丢的人。像《芬尼根的守灵夜》这样的作品一个零件都不丢当然不可能,但是要尽可能多的重现原著的面貌,只有注释的方式才能做到,我得戴从容的这个思路是对的。&&&&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个译本与一般的注释本又不一样,正文的排列方式非常像我国古代典籍的注疏本,用小字加入随文注。喜欢情节的人就看大字,希望更深入地了解的人就把小字也加上去,用这样的方式来翻译西方作品既传统又新颖,这种尝试非常有价值。
http://www.ewen.cc
版权所有:上海人民出版社
&&技术支持: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
沪ICP证020698《芬尼根的守灵夜》(以下简称《守灵夜》)是乔伊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其晦涩难懂让很多“乔学”专家也难以轻松阅读。在中文版出版之际,早报记者专访了该书译者、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从容,试图从故事情节、阅读此书的方法和阅读乐趣,以及小说对文化的影响向读者作出解读。《守灵夜》讲的是什么?乔伊斯选择了意大利哲学家维科在《新科学》划分的人类历史的四个阶段作为全书框架。第一部从各个角度讲述了主人公HCE与他的妻子ALP的身份和传说。东方早报:你说《守灵夜》是一部没有故事的小说,但要阅读一部小说包括《守灵夜》,我们还是希望知道它到底讲了什么。《守灵夜》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戴从容:与在《尤利西斯》中选择《奥德修纪》作为作品的脚手架一样,在《守灵夜》中,乔伊斯选择了意大利哲学家维科在《新科学》划分的人类历史四个阶段作为全书的框架。《芬尼根的守灵夜》共四部。第一部共八章,呼应着维科模式中的“神的时代”;第二、三部各四章,分别呼应着维科模式中的“英雄的时代”和“人民的时代”;最后一部只有一章,呼应着维科所说的历史的“回归”。前三部的章节数目都是四或四的倍数,显示出各部书的内部同样呼应着维科的四阶段说。有的乔伊斯学者提出,第一部也可以分成两组,每组各四章,分别为父亲的故事和母亲的故事。不过这些内部的四个一组在内容上有时并不完全呼应维科的从神、到英雄、到人民、到回归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已翻译完成的是第一部,在章节上占了全书的近一半,篇幅上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还多。该部从各个角度讲述了主人公HCE与他的妻子ALP的身份和传说,其中还穿插一章描述了HCE的儿子山姆的种种品性和劣迹。全书的主题和母题在这一部中都得到概括和总汇,后面几部可以说是这一部的扩展,因此了解这一部分可以对了解整部《守灵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一部分的前四章围绕本书主人公HCE展开。第一章叙述的是芬尼根(男主人公的一个化身)的死亡和守灵。伴随着他的死亡和复活的是整个人类,尤其是爱尔兰的历史的毁灭和复苏。这一章的重心是两个场景,一个是芬尼根的守灵夜,一个是参观凤凰公园的惠灵顿纪念馆,纪念馆的展品讲述着一场与历史记录全然不同的惠灵顿与拿破仑的战争。在第二章中,HCE来到都柏林,HCE这个缩写囊括了男主人公的各种化身。此时的HCE就如同中世纪的英雄,人们纷纷流传着他的种种事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在凤凰公园犯下的下流罪行。于是,在第三章中,都柏林的法庭对HCE展开审问,可是证人们却众说纷纭,与其说审问确证了HCE的罪行,不如说让读者领略了叙述的虚假。直到最后,法庭也没有对HCE的罪行给出一致的说法,但他依然被关进一个房间,听凭人们朝他扔石头,而他却如那些为人类的原罪而隐修的僧侣一般,耐心地抄录着经书。他的坟墓建造起来,棺材却失踪了,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逃亡在外。第四章叙述HCE的死亡和复活,但并未遵循时间顺序,反而又回到了关于HCE的罪行的另外一些说法,同时“四个老人”这一主题也被穿插进来,使这章的叙述显得格外凌乱。第五到第八章主要是ALP的故事,ALP这个缩写是女主人公安娜?利维娅?普鲁拉贝尔的各种形象的总括。在第五章中,ALP主要作为一只老母鸡,在半夜12点刨出了一封信,这封信上写着HCE的故事,因此现在人们对HCE的认识演变为了对信的破译。从书中对这封信所做的描述看,这封信其实就是《守灵夜》。第六章叙述的场景转向了一个类似教室的地方,内容则是12个问题和回答,这些问答围绕着全书的各个主题。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在伊索寓言的基础上改编的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这次与伊索寓言中一样没有吃到葡萄,不过不同的是,它没有谎称葡萄是酸的然后走开,而是与葡萄相持到黄昏,最后狐狸和葡萄分别被两位女性拾走。一朵小云努力想吸引它们的注意但没有成功,为它们滴下了悲伤的泪。第七章在第一部中略显突兀,叙述突然离开HCE和ALP,转向他们的儿子山姆。有的研究者解释说之所以有这一偏转,是因为山姆是安娜的宠儿。不过这里山姆的形象并不光彩,他被描绘为一个下流无耻的冒牌货,证明他的下流成为全章的主要内容。最后一章是两个洗衣妇在河边一边洗着ALP的衣服,一边谈论着她。在她们眼中,ALP照料、讨好、保护着HCE,并给孩子们带来礼物和快乐。怎样读《守灵夜》?对乔伊斯来说,重要的不是解读情节,而是看他自己怎么说,怎么写细节,他的点点滴滴把我们跟东西方文化联系在一起。东方早报:普通读者能读懂《守灵夜》吗?本文来源:http://ewen.cc/books/bkview.aspx?bkid=235574&cid=714038(上传者:羊咩咩)
&&&&1、山西出版传媒网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储存空间,网站所有信息资源均来自于网友上传,我们尊重每位用户上传内容的完整性,不进行任何非技术性的编辑或篡改。
&&&&2、山西出版传媒网一直坚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他人合法知识产权,但由于无法对用户上传的作品涉及或包含的权利信息进行甄别,我们需要各位权利人给予我们信任和支持,共同来维护您的权利。
&&&3、&权利人认为山西出版传媒网所提供的信息存储空间、搜索或链接服务存储、搜索或链接的内容所涉及的作品侵犯了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或者被删除、改变了自己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可向山西出版传媒网提交书面通知(详见),山西出版传媒网收到权利人的通知后,将及时删除涉嫌侵权的作品,或者断开涉嫌侵权作品的链接,山西出版传媒网对上传者在网站上实施的此类侵权行为不承担侵权法律责任。《芬尼根的守灵夜》中文版面世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芬尼根的守灵夜》中文版面世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芬尼根的守灵夜》是天书?读完需要1000个小时(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陈思和左、戴从容中与孙甘露昨在书展上谈“天书” 图TP  昨天,上海人民出版社在上海书展上宣布,将于下月推出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晚年作品《芬尼根的守灵夜》中文注译本。与《尤利西斯》相比,《芬尼根的守灵夜》在大众中的知晓度显然没那么高这部“天书”由乔伊斯耗费17年著成,出版至今73年,已被译成多国文字,但此前无中译本。  为何称天书  为什么说《芬尼根的守灵夜》是“天书”?中文版译者、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从容介绍说,小说里有成百上千个乔伊斯自己制造的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合语法和逻辑的搭配比比皆是,每个词语都可能包含不止一个含义。至于该书的句子和结构,更是颠三倒四得不知所云,来去随意得超出常情。  乔伊斯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创造了九个100字母长和一个101字母长的单字,最有名的是他用100个字母拼成的“雷击”一词,模拟雷声不断,由十多种不同语言中的“雷”字组成,每一种雷声都有其时代背景。《芬尼根守灵夜》还夹杂有1000首左右的歌曲,大多取自歌剧、流行歌曲、民歌。小说的另一特点是时常离题,故事中夹杂着不相关的故事,甚至穿插广告,第64页至66页是最著名的离题,穿插了一个减肥广告以及一个1927年的美国案件。  难读但重要  曾有一位乔伊斯的研究者称,要读完这本书,最少需要1000个小时,也就是说,即便每天读10个小时,也要三个多月才能读完。戴从容提供的另一组数据也能说明问题:这本书的法语版从1938年开始翻,1982年才出了全译本;意大利语版花了10年;德语版花了19年;波兰语版花了50多年。戴从容目前翻译了小说四部中的第一部,已经花了8年时间。  乔伊斯为创作这部小说付出的心血远超《尤利西斯》,在作品完成时,他甚至说除了死之外便没什么好做的了,并放言“这本书至少可以让评论家忙上三百年”。1998年,美国兰登书屋《当代文库》编辑小组将它列入了“本世纪一百本优秀英文小说”。戴从容介绍说,它的字谜一样的词语改变了当代文学的阐释方式,该书迷宫一样的结构早已成为当代众多作品模仿使用的手法。  阅读有方法  已读过中文版抽印本的孙甘露说,读这本书确实是一个挑战,但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挑战,“至于说到理解、懂这个问题,就像读《红楼梦》,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的,这才是有趣的部分。”他表示,译者在翻译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注解,注解的文字量甚至远超原著,翻译的方式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我们可以先不借助注释,就是先通读一遍,就像读诗歌一样,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  戴从容则提醒,阅读这部小说时,从一开始就必须放弃自己头脑中固有的文学模式,否则会觉得它在胡说八道。不要希求读到“他人即地狱”这样的警句,乔伊斯不是提供心灵鸡汤的人。它的词语是无限开放的,乔伊斯允许读者不断加入各种偶然性在里面,它的整个意义是开放的。要读完全书,让它从整体上改变你对文字、语言、文学以及人生的既有看法。  慢慢感受美  暂时看不懂也不等于没有阅读乐趣,昨天在活动现场,有一位英国留学回来的读者便告诉记者,他阅读过小说的英文版,“我只看了三分之一,掐头去尾,中间没有看,这三分之一也看了很久。虽然没完全看懂,但我能感觉到一种美。”  陈思和说最近他在读三本书,第一本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这本书即便对德国读者来说也很难读,还没读完他又找到《2666》,也是一部很长的小说,然后又找到《芬尼根的守灵夜》。“三本书我目前一本都没有读完,但是我喜欢读这样的书,它可以陪伴你慢慢地享受自己的生命。”陈思和建议读者,读书不是干活,是一种精神享受,越慢越好。
(来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UN612)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这些奇葩妹纸居然都挺美……[]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芬尼根的守灵夜》不再是天书
[摘要]70多年来,一向以晦涩难懂著称的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巅峰巨作《芬尼根的守灵夜》一直是读者难以攻克的“天书”,然而朗诵、音乐和最新的数字技术正在为这部巨著打开新的阐释之门。70多年来,一向以晦涩难懂著称的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巅峰巨作《芬尼根的守灵夜》一直是读者难以攻克的“天书”,然而朗诵、音乐和最新的数字技术正在为这部巨著打开新的阐释之门。90年前的4月,福特·马多克斯·福特(Ford Madox Ford)主编的《美洲评论》(Transatlantic Review)第四版正式亮相,其中摘录了詹姆斯·乔伊斯继1922年《尤利西斯》(Ulysses)问世以来的最新作品《芬尼根的守灵夜》。这篇长达八页的片段只是小说的开头,相比《尤利西斯》,这部尚未完成的作品看起来更为惊世骇俗。从《美洲评论》的微型剧透到日《芬尼根的守灵夜》最终出版,之间整整隔了15年,漫长的创作周期令该书的长期支持者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丧失了兴趣,却吸引了一批年轻的作家、评论家和出版人,包括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尤金·乔拉斯(Eugene Jolas)、罗伯特·麦卡蒙(Robert McAlmon),还有斯图亚特·吉尔伯特(Stuart Gilbert)。《芬尼根的守灵夜》在出版前的岁月里可以说经历着双重待遇。一方面,该书一直是学术界的宠儿,少见地成为各种解释学的研究对象;但另一方面,该书又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普通读者,甚至还包括那些欣赏乔伊斯早期作品的读者。这样的双重待遇导致《芬尼根的守灵夜》成为一部声名在外,而评论者却多过读者的天书,成了“挑战阅读极限”的代名词,好像给了普通读者一个借口,可以向全世界宣称自己没有读过、也永远不会阅读这部作品。然而,如果仅仅直接从文字入手,任何文字其实都是可以被阅读的。该书的许多推崇者都建议,接触《芬尼根的守灵夜》最好的方法是把它视为一部口述文学。乔拉斯就曾说过:“听过乔伊斯本人朗诵这部作品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精湛文笔中的韵律之美,沉醉于那种音乐般的流动性,以及由每一个元音和辅音构成的天然结构。”乔伊斯用他的爱尔兰土腔留下过一段关于“安娜·利维亚·普鲁拉贝尔”(Anna Livia Plurabelle)段落的录音,这段录音录制于1929年的剑桥正交学院。40年后,爱尔兰民谣组合“都柏林人”(the Dubliners)的主唱路克·凯利(Luke Kelly)阅读了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并录制了《芬尼根的守灵夜》中出现的一首民谣《皮尔斯·欧·赖利的民谣》(The Ballad of Persse O’Reilly),皮尔斯·欧·赖利是小说开头时出现的酒店老板伊厄威克(Humphrey Chimpden Earwicker)的“反对者”。最令人吃惊的是爱尔兰作家帕特里克·希利(Patrick Healey)录了一段长达35小时的朗诵录音,总共耗时四天,在都柏林的弓巷录音棚录制而成。自从2012年《芬尼根的守灵夜》的版权在欧盟国家出售一空以来,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该书层出不穷的新版本打破了费伯出版社(Faber)的标准版本独当一面的局势,新增出定价合理的华兹华斯出版(Wordsworth Classics Paperback)的平装书版本,和价格稍贵但装订精美的弗里欧书社(Folio Society)的版本。爱尔兰演员奥尔温·富埃雷(Olwen Fouéré)干脆把这部作品搬上了舞台,与乔拉斯所谓的“口述解读法”相得益彰。你甚至还可以在都柏林凤凰公园里开始一段“芬尼根之旅”。费伯出版社的标准版《芬尼根的守灵夜》。华兹华斯的经典系列平装版。 弗里欧书社的精装版。 中文版《芬尼根的守灵夜》。更有趣的是,《芬尼根的守灵夜》日渐进入主流文化视野意味着这部作品将以超越印刷文化的形式向全世界推广。笔者在网上发现一个绝佳的注释版本,仿佛这本书是一个早期的超文本,让笔者联想到其他一些晦涩的现代主义作品,比如艾略特(Eliot)的《荒原》(The Waste Land)和庞德的《诗章》(The Cantos)。如今我们可以想见,《芬尼根的守灵夜》在当时那个年代急需一个像网络这样的媒介,来开启对此书的多重解读。同样的,现代网络也为《芬尼根的守灵夜》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者。推特上有一个名为“芬尼根读者”(@finnegansreader)的账号,以每次不多于140字的篇幅连载这部皇皇巨著。该推特账号的粉丝已经超过1500人,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方式带领读者进入这本几乎“不可读”的天书。此外,另一个更受欢迎的名为“FW_WOTD”的账号(@FW_WOTD)每天都会对书中的多义词进行解读。 名为“FW_WOTD”的Twitter账号每天都会对书中的多义词进行解读。西雅图插画家史蒂芬·克劳(Stephen Crowe)在他的网站正在进行“芬尼根计划”(Wake in Progress),以插画的形式重构《芬尼根的守灵夜》,这项正在进行当中的项目通过一幅幅图像将乔伊斯的作品重构为一部漫画小说。这种雄心壮志的疯狂计划只能在网上进行,因为印刷出版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也无法适应克劳缓慢的创作进度。
插画家史蒂芬·克劳在他的个人网站上进行的“芬尼根计划”。另一个关于《芬尼根的守灵夜》的项目正在名为“Waywords and Meansigns”的网站上进行,该项目借助数字技术,音乐家创作了一系列《芬尼根的守灵夜》的音乐版本,并且已经在网站上公布了一些作品小样。完整版本在5月4日免费发布,以纪念该书出版76周年。网络究竟是否改变了我们对乔伊斯这部晚年巨作的解读方式?笔者虽然身为专一的印刷品爱好者,但也不得不承认《芬尼根的守灵夜》的确需要借助网络推动对作品的解读。乔伊斯通篇的隐喻、双关和多线性叙事可能正需要以超文本和线上阅读的形式才能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只是笔者的猜想),未来的读者将无法理解《芬尼根的守灵夜》为何曾被冠以“天书”之名。(文/ 周欣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sophiaw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芬尼根守灵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