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朝阳中医院幽门螺杆菌有没有查幽门螺杆菌的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元凶吗?要不要治?
  指导专家/吕宾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幽门螺杆菌,简称Hp。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p感染了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人口,其发病率各个国家不同,甚至同一国家的各个地区也不相同。目前已知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
  中国、欧美、非洲的Hp感染率分别约60%、40%、70%。
  浙江、广东、西藏的Hp感染率分别约60%、40%、80%。
  早几年,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的知晓率并不高,这几年,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加上不少单位在体检时增加了幽门螺杆菌的检测项目,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一病菌,与此同时,每年体检季,都会有不少人患上&Hp恐慌症&。
  前几天,吕院长的门诊中来了一个女病人,怀里抱着2岁大的孩子,旁边站着孩子外婆,一家三代人来看幽门螺杆菌。
  女病人说,自己体检时查出了幽门螺杆菌,但她平时从来没觉得胃部有不适,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得了这个病,孩子一直是她和外婆两人带的,给孩子喂饭时也曾舔食过饭菜试温度,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把病菌传染给孩子,所以非常焦虑。
  吕院长回忆说,女病人要求他给自己开杀菌药,给孩子和外婆也做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如果查出也感染了,就一起治。
  &结合病人的病史、症状和胃癌家族史判断,她可以不必治疗,但病人坚持用药,生怕传染给孩子,其实有点过于恐慌了。&
  吕院长说,除了恐慌,还有病人感觉遭受到了歧视。有病人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感觉同事们开始回避和他一起进餐,或是要求进餐时使用公筷,让他觉得非常不自在。
  吕院长说,其实幽门螺杆菌没有大家想象中可怕,不要过于惊慌。他特意罗列了门诊中最常见的五个问题,一一给出权威解读&&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元凶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致病因素。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胃癌的一类致癌原,认定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有直接关系。
  但是从临床来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100%的人会得胃炎,其中50%的人没有任何症状。10&15%的人会发展成溃疡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极少数人发展成胃癌。因此不用过于恐慌。
  当然,在幽门螺杆菌被发现后的这30年里,溃疡病的发病的确在减少,而且,治疗过程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预防溃疡病的复发意义重大。有数据显示,溃疡病治疗过程中幽门螺杆菌阳性,3年内复发率高达90%,根除后3年内复发率小于10%。
  ★Hp抗体阳性就是被感染了吗?
  Hp抗体检测,作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只是代表是否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并不代表现在正感染。
  幽门螺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抵抗这一病菌,治疗后如果病菌被杀死了,抗体的消退也需要一年左右时间,如果恰好这期间检查,那就会显示抗体阳性。即使之前没有做过针对性治疗,但曾因为其他疾病服用过抗生素,幽门螺杆菌也可能被同时杀死。
  要判断现在是否感染,可以用同位素标记的呼气试验确定。不用插管,轻轻对着仪器吹气,就能查出是否带菌。
  ★被感染后必须治疗吗?
  如果本身没有症状,又排除以下因素:溃疡病病人、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吃消炎镇痛药如阿司匹林、芬必得等、有胃病史,可以不用治疗。
  因为治疗本身也有风险,根除幽门螺杆菌往往需要3&4种药物联合使用,其中至少两种是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其实是把双刃剑,杀死病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比如胃部不适、肝功能损害、皮疹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等。
  如果有治疗的必要,也不建议直接用药,最好先做一次胃镜检查,判断幽门螺杆菌对胃部造成了何种损伤,再以此判断如何用药,做到有的放矢。
  ★家里有人感染必须分餐制吗?
  幽门螺杆菌主要经口传播,大多数感染者其实早在青少年时就被感染了,一部分会通过机体自行清除掉病菌,大部分人转变为慢性感染。
  预防幽门螺杆菌,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注意手卫生,但也不用过分紧张。
  目前国内幽门螺杆菌研究界的观点趋向于认为:为了预防传播幽门螺杆菌实行分餐制没有意义,没有证据表明,分餐制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幽门螺杆菌和肠道传染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喂孩子吃饭舔食饭菜会传染吗?
  幽门螺杆菌被证实存在于牙斑中,因此,父母或长辈将食物咀嚼后再喂食给孩子,容易传播疾病。其他密切接触如接吻,也容易传染。
  如果喂孩子吃饭时舔食饭菜试温度,或是对着食物吹气散热,一般不会传染,当然从卫生角度来说,不建议这么做。
  每年体检季不少人得&Hp恐慌症&
  人类至今唯一一种
  已知的胃部细菌
  在幽门螺杆菌被发现之前,医学专家的共识是,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如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这些自我保护机制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
  简言之,胃部是不可能存在细菌的。直至幽门螺杆菌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这一固有思维。
  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与Warren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
  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1982年4月,Marshall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
  基于这些结果,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门螺杆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
  日,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宣布,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成为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
杭州网-每日商报
记者李思婧通讯员于伟
&&相关稿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溧阳中医院护士杀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