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还会小米手机饥饿营销销吗?

本文经作者:王朝生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打开看看(ID:dakai-wcs)”
人物观点品牌案例营销
1正如你们所知道的,3月17日adidas Originals发售了一双名字特别邪性的球鞋——NMD。有汉语拼音八级的大神把它翻译成中文叫做——“你妹的”。
我第一次看到NMD这双鞋的照片时,就觉得有点丑。不过看到很多明星穿着它的时候,感觉这鞋不是有点丑,是真丑,把明星们的颜值都给带飞了。
余文乐+郑凯 我什么都不说,你自己去体会吧
可到了发售当天,无论北京、上海还是新加坡、曼谷、柏林、悉尼、伦敦的阿迪达斯店的画风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排队、排队,除了排队还是排队,场面那叫一个壮观和春运有的一拼。
当我看到全世界都在为了这双鞋而疯狂时时,朝生陷入了沉思。
——为何丑鞋总是多作怪?
这鞋这么丑,到底好在哪里,让这么潮男潮女跟抢着回家过年一样彻夜排队?
我想,应该是球鞋的科技含量比较高吧。到网上一查,嚯,果然很牛!
NMD的鞋底应用的是最先进的Boost缓震技术,脚感柔软,能够减轻人体疲劳感,好牛!
鞋面用的Primeknit编辑鞋面技术,更加轻盈透气,恩,也不错。
可是,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个Boost缓震技术并不是阿迪达斯首次应用。在去年的Ultra Boost系列跑鞋当中已经用过了。而Primeknit编织鞋面技术,也不是首次使用。
你可以想见,这双NMD在研发技术上的投入其实并不高。
既没有超高的技术,外观颜值也不出众,NMD能这么火爆,到底凭啥、凭啥、凭啥?
2当我仔细研究了阿迪达斯的一系列营销策略时,瞬间觉得这么火爆真是应该的。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不火爆才是没有道理。那么他们都做了什么让一双平淡无奇的球鞋变成了人人都梦寐以求的抢手货的?
自2015年年底首次限量发布后,在国内,NMD已经出现在了老中青不同年龄段明星的脚上,堪称史上最大规模撞鞋。
▲刘德华+陈奕迅+陈冠希
▲邓超+林俊杰+吴亦凡
▲范冰冰+蔡卓妍
针对中国市场,官方在发售前更是给两岸三地包括陈冠希、余文乐、吴亦凡、刘德华、陈奕迅在内的几十位明星寄出这双NMD,誓要把明星宣传做到最全面。
明星的穿戴,就是潮流与时尚的标签,就这样,阿迪达斯成功地把一款普通的球鞋塑造成了潮人的装逼利器。
首先,前期:引燃阶段。日晚9点,阿迪达斯召开三叶草新产品发布会,会场内以黑、红、蓝、白四种颜色做了布置,NMD经典款——黑面、白底、红蓝色块——现身。并利用粉丝在网上造势,发布会当天的照片在网上满天飞。
中期:铺垫阶段。为了给正式发售造势,在3月17日NMD正式发售前,中国市场已经通过抽签的方式,限量发售了3次不同配色的NMD。埋下一颗颗随时引爆的炸弹。
最后:引爆阶段。3月17日,NMD在偌大的中国市场发售总量据说只有9000多双,仅11个城市有售。每个店最多只售30双。而且要求每位消费者在门店进行登记,留下联系方式、鞋码、姓名并登记有效身份证件,一人限登记一双。
电商平台更为夸张,15款NMD,每款只卖20双,光是原始红蓝黑配色下竟然有近7万人为了抽签资格而排队。
因为坊间流传一个小道消息,北京三里屯店与上海南京西路店分别有1000多双备货。
但是最终这两家店却取消发售,还是阿迪达斯玩的狠啊。你看看排队都排懵逼了,丫的居然取消发售。这个消息一出直接就是头条的节奏。
这么一折腾,NMD从1099元至1499元的预售价,瞬间被炒到2500元至4000元,而接下来在黄牛手中,甚至一度达到飙升九倍的价格巅峰。
▲某宝网站上的NMD售价
看到这里之后,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大品牌炒作骗那些不明事理的吃瓜群众的把戏,只要理性点的顾客是不会上当的。
真是这样的吗?如果朝生说这些人做出的都是非常理性的决策你会信吗?
饥饿营销说白了就是这东西价值高导致大家都想买,但是又满足不了所有人的购买需求,造成一种严重供小于求的疯抢局面。
饥饿营销的重点不是限量发售,最重要的是塑造产品价值。只要产品价值足够高,疯抢那是必然的。如果你价值塑造不够,你就是只有一双也没人买。
饥饿营销的重点是给顾客一个内心无法平静甚至为之疯狂的高价值。
既然NMD这双鞋子外观和科技含量都并不是很出众,那它的高价值到底在哪里呢?
如果,我们只是孤立的看这双鞋子,我可以坦率的说,它是没有任何高价值的。至少没有让所有人如此疯狂的高价值。
它的价值不在鞋子本身,而在于别人的内心。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是有社交需求的。而社交需求中最重要的是归属感和优越感的获得。
而NMD因为有这么多非常潮的明星加持,又是这么稀缺的限量版发售。
老子和天王穿同款变态级限量,那优越感还不直冲天际?
穿上这鞋,往潮男潮女们面前一站。卧槽,身高1米7,气场7米1。
当你看到那些潮人怨羡的小眼神时,那优越感、自信心瞬间爆棚了好吗!
买双鞋把因为自卑看心理医生的钱都省下来了,绝对物超所值。
这东西潮男潮女们不抢才怪。
▲看,走路带风
穿上这鞋,内心肯定自带背景音乐,“啊哈啊哈,快来看,盖世英雄到来”。
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感受一下穿上NMD的时候的内心OS是怎样的。
王力宏;欧阳靖 - 盖世英雄
穿个鞋子都能制造这么高的high点,这就是NMD的价值。
当你知道这鞋的价值之后,你还会觉得人们不理智吗?
我反正是挺想买一双治疗一下我多年的自卑癌的。
分析的这么过瘾,我们好像找到了营销的秘诀。可是细想一下,饥饿营销你真的学会了吗?好像留下的只有热闹。
光看热闹的那是心灵鸡汤,朝生作为一个提供思想和方法的心灵鸡肉写手,肯定是要包教包会的。
很多人都把关注点放在饥饿营销本身,但是最有价值的点是如何低成本塑造高价值的认知。
可以肯定的说,只研究饥饿营销的人,一辈子都玩不转饥饿营销。
人们什么时候才会抢着买?
肯定是这个产品价值远高于实际价格的时候。物有所值、奇货可居,所以才会抢着买。
所以,要想玩转饥饿营销,不是学别人搞什么限量发售,好像你一旦限量,别人就抢着买似的。
最关键的是品牌的价值塑造。
饥饿营销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弄懂了这句话的含义,不管是多小的企业都能玩得转饥饿营销。
要想真正玩转饥饿营销,我们要透过这些表象,从根源出发,打开看看,找到事物的本质。
饥饿营销的根源是品牌价值。
而品牌的本质是认知共同体。也就是对同一品牌产品有着相同价值认可的一群人。
品牌价值是由认知共同体的价值认可度和共同体的体量决定的。
大家对品牌的价值认可度越高,这个共同体体量越大,品牌价值就越大。
1、价值认可度在经济学中价值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边际效用是由需求强度和稀缺性决定的。需求越强烈,品牌价值就越高。产品越稀缺,那么价值就越高。
当在大家都认可品牌满足需求的价值时,这个品牌的产品量越少,它的价值就会越大。
而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人们认同的价值时,自然会引发一次疯抢。
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被满足的需求中大部分是主观的心理需求。
当人们觉得你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时,你就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当人们觉得你的品牌满足他们需求的价值很高时,那你的品牌价值就很高。NMD的高价值就是这么来的。
如何根据这个特性塑造品牌的高价值呢?朝生总结了三个方法。
1市场都认定的高价值标准。
每一个市场都有一些公认的标准,品牌产品只要符合市场上的标准,那么品牌产品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价值就会被认可。一般工业产品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价值提升。
比如小米,在开始做手机时就把CPU、内存等工业指标拿出来和那些已经被顾客认可的竞争对手去比较。当你的产品达到市场认可的高价值标准时,你的品牌价值自然就升高了。而你的价格却远远低于这个认同的高价值时,饥饿营销就开始了。
▲小米发布会展现的各厂商手机的性能对比图
2大家都认同的权威专家人士的认可。
对于那些没有明确标准的市场来说,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得到权威专家的认可。
这里所说的权威专家不只是传统的那种有权威机构授权认证的那些人。而是某方面的专业获得大家认同的人,也就是有着个人品牌的人。比如你是游戏圈子里公认的大牛,那你就是这个圈子的权威。如果一个游戏得到了你的高度评价,那么在很多玩家心里,这个游戏的价值就提升了。
一个品牌要想通过专家认可来提升价值,只能找那些个人品牌文化内核和自己品牌一样的权威。就像这次NMD球鞋就是运用明星这个潮人们都认可的权威专家来获得价值提升的。而这些明星里面肯定不包括赵本山和宋丹丹。
▲号称纪梵希杀手的郭德纲买家秀,还是长衫和他气场更搭
3大家都认同的标志性事件。
每个圈子都有各自的文化,一个品牌一旦做成了符合这个圈子里文化认可的高价值事件,你就拥有了某种大家认同的高价值。
比如,罗胖运作的papi酱广告标王拍卖事件。你看罗胖是怎么塑造价值的。这个标王买的是papi酱的传播渠道吗?肯定不是。他买的是能够载入商业史册的机会和好几天的免费网络热议与传播。这价值塑造的也真是没sei了。而罗辑思维和papi酱呢?通过这次事件从一个非常火的网红变成了制定行业规则的网红。
而这个行为就是共同体里大家都认可的高价值的人才能做的事情。两个品牌的身价不知会暴涨多少倍。你说他能拍出个什么天价来?这是一场更大的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认知共同体体量品牌价值和认知共同体的体量成正比。
通俗点就是,认同这个品牌价值的人越多,那么它的社交价值就越大,相应的品牌价值就越高。
从定义上来说,品牌的价值只存在于认同品牌文化和价值的认知共同体中。对于不在认知共同体的人来说品牌则毫无价值可言。
比如偏远山区的老太太无法分辨爱马仕限量版的包包和广州工厂包有什么不同;也无法分辨法拉利和吉利有什么不同;更无法分辨阿玛尼西装和麦当劳制服的不同,更不用说两者的内涵了。
有社交属性的品牌价值必须在认知共同体里才能体现,一旦离开原来的认知共同体,就会失去意义。而NMD正是这样的品牌产品,所以就会产生有人趋之如骛,有人不屑一顾的现象。
品牌强调的是认可度或者说美誉度的辐射范围,就算你现在没有购买力,但是只要认同这个品牌产品的价值,那么你就是这个认知共同体的一份子。
只要认同的多了,就算这些人都没有购买力,它的品牌价值还是上升的。
以前总是不解,一些奢侈品大牌的广告经常投放在明显不是目标受众的平台上。现在明白了,那是在搭建认知共同体。如果不是认知共同体里的人,品牌就没有任何意义。
尤其前些年那种炫耀心态盛行的时候,如果大家都不知道这个牌子的价值,买到了也犹如锦衣夜行,又有什么意思。
知道了这些我们是不是就能明白NMD所谓的明星效应了吧?它至少达到了两个目的。
第一,现在每个明星的粉丝关注量都是在几百万到千万以上。请了这么多明星试穿,也就是说,NMD这双鞋在网上至少有上亿人关注到了。这下为品牌的认知共同体不知道增加了多少人。
第二,明星就是时尚潮人的权威,有了权威们的认可,就增加了鞋子的品牌价值。所以,饥饿营销是水到渠成的事。
很多人看完热闹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些炒作的把戏都是那些大品牌才玩的起的,对于我们这些小企业是没有那些财力搞的。真是这样吗?
我给你讲个卖烧饼的故事也许你就不这么想了。
在很久以前,我家附近有个菜市场,菜市场旁边有个小伙子开了个烧饼店。
也许大家不知道,卖烧饼是有时间限制的。
人们只在吃饭的时候才来买,而这个时间又很短,一天就那么几个小时。
短时间内,刚出炉的烧饼是有限的,而之前做好的人们又不买账,所以小伙子的营业额始终不高。
这个局怎么破?
小伙子的烧饼本来就比别家的酥脆好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家的烧饼比别家的烧饼个头大出来很多,而价格却没涨。
对于买菜的大爷大妈们来说,好吃、个大就是一个让他们内心无法平静甚至为之疯狂的高价值。
突然某一天,小伙子的烧饼店开始排起了长龙。那个队排的,好像他家烧饼不要钱似的。
点门口公告板上写着:“烧饼限购,刚出炉的烧饼下午4:30--6:30只售100个,每人限购5个,已经做好的随便买,同样保证口感”。我一看,呦呵,饥饿营销,小伙玩的够高啊。
出于好奇,我问过好几个人为什么排队买他们家烧饼,他们都说这个刚出炉的烧饼特别好吃,还实惠。
然后,我看了看旁边的烧饼店,不也是刚出炉的嘛,有好吃到让你们排队的地步嘛。
5很多人因为排队太耗时间,又觉得他家的烧饼就是比别家的好,干脆直接买了之前做好保温的烧饼。
这样一来小哥的营业额不仅比之前高了,还挤垮了旁边的烧饼店。
因为经常在他那买不排队的烧饼,后来就和这个小伙子混熟了。
有一次我问他:你怎么就这么有把握这些人肯定贪你这点便宜来排队?
他告诉我,刚开始几天排队的人都是他花钱雇来的。他说:肯定有会有跟风凑热闹的人来跟着排队的,也许你不知道,这叫从众心理。
我说:但是你的烧饼比别人个头都大很多,没有利润啊!
这里排起了队,我烧饼不就火了嘛。等我烧饼卖火了,我白天做的烧饼就能卖出去了。个头大点也没事,薄利多销,白天的厨房还利用起来了,门面闲着也要房租啊。而且,我比别人买的烧饼大,大家肯定买我的不买别人的。
当时听完我就懵了。
这是成本结构优化之后的降维攻击啊。
弟弟,你是我哥,我真服了。你是哪个商学院毕业的?
只要这个烧饼店在这里,其它烧饼店就别想开张,只能关门倒闭。这烧饼店所在之处,方圆几里,寸草不生。
有一次我去买烧饼,没时间排队直接买的“存货”。结果当我买完菜从菜市场出来时,在门口遇到了一个大哥,手里拿着和我一样的烧饼纸袋,我一看大哥的那个在冒着热气,而我这个没有。大哥看了看我,给了我一个自信的微笑走开了。
看看,一个卖烧饼的都能饥饿营销,谁说的只有大品牌才能饥饿营销。
我就不信了,你的品牌还不如一个卖烧饼的?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系QQ:
商业洞察biz-insight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近期精彩热文:你们是不是都看不上所谓的“稳定”了
文章出自微信公众号
:Marketing360
《销售与管理》杂志官方微信号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销售与管理微信公众号最新文章
精品号随机推荐
最值得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分享美文赚钱
这有好玩的搞笑的热门的爆笑的让您每天笑不停
鼎盛PC28娱乐,关注即送18红包。
弹浮生百态,煮红尘万丈.
优秀的共享经济互联网平台,带你一起分享2000亿的财富盛宴!
有道理专注读书互动平台
游途旅行,旅行技术专家
搜罗更多劲爆事件,娱乐花边新闻,最受关注的图片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八卦娱乐头条!!!
野史君一一道来,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历史,让你发现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看。
提倡国人品质生活,选择有机生态的生活方式,健康,养生,休闲,品味,修炼自己,温暖他人!
微信公众平台导航小米:饥饿营销已走到尽头--百度百家
小米:饥饿营销已走到尽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最近一段时间,小米遭遇些烦心事,事情并不算大,但却直戳痛点——饥饿营销。
最近一段时间,小米遭遇些烦心事,事情并不算大,但却直戳痛点。事情源于一篇黄牛的自述文章引发了众多小米黄牛的现身说法,虽然小米方面拿出了“本是商业机密”的快递发货数据自证清白,但这还是再次引起了业内外对于小米“饥饿营销”的激烈讨论。
小米的“抢购”、“闪购”模式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饥饿营销”,这也是一直以来贴在小米身上的最重要的标签之一,但外界对此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褒者认为这是令小米品牌闪闪发光的重要因素,除了苹果和小米,其他品牌想“饥饿”也未必饿得了;贬者则认为这极大地影响了消费体验,使用不当会伤害小米成功最重要的基石——“米粉”,黄牛的存在无疑是最大的副作用。
细心者不难察觉,小米自身对于饥饿营销的态度也正在发生变化,他们正在积极寻求供应链和渠道模式上的改变,毕竟如今已经估值超过400亿美元的“大公司”小米,有些东西应该也必须要改变了。
小米为何会“饥饿”?
这篇引起轩然大波文章中的主角是一个化名为“老娄”的 “第一代”大黄牛,从2012年2月开始,他从线下渠道分销小米手机,最高月销量超过7万台,经过两年半时间,个人资产积累已超过千万元。
根据老娄透露的“内幕”,小米的黄牛数量保守估计也多达几十万人,一级渠道可以从小米公司直接拿货,全国主要有四家线下隐秘的出货商,层层向下,老娄属于二级渠道,终端销售门店一般是四级渠道。而线上组织抢货的都是小黄牛,赚得是辛苦钱。
更劲爆的是老娄称小米在2013年上半年之前官网出货量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多。按照老娄上一级上线的说法,每次说几分钟线上销售10万台,基本上其中大几万台都是通过黄牛线下渠道放出去的。
面对质疑,小米被迫“晒出了底裤”:小米手机主要配送公司顺丰、如风达和邮政EMS三家的发货单,这三张盖有公章的发货单显示:三家在今年第二季度一共发出了1031万单的小米手机。除以1119万台的线上总出货量,平均每笔订单购机1.09台,应该可以得出并不大量黄牛的订货的结论,但这仅能说明今年的情况。
小米的证据足以证明今天小米的清白,而老娄爆出的则是2013年之前的情况,过去的三年中都是如此吗?不得而知。其实,纠结于此并无太大的意义,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讲,小米和黄牛之间的纠葛也算是“剪不清、理还乱”的“家务事”,黄牛毕竟也是小米的“销售员”,只不过是以小米并不喜欢的方式。但是,这次偶然的“黄牛门”事件,也确实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小米的“饥饿营销”,以及隐藏其后的小米独特的商业模式、供应链和渠道真相的讨论,毕竟今天的小米已经不是四年前的小米了。
2010年4月,小米公司成立。2011年8月,小米手机第一代发布,这款号称主要针对“手机发烧友”的手机,不仅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还拥有1G内存,800W像素摄像头等强悍配置,但价格却只有1999元,而同等配置的智能手机,售价均在3000元左右。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品牌不low而且逼格很高,小米手机一下成为国内最火爆的新锐智能手机品牌。之后历代的小米手机以及其他小米产品几乎都保持了非常诱人的价格优势,不过,用户遭遇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买不到。
尽管雷军多次强调,小米从未刻意搞饥饿营销,用户买不到是因为小米的产能实在是跟不上用户的需求。三年前,小米第一代手机上市销售时,第一个月卖出1万部,销售额不过20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机产能达到2600多万部,全年完成6000万部几乎无任何悬念,而明年年销量过亿的目标似乎也十分乐观,增速惊人。
小米的饥饿营销在最初阶段产能不足应该是主要问题。但是目前来看,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和公司话语权的加大,产能应该不是瓶颈了,所以现在的来看饥饿营销应该已经成为了小米的倾向性营销方式。小米一直饥饿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于小米独特的定价策略、供应链设计和渠道安排。
手机行业的特点是新品上市阶段成本最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销量的增大,成本会逐渐下降。传统手机厂商都是浮动定价的,通常高于成本30%定价,然后逐渐降价直至推出新品,即先盈利后亏损。
而小米却利用摩尔定律,采取了另外一个思路:先以一个较低的价格保证性价比,吸引用户,快速形成规模效应,随着成本曲线的向下倾斜,产品便可以开始盈利,这是一种先亏损后盈利的方式。
而实现低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小米产品主要采用线上销售模式,这种方式让小米获得了快速的资金周转率和接近于零的仓储成本。在小米的账面上几乎不会出现“应收账款”,当周的生产量就是下周的销售量,这使得小米与其他传统手机也包括硬件厂商拥有了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新品阶段,预估销量是非常难的。而小米可以按订单生产,以实现更好地控制风险和成本。
“大公司”再言饥饿:难!
尽管雷军一直说:I have a dream,做一家小餐馆,但门口总有人排队。但今天的小米早已不是一家小餐馆,它已经长大了。现在,小米的估值已经超过了400亿美金,成为第一大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在中国互联网领域仅次于三家互联网巨头公司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而这个成绩的取得,小米仅仅用了四年时间。
饥饿一定是一把双刃剑。曾经,让消费者“饥饿”,这一招“险棋”在小米成了一招“妙棋”。当小米只是一家创业小公司时,回报的诱惑显然大于风险的担忧,但是当小米在品牌和规模上都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时候,对风险的考虑权重就要大很多了。
不难发现,自今年开始小米已经开始了有意识的销售渠道转型,运营商渠道等传统渠道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小黄牛党自知无利可图,大多数都准备洗手不干了。
老娄也是如此,他自爆:“从今年开始,小米手机销售渠道开始转型,爱施得、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等传统渠道成为小米手机最主要的出货渠道,小米更像一家传统手机公司。我们这种大黄牛对小米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我们中的很多人一部分转向其他国产手机的电商品牌,另一部分像我这种,准备洗手不干了。大环境差,弄不好这两年挣的钱再给吐出去,不值。”
毕竟,手机这类产品,重点的销量还是走线下渠道,而且单纯的做线上渠道很难往三四线城市去渗透。所以小米未来线上线下共同发展是肯定的。小米最初的市场定位为手机发烧友,是习惯于网络的年轻人,但随着小米进入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这也是各家手机厂商最大的潜在空间和盈利增长点,仅仅依靠线上方式显然是不够的,因为那里的消费者更加倚重传统渠道。
按照今天小米的实力和雄心,其实完全可以不再根据预约量进行生产和销售了,已经有丰富的既有数据对市场进行预估,至少“产能所限”已经很难成为令人信服的理由了。
但是,渠道转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变化,甚至会影响商业的模式和盈利模式。链条很长会给决策者很多错觉,觉得卖得好就马上追加订单,但其实货都在渠道里,按照不准确的销售量预测市场,会使生产计划面临很大风险,对供应链有很大压力 。
抢购这种形式对于小米来说造势是更主要的一点,营造出这种一机难求的现象,同时利用这种方式来调动用户的需求量。可以说目前小米的这种策略还未见到失败的迹象。但是预计小米未来还会对营销方式做出改变,不会一味的做这种市场策略。因为一旦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不再增长,或市场已形成饱和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会影响到小米的品牌形象。
“黄牛门”爆发之后,雷军曾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目前小米绝大部分产品已保证供应,小米网随时有货,比如小米移动电源、小米电视2、小米平板、红米等。小米4、小米手环还在扩产,争取早日开放购买。”尽管使用了“争取早日”的保守承诺,但其中的底气还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笑谈:那些总是饥饿的品牌
苹果:从美国到中国,只要苹果新品发布,便会上演彻夜排队的戏码,人人以第一时间抢到为荣。在饥饿这条路上,苹果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
爱马仕:几十万人民一只的Birkin包包,还不是有钱都买得到?!WaitingList长得排到几年后。难懂的不是爱马仕,是女人。
小米:一位正局级干部蛮不好意思地打电话给记者,希望帮忙买部小米手机,因为久违联络的家乡亲戚突然找到他,就想要一部小米,据说在当地,拿一部小米相当于我们在北京手握iPhone7。能让饥饿的米粉遍布乡野村镇,也真是厉害。
铁道部:谁能与此相比?绝无!这才叫极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阅读:422204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665
阅读:1651
热门文章HOT NEWS
到2021年刑满时,黄光裕年龄也只在50出头,等待他的将是怎样...
杨君君杂潭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人们心里作用,越缺越想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苹果在华“被饥饿”营销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tiankun
尽管iPhone6首日预订开门红,刷新历史纪录,但公司仍有“不顺心”的事——iPhone6无法在中国大陆市场“按时”发售。
这一次,让感到尴尬的是,擅长的苹果,这一次在中国“被饥饿”营销。更尴尬的是,这次中国的果粉要“饥饿”多久,很可能已经不是苹果说了算。
在万众瞩目的iPhone6发布会前,苹果曾知会中国三大进行新品首发广告宣传,然而中国大陆市场却不在iPhone6的前两批上市名单中。有消息称,iPhone6可能年内都无望在中国上市。
一贯要掌控一切的苹果公司,这次在中国市场失控了。
失控&事件脱离苹果掌控
“自黑”不是苹果的风格,这次iPhone6的“无法入华”,显然是苹果意料之外的。
苹果身上有很多标签。“创新”、“傲慢”等等,但所有和苹果公司在商业领域有交集的人都会告诉你的是,苹果习惯“掌控一切”。
比如产品的价格。其他公司,哪怕是目前市场份额第一的三星,对手机出货量最大的运营商或大销售代理,都要给三分颜面,在价格上会协商让步,但苹果不会。运营商人士和手机渠道人士都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苹果会“知会”他们合作价格,这个价格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从2009年iPhone3G正式进入中国算起,iPhone入华已有5年。在这5年里,苹果维护着“傲慢但可掌控一切”的形象。这样的品牌是
会融入消费者的产品感知,刺激需求,最后通过价格体现出来。配上苹果惯用的“饥饿营销法”,苹果在2013年前几乎成为“魔教”,每次新品发布都会出现果
粉彻夜排队。
即使在一些苹果无法单方掌控的事情上,苹果也力求塑造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比如直到2013年底,中移动才终于宣布和苹果达成合作,引入iPhone5S。在此之前,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出来的信号是,因为苹果的态度强硬,双方始终没有达成协议。
苹果也通过其他的方式强化这种印象,比如迟迟未将中国市场列入首发市场。而事实是,早在2011年,中国就已成为苹果的第二大市场。
这一切都得益于苹果强大的公关团队。
本月初,美国科技博客刊发的一篇文章《苹果神秘公关大起底》透露,苹果的公关实力在全球几乎无人能及,它比任何一家科技公司都更加擅长引导舆论。公
关团队一般在发布会两周前开始组织演练,确保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无任何偏差。“苹果高管无需担心任何的临场变化,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文章称。
“自黑”不是苹果的风格,这次iPhone6的“无法入华”,显然是苹果意料之外的,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苹果公关团队的严重事故。
发布会前,根据苹果公司的“知会”,三大运营商启动预热程序,包括进行广告宣传、启动产品预订。为占先机,甚至对外表示,联通版iPhone6将在9月10日凌晨发布后同步发布,并在9月19日24时开始率先发货。
运营商人士表示,公司已经为销售iPhone6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发布会一结束,就立即启动。然后,到发布会即将结束时,三大运营商却发现,中国大陆不在首批发售的名单之中,甚至在第二批名单中也没有。
有网友在网络上戏谑称,肾都准备好了你给我说这个?
原因&网络制式惹祸?
iPhone首次入华时,其WIFI功能就被屏蔽,iPhone5S/5C的F功能也曾被锁死。
iPhone6的“失约”,让意向购买者无所适从——“你到底什么时候来?我是等你正式入华买个合约机,还是托人从国外捎一个,或者我干脆买个别的牌子?”
用户迫切地想要知道iPhone6“失约”的原因,以及“新约会”的时间。对此,苹果继续保持了“不解释”的风格,“拒绝一切评论”。
没有官方解释,小道消息获得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有消息称,运营商“提前泄密产品信息”引发苹果不快,所以苹果“封杀”了中国市场。这种说法显然不靠谱,没有哪家公司会为了这点事放弃每年销售过百亿美元的大市场。更何况来自运营商的消息显示,此前的“泄密”是“奉旨办事”。
有消息称,苹果最新的iOS8系统没有把放在中国,因此被拒之门外。这种说法显然也不靠谱,中国用户手中的iPhone5系列也可以升级到iOS8,可见这不是关键问题。
还有消息称,iPhone6没有拿到入网许可证。这点是事实,工信部的网站上目前仍未出现iPhone6拿到入网许可证的信息。
据悉,根据工信部每月两次发放许可证的管理,“错失”了月初获得许可证的良机,至少也要等到月底才能获颁许可证。已在中国发布了数代产品的苹果对于入网的规则和流程非常清楚,不太可能在时间和内容上出现问题。
问题很可能是苹果做出了错误的预估。苹果为保密,在发布会前夕才向工信部申请各类许可,结果出乎苹果意料,iPhone6没有顺利通过申请。
具体是什么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是网络制式出了问题。
iPhone6支持FDD和TDD两种4G标准。工信部正在优先推动中国拥有自主产权的TDD(中移动在运营的4G网络制式),目前还未正式发放FDD牌照,只给中国联通和发放了FDD试验牌照。
据知情人士披露,目前支持TDD/FDD两种标准的硬件终端,只能在试点城市使用。在FDD牌照正式发放之前,其他城市必须采用符合标准的屏蔽手段将FDD制式功能进行屏蔽。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版的iPhone6须多一道“阉割”工序。
上述猜测有过“先例”。iPhone首次入华时,其WIFI功能就被屏蔽。此外,在中国大陆发售的iPhone5S/5C的FDD功能也曾被锁死。
最新的信息显示,联通将于9月19日举行4G新闻发布会。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FDD牌照正式发放的日期已经明朗。如果iPhone6不能如约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确实是4G网络制式问题的话,这也意味着这一障碍即将消除。
影响&秋季换机潮不等人
买个“苹果牌Note”,不如去买个三星Note或者华为Mate7?
苹果在中国“失控”,影响巨大。
现在,苹果需要担心的是,如果iPhone6在新年前仍无法入华,苹果可能会错过中国市场的秋季换机高潮。进入9月以来,三星、华为、HTC等厂商均发布了大屏旗舰机,此外,几乎所有品牌手机厂商在近期推出了秋季新品,且性价比诱人。
有评论认为,iPhone6推迟上市可能会引发另类的饥饿营销,但也有可能让一些本来头脑发热的人冷静下来。
由于iPhone6入华的具体时间无人知晓,同时iPhone6除了屏幕上的增大之外,创新寥寥,消费者在等待中可能会有更多的想法出现——买个“苹果牌Note”,不如去买个三星Note或者华为Mate7?三星、华为等厂商将由此受益。
有运营商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苹果在中国的光环已经减弱,可替代产品太多,比如小米、华为、中兴等,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变化就能看到,国产手机正在崛起,和苹果三星差距不断缩小。该人士认为,如果iPhone6入华受阻,那么国产手机厂商将获益。
对运营商来讲,“被摆一道”的后果是前期的巨额宣传费用打了水漂,给黄牛、水货销售商以及香港等地区销售渠道做了嫁衣。据报道,目前iPhone6水货已经炒到2万元以上。
同时,更让运营商难受的是,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国资委要求运营商捂紧口袋降低营销费用的大背景下。
国资委之所以有此要求,正是因为三大运营商在苹果iPhone为代表的手机设备的补贴和营销上支出过多。以苹果为例,每家运营商不仅需要为iPhone支出数亿元广告费,补贴最凶猛的时候,每卖出一部iPhone就得补贴上千元。
在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里,最受影响的是。
急于抢跑4G的中国移动最希望iPhone6早日入华,在其他两家竞争对手4G网络没有全国放开的前提下,借助iPhone6拉拢、稳定用户。在8月中移动的半年财报解读会上,奚表示,“我们必须位于首批销售新iPhone的运营商阵营中。”
有业内人士调侃说,苹果和移动这两个两情相悦的小情侣现在遇到的危机,正是由偏爱大儿子的婆婆出于好心办的坏事。
相关内容阅读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5 邮箱:
热门资讯榜
大家都爱看
近日,一家位于北京、名为“大象”的安全套公司在A轮融资......
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小组赛将于北京时间9月17日凌晨打响,3......
09.17&02:45&摩纳哥vs勒沃库森
随着夏天有多位主......
据美联社15日报道,英国一男一女两名游客被发现裸死在泰国......
【余额宝】
  天弘增利宝货币
  7日年化收益......
阿里巴巴将举行将近10天的路演活动,试图为此次创纪录的IPO(首次......
在对英国巨石阵12平方公里的土地历时4年的研究后,......
f-22p型护卫舰
F-22P型护卫舰(英语:TypeF-22P
......
2014年国庆档排片表
&&&&......
近日,知名导演王全安因嫖娼被抓轰动娱乐圈,而他的太太此......
近日,一家位于北京、名为“大象”的安全套公司在A轮融资......
哥伦比亚女自行车手半透明队服被斥恶俗(网页截图)
全裸或穿着薄开衫坦胸露乳露下体的妙龄女,毫不介意其他人......
“中国最富18城市排行榜”新鲜出炉,令人大......
【余额宝】
  天弘增利宝货币
  7日年化收益......
阿里巴巴将举行将近10天的路演活动,试图为此次创纪录的IPO(首次......
最近,又有论调认为,中国应出兵伊拉克打击ISIS。关于所谓......
解析:中国C-802A反舰导弹单弹击沉祖勒菲卡尔号护卫舰
韩国人气团体EXO中国成员鹿晗@M鹿M近来人气飙涨的他常奔波......
2014年国庆档排片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饥饿营销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