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市场调查报告资源蕴藏量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中药资源学模拟题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药资源学模拟题2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中药资源学考试复习资料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中药资源学考试复习资料
中药资源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要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2. 中药资源学:指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式、蕴藏量、品质、保护盒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动态规律,更合理的开发中药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不断提供优质优量的中药材原料。 3. 传统中药: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以传统中医药理论阐述药理药效和指导临床用药,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加工炮制方法及使用形式的天然药物和人工加工产品。 4. 民间药: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或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应用地区局限,缺少医药理论指导及统一加工炮制工艺。 5. 民族药:我国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多数均有各自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
6. 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药物。
8. 中药资源的特征?
(1)中药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2)可再生资源是中药资源的主体(3)中药资源与多种资源并存(4)中药资源具有多用性(5)中药资源具有可解体性(6)中药资源具有国际性。
○●第二章
中药资源与环境
点,东部地区季风性显著,西部地区大陆性强烈,温度和降雨变化大。 2. 土壤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组成的疏松表层,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北方钙土:甘草、枸杞、麻黄、苦豆子。盐碱地:罗布麻。酸性:肉桂、黄连、槟榔。碱性:甘草、枸杞。)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高山土壤,水成土壤。
3.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 4. 我国植被类型及特点:荒漠,草甸,沼泽(森林沼泽,灌木沼泽,草本沼泽)
森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
灌丛:高寒灌丛,落叶灌丛,常绿灌丛 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5. 中药资源与土壤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质地、酸碱度、水分状态和肥力水平等均与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也对药材的产量具有一定影响(1)不同土壤类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2)土壤酸碱度 土壤的化学成分和土壤生物对某些药用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作用 3)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分状态,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种类含量和比例,施肥等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及要用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有一定作用。
6. 中药资源与气候关系:
(一)1)根据对光照条件的需求可将植物分为阳性、阴性、耐阴类。阳性植物需要在直射光或强光的环境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如甘草、麻黄、地黄、黄芩、黄芪、红花、芍药等。阴性植物需要散射光或者较弱的光照环境,如人参、黄连、三七、西洋参、天南星、细辛、半夏等。耐阴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介于二者之间,在光照良好的条件下或稍有隐蔽的条件下都可以正常的生长,如桔梗、天门冬、麦冬。(2)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映具有一定差异。许多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对日照时间长短有显著地相关性。(3)光照条件对中药材药用成分含量也具有显著影响。(二)药用植物与温度(1)药用生物的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必须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才能进行,最适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2)温度与药用植物分布也有很大关系,不同的药用植物类群,在地球上形成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温度条件密切相关(3)温度也可影响植物体内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耐寒:人参,细辛,百合,当归,五味子,平贝母,大黄,羌活,薤白,刺五加。半耐寒:白芷,菘蓝,枸杞,黄连,知母。喜温:枳壳,金银花,川穹。耐热:槟榔,砂仁,苏木,罗汉果,丝瓜)
(三)药用植物与水分 (1)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水是植物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质,大多数来自土壤水溶液(2)水分是限制植物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3)水分的供应状态最某些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影响
简述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条件?
1.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人民保护资源的自觉性,2.进行规范化种植养殖,扩大中药资源再生产,鼓励药用动植物野生转家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3应用现代科技开辟中药资源生产的新途径。 ○●第三章
中药资源的分类及特征
(藏药: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用药体系。蒙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洗去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古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民族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维药: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长,并受到中医药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惯用芳香性,性峻毒烈的药物。傣药壮药:发展中未形成完整体系,处于民族要与民间药交融状态,动物药应用较为普遍,善于解毒且解毒范围较广,蛇药)
按其来源的自然属性: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和药用植物。(1)藻类:海带、昆布(2)菌类:冬虫夏草(3)地衣类:地茶(4)苔藓类:地钱、葫芦藓(5)种子植物:裸子植物:松科、麻黄;被子植物:菊科、豆科、毛茛科、唇形科、蔷薇科。
道地药材:通常将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比较集中,栽培历史较悠久,栽培技术比较独特,质量和疗效较其他产区的同种药材好且为世人所认可的药材。 4.
道地药材成因:(1)优良的遗传物种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2)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外在条件(3)完善的栽培加工技术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可靠保证(4)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是形成道地药材的思想基础。
道地药材的特征:(1)道地药材具有明确的地理性(2)道地药材具有特有的质量标准(3)道地药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4)道地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山东道地药材:阿胶、山楂、大枣、金银花、蝉蜕、北沙参、丹参、蟾酥、全蝎、珊瑚菜。 ○●第四章自然分布和中药区划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结合起来,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地区植被种类和分布基本特点
我国植物在三大地域分布特征:东部季风区域以纬向分布明显;西北干旱区域以经向分布明显;青藏高寒区域以垂直分布明显。气候特征:东部湿润 西北干旱 青藏高寒
七个自然地区(1)东北寒温带、温带区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温润而短促,春季多大风,秋季风速较春季小,降水集中在夏季
“关药”人参 黄檗 五味子 细辛 黄花 刺五加 桔梗 党参 鹿茸等(2)华北暖温带去 温暖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气温较高而多雨,冬季较长,气温冷而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天高气爽,天短,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区,但集中从沿海向西北方向递减,年平均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增。北药 西药 怀药 淮药 (3)华中亚热带 温度适宜,雨热同季,对喜温好湿的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气温由北向南递增 浙药 部分南药(4)西南亚热带区 一定的大陆性气候 多数地方春气气温略高于秋季 川广云贵道地药材(5)华南热带 亚热带区 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冬暖夏长,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量全国之冠 “南药”阳春砂仁 缩砂蜜 肉桂 儿茶(6)西北干旱区 中温带至暖温带,远离海洋降水量自沿海至内陆递减。形成干旱特征。甘草占全国九成,麻黄八成(7)青藏高寒区 地势高气压低,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多大风,干湿季节分明,寒冷干燥,气候条件较为严酷。植物生长稀疏,种类不多,野生种类多。 5.
中药区划: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影响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特点,揭示中药资源和发展中药生产的区域分布规律,按区内相似性和区级差异性划分不同级别的中药区,明确各区开发中药资源和发展中药生产的优势及其他地域性特点,提出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中药区划的目的 是按照中药资源分布的自然规律和中药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因地制宜指导中药资源开发与生产。
中药区划的原则(1)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原则(2)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原则(3)中药生产发展方向和途径的相对一致性原则(4)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原则(5)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原则(6)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原则。中国中药区划 我国中药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一级区主要反映了各中药区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和中药资源开发与生产的主要地域差异;在以及区内依据中药资源优势种类以及组合特征和生产发展方向与途径的不同,划分二级区。一级区、二级区均按三段命名。一级区为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生产方向。二级区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名称(地理位置+地貌类型通常采用地理简称来代替)。综上所诉,我国共可划分出一级区9个,二级区28个,其中陆域区域一级区8个,二级区26个;海域部分一级区1个,二级区2个。(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华北东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华南男亚热带,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海洋中药区。)
一级:濒危灭绝状态的珍贵野生药材物种。
二级: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杜仲、人参。3.三级:资源严重减少和主要常有野生药材物种。刺五加。
○●第五章
中药资源的评价
健护理等用途的药用部位及所含药用成分的性质与质量,包括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两类,是中药资源的自然属性。(外在品质: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断面,气味。内在品质:1)中药资源的化学品质评价2)中药资源的药用功效或药理作用的品质评价3)中药资源药效成分的稳定性评价4)中药资源的安全性评价)
中药资源品质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法,药效学方法,化学成分模式识别结合药效学方法,免疫活性方法,综合化学成分标准,电泳法,热分析法,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
中药资源的效益性评价:中药资源经济效益评价;中药资源生态效益评价;中药资源社会效益评价。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物多样性: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他们生态环境所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遗传、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其广义概念是指地球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概念是指种内或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中药资源的总经济价值:使用价值(直接,间接,选择价值),非使用价值
○●第六章
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利用文献 (历史文献、现代文献)寻找新资源(2)利用化学分类学原理寻找新资源(3)从民族药、民间药和海洋中开发新资源(4)现有中药资源的在开发(扩大药用部位、用药范围、资源综合利用)(5)利用化学和生物技术(化学成分转化及结构修饰、生物技术开发新药和活性物质) 1.
中药资源的产品开发利用?
中药新药的开发,中药功能食品开发,中药化妆品开发 2.
功能食品: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在天然食物中加入卫生部颁发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可食用药材,经过特意加工而成的适宜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而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第七章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切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以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药用动植物的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的药用动植物物种。
中药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意义 ?
现状(1)种类繁多人均占有量少(2)需求量不断增加蕴藏量迅速减少(3)开发利用无序危机可持续发展(4)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存在许多问题。
意义 (1)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2)能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3)可促进中药现代化进展 3.
中药资源保护途径? (1)就地保护○1建立和完善包含药用动植物在内的自然保护区和中药资源保护区○2采取有效的生产性保护措施出自然生长地保存在动物园、○3合理采收(2)迁地保护,指把珍稀濒危药用生物迁植物园内并进行引种驯化研究(3)离体保护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的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建立中药资源种质资源库(4)矿物类中药资源的保○1组织培养技术2护 有计划开采、向发达国家学习、科学研究筛选矿物药种类、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中的有用元素
中药资源的保护法规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第一部专业性法规,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药材物种名录》中收载的药用动物18种,其中属于一级保护的有虎、豹、赛加羚羊、梅花鹿4种,属于二级保护的14种,如马鹿、林麝、马麝、黑熊、乌梢蛇、银环蛇、棕熊、穿山甲、中华大蟾蜍、黑框蟾蜍酥、中国林蛙、五步蛇、蛤蚧等。植物二级:甘草、胀果甘草、杜仲、黄皮树、厚朴、人参。“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浙八味”白芍、白术、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温郁冬笕、麦冬。《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1.灭绝种:一个物种在野外50年肯定没有发现,表示该类群确实已经灭绝
2.濒危种:该类面临绝灭危险,如果至危因素依然存在,他们就可能不能生存。
3.稀有种:在全世界总数量很少,但尚不属于濒危种,易危种的类群,这些类群常分布在有限的地理区域或栖息地,或稀疏分布在更广阔的的地理区域。 5.
▲如何做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2.以法为本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4.积极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代替品的研究5.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研究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八九章
碱,含生物碱以盐酸麻黄碱计不得少于1.%。
大黄: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根及根茎。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黄连: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干燥根茎(味,雅,云)小檗碱3.6% 丹参:唇形科,鼠尾草属。丹参的根及根茎。丹参酮0.2%,丹酚酸3.0%
金银花:忍冬科,忍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干燥的花蕾或初开的花。绿原酸1.5%,木犀草苷0.10% 1.
▲甘草:甘草,胀果干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地理分布:甘草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南美温带地区,我国西北干旱区域,温带荒漠区域,温带草原区域。西草(甘草),东草(东北甘草),新疆甘草(原料草)。群落类型:内蒙古伊克昭盟草原上的白刺-甘草-芨芨草群落,东北松嫩草原砂岗地和草甸地的甘草群落,新疆天山北麓平原,玛纳斯河滩地和低阶地草甸甘草群落。生长结构:甘草喜光,喜热,耐干旱,耐盐碱,适应性强。宜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砂质土壤栽培。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发达,可用种子和根茎进行繁殖。
化学成分:甘草甜素,甘草酸2.0%,甘草次酸,黄酮类的甘草苷1.0%,甘草苷元,香豆素等。春秋二季均可采挖,有性繁殖的4年,无性繁殖3年,秋季采收最好,挖去根茎及较粗的根,除去残茎,须根,病残根茎,截成一定长度的小段,按照粗细等级晒干,打捆包扎存放。 2.
▲甘草综合利用与资源保护的研究现状?
甘草多生长在干燥少雨的沙漠地区,为草原固沙植被,具有良好的调节生态平衡,水土保持作用。并广泛应用食品,饮料,烟草,化妆,化工,酿酒,国防等行业。1。保护野生资源,由于过度采挖,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并造成草原植被严重破坏,土壤沙化,为此,2000年6月我国出台限制采挖野生甘草的政策,实施计划采收,严格控制收购量,并采取围栏护管,人工抚育,禁止放牧等政策。2.加强人工栽培3.开展生物技术研究4.同属资源开发。 3. 论述中药资源的现状,试谈一下如何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
现状 :野生资源的破坏情况,自然更新和恢复困难;野生变家种发展迅速,但原产地的自然很难发展生产;国家已经把野生甘草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药材。(同上) ○●第十章中药资源调查
括药用部分和非药用部分。
药材蕴藏量: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中药资源的自然蓄积量,总蕴藏量,可利用蕴藏量。
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药用部位的平均产量。
年允产量: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投影盖度:某一种植物在一定土壤表面所形成覆盖面积的比例。
S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样方调查:样方是用于调查植物群落数量而随机设置的取样地块。
资源调查方法:现场调查,路线调查,访问调查
取样原则:两个步骤:先踏查,后详查,即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看手,全面跟进,典型着手。三个一致:外貌一致,种类成分一致,生境特点一致。五个接近:种类成分接近,结构形态接近,外貌季相接近,生态特征接近,群落环境接近。10. 技术和方法?
主观取样,客观取样(随机取样,规则取样法),取样方法(无样地取样,有样地取样)
中药资源专著:《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中国药典》、《中国常用中药材》、《美国药典》、《英国药典》、《中国医药年鉴》、《中国植物志》、《中药志》
期刊《化学文摘》、《医学索引》、生物学文摘、国际要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国外科技资料目录、中国药学文摘、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中药材、中国生物学文摘、野生动物、自然资源
数据库:first
search,sci,dialog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试论述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对中药材质量影响? 光照条件:植物总干物质中90%-95%通过光合作用合成,5%-10%来自根部吸收。光照条件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中药才药用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药材的质量和产量。温度条件: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它能左右许多直接影响生物生长的因子。代谢过程,生物膜的特征,蒸腾,光合,呼吸速率等都受到了温度的影响而影响生物生长,温度还影响药用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体内某些化学成分含量,从而影响药材质量。水分条件:水分条件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都有直接影响,水分供应状况对中药材药用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土壤条件:不同类型的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和土壤所含化学成分和含量会影响药材的外观性质和内在含量。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中药资源学复习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绪论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重要...2014一级建造师考试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建设工程经济》计算题...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考试无忧。中药资源学复习提纲 绪论一、中药资源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中药资源(Chinese medicinal ...中药资源学复习重点(湖医药学院) 一.名词解释 1.传统中药: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以传统中医药理论阐 述药理药效和指导临床用药, 有...中药资源学考试资料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 中药资源:...《国家重点保护药材物种名录》 中收载的药用动物 18 种,其中属于一级保护的有...中药资源学复习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药资源复习资料1.中药资源学: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学和 中药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中药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绪 1、基本概念:资源;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学 2、我国中药资源类型 3、中药资源的作用及其特征 4、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发展方向 论...四、 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1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2 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指导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复习资料 中医护理学基础重点 执业医师...中药资源学 Resource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中药资源学:研究中药...一、准备工作:1、确定调查任务(明确调查对象和地区)2、组建调查队 3、查阅资料...中药资源学 3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学复习重点 绝对的考试重点,...管理学复习资料(原) 43页 4下载券药师管理学复习...中药资源学:是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分支学科,它是植物化学与药用植物资 源学互相...2016中药资源约束条件下中药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字数:3000字
【看准网()】经济论文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2016中药资源约束条件下中药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请访问经济论文频道。
作者:刘振权,冀萌新,和晋予,张文生,吴英刚, 张占军 【关键词】 中药资源;中药经济 “十一五”时期,我国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生物产业,这给中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药经济的发展面临两方面的约束:一是需求约束,人们卫生保健的需求中,一部分是对中药的需求;二是中药资源约束,中药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中药经济的发展必然对资源进行消耗。从我国中药发展的现状来看,中药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从经济角度而言,资源永远是稀缺和有价的,它是生产函数的基本变量,中药资源的禀赋及供给情况决定了一个国家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大计及中药企业的经济增长路径。中药资源的有限性引发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资源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也自然地确定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边界。对资源研究的重点应该转向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生态、资源经济成为主要研究领域。笔者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我国中药经济发展的现状   中药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资源。中药的发展和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密不可分,但在新时期,中药经济的发展面临现代医药的冲击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需求,因此,中药产业又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产业。我国中药经济的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发展迅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药在满足人们卫生保健需求方面有独到之处。中药材属于天然植物资源,在绿色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中药材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中医药理论讲究标本兼治,这与现代医学理论截然不同,疗效更全面而不良反应更小。再者,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中药的普及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在这样的条件下,中药经济维持了比较高的增长率。据统计,25年上半年,医药工业共实现利润169.6亿元,其中中成药实现利润43.26亿元,占全行业利润的1/4,同比增长了17.86% [1]。   1.2 面临中药资源紧缺的约束   中药资源紧缺的约束对我国中药经济的发展形成了重要挑战。据全国中草药资源调查显示,我国现有的中草药种类为128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种。对32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统计表明,其总蕴藏量达85万吨[2]。近几年,国外企业竞相低价收购我国中药材和提取物的现象愈演愈烈,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一些跨国制药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与巨大的财力,纷纷用越来越低的价格,掠夺性地从我国购买优等药材和提取物或粗制品,已造成某些物种的濒危,如现在野生的麻黄、甘草已很少[3]。中药资源虽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但对药用动植物进行掠夺式的采集和捕猎,忽视了动植物的生长和增殖规律。另外,很多地区盲目砍伐森林,不适当开垦农田,破坏了药用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这些人为原因导致了某些中药资源种类的枯竭,减弱了资源的再生能力。资源的再生量跟不上需求量的增长,供需矛盾就会日益突出。   2 中药资源约束中药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基于中药资源和中药经济的经济属性特征,有必要从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中药经济增长需要使用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和中药资源。经济增长依赖于大量中药资源的投入,中药资源的供给状况制约着经济增长的状况。假设商品的生产函数Y为资本K、劳动力L、中药资源投入A的函数,即:Y=f(K,L,A)。其中,Y是产值,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力投入,A代表中药资源消耗的数量。C=(K,L)代表生产中除中药资源之外的其他成本。   为便于分析,我们假定一定时期内生产技术水平和资本投入固定,劳动和中药资源要素边际报酬递减,两种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   中药资源约束是指资源商品生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由于存量的限制,即使再增加资本-劳动的投入,产品的产量也不会增加。在中药资源约束下,随着K、L的增加,A的投入也等比例增长,但当A增长达到某一数值时,尽管再投入K、L,A也不再增加,从A达到极限状态开始,所有K、L追加投入单独作用于生产。在A达到极值后,Y不可能与K、L成等比例增长;如果生产函数是固定或递减的规模收益,即使总的Y上升,但单位资本-劳动所产生的Y将不断下降。如果生产函数呈递增规模收益,则在某些情况下才能与K、L成比例增长。但(K、L)/A无论在何种技术状况下都会上升,每单位资本的Y最终会下降。中药产业,尤其是一些名贵中药保护品种,这种特征十分明显(见图1)。   还有一种情况,中药资源存量有限且生产成本与日俱增,因此,稀缺性越来越严重。单位商品生产成本随着生产增长而增加:K、L必须大于A的增长速率而增长,这就产生了Y增长的缺口。K、L和A之间以非对称方式(即K、L的增长对应于较小A的增长)向外扩展(见图2)。在这种情况下,A的相对价格必然逐渐上升。可以看出,随着K、L的增加,A的增加幅度却在减少。对于中药资源而言,从长期看,属于这种情况。   3 解决中药资源约束的途径   根据以上分析,中药资源对中药经济产生约束的根源在于三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的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生产成本的上升;三是供求之间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中药资源的约束问题。转贴于 看准网
  3.1 实施动态监测,建立中药资源信息数据库   为了更好地评价和评估中药资源,实施资源资产化管理,在现有的历史资源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监测,加强资源数据的积累和系统收集,摸清我国中药资源的基本数据信息,为区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及预测预报奠定充分的信息资源基础。建立系统实用的中药资源评价体系和中药资源资产评估体系。通过对中药资源的会计核算,尤其是价值核算,可以向社会提供经营者对中药资源消耗、环境破坏进而导致中药沙化退化等成本信息,促使经营者更加合理地承担社会经济责任,公平地计算成本、税收和利益,从而正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中药资源会计核算为各相关利益者提供中药资源、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了解中药资源的供求状况,也可以了解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及合理化程度,进而有助于国家正确制定区域规划和经济政策,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同时,也可以促使经营者实事求是地进行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中药资源管理,促使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协调一致,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3.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将中草药资源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全民对中草药资源的保护意识,严禁乱采滥挖、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中草药资源的行为。中草药资源丰富的省份和地区应建立植物园等人工保护园区,进行活体引种保存;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低温、低湿的人工种质资源库,对中草药种子、果实、花粉、无性繁殖体等活性材料进行保存。   3.3 在技术上探索解决中药资源种植的相关问题   很多中药资源属于道地性中药资源,道地药材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生态地理环境中,通过不断的人为选择而形成的质优、量大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对生长环境有着特殊要求,野生的中药材进行人工种植,其药性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药材扩大种植产生了自然约束。因此,在技术上要对这种药材的道地性进行研究,对一些特殊药材的生长环境进行模拟,以保证人工种植中药材的药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就可以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提高中药资源产量和质量。   3.4 对中药资源的生产进行供应链管理   对中药资源的生产和投入进行供应链管理是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中药资源约束的重要措施。要在中药资源供求分析基础上,对中药资源的种植、开发、销售、储存、运输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供应链管理。从供给方面来看,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充分考虑中药材的道地性等自然条件,这就决定了存在一个短期固定的供给水平。超过了这个水平,必然会造成中药资源的过度破坏。因此,要对中药资源进行科学检测,按照其道地性、种植规模、基地选址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细分,确定供给模式和最高数量水平。从需求角度看,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市场规律。   人们对中药资源的需求可以大致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人们对中药资源的直接需求;另一方面是中药材作为中药产品的加工材料,人们对中药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对中药材的需求,也可以称为引致需求。比如人们对罗汉果的需求,不仅包括对罗汉果本身的需求,还包括对将罗汉果加工成中药产品的需求[4]。因此,要对中药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预测,其中对中药资源引致需求的确定,要根据产品中该种药材所占比例和药品的市场需求量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蒋维洲.中医药经济要素芹议[J].决策咨询通讯,24,15(1):25-29.  [2] 郑燕鹏,倪玉娟.中药发展的潜力与瓶颈[J].中药研究与信息,25, 7(2):31-33.  [3] 高凤清,马英华.中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医药学报,25, 33(4):78-8.  [4] 孙红祥.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兽药杂志,23, 37(4):37-41.转贴于 看准网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作者:梅智胜,肖诗鹰,黄璐琦,刘铜华 【关键词】 传统药物;传统知识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我国传统药物知识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笔者现根据一些国际组织对传统知识所确定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传统药物知识的内涵作一探讨。   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
【摘要】 目的 筛选金耳菌丝体抗凝血的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法处理金耳菌丝发酵物,得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溶部位,通过凝血酶原实验、小鼠凝血实验及小鼠体内血栓形成实验等来筛选具有抗凝血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 金耳菌丝体的正丁醇部位表现出较好的抗凝血作用...…
【摘要】 目的 建立天麻头风灵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头风灵胶囊中天麻素的含量。选用Kromasil C18柱(25 mm×4.6 mm,ID),以甲醇-.5%磷酸水(2.5∶97.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2 nm。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天麻头风灵胶囊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摘要】 目的 建立鸡骨草胶囊中栀子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5 μm,4.6 mm×25 mm);以乙腈-.1%磷酸溶液(1∶9)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5 ℃。结果 栀子苷在.14~1.68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
作者:李涛,麒麟,苗术,刘建华 【摘要】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茵颗粒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Kroasil ODS 柱(4.6 mm×25 mm);柱温:室温;流动相:.3%乙酸-甲醇(74∶26);流速:.9 mL/min;检测波长:327 nm。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5~325 μg/mL,回归...…
论文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链接合作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市场调查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