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堂三补奇效简便良方 全文价格是多少?

中国行政管理研究网
请输入关键字:
中央人民政府
北京人民政府
天津人民政府
河北人民政府
山西人民政府
内蒙古人民政府
辽宁人民政府
吉林人民政府
黑龙江人民政府
上海人民政府
江苏人民政府
浙江人民政府
安徽人民政府
福建人民政府
江西人民政府
山东人民政府
河南人民政府
湖北人民政府
湖南人民政府
广东人民政府
广西人民政府
海南人民政府
重庆人民政府
四川人民政府
贵州人民政府
云南人民政府
西藏人民政府
陕西人民政府
甘肃人民政府
宁夏人民政府
青海人民政府
新疆人民政府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地方行政学会
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
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
辽宁省行政管理学会
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
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
浙江省行政管理学会
安徽省行政管理学会
河南省行政管理学会
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
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
陕西省行政管理学会
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
新疆行政管理学会
重庆行政管理学会
地方行政学院
国家行政学院
北京行政学院
上海行政学院
天津行政学院
河北行政学院
山西行政学院
辽宁行政学院
黑龙江行政学院
吉林行政学院
山东行政学院
江苏行政学院
江西行政学院
浙江行政学院
安徽行政学院
福建行政学院
河南行政学院
湖北行政学院
湖南行政学院
广东行政学院
广西行政学院
海南行政学院
陕西行政学院
甘肃行政学院
宁夏行政学院
青海行政学院
新疆行政学院
重庆行政学院
四川行政学院
云南行政学院
国内研究机构及大学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北航公共管理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西交公共政策管理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
中南财大公共管理学院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武大政治公共管理学院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西南交大公共管理学院
苏州大学政治公共管理
华东政法学院公共管理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
南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山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公管院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公管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上海水产大学人文学院
电子科大政公共管理
南京工业大学公管院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
上海师大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系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内蒙古大学公管院
复旦大学公共行政系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开周恩来政府管理
香港公共行政学会
澳门公共行政管理学会
国外有关研究机构
国际行政学会
美国公共行政学会
英国公共行政与政策学会
法国行政学会
施派尔德国行政学院
汉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
纽约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东部地区公共行政组织
京公网安备[转载]《珍本医籍丛刊》
《珍本医籍丛刊》
傅景华主编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明)秦昌遇著
动功按摩秘诀
(清)汪启贤、汪启圣辑
灵验良方汇编
(清)田间来是庵辑; 王国柱、付昕校点
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
(明)岳甫嘉撰
奇方类编 附奇疾方
(清)吴世昌、王远辑; 朱定华、曹秀芳点校
(清)徐文弼编; 吴林鹏点校
录竹堂集验方
(明)罗浮山人集
(明)张时彻辑; 康维点校
(清)黄庭镜著; 卢丙辰、张邓民点校
(明)罗洪先录
(清)费伯雄著; 李铁君点校
医学发明活法机要
(金)李杲撰; 傅兴国点校
百试百验神效奇方
(清)撰人不详; 陈能进、李林校点
(明)无忌撰; 王亚芬点校
妇科秘书八种
(清)陈佳园等编著; 竹剑平等点校
经验丹方汇编
(清)钱峻辑; 赵宝朋点校
(清)马齐著; 王雅菊点校
(清)祝登元著;王雅菊点校
修昆仑证验
(清)天休子著; 王雅菊点校
佚名著; 王雅菊点校
神仙济世良方
(清)柏鹤亭等集; 康维点校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元)不着撰人; 郝近大校点
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
(明)王象晋撰; 齐馨点校
(清)王梦兰纂集; 王玉英、王作林点校
(清)傅山撰; 刘国正点校
(明)秦昌遇编著; 俞景茂点校
增补神效集
(清)佚名著; 刘宏伟、张瑞贤点校
跌打损伤回生集
(清)胡青[广至]辑; 丁继华、单文钵点校
(清)王焕旗辑; 丁继华、单文钵点校
(明)王鏊辑; 刘正哲点校
(清)年希尧辑; 刘振远、才惠珍点校
四科简效方
(清)王士雄撰
外科证治秘要
(清)王旭高编著; 许履和、徐福宁整理
万病验方(订补简易备验方)
(明)胡正心、(明)胡正言编辑; 广诗等点校
万氏济世良方
(明)万表集; 齐馨、永清点校
(清)佚名著
医方捷径指南全书
(明)王宗显辑; 陈湘萍等点校
种杏仙方 ; 鲁府禁方
(明)龚廷贤撰; 王志洁点校
(清)陈杰辑; 陈振南、杨杰英点校
(明)徐曾等撰; 李生绍等点校
(明)张三锡纂; 李生绍等点校
(明)翟良纂; 李生绍等点校
(清)佚名辑; 朱定华、金立点校
奇效简便良方
(清)丁尧臣辑; 庆诗、王力点校
[鱼孚]溪秘传简验方
陆锦燧辑; 何清湖等点校
百病经验一味良方
程仲平等辑; 朱定华点校
(清)陈士铎述; (清)文守江辑; 王树芬等点校
黑神丸仙方
(清)佚名著; 胡崇厚点校
(清)胡增彬辑; 朱定华、严康维点校
良朋汇集经验神方
(清)孙伟撰; 齐馨点校
(清)吴本立撰; 佘德友点校
(清)李潆著; 李生绍等点校
(清)尚宗康编; 草茹点校
(清)佚名氏辑; 陈湘萍、郭文瑞点校
竹林寺女科二种
(清)竹林寺僧人撰; 由昆等点校
(明)铁峰居士撰; 叶开源点校
(明)河滨丈人著; 叶开源点校
(明)龚居中著; 广诗等点校
惠直堂经验方
(清)陶承熹辑; 伊广谦、张慧芳点校
(清)虚白主人编; 王力等点校
名家跌打损伤真传
(清)沈元善等编著; 丁继华等点校
摄生众妙方
(明)张时彻辑; 张树生点校
(明)王蔡传著; 金弈点校
(明)混沌子著; 金弈点校
(明)吴正伦辑; 腾鹰点校
(清)保真居士辑; 杨杰英、陈振南点校
(清)柴得华撰; 王耀廷等点校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
(清)郑元良撰; 何清湖等点校
调疾饮食辨
(清)章穆纂; 伊广谦点校
(清)龚自璋辑; 王唯一等点校
(清)沈源撰; 魏淑敏、于枫点校
医门棒喝(初集医论)
(清)章楠著; 文杲、晋生点校
喻选古方试验
(清)喻嘉言选辑; 陈湘萍点校
针灸神书(琼瑶神书)
(宋)琼瑶真人著; 陆寿康点校
(明)陈会撰; 刘瑾补辑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元)王国瑞撰; 李宁点校
高淑濂胎产方案
(清)高淑濂著; 王光辉等点校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相关资源推荐
作者其它资源推荐
【PDF】珍本医籍丛刊 秘传奇方的用户评论
值得珍藏,谢谢分享
发表于 21:04:56
学习学习,谢谢分享了
发表于 11:23:55
资料很好,谢谢分享
发表于 17:10:45
感谢分享!珍本医籍丛刊 秘传奇方,中医临床参考资料真的值得珍藏的一本好书。
发表于 10:12:29
真的值得珍藏的一本好书。
发表于 13:00:34
珍本医籍丛刊 秘传奇方,中医临床参考资料。
发表于 10:15:40
这个版本很清晰,谢谢。
发表于 07:50:10
发表于 11:04:15
好好学习,可不能失传了哦
发表于 07:12:38
12345678910山东桓台王渔洋家族:忠勤报国 洁己爱民--盐城镜监信息网
&& 今天是:日&&星期五
& 今天访问人数:32995 次,总访问量: 次
山东桓台王渔洋家族:忠勤报国 洁己爱民作者:jw&&&编辑:gf&&&浏览数:152&&&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15:40:44新城王氏家族代表人物王重光  王重光(),字廷宣,号泺川,山东桓台新城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户部员外郎、云中佥事、上谷参议。后任贵州布政使左参议,奉命采办贵州大木以修三大殿,因积劳成疾,身染瘴疠病逝林区。嘉靖亲书“忠勤可悯”匾额,建祠以祀,并追赠太仆寺少卿,累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王重光不仅是新城王氏家族第一个进士,还制定了家族第一则成文家训。他以身作则,治家教子,以道义和读书为准则教育子嗣,成为王氏治家之宝。王之垣  王之垣(),王重光次子,字尔式,号见峰,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他为官明敏干练,不徇私情,直言敢谏,严拒请托,官至户部左侍郎,追赠户部尚书,累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王之垣善于治家理政,晚年辞官归里,居家长达二十年,建家祠,修族谱,置义田,立家范,完善家规门训,编纂了家族第一部总结性家训《念祖约言》,撰写《历仕录》、《秉烛编》、《摄生编》、《百警编》等家规著作。王象晋  王象晋(),王之垣次子。字荩臣,号康宇,自号明农隐士、赐闲老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浙江右布政使。王象晋为人正直宽厚,孝友敦睦,为官公正严明,清廉自律。晚年致仕还乡,在故里新城著书立说,并亲自教导子孙课业,93岁自撰祭文《辞世小言》。他精于农学,旁通医学,在家族教育、养生观念、为官之道、农学实践等方面都有建树。一生著述30多种100多册,著有农学巨著《群芳谱》、《赐闲堂集》、《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等。王渔洋雕像王渔洋  王渔洋(),名王士祯,原名王士G,王象晋的孙子。清初诗坛领袖,字子真,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26岁授扬州推官。后任户部郎中,至京为官。康熙十七年(1678年)入翰林,官至刑部尚书。王渔洋一生文政兼从,为文独创诗论“神韵说”,主持清初诗坛五十载,一生著述极丰,被尊为“一代正宗”。为官始终践行“清慎勤”的原则,清正廉洁,政绩卓著,深受康熙赏识和同僚赞叹。他总结自身为官经验,亲书《手镜》50条,教育初仕为官的儿子洁己爱民、宽政慎行,做一个“不负民”的好官。王渔洋纪念馆  王渔洋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为纪念清代刑部尚书、“一代诗宗”王渔洋而建立。纪念馆是典型的明清至民国古建筑群,包括忠勤祠、王渔洋故居和四世宫保坊等部分。  忠勤祠,又名王家祠堂,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建筑,始建于1588年,为纪念王渔洋高祖王重光平蛮功成、督木殉职而敕建,因嘉靖手书“忠勤可悯”而得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忠勤祠内碑碣林立,既有御制石碑、珍品,又有家训铭文、名家墨宝,更多的是忠勤祠落成后的祭文颂词,其撰文、书法、镌刻并称“三绝”,名闻海内。  清康熙年间,王渔洋在其曾祖王之垣所建长春园故址的基础上增葺西城别墅,也就是如今的王渔洋故居。故居西南角建有渔洋祠,是王氏后人在王渔洋去世后为其修建。渔洋祠东侧还有3间正房,俗称牡丹祠,相传是为王渔洋夫人所建的祠堂。至今,故居部分院落还保留着民国建筑的风格,保留不同风貌的古建筑108间,凸显了融官宦宅邸、古代民居、祠堂建筑、小型园林为一体的独特建筑风格。  四世宫保坊始建于1619年,为表彰王渔洋伯祖、兵部尚书王象乾五戍边关、护国有功而特许建造,朝廷追赠其祖上三代均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因此称为“四世宫保”。四世宫保坊是一座砖牌坊,坐北朝南,跨街而立。坊高15米,面宽9.2米,其形式为中间高,两边低的宫殿式样。坊额“四世宫保”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笔力遒劲。四世宫保坊是新城72牌坊中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整组建筑除基座外全为砖雕结构,融人文、建筑、雕塑、书法、绘画于一体,造型别致,气势雄伟,工艺精妙,以古朴典雅闻名遐迩,被誉为“华夏第一砖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氏家规  新城王氏家规,自四世祖王重光首倡“道义读书”理念,五世祖王之垣著述成文家规,之后到王象晋、王渔洋,历代不断充实,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独具特色的家训族规体系。其中既有时代沿袭的习惯做法,又有专门的成文家训,还有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族约家法,内容涵盖了修身养性之法、读书立世之道,做人处事之本、从政为官之要、持家经营之策、闺门训诫之教等多个方面。  继四世祖王重光定下第一条成文家训后,五世祖王之垣著述《念祖约言》,记录了家族几代祖先的嘉言懿行,总结家族治家经验。所著《历仕录》则记述自己一生做官的经历,用亲身体验为子孙提供经验教训。此外还有总结归纳古人格言警句的《炳烛编》、《摄生编》、《百警编》等,作为家规家训,告诫劝谕子孙。  王之垣次子王象晋对王氏家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编写家规著作《清寤斋心赏编》、《日省格言》、《日省撮要》等。  八世祖王渔洋文政兼从,《手镜》是他“随忆随记”写给即将赴任的儿子的一封家书,他用自己一生做官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教育儿子如何做一个“清慎勤”、“不负民”的好官。《手镜》是王渔洋家规的代表作,也是新城王氏家学家规的凝练升华,被后世奉为做官处事“明镜”。  新城王氏家规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与时俱进。家规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新城王氏家族成员,涵养了家族善良勤俭、敦宗睦族、读书力学、见贤思齐、忠勤报国、洁己爱民的良好家风。一代正宗坊  ●&视频脚本山东桓台新城王氏:忠勤报国铸家魂  被誉为“齐鲁第一进士家族”的新城王氏,自明嘉靖至清道光300年间,出进士30名,举人52名,贡生158名,出仕为官者100多人,有诗文著述传世者50余人,著述160多种820多卷,成为明清时期山东最显赫的科举文化世家。清康熙刑部尚书、诗坛领袖、一代廉吏王渔洋就是新城王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  以道义传承族脉,以科举扬名家声,以儒风启迪智慧,以礼仪训诫闺门。体系完善的族规家训,成为新城王氏家族崛起的“优势基因”。立家之范 望族之魂  王氏家族的兴盛离不开历代王氏族人对家训族规的用心经营。四世祖王重光以身示范,道义治家。他对诸子家教甚严,制定了家族第一条成文家训: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  王重光,新城王氏家族第一个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左参议,他秉性刚直,勤于国事,在贵州平蛮督木,以身殉职,得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恤典,开新城王氏科举仕宦之途。随后,五世祖王之垣定下家规,历经王象晋、王渔洋各代不断丰富完善,形成独具特色的家规体系,其中既有世代沿袭的习惯做法,又有专门的成文家训,还有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族约家法、以及劝谕性的家规范例。  五世祖王之垣,是新城王氏家族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曾任户部左侍郎,官居三品,为官清正廉洁,正色立朝,生活勤俭朴素,力戒奢侈。明万历年间,他将王氏历代治家经验编著成册,名《念祖约言》,告诫子孙“有祖宗之世德,然后子孙成世业,子孙成世业又当修祖宗之世德。”围绕家族组织的完善,王之垣主持建私塾、立家祠、修族谱、置义田,从而大大凝聚了宗族力量。他所作《炳烛编》、《摄生编》、《历仕录》等极大地完善和拓展了家族强制性和劝谕性族规家训。  八世祖王渔洋一生恪守“清慎勤”的为官准则,所书《手镜》在今天仍不失为廉政文化的佳作。  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会长 宫晓卫:  新城王氏家族兴盛了300多年,可以借鉴传承的东西,我觉得是他们代代传承和发展的家训门风。王氏家族的家规内容很丰富,系统规范,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王氏家规的最主要的精神内涵,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忠勤报国,洁己爱民”。忠勤报国 世为明镜  新城王氏家族在明清时期仕宦众多,满门风雅,深得历朝皇帝的欣赏和赞誉,这与其忠勤报国、门庭肃清、洁己爱民、清正严明的清廉家风是分不开的,父劝子廉、母劝子廉、妻劝夫廉,成为新城王氏家族的优秀传统。  王渔洋纪念馆馆长 许志光:  新城王氏家规向来是注重以身示范,言传身教,他的家规著述当中记载了很多为人处事、读书入仕的典型案例,比如王重光去世后,他的儿子王之垣和王之翰一起进京为父乞恤。当时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主事,他当面向两位索要银两500两,王之垣和哥哥商量以后,就认为拿金钱买荣誉有辱先辈英名,愤然回乡,回乡以后鼓励自己的子侄刻苦攻读,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博取功名。后来,王之垣兄弟有3人先后考中进士,还有他的子侄先后9人考中进士。  王之垣的家规著述《念祖约言》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朝廷严刹请托说情之风,而且各省巡抚照例有访查。王之垣身体力行,严拒请托,并告诫族人“谨守本分,安分守己”,如亲友相托,要以实相告,严守禁规。他致仕回乡后,在厅堂中悬挂一帖:“誓不说事”,以此规范自己,警示后人。  六世祖王象晋官至浙江右布政使,70致仕,荣归故里,课教诸孙,要求后人谨记“士大夫当实有忧国之心,莫徒有忧国之语。”“莅官之法,事来莫放,事多莫怕。”“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勤与俭”,这对新城王氏家规的充实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手镜》展厅一部《手镜》 “仕宦清明”  在王渔洋故居展出了一部渔洋先生手书的《手镜》石印拓本,拓本共有24帖,笔迹高秀俊逸。  王渔洋,原名王士G,字子真,康熙朝刑部尚书、诗坛领袖,因喜爱太湖渔洋山,自号“渔洋山人”,后世人称王渔洋。受廉政家风的长期熏陶和家族成员互为明镜的影响,他一生居官清正廉洁,勤勉自励,身为司法官能勤谨职守、宽政慎行;在清江浦督船治贪除污、担当有为;主政宝泉局革除样钱、屏绝货贿;在刑部任上力执公道、为民请命,因官品人品俱佳,深得康熙信任。“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这是他毕生遵循并用来教育后人为官治世的传世之道。  康熙三十六年,王渔洋三子王启P出任唐山县令,王渔洋总结自己为官数十年的经验,亲书《手镜》一部,让儿子“置座右,披玩而从事焉”。  “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  “居官以得民心为主,为民间省一分,则受二分之赐,诵声亦易起矣。”  “公子公孙做官,一切倍要谨慎检点。见上司,处同寅,接待绅士皆然。稍有任性,便谓以门第傲人。时时事事须存此意,做官自己手脚须正,持门第不得…… ”  《手镜》箴言50条3009个字,内容涵盖了王渔洋在立身之本、为官之道、处世之基、审刑之度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从日常用度到为人处事、从刑罚宽严到与民休戚,《手镜》既是王渔洋对家训门规的凝练,也是对自身为官生涯的总结,更揭示了王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山东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副会长 王小舒:  那么《手镜》录是第八代传人王渔洋的一部家训,在这部家训里头,王渔洋他主要表述了两个方面,那就是为官从政要自己严于修身,然后要为民请命,这些思想我觉得就是在今天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鉴古明今 清风传世  新城王氏家族历代形成的家训族规,涵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精神特质和思想内核,成为这个家族兴盛不可或缺的基因。  新城王氏后人、王渔洋纪念馆副馆长 王心睿:  世代传承的家规门训,已经成为根植于族人内心的文化自觉。我们从小就受到祖上的精神沐浴和父辈的言传身教,为我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找准了方向,那就是做人做事一定要踏实本分。不是要求我们做多大的官、也不是要发多大的财,而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把份内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  良好的家训门风使新城王氏簪缨不绝,家族成员互为明镜,劝廉守廉,秉持着这一优秀传统。这个明清望族的兴盛,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历史文化层面的启示和借鉴。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 王志民:  新城王氏家族之所以科甲连第,人才辈出,与他有纯正的家风和丰富的家训有直接的关系,从为官之道、做人之道、治家之道,一直到养生(箴言)、女性(教育)等等,内容非常的丰富全面,王氏家族的家训是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特别是树立良好的家风,一份非常丰富的历史营养。  鉴古知今,以廉育人。包含“爱国、忠诚、勤廉、自律、为民”等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的新城王氏家规,宛如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道统,滋润着王氏后人的精神家园,也引导人们不断深入思考、借鉴和传承。  忠勤祠主院  ● 小视频脚本“十笏公齐拜祖母”  明万历二十一年春的一天,90高龄的刘太淑人端坐上位,受子孙跪拜祝寿。  刘太淑人,王氏四世祖王重光的夫人。王重光早年苦读,40岁中进士后一直居官在外,家中子女全靠夫人教导督责。刘氏教子有方,6个儿子均功成名就,孙子辈考取9进士,名满海内,留下了90大寿“十笏公齐拜祖母”的美谈。  新城王氏后人、王渔洋纪念馆副馆长 王心睿:  刘太淑人是新城王氏家族中的女性代表,她秉承了传统美德,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她自己粗茶淡饭,却岁欠施粥,救济他人。她对家族最大的贡献还在于治家有方。您看这里写道,“汝曹居官与吾治家一耳,宽则玩,严则怨,酌诸情理,靡不有济。”她教育子孙,你们在外做官,和我治理家庭是一样的道理,宽了容易玩忽职守,严了则招致怨恨。所以遇到事情一定要考虑周全。  刘太淑人相夫教子的典范被子孙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次子王之垣着人将母亲的言行绘成图册,名《阃范图说》,作为家中女性教育的范本。  刘太淑人的孙媳、王象贲夫人毕安人淑慎端庄、贤德温婉,常规劝夫君“国法不可玩,人心不可伤”,王象贲为官廉洁奉公,政绩卓著,自然少不了她的支持,刘太淑人也直夸象贲得了贤内助。  王渔洋为官清正廉明,位列九卿,同样离不开他背后两位女性的支持。他赴任扬州推官时,母亲孙夫人告诫他“务尽职守,以嗣前烈”。他在扬州任上宽严有度,政绩突出,赢得了官声民心,任满考成时却被定为“失出法严”,这时母亲宽慰他说:“人命至重,汝但存心公恕,升沉非所计也。”王渔洋谨遵母亲教诲,勤谨职守,最终得到了公正评价。  王渔洋的夫人张宜人也是至贤至孝,她“事翁姑至孝。相夫以敬,御下以慈。”王渔洋友人许天玉侨居扬州,向王渔洋借资进京会试,王渔洋囊中羞涩,夫人便脱下自己的手镯赠给他。至今,新城牡丹祠内还悬挂着王渔洋为夫人所作的悼亡诗:“一官长物吾何有,却捐闺中缠臂金。”  王渔洋故居―石帆亭  ●&新城王氏家规摘编处世篇  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非道义之心,勿汝存也,制之而已矣。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非道义之事,勿汝行也,慎之而已矣。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非读书之人,勿汝友也,远之而已矣。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非读书之言,勿汝言也,诺之而已矣。  --王重光制定的第一条成文家训  【译文】  每个人必须存有道义的心,非道义之心,都不应该存在,要立即制止并消除。所做的必须是讲道义的事,非道义之事,都不应该发生,要谨慎地去终止。所交的朋友必须是热爱读书之人,非好读书之人,不能与之为友,要与之远离。所说的话必须是读书人应该讲的话,非读书之言,都不能随便乱讲,保持沉默就好了。  士大夫当实有忧国之心,莫徒有忧国之语。当为天下必不可少之人,莫做天下必不可常之事。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士大夫应该切实怀有忧国之心,不要仅仅只是说些忧国的话。应该成为天下必不可少的人,不要做毫无准则的事情。  世人多言处世难,非世果难处,无所以处之之方耳。如我好胜,谁甘处其败?我好富,谁甘处其贫?我好自是,谁甘处其非?我好安逸,谁甘处其劳碌?推之一切,莫不皆然。常将自己心向别人一忖量,则损人利己之事必不敢做。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世人都说人生处世艰难,并非世事难处,而是还没找到好的处世方法。如果说我好胜,谁会甘心失败?如果我希望富贵,谁又甘处贫困?如果我自以为对,谁又自认为错?我乐享安逸,谁又甘愿整日劳碌呢?推之一切,莫不如此。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一定不敢做损人利己的事。  王象晋处世立身之法宝。一为六字经:曰忍,曰方便,曰守本分。一为九字经:勿欺心,勿妄想,守廉耻。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王象晋处世立身的法宝,一个是六字经:善于忍耐,与人方便,安守本分;一个是九字经:不欺心,不妄想,守廉耻。劝学篇  久望垣儿出犬群,莫甘落落不如人。寄来文字增光艳,才得科场畅紫芬。好向窗前惜日月,管教足下起风云。千言万语无他意,一举成名天下闻。  --王重光《教子诗》①  【注释】  ①节选自王重光《教子诗六首》。  【译文】  长久以来一直盼望着垣儿你能出人头地,不要自甘低人一等。你寄来的信中说,你刚刚在科场上考取了好成绩,为我们家族增添了光彩。你应该珍惜时间,继续努力读书,有所成就。千言万语没有别的意思,惟愿你能一举成名,闻名天下。  少年不学堕复堕,壮年不学亏复亏,老年不学衰复衰。一息不学谓之忘,一时不学谓之狂,一日不学谓之荒。  --王之垣《炳烛编》  【译文】  少年不学习是让自己堕落败坏,壮年不学习是让自己损失了又损失,老年不学习是让自己倒退了又倒退。一霎那不学习是损失;一个时辰不学习是放荡;一整天不学习是荒废。  作文不振扬、不透切,只是悟处未到,悟从思入。语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凡思浮泛不可,穿凿不可,必须先体认题旨,就题旨上致思,就思意措辞,愈思愈有悟处,愈悟愈有精神。  --王之垣《念祖约言》  【译文】  文章不够显扬透彻,只是理解不够,要理解透彻需先思考。有句话说:思考、思考、再反复地思考,思考不通,鬼神将会帮你想通。其实这不是鬼神的力量,而是人之精诚所至。思考不能肤浅,也不可牵强附会,必须先认清题目主旨,围绕主旨进行思考,根据思考得出的结论行文措辞。这样,越思考就越有所领悟,越有领悟思维就会越活跃。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年少者求学,每一本书都要反复阅读,就好像投入知识的海洋,各种知识应有尽有。但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不加选择,什么都学,只选自己需要的去学就可以了。所以希望求学者每次确定一个学习目标,比如想要了解古今兴亡治乱、学习古代圣贤人物,那就只选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索,不必涉猎太杂。要想学习历史文物之类,也是如此。如果某一方面学有所成,达到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的境界,与泛泛浏览、不求甚解的人不可同日而语。渔洋祠为政篇  为令,当上宣王德,下奠民生,一染于墨,视盗加等,吾不愿有此子也,勉之哉。  --王之垣《念祖约言》  【译文】  当县令,应当上宣扬朝廷的功德,下夯实民生之基,一旦品行受污,比盗贼还厉害,我不愿有这样的儿子啊,努力吧!  莅官之法,事来莫放,事去莫追,事多莫怕。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勤与俭。事上之道,与其循之以法,不若奉之以体;临下之法,与其循人之情,不若平我之情。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为官之道,在于事情发生时不逃避不松懈,事情过去后不过多追究计较,事情繁杂时也不害怕忙乱。从政之道在于公正、清廉,治家之道在于勤劳、节俭。对待上司,与其循规蹈矩,不如设身处地为其着想。对待下属,与其情感抚慰,不如平等待之。  严于公门,宽于百姓;严于奸恶,宽于良善;政之体也。然公门防闲又当详于大而略于细。若事事苛求,恐人不乐为所用,奸恶惩治又当去其甚而警其余。若人人计较,或生他变。是以持法者切忌任意而过。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对公职人员要严格管理,对地方百姓要宽于体恤。对奸诈凶恶之人要严惩,对心地善良之人要宽容,这是政务管理的根本。要防止衙门之中过于清闲,大事要事要详慎处理,而对细枝末节不必过于追究。如果事事都苛求,恐怕没有人愿为所用。惩恶除奸,应当严惩大奸大恶以警示其他人。如果追究每个人的过错,有可能会引发其他变故,因此执掌法纪者一定不能任意枉为。  公子公孙做官,一切倍要谨慎检点。见上司,处同寅,接待绅士皆然。稍有任性,便谓以门第傲人。时时事事须存此意,做官自己手脚须正,持门第不得。  --王渔洋《手镜》  【译文】  官宦子弟做官,凡事要加倍谨慎检点。拜见上司,与同僚相处,接待绅士都要这样,稍有任性,便会说是凭借出身门第傲慢待人。时时事事要留心这一点,做官要行为端正,不能倚仗出身门第傲慢待人。  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畿辅之地,果为好官,声誉易起;如不努力做好官,亦易滋谤。勉之,勉之!  --王渔洋《手镜》  【译文】  没有夜晚收受枉法钱财的事,就是清;事事小心谨慎,不敢任性而为,就是慎;早起劳作,入夜反思,事事不拖拉怠惰玩忽职守,就是勤。在京城附近,如果做好官,声誉容易得到播扬;如不努力做好官,也容易滋生怨谤。努力啊!努力啊!  居官以得民心为主,为民间省一分,则受二分之赐,诵声亦易起矣。  ――王渔洋《手镜》  【译文】  做官要以得民心为主,为百姓节省一分,就能受到二分的恩赐,人家对你的赞扬之声也容易传播了。修身篇  凡为子孙计者,当戒以愤怒致争。愤怒致争,其初甚微,其祸甚大。  --王之垣《炳烛编》  【译文】  凡是替子孙谋划打算的,当力戒因愤怒而起争执。由愤怒导致的争执,最初事小,但产生的祸害却非常大。  清夜内省,颇知自励。不敢丧心,不求满意,能甘淡泊,能忍闲气,九十年来于心无愧,可偕众而同欢,可含笑而长逝。  --王象晋《辞世小言》  【译文】  夜深人静的时候反思生命真谛,能够深知自我勉励的重要性。不敢丧失本心,不求尽如人意,甘于淡泊,心态坦然,一生于心无愧,可与众人同乐,可含笑而眠。  夫人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则此身为义理再生之身,可以造命。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做人如果一天没有省悟自己的过错,就会安于自以为是。每天醒悟自己的过错,每天改过自新,那么你的生命就是和真理相应再造的生命,能够掌握命运。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王象晋《清寤斋心赏编》  【译文】  人生在世一日,或听闻一句善言,或眼观一次善行,或做一件善事,这一日才不算虚度。治家篇  为家以正伦理为本,以尊祖睦族为先,以勉学修身为要,以树艺牧畜为常,守以节俭,行以慈让,足己而济人,习礼而畏法。可以寡过,可以静摄,可以成德。  --王之垣《炳烛编》  【译文】  治家以端正伦理为根本,以尊敬祖辈、和睦族人为前提,以勤勉学习、修养身心为重点,以种植五谷、饲养禽畜为常务。坚持勤俭节约,行事仁慈谦让,充实完备自己,热情帮助别人,学习礼节仪式,敬畏法令制度。这样,就可以减少过失,静养身心,养成美好的品德。王渔洋故居广场  ●&专家观点王小舒:怎样为官,王氏家族告诉你  明清两代,新城王氏家族在科场上连续两百多年保持长盛不衰,家族成员中很多人在官场上行走,他们在复杂的官场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乃至家族带来祸患。因此,怎样为官就成了摆在王氏家族面前的重要问题。家族成员在仕途旅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写进家训教育子孙,为后代提供借鉴。  王之垣、王象晋、王渔洋都在家训中对怎样做官进行过总结。王之垣把他仕途中遇到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写成《历仕录》,王象晋在家训里教育子孙怎样在官场待人接物、处理事务,王渔洋总结自己几十年做官的经验,写成《手镜》。在为官方面,新城王氏家族确立了这些标准。  一是正直无私、忠勤报国。王氏家族从王重光开始就确立了“道义”的基本原则,树立了忠勤、正直的家风,所以在官场上也坚持公正无私的立场。王之垣在《历仕录》里记载,他初到荆州府做推官时,很多人向他送礼托关系,他都一一拒绝了。  第二是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王之垣任顺天府尹时,顺天府徭役十分沉重,加上豪强侵占,百姓苦不堪言。王之垣体恤民艰,上疏裁减杂税,减轻百姓负担。王象晋说,“严于公门,宽于百姓;严于奸恶,宽于良善,政之体也。”这种爱民、护民的思想被王氏成员谨记,家族中每当有人外出做官,临行前长辈就会叮嘱他们,一定要首先考虑百姓的利益。王渔洋在《手镜》里最为强调的就是勤政爱民,他教育儿子在审理案件时千万不要滥用重刑,要认真断案,不要出现冤假错案。对于地方财政的管理,如催征钱粮、加派徭役等事务,要以便民为主,“居官以得民心为主,为民间省一分,则受二分之赐”,可以说抓住了为民做官的本质。  第三是恭敬清肃,小心谨慎。这是在应对上下级和处理日常公务时应有的态度。王象晋说“事上之道,与其循之以法,不若奉之以体;临下之法,与其循人之情,不若平我之情。”王渔洋在《手镜》里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他强调谨慎小心,《手镜》开篇就说“公子公孙做官,一切倍要谨慎检点。”王渔洋一生清正勤谨,康熙赐给他“清慎勤”三字,他自己作了解释,“无暮夜枉法之金,清也;事事小心,不敢任性率意,慎也;早作夜思,事事不敢因循怠玩,勤也。”这也可以看作对王氏家族为官态度的概括。  第四是在处理做官和归隐的关系时要懂得急流勇退。王氏家族在思想上以儒家为基础,也受道家、佛家的影响。作为一个世家大族,为了保持家族昌盛,出仕为官是必要的途径,但是对于官场名利,他们也能保持淡然的态度。王之垣在《炳烛编》里曾专门谈论“出处”,“出”就是出仕,“处”就是归隐。世人多向往名利,却很难在出处进退间保持一份豁然的心态。王之垣、王象晋却具有别样的胸怀和眼光,王之垣在仕途风头正劲的时候选择了辞官归隐;王象晋不贪恋权势,奉行七十致仕归乡的礼法,都是抱着看淡权位的态度,在出仕和归隐间找到平衡。(王小舒,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王超:家风培育廉吏  26岁选授扬州府推官(27岁时正式上任),32岁调任京官,此后近40年间,王渔洋从主事、员外郎、侍读、少詹事、副都御史、左都御史,一路官至刑部尚书。在世人眼里王渔洋是一位与诗歌缠绵了一生的文人,但他还是一位仕途显赫的官吏。长达45年的仕宦生涯,清慎勤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王渔洋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其四世祖王重光()作为本家族第一位进士,入仕后由工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主持九江关税,不贪一钱一物。后守卫大同,不附权贵,平反冤狱。在贵州任上,他鞠躬尽瘁,身染瘴疠,卒于任所,有“忠勤报国”之褒誉,世称忠勤公。王重光生前给后代留下家训:“所存者必皆道义之心”,“所行者必皆道义之事”,“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言者必皆读书之言”。这四句话成为王氏子孙恪守的信条。  伴随王渔洋步入仕途的是代代相传的家训门风,以及父母的教诲和鼓励。父亲王与敕时常教育渔洋兄弟“为国效力,泽延后嗣”,并“绘方伯公(王象晋)生平出处事迹为图二十四,以示后人”,足见其良苦用心。王渔洋从家乡启程赴扬州上任时,父亲考虑到他年少为官,而且掌管司法事务,关系到百姓的生命与安危,必须慎之又慎,于是随同前往,督责儿子做个好官。临行前,王渔洋母亲孙夫人送至渑水(今乌河)上曰:“汝少年为法吏,吾惧之。然扬,故尔祖旧游地也。其务尽职守,以嗣前烈。”孙夫人此言情真意切,王渔洋祖父王象晋崇祯年间曾任扬州兵备副使,政声卓著。母亲希望渔洋效仿先辈,克己奉公,尽忠职守,为家门增光,王渔洋铭记在心。康熙元年(1662年),王渔洋“时失出法严一事,被部驳辍至镌级。”时在扬州就养的孙夫人告之,“人命至重,汝但存心公恕,升沉非所计也。”毫不犹豫地支持和鼓励儿子冒着风险主持公道,而不去考虑升官和降职,这位母亲的风范怎不让人钦佩之至?  “渔洋一生居官清正廉洁,体恤下情,宽政慎行,位列台阁。”如果说优越的文化环境造就了“一代诗宗”王渔洋,那么良好的家训门风则培育了“一代廉吏”王渔洋。  王渔洋任扬州推官五年(渔洋自称4年,属计算的时间断限不同),留下的是公正、清廉、爱民的声名。王渔洋在扬州期间,俸禄有限,还要照顾在此居住的父母妻儿,生活并不宽裕。友人许天玉过扬州时向其借路费,因家中“适无一钱”,夫人解下腕上的手镯交给渔洋以赠之。王渔洋在后来的《悼亡诗》里这样回忆此事,“千里穷交脱赠心,芜城春雨夜沉沉。一官长物吾何有?却捐闺中缠臂金。”王渔洋从不接受贿赂,也从不假公济私,卸任时身无长物,临行之际“不名一钱,急装时,唯图书数十箧”,他在诗中写道,“四年只饮邗江水,数卷图书万首诗。”  正直、清廉、爱民的品格,在调任京官后依然保持。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王渔洋任户部右侍郎,有一项工作是掌管制造铜钱的宝泉局。宝泉局自明代就有陋例,每一批新铸钱币发行前,必先向各部分呈“样钱”。王渔洋上任后,坚决革除了这一陋例。他任职期间,未收一文“样钱”,也从未派任何人到钱局索要过“样钱”,可谓一尘不染。  康熙三十六年(1697)七月,王渔洋三子王启P上任唐山县令。第二年,在户部左侍郎任上的王渔洋于京邸书写《手镜》一册赠给儿子,以50条为政箴言教育儿子审慎行事、洁己爱民。如,“公子公孙做官,一切倍要谨慎检点。见上司,处同寅,接待绅士皆然;稍有任性,便谓以门第傲人。时时事事须存此意,做官自己手脚须正,持门第不得”,“日用节俭,可以成廉。而下人衣食,亦须照管,令其无缺”,“日用米、肉、薪、蔬、草、豆之类,皆当照市价平买,不可有官价名色……”  这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50条“教诲”,是一个正直、仁慈而不失严厉的父亲要求儿子恪守为官准则的殷殷叮咛,又何尝不是渔洋本人为官数十年来立身行事准则的一次总结呢?(王超,新城王氏家族第十九世,桓台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员)王渔洋故居-双松书坞王心睿:阃范传 家族兴  新城王氏家族明清两代科甲蝉联,簪缨不绝,诗家辈出。纵观王氏家族的发展历史、研读王氏家族的著述,不难发现,家族女性在创造这一辉煌历史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她们秉承了传统美德,做事有理有节,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可以说,没有她们就没有新城王氏家族良好的家训门风,就没有家族的世代辉煌与荣耀。  阃范传后世  王重光(),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历任工部主事、户部员外郎、云中佥事、上谷参议和贵州布政使左参议,赠太仆寺少卿。王重光在外地做官,操守家业、教育子女的重任便落在夫人刘氏身上。刘太淑人教子有方,八个儿子,两个夭折,六个功成名就,留下了刘太淑人九十岁大寿时“十笏公齐拜祖母”的美谈。  翰林编修、礼部右侍郎郭正域撰写的《刘太淑人传》中记载,“泺川公(王重光)起诸生,家贫嗜学。太淑人每夜篝灯,从傍作女红,伴诵读,夜分乃罢,五鼓起,亦如之。太淑人在家事舅姑,脱簪珥,办旨甘(美味),啖蔬粝,不为苦。”文中还提到,“岁欠施粥,以饭及饥人。”她自己苦于粗茶淡饭,还能岁欠施粥,帮助穷人。这种周济天下乐善好施的精神,让后人领略到她博大的胸怀和金子般的心肠。她去世前告诫子孙“不要做有损自己声誉的事情,辜负了前人。做事不要心怀二心,一事无成”。官至户部左侍郎的次子王之垣将母亲刘太淑人的言行绘制成《阃范图》,用来教育后世子女。  “国法不可玩”  王象贲(),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他廉洁自律,秉公执法,精通音律,有古大臣风范。夫人毕氏,淑慎端庄,出身名门,为工部尚书毕亨的孙女,自幼精读《史书》、《女则》。王象贲在家服侍祖母刘太淑人,毕安人随视起居,朝夕陪伴在侧,极得太淑人的欢心。晚上则在灯下做女红,陪伴夫君读书,把家庭料理得井井有条。太淑人看在眼里,喜在眉梢,说象贲得到了贤内助。  王象贲的初任为御史台,与毕安人住在官邸。毕安人秉持妇德,谨慎有加,常常规劝夫君“国法不可玩,人心不可伤”。王象贲以其卓越的政绩在朝中颇有名望,背后是毕安人默默无闻的支持和帮助。  “升沉非所计”  王渔洋年幼时与诸兄读书家塾。每自家塾归,母亲孙夫人总会问道,“儿辈今日读何书?为文章当祖父意否?”读书至深夜时,母亲则常常安排人送饺子以慰劳。在孙夫人及家人的教育督导下,四个儿子三个中进士,有“一门三进士”之说。  顺治十七年,王渔洋赴扬州任推官。孙夫人送行时说,“汝少年为法吏,吾惧之。然扬,故尔祖旧游地也(崇祯年间王象晋曾任扬州兵备副使)。其务尽职守,以嗣前烈。”要求儿子要像先辈一样恪尽职守,报效国家。  康熙元年,王渔洋在扬州推官任上,孙夫人曾告诫他“人命至重,汝但存心公恕,升沉非所计也”。王渔洋审理案件时,坚持公正严谨,不畏强权,不徇私枉法。这正应了其母孙夫人对他的劝勉――人命关天,你只要心存公道和宽恕,升官或降职不用放在心上。  脱簪赠佩助友  王渔洋的夫人张氏,邹平人。宋荦《西陂类稿》中记载张宜人“事翁姑至孝。相夫以敬,御下以慈。其周恤公之戚友族党有脱簪赠佩之风”。又说“廿余年甘苦忧患与(渔洋)共”,“其卒也,(渔洋)悲悼逾至。自赋挽诗数十首。”宋荦的记叙,并不虚传。夫人死后,王渔洋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写了《诰封宜人先室张氏行述》的悼文。在悼文中以字字血、声声泪的悲情记叙了夫人的懿行美德及高尚情操和感人品德。  千里穷交脱赠心,芜城春雨夜沉沉。  一官长物吾何有,却捐闺中缠臂金。  这是王渔洋写给夫人的三十五首《悼亡诗》之一。福建友人许天玉侨居扬州,生活贫困,王渔洋曾给予接济。这一年,许进京参加会试,没有资费,无奈之下找到王渔洋。王渔洋虽在扬州为官,但俸禄之外不贪一钱,常常囊中如洗,夫人将自己腕上的手镯赠给他。这不仅显现了渔洋先生的清正廉洁,同时还让人体会到温柔敦厚的夫人是如何慷慨解囊、济困扶危的。(王心睿,新城王氏家族十九世,王渔洋纪念馆副馆长)何成:新城王氏的门风  新城王氏的家训体系客观上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族秩序,保证了家族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  新城王氏严厉的家教与家法,形成了“门庭清肃”的家风,也树立了良好的家族形象。王之垣《历仕录》载,“予平日不嘱托私事,故入仕亦不徇人请托……万历十一年(1583)回乡,又书一帖于厅事云:誓不说事。迄今十四五年,乡人亦无求托者。万历十八年(1590),乡人平日不往来者约三百人具轴礼为太夫人庆寿。予与作首罗君轸云:‘某平日不管人家闲事,何敢劳诸君?’罗云:‘正以公不说事,不害人,大家阴受其赐,所以来也。’”特有的家教决定了特有的门风,并逐渐成为一个家族的标志,进一步影响整个社区、整个地域的社风民风。  另外,“惟耕惟读”也是新城王氏家规的一个重要特点。明清之际,随着家族组织的日益平民化,耕读传家被人们视为最为理想的家风。《池北偶谈》载:“先祖方伯公年九十余……尝揭一联于厅事云:‘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这种“惟耕惟读”的家风对于新城王氏的兴盛有着重要的意义。顺应时势,进而博取功名;归去来兮,退而株守田园。在中国古代以家族制度为中心的社会里,有准备的家族总是较为适宜生存和兴盛的。(何成,历史学博士)
网友热评已有0人参与
 昵称:  标题:
中共盐城市纪委 盐城市监察局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盐城市世纪大道21号盐城市行政中心1724房间
邮编:224005 电话:4  传真:8&&苏ICP备号
E-mail:  Http://www. &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保安堂大药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