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意义,内容板书设计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学设计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学设计
&&&热&&&&&
【字体: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学设计
作者:裘佳妮&&&&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0&&&&更新时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
2、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感受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建设、人们生活带来的发展与变化。
3、关心祖国建设与发展,初步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与开放的国际意识。
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2、感受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建设、人们生活带来的发展与变化,初步培养开放的国际意识。
难点:使学生自学做到关心祖国的建设与发展。
教学准备:
调查周围的外国产品及中国产品远销国外的情况,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古论今:看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展望祖国建设的美好前程。
1、师生共同描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1)丝绸之路。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产品、茶叶、瓷器等运往世界各地。同时佛教、医药、数学、毛织品、植物等传入中国。
(2)由于封建社会闭关自守,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宰割,洋货充斥着旧中国的市场。教师出示实物予以说明,增强感染力。
(3)新中国成立初期,遭帝国主义封锁禁运,经济处于近乎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对此,教师可作适当解释。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对外开放为基本国策,掀开了中国改开放的序幕,教师让学生了解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中国步入了全球化发展的道路。
教师出示课件:地球村
师:地球就像一个村庄,大大小小的国家就像大大小小的家庭,如今的中国对地球村的每一个成员国都敞开大门。目前,中国已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地与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贸易往来。
A、产品的流通
师:产品的流通是国际间经济交流的一种形式,在我们的商场里,家庭中就有很多远道而来的外国产品。
学生自由介绍周围的外国产品,教师分类填入表格内。
师:在交流中,既有“你来”,也有“我往”。中国又有哪些产品远销国外呢?
学生自由介绍,介绍的形式可多种多样,教师可适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简单了解外资企业的特点及中国引进外资的意义。
B、人才的交流
师:一批又一批的炎黄子孙,为了振兴国家,前仆后继跨出国门,负笈西去或东渡,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出国留学之潮,同样,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与腾飞,其他国家到中国来学习的留学生人数也与日俱增。
(6)中国加入了促进全球经济合作与交往的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学生交流在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这段发展历程后的感想。
3、教师总结
二、竞技赛台:互通信息,取长补短,促进交流,共同发展。
师:全球化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广泛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使在地球村里的各国、各地区都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在整个世界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以小组为单位,设竞技赛台。题目可分必答题和抢答题,记分形式自定。
1、了解各国、各地区的支住产业和拳头产品。
2、认识各种货币,学会兑换其中一种外币。
竞赛形式: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资料汇编上的内容,课件出示国名、地区名、货币名,学生答出相对应的产品、产业及货币。学习兑换货币则可采用记附加分的方法,让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
三、模拟游戏,生活在地球村
由学生自己编排,创设一些特殊场景,进行游戏。
文章录入:裘佳妮&&&&责任编辑:裘佳妮&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相关推荐: |
你当前的位置: >>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历史 & & &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2.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3.掌握拨乱反正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初二学生在学习了初一历史,领略了独领风骚的古代中国后,便进入了屈辱的、悲壮的中国近代史。这必然会使他们的情绪发生反差较大的波动。而此时的青少年学生恰恰最容易接受情感性的东西。2、此时期学生的另一特点是: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与渴望,而又不愿被动接受,与此同时,网络世界为他们提供了广阔天地,但又缺乏必要的指导。有鉴于此,为了满足个个像小羊一样的学生,随心所欲地吃草,吃更多的草,我采用了“自学—指导”的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伟大的历史转折》
●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2008年我国开展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这年开展这一系列活动?因为,2008年,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30周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30周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周年。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转折。今天就让我们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发展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课讲授: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板书]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板书]1.背景
[学生看书]……
[学生概括]一、经过十年的“文革”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阻碍着拨乱反正的正常进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三、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板书]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教师讲解]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动乱至此结束,但“文革”后,党和国家面临许多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问题,清除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纠正“文革”错误,就成为共和国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人心所向。拨乱反正首先从教育和科学战线开始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教师过渡]1978年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但它的脚步却仍然显得沉重,“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向前涌动的历史潮流遇到了严重的阻碍。历史前进的潮流遇到严重阻碍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学生讨论、结合课本回答)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板书]“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教师讲解]“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方针,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引导学生思考:全国人民是如何破除“左”倾错误的束缚的?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板书]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
[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板书]2.召开
[教师引导]请大家把课本上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看一下,然后复述。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内容有:一、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三、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教师讲解]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一致同意从1979年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完成了各项议程。
这次全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些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成果,不但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而且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板书]3.意义拨乱反正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转折
开端:改革开放
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教师引导](1)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这次大会是在文革结束以后,中国面临文革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经济上的混乱,如何摆脱困境,开创新局面的情况下召开的。
这次会议完成了党在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起点;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大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所以说这次大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
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2.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设时期。
3. 第三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 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师过渡]要顺利地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必须纠正“文革”遗留的冤假错案。因此,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并且经过了“文革”的动荡,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因此,在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同时,全国人大加紧了全面的立法工作。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一节。
[板书]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了解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并让学生通过例子来证明民主和法制的加强)
[教师讲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2年底,基本结束。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设臵问题:怎样看待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
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废除了“文革”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是
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看书,找出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和意义。
[学生概括]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教师讲解]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设臵思考题: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第一次: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 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毛泽东)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
课堂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饭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
2.召开:1978年 北京
3.意义拨乱反正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伟大的转折
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2.法制建设的加强表现: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伟大的历史转折》
●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2008年我国开展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这年开展这一系列活动?因为,2008年,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30周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30周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周年。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转折。今天就让我们把视角定格在“转折”上,共同去探究共和国发展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新课讲授: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板书]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板书]1.背景
[学生看书]……
[学生概括]一、经过十年的“文革”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阻碍着拨乱反正的正常进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三、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板书]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教师讲解]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动乱至此结束,但“文革”后,党和国家面临许多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问题,清除这些遗留问题,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纠正“文革”错误,就成为共和国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人心所向。拨乱反正首先从教育和科学战线开始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教师过渡]1978年的春天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但它的脚步却仍然显得沉重,“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向前涌动的历史潮流遇到了严重的阻碍。历史前进的潮流遇到严重阻碍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学生讨论、结合课本回答)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板书]“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教师讲解]“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方针,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引导学生思考:全国人民是如何破除“左”倾错误的束缚的?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板书]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
[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板书]2.召开
[教师引导]请大家把课本上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看一下,然后复述。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内容有:一、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三、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教师讲解]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一致同意从1979年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完成了各项议程。
这次全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些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成果,不但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而且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板书]3.意义拨乱反正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转折
开端:改革开放
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
[教师引导](1)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这次大会是在文革结束以后,中国面临文革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经济上的混乱,如何摆脱困境,开创新局面的情况下召开的。
这次会议完成了党在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起点;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大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所以说这次大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
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2.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设时期。
3. 第三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 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教师过渡]要顺利地进行工作重心的转移,必须纠正“文革”遗留的冤假错案。因此,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并且经过了“文革”的动荡,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因此,在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同时,全国人大加紧了全面的立法工作。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一节。
[板书]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了解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并让学生通过例子来证明民主和法制的加强)
[教师讲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2年底,基本结束。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设臵问题:怎样看待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
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废除了“文革”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是
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看书,找出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和意义。
[学生概括]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教师讲解]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设臵思考题: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第一次: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 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毛泽东)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
课堂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饭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
2.召开:1978年 北京
3.意义拨乱反正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伟大的转折
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2.法制建设的加强表现:
精品导学案相关推荐: |
你当前的位置: >>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历史 & & & 人教2001课标版
1、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3、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4、归纳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5、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活动2【讲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
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3组织学生细读39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完成40页“练一练”,然后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练习 :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活动2【讲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
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3组织学生细读39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完成40页“练一练”,然后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练习 :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范潇琳评论&
教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
白金玉评论&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新,教学活动安排恰当,关注学生,重难点突出,激发了学生兴趣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精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安排合理,容量适当,重难点清晰。
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组织严密,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功地教学生“会学”。
张金花评论&
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精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安排合理,容量适当,重难点清晰
教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缺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精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安排合理,容量适当,重难点清晰。
精品导学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