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分穴针刺龈交穴治痔疮图解方向,斜刺应朝什么方向斜呢

针刺不是乱来 角度方向有讲究
核心提示: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应根据腧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点而定。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类。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是指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取穴的正确性,不仅指其皮肤表面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腧穴看作是一个小点,而应有一个立体的腧穴概念。
  临床上针刺同一个腧穴,如果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同,那么刺达的组织结构、产生的针刺感应和治疗的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临床来说,针刺操作的熟练程度,是与其能否恰当地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密切相关的。临证时所取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主要根据施术部位、治疗需要、患者体质体形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一、针刺的角度
  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应根据腧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点而定。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类。
  1、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适用于针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的腧穴。
  2、斜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适用于针刺皮肉较为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关节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
  3、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平刺法适用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二、针刺的方向
  针刺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针刺方向虽与针刺角度相关,如头面部腧穴多用平刺,颈项,咽喉部腧穴多用横刺,胸部正中线腧穴多用平刺,侧胸部腧穴多用斜刺,腹部腧穴多用直刺,腰背部腧穴多用斜刺或直刺,四肢部腧穴一般多用直刺等。但进计角度主要以穴位所在部位的特点为准,而针刺方向则是根据不同病症治疗的需要而定。
  仅以颊车穴为例,若用作治疗颔病、颊痛、口噤不开等症时,针尖朝向颞部斜刺,使针感放射至整个颊部;当治疗、口眼歪斜时,针尖向口吻横刺;而治疗痄腮时,针尖向腮腺部斜刺;但治疗时则用直刺。
(实习编辑:杜念念)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中医】即可观看视频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本期主要介绍的针灸疗法是以针灸方法治疗近视,针灸缓解眼睛疲劳。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怎样预防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提醒需要……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针灸虽然在治疗面瘫方面,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也需谨慎使用。以下几点事项是在运用针灸治疗时必须要注意的。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耳穴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超前镇痛效果的时效性分析
目的 观察耳穴疗法用予全膝关节置换术超前镇痛,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时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治疗的首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耳穴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耳穴组手术前一晚给予耳穴压豆.观察起效时间、有效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分组资料采用Ridit分析等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耳穴组与对照组起效时间分别为(10.13±7.79)、(21.25±4.37) min,有效起效时间分别为(18.25±10.09)、(27.16 ±5.72) min,维持时间分别为(210.58 ±45.41)、(96.34±65.35)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耳穴组与对照组起效时间、有效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例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耳穴疗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超前镇痛,起效时间、有效起效时间所需时间短,维持时间长,能有效缓解疼痛.
作者单位:
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271000
年,卷(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有关部分经穴定位简考--《贵州医药》1981年05期
有关部分经穴定位简考
【摘要】:正 哑门一、《针灸甲乙经》:“在项后发际宛宛中。”二、《素问·骨空论》:“在项后中复骨下”。王注:“谓瘖门穴也。在项发际宛宛中,入系舌本。”"又《素问·气府论》王注:“在发际宛宛中,去风府同身寸之一寸。”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项中央。入发际五分宛宛中。”四、《十四经发挥》:“在风府后,入发际五分。”五、《针灸聚英》:“在项风府后一寸,入发际五分。项后中央宛宛中。”按:风府当后发际上一寸,本穴在风府下一寸,则应在发际处定穴。自《铜人》开始说“入发际五分”,则为风府下五分处。近人多依后说。神庭一、《针灸甲乙经》:“在发际,直鼻。”二、《备急千金要方》:“当鼻直上,发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哑门 一、《针灸甲乙经》:’宛中。” 二、《素问.骨空论》“在发际宛宛中,去风府同身寸之一寸。,,.“在项后发际宛三、4次铜人瑜穴针炙图经》:“在项中央。人发际五分宛宛中。”“在项后中复骨在项发际宛宛气府论》王注: r四、发际五分。《十四经发挥》“在风府后,入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欢欢;庄礼兴;贾超;;[J];针灸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李志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范郁山;况彦德;;[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01期
孙洋;柴岗;;[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0年01期
毕洪森;李东;朱力;潘柏林;曹艳芬;;[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年03期
彭芳丽;曹寒秀;王小丽;;[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02期
赵欲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2期
胡庆旭;;[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陈红梅;;[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2期
刘文龙;;[J];中华养生保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磊;;[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学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9年
崔锡章;;[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姜燕;马新平;;[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姜燕;;[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傅海燕;;[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杨传平;;[A];二○○九年重庆市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黄龙祥;武晓冬;;[A];2009'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梁繁荣;高玉杰;杨洁;;[A];2009'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杨峰;;[A];2009'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吕金山;;[A];2009'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华养生瑜伽协会 迷罗;[N];健康时报;2010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主任 张雪亮;[N];保健时报;2010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钱麟;[N];健康时报;2009年
;[N];医药导报;2009年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蔡晓刚;[N];健康报;2009年
付妍紫;[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北京通州中西医结合骨伤医院骨三科主任 张兴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路明;[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胡安仁;[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古浪县城关一小 李联台;[N];武威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附分穴-背部穴位图-人体穴位图-flash版
正文 < flash版 < 人体穴位图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来源:  作者:  类别:  时间:
  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附分穴
Fù fēn(BL41)
  〖取穴方法〗附分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
  〖主治疾病〗 ,肩背拘急,肘臂。
  〖人体穴位配伍〗 配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穴义〗脏腑外输脊背的气血物质在此构成膀胱经经脉的附属分支。
  〖名解〗附,随带、附带也。分,分开、分出也。附分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物质在此形成一条经脉的附属分支。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干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输头颈。
  〖功能作用〗运化膀胱经水湿上行天部。
  〖治法〗寒则补之或微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注〗附分至各穴所在的膀胱经经脉与紧邻脊骨的膀胱经经脉相比较,此为分支,紧邻脊旁的膀胱经为正经。分支中各穴比正经中对应的各穴气血偏于阳热干性,正经则水湿稍重,分支气血稍弱,正经则气血较强。从功能作用看,分支作用于肩背外侧强,而正经作用上下前后部强,分支与正经对应各穴功用又大体相似。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穴位示意图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
相关穴位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针刺龈交穴治痔疮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