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实验中参加反应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起始浓度是多少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2Z2(g),若X2,Y2,Z2的起始浓度为0.2mol/L,0.3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多()A X2为0.15mol/L B Y2为0.2mol/LC Z2为0.4mol/L D Y2为0.6mol/L答案是AB,不知道为什么是AB)打多字了,问题那里各物质浓度是()
我爱金桥妹妹zx
用极值法,将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X2(g)+ 3Y2(g)=2Z2(g)起:0.2 0.3 0.2变:0.1 0.3 0.2平:0.1 0 0.4C错,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不可以完全转化.将生成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X2(g)+ 3Y2(g)=2Z2(g)起:0.2 0.3 0.2变:0.1 0.3 0.2平:0.3 0.6 0所以D错,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不可以完全转化.0.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用极值法做
因为它没有告诉你平衡常数,所以你不知道平衡时各物质浓度到底为多少,只能求一个范围。1.若正反映进行到底,那么X2为0.1 ,Y2为0,Z2为0.42.若逆反应进行到底,那么X2为0.4,Y2为0.6,Z2为0所以浓度在两者之间,又因为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所以为开区间,端点取不到凡是在这区间里的都有可能选我啊,拜托啦...
从正反应看,y2的物质的量是不足的,生成0.2mol的z2后,还剩下0.1mol的x2;而z2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x2,要想逆方向进行,还要在生成x2和y2,但由于是逆反应所以不可能完全生成对应的那么多,所以x2的物质的量肯定是比0.2少比0.1多,y2的物质的量比0.3少;而z2由于逆反应了,所以肯定比0.4少啦!明白了吧?这种题一般找介于反应之前和之后的。...
C肯定不对,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平衡时,Z2要达到0.4mol/L,X2要转化0.1mol/L,Y2要转化0.3mol/L,在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D也是同样情况,Y2要达到0.6mol/L,Z2要完全转化,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选AB
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即达到平衡时X2、Y2、Z2三种物质都不会是0mol/L,把答案带入检验即可例如:A
X2为0.15mol/L
2Z2(g) 起始
0.2mol/L变化
它们比例是1比3比2。可以分三段,起始浓度是0.2
0.2设转化是x所以分别转化x 3x
2x .平衡时是0.2-x
0.2+2x 是可能答案 ;你可以推测啊。。A是x=0.05,带入可以。。B是x=0.033可以,c是x=0.2,那么x2没有了肯定不行啊,不能完全转化,D一样。。。。。。...
2x结束: 0.2-x
0.2 + 2xA:x=0.05则平衡时: X:0.15,Y:0.15 Z:0.3B:x=0.03333<...
扫描下载二维码【答案】分析:(1)根据化学平衡和物质的转化率,利用三段法计算各物质平衡时的浓度,再利用平衡常数的计算式来解答;(2)由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利用平衡常数分析起始浓度与转化率的关系;(3)该反应的△H=50.5kJ?mol-1,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活化能Ea=90.4kJ?mol-1,活化能是反应物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再结合图象来分析;(4)由反应来分析△S,再利用△H-T△S<0来分析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需要的温度;(5)根据溶液颜色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关系(即比色分析)来分析选用的仪器;(6)由30℃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找出不同时间(t-BuNO)2的浓度,再计算t-BuNO浓度,描点连线即得t-Bu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解答:解:(1)当(t-BuNO)2的起始浓度(c)为0.50mol?L-1时,实验测得20℃时的平衡转化率(α)是65%,则(t-BuNO)2&&2(t-BuNO)开始 0.5&&&&&&&&&&&&&&&&& 0转化0.5&65%&&&&&&&&&&&&& 0.5&65%&2平衡0.5&(1-65%)&&&&&&&&0.5&65%&2&K==2.4(mol/L),故答案为:2.4mol/L;(2)由三段法计算可知,K=,温度不变,则K不变,则增大(t-BuNO)2的起始浓度为保证K不变,则转化率a应减小,20℃时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9<2.4,保持(t-BuNO)2起始浓度相同时,由K=,则转化率a应小于其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故答案为:减小;小于;(3)由反应的△H=50.5kJ?mol-1,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应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C错误;再由△H=50.5kJ?mol-1,活化能Ea=90.4kJ?mol-1,则反应热的数值大于活化能的数值的一半,故D正确,故答案为:D;(4)由反应可知,1mol反应物参加反应时生成2mol生成物,则△S>0,再由△H-T△S<0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H>0,则在较高温度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故答案为:>;较高;(5)由利用溶液颜色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关系,可以确定该化学反应的速率,给出的仪器中只有分光光度计可进行比色分析,故答案为:C;(6)根据30℃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找出不同时间(t-BuNO)2的浓度,再计算BuNO浓度,描点连线即得t-Bu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0min时,(t-BuNO)2的浓度0.05mol/L,t-BuNO浓度为0;0.5min时,(t-BuNO)2的浓度0.04mol/L,t-BuNO浓度为0.02mol/L;依次计算描点连线,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的三段法计算来分析解答,考查知识点较集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并训练学生分析图象、画图象的能力.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1)为实现废旧印刷线路板综合利用,可用H2O2和稀H2SO4的混合液溶解处理产生的铜粉末,以制备硫酸铜.已知:①Cu(s)+2H+(aq)+O2(g)=Cu2+(aq)+H2O(l)△H=-221.45KJ?mol-1②2H2O2(l)=2H2O(l)+O2(g)△H=-196.46KJ?mol-1Cu与H2O2和稀H2SO4的混合液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H2O2 (l)+2H+(aq)=Cu2+(aq)+2H2O(l)△H=-319.68KJ/mol&&(离子方程式形式).(2)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aq)?2(t-BuNO)(aq)①当(t-BuNO)2的起始浓度为0.50mol/L时,实验测得20℃时的平衡转化率(α)是65%.计算2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2.4&(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下同).②一定温度下恒容容器中,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其平衡转化率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已知20℃时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9,若将反应溶剂正庚烷改成CCl4,并保持(t-BuNO)2起始浓度相同,则它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③实验测得该反应的△H=50.5KJ/mol,该反应的△S>0(填“>”、“<”“=”),较高(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科目:高中化学
(2012?浙江模拟)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2(t-BuNO).(1)当(t-BuNO)2的起始浓度(c0)为0.50mol?L-1时,实验测得20℃时的平衡转化率(α)是65%.列式计算2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2.4mol/L.(2)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其平衡转化率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已知20℃时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9,若将反应溶剂正庚烷改成CCl4,并保持(t-BuNO)2起始浓度相同,则它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3)实验测得该反应的△H=50.5kJ?mol-1,活化能Ea=90.4kJ?mol-1.下列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D.(4)该反应的△S>0(填“>”、“<”或“=”).在较高(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5)随着该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颜色不断变化,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关系(即比色分析),可以确定该化学反应的速率.用于比色分析的仪器是C.A.pH计B.元素分析仪&C.分光光度计&&D.原子吸收光谱仪(6)通过比色分析得到30℃时(t-Bu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在同一图中绘出t-Bu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科目:高中化学
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或CCl4中均可以发生反应:(t-BuNO)2?2(t-BuNO).在20℃时,向1L正庚烷中加入(t-BuNO)20.50mol,10min时反应达平衡,此时(t-BuNO)2的平衡转化率为65%(假设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始终为1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1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ν(t-BuNO)=0.0325mol?L-1?min-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此时再向溶液中加入0.50&mol&(t-BuNO)2,重新达平衡时(t-BuNO)2的百分含量减小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反应在CCl4中进行,其平衡常数为1.9,则(t-BuNO)2的平衡转化率小于65%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t-BuN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65%,则其能量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科目:高中化学
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反应:(t-BuNO)2?2(t-BuNO),测得该反应的△H=+50.5kJ?mol-1,活化能Ea=90.4kJ?mol-1.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  )A.B.C.D.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江西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8分)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t-BuNO)2&2(t-BuNO)

(1)当(t-BuNO)2的起始浓度(c0)为0.50 mol·L-1时,实验测得20℃时的平衡转化率(α)是65 %。列式计算2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一定温度下,随着(t-BuNO)2的起始浓度增大,其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实验测得该反应的ΔH =& +& 50.5 kJ·mol-1,活化能Ea = 90.4 kJ·mol-1。下列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
(4)结合ΔS推测该反应的在&&&&(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1、分析图(1),物质a是底物,含有两个单体,而且这两个单体相同.b物质在反应前后没变,可推知b是酶.2、分析图(2),①可表示反应底物a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②③④可表示生成物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反应速率与时间成反比,可知反应速率②>③>④.
解:A、甲图中的物质a水解为两个相同的物质c,a可能是麦芽糖,一分子麦芽糖可水解形成2分子的葡萄糖,而一分子蔗糖可水解形成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A正确;B、乙图中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曲线①表明,物质a在2min内可被完全水解,B正确;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其余反应条件相同,据图可知,曲线②③④反应速率依次下降,由于不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故无法判断3条曲线所处温度的高低,C错误;D、其它反应条件相同且适宜,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相关,若曲线②③④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其余反应条件相同,则曲线②酶浓度一定高于曲线③和④,D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酶的作用机理和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生物
图中曲线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结果,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结果.请分析回答:(1)分析曲线图甲,A、B两种植物呼吸速率较强的是.(2)比较曲线图乙中的e和f,可以看出当光照强度相同时,植物的光合速率是.(3)分析曲线图甲,如果长时间处在阴雨环境中,生长受到影响的植物最可能是,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植物A幼苗,导致叶绿素大量减少,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向(左/右).(4)分析曲线图乙,如果环境条件由d变为e,植物A碳反应中的过程反应速率会瞬间变大.如果环境条件由f变为e,暗反应中的过程反应速率会瞬间变大.(5)当光照强度为g时,植物A中有机物的积累速率(M1)与植物B中有机物的积累速率(M2)相比较,结果为M1M2&(大于/小于/等于).此时,若比较植物A有机物的合成速率(N1)与植物B中有机物的合成速率(N2)的大小,结果应为N1N2(大于/小于/等于).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有[][][];尝试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2)图中[1]的直接内环境是[];(3)在正常情况下,图中[]中的CO2浓度最高.(4)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多少,且大小与微粒数目的多少呈正或反)比关系.&内环境中蛋白质的含量对的渗透压影响较大.
科目:高中生物
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乙组;丙组;丁组.(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5)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6)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中的曲线①、②表示不同类型的群落演替过程.请回答问题:(1)曲线①表示演替,BC段的生物多样性,B和D对应的群落在物种组成上通常是(相同、不同)的.(2)曲线②表示演替,在此过程中生物群落总能量的变化趋势是.
科目:高中生物
脱落酸通过与靶细胞的结合,从而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目前发现脱落酸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在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各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至背光侧B、乙烯能够使细胞壁变松弛,加速果实成熟C、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能解除某些抑制激素的作用D、细胞分裂素能够延缓细胞的衰老速度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科目:高中生物
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一些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  )
A、细菌适应了青霉素B、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突变C、细菌为适应青霉素产生了定向变异D、青霉素对细菌的不定向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C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利用三行式分析。2A(g)+3B(g)xC(g)+D(g)&初始浓度(mol/L) 5&&&&&&&& 3&&&&&&&&&&& 0&&&&&&&&& 0转化浓度(mol/L) 1&&&&&& 1.5&&&&&&&&&0.5x&&& 0.52min浓度(mol/L)4&&&&&&1.5&&&&&&&&&0.5x&&&0.5A、2min末时,A和B的浓度之比为4:1.5=8:3,错误;B、C的反应速率为0.5x mol/L÷2min =0.5mol/(L?min),x=2,错误;C、2min末时B的转化率为50﹪,正确;D、2min末时,A的消耗浓度为1mol/L,错误。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下列给出的是一些物质的燃烧热数据:物质△H(kJ?mol-1)物质△H(kJ?mol-1)C(s)-393.5C2H6(g)-1559.8H2(g)-285.8C3H8(g)-2219.9C2H4(g)-1411.0C12H26(l)-8162.0(1)分析上表数据可知:①分别完全燃烧C(s)和C3H8(g)提供相同的热量,其中______产生的温室气体更多;②不同烃燃烧的热值(单位质量烃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多少)与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2)“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正在研制的大推力火箭,该火箭的一级推进剂是煤油和液氧,以C12H26表示煤油的组成,请你写出煤油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3)根据上表的数据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反应C2H4(g)+H2(g)=C2H6(g)的焓变,若能,请你求出该反应的焓变△H=______;若不能,请你说明原因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t℃时,10mL0.4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2H2O2 = 2H2O + O2↑,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t /min0246V(O2)/mL0.09.917.222.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0~2min H2O2平均反应速率比4~6min快B.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mol·L-1·min-1C.反应至6min时,c(H2O2)=0.3mol·L-1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100 mL 2 mol/L H2SO4与过量Zn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碳酸钠固体B.改用18 mol/L的浓H2SO4C.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D.加入硫酸钾溶液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称取三份锌粉,分别盛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下列要求另加物质后,塞上塞子,定时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甲加入50 mL pH=3的盐酸,乙加入50 mL pH=3的醋酸,丙加入50 mL pH=3的醋酸及少量胆矾粉末。若反应终了,生成氢气的体积一样多,且没有剩余的锌。请用“>”“=”或“<”回答下列各题。(1)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为&&&&&&&&&&&。(2)三支试管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3)反应终了,所需时间为&&&&&&&&&。(4)在反应过程中,乙、丙速率不同的理由是(简要说明)&&&&&&&&&。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3c(g),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如t0~t1阶段c(B)未画出。图2为反应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t2、t3、t4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1)若t1="15" min,则t0~t1阶段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C)=&&&&&&&&&&&。(2)t3时改变的条件为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3)t4~t5阶段,若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O.01 mol,而此阶段中反应体系吸收能量为a kJ,写出此条件下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请在如图中定性画出工业合成NH3中H2的逆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其相应的变化特点为:t1达到平衡,t2降温,t3又达到平衡,t4增大压强,t5再次达到平衡。)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6分)将3 mol A和3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试求:(1)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x的值为&&&&&&&&&&&。(3)5 min后,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5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实现能量变化的一种新型装置,目前多采用单晶硅和多晶硅作为基础材料。高纯度的晶体硅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得:反应①(合成炉):反应②(还原炉):有关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物质BCl3PCl3SiCl4AsCl3AlCl3SiHCl3沸点12.173.557.0129.4180(升华)31.2请回答以下问题:(1)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方式为&&&&&&&&&;由合成炉中得到的SiHCl3往往混有硼、磷、砷、铝等氯化物杂质,分离出SiHCl3的方法是&&&&&&&。(2)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反应①的KP=&&&&&&&&&&&&&;(3)对于反应②,在0.1Mpa下,不同温度和氢气配比(H2/SiHCl3)对SiHCl3剩余量的影响如下表所示:①该反应的△H2&&&&&&&0(填“&”、“&”、“=”)②按氢气配比5:1投入还原炉中,反应至4min时测得HCl的浓度为0.12mol·L—1,则SiHCl3在这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为&&&&&&&&&&&&&&&。 ③对上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温度、配比对剩余量的影响中,还原炉中的反应温度选择在1100℃,而不选择775℃,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相同配比下,温度对SiHCl3 剩余量的影响,请分析另一原因是&&&&&&&&&&&&&&。(4)对于反应②,在1100℃下,不同压强和氢气配比(H2/SiHCl3)对SiHCl3剩余量的影响如图27—1所示: ① 图中P1&&&&&&&&P2(填“&”、“&”、“=”)②在图27—2中画出氢气配比相同情况下,1200℃和1100℃的温度下,系统中SiHCl3剩余量随压强变化的两条变化趋势示意图。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16分)Ⅰ.硅是信息产业、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的基础材料。锌还原四氯化硅是一种有着良好应用前景的制备硅的方法,该制备过程示意图如下:(1)焦炭在过程Ⅰ中做&&&&&剂。(2)过程Ⅱ中Cl2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3)整过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①SiCl4遇水剧烈水解生成SiO2和一种酸,反应方程式为&&&&&&&&&&&&&&&&。②干燥Cl2时从有利于充分干燥和操作安全的角度考虑,需将约90℃的潮湿氯气先冷却至12℃,然后再通入浓H2SO4中。冷却的作用是&&&&&&&&&&&&&&&&&&&&&&&&。(4)Zn还原SiCl4的反应如下:反应①:400℃~756℃,SiCl4(g)+2Zn(l)Si(S)+2ZnCl2(l)&&△H1<0反应②:756℃~907℃,SiCl4(g)+2Zn(l)Si(S)+2ZnCl2(g)&&△H2<0反应③:907℃~1410℃,SiCl4(g)+2Zn(g)Si(S)+2ZnCl2(g)&&△H3<0i.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ii. 对于上述三个反应,下列说明合理的是&&&&&&&&&&&。a.升高温度会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还原过程需在无氧的气氛中进行c.增大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 d.Na、Mg可以代替Zn还原SiCl4(5)用硅制作太阳能电池时,为减弱光在硅表面的反射,可用化学腐蚀法在其表面形成粗糙的多孔硅层。腐蚀剂常用稀HNO3和HF的混合液。硅表面首先形成SiO2,最后转化成H2SiF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iO2转化为H2SiF6的过程&&&&&&&&&&&&&&&&&&&&&。Ⅱ.(1)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的燃烧热分别为akJ·mol-1,bkJ·mol-1,ckJ·mol-1,工业上利用天燃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备合成气(CO、H2),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Ksp(Ag2CrO4)=2.0×10-12,三种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的顺序为&&&&&&&&&&&&&&&。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浓硝酸物质的量浓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