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症状卩TE和DV丅的预防是什么意思

CT肺血管成像分析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2期
CT肺血管成像分析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CT肺血管成像(CTPA)评价肺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01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肺栓塞279例,非肺栓塞733例。以CTPA作为肺栓塞的诊断标准,分析肺栓塞和非肺栓塞患者之间的右心功能参数的差异;分析肺栓塞的CT肺动脉栓塞指数,并探讨其与右心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对右心功能参数的分析发现,肺栓塞与非肺栓塞患者间有显著性差异。肺栓塞患者的Qanadli栓塞指数明显高于Mastora栓塞指数,并高度相关。肺动脉栓塞指数与部分右心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弱。结论:CTPA可以反映肺栓塞后肺动脉的阻塞程度和右心功能的改变,但肺动脉阻塞程度不能准确地反映右心功能的变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563.5;R816.4【正文快照】:
肺动脉栓塞后,肺动脉压的增高大大提高了右心室的后负荷,最初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继而可进展为右心衰和循环衰竭,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亦有观点认为,肺栓塞的病情严重性与肺动脉阻塞程度有关。但这两方面的CT研究均较少。目前,螺旋CT肺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艳梅,翟振国,王辰;[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年05期
秦志强,王辰;[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忠铭,林国珍,李柏,陈立平;[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4期
朱雍然;[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0年06期
刘丽,许祖钵;[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2期
金旦年;[J];北京医学;1980年05期
孟宪珠;[J];山东医药;1980年05期
姬文超;[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6期
朱美;[J];江苏医药;1980年05期
陈达光,陈雪月,芦锵锵;[J];江苏医药;1980年10期
周云庆;[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0年01期
冯友贤;[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仲明;梁心平;周文轩;陈公白;;[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刘春红;周敏;;[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李恩中;韩璎;田捷;诸葛婴;王靖;罗希平;胡志刚;刘宁宁;戴汝为;;[A];中国体视学学会’99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9年
高桂芝;陈希昌;刘剑渭;梁兴武;;[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胡凯;周继林;胡敏;刘洪臣;王东胜;荣启国;方竞;;[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自超;李利华;贾菱;;[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苏光;韩兴国;;[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刘秉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洪继平;;[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王克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白英;[N];光明日报;2000年
;[N];农民日报;2000年
吴坤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徐虹;[N];四川日报;2000年
陈惟;[N];文汇报;2000年
陶春祥;[N];中国医药报;2000年
庄愉;[N];医药经济报;2000年
马璐瑶;[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林英;[N];光明日报;2001年
衣晓峰;[N];健康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聂永康;[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刘阳;[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张敬霞;[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萧毅;[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郝楠馨;[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阮默;[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于丽娟;[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徐爱民;[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李圣青;[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侯敏;[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洁;[D];暨南大学;2000年
王劲;[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钟泽;[D];浙江大学;2001年
谢东甫;[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于擘;[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克丽别娜;[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林琳;[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楼岑;[D];浙江大学;2002年
伏晓;[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沈文;[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肌钙蛋白T和脑利钠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价的临床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肌钙蛋白T和脑利钠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价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cardial troponin T,c-Tn-T)和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评价急性肺栓塞(acute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05年1月~2009年7月确诊的APE患者251例,收集其c-Tn-T、BNP、血气分析(PaO2和PaCO2)检测结果、心脏多普勒指标和临床转归情况;根据血气结果将APE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比较组间差异及其相关性;根据临床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间c-Tn-T、BNP、PaO2和PaCO2差异,评价c-TnT、BNP对APE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随着APE严重程度增加,c-Tn-T、BNP指标显著升高和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扩大与c-Tn-T和BNP呈正相关(r=0.614,P=0.001;r=0.598,P=0.005),收缩期室间隔反向运动与BNP呈正相关(r=0.791,P=0.000),肺动脉高压与c-Tn-T呈正相关(r=0.711,P=0.000)。预后不良组c-Tn-T、BNP、PaO2和PaCO2和右心功能不全明显差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n-T和BN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较大,其最佳工作点分别为0.94 ng/ml和458.12pg/ml。结论:c-Tn-T和BNP能很好评估APE患者疾病严重性,同时也能很好的预测APE患者临床转归,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63.5【正文快照】:
目前,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诊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APE患者死亡率仍高[1],而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死亡率可以降至2%~8%[2]。因此,对APE患者进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和早期预测其预后,采取综合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重要价值[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培培;陈旭锋;吴昊;张劲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刘学焕;刘筠;钟进;郝彩仙;乔辉;;[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单黎丽;谭树宣;王力新;;[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刘淑红;蒋捍东;于文成;成炜;杜春华;;[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崔丽平;;[J];北京医学;2011年11期
李宝霞;;[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胡春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张玉坤;黄志高;黄萍;胡国庆;;[J];兵团医学;2011年01期
余长智;王燕梅;吐尔滚·艾莎;吴燕;;[J];兵团医学;2011年04期
杨叶,赵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汪晓丽;陈璞莹;苏向红;;[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王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保民;王辰;;[A];呼吸与危重症医学()[C];2011年
邝土光;王辰;;[A];呼吸与危重症医学()[C];2011年
张劲松;李琳;陈旭锋;蒋雷;顾晓蕾;娄爽;;[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吴伟程;蔺际?;杨成彬;吴郁珍;俞祥玫;刘加权;张自立;;[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张向峰;刘双;宋扬;周玉杰;;[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李华兴;刘文叶;付静;姜淑娟;;[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马志海;谢昌辉;朱琳;林晓生;段青萍;;[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医学分卷、核技术工业应用分卷)[C];2011年
谢昌辉;马志海;朱琳;池莲祥;;[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医学分卷、核技术工业应用分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晓勇;[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韩轩茂;[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贾梦醒;[D];四川大学;2007年
张大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倪松石;[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旭锋;[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黄培培;[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廖星;[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赵扣荣;[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王小琳;[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徐术根;[D];中南大学;2011年
席勤妹;[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褚亚红;[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张丽;[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谷松涛;[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旭锋;黄培培;吴昊;陈彦;张劲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季颖群,高鹤立,张中和;[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1年04期
谭焱;殷桂林;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王荣平;巴宁;刘孟丽;;[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年11期
周旭辉;李菁;李子平;谭国胜;范淼;陈境弟;;[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09期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5期
谭焱;殷桂林;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王荣平;巴宁;;[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宝安;陈世雄;杨俊;邓红艳;;[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年12期
曾爱辉;谭茗月;;[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年03期
王双双;谭晓辉;刘增甲;王慧君;;[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06期
杨顺昱;麦炜颐;;[J];内科;2009年02期
龙湘鹏;陈化;;[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6年04期
刘树卿;张聪敏;;[J];国际呼吸杂志;1981年02期
熊治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85年04期
叶燕湘;;[J];吉林医学;1987年04期
吴瑞英;王洪忠;;[J];中国临床医生;1989年11期
吴振华,裴著国,王纯正;[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虹;赵红梅;朱莎;;[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刘丽;;[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柳湘洁;;[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宋爱武;;[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程兆忠;;[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周兆山;陆学超;;[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王明山;王霄霞;徐斐;陈晓东;陶志华;;[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刘国玉;周玉娥;;[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周玉娥;刘国玉;;[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郑锦旭;刘勤英;付晓辉;;[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吴一福;[N];健康时报;2010年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教授
陆慰萱;[N];健康报;2011年
李海旭 本报通讯员
刘京婧;[N];河南日报;2011年
罗学宏;[N];大众卫生报;2009年
吴玉华;[N];人民政协报;2002年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陈锦屏;[N];大众卫生报;2009年
本报记者 谭嘉 通讯员 吴玉华;[N];健康报;2009年
姚艳春;[N];黑龙江日报;2000年
石谙丁;[N];医药经济报;2011年
本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N];健康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映良;[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邓爱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杨惠芳;[D];四川大学;2004年
杨洋;[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张志红;[D];复旦大学;2005年
吴胜;[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李放;[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赵炎;[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王静敏;[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李业昆;[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春梅;[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柳彦涛;[D];兰州大学;2010年
罗焱;[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王楠;[D];吉林大学;2010年
关伟;[D];吉林大学;2010年
李艳;[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付芳芳;[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张智亮;[D];江西医学院;2003年
任华;[D];青岛大学;2004年
梁瑞芳;[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4秒后,自动返回首页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急性肺栓塞患者使用t-PA溶栓治疗1例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孙瑞杰 尚 健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内科急症,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及时、有效的溶栓,密切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是治疗该病的根本措施 [1]& 。目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以下简称t-PA)是治疗肺栓塞的新型较为理想的药物 [2]& ,由于该药物尚未在临床广泛使用,因此有关其溶栓治疗观察护理方面的报道不多。我科于2003年2月使用该药物成功抢救了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现将该药溶栓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 患者,男,57岁。因持续性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剧烈胸痛2h来我院急诊。查体:呼吸46次/min,心率148次/min。口唇及甲床明显紫绀,血压测不到,颈静脉怒张,双肺底有少量湿音,心律齐,P 2 >A 2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胸片示右下肺大片状阴影。心脏B超示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扩张。血气分析:PaO 2 5.06kPa,PaCO 2 7.48kPa。诊断为急性肺梗塞。立即给予t-PA溶栓,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应用肝素抗凝,血压回升,趋于正常。1周后复查胸片,有明显改善。继续口服抗凝药治疗。1个月后复查心脏B超及胸片,上述改变消失,痊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 2.1 溶栓前的准备 将患者安排在单人抢救室内,绝对卧床休息。立即予以高流量(4~6L/min)氧气吸入,监测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选择前臂较好的静脉,用套管针穿刺固定,立即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出凝血指标。备好溶栓药品及抢救设备。详细询问有无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如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及脑血管意外等病史。由于该患者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及剧烈的胸痛,我们向患者简单介绍了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治疗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做好心理准备,消除紧张情绪,以配合好下一步的治疗及护理工作。
  2.2 溶栓过程的观察与护理
&&& 2.2.1 溶栓药物t-PA的使用方法 立即予以10mg静脉推注,之后第1h40mg,后1h50mg静脉滴注,2h内共应用100mg。应注意本药不能与其它药物(包括肝素等)混合使用,以免影响疗效或者出现不良反应。
&&& 2.2.2 溶栓治疗中观察的指标 观察患者胸痛的程度有无减轻,心电图的改变,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无出血。密切监测出凝血指标,每30min复查1次。当APTT值低于正常上限2倍时,应给予肝素静滴,根据APTT值调整肝素用量,APTT值应为用药前的1.5~2.5倍。
&&& 2.2.3 溶栓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溶栓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表现为表面如皮下穿刺部位及内脏如呼吸道、消化道及颅内的出血。以皮肤瘀斑、鼻出血和齿龈出血等多见,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该患者曾出现比较轻的牙龈出血,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未予特殊处理。若发现有严重头痛、意识障碍、血尿、黑便等则提示可能为内出血,此时应立即予以相应处理。
&&& 2.2.4 溶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感染。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患者曾出现轻微的耳鸣、头晕,心电图检查无心律失常的表现,此为血管再通出现的再灌注反应,我们向其耐心的作了解释,消除患者疑虑。此症状于用药后自行消失,未予特殊处理。
  2.3 溶栓后的观察与护理
&&& 2.3.1 严密观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详细做好记录。每天检测出凝血常规。继续给予肝素、华法令等抗凝治疗。
&&& 2.3.2 避免再次栓塞 由于肺栓塞栓子多来源于下肢静脉,故溶栓后患者应卧床2周,以防下肢深静脉内不稳定血栓松动、脱落再次造成肺栓塞。积极治疗及预防呼吸道感染。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防腹压增高使血栓脱落。
&&& 2.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指导其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出凝血指标,自我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等,以防血栓的再度发生。
&&&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主要有3种:链激酶(SK)、尿激酶(UK)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前2种药物相比,t-PA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即只作用于血栓部位,对血栓中纤维蛋白酶原有高度亲和力与溶解作用,而对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无降解作用,因此溶栓效果好,不产生全身溶解状态,出血等并发症少。对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迅速减小血栓,并能降低肺动脉压,因此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理想药物。护理的要点是正确使用溶栓药物,密切检测出凝血指标、严密观察出血等不良反应,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栓塞的再度发生。溶栓前的充分准备,溶栓过程中的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溶栓后的耐心指导是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素彦,谢巍.急性肺栓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天津护理,-6.
  2 Areasoy SM,Kreit JW.Thrombolytic therapy of pulmonary embolism: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Chest,5-1707.
  (收稿日期:) (编辑海 霞)
  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栓塞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