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孝感市2014年统计公报学科带头人

学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江西教育》2003年14期
学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471【正文快照】:
一个学校要有一个良好的教风、校风,离不开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而良好的师资力量的形成,必定少不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教师群体中的千里马,是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学科带头人的关心与培养,历来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学校领导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要有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玉祥,马秉华,邵长生,张甦;[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5年S1期
李峰;;[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张廷芳;扎西;;[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6年05期
贺生,刘安丽,刘荣志;[J];中等医学教育;2000年S1期
董巍;[J];中国音乐教育;2004年12期
;[J];价格月刊;2009年12期
陈建孟;;[J];高教与经济;2008年01期
;[J];价格月刊;2010年05期
潘云鹤;[J];中国高等教育;1997年04期
孙瑞林;[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桦;;[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梅子;;[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怀德;;[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王永炎;;[A];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周文颖;冯国和;;[A];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医学科研管理研讨会征文汇编[C];2006年
丁英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俞小斌;;[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辛;[N];上海科技报;2008年
柴玉;[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张永强;[N];中国人事报;2006年
耿轶人;[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李素敏;[N];盘锦日报;2007年
罗霞;[N];云南日报;2009年
李昌友 通讯员
胡鸿云;[N];玉溪日报;2010年
马文英;[N];光明日报;2000年
记者  沈祖芸;[N];中国教育报;2006年
《内蒙古教育》记者
孙志毅?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
田万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蒲蕊;[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刘世民;[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郑太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郑频频;[D];复旦大学;2005年
纪明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周春燕;[D];江苏大学;2009年
黄如欣;[D];厦门大学;2008年
顾卫星;[D];苏州大学;2001年
池颖;[D];吉林大学;2009年
吴祖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伟杰;[D];浙江大学;2003年
杜胜福;[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周新发;[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丁敢真;[D];浙江大学;2004年
杨群华;[D];重庆大学;2005年
胡薇;[D];苏州大学;2008年
陈湘瑶;[D];中南大学;2007年
陈华;[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张宁;[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罗求实;[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0879',
container: s,
size: '640,60',
display: 'inlay-fix'
安陆市实验小学_主要领导简介
发布时间: 00:59:10 
来源:网络整理 
你是否正在寻找关于安陆市实验小学的内容?让我把最直接的东西奉献给你:
赵鼎铭,男,1962年10月生,大学学历,党员,省级骨干教师,孝感市优秀教师。2002年担任安陆市实验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他带领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让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他躬身实践,主持参与学校省级以上课题8项,引导老师们将课改成果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由于办学成绩突出,他被推选为安陆市政协常委。
蔡野营,男,1958年3月出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曾荣获安陆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孝感地区首届&三优&评比一等奖,湖北省电教作品优秀奖,编写《小学数学教学卡片》一书出版发行,2010年被安陆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现任安陆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分管学校总务后勤工作。工作信念:在创造中工作,在工作中创新;做一件事情或办一项业务,把它作为任务去完成很容易,而把它作为事业去完成就不容易。
胡发莲,女,1964年9月出生,专科学历,中共党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从事小学语文教学14年,幼儿园管理工作15年。曾多次主讲地、市、校级观摩课、研讨课、比武课,所教学的课、撰写的论文、教案等多次获省、地、市级奖。曾获得湖北省优秀青年教师、湖北省学前教育学科优秀教师、孝感市学科带头人、孝感市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安陆市科技精英、安陆市十佳教师、安陆市优秀党员等诸多荣誉。
徐 璋,女,1965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安陆市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安陆市第四次妇代会代表;1982年8月任教安陆市实验小学至今,1997年8月任安陆市实验小学政教主任,2003年8月任安陆市实验小学党支部副书记,2004年8月任安陆市实验小学副校长,2010年12月任安陆市实验小学党总支副书记;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湖北省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孝感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孝感市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安陆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安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安陆市五五普法先进个人&。
陈振双,男,1965年8月生,党员,大学学历。2000年被评为孝感市名教师,2001年被评为省特级教师,2002年被评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优秀学员,2003年被评为省小学语文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省骨干教师。分管教学工作,积极参与新课改,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8项,经验总结、论文30余篇在《湖北教育》、《学校思想教育与党建》、《小学语文教师》等刊物上刊登。是孝感市小语会副会长,省小语会会员。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辅导30余位老师上课在省市级以上获一等奖。
周平,女,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中共安陆市优秀党员、首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孝感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安陆实验小学副校长,分管政教工作。她为人朴实,团结同志,作风正派;不管是身为老师、政教主任,还是今天的副校长,角色变了,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没有丝毫的松懈。勤于调查研究,善于博采众长,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勤奋学习,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效果好。执教的课曾获得安陆市、孝感市一等奖;多篇论文、案例、下水作文获孝感市、省级、国家级奖;百余则通讯报道在市级、大市级、省级、国家级网站媒体、报刊杂志上刊登,十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本文网址:http://www.itfly.net/a/yuanxiaoxinxi/article-93938-1.html
猜你喜欢:焦点阅读:孝感高中 -
孝感高中湖北省孝感高中成立于1946年,解放初期,就是著名的18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孝感高中在 期间停办,1978年恢复重建于孝感后湖西边,重建的孝高发展很快,1998年被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省级示范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344人,在校生4400余人,有75个教学班,专职教师269人,其中有湖北名师1人,在岗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91人,中级教师69人, 35岁以下年轻教师170人。学校根据时代发展需要,精心打造孝高品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实施名师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探索民办教育和合作教育新路,创立了民办性质的“孝感市永新寄宿学校”,与 昆士兰州国际学院合作成立了“孝感高中中澳国际合作部”。永新寄宿学校和中澳国际合作部的成立,使孝感高中“一主两翼”的格局得以形成,为孝感高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孝感高中 -
孝高2009年元旦晚会1946年 成立 1949年至1966年 孝高恢复调整 1966年至1978年 孝高停办 1978年至1987年 孝高迁址后湖之滨,恢复重建 1987年至1996年 孝高全面改革、快速发展 1998年2月 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 1998年4月 孝高被评为“湖北省普通中学示范学校” 2002年9月 孝高整体搬迁到孝感市交通西路
孝感高中 -
国际合作部
校园一角孝感高中中澳国际合作部,是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鄂教外[号)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湖北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国际学院(ICQA)联合创办,以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的国际化新型人才和向国内外高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办学目标。 师资队伍中方教师全部从孝感高中师资中产生,并选聘学科带头人、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担任一线教学工作。外籍教师由外方选派持有政府颁发的书,富有教学经验、善于和海外学生沟通交流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教学设备孝感高中中澳国际合作部位于孝感高中新校园内,拥有一流的教学生活设施,微机室、语音室、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钢琴房、练功房、400米标准运动场地以及各种球类运动场、餐厅、超市、医务室等一应俱全。 教学特色以中国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为基础,引进ICQA推荐的全套IELTS教材和教学模式,创建澳州学习环境,强化外语教学,在条件成熟时开设双语教学。毕业升学国际合作部毕业的学生升学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高考升入国内大学;二是升入国外大学,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创造去海外深造的机会,并将开设南昆士兰州立大学预科班,国际合作部毕业的成绩合格者可直接进入预科班学习。 生活条件国际合作部施行全寄宿管理,学生宿舍六人一间,房间内配有衣柜、书桌、卫生间、电话、空调等,并有生活老师24小时监护,提供生活上的帮助。特殊奖励国际合作部每年综合考核前3名学生,将有机会获得免费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国际学院进行短期学习的机会。
孝感高中 -
教学楼办学理念兴学立德、培源则栋教育思想科学民主、公平正义、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文化观念尊重个性、学会关心、鼓励创新、提倡奉献、激励拼搏、强调协作为人准则敬业乐群、诚信感恩管理风格以人为本、恪守法规学校精神崇尚卓越、追求一流、拒绝平庸的拼搏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尊重他人、发展自我、和谐进步的团队精神 校风笃行慎思、敏学善育校训有为有守、不忮不求
孝感高中 -
《做文明学生 建和谐校园》万人签字仪式被中国国家教育部,中国体育总局授予“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办法”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两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两次被评为“湖北省示范学校”湖北省人民政府编钟奖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
孝感高中 -
日上午,该校70余名教师因对编制问题不满,聚集在校门内侧以静坐或站立的方式向校方表达诉求。事件起因是校方欲面向社会招录数十名有编制教师,而他们这些五六年前甚至十年前就进入学校勤恳教学并奉献青春的人可能面临被分流的风险。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52:22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应城市教育局教育局直属单位、直属学校
详细目录信息
公开责任部门
信息有效性
应城市教育局教育局直属单位、直属学校
一、直属单位
教育技术装备站
教学研究室
教育书刊发行总公司
二、直属学校
应城市实验初中
应城市蒲阳初中
应城市实验小学
应城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应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应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应城市实验幼儿园
应城市西河学校
应城市双环学校
应城市开发区学校
三、部分直属学校简介
应城一中简介
学校简介:
应城素有&膏都盐海&之称,&茶山鱼湖&之誉,这里是蒲阳古胜地,是蒲骚文化的发祥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坐落于中心城区东南部的应城一中,北邻市体育馆,南接市花木园林基地,西临市教委,东望四里棚。校园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作为校园建筑重心的教学区,建筑群呈扇形状,以行政科技楼为主楼,处于扇形内弧的中央,三栋教学楼成品字形围绕行政科技对称落坐。教学区建筑的这种扇形格局表现出应城一中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行政科技实验楼集行政办公、科学实验、电化教学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达14000余平方米,内设各科实验室20多个,并有与之相配套的准备室和仪器室,实验室装备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先进的实验设备,有较先进的微机室、语音室多个,有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广播电视演播厅。并拟装教学管理所需的电子监控室,地面卫星接收站及天文观测台。
教学楼分为三栋,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每年级一栋,每栋设20个教室,并配有任课教师的办公室,每栋教学楼后面通过回廊连接可供两个班学生同时上课的多媒体电教室,整个教学区建筑显得和谐壮观、简洁实用。
学生生活区有主体建筑六栋,即学生公寓五栋,学生食堂一栋,总面积达16500多平方米,每间公寓都设有洗漱间、卫生间、外阳台、晾衣架等。公寓与公寓之间有供学生活动的花园小区。学生食堂分上下两层,明净宽敞,可容纳近3000名学生同时就坐用餐,并在附近建有锅炉房、澡堂、小卖部等服务设施。整个生活区看起来整洁舒适。
位于生活区和教学区交汇处的艺术楼,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内设美术室、作品展览室、音乐厅、练琴房、舞蹈练功房以及歌舞厅等,既是师生第二课堂的活动基地,也是师生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好场所。
学校努力营造育人的景点氛围。造型各异的绿化带、花坛、人造水系、曲桥、雕塑、喷泉、休闲广场布局合理,动静适宜,幽雅清静,步移景异,有着浓郁的现代特色和文化氛围。新一中保持了过去一中的景物特点,以育人为主题,追求一个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育人环境和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育人氛围。使校园的每一栋楼、每一棵树,一物一景都成为不说话的教科书。警示牌像一个个先哲在谆谆教诲;报栏像一位无声的播音员,向学生发布着最新的消息;宣传橱窗像一名公正的法官,表扬先进、鞭策着后进;黑板报、电视之窗像一位知识老人,讲述着历史,播洒着文明。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而活力无限的学校,伴着风雨,她已走过了七十五年,七十五个春秋寒暑,七十五载缤纷无限,辉煌无限。
回首办学史迹,我们应感谢为应城一中发展不懈奋斗的先辈们。1930年秋,由应城膏盐业锤业工会出资兴办&私立应城西河中学&,揭开了应城教育的新篇章,结束了应城地区无新学制初中的历史。1945年10月,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开办,开辟了应城政府办学的新天地。而1949年3月应城私立西河中学并入应城县立初级中学,正式进入一中老校区,扩大了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办学规模,使应城县初级中学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在鄂中较具实力的一所学校,开创了应城中学教育的新局面。
新中国建立后,应城县立初级中学在年级设置方面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是1956年9月,经孝感行署教育局研究决定,在原来仅有初中班级的基础上,开设高中部,首建本县第一所完全中学。第二次是以1982年开始,停招初中新生,1984年在校初中生全部毕业。这时,湖北省应城第一中学更名为湖北省应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第三次是2002年9月,应城一中又增设了初中部,并恢复了&西河初中&的校名,三次体制的变革,表明了应城一中在发展中兴旺,在兴旺中发展的进程。
现在应城一中是省地市三级的重点高中。&同时也是湖北教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教科研示范学校,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和湖北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应城一中的辉煌发展始终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国家、省、地、市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学校以&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的声誉。
75年长路漫漫,75年岁月悠悠。一中的发展凝聚着一代一代一中人奋斗的血汗,也溶铸了应城一中一种与时俱进的不朽精神,校风&博爱、和谐、坚毅、争先&,教风&学高身正,铸魂启智&,学风&自信、自律、勤学、善思&。校训&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人类走出去&,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加足油,鼓起帆从这里起航,为应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写下了动人的篇章;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灼灼桃李展风采。走进这所人才的摇篮,她的奉献让人肃然起敬,她培养了3万名各色人才,他们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不乏点兵沙场的将军,如程明群、汪德源、杨业功等;有51名杏坛尽风流的教授,如余鑫炎、陈世鸿、魏龙等;有42名地厅级及以上行政领导人,如樊作楷、邓国桢、王家吉、张郑英等;博士60人,如李大纬、陈震、张红明等;高级技术人员66人,如黄明德、刘家驹、汪咬元等;有专家名流13人,如邹狄凡、徐慧玲、季发元等;实业家企业家36人,如李金生、吴泽民、张炼刚等;北大清华学生20人,如谌应春、马非等。
耿耿丹心铸辉煌。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1999年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力争三年完成迁建一中&的工作目标。迁建一中是应城教育新世纪的一次宏伟工程,是应城一中建国五十多年来跨越式的大发展。现在新老校园,可同时开设90多个教学班,可容纳名学生在校就读。年招生达人,具备了封闭式管理的办学条件。为实现更高的目标&&&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学校现有教职工231人,其中高级教师65名,一级教师157人,省地学科带头人36名,市级骨干教师&12人。
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校级领导采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的办法,班主任、备课组长采用津贴浮动制,奖优罚劣,极大地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职责,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勤奋上进,文明守纪蔚然成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龙头高昂,双翼齐飞&的年级管理工作机制。即以年级主任,以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为&两翼&,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学校定期召开教导主任联席会,分析各班教学情况;召开政教主任联席会,商讨各班思想工作情况,严格的管理,踏实的作风,带来了教师素质的增强,学生素质的提高。
人才是根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科技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着眼未来,积极引进和储备人才。近几年学校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三峡学院等成功引进了45名教师。引进人才后,注重了以老带新,新老互促工作,明确规定以老带新的对象,新教师先听老教师课,再备课,经老教师签字的教案方可带入课堂。学校领导老师深知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极其重视学生的反馈建议,学校设有校长信箱,各任科教师在课后鼓励学生多提意见,使自己的教法不断完善,学校经常组织新教师五项全能汇报竞赛,优质课竞赛,电教课竞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研而不教则虚,教而不研则浅。应城一中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几年,教师编著工具书、教学参考著作115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47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奖142人次,获省级以上辅导竞赛奖54项。现在我校有省级立项并开题研究课题8个,全体教师开展教研工会热情而持久,并涌现出一部分&教学研究的先进个人、骨干分子。
学校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长才干,在实践中强素质。灵泉文学社,是我校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十多年来,它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统一,从扎根校园到走向社会,成为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百花园,培育文学新苗的芳草地。活动形式有:文学专题讲座、文学沙龙、文学联谊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学生作品表演等等。自1984年成立以来,共有社员8010人,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作品650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87篇,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400多人次,连续八届被孝感市评为优秀文学社团,其社刊被孝感市中学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文学社刊,12位指导老师被应城市文学联谊会、孝感市文学联谊会、湖北省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2年1月《灵泉》文学社团在湖北省第一届中学生文学社团评比活动中,荣获省优秀文学社团一等奖,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2003年7月&灵泉&以孝感市第一名参加&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99强&评比。其社刊《灵泉》中的优秀作品多被《蒲阳花》、《应城日报》、《优秀作文选》、《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作品选》、《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成功之路》、《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等报刊转发。
让人才走出学校,了解日新月异的世界,学校极重视学生实践工作,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大学以及其它教学基地参观实践,并同多家单位建立了合用关系。
学校从关心学生成长出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局直接领导下,特别是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刘宝林先生的鼎力资助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全省普通高级中学中率先成立资助品学兼优特困生的专项资金,帮助特困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用爱心为特困生撑起了一片融融的蓝天,此举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上都产生极好的影响。
桃李年年艳,栋梁节节高,应城一中2003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上重点大学人数达231人,重点入围率居孝感市重点中学第二位。
幸福成长的沃土&&西河初中,为传承原西河中学优良的办学理念,利用一中的资源优势,依托名校办名校,2002年9月,新的西河初中经应城市教育局批准正式成立,开创了应城市全寄宿式中学的新篇章。学校在一中老校区,坐落在市城区中心,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置合理;校园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良好;学校以&打造应城初中教育精品&为目标,各科教师都是教育局抽调的全市重点初中教师和在一中任教多年的优秀教师,他们教学艺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师德风范高尚。开办一年来,这所古老而年轻的民办公助学校在应城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青少年幸福成长的沃土,实现理想的摇篮。
在创造中超越自己,在发展中铸就一流。回顾过去,面对现实,远瞻未来,一中人深深顿悟:历史偏爱有智慧的头脑,现实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全体一中人同舟共济,才能再展宏图。现在,应城一中又插上了奋飞的翅膀,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学校地址:湖北省应城市汉宜大道
校&&&&长:柴时钟
办公电话:
学校网站:&www.
应城一中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
鄂中名校&&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这所高起点,高规格,高品位,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汉平原上。
敢教日月换新天
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前身是1930年创办的&应城私立西河初级中学&。后更名为应城县第一中学。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八年,改革开放的号角破空而来,古老而破旧的应城县第一中学在号角声中醒来,投身到教育的改革大潮之中,从此,学校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1984年正式定名为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1985年,学校盖起了应城市第一座实验楼,在城区第一个建设了语音室,微机室和阶梯教室。&
1990年,学校竣工了建筑面积3334平方米的五层教学大楼,学生从此告别阴暗潮湿的求学时代。
1991年,学校竣工了建筑面积1789平方米的五层学生宿舍楼,基本解决了学生住宿问题。。&
21世纪初,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001年,应城市委,市政府在新春动员会上向60万应城人民庄重承诺:举全市之力,搬迁一中!参照国际高级中学校园建设的各项技术指数,委托具有国家城规甲级资质的湖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进行全方位,全工期规范设计,按照高起点、高规格、高品位、高质量的总要求修建一中,确保一中办学水平50年不落后!
2003年,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实现了整体搬迁。
新建的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占地220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家属区布局合理,办公楼、科技楼、5栋学生宿舍楼、4栋家属楼、学生餐厅&&一座座高楼,气势恢宏。假山、雕塑、碑亭、壁画、路牌、标志牌相映生辉,红花、碧草、苍松、翠竹、绿柳、黄杨参差成趣。&
2006年,学校建立校园网,装备了4个微机室和14个多媒体教室,建立电子备课室,为教师配备电脑,为每个教室配备电视录音机及多媒体设备,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和教育的远程化。艺术楼集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学校理化生实验室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各种报刊300多种,教职工人数360人,有90多个教学班,在校生近5800人。
学校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日新月异,三十年旧貌换新颜!&
现任校长,省管专家、特级教师柴时钟,勇立教育改革的潮头,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他和全校教职工一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学校制度为基本保障,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把全力创建湖北省示范高中提到了学校的议事日程上。
日丽风正一帆悬
学校管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步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数字化的轨道。&
1999年,学校率先在全校教职工中实行&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的四制改革,全部实行岗位竞聘、双向选择。它像一块巨石投进了一潭平静的湖水,学校的管理机制一下子被激活。&
针对高中教育教学的特点,学校以&文化引领,制度约束,构建和谐校园&为发展思路,以&平和向上&为文化核心,以&兴趣分班,施教分层,授课分类&为办学特色,将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组,实施&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走动式管理,零距离服务&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条块清晰、分工明确、系统完整、运行高效。
学校建立了&三评一聘&激励机制,即评模&&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师德标兵;评教&&由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课堂教学、自习辅导、作业批改情况进行等级评定;评质&&由教务处检查、统计、反馈任课教师每学期所担任班级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聘&&全员聘任制,建立了教师个人业绩档案,作为评聘依据。&
开展了&一拜(拜师活动)、二研(教研、科研)、三训(新课程方案培训、暑期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四课(观摩课、优质课、汇报课、说课)&活动,实施1357工程(1年适应、3年合格、5年优秀、7年骨干),引进24名硕士研究生,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强化了教务处的检查、督导管理职能,细化了常规教学管理办法,使教学管理走上新台阶。
大力开展常规教学中的&走班式&教学和&学习超市&的探索活动,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学校成立了学工处,倡导&文化、文明&双核心德育理念,积极实践&自主体验式&德育活动,引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养成性和情感性的统一,努力打班级合作文化新特色。从学校管理实际出发,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时段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标准化管理,把学校的管理工作推上了新的台阶。&
学生食堂引进专门从事学校餐饮服务的华中科技大学后勤管理集团经营,实行微机管理、磁卡售饭;各项管理和服务逐步规范化、精细化。&
管理上去了,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犹如前进在大海上的一艘航船,一帆风顺!
满园桃李闹春风
学校始终把德育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学工处、团委、学生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举行18岁成人仪式,向校友扬业功学习,&讲公德&、&讲诚信&演讲比赛、辩论大赛,&心系汶川,情牵学子&的12万爱心大奉献,培养学生讲正气、树新风的良好风尚;文艺晚会、朗诵会、书法绘画比赛、体育比赛等都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学生自发组织文学社、环保协会、小记者团,空前活跃。迄今为止,学校出版《灵泉》文学期刊42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13届。1993年,学校灵泉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学期刊。《孝感日报》、《槐荫论坛》等报刊,对学校校园文学发展的状况进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法纪教育周活动,请司法干部上法制课,观看典型案例图片展,与省、市少管所结合,举办&告别昨天,走向新生&演讲会,让那些劳教人员现身说法,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学校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单位&。&
学校建立了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是老一辈革命家陶铸曾战斗过的汤池鄂中纪念馆,二是周恩来陪同金日成视察的红旗人民公社;三是市烈士陵园。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专职教师。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效地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特长,活跃了校园,犹如百花齐放,给应城一中带来了教育的春天!1名学生获&和平&杯国际书画联展银奖,12名学生获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全国联赛或奥赛国家级一、二等奖,22名学生获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国家一、二等奖,2名学生获第23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另有多项学生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且分别获省一等奖。学校篮球队、田径队、美术队、合唱队、音乐班多次荣获孝感市级、应城市级以上大奖。
东风夜放花千树
乘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东风,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三十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花放千树!无论是办学规模、管理水平、还是教育理念、教学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学校高考升学率一直稳居孝感市领先地位。1978年来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10人,年,应城一中在孝感地区连续三年荣居榜首,夺得&三连冠&;&2008年,一次性荣获了孝感市该年高考&三项&大奖(孝感市高考文科前50名,理科前150名提升率的&高考精英奖&;孝感市重点高中高考重点率及本科率的本科综合上线率&高考优胜奖&;孝感市各高中高考体育、艺术本科录取&高考优胜奖&)。同时,还获得了应城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名校贡献奖&。校友杨业功被评为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并当选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
2002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教改名校&。2007年,湖北省教育厅在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召开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工作现场会,会上推广了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作为&湖北省教学科研实验学校&的工作经验。学校还被确定为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学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所重点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学校还被评为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中国校园和谐之星,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孝感市青年文明号,孝感市示范学校。
开放的时代,开放的学校。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先后与全国十几个省市几十所著名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互传教学信息,共享教育资源,经常派员互访。与此同时,学校还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渠道,陆续与加拿大、澳大里亚、越南等国家与地区架起了友谊之桥,国际间的交往与日俱增,日趋频繁,成为学校向现代化、国际化目标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开放的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正以她宽广美丽的胸怀,诚邀天下英才共图发展。
八十年的文化积淀,成就了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灿烂的历史;&三十年的改革发展,铸就了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今日的辉煌;不懈的追求与创新,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明天将更美好!
应城二中简介
学校简介:
座落在&膏都盐海&中心城区的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于1997年挂牌成立,她是&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孝感市示范高中&、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占地面积230亩。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8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6人、国家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孝感市学科带头人7人,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学生4600人。
学校以&人文见长、学以治用&的办学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班级管理目标,探索出以班级&三创&为主体的德育管理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层次,探索出以教学&三分&为主导的教学培养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特色专业,探索出以普职艺&三互通&的&特长+特色&为格局的专业成长模式。
学校地址:湖北省应城市汉宜大道
校&&&&长:龙冰
办公电话:
/rzweb/web/index.asp
应城蒲阳初中简介
学校简介:
应城市蒲阳中学是一所有着二十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二十余年来,学校长足发展,人才辈出,以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辉煌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特别是目前,学校硬件建设逐步完善,整体规划初现端倪,内部管理日渐规范,教研教改方兴未艾,教育创新尽显活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工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学校校园洁净典雅,布局合理,教学、办公、活动、三区分开。教学设施齐全,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综合楼,装配了42台高档微机,64座语音室,藏书10万册的图书室,高档次的多媒体电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精美雅致的蹈室、美术室。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目前,学校拥有教职工83人,专业教师69有,专科以上学历71人,学历达标率90%以上,其中特级教职称1人,高级职称职11人,中级职称52人,8&人获省级骨干教师称号,15人成为孝感市级&优秀教师&,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
&&管理工作渐上档次。学校宏观管理工作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推行全员量化积分,落实全天候校务值日制度,实施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实行资金统一归口管理,建立内审制度,倡导校务公开,严格物业管理,广辟增收节支渠道。
&&教研教改卓有成效。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狠抓教研不放松,&教,研,练,补&并举,苦练内功,于创新,承担了省市级教研课题20余个,并取得积极成果。近几年,学校多次被评为教研工作先进单位,教师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大市级获奖数十起。
&&素质教育尽业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优势,严格按部颁计划开足开齐课时,十分注重音体&美&等非应试科目的教学,不断加强活动课的改革与研究,改进德育方法,倡导社会实践,致力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动手能力的提高。1998年在全市初中率先增开微机课程,常年组建田径队坚持训练,举办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小制作、小发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强校之源,学校围绕&改革、创新、质量、稳定&四大主题,按照&四教&发展思路。全面落实实施&质量强校&战略,教育质量连年攀升。学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文艺汇演、知识竞赛、学科竞赛纷纷获奖,&优秀学生&、&十佳少年&层出不穷,1994年&1997年连续几年,中考总发第一名均出自我校。1998年以来,连年中考成绩在全市初中名列前茅。
学校地址:湖北省应城市古城大道
校&&&&长:杨志伟
办公电话:
应城市实验小学简介
学校简介:
应城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省级重点小学。学校始建于1904年,学校占地3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现有54个教学班,学生4000余人,教师168人,90%的教师达到专科以上学历。
学校倡导&八字校风&(文明、勤奋、活泼、向上),弘扬&三种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争先创优精神)。围绕&三大战略&(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实现&三特&目标(管理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争创&四园&学校(精神文明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
学校精心打造育人环境。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与支持下,学校筹资700多万元,兴建了两栋四层的教学楼和一栋六层的高标准科技楼,还投资近200万元装备了现代化教学设施,在全市中小学中率先建起了校园网。那雄伟壮观的科技楼,宽敞明亮的活动室、设备优良的多功能室、功能齐全的微机室、现代装备的演播室、先进规范的档案室、藏书丰富的图书室、规范有序的教学室、宽广整洁的运动场以及古色古香的长廊、芬芳吐绿的草坪等现代化教育设施辉映成趣,使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开设有管乐、民乐、书画、舞蹈、体操、田径等兴趣小组,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给学生营造个性发展的空间,给人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校在新世纪确立的办学理论,并以此来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创新。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5项国家级课题,8项省级课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师出版教科研论著10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85篇,学生在各科竞赛中有48人次获国家级奖励。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单位&,连续9次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还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试点学校、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先后荣获集体奖97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53项,地市级29项。
学校以其优美的环境、一流的水平,辉煌的成绩吸引了中外友人、各级领导和学者来校参观交流。博茨瓦拉高级教育代表团和日本友人来校参观后,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多次来校视察并题词表示赞扬。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主任王占春到校视察后欣然题词:&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
目前,学校正朝着&质量创一流,特色创名校&的目标前进。
学校地址:湖北省应城市西大街
校&&&&长:刘亮生
办公电话:
一、直属单位
教育技术装备站
教学研究室
教育书刊发行总公司
二、直属学校
应城市实验初中
应城市蒲阳初中
应城市实验小学
应城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应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应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应城市实验幼儿园
应城市西河学校
应城市双环学校
应城市开发区学校
三、部分直属学校简介
应城一中简介
学校简介:
应城素有&膏都盐海&之称,&茶山鱼湖&之誉,这里是蒲阳古胜地,是蒲骚文化的发祥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坐落于中心城区东南部的应城一中,北邻市体育馆,南接市花木园林基地,西临市教委,东望四里棚。校园分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作为校园建筑重心的教学区,建筑群呈扇形状,以行政科技楼为主楼,处于扇形内弧的中央,三栋教学楼成品字形围绕行政科技对称落坐。教学区建筑的这种扇形格局表现出应城一中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行政科技实验楼集行政办公、科学实验、电化教学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达14000余平方米,内设各科实验室20多个,并有与之相配套的准备室和仪器室,实验室装备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先进的实验设备,有较先进的微机室、语音室多个,有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广播电视演播厅。并拟装教学管理所需的电子监控室,地面卫星接收站及天文观测台。
教学楼分为三栋,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每年级一栋,每栋设20个教室,并配有任课教师的办公室,每栋教学楼后面通过回廊连接可供两个班学生同时上课的多媒体电教室,整个教学区建筑显得和谐壮观、简洁实用。
学生生活区有主体建筑六栋,即学生公寓五栋,学生食堂一栋,总面积达16500多平方米,每间公寓都设有洗漱间、卫生间、外阳台、晾衣架等。公寓与公寓之间有供学生活动的花园小区。学生食堂分上下两层,明净宽敞,可容纳近3000名学生同时就坐用餐,并在附近建有锅炉房、澡堂、小卖部等服务设施。整个生活区看起来整洁舒适。
位于生活区和教学区交汇处的艺术楼,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内设美术室、作品展览室、音乐厅、练琴房、舞蹈练功房以及歌舞厅等,既是师生第二课堂的活动基地,也是师生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好场所。
学校努力营造育人的景点氛围。造型各异的绿化带、花坛、人造水系、曲桥、雕塑、喷泉、休闲广场布局合理,动静适宜,幽雅清静,步移景异,有着浓郁的现代特色和文化氛围。新一中保持了过去一中的景物特点,以育人为主题,追求一个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育人环境和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育人氛围。使校园的每一栋楼、每一棵树,一物一景都成为不说话的教科书。警示牌像一个个先哲在谆谆教诲;报栏像一位无声的播音员,向学生发布着最新的消息;宣传橱窗像一名公正的法官,表扬先进、鞭策着后进;黑板报、电视之窗像一位知识老人,讲述着历史,播洒着文明。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而活力无限的学校,伴着风雨,她已走过了七十五年,七十五个春秋寒暑,七十五载缤纷无限,辉煌无限。
回首办学史迹,我们应感谢为应城一中发展不懈奋斗的先辈们。1930年秋,由应城膏盐业锤业工会出资兴办&私立应城西河中学&,揭开了应城教育的新篇章,结束了应城地区无新学制初中的历史。1945年10月,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开办,开辟了应城政府办学的新天地。而1949年3月应城私立西河中学并入应城县立初级中学,正式进入一中老校区,扩大了应城县立初级中学的办学规模,使应城县初级中学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在鄂中较具实力的一所学校,开创了应城中学教育的新局面。
新中国建立后,应城县立初级中学在年级设置方面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是1956年9月,经孝感行署教育局研究决定,在原来仅有初中班级的基础上,开设高中部,首建本县第一所完全中学。第二次是以1982年开始,停招初中新生,1984年在校初中生全部毕业。这时,湖北省应城第一中学更名为湖北省应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第三次是2002年9月,应城一中又增设了初中部,并恢复了&西河初中&的校名,三次体制的变革,表明了应城一中在发展中兴旺,在兴旺中发展的进程。
现在应城一中是省地市三级的重点高中。&同时也是湖北教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教科研示范学校,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和湖北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应城一中的辉煌发展始终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国家、省、地、市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学校以&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的声誉。
75年长路漫漫,75年岁月悠悠。一中的发展凝聚着一代一代一中人奋斗的血汗,也溶铸了应城一中一种与时俱进的不朽精神,校风&博爱、和谐、坚毅、争先&,教风&学高身正,铸魂启智&,学风&自信、自律、勤学、善思&。校训&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人类走出去&,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加足油,鼓起帆从这里起航,为应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写下了动人的篇章;为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灼灼桃李展风采。走进这所人才的摇篮,她的奉献让人肃然起敬,她培养了3万名各色人才,他们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不乏点兵沙场的将军,如程明群、汪德源、杨业功等;有51名杏坛尽风流的教授,如余鑫炎、陈世鸿、魏龙等;有42名地厅级及以上行政领导人,如樊作楷、邓国桢、王家吉、张郑英等;博士60人,如李大纬、陈震、张红明等;高级技术人员66人,如黄明德、刘家驹、汪咬元等;有专家名流13人,如邹狄凡、徐慧玲、季发元等;实业家企业家36人,如李金生、吴泽民、张炼刚等;北大清华学生20人,如谌应春、马非等。
耿耿丹心铸辉煌。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在1999年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力争三年完成迁建一中&的工作目标。迁建一中是应城教育新世纪的一次宏伟工程,是应城一中建国五十多年来跨越式的大发展。现在新老校园,可同时开设90多个教学班,可容纳名学生在校就读。年招生达人,具备了封闭式管理的办学条件。为实现更高的目标&&&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学校现有教职工231人,其中高级教师65名,一级教师157人,省地学科带头人36名,市级骨干教师&12人。
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校级领导采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的办法,班主任、备课组长采用津贴浮动制,奖优罚劣,极大地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职责,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勤奋上进,文明守纪蔚然成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龙头高昂,双翼齐飞&的年级管理工作机制。即以年级主任,以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为&两翼&,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学校定期召开教导主任联席会,分析各班教学情况;召开政教主任联席会,商讨各班思想工作情况,严格的管理,踏实的作风,带来了教师素质的增强,学生素质的提高。
人才是根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科技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学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领导着眼未来,积极引进和储备人才。近几年学校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三峡学院等成功引进了45名教师。引进人才后,注重了以老带新,新老互促工作,明确规定以老带新的对象,新教师先听老教师课,再备课,经老教师签字的教案方可带入课堂。学校领导老师深知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极其重视学生的反馈建议,学校设有校长信箱,各任科教师在课后鼓励学生多提意见,使自己的教法不断完善,学校经常组织新教师五项全能汇报竞赛,优质课竞赛,电教课竞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研而不教则虚,教而不研则浅。应城一中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几年,教师编著工具书、教学参考著作115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47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奖142人次,获省级以上辅导竞赛奖54项。现在我校有省级立项并开题研究课题8个,全体教师开展教研工会热情而持久,并涌现出一部分&教学研究的先进个人、骨干分子。
学校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长才干,在实践中强素质。灵泉文学社,是我校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十多年来,它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统一,从扎根校园到走向社会,成为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百花园,培育文学新苗的芳草地。活动形式有:文学专题讲座、文学沙龙、文学联谊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学生作品表演等等。自1984年成立以来,共有社员8010人,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作品650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87篇,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400多人次,连续八届被孝感市评为优秀文学社团,其社刊被孝感市中学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文学社刊,12位指导老师被应城市文学联谊会、孝感市文学联谊会、湖北省文学联谊会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2年1月《灵泉》文学社团在湖北省第一届中学生文学社团评比活动中,荣获省优秀文学社团一等奖,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2003年7月&灵泉&以孝感市第一名参加&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99强&评比。其社刊《灵泉》中的优秀作品多被《蒲阳花》、《应城日报》、《优秀作文选》、《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作品选》、《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成功之路》、《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等报刊转发。
让人才走出学校,了解日新月异的世界,学校极重视学生实践工作,经常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大学以及其它教学基地参观实践,并同多家单位建立了合用关系。
学校从关心学生成长出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局直接领导下,特别是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刘宝林先生的鼎力资助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全省普通高级中学中率先成立资助品学兼优特困生的专项资金,帮助特困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用爱心为特困生撑起了一片融融的蓝天,此举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上都产生极好的影响。
桃李年年艳,栋梁节节高,应城一中2003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上重点大学人数达231人,重点入围率居孝感市重点中学第二位。
幸福成长的沃土&&西河初中,为传承原西河中学优良的办学理念,利用一中的资源优势,依托名校办名校,2002年9月,新的西河初中经应城市教育局批准正式成立,开创了应城市全寄宿式中学的新篇章。学校在一中老校区,坐落在市城区中心,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置合理;校园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良好;学校以&打造应城初中教育精品&为目标,各科教师都是教育局抽调的全市重点初中教师和在一中任教多年的优秀教师,他们教学艺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师德风范高尚。开办一年来,这所古老而年轻的民办公助学校在应城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青少年幸福成长的沃土,实现理想的摇篮。
在创造中超越自己,在发展中铸就一流。回顾过去,面对现实,远瞻未来,一中人深深顿悟:历史偏爱有智慧的头脑,现实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全体一中人同舟共济,才能再展宏图。现在,应城一中又插上了奋飞的翅膀,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学校地址:湖北省应城市汉宜大道
校&&&&长:柴时钟
办公电话:
学校网站:&www.
应城一中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
鄂中名校&&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这所高起点,高规格,高品位,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汉平原上。
敢教日月换新天
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前身是1930年创办的&应城私立西河初级中学&。后更名为应城县第一中学。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八年,改革开放的号角破空而来,古老而破旧的应城县第一中学在号角声中醒来,投身到教育的改革大潮之中,从此,学校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1984年正式定名为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1985年,学校盖起了应城市第一座实验楼,在城区第一个建设了语音室,微机室和阶梯教室。&
1990年,学校竣工了建筑面积3334平方米的五层教学大楼,学生从此告别阴暗潮湿的求学时代。
1991年,学校竣工了建筑面积1789平方米的五层学生宿舍楼,基本解决了学生住宿问题。。&
21世纪初,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2001年,应城市委,市政府在新春动员会上向60万应城人民庄重承诺:举全市之力,搬迁一中!参照国际高级中学校园建设的各项技术指数,委托具有国家城规甲级资质的湖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进行全方位,全工期规范设计,按照高起点、高规格、高品位、高质量的总要求修建一中,确保一中办学水平50年不落后!
2003年,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实现了整体搬迁。
新建的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占地220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家属区布局合理,办公楼、科技楼、5栋学生宿舍楼、4栋家属楼、学生餐厅&&一座座高楼,气势恢宏。假山、雕塑、碑亭、壁画、路牌、标志牌相映生辉,红花、碧草、苍松、翠竹、绿柳、黄杨参差成趣。&
2006年,学校建立校园网,装备了4个微机室和14个多媒体教室,建立电子备课室,为教师配备电脑,为每个教室配备电视录音机及多媒体设备,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和教育的远程化。艺术楼集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学校理化生实验室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各种报刊300多种,教职工人数360人,有90多个教学班,在校生近5800人。
学校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日新月异,三十年旧貌换新颜!&
现任校长,省管专家、特级教师柴时钟,勇立教育改革的潮头,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他和全校教职工一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学校制度为基本保障,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把全力创建湖北省示范高中提到了学校的议事日程上。
日丽风正一帆悬
学校管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步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数字化的轨道。&
1999年,学校率先在全校教职工中实行&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的四制改革,全部实行岗位竞聘、双向选择。它像一块巨石投进了一潭平静的湖水,学校的管理机制一下子被激活。&
针对高中教育教学的特点,学校以&文化引领,制度约束,构建和谐校园&为发展思路,以&平和向上&为文化核心,以&兴趣分班,施教分层,授课分类&为办学特色,将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组,实施&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走动式管理,零距离服务&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条块清晰、分工明确、系统完整、运行高效。
学校建立了&三评一聘&激励机制,即评模&&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师德标兵;评教&&由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课堂教学、自习辅导、作业批改情况进行等级评定;评质&&由教务处检查、统计、反馈任课教师每学期所担任班级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聘&&全员聘任制,建立了教师个人业绩档案,作为评聘依据。&
开展了&一拜(拜师活动)、二研(教研、科研)、三训(新课程方案培训、暑期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四课(观摩课、优质课、汇报课、说课)&活动,实施1357工程(1年适应、3年合格、5年优秀、7年骨干),引进24名硕士研究生,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强化了教务处的检查、督导管理职能,细化了常规教学管理办法,使教学管理走上新台阶。
大力开展常规教学中的&走班式&教学和&学习超市&的探索活动,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学校成立了学工处,倡导&文化、文明&双核心德育理念,积极实践&自主体验式&德育活动,引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养成性和情感性的统一,努力打班级合作文化新特色。从学校管理实际出发,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时段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标准化管理,把学校的管理工作推上了新的台阶。&
学生食堂引进专门从事学校餐饮服务的华中科技大学后勤管理集团经营,实行微机管理、磁卡售饭;各项管理和服务逐步规范化、精细化。&
管理上去了,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犹如前进在大海上的一艘航船,一帆风顺!
满园桃李闹春风
学校始终把德育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学工处、团委、学生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举行18岁成人仪式,向校友扬业功学习,&讲公德&、&讲诚信&演讲比赛、辩论大赛,&心系汶川,情牵学子&的12万爱心大奉献,培养学生讲正气、树新风的良好风尚;文艺晚会、朗诵会、书法绘画比赛、体育比赛等都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学生自发组织文学社、环保协会、小记者团,空前活跃。迄今为止,学校出版《灵泉》文学期刊42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13届。1993年,学校灵泉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学期刊。《孝感日报》、《槐荫论坛》等报刊,对学校校园文学发展的状况进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法纪教育周活动,请司法干部上法制课,观看典型案例图片展,与省、市少管所结合,举办&告别昨天,走向新生&演讲会,让那些劳教人员现身说法,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学校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单位&。&
学校建立了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是老一辈革命家陶铸曾战斗过的汤池鄂中纪念馆,二是周恩来陪同金日成视察的红旗人民公社;三是市烈士陵园。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专职教师。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效地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特长,活跃了校园,犹如百花齐放,给应城一中带来了教育的春天!1名学生获&和平&杯国际书画联展银奖,12名学生获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全国联赛或奥赛国家级一、二等奖,22名学生获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国家一、二等奖,2名学生获第23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另有多项学生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且分别获省一等奖。学校篮球队、田径队、美术队、合唱队、音乐班多次荣获孝感市级、应城市级以上大奖。
东风夜放花千树
乘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东风,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三十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花放千树!无论是办学规模、管理水平、还是教育理念、教学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学校高考升学率一直稳居孝感市领先地位。1978年来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10人,年,应城一中在孝感地区连续三年荣居榜首,夺得&三连冠&;&2008年,一次性荣获了孝感市该年高考&三项&大奖(孝感市高考文科前50名,理科前150名提升率的&高考精英奖&;孝感市重点高中高考重点率及本科率的本科综合上线率&高考优胜奖&;孝感市各高中高考体育、艺术本科录取&高考优胜奖&)。同时,还获得了应城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名校贡献奖&。校友杨业功被评为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并当选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
2002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教改名校&。2007年,湖北省教育厅在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召开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工作现场会,会上推广了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作为&湖北省教学科研实验学校&的工作经验。学校还被确定为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学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所重点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学校还被评为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中国校园和谐之星,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孝感市青年文明号,孝感市示范学校。
开放的时代,开放的学校。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先后与全国十几个省市几十所著名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互传教学信息,共享教育资源,经常派员互访。与此同时,学校还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渠道,陆续与加拿大、澳大里亚、越南等国家与地区架起了友谊之桥,国际间的交往与日俱增,日趋频繁,成为学校向现代化、国际化目标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开放的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正以她宽广美丽的胸怀,诚邀天下英才共图发展。
八十年的文化积淀,成就了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灿烂的历史;&三十年的改革发展,铸就了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今日的辉煌;不懈的追求与创新,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明天将更美好!
应城二中简介
学校简介:
座落在&膏都盐海&中心城区的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于1997年挂牌成立,她是&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孝感市示范高中&、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占地面积230亩。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8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6人、国家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孝感市学科带头人7人,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学生4600人。
学校以&人文见长、学以治用&的办学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班级管理目标,探索出以班级&三创&为主体的德育管理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层次,探索出以教学&三分&为主导的教学培养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特色专业,探索出以普职艺&三互通&的&特长+特色&为格局的专业成长模式。
学校地址:湖北省应城市汉宜大道
校&&&&长:龙冰
办公电话:
/rzweb/web/index.asp
应城蒲阳初中简介
学校简介:
应城市蒲阳中学是一所有着二十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二十余年来,学校长足发展,人才辈出,以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辉煌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特别是目前,学校硬件建设逐步完善,整体规划初现端倪,内部管理日渐规范,教研教改方兴未艾,教育创新尽显活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工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学校校园洁净典雅,布局合理,教学、办公、活动、三区分开。教学设施齐全,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综合楼,装配了42台高档微机,64座语音室,藏书10万册的图书室,高档次的多媒体电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精美雅致的蹈室、美术室。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目前,学校拥有教职工83人,专业教师69有,专科以上学历71人,学历达标率90%以上,其中特级教职称1人,高级职称职11人,中级职称52人,8&人获省级骨干教师称号,15人成为孝感市级&优秀教师&,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
&&管理工作渐上档次。学校宏观管理工作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推行全员量化积分,落实全天候校务值日制度,实施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实行资金统一归口管理,建立内审制度,倡导校务公开,严格物业管理,广辟增收节支渠道。
&&教研教改卓有成效。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狠抓教研不放松,&教,研,练,补&并举,苦练内功,于创新,承担了省市级教研课题20余个,并取得积极成果。近几年,学校多次被评为教研工作先进单位,教师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大市级获奖数十起。
&&素质教育尽业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优势,严格按部颁计划开足开齐课时,十分注重音体&美&等非应试科目的教学,不断加强活动课的改革与研究,改进德育方法,倡导社会实践,致力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动手能力的提高。1998年在全市初中率先增开微机课程,常年组建田径队坚持训练,举办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小制作、小发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强校之源,学校围绕&改革、创新、质量、稳定&四大主题,按照&四教&发展思路。全面落实实施&质量强校&战略,教育质量连年攀升。学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文艺汇演、知识竞赛、学科竞赛纷纷获奖,&优秀学生&、&十佳少年&层出不穷,1994年&1997年连续几年,中考总发第一名均出自我校。1998年以来,连年中考成绩在全市初中名列前茅。
学校地址:湖北省应城市古城大道
校&&&&长:杨志伟
办公电话:
应城市实验小学简介
学校简介:
应城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省级重点小学。学校始建于1904年,学校占地3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现有54个教学班,学生4000余人,教师168人,90%的教师达到专科以上学历。
学校倡导&八字校风&(文明、勤奋、活泼、向上),弘扬&三种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争先创优精神)。围绕&三大战略&(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实现&三特&目标(管理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争创&四园&学校(精神文明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
学校精心打造育人环境。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与支持下,学校筹资700多万元,兴建了两栋四层的教学楼和一栋六层的高标准科技楼,还投资近200万元装备了现代化教学设施,在全市中小学中率先建起了校园网。那雄伟壮观的科技楼,宽敞明亮的活动室、设备优良的多功能室、功能齐全的微机室、现代装备的演播室、先进规范的档案室、藏书丰富的图书室、规范有序的教学室、宽广整洁的运动场以及古色古香的长廊、芬芳吐绿的草坪等现代化教育设施辉映成趣,使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开设有管乐、民乐、书画、舞蹈、体操、田径等兴趣小组,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给学生营造个性发展的空间,给人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校在新世纪确立的办学理论,并以此来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创新。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5项国家级课题,8项省级课题,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师出版教科研论著10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85篇,学生在各科竞赛中有48人次获国家级奖励。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单位&,连续9次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还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教改试点学校、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先后荣获集体奖97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53项,地市级29项。
学校以其优美的环境、一流的水平,辉煌的成绩吸引了中外友人、各级领导和学者来校参观交流。博茨瓦拉高级教育代表团和日本友人来校参观后,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多次来校视察并题词表示赞扬。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主任王占春到校视察后欣然题词:&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
目前,学校正朝着&质量创一流,特色创名校&的目标前进。
学校地址:湖北省应城市西大街
校&&&&长:刘亮生
办公电话:
【字体:&】【】
x依申请进度查询
申请人类型:
法人/其他组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孝感市2016年人才引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