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 污泥处理自身氧化,解絮。

您当前的位置: >
简述废水生化处理运行管理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 人气:70
  摘要:废水在生化处理运行管理中,经常会出现种种问题,现根据多年废水生化处理的经验来分析废水生化处理运行管理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并针对几种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  关键词:污泥膨胀和泡沫,活性污泥异常,化学测定中异常现象,运行对策    废水生化处理是水污染控制的重要方法,对于消除水中污染物,改善水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其具有投资省,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根据多年废水生化处理的经验来分析废水生化处理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并针对几种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  一、污泥膨胀和泡沫问题  (一)污泥膨胀的原因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营养物,但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就积储起大量高黏性的多糖类物质。这些多糖类物质的积贮,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使污泥的SVI值很高,形成膨胀污泥。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在这里就不着重研究。  丝状菌膨胀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成因也十分复杂。当其爆发时,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下降,污泥在生化反应池形成粘稠、稳定的巧克力色的泡沫,使得生化池的充氧效率降低。由于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不易沉降,造成污泥流失和出水水质恶化;在大风的季节泡沫随风飘逸影响环境并散发出气味,危害很大,给运行和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影响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因素大致有:  1.污水的种类  污水的种类对污泥膨胀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含有易降解和溶解的有机成分,特别是低分子的烃类、糖类、有机酸类的污水容易引起污泥膨胀。例如在石油化工废水、啤酒废水、乳品加工等行业的废水中污泥膨胀的发生概率比较高。  2.温度和PH值  水温低于15℃时,一般不会膨胀。PH值偏低时,容易引起污泥膨胀。真菌在低PH下,与其他菌属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低PH条件下能导致真菌繁殖而造成污泥膨胀。而在较高的PH条件下SVI一直保持较低的数值。曝气池的PH最好能保持在6.5~8.5之间。  3.污泥负荷和溶解氧浓度  污泥负荷是影响污泥膨胀量重要的因素之一,合适的污泥负荷在0.25-0.45kgBOD/(kgMLSS&d)范围内,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会导致高的SVI值。  生化反应的污泥负荷设计值比较高,一般不会出现低负荷的污泥膨胀,在高负荷时出现的污泥膨胀往往都是由于溶解氧供应不足导致丝状菌的繁殖加快,从而引起污泥膨胀。  4.营养成分的不均衡  活性污泥对污水中营养成分的主要要求指标为BOD、N、P,通常认为BOD:N:P=100:5:1。当污水中N、P不足时容易引起污泥膨胀。实践证明在缺乏N、P等营养物质时容易导致污泥膨胀。  5.工艺方法  研究和调查表明,完全混合的工艺方法比传统的推流方式较易发生污泥膨胀,而间歇运行的曝气池最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不设初次沉淀池(设有沉沙池)的活性污泥法,SVI值较低,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叶轮式机械曝气与鼓风曝气相比,易于发生丝状菌性膨胀。射流曝气的供氧方式可以有效的克服浮游球衣细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二)污泥膨胀的解决方法  1.添加药剂  可通过添加多聚物、氧化剂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停止投加药剂,污泥膨胀会出现反复,长期投加药剂无疑也增加了运转费用。另外,药剂的投加也能引起微生物生长环境的改变,导致处理效果的降低。因此这类方法作为临时应急之用为好。  2.改善生化环境  (1)提高曝气池的有机负荷率一般情况下,增加进水的负荷或提高曝气池中有机物的负荷率,可以使得菌胶团细菌竞争超过丝状细菌,优先生长,则增加污泥的负荷可有效地控制污泥膨胀的形成。  (2)调节污泥的PH值及温度  (3)调整营养配比如果是氮和磷不足条件下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则需要另外加入营养,以达到BOD:N:P=100:5:1。  (4)控制曝气池的DO一般控制在D02mg/L以上。  (5)沉淀池内的污泥应及时排出或回流,防止其发生厌氧现象。若发生厌氧现象,产生的各种气体吸附在污泥上,也会使污泥上浮,沉降性能变差。而且发生厌氧的污泥回流也会引发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这种情况下及时排泥、清除沉淀池内的死角,并缩短污泥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外,提高曝气池DO值等都会使曝气池的异常现象得到控制。  3.改善工艺或工况调整  (1)在工艺选择上宜采用推流式避免采用完全混合式对容易膨胀的废水,应避免采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CMAS),推荐选用流态为推流式(PFR)或批式(SBR)活性污泥法。  (2)改变曝气池构型对推流式反应器(PFR)的构型进行修改,使长宽比加大,长:宽大于20:1;亦可在曝气池中采用分隔。  (3)在曝气池前部设置高负荷接触区即选择器以控制低负荷膨胀。根据选择器的运行条件不同,可分为好氧选择器、缺氧选择器和厌氧选择器等形式。  (4)采用设置污泥再生池在曝气池内增加填料、强化曝气、射流曝气等方法以控制高负荷条件下污泥膨胀。  (5)曝气池的进气阀最好可调节调整阀门的开启程度,减缓曝气池首端缺氧的情况。如果处理废水量不是很大则可考虑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该工艺是最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的处理工艺之一,而且对于小流量工业废水的处理也适用。  二、活性污泥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性污泥及生物膜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降解污染物的主体,正常的活性污泥应以菌胶团细菌为主所组成,并含有以钟虫类为主的多种微型生物,它具有很强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当进入二沉池后沉降凝聚性能良好,能很快进行泥水分离。当生物处理系统因进水水质、水量或运行参数的变化使微生物类群发生变化,并导致污泥性状和出水水质恶化时,应根据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发现运行中的种种异常现象,迅速予以解决,使之长期达标运行。表1列出了生物处理系统运行时出现异常现象的症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表1污泥性状异常现象及解决对策一览表  异常现象症状&原因&解决对策  曝气池泡沫过多,色白&进水中洗涤剂过多&滴加消泡剂,水冲或拉网覆盖防止泡沫外逸  曝气池泡沫茶色或灰色&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着在泡沫上&增加排泥  曝气池泡沫不易扩散、发黏&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起泡沫微生物大量繁殖&降低负荷,将浮渣引流到曝气池外排除,投加化学药剂抑制起泡微生物的繁殖  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似厚粥覆盖于表面&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含量过高&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内循环,增排污泥  曝气池有臭味&曝气池供氧不足,DO值低,出水氨氮有时较高&增加供氧,使曝气池DO浓度高于2mg/L  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区用压缩空气冲或清洗  二沉池上清液浑浊,出水水质差&OUR&20mgO2/(gVSS&h),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二沉池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微型动物死亡,污泥解絮,出水水质恶化,COD、BOD上升,OUR远低于8mgO2/(gVSS&h),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PH异常&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有可能引进生活污水使污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  二沉池有细小污泥不断外漂&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OUR&8mgO2/(gVSS&h);进水中氨氮浓度高,C/N不合适;池温超过40℃;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投加营养物质或引进高BOD的废水,使F/M&0.1,停开一条曝气池  二沉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别清澈,流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SV30&90%,SVI&200mL/g,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投加液氯、次氯酸钠、提高PH等化学法杀丝状菌;投加颗粒炭、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隙进水  二沉池泥面过高&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值过高&增加排泥  污泥发黑&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2+作用生成FeS&增加供氧或加大回流污泥量  污泥变白&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如有污泥膨胀,参照膨胀对策  &进水PH过低,曝气池PH&6,丝状霉菌大量生成&提高进水PH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浑浊,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水质成分及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不适&使废水的成分、浓度和营养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  污泥脱水后泥饼松&有机物腐败&及时处置污泥  &凝聚剂加量不足&增加剂量    三、化学测定中异常现象及解决对策  在平时的日常运行管理中,应定时对进出水的水质及活性污泥的性状作一测定,当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调整,使之早日恢复正常运行。表2列举了化学测定时所发现的部分异常现象的症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四、废水处理中生产不正常时的运行对策  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废水中不稳定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稳定的无机物。为了保持微生物的活力,必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在连续、均衡的进水和充氧条件下,微生物可具有最大的活力,保持最佳的处理效果。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工厂,因原材料、资金或市场销售疲软等原因,造成不定期、不规则的指令性停工,与之相应,造成了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极不正常的现象。此外,厂休或节假日的停产,也可造成断水。较长时间的断水和停曝,会使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异养微生物不断死亡。在车间恢复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开车时,总会出现曝气池中污泥发黑发臭,1-2d内处理效率呈规律性下降。如果采用断水时继续曝气的措施,虽然污泥不再发黑发臭,但污泥中微生物因内源代谢而不断减少,一旦恢复进水,处理效果同样不佳。为此,需寻找在停工断水或水量下降时合适的运行方法。  我们在运行管理实践中,不时遇到由上述种种原因而引起的断水及水量远低于设计量的情况,曾采取下述运行管理方法或应急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批式运行法  按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依赖调节池、曝气池间歇运行。批式活性污泥法只需曝气池,无需后沉池。排水可采用虹吸管,或设在池壁不同高度处的出水管。  批式法曝气池曝气期的工况,与严格的推流式曝气池相同。其沉降期的工况与静置沉淀池相同,都能获得高效。其闲置期若控制得当,将消化部分污泥,不致出现厌氧状态。  表2化学测定异常现象及解决对策一览表  异常现象症状&原因&解决对策  出水色度上升&污泥解絮,进水色度高&改善污泥性状  出水混浊&负荷过低,污泥凝聚性差,污泥解絮&增加营养  &污泥中毒&停止进水,污泥复壮  &后继快滤池过滤介质受污染,活性炭饱和负荷过高&增加反冲  &有机物分解不完全&降低负荷  出水PH下降&厌氧处理中负荷过高,有机酸积累&降低负荷  &好氧处理中负荷过低,氨氮消化&增加负荷  ESS升高&二沉池池表有一层浮泥,污泥中毒,污泥膨胀&污泥复壮  &排泥不足,MLSS过高&见膨胀对策  &二沉池积泥,发生反硝化或腐败&增加排泥量  出水BOD或COD升高&污泥中毒&污泥复壮  &进水过浓&提高MLSS  &COD测定受Cl-干扰&排除干扰  曝气池DO低&进水过浓,负荷过高;进水中无机性还原物质过多&减少负荷  &曝气器堵塞&拆卸修复  SV30上升&污泥膨胀或排泥不足&见膨胀对策  MLSS下降&回流泵堵或翼轮堵塞,污泥膨胀或中毒&大量流失  厌氧产气量下降&污泥中毒&引进新污泥菌种  &负荷过高,有机酸积累&减少负荷,加碱使PH在7.3-7.6  污泥灰分高,大于50%&沉砂池、初沉池运行不佳;进水中泥砂过多,或盐分过高&改善沉砂池、初沉池运行工况    批式运行法可通过控制合适的充气、停气,为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创造适宜的缺氧反硝化脱氮及好氧硝化的条件。反硝化细菌在闲置期还能进行内源反硝化,因此去氮效果好。此外,运行周期中交替出现厌氧、存氧的环境条件,还有利于积磷细菌的富集。因此,排放的剩余污泥中,磷含量很高,系统去磷效果亦高。总之,可通过改变周期中各阶段时间的长短、总停留时间、供气量等,来处理不同的废水量及满足不同的处理要求。  2.间歇曝气法  利用调节池间断进水、间歇曝气,转转停停,交替运行。根据调节池中贮水量及断水周期长短,确定间歇次数、进水量,按原设计要求(进水量及曝气量),间歇运行。这样,不会因过量曝气而破环污泥结构;而当溶解氧和营养物质消耗到临界状态时,下一轮曝气周期又开始,又不因停曝而出现厌氧状态。这种运行方式,既可保持正常处理效率,又可节省电耗。  3.调节活性污泥量法  废水量的减少,将降低有机污染物的量。因此,在预知计划性停产断水的前夕,可一次性大量排泥,以便随后可以维持污泥负荷率,使之不致下降过多。整个处理系统内,总的污泥量可少1/3-1/2;随后按正常流量的一半左右进水,适当减少曝气量,处理效率可无影响。  4.加大调节池的容积  使用上述各种方法,都要求充分发挥调节池的作用。在断水前,贮存尽可能多的废水。加大调节池容量,有利于废水量减少时的运行管理。    五、结束语  以上内容为我公司在废水生化处理运行中遇到的异常现象或问题,并根据多年废水处理经验及相关参考文献提出了解决对策。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仍然要根据各种废水处理厂的自身条件来合理的解决废水处理运行中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探微,彭永臻等.活性污泥法的生物泡沫形成和控制[J].中国给水排水,):73~76  [2]谢冰,徐亚同.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生物泡沫产生机理及控制[J].净水技术,):1~6  [3]徐亚同,黄民生.废水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与异常对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环境法论文发表流程
&&&&期刊易致力于为需要刊登的人士提供相关服务,与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社合作。网站拥有丰富的媒体资源、提供迅速快捷的论文发表、写作指导等服务。
&&&& 期刊易,中国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中国期刊网。杂志社直接对接合作,上百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合作开展期刊、杂志征稿。期刊易期刊网,权威的职称论文、期刊、论文发表网。职称论文发表、期刊发表论文、杂志发表论文、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写作指导、发表正规机构。是您,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杂志投稿、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收藏和推荐的期刊杂志全部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多家期刊数据库上可以查到的正规省级以上刊物,具有CN和ISSN双刊号,发表程序正规,信息安全,有效保障作者的合法版权。作者来稿会在五个工作日之内给您回复,有效期十五天,五个工作日内未收到回复,论文可另投他处。
如果您有待发表的论文成品,可直接向本网站投递,详细投递方式、要求等请参考网站首页的&投稿须知&栏目;如果您没有的稿件,请提供写作提纲或要求,本网站给予指导,内容原创,保证通过,详情请参考&写作流程&栏目。
凡是确定与本站合作的作者,须向本站提供50%定金(30000字符以上毕业论文),本网站提供相关收据证明。若论文未被杂志录用,本站退还全部定金,若客户不想发表了,此定金不退还。
期刊易系学术网站,对所投稿件无稿酬支付,谢绝非学术类稿件的投递。
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来期刊易共40个文档积分:3500分
共30个文档积分:1200分
共57个文档积分:1300分
共50个文档积分:2500分
31977人查阅
33096人查阅
31852人查阅
31907人查阅
32296人查阅
31536人查阅
所需积分:0分陕西污水处理,小区污水回用,西安小型污水处理,医院污水处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地埋式污水处理-西安绿标
西安绿标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9-
传真:029-
邮编:710075
地 址:西安市高新一路25号创新大厦 S609、S610号
当前位置:>>>>
作者:xalvbiao 点击:次
& & & & & & & & & & & && & & & & & & & &&
1、问:我厂用A-O法处理含有氨氮的污水,以前运行正常,最近经常在回流沉淀池出现污泥厌氧反硝化,引起污泥上浮现象,污泥流失,影响出水水质。如何解剖?
答:(1)控制好反硝化条件,尽可能去除硝酸氮;
(2)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以降低沉淀池的污泥层高度,使污泥在泥层的停留时间减少,可防止污泥缺氧;
(3)条件允许的话(不影响缺氧区的缺氧环境)尽可能增加好氧区的溶解氧,使进入沉淀池的污泥不缺氧。
上述第一条是为了使进入沉淀池的硝酸氮大大减少,不会发生严重的反硝化,后二条措施是即使有大量硝酸氮进沉淀池,但由于不缺氧也就不易发生反硝化。
2、问:如何解决检测和控制的滞后问题,如DO等?
答:生化处理过程本来就是滞后反应的过程,如早班对工艺进行调整后,其结果可能要到中班或夜班才能反应出来,只有DO在线仪可以根据设定的溶解氧上下限值通过曝气机的运行状态来控制,但也不可靠。目前很多进口的DO仪探头的稳定性如何?所以我认为对生化处理而言,在线仪只能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对工艺运行的控制是有限的。个人建议是采取某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测取相关数据,长时间整理得出相关规律。
3、问:你说过在接种污泥培养时,要严格控制好曝气时间和曝气量,请问有何参数作为基准?
答:为避免污泥自身氧化,就要控制好曝气量,经常需测定池内的溶解氧,及时进水。当污水浓度太低时要投加大粪来补充碳源等营养物,如没有这方面来源,可采用间隔曝气。至于如何控制曝气时间和曝气量,要凭经验,因为COD、污泥浓度等的数据无法及时获得,有经验的人可根据溶解氧变化和污泥外观(放在量筒观察)就可了解污泥的大致生长情况,并进行控制。 污泥培养并不难,难的是要及时、一次培养成功,培养费用不能高,因为对工业废水处理来说,污泥过早培养好,没有废水来维持,延长了培菌时间,不仅增加了培菌费用,甚至延误污水处理装置的定期投运。
4、问:污水处理系统刚建好,准备开始运行,工艺:调节池---水解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处理系统,马上要开始试运行了,拟用接种驯养,请问开车和驯养中的具体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培菌初期应采用静态培菌,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有不少厂都发生过此类情况,污泥长期不增加,甚至下降,原因就是营养和曝气时间没控制好,污泥在增长同时又在不断自身氧化这样的恶性循环过程。活性污泥培菌后期,虽然污泥浓度较低,还是应适当排一些污泥,会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
5、问:本单位的厌氧处理装置将开始调试,请说说厌氧污泥培养方法和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答:厌氧污泥培养方法有多种,建议采用逐步培养法,大致过程如下:好氧系统经浓缩池的剩余污泥(已厌氧)投入到厌氧反应池中,投加量约为反应器容量的20~30%,然后加热(如要加热的话),逐步升温,使每小时温升为1℃,当温度升到消化所需温度时(根据设计温度))维持温度。营养物量应随着微生物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不能操之过急。当有机物水解液化(需一、二个月),污泥成熟并产生沼气后,分析沼气成份,正常时进行点火试验,然后再利用沼气,投入日常运行。 启动初始一般控制有机负荷较低。当CODcr去除率达到80%时才能逐步增加有机负荷。完成启动的乙酸浓度应控制在1000mg/L以下。上面只是大致的要求,最好请有经验的人来指导。
6、氧化沟泥少,微生物因为天气寒冷,难培养,怎么办?
1.如果是在系统刚刚启动时的培养,污泥量少是正常的,随着培养的进行,污泥量会增多。培养时,曝气过度是很不利于污泥培养的。
2.当然微生物的量是和你的源水中的碳氢含量有关,碳氢不足自然无法使微生物数量上升。还请检查。
3.如果你的系统早就启动了,想要提高微生物数量。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的。达到平衡就行了,重要的是处理出水的情况。
4.特意的提高微生物数量将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质的。
5.温度的问题,个人觉得出水水温不低于10度,微生物活性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6.根据F/M值的大小,可以知道你的微生物数量是否太低,该值不大于0.25,就说明你的微生物数量不是太低。
7、溶解氧控制在1.5ppm,在北方的冬季会不会影响一些高效的微生物繁殖(氧化沟工艺),降低出水水质?
1.微生物繁殖的速度与源水中碳氢含量的关系最为关联。
2.我平时运行的曝气池(氧化沟)出水溶解氧浓度一直维持在1.0ppm,冬天也没有太大变化的.你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调整和摸索出自己水厂的合适参数。
3.控制低溶解氧的出水,可以使微生物在沉降阶段,加强内源呼吸,十分有利于微生物重新进入生物池首端后发挥更好的吸附氧化作用。
8、我想问问这个污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又是怎样用来控制的?究竟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它来确定排泥量?丝状菌应该不是问题的关键,是不是污泥浓度过大呢?大约在1000左右,或以下,进水BOD=50左右,这个污泥浓度合适吗?
1.污泥龄: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他是控制污泥是否老化的关键控制参数,是相当重要的控制参数,此参数不加以控制很难保证生物系统正常运转。
2.计算公式:(MLSS*曝气池有效容积)/(24小时*每小时排泥流量*MLSS回流)
3.此参数用来控制排泥量的。
4.首先通过运行,摸索出自己水厂的合理污泥龄控制值,此时即可指导排泥了。我的经验是超过30天,污泥就有可能老化了,当然各厂具体运行情况是不一样的。需要自己总结和摸索。任何现成的参数,也只是参考而已。
5.污泥浓度大不大,检查食微比吧,不要小于0.1!单看,MLSS=1000,BOD5=50,你的污泥浓度是高了。
9、 二沉池有时出现跑泥现象是什么原因?
我想出现二沉池跑泥的原因是很多的。
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水量和浓度)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产生跑泥。同时,进水浓度增高,会导致活性污泥活性增强,不利沉降。出水混浊而带有跑泥现象。
2.过于低负荷运行,污泥老化后,微生物自身氧化,解絮。同样会产生跑泥。
3.丝状菌膨胀,污泥来不及沉降也会产生跑泥现象。
4.另外,气温低、曝气过度、PH变化过大、有毒及惰性物质进入生物系统等等,也会产生跑泥。
5.掌握这些原因,还得自己在实践中反复体会,才能灵活准确的加以判断。
6.当然。相关检测方法也必不可少的。它是你判断的依据。
10、我们处理的是生活污水,其它污水厂好像没有这种出水带绿的现象吧。我们的进水BOD很低,在50左右,我想问一下,我们怎样去控制微生物处于什么阶段呢?在厌氧后进入氧化沟,这个溶解氧有规定吗?还有我们进行投加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目的想改善微生物的活性,那应该要注意检测什么指标呢?如果微生物的活性大那会不会引起其它反效果呢?如它的沉降性不好和降解速率过大导致营养物不够而衰竭等等问题。
1.因为不太了解你们水厂的具体情况。一般情况下BOD=50,COD也就在130左右。
2.既然是生活污水,N、P应该不会缺才对。投加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似乎没有必要。
3.氧化沟的曝气方式对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还是比较合理的,即溶解氧分布是前高后低的。
4.处理低浓度污水,容易导致污泥老化,出水夹有多量细小的活性污泥颗粒。此部分会导致出水COD上升,不太严重的活性污泥随出水流出,其COD上升幅度在10~20ppm之间。
5.建议减少曝气量,保证出口溶解氧在1.5就够了。这样可以避免活性污泥自氧化过快。
6.相对于你的氧化沟容积,你的处理水量应该比较大的,即表面负荷较高。所以,BOD=50,你的mlss还能保持在1000ppm。负荷较高,过流速度也会提高。由此,微生物沉降不充分,也可能有活性污泥随放流水流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性污泥微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