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icu转出患者健康宣教的制度饮食菜单的目的意义

医院概况: | 医院新闻: |
| 名医荟萃: |
| 科室设置: |
| 就医指南: |
| 党建园地: |
ICU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意义
&&&&&& 由于危重病的基本病因不同,危重患者被分散到不同医学专业,使得对危重病缺乏统一。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一支以危重病医学为专科、专门从事危重病救治的专业化队伍的临床基地,是来自临床各科中危重病患者和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管理单位。ICU的诞生直接推动了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其更关注患者在危重病状态时的特点和所面临的共同威胁及损害,使许多过去认为已无法救治的患者得以存活或延长其生存时间。ICU的雏形可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 1852年,Florence Nightingale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就把可望救活的重伤员安置在最靠近护士站的地方,以加强巡视和及时救治,并主张把术后的患者安置在近手术室的小房间内,度过恢复期后再送回病房。&&& &1863年护理学先驱南丁格尔撰文:“在小的乡村医院里,把病人安置在一间由手术室通出的小房间内,直至病人恢复或至少从手术的即时影响中解脱的情况已不鲜见”。这种专门为术后病人开辟的“小房间”即被认定为ICU的雏形。&&&& 1923年,Dandy在美国为脑外科病人开辟术后恢复室。1930年Kirschner在德国创建手术恢复室与ICU混合型病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以及军队中逐步建立起创伤单位。1943年建立休克病房。1942年开辟烧伤病房(BurnsUnit)。1945年建立产后恢复室。&&& 1952年丹麦哥本哈根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大量死亡,人工气道持续的手法通气及后期Engstrom呼吸器的应用,使病死率由87%下降至40%以下,随后多家医院相继开设了ICU,并激发了危重病医学的崛起,这是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危重病医学学科的发展与相关学会的建立及其推动作用密不可分。1972年,美国在28位医师的倡导下创立了危重病医学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旨在建立一个有自己的临床实践方法、人员培训计划、教育系统和科研研究的、独立的临床和科研的学科,逐步提出并完善了以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监测为基础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措施。随后,1980年在日本Nishimura和菲律宾的Gomez倡导下成立了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会(Western Pacific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WPACCM)。1982年欧洲成立了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并对危重病医学所涉及各种复杂临床病症,如脓毒症(Seps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从基础到临床,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和可行的干预措施。这些都标志着危重病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跻身于当今医学科学之林。&&& 中国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测病房(ICU)发展起步较晚,1960年一些站在医学发展前沿的学科带头人提出相应建议。1970年以后北京、天津的一些医院创建了“三衰病房”、“集中观察室”等治疗危重病的单元,已经逐渐开始实现将危重患者集中在专门设立的区域或病房内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1982年在曾宪九教授的指导下,陈德昌教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张现代意义的ICU病床。1984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建立加强医疗科(危重病医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卫生部颁布的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国内大医院相继建立了ICU,根据中国医疗体制特点,较多建立以抢救为主的综合性或中心ICU,将涉及多个学科的危重患者放在同一个医疗单位进行监护抢救。随着各专业学科的快速发展,在大型医院,由于危重患者数目多,一些专科ICU亦相继建立和发展,如外科ICU(SICU)、内科ICU(MICU)、冠心ICU(CCU)、急诊ICU(EICU)等等。&&&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中国老一辈危重病学家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中国危重病医学学科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1997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为中国危重病医学的全面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2005年3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为进一步确立中国危重病医学学科地位以及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期间,在老、中、青危重病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危重病医学学科从小到大、从单一临床到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从国内研讨到国际间广泛交流与合作,逐步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并初步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2006年8月,第14届亚太国家和地区危重病医学大会(APACCM2006)在中国北京举行,充分体现了在近年来中国危重病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并已融入国际危重病医学大家庭。&&& ICU的中文译名目前尚不统一,香港译为“深切治疗病房”,大陆一般译作“监护病房”或“加强治疗病房”,但Care包含了“看护”和“治疗”,用现代概念解释不妨译作“监护”,因此,ICU译作“加强监护治疗病房”可能更确切一些。事实上,ICU正以实施广泛和密切的生理功能监测,并据此进行判断和治疗为特色,所从事的是最富有活力并居医学发展前沿的危重病医学,具有极大的开拓性,能够从理论到临床不断推陈出新,做出许多普通病房难以做到的事情。危重病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ICU作为一个独立的医疗单元,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上一篇:下一篇: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饮食落实表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制定饮食落实的有效方式,既使患者及家属更好地了解ICU饮食护理模式,又能为护理人员进行日常饮食护理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6月收治的86例清醒可进食患者进行饮食落实监测,观察应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饮食落实表》后,患者的饮食落实情况。结果 ICU患者及其家属对饮食落实的了解度增加,满意度升高,营养状态好转,护士能有效掌握患者的饮食情况。结论应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饮食落实表》,可有效增加ICU患者及家属对其膳食落实的了解程度,帮助护士或家属更好地安排其膳食,大幅提高护士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有效率和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单位:
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 武汉,4300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ICU患者家属的沟通与技巧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ICU患者家属的沟通与技巧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8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综合性ICU病房灵活性探视制度的实施及安全管理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综合性ICU病房灵活性探视制度的实施及安全管理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cu患者的皮肤护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