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是不是临床医生个人工作总结上医生用来增痛

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纳洛酮,临床,盐酸纳洛酮,患者,生理盐水) - 生物医学 - 生物秀
标题: 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纳洛酮,临床,盐酸纳洛酮,患者,生理盐水)
摘要: [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纳洛酮,临床,盐酸纳洛酮,患者,生理盐水)] 纳洛酮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最早是用于对抗阿片类药物中毒,具有解除呼吸抑制和催醒作用。近年纳洛酮的应用更加广泛,且取得了较好效果,先将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简介如下。1 纳洛酮治疗中枢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疾病致昏迷在常规综合治… [关键词:纳洛酮 临床 盐酸纳洛酮 生理盐水 患者 呼吸抑制 原发性 葡萄糖]……
纳洛酮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最早是用于对抗阿片类药物中毒,具有解除呼吸抑制和催醒作用。近年纳洛酮的应用更加广泛,且取得了较好效果,先将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简介如下。
1.纳洛酮治疗中枢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疾病致昏迷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人纳洛酮,首剂2.0mg,静脉推注,再以4.0mg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1次/d.直至患者意识完全恢复。表明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尽早应用纳洛酮,可提早恢复意识,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2.宫内胎儿复苏
纳洛酮0.8mg加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20ml缓慢静推,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终止妊娠。临床观察表明,母体注射纳洛酮进行胎儿宫内复苏效果很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氨茶碱。
3.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
在常规溶栓、扩血管、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1.6mg,q8h静推,连用10天后停药,7天CT复查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结果表明,纳洛酮不仅可以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对呼吸抑制、意识障碍及语言障碍的恢复疗效显着,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初建平等应用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体会,王国立应用纳洛酮注射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州,其结果与之有相似之处。
4.纳洛酮鉴别诊断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
应用盐酸纳洛酮0.8mg加5%葡萄糖注射夜20ml静注闭。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神志变化。效果不明显者,每30min重复上述剂量1次。盐酸纳洛酮用量O.8mg一4.8mg,平均1.6mg,观察发现用盐酸纳洛酮后清醒,症状体征消失的患者,后经CT检查颅内无异常。而应用盐酸纳洛酮无好转的病例,CT分别显示有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注射纳洛酮后,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体征消失,仅存有颅脑器质性损伤的表现,若无颅脑器质性损伤,患者神志逐渐清楚。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诊断有困难着,可用盐酸纳洛酮进行鉴别诊断,它具有准确率高、方便、经济的优点,对无CT、MRI机的基层医院更为适用。
5.治疗椎一基底动脉缺血
在血栓通注射夜6ml/d.口服美可乐或眩晕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4mg~0.8mg加0.9%生理盐水40ml静推,然后以1.6mg,d加0.9%生理盐水250m1静滴,3~7天内部分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优于一般的治疗方法。
6.纳洛酮及/醒脑静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
纳洛酮0.4mg~0.8mg静推,同时用醒脑静20ml~40ml静滴,之后以纳洛酮0.8mg静滴,必要时重复使用,纳洛酮日用量不超过4.0mg,醒脑静日总量不超lOOml,治疗后病人平均催醒时间明显缩短。结果表明,纳洛酮与醒脑静联用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纳洛酮或醒脑静。
7.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应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嗍,每次按0.05mg/kg~0.1mg/kg,加5%葡萄糖2ml,1次/8h静推,连续8~10日。结果显示,患儿呼吸暂停改善情况与应用氨茶碱患儿基本一致,表明纳洛酮对原发性呼吸暂停也有明显效果。并且疗效与氨茶碱相同。同时纳洛酮还能对抗自由基,减轻脑损伤。
8.肺性脑病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ntibiotic)、解痉平喘、祛痰、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加用纳洛酮1.2~2。0mg溶人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点或加入0.9%生理盐水40ml中静脉注射,1次/d,疗程为5日,显效率88.5%,有效率100%。纳洛酮用量最少为4.0mg,最多为10.Omg。平均7.0mg。同时纳洛酮还可明显降低肺性脑病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着。因此,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是抢救肺性脑病的一种成功可靠的方法。
9.盐酸纳洛酮在内科急危重病临床中的应用
在抢救急危重病人时,对有意识、呼吸、循环障碍时,除积极采用常规药物与措施外,及时足量、反复应用盐酸纳洛酮能明显提高救治率,特别是对有机磷中毒、休克脑血管意外者疗效更为明显。在抢救中最大累积量为40.04mg.平均用量18m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0.纳洛酮和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缺血性脑病
在给于吸氧、纠正酸中毒、控制脑水肿、抗惊厥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4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持续静脉滴注,4h滴完,多巴胺用输液泵以51ug·kg·min~10ug·kg·min速度持续输入,当心率达120次/min以上,循环改善,病情好转时停药,总有效率95%。结果表明,由于早期应用纳洛酮、多巴胺减少脑损伤,阻止病情恶化。缩短疗程,提高了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
11.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血性脑病
在采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降低颅压、止惊、纠酸、改善循环、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f131,加用纳洛酮治疗,纳洛酮剂量0.05mg/kg加入5%葡萄糖30ml内静脉滴注。必要时4h后可重复使用l~2次,总有效率90%,具有疗效好,起效快,致残率低等优点,且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王晶等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与其相似。
12.丘脑综合征疼痛
方法为每周纳洛酮的剂量增加0.4mg~0.8mg,直至达到12mg,并持续2周。将纳洛酮溶于500ml复方乳酸纳溶液中,静脉滴注。每周1次,持续3h。
13.新生儿窒息
纳洛酮0.Olmg/kg,首先给予0.02mg的试验剂量。如无反应可在3min~5min内重复使用。由于纳洛酮作用时问短,并根据呼吸抑制程度需要30min~90min内重复给药,甚至连续静脉给药。滴注速度在2.5ug·kg·h至2.4ug·kg·h间。药物可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ml加纳洛酮2mg。
14.弥漫性轴索损伤
在采用常规治疗即脱水、抗感染、神经营养液药等。其中主要给予20%甘露醇、青霉素和胞磷碱等药物静脉注射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注射液,4mg/d静脉注射。时间为20日,采用纳洛酮治疗组的病人良好率为60%,高于对照组。
15.纳洛酮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
纳洛酮能有效维持颅脑损伤后血压和脑灌注压旧。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等。特别是对于昏迷和呼吸抑制的病人,纳洛酮有快速逆转意识障碍、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
纳洛酮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可降低B一内啡肽(B—EP)水平,发挥对中枢神经元的保护、改善大脑缺血、促进病人清醒和脑功能恢复等作用,病人的存活质量有明显提高。致残率降低明显。本研究提示纳洛酮组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从而认为纳洛酮使用安全,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少,而且停药后随访也未发现远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小剂量纳洛酮用于缓解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皮肤瘙痒
随着止痛泵与术后镇痛技术的广泛应用,解决了广大手术患者术后创口疼痛的问题,也为术后患者各项生理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同时,由于使用吗啡作为硬膜外镇痛的主要药物,也存在着诸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特别是皮肤瘙痒一直是一个让患者难以忍受,让医生头痛的问题.我院2003年6月起使用小剂量纳洛酮用于缓解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引起的皮肤瘙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临海,3170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浅谈纳洛酮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建荣
【关键词】&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的拮抗剂,最初其仅用于吗啡类药物中毒,近年来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各科且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宽,如:对昏迷、休克、急性酒精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地西泮中毒、脑梗塞、新生儿窒息综合征等的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选几类概述如下。
昏迷病人常伴有β-内啡肽释放增多,纳洛酮为纯吗啡受体拮抗剂,且无呼吸抑制,故能有效地拮抗β-内啡肽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它适用于如下几种情况 [1] :①天然合成的麻醉剂如吗啡、海洛因、可待因、杜冷丁等引起的昏迷和呼吸抑制;②非麻醉剂过量所致昏迷。如氯丙嗪、安定类、巴比妥类等;③难以及时诊断明确的昏迷,此药也可应用。
休克时体内β-内啡肽浓度可升高5~6倍,是β-内啡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心血管效应,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形成休克的重要病理环节。纳洛酮可有效地阻滞β-内啡肽的降压作用并可促进肾上腺髓质增加释放加压物质,而使血压回升,另外纳洛酮尚能迅速逆转β-内啡肽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稳定溶酶体膜降低心肌抑制因子的作用,保护缺血心肌,改善组织血流灌注,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肌排血量增加,提高休克存活率,故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因此,我们认为对常规综合治疗无 效的休克患者应及时应用纳洛酮。
3 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时体内β-内啡肽释放增加,纳洛酮能有效地拮抗,以解除急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中枢抑制。韩爱玲报道 [2]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596例,其中男535例,女61例,年龄从16~72岁,平均33岁,饮酒量为200~1000ml,就诊多在酒后0.5~2.0h,其中兴奋期156例,共济失调期322例,昏睡期118例,部分病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呼吸循环衰竭,所有病人均给予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及对症治疗,同时酌情给予不同量的纳洛酮,兴奋期首次静脉或肌肉注射纳洛酮0.4mg,共济失调期0.8mg,昏睡期0.8~1.2mg,静脉注射,每隔0.5h视病情变化决定是否重复使用。一般兴奋期多不需重复,共济失调期只需重复1次,昏睡期多需要重复1~2次。结果所有病例使用纳洛酮治疗后清醒时间较一般治疗明显缩短,其疗效显著。笔者认为纳洛酮能有效地解除急性酒精中毒症状,具有见效快、治疗简便、疗效确切和副作用少等优点,不失为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理想药物,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及现场急救。
1 刘吉煌.纳洛酮临床应用.实用内科杂志,):308.
2 韩爱玲,袁剑萍.盐酸纳洛酮在急诊中的应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54.
(收稿日期:)
作者单位:065201中国冶金地质勘察工程总局一局职工医院
(编辑罗 彬)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临床医学:纳洛酮与麝香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
Time: 00:00:00
作者:李萍
【关键词】&
&【摘要】 目的 观察纳洛酮与麝香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8例用纳洛酮与麝香注射液联用治疗;纳洛酮组35例单用纳洛酮治疗;麝香注射液组33例单用麝香注射液治疗。观察3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重症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在症状消失时间、重症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纳洛酮组和麝香注射液组(P<0.05,P<0.01)。结论 纳洛酮与麝香注射液联用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药物,使用方便,作用迅速,疗效可靠,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关键词 酒精中毒 中西医结合疗法 纳洛酮 麝香注射液 急症急性酒精中毒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对急性酒精中毒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纳洛酮与麝香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并与单用纳洛酮、麝香注射液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6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2000年9月~2003年11月我院急诊及留观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8例,男32例,女6例,年龄19~58岁,中位年龄36.2岁,饮酒量为100~750ml,平均350ml,用纳洛酮与麝香注射液联合治疗;纳洛酮组35例,男30例,女5例,年龄20~57岁,中位年龄36.8岁,饮酒量为90~750ml,平均360ml,单用纳洛酮治疗;麝香注射液组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19~59岁,中位年龄35.5岁,饮酒量为100~740ml,平均345ml,用麝香注射液治疗。治疗组轻、中度中毒23例(60.5%),重度中毒15例(39.5%),出现中毒症状到就诊时间为(2.6±1.9)h;纳洛酮组轻、中度中毒21例(60%),重度中毒14例(40%),出现中毒症状到就诊时间为(2.6±1.8)h;麝香注射液组轻、中度中毒20例(60.6%),重度中毒13例(39.4%),出现中毒症状到就诊时间(2.5±1.5)h。经统计学处理,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中毒情况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 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标准 [1] 为:(1)发病前有过量饮酒史;(2)呼吸、呕吐物中有酒精气味;(3)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共济失调或昏睡等症状,重度中毒者呈昏迷状态;(4)排除药物、化学性气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上述3组病人均符合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根据患者中毒的程度,3组中毒病人分为:(1)轻、中度中毒,饮酒量200~400ml,有兴奋或共济失调表现;(2)重度中毒,饮酒量450ml以上,患者呈昏睡或昏迷状态,有呼吸抑制、紫绀、血压下降及大小便失禁等。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后详细观察和记录以下各项指标;中毒症状出现至就诊时间、饮酒量(按白酒计算)、中毒程度、意识状态、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生理及病理反射,用药后轻、中度中毒患者症状消失时间、重度中毒患者神志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2 治疗方法2.1 基础治疗 3组病人在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吸氧、保护胃肠粘膜基础上分别采用以下疗法。2.2 分组治疗2.2.1 治疗组 首先给予纳洛酮注射液[益侨(湖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mg/ml]0.4~0.8mg原液或用5%~10%葡萄糖20~40ml稀释后静脉注射,随后予麝香注射液(吉林威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ml加入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重度中毒者再给予纳洛酮1.2~2.0mg加入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但每天总量不超过纳洛酮组总量。2.2.2 纳洛酮组 首剂纳洛酮0.4~0.8mg原液或用5%~10%葡萄糖20~40ml稀释后静脉注射,继之纳洛酮1.6~2.0mg加入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重度中毒者可重复使用,最大量不超过10mg/日。2.2.3 麝香注射液组 在基础治疗上予麝香注射液10~20ml加入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根据病情,应用20%甘露醇、呋塞米、胰岛素、能量合剂及维生素B、维生素C等。以上3组,如伴有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者作相应处理。3 结果108例患者全部治愈,均神志清醒,呼吸、血压、脉搏平稳后离开。3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神志清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治疗组神志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纳洛酮组及麝香注射液组。3组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表1 各组症状疗效比较注:与纳洛酮组比较P<0.05;与麝香注射液组比较P<0.014 讨论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短期内饮用过量的乙醇而出现的中枢神经兴奋、共济失调或昏睡、昏迷症状 [1] 。通常口服乙醇80%以上由上消化道迅速吸收,空腹饮酒则吸收更快,90%以上于饮酒后1.5h内吸收入血液循环,绝大部分在肝脏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被氧化成乙酰辅酶A、二氧化碳、水,同时产生热量,仅小部分由肺和肾脏排出。急性酒精中毒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促使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同时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阿片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而引起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循环及肝功能障碍,甚至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目前认为,纳洛酮能拮抗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逆转对中枢、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及自由基释放,保护神经细胞膜,减轻脑水肿,对抗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激活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发挥中枢催醒作用 [2] 。纳洛酮与阿片受体有高度亲和力,是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结合阿片受体,而促进意识恢复,并解除其对呼吸、心血管的毒副反应。麝香注射液是在醒脑静配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麝香、郁金、冰片、、藿香、薄荷脑等组成,具有芳香开窍、行气化湿、醒神止惊、清热解毒、凉血行气的作 用。诸药配伍相辅相成,在酒厥治疗中相得益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麝香之有效成分麝香酮和降香酮、郁金之茨烯和姜黄烯均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麝香酮还有抑制血管通透性、改善脑细胞的水盐代谢,增强细胞耐缺氧能力,促进意识恢复;有研究具有与纯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相同的药理作用 [3] 。通过本组病例观察,纳洛酮与麝香注射液联合应用,一方面可减少纳洛酮的用量,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与单用纳洛酮或单用麝香注射液相比,在促进症状消失时间和重症清醒时间等方面确有明显疗效,显著缩短酒精中毒的留院观察治疗时间,应用安全且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网络,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费下载PDF全文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医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医园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医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一般都来源于网络分享,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内容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资料下载
相关在线视频
相关中医知识
中医园手机平台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中医园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床医生个人先进事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