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位于祖国哪里人民回到祖国大陆的心情是怎样的

台湾到现在都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国家领导人到底是怎么想的?_百度知道
台湾到现在都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国家领导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提问者采纳
我来帮你回答,中国实行民主时就是台湾回归的日子。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国家领导人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这种名垂千古的任务还是留给后来人吧,今天晚上吃什么呢!另外,就念弥陀佛了:台湾在我任内别独立:国家领导人可能正在想我猜想
国家领导人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我任内,千内不要打战。
.......问题出在於台湾96%的人是支持独立或保持原状,根本不支持统一的.....只有4%以下的人支持统一.....现在谈统一根本是无稽之谈......台湾人ˊ民根本就不想祖国的怀抱阿...... 这不能怪领导...... 领导也是拿台湾人没办法阿.....你硬统一只会让台湾局势陷入混乱.....因为人民不支持这个政府阿.....
台湾收回来共x档就别想在大陆活了啦台湾是亚洲最民主的国家耶收了台湾 大陆油水还有的捞吗?笑死人 都你们这些中国人被那些领导耍的团团转而已~人家几亿几亿的收 喊一句 台湾是中国的 你们就心甘情愿了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九合一后大陆对台湾的态度大变台湾人怎么看_百度知道
九合一后大陆对台湾的态度大变台湾人怎么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几年前仇日氛围如日中天,
当时身在日本的我听到家乡传来的消息,
祖国街上的日本车糟殃了,被砸被毁的事各地纷起,
在我国民族情绪高涨之际,
我格外好奇日本人的心情,
是不是急了?是不是慌了,
当我翻遍日本报纸,也看了不少当时网站的新闻,
不得不说,中国的仇日风潮对日本居然毫无影响,
半点看不到日本媒体对此事的描述和社论。
再回到你问题本身,
台湾九合一选举开票时,我又恭逢其盛人在台湾,
翻开台湾的报纸,
最多的是探讨连胜文的脑残选战策略,
有的检讨有的讪笑,
另外谈到的就是马英九辞不辞党主席,
朱立伦即将窜起,柯文哲的动向等等,
台湾人在选战后的反应让大陆人无比失落。
仇日时,大陆人以为“难道日本人都不怕“?
投票时,台湾人难道不怕大陆人失望?
只要台湾不回归,大陆就只会不停输出好处,看看香港一回归的败落就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台湾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歌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孩子,盼望着回到祖国的怀抱。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末独立,后患无穷。”&
图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切握手。图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与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亲切握手。图三: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于上午九时许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
请回答:(1)1945年以来,“七子”中的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邓小平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那么,国共两党前两次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最重要前提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两岸关系,目前有很多人对前景看好。结合材料三分析你认为前景看好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对进一步做好祖国统一工作有何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云南省同步题
(1)1945年抗战胜利,从日本手中收回台湾;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占据台湾,形成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2)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三次合作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合力推动;民间已实现“三通”;国共两党高层会谈渠道已开通;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香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实践树立了榜样;大陆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体育强盛,会对台湾民众形成向心力。(4)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反对台独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主要考查你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西安事变,全民族的抗战,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西安事变全民族的抗战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对“一国两制”的理解:
“一国两制”中的“一个国家”是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中国国内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首先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为各方所能够接受;其次,它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问题引起的国际冲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式;再次它是中国解决统一问题的基本国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前提:一个中国核心:祖国统一两制:两种制度长期存在(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主体:社会主义对台湾:比港、澳更宽松,可保留军队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1、酝酿: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实现三通和探亲旅游)b.1981年,叶剑英谈话《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2、提出: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确立及运用: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国两制”意义:1、“一国两制”构想是这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策保证,它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一国两制”构想: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也让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1、最大特点是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紧密结合。2、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崭新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共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1、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支持:1923.10鲍罗廷来华明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国民党临时中委; 1923.11共产国际决议《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要求对三民主义重新作出解释使之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政党。2、孙中山加快了改组的步伐: 1923.1《孙文越飞宣言》的发表,确立联俄政策; 192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民党联共政策的确立和扶助农工政策的确立。
国民党一大召开:日在广州开幕。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等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成为革命高涨的起点。
国民党一大的主要成果:1、政治上通过了新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政治纲领。2、在组织上通过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由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族革命联盟,从而成为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一场内部政变行动。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中国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使蒋介石“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而获释,迫使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国策,抗日统一战线形式上建立。西安事变发生原因:1、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引起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是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 2、红军对东北军的打击,使张学良感到继续“剿共”毫无出路,是西安事变发生的军事原因。 3、共产党政策的积极影响,促使张放弃“剿共”转向抗日,为西安事变的发生提供了思想保证。
西安事变在国内外引起的反响:1、国际上:日本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内战,以便趁机大规模侵华;英美担心蒋介石被杀,亲日派掌权,损害在华利益,主张在维护蒋介石地位的前提下同中共实行某种形式的合作。2、国内:广大中间阶层担心事变会引发更大内战,几乎一致要求恢复蒋介石的自由;亲英美派也坚持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广大西北人民痛恨蒋镇压抗日运动,强烈要求杀蒋。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内和平的基本实现,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施的重大胜利。它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表明在新形势下的国内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
西安事变能和平解决原因: 1、中共的调停起了关键作用。中共经过严肃认真的分析,认为存在着两个前途,一是由此引发新的内战,削弱全国抗日力量,推迟全国抗战的发动;一是由此结束内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确定了解决事变的方针:和平解决,反对新的内战,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政治军事上积极援助张、杨。为此,中共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周恩来和张、杨谈判,坚定了张学良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并在东北军中做了大量工作;宋子文、宋美龄等到达西安后,周恩来等参与谈判,使谈判获得成功;蒋介石被释放后,中共又做了大量工作,督促蒋遵守诺言。中共做的这些工作,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张、杨在事变中起了主体作用。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本意是用兵谏逼蒋抗日,因此在事变中,张学良严令不准伤害蒋介石,并绝对保障蒋的安全,事变发生后,多次电邀中共派代表到西安协商解决,还致电各地实力派共同协商政治解决西安事变,在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后,张学良说服杨虎城立即放蒋,并送蒋回南京,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3、国民党内爱国力量要求团结抗日。在国民政府组织讨逆军时,北平的宋哲元,广西的李济深等国民党的地方实力派都发表通电,要求用政治手段解决事变,反对军事进攻, 张学良与中共合作的原因:1、国仇家恨。父亲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军炸死。  2、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分离主义政策,认为有筹组西北大联合的必要。  3、反对内战。张学良在旅欧期间,会见了希特勒与墨索里尼,欣赏德国与意国全民团结的精神,认为只有法西斯主义才能救中国。  4、剿共的失败。陕北剿共丧失110师、109师及其师长。  5、不满国民党中央政府偏颇,不顾地方派系军队。当时减俸达20%,且未给予兵力补充、阵亡将士抚恤。  6、中共重视宣传。中共在1月25日向在东北军公开信中成功挑拨东北军与中央的关系。
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反应:1、亲日派搅局:蒋介石被扣之后,国民党内部一片混乱,以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趁机争权夺利,轰炸西安,欲置蒋介石于死地。何应钦表面上迎合宋美龄,暗地里继续向西安调兵遣将,准备向张、杨方面动武。16日,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2、亲英美派营救:西安事变后,宋美龄、宋子文为代表的亲美派主张极力营救蒋介石。一方面与何应钦针锋相对,力阻其对西安的轰炸与讨伐,另一方面又急忙找到宋庆龄,劝其对张、杨产生影响和平解决。宋庆龄对蒋历来反感,但对何应钦的作为也不无担忧,若蒋系崩溃,国民政府就真的要成为亲日派的天下了。与此同时,宋庆龄接连收到共产国际三封急电,要其发挥一切影响力促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阎锡山态度:阎锡山西安事变前,面对日本侵华势力的威胁,同处“剿共”前线的阎锡山与张学良、杨虎城在“守土”、“抗战”的立场上具有一致性,都希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致对外,抗击日军。西安事变后,无论张学良与杨虎城,还是南京方面的主和派与讨伐派,都非常关注山西阎锡山的反应,极力拉拢阎锡山。事变前,张、杨与阎锡山交往紧密,因此除12日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外,张学良于13日专电阎锡山:“我公有何见教,盼赐复”,征询阎的意见,希望阎锡山方面做出有利的反应。南京方面,以宋美龄、宋子文为首的主和派和以何应钦为首的讨伐派,先后致电阎锡山。孔祥熙于事变次日的电文,称赞阎锡山“我公公忠体国,雄镇边陲,登高一呼,众流响应,尚企主张正义,领导群伦,俾抒国难”;希望阎能够出面,对张学良“责以大义,动之以私情,挽已倒之狂澜,拯国家于万劫”,并提出营救蒋介石的具体措施:“迳送蒋介石回南京或有困难,故拟劝张先送蒋介石赴太原,而以斡旋之任托伯川阎公。”其倚重恳切之情溢于言表。主战派的何应钦、孙科随后也致电阎锡山说:“环顾国中能深识此事之症结,熟权公私中之两宜者,无如先生”,希望阎“慨切劝导”张学良。被多方倚重的阎锡山,开始以“调停人”的身份,斡旋于各方。14日,阎锡山回电张、杨,同时抄送南京,表示“西安变起非常,我辈自当协力共维大局”。17日张学良派代表李金洲到太原会见阎锡山,阎锡山得知“委座安然无恙”,且张学良“愿随介公赴南京请罪”等情况,立即电告何应钦,并在太原报纸上登出“号外”,以安定全国人心。中共历史文献也认为,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转变,其中有阎锡山的影响。这不仅因为阎锡山作为“调停人”的特殊地位,以及他在国民党内部反应和军界的影响,还有阎锡山“守土抗战”的主张以及反对打内战,消极“剿共”的态度,支持在山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与中共关系密切等等。正是因为中共起初的“审蒋”主张没有得到阎锡山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的响应,中共才放弃了这一主张。
西安事变共产国际态度:1、坚决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释放蒋介石回南京。当时,由于蒋介石并未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如果不对他进行必要的斗争,联蒋抗日只能是一句空话,难以实现。
西安事变日本态度:日本对以抗日为宗旨的西安事变一直都很“避讳”。在日本国内仅有极少数历史学家在做相关研究,而且有些研究严重歪曲了事实。例如日本历史学家曾在《日本战史丛书》里这样说的:“日本与列国一样,对于事变毫无所知,故不采取任何积极的方针,一贯保持‘静观’”。 2005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的《新历史教科书》在《日中战争》一章中,特地增加了《西安事变》一节,诬称西安事变是:“共产党获得了喘息,共产党员潜入国民党内部,大肆推进将日本引入战争的破坏和挑衅活动。”&&全民族抗战背景:进行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军事侵略活动,抢占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典型事件有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作实验。
中共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其领导下,国共两党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百团大战,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国民党军队不仅在国内抗击日军,还派出远征军赴缅作战击败侵缅日军。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反蒋:1、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2、造成了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困难局面,却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的内外局势。逼蒋抗日1、在中共的号召下,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东北杭日义勇军坚持抗成,激发了民族爱国精神。3、“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杭日救亡运动新高潮。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联蒋抗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
1、阶段性特征: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以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其抗日战争有以下特点: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个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抗争;②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③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④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⑤最终以弱胜强,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⑥抗战具有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2、三条线索: (1)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国民党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在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 (3)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①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防御阶段。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开始。这一时期,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出现两个战场抗战的局面,这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②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初是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的意义。③1945年8月至9月是反攻阶段。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中国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停止炮击金门: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①1987年,民间交往开始,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②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④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⑤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
(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收回。
(3)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海峡两岸分离至今。
前两次分离是外来侵略所致,第三次分离是中国内战所致,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所以与前两次相比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1)强大的祖国;(2)正确的方针;(3)共同的信念;(4)交流的加强;(5)国际的公认。2、阻力:(1)一些国际势力的干扰;(2)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
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取得突破性进展:1、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良性互动,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推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2、两岸恢复并持续进行协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3、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得以实现,两岸经济关系加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 4、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蓬勃开展,增进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5、两岸各界交往方兴未艾,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6、两岸同胞共克时艰,加深了彼此感情。 7、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得到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和支持。 关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是两岸关系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衡性以及由于美国的介入而造成的中国统一大业的复杂性。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来,台湾与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两岸关系经历了军事对抗、和平对峙、民间交流、分裂与反分裂等几个阶段。就目前而言,两岸关系有两条相反的主线:一条是两岸民间往来与文化交流持续扩大,两岸经济互惠互补并走向一体化,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台湾民众对祖国与“一国两制”的认同增多;另一条是两岸直航与完全“三通”仍未能实现,两岸政治僵局持续,台海潜伏着新的危机。有学者指出了两岸关系中的美国:美国政府以霸权主义心态,从“美国至上”的利己主义出发,在战略上防范中国,在策略上支持民进党当局,竭力阻挠和拖延中国的统一大业。岛内的台独势力也据此挟洋自重,中国统一大业面临新的挑战。 关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是两岸关系经济和政治上的不平衡性以及由于美国的介入而造成的中国统一大业的复杂性。 海峡交流基金会: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日在台北成立。海基会是台湾当局为应付两岸关系发展和推行有限大陆政策的历史产物。 海基会采用“财团法人基金会”的形式,经费由“政府与民间共同捐助”。海基会初成立时的定位是“以协调处理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地区人民往来有关事务,并以保障两地人民权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该会的主要工作有如下7项业务:(1)两岸人民入出境收件、核转及有关证件签发补发。(2)祖国大陆地区文书验证、身份关系证明、协助诉讼文书送达及两地人犯遣返。(3)祖国大陆地区经贸资讯的收集发布,间接贸易、投资及其争议的协调处理。(4)两岸人民有关文化交流事宜。(5)协助保障台湾地区人民在祖国大陆地区停留期间的合法权益。(6)两岸人民往来有关咨询服务。(7)“政府”委托办理的其他事项。 海基会的首任董事长为辜振甫,秘书长为陈长文。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日在北京成立。它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 海协成立以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有4项:(1)逐步建立和发展与台湾岛内外民间团体和人士的联系与相互合作,发挥民间力量,共同促进两岸的直接三通和双向交流。根据国台办的授权,协会将负责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有关团体进行联系,处理相关问题。(2)将就合作打击台湾海峡海上走私、抢劫问题与台湾授权团体海基会具体商谈。(3)协会如受到委托,也将协同有关方面与台湾授权团体或人士就处理台湾海峡海上渔事纠纷和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之居民及相关问题进行商谈。(4)协会将积极为台湾岛内外各团体、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祖国大陆投资、贸易和其他交流活动的政策、法规等咨询和服务。同时也积极向祖国大陆有关方面和地方提供对台文化、学术、体育、科技交流等咨询。 汪道涵为海协会首任会长,唐树备为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为邹哲开。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523612747592471121326127476104061台湾有反日情绪吗?大多数人对日军侵华的历史是怎么看的?_百度知道
台湾有反日情绪吗?大多数人对日军侵华的历史是怎么看的?
有多少人记得918?多少人记得卢沟桥七七事变?历史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
提问者采纳
历史课会敎 考试考完就忘了918其实没印象 卢沟桥也点映象身旁没人反日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说真的,没有。因为在1945年之前到1895年,台湾法理上当时属于日本领土,所以对于大陆的一些事情犹如日本本土和大陆差不多,关于大陆的侵华战争,台湾畅肌扳可殖玖帮雪爆磨的神经要弱的多了。台湾人其实不反日,相反还有点亲日。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台湾归还给中华民国,日本人被遣回日本本土的时候,当时还有台湾人欢送的场面呢。
台湾人应该是很少人知道918,毕竟两岸的历史和教科书内容完全不同,就像是大陆的教科书上写台湾人处于水生火热中,台湾人的书上写大陆出于水生火热中一样
你问的很深,因迁台久暂及回答者年龄,会得到不同答覆.楼上说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台湾归还给中华民国,日本人被遣回日本本土的时候,当时还有台湾人欢送的场面。但他没有说接收部队登陆时更多台湾人在基隆码头及各个登陆点欢迎祖国的军队.1945年以後这段时间才是真正影响台湾人後来的态度及开端。对日军侵华的历史是怎么看的?年轻时想去东京大屠杀而已.年纪大了想去东京大嫖妓而已.前者因人类道德关系不能实践,所以後者就不考虑道德因素了
台湾人其实还是蛮亲日的 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历史 没有什么太在意的
可以告诉你台湾每个人都知道九一八渖阳事变,也知道芦沟桥事变,对日抗战的历史是主要是帼名档打的,台湾的国民教育课本都记载很清楚,反日情绪也是有的,但比起内地算少的,至於为什麼会怎样呢?我只能说两岸还未开放时,台湾人和日本人接触比内地人还多,人总有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我相信你如果真正接触过日本人,或许你会改观选择原谅
台湾是日本的狗啊叫的很凶的
我也不喜欢亲日的台湾人。
日军侵华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岛台湾位于祖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