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1公斤南美白对虾养殖论坛每小时需多少氧气

湛江对虾养殖业现状调查(一)
【娱乐休闲】
【生活服务】
【电脑网络】
【文体教育】
【行业部门】
文章浏览→→→湛江对虾养殖业现状调查(一)湛江对虾养殖业现状调查(一)
&湛江拥有大面积适合鱼、虾养殖的水域,水产养殖业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湛江水产养殖业依然方兴未艾,水产饲料业大有可为。为了深入观察现状,思考产业未来趋势,本刊以对虾养殖业为切入点,着重调查了种苗繁育、养殖模式、疾病防控、加工出口等产业环节的运营现状。调研中,广东恒兴集团、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提供了大力的协助……&湛江对虾养殖业现状调查&湛江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东经109°31’~110°55’、北纬20°~21°35’之间,包括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一部分。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博白、陆川县毗邻,东北与我省茂名市属茂南区和化州、电白县接壤。湛江面朝大海,尽得“地利”:海岸线绵延达1556公里,约占广东省的46%和全国的20%,与海洋大国日本相当。沿海滩涂广阔,-10米等深线浅海滩涂面积733.8万亩,“海上湛江”是“陆上湛江”的1.4倍,其中潮间带面积148.6万亩,占广东全省的48%和全国的5%;海水养殖面积77万亩:对虾养殖超过40万亩,罗非鱼约占15万亩。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湛江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养殖对虾。之后历经病害影响,迂回曲折中缓慢发展。1996年对虾产量突破1万吨后,对虾养殖一路高歌,至今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虾苗繁育、对虾养殖、饲料加工流通、交通运输、水产机械、渔业商品等行业的较为完整的对虾产业链,出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繁荣景象。2007年,湛江对虾养殖达44.8万亩,年产量达18.2万吨,占广东省40%和全国的21%,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对虾养殖基地,最大的虾苗、加工及出口基地,最大的对虾饲料生产基地。如今,湛江对虾产业已经度过快速的发展阶段,迈入相对平稳的时期。从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湛江对虾产业若要突破发展瓶颈,必须努力破解四个方面的难题:一是病害防治难;二是生产成本上升;三是国际贸易壁垒;四是金融危机导致消费市场萎缩。特别是在全球对虾市场供过于求、主要虾类消费国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湛江对虾的养殖与贸易前景尤其值得关注。这些问题现已引起政府、企业及虾农的共同关注,据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董事长郑石轩介绍:“这两年湛江对虾养殖已趋于理性,从原来的赌博性养虾慢慢转变成投资行为。企业也加大了资金及技术投入,正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一 培育优质种苗任重道远&据湛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黄大文站长介绍:“目前湛江做虾苗的企业大概400家左右,不过年产量5~10亿尾的企业不超过50家。”据了解,这些大型企业基本走引进与自主选育相结合的路线,像粤海就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进口带性腺的亲虾,并且供应幼体给虾农养殖春虾。这四五年,实力雄厚的饲料企业、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始涉足种苗领域,加强了对虾良种的培育与推广,有力地促进湛江对虾养殖的发展。记者采访期间还了解到,2008年虾农反映优质苗养殖效果不错,生长速度快,病害相对较少。今年虾苗投放由于受2008年虾价高位徘徊的刺激拉动,预计有可能达到1000亿尾。不过由于清明前受阴雨天气的影响,水温达不到20度,虾农不得已推迟投苗……&1.1 对虾苗种繁育历史回顾记者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发现,湛江对虾种苗良种选育工作呈现出“十年一递进”的规律。1974 年,湛江开始试养本地的长毛对虾、墨吉对虾,苗种采捕自天然海区。1980年这两个品种的虾苗可成功进行人工繁育,当年培育虾苗 208 万尾,养殖对虾 7.27 公顷,平均公顷产虾1 260 公斤。1987年湛江建造虾苗场 20 个, 育苗水体 22 640m3,最高年育苗量达 38.43 亿尾,其中这两个品种育苗量36.7 亿尾,占95%以上,其他品种如中国对虾等约占4%。长毛对虾、墨吉对虾个体大,肉质和味道好,属于广温广盐性品种,但因其养殖生长速度慢,产量低,周期长,成本高。因此,人们积极向外寻找新的品种。1984年,湛江首次从国外引进斑节对虾亲虾,进行种苗繁育生产。经过七年的试验推广,1991年斑节对虾才成为当家品种。至1997年,湛江对虾育苗场发展到114个,育苗水体76 250m3,最高年育苗量35亿尾,其中斑节对虾苗种占94%,其他品种如长毛对虾、墨吉对虾等占6%。1997年湛江市养虾面积发展到10 666.7公顷,对虾产量12 800万吨。不过,1992年全国暴发的白斑病毒病就像斑节对虾的“绝症”,给蓬勃发展的湛江对虾养殖业当头一棒。因未能发现有效的防治措施,湛江不得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放弃该品种养殖。1994年,湛江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种苗繁育试验;1998年繁育技术成熟后,湛江开始大面积推广养殖。2007年湛江对虾育苗场发展到431个,育苗水体45万立方米,育苗量达500亿尾,全年产量13.8万吨。育苗量及产量比斑节对虾当家品种的1997 年增长14倍和9.8倍。进入 21世纪,湛江对虾养殖已由片面追求速度向高质量生产转型,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优质种苗培育、对虾产品质量安全、对虾养殖引起的水体污染等已引起政府、企业、养殖者的高度重视。&1.2 苗种生产管理现状优质健康对虾种苗繁育是养殖生产的需要,也是广大养殖者的迫切要求。这几年来,饲料企业及加工企业开始涉足此领域,如恒兴负责投资和经营管理的国家863计划,主要从事对虾良种选育、优质虾苗生产方面的工作。就目前而言,湛江水产大型企业通过繁育优质虾苗带动饲料营销、或优质虾苗挂钩商品虾收购的形式都运作得比较好,既有利于大企业构建产业链,同时也能把规模小、分散经营的虾苗场或养殖场整合起来,走上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之所以搞饲料搞加工的,跑过来搞种苗,主要出于企业战略决策的考虑,目的不在盈利,而在帮助虾农养好虾,提高养殖效益。”某饲料企业总经理告诉记者,目前虾料饵料系数普遍在1.0~1.5之间,如果使用本地苗的话,达到1.5仍有点难;在精养塘使用进口虾苗,生长速度快一些,系数一般能够达到1.1。当前,湛江对虾苗种的生产管理现状呈现如下特征:第一,种苗繁育生产成为大型饲料企业、水产加工企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一环。从2005年以来,粤海、恒兴、国联、中联等大企业都投入大量财力、人力,采取多种形式经营种苗场,引进良种亲虾。如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大力构建“种苗―饲料―养殖―加工―贸易”产业链,采用自繁自育与定点提供幼体和监管育苗的形式,经营20个对虾育苗场,育苗水体2万多立方米。现每年均从美国等地引进南美白对虾亲虾1万尾左右,繁育生产进口亲虾优质子一代和自己选育的子二代虾苗60多亿尾。第二,对虾种苗繁育生产技术有了较大进步。大企业繁育种苗,广泛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和化学技术,同时注重种苗营养平衡,改变了过去靠药物繁育种苗的状况,从而提高虾苗质量,受到广大虾农的欢迎。第三,优质种苗养殖效果良好。近几年来,湛江从美国引进的南美白对虾亲虾繁育的子一代虾苗,养殖生长速度快,个体均匀,产量高,效益比较好。王建红总经理告诉记者,高位虾池一般放苗6到8万尾,养殖天数80到90天,虾规格能够达到30~40尾/斤,亩产斤。如果以1 500斤算的话养殖成本约为8块钱,市场价格有11块钱的话,一斤就有3块钱的利润。第四,对虾种苗繁育由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况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引进与选育亲虾,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撑项目的开展,而且风险大,一般小场都承受不了。当前都是由大企业引进亲虾,给各场提供幼体,培育虾苗,从而使大企业与各场形成多种经营形式,生产经营种苗,大大提高种苗生产组织化程度。&1.3 对虾种苗繁育存在的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虾病大爆发,到2001年前后的欧美“市场壁垒”,再到目前的对虾种苗的问题,湛江的对虾养殖一直在摸索、跋涉、发展。最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发出了这样的忧虑:种苗的无竞争力有可能断送整个对虾产业。这个无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种质退化问题突出。像美国等地已在基因遗传方面作了控制,使引进亲虾的子一代虾苗基本上不能再当种虾繁育下一代。“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每年都不得不向国外引进亲虾,受制于人,形成‘引进―退化―引进’的牵制循环。”某企业高层对此现状颇感无奈。二是虾苗质量缺少保证。一些育苗场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亲虾被无节制地多次产卵,甚至从养殖池中挑选同一代、同一批养殖虾作为亲虾,由于种群近亲繁殖又没有经过严格的病原体检测,降低了虾苗的质量,很难保证养殖生产高效稳定发展。另外,一些虾苗场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操作不规范,甚至使用禁药育苗,破坏了对虾养殖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三是培育虾苗的方式不科学。如果虾苗价格走低,育苗场为了盈利,便只投喂一些人工虾片或投喂磨碎的0号虾料作为幼苗的饵料,控制丰年虫的使用量,造成虾苗营养不足,成活率低,抗病力差,生长缓慢,最终导致养殖中出现了规格不均匀,养殖周期长等状况,增加了养殖成本。“如果遭遇市场不景气,虾价下跌,虾农的亏损就更加惨重。”四是放苗密度过大。不少高位池业者因为苗价较低,抱着“投苗越多,产量越大”的心理,在养殖设施配套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加大投苗量,采用自然淘汰的方法进行养殖,其结果常常适得其反。此外,水体污染日益严重,也给对虾种苗繁育生产带来很大困难。据了解,高位池养殖所导致的水体污染确实存在,而且经常呈现出大面积污染的现象,净化作用也不明显。&1.4 培育优质苗种的建议培育良种不是一两天就能搞得出来的。针对当前对虾种苗生产的现实,如何实现对虾“种”和“苗”的优质健康呢?记者经过采访专家及相关人士,权且提出四项建议:第一,引进与选育应相结合,自主选育为主。实践已证明,南美白对虾是适合我国养殖的好品种,但长期全靠引进,不仅成本高,外汇外流,而且不利于对虾业的长远发展。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一尾亲虾从美国到湛江(虾价+费用)需要43.8美元,折人民300元,一年引进2万尾,就是80多万美元,但这仅解决全市10%的虾苗需要量,还有90%只能使用多代虾苗。根据以往的经验,单靠企业投资选育良种是行不通的,因为选育一个对虾良种,需要7~8年时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承担。黄大文站长建议:“政府应加强投入、引导,扶持一些有实力的大型水产企业参与进来,整合企业资源,联合选育良种。”第二,积极打造虾苗品牌。2008年许多养户反映优质苗养殖效果不错,生长速度快,病害相对较少,养得好的70多天对虾规格可达30尾/斤。以前“普通苗也能养出虾来”的观念正悄然改变。有业内人士估计,未来两三年内,优质苗的市场份额将由目前的20%提高到50%左右。大型育苗场应积极运用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积极整合规模小、分散经营的虾苗场或养殖场,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第三,完善种苗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粤海集团郑石贵总经理接受采访时给记者列出了一条公式:虾苗品牌=优质虾苗+高质服务+商业道德。“有了优质虾苗只是前提,帮助虾农养好虾、卖好虾,才是最终目的。”对种苗生产大企业来说,必须有较强责任感、诚信度,有实用技术、优质服务于养虾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方能最终实现双赢。第四,政府需加强管理。对那些无证经营的种苗场、养殖场,政府应依法取缔;有证经营的要实行动态管理,如违反规定使用国家禁药,弄虚作假生产经营假冒、劣质种苗,应取消经营资格;对于乱开发、乱排放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依法处理,使种苗生产乃至整个海洋经济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先进的养殖模式事关重大&简单来讲,湛江对虾基本养殖模式有粗放养殖模式,半精养模式和精养模式三种。粗放养殖最早是鱼堤养殖,面积几百亩到上千亩不等,水深1米左右,依赖纳潮水蓄养,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半精养模式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虾池建造的标准较低;精养模式则是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有高位池和地膜养虾两种方式。&2.1 基本养殖模式介绍其实,就已有的各种养殖模式而言,没有一种养殖模式是完全固定不变的,也没有一种养殖模式能够完全孤立于其他模式之外。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既是一定时间内虾类养殖成果的总结,也代表了不同发展阶段对虾养殖的技术水平。&(1)提水式集约化养殖模式&提水式集约化养殖模式因在海面高潮线上兴建虾池而得名,最早建造于我国台湾,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在华南沿海又称高位池养殖。1991年湛江市水产局在直属长洪虾苗场利用空地建池8.52亩,每亩放苗5万尾,养殖120天,收获斑节对虾产量6798.3公斤,每亩产虾798公斤,总产值元,扣除成本,纯利元.因效益比较显著,1994年后开始在湛江徐闻等地推广。由于该模式着重解决对虾高密度养殖中的病害传播和水质污染等问题,努力为养殖对虾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因此成本相对较高。高标准高位池面积5亩左右,水深2~3米,中间排污,池底及周边铺薄膜或水泥混凝土,每亩造价2~3万元,亩产量500~1000公斤,高的达1500公斤不等;低标准高位池面积10亩左右,水深1~2米,泥底或沙泥底,每亩造价0.3~0.4万元,亩产量150~500公斤。目前,该模式现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新建虾池的主要选择之一。&  (2)封闭或半封闭式过滤海水养殖模式在没有淡水资源的地区,一次性纳入养殖所需的海水,经消毒后可养殖对虾。采用这种养殖模式前提条件是,无论是高密度还是低密度养殖一定要有充足的氧气。在充氧过程中能把残饲、对虾排泄物和死亡的藻类等通过充气环流集中到虾池的中央区,在虾池周边形成较大的洁净水域,为对虾提供清洁的生活空间。在养殖60天后,可逐渐添加消毒的海水,以改良水质,促进对虾生长。这种养殖模式在雷州、遂溪、坡头一带老虾塘采用效果比较好,可切断海水中WSSV(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增氧机充气确保水质不恶化,降低水体中的有毒物质,从而控制WSSV的暴发。&  (3)地膜养殖模式若虾池水深达到2.4米以上,则需配备直流式增氧机,结合中间排污,适当换水,可进行高密度养殖,而且效果比较理想。每亩放虾苗8万尾,养殖周期100天左右,亩产可达公斤。另外,该模式利用地膜完全隔绝虾池与周围环境,切断病原,使对虾不易发生细菌病,有效控制WSSV的暴发流行。而且清塘晒塘消毒比较容易,可节省药物与人工的开支。&  (4)过滤和净化海水防病养殖模式该模式以自然海水为养虾水源,过滤或净化处理后用于对虾养殖。养殖系统所产生的废物通过特别设计的地膜底池塘、中央排污系统等设施随时可排出废物,废物经过适当处理再排入大海。因此,该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养殖系统,具有随时可调节和交换水源能力,废物不会在养殖系统中累积,因而废水处理成本相对低廉。&(5)封闭式的海水再循环和零交换水养殖模式养殖一造虾只用一池水,也就是现在提倡的零交换水系统。整个养殖过程中池水除自然蒸发和吸底污损失采用井水补充外,一律不补充海水。虾池按以下流程循环:虾池→接污池→沉淀→水生生物沟→过滤池→细菌池→虾池,显著降低了养殖污水对养殖海域的污染,也基本切断了养殖池与自然海域的联系,可避免因引入海水而带入病原和传播疾病的危险。&  (6)分段高位池养虾模式该养殖模式也称为标粗或中间养殖过渡到养成池。为避免放养密度过高,尤其在养殖中后期因残饲、排泄物以及败坏的藻类等有机物的堆积而造成水质恶化或池底老化,为此将养殖期分成两段或三段。虾苗放在1亩的虾池进行标粗至3~5公分进行放流,再放至5~8亩的虾池进行中间培育,每亩放16万尾养殖至8~10公分,最后放进养成池,每亩5万尾,养至每公斤40尾左右的大虾。湛江地区又称之为分级养殖,能有效地防止虾病发生,同时达到大幅度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目的。  &(7)半封闭添加淡水养殖模式该模式由于强调在养殖过程中不从自然海域提取海水,因而可以避免自然海域的病毒性病原和弧菌性病原等对养殖对虾的交叉感染,显著提高虾类养殖的成活率和成功率。有研究表明,对斑节对虾和凡纳对虾等常见养殖对虾最适的生长盐度为8~12,盐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生长速度明显下降。该模式适当的盐度变化和池水交换可以刺激虾类蜕壳,可以明显加快养殖虾类的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增加养殖效益。&(8)优化生态环保系统封闭式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是一种较原始的自然纳苗或低密度养殖的混合养殖模式,通过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等多种不同习性和生理特点的生物混养在一起,利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养殖对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饵料,可提高虾饲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养殖区既是生产区又是生物净化区,具有生产产品和净化水质的双重功能。不过,由于去年鱼价没有达到养殖户的理想水平,且对虾产量低,高位的虾价可能使许多养殖户今年放弃鱼虾混养,转向对虾精养,以提高对虾产量。&2.2 养殖模式的几个问题湛江对虾养殖已出现多种模式,对于如何选择和完善各种养殖模式,记者在综合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讨论意见和建议。& &(1)高位虾池场地选择问题高位虾池特别是高标准的虾池建造投资大,成本高,要想得到预期效果,在选择场地时,必须考虑全面。首先是底质,一般选择中粗沙质比较好,沙质地除了暴晒彻底、清淤容易外,还可减少小贝类、蟹类、挠足类繁殖,从而减少病毒传播,防止虾病暴发。二是选在防护林带内,有利于台风季节减轻对虾应激状态,防止台风带来的病害。三是避免选在海区污染严重地方,否则会增加水处理难度。从目前海区情况看,高位池养虾用水必须经过过滤或沉淀,以达到健康养殖持续发展的目的。& &(2)多级式高位虾池的分级操作问题由于虾类的养殖周期较短,过多的分级操作不仅增加工作量,还会干扰养殖虾类的摄食和生长,甚至可能对虾类造成损伤。因此分级养殖的次数不应过多,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以二级养殖为佳。这里头有三大问题需深入研讨:一是三级池子位差多少为最佳。位差设计的原则,既要保证养殖虾安全移池时水量水质需要,又要考虑不因位差太大增加池子造价,目前尚无共识。二是各级池子多大为最佳。一级养殖池有的面积较大,达670~3000m2,池的结构与配置与提水式集约化养殖相似;也有的一级养殖池面积较小,只有200~500m2,池的形状为长方形(长宽比一般为3以上);二级池的大小和结构因地而异,土池、水泥池以及地膜池均可;第三级即商品虾池,一般都是150m2左右。三是每级池子每茬养殖时间多长为合适。据有关材料显示,湛江大兴育苗场每茬一、二、三级池子养殖时间为30~32、31~34、35~38天,虾规格比较小,每公斤70尾以上。如果各池养殖时间调为30、40、50天会较好,养殖120天就会达到规格。&  (3)虾塘老化及改造问题虾农对于养殖生产过程池塘土壤老化所产生的连作障碍虽然看得见,但仍显得束手无策。施肥不当、养殖密度过大、饲料质量低劣或投喂量过大都很可能加速池塘底质的破坏;假如前期水质培育大量使用有机肥料(尤其是固体有机肥料)则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池塘底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加速池塘老化。一旦池塘老化,自净能力、生产能力、抗逆能力将大幅度降低,进而病害流行,导致大量使用药物,最终造成对虾产品质量下降,影响加工出口。目前来讲,湛江老虾塘改造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治理,改造与改革养殖模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实施效果良好。&2.3 养殖模式发展趋势从已有的各种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今后对虾养殖模式的总体发展具有以下趋势:&&&&(1)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应有利于切断各种暴发性流行病原的横向传播。虾类病害的传播方式包括两方面: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纵向传播主要通过培育与选择健康种苗来控制,而横向传播则主要通过建立合适的养殖模式来控制。虾农在养虾养殖过程中,从海区引入到储水池的海水必须采用物理(经60网目以上筛网过滤、沉淀等)、化学(消毒剂消毒等)、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再灌入虾池作为养虾用水,杜绝水体中的病害微生物横向传播。其次,在整个养殖区中应做到排灌分开,以避免水体中的病害生物交叉污染。&&(2)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应有利于养殖对虾产品质量的提高。养殖对虾与其他任何行业生产的产品一样,质量是其生存的前提与根本。黄大文站长认为:“虾是肯定能养得起来,但是产品能不能出得去,直接关系农民能不能赚钱,这是个大问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等药物残留超标等原因,日本、韩国、欧盟及美国等多次退回和销毁从湛江进口的养殖对虾,虾农损失惨重。目前,包括湛江国联、恒兴、中联、国溢等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都已建立了养殖基地,并按标准化进行生产,从养殖源头到生产加工再到出口,全过程实施严格质量控制。今后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中,如何有效提高对虾的产品质量仍是一大主题。&(3)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应有利于对虾养殖区及其周围海域的环境保护。前几年湛江养虾一度过热,部分养虾区域的布局设计和整体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了养殖用水交叉污染严重。一些虾农缺乏环保意识,把含有病原体的虾塘水体及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海区,加速了各种对虾病原的传播与流行,致使各种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频频发生,同时也破坏了海区水体,破坏了海区的生态平衡。有鉴于此,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生产才是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今后的对虾养殖模式将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措施,无害化处理将成为对虾养殖模式必须达到的根本目标。&&&(4)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应有利于综合养殖效益的提高。虾类养殖效益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控制,产量只是与效益相关的一个方面,质量和成本有时甚至比产量更能左右养殖的效益。在过去对虾养殖的成本核算中,生产者强调的往往只是水电、饵料、药物、人工以及土地等直观成本,忽视了养殖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造成的间接成本。粤海集团张其华高级工程师指出,今后对虾类养殖模式优劣的衡量将以包括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在内的综合养殖效益为标准,养殖模式的发展应有利于综合养殖效益的提高。&所属分类:→&&&&作者:新浪博客&&&&时间: 0:00:00
All Right Reserved您现在的位置: &
南美白对虾怎么养比较好
来源:网络&
日 19:52&&分享到:
一、虾塘放养前的清淤消毒  已养殖多年的土塘,通常塘底淤泥层较厚。淤泥中的有机物是病原生物滋生繁殖的基质,在养殖期间,随着水温上升,淤泥中的有机物迅速分解,大量消耗底层水的溶解氧,并产生多种有毒物质,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甚至直接造成对虾的死亡。另一方面,底泥的淤积减少了有效的养殖空间,既不利于放养密度和养殖产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水色和水质的稳定,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放苗前清塘消毒严格与否,直接影响到日后对虾的生长和健康。因此,彻底的清淤消毒是预防虾病的必要措施。  1、药物消毒  虾苗放养前应清除塘底多余的淤泥,然后每亩施用75~100公斤生石灰,让池底曝晒4~5天,以杀灭病原生物中和底泥的酸性,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改善塘底的土壤结构。虾塘的第一次注水以刚好浸没整个塘底为宜,注水后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亩用量为7.5~10公斤,或适量的其它含氯消剂毒消毒,以杀灭残留的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消毒后的第三天再加注已过滤的海水或地下咸水,使水深达0.6m左右,再全塘泼洒溴氯海因或其它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2、采用每年养殖后翻新塘底办法  在当年对虾生产后,将虾塘排干塘水,曝晒至塘底龟裂,用推土机将塘底泥约15cm的表土推上塘基,以减少塘底有毒有害生物的积累。  3、杀灭野生杂鱼和土虾  亩用茶麸15~25公斤杀灭野生杂鱼,亩用氯氰菊酯类药0.1公斤全池泼洒,以彻底清除水体中野杂鱼虾。亩用0.3公斤指环清(甲苯咪唑溶液)全池泼洒,杀灭虾塘中的福寿螺等。  4、进淡水时,必须密网把水泵进水口和出水口封好,防止杂鱼和土虾进入塘内,密网规格一般使用40目或60目。  二、饵料生物的培养  虾塘进水后即可施肥培养饵料生物。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是对虾养成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虾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对对虾苗来说,浮游单胞藻类、底生藻类、轮虫、桡足类以及小型底栖动物等生物饲料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是人工饵料无法比拟的。虾苗放养初期池塘中饵料生物丰富,则虾苗生长快,成活率高,且个体生长均匀。  培养水色,施肥量要结合虾塘的水质、土壤的肥沃度和底泥的淤积程度酌情增减。培养饵料生物时应选择肥分全面、肥效快速的无机肥或有机肥。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水色的浓淡酌情追加或缓减,直到水色呈现黄绿色,透明度40~50cm时放苗。应尽量避免一次性施肥量太大,以免藻类暴长而无法控制,甚至发生藻的大量死亡而导致水色的急剧变化。  在生产习惯上,我镇多数使用地下井水的盐度来调节养殖用水,根据虾塘自身条件,可选择下列肥水方法:①使用无机肥,亩施用磷肥10公斤、尿素2公斤、钾肥1公斤。②使用有机肥,一是亩用玉糠10-20公斤+花生麸10-20公斤混合沤水。二是亩用鸡粪100公斤,入袋放塘,视水色浓淡选择是否开袋。三是亩放杂草(大草)或菜叶150-250公斤,此法多用于新塘养殖时培肥水质。  三、虾苗的放养  虾苗放养是对虾养殖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虾苗的选择和放养密度的确定,关系到养殖成活率的高低、生长速度的快慢、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高低。  1、虾苗的试水  当培好塘水后,在放养前,要通过氨氮、亚硝酸盐、PH值、盐度等项目的检测,一般来说,水中的氨氮在0.2以下、亚硝酸盐在0.1以下、PH值在7.8~8.6之间、盐度4‰左右为适宜养殖水。取虾苗试水,试水虾苗在48小时内成活率在90%以上为适宜养殖。  2、选择体质健壮的虾苗  放养体质健壮、无疫病的虾苗是养殖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虾苗的选择标准主要有:①个大质优,规模整齐,全长0.8~0.9cm;②有活力、反应敏捷,逆水游泳能力强;③体色正常,胃肠充塞度高,体表洁净,无附着物;④要求育苗场的育苗水温在28~31℃,尽量避免放养高温培育的虾苗(超出32℃为高温育苗,培育出的虾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养殖成活率较低);⑤育苗过程中虾苗生长快,变态发育正常。选购虾苗时最好进行两次观察,第一次在仔虾第6期,第二次在仔虾第10期。比较前后两次的观察情况,若虾苗的整体规格有明显增长,说明其摄食旺盛,生长正常;⑥选择不携带病毒或其他特定病源的虾苗,最好能在放苗前2~3天对准备选购的虾苗进行抽样,送有关部门进行病毒检测。⑦注意培苗场的虾苗的盐度与放养虾塘的盐度不能相差太大,一般相差不能超过2‰。  3、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应根据虾塘的条件、增氧设施、水源水质和饲养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决定虾苗的放养密度。如虾塘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又有配套的排灌设施和完善的进排水系统,增氧条件好,在常规养殖中,放养密度8~9万尾/亩,最高不应超过10万尾/亩,二、三类虾塘通常以7~8万尾/亩为宜。  养殖产量主要取决于养殖成活率和对虾的个体重量,而不是单纯依赖于加大放养密度。养殖密度过大,虾苗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约需150天)。在养殖的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水质难以调控,常常需要超常规加大换水量,并全程使用各种药物和添加剂,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养殖效益也不会很好。  四、水质和底质的调控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对虾的排泄物、残饵、饵料溶出物以及其它生物尸体的不断积累,会使虾塘的水质和底质恶化,轻则影响对虾的摄食量、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重则造成对虾中毒死亡,甚至导致养殖的失败。此外,由于环境压力增大,使对虾体质虚弱,抗病能力降低,容易发病。因此,虾塘水质、底质的调控是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技术的重点。水质和底质的改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1、培养和保持良好的虾塘水色  水色是塘水中浮游生物质和量的综合反映。不同的虾塘或同一虾塘在不同的养殖阶段,水体的颜色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水中藻类的优势种群不同所致。绿藻对高温和强光照的适应能力比硅藻强。在我国南方地区,夏、秋高温季节,光照强,绿色和黄绿色的水色较易培养和保持。饲养早期(40天前),塘水的透明度以30~40cm较合适;中、后期(40天后)透明度可增大到40~50cm,要求水色清爽亮泽。若水色发暗浑浊,悬浮有机物增多,开动增氧机时常在水面出现堆积不散的泡沫,说明藻类有老化迹象,塘水已经是“老水”,很可能会发生“倒水”现象,应及时适量换水或使用水质改良剂和有益微生物制剂,以维持藻类的正常生长,保持水色的稳定。  藻类对调节虾塘水质起着关键的作用。藻类不仅可作为对虾直接或间接的饵料,更重要的是藻类的光合作用可释放大量氧气,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同时可吸收水中各种无机盐类和溶解性有机物,一定程度上净化和改善虾塘的水质。  2、增氧机的科学使用  增氧是改善水质、底质和提高对虾养殖产量的有效手段。增氧机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养殖水体的溶解氧;二是促进虾塘底层水和表层水的混合对流,提高底层水的溶解氧水平,促进塘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减少底层水中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在养殖生产的中、后期,同时开动多部增氧机,可在虾塘中形成环流使对虾的排泄物和其它有机物集中在虾塘中央,改善对虾的栖息环境。  选用增氧机应在了解其功能、作用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虾塘的条件进行。例如水深在1.5m以下的虾塘,可选用叶轮式增氧机,配置比例应在2~3亩/台;水深在1.5m以上的虾塘,最好搭配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在虾塘的对角放置2 台水车式增氧机。增氧机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有利于污物在虾塘底部中央的积聚和中央静水面积的缩小,增氧范围最大为好。  使用增氧机决不是仅仅为了防止对虾缺氧浮头,更重要的是使池水溶氧量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4mg/L以上),同时促进塘内的物质循环,改善虾塘的水质和底质条件,为对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之保持旺盛的食欲,体质强健,生长迅速,以预防病害的发生,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每天定时开机,而应根据天气、水质、底质的变化,结合对虾的放养密度和个体规格,灵活掌握。不要认为晴天藻类的光合作用强,不开增氧机对虾亦不会缺氧浮头。由于池水的透明度较小,光照不能达到塘水的中、下层,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炎热的夏天,热阻力使得溶解氧和水温分层,表层水中丰富的溶解氧不能扩散到底层水中,底层的溶氧水平会越来越低,影响对虾的正常摄食生长。所以,即使是在藻类光合作用较强的中午前后,开启增氧机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直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外,更重要的是将溶氧丰富的表层水带到塘底,提高底层水的溶氧水平,同时又把无机盐类含量较丰富的底层水带到表层,促进藻类的稳定生长,起到互补作用。晴天中午前后1点~3点钟开机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增氧措施,晚上在9点~次日清晨8点开机。  此外,阴雨天气或虾塘水透明度突然变大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造氧减少,塘水的溶氧量较低;无风炎热天气,塘水分层现象明显,塘底较易缺氧。若遇上述情况,应尽量多开增氧机,并结合换水或采取其它处理措施,防止缺氧现象的发生。  3、减少虾塘污染物的积累  进行对虾养殖过程时,中、后期随着对虾个体的长大,日投饲量的不断增加,虾塘的有机物负荷不断增大,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无法排走塘底污染物的土塘养殖中,只能靠日常的换水和藻类的净化作用,来保持水质和底质的稳定,才能获得较理想的调控效果。  减少虾塘污染物的积累的有效措施是:①增氧机的安装位置和角度应尽量有利于整个水体的对流和污物在虾池底部中央和积聚;②养殖中、后期,适度进行的换水、排水,每次应少量多次进行,以提高排污效果,减少对对虾的应激;③适当混养一些食底鱼类,以期清除塘底污染及死虾。  4、有益微生物制剂的应用  虾塘中对虾及其它生物的代谢产物积累对对虾本身是有害的,当其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严重影响对虾的正常摄食和生长。在养殖生产中,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虾塘换水来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但在养中、后期,由于投饵量很大,单靠排水和添注新水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近年来,国内已专门研制和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制剂。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消耗多余的营养盐类,以促进虾池的物质循环,净化水质,是目前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的趋向。目前鱼药市场上出售的各种活菌均为异养型和化学合成自养型细菌的复合制剂。它们能将虾塘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以减少其毒性。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是由异养菌把蛋白和氨基酸分解为氨和其它无机氮,称为含氮有机物的矿化作用;第二步是由自养菌来吸收无机物。  养殖中、后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时,往往会出现虾塘水色变浓的现象,致使有些虾农因害怕而不敢再用。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它与微生物制剂中细菌和种类组成直接有关系。实践证明,在使用以异养型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制剂的同时,适量施用光合细菌(以自养型细菌为主),利用光合细菌去吸收利用水中富裕的无机盐类,既可改善虾塘的水质和底质,又有助于维持水色的稳定。  五、饲料和饲养管理  饲料是对虾的代谢能量基础和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配备优质的饲料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虾成败的关键。高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是养殖对虾获得高产稳产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对虾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几乎完全依靠人工投喂的配合饲料来提供。只有优质的饲料才能满足对虾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获得较高的饲料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减轻池塘的污染程度。南美白对虾具有典型的杂食性,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要求比其它虾类的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养殖南美白对虾不需要投喂高品质的人工配合饲料。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更快,饲料系数更低,养殖产量更高,效益更好。  投饲量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水质和底质条件,对虾的个体大小、健康状况、生理状况、实际摄食量等因素灵活调整,做到合理投喂。投喂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污染水质;投喂不足又会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发育,轻则导致塘中对虾个体规格差异较大,重则降低对虾的体质和加剧塘中对虾的相互残食。  塘养对虾因放养密度较大,单靠饲料生物远不能满足虾苗的摄食需求,饵料生物只能作为辅助性饵料,必须在放苗的第三天至第七天即开始投喂幼虾人工配合饲料。前15天的投饲量一般凭经验来定,开始投喂的第1天,使用对虾开口料,每亩每餐日投饲量为0.1斤,每天投喂三餐;第2天起每天递增5~10%。经过半个月的饲养,虾苗逐渐长大,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此时应在池塘四边设置饲料观察网,每次在规定的进间内检查饲料的消耗情况,以调整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饲量。每次检查时间的决定取决于对虾的个体规格。南美白对虾体长达到5cm之前,活动能力较强,摄食速度较快,应在投饲后2小时进行观察,投饲量以投后2小时内吃完为宜;体长在5~8cm时,应在投饲后1.5小时进行观察;体长达到9cm以上时,应在投饲后1小时观察。原则是在保证对虾吃饱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饲料在水中的浸泡时间,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减轻对池水的污染。南美白对虾贪食,且暴食过后会出现厌食现象,建议在养殖生产中严格进行投饲管理,应遵循逐日少量增加的原则增加日投饲量,以利于对虾保持旺盛的食欲。  南美白对虾喜食新鲜饲料,而不喜欢摄食经长时间浸泡的饲料。因此,在养殖的中、后期应适当增加日投饲次数,遵循少量多餐的投饲原则,以促进对虾的摄食和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减轻池塘的污染。  六、病害防治  对虾生活在养殖水体的底部,通常很难观察到它们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一旦发病,要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难度,而且患病个体大多失去食欲,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很难奏效。特别是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危害最大的白斑综合症和桃拉综合症,病情出现多呈暴发性,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在对虾养殖生产中,必须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只有通过消除传染源,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病害的发生,确保对虾养殖的高产稳产。  对虾发生病害是病原、养殖环境条件和对虾自身免疫机制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病害的预防必须从消除病原,改善、优化养殖环境和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  在我镇,目前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危害较大的病害是“红体症”。笔者认为,该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对虾感染了白斑综合症病毒或桃拉综合症病毒或弧菌,都有可能出现体色变红的症状,养殖环境恶化时同样会使南美白对虾体色变红。所以,当个别池虾出现红体症状时,应从多方面寻找病因,再针对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情的发展。养殖生产中,通常采用水体消毒、改善水质和内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综合方法治疗红体症。实践证明,虽然南美白对虾红体症对养殖生产危害很大,但只要能及时发现,及早采取综合措施,病情大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版权所有:勤加缘网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资讯热线:020-&&&&
邮箱:&&&&
在线沟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