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煤炭烹饪技工学校商校是不是中国第一所烹饪大学

待解决问题&
扬州市公办学校
2015年扬州市公办学校
更新时间: 03:05
JE中专网猜你喜欢!
()   扬州技师学院,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性国家重点院校。  学院占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6万7千平方米,设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公共实训与继续教育中心、中德技师培训学院。目前本部有学生万余人,其中高技、技师班人数占总数的58.7...
开设的专业
()   江苏省宝应职业教育中心校创办于1985年,办学以来,学校内靠改革求生存,外抓机遇求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1995年,跻身于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行列;1998年,顺利通过了省级职教中心的评估验收;2000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首批&ldqu...
()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提升传统服务业、手工业为重点,以发展现代旅游业、拓展现代服务业为方向,立足三产、联动二产的特色学校,学校创办于1959年,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前身是“江苏省扬州商业学校”。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展示江苏省服务业技能教学的窗口、展示扬州市“三把刀”传统技能教学的...
开设的专业
()  
我校创建于1984年5月,是省合格职教中心校、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学校一校两区,占地212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有五年制高职、职业中
专、职业高中、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办学层次。现有在校生5000多人;教职工259人,其中研究生22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江苏省优秀教
师3名...
开设的专业
()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由原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扬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和扬州纺织职业技术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为初中后毕业生提供高职、中职学历教育以及进行初、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多年来学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
开设的专业
() 学校沿革:南京中专技工学校创建于1985年,199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重点技工学校”称号。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004年9月经“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更名为“南京中专技工学校”,并获准面向全省招生。学校改制后,南京中专技工学校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对外开拓市场,对内...
开设的专业
JE中专网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扬州市旅游商贸学校
弄号码防火墙
扬州市旅游学校
扬州市旅游职业学校 江苏省扬州职业高级中学位一九八八年确定为江苏重点职业高中。一九九二年六月被江苏省教委、省计委、省人事厅、省劳动局、省财政厅联合授予“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一九九三年十月通过国标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评估验收,并先后得到江苏省政府和国家教委的批准。这几年,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连续数年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及“文明校园”的称号。 学校师资雄厚:70%的教师获中高级职称,11人次出国培训,研究生12名、外籍教师1名、特级服务师3名、国家级导游3名、特级烹饪师4名、淮扬菜名师4名、省普通话测试员3名、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1名。 学校占地16亩,建筑面积14000米2,实验实习设备总值762.35万元,教学设施一流,拥有二千六百平方米的五层实验大楼和两幢现
扬州市旅游商贸学校怎么走
地址:扬州市史可法西路15号(原扬州教育学院) 电话: 公交20路、30路可到!
扬州市梅苑学校究竟好不好
呵呵~ 我是梅苑的第一届学生,后来考的是扬州大学附属中学(记得当时中考分数是班上中下游了~O(∩_∩)O~),现在是扬州大学本一专业大二了。如果问我的的话,我觉得在梅苑的三年是我整个学习成长中关键的部分。而且后来我家表弟也上了梅苑,我家老妈极力推荐~呵呵。 如果你成绩很好,能上扬中的话我还是推荐你上扬中,毕竟对你中考有帮助(可以升扬中高中部),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样没什么强大的学习自觉,需要老师家长盯着的话,梅苑绝对是同级初中中一个极品的选择。或许在别的初中会发生老师到最后一年抓成绩好的那部分同学,而不太关注考重点希望不大的孩子,在我和弟弟的母校是绝对不会发生的,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盯得死死地”呵呵~O(∩_∩)O~我和弟弟成绩都不算好,老妈说过我要是放在别的学校估计就是民办高中了~呵呵 希望你
扬州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扬州电子学院的
真比较感兴趣就自己去打听,可以问下她同学。加油哦
扬州公办初中哪个学校最好
扬中 附中 新华这3所是重点中学 五中现在的田家炳(好像现在是私人办的了) 西湖中学 蒋王中学 甘泉中学 公共中学 这3所离市区很远 邗江中学好像是私人的又好像是公办的 是不错的学校 是重点中学 比新华好
扬州有哪些公办职业学校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环境与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扬州技师学院。
扬州生活科技学校是否为公办
公办的,以前是扬州煤炭技工学校
扬州的民办学校有哪些,排名如何
初中 民办学校:1. 扬州梅岭中学。2.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3. 梅苑双语学校。4.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5. 扬州中学西区校6. 世明双语7.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
扬州市各中专院校排名
1.江苏汽车技师学院2.扬州环境资源3.扬州商校4.扬州技师学院5.扬州是外国语学院(第六中学)6.第七中学8.扬州体校9.扬州艺术学校10.扬州市电子学校
为避免你的答案被删除,请严格按照问题内容和回答问题。
弄号码防火墙...
扬州市旅游职业学校 江苏省扬州职业高级中学位一九八八年确定为江苏重点职业高中。一九九二年六月被江苏省教委、省计...
地址:扬州市史可法西路15号(原扬州教育学院) 电话: 公交20路、30路可到!...
&本站QQ官方微博:@jixiaoJE &
Copyright &&&(JE中专网)&&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联系关于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_百度知道
关于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该做哪些准备我是一名在校高中生?③我没有学过烹饪。①高考时如果要报考该学院下属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开始学还来得及嘛,我会追加悬赏的,对烹饪比较感兴趣,所以想请教下?②到时需要参加专业技能考试嘛?先谢谢各位了,现在上高一?⑤该专业的招生分数线大概为多少呢?④需要学习的专业技能都有哪些,如果答案满意的话。但是国内的高校并没有几个烹饪专业是本科的。听说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不错
我有更好的答案
1 这种专业单招高校肯定要有专业加试的:
加试内容包括专业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科目,专业理论考试科目两科:《营养卫生与烹饪原料》和《烹饪理论基础》;技能操作考核分为红案和白案各三科(由考生任选红案或白案)。
2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旅游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营养学等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在本一批次招生,旅游管理、营养学等在本二批次招生,烹饪专业在今年之前面向中职院校实行对口单招。需要理解更多的情况欢迎发信息询问。
2008年江苏省扬州大学录取信息
招生批次 专 业 省控线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烹饪单招本科 烹饪与营养教育 653 788 666 717.11
本科二批 营养学 300/2B 365 346 349.53
本科二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烹饪学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扬州大学各校区简介85 扬州大学校区
扬州大学各校区简介85 扬州大学校区
(3)管理学院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是在原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和原政法学院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现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八个本科专业,拥有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两个校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两个硕士点和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两个专业学位点及“技术经济及管理”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项目,扬州大学市场调查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余人,继续教育学员3000余人。学院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2人,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并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学者、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担任兼职教授。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建有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实验室以及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与德国、澳大利亚、澳门、台湾等多所高校有合作关系和学术联系。学院以“规范、创新、发展”为建设思路,努力以规范保质量,以创新谋优势,以发展求生存,实现“培养学生认识环境,整合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智慧与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学院将立足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努力在教学风格、专业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生培养等方面形成特色,向教学研究型学院的方向迈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1)法学院扬州大学法学院毗邻风景秀丽的扬州荷花池公园(影园旧址),是一所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二级学院。扬州大学法学专业创办于1993年,1995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1998年8月,学校按学科群重新调整院系结构,成立政法学院法学系。2004年1月,为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学校组建法学院。学院现设有法理与宪法行政法学、刑事法学、民商与经济法学、国际法学与比较法学、诉讼法学五个教研部和一个综合办公室,拥有一个模拟法庭、一个法学实验室(下设模拟庭审、痕迹验证、影像技术、计算机房等分室),一个图书资料室。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以青年教师为主、富有朝气和潜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为14人;教师中,博士11人,在读博士1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81.6%。近年来,学院1人被评为江苏省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次被评为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院法学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710人。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主体,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目前,学院设有三个校级研究机构(法学研究所、教育法制研究所、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和两个院级研究机构(法学理论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拥有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同时,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分别为校级第一和第二层次的重点学科。目前,全院共承担省级以上项目5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5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3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1项。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向未来,学院将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建设高水平学院的目标不断迈进!(2)外国语学院扬州大学具有近60年的外语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5月全国高校调整时组建的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外语专修班。学院现有教职工181人,其中专任教师159人,同时常年聘用外籍教师10多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和副教授44人、讲师88人,其中有博士17人(含在读)、硕士111人(含在读),硕士生导师17人。学院现有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1143人,在籍全日制研究生180人,教育硕士67人。设有英语(含英语教育和翻译专业方向)、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等5个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部承担全校本科、硕士和博士外语公共课教学,同时设有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英美语言文学研究所、韩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韩国语水平考试(KPT)扬州大学考点、托福(TOEFL)扬州大学考点、日本语能力考试扬州大学考点、剑桥商务英语(BEC)扬州大学考点、江苏省人事厅口语/口译培训基地、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SIA)扬州考点等教学研究单位。现有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二类优秀课程,4门校级优秀课程,5门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院建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同时还设有“课程教学论”硕士点(英语方向)和“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英语学科教学)。“英语语言文学”学科1985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设有“语言理论与应用”、“英美文学与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3个学科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设有“外汉对比与翻译研究”、“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法语语言与翻译”、“现代朝鲜语研究”等5个学科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别为校级第一和第二层次的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电教室、资料室和外语教学电台。电教室拥有多媒体语言实验室25套,其中有数字语言实验室14套;建有同声传译室1个;建有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配套的自主学习室19个1020座,拥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3套,可接收包括CNN、BBC(小语种的电视节目,如日本NHK、韩国KBS)等外台节目;此外,还拥有声像资料室、计算机房等。资料室拥有中外文藏书8630余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76种994册。近三年来,教师出版著作37部,在《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外语界》、《外语学刊》、《国外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10篇,主持国家哲学社科基金等各类各级科研项目32项、教改项目10项、教学科研成果奖12项。英语专业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并遴选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6年,扬州大学被列为全国首批31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高校之一,2008年大学英语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和2008年学院连续获得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有1名教师的博士论文入选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1名教师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教师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名教师被遴选为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名教师被遴选为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在江苏省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中,学院教师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先后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和省“创新计划”立项;先后获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连续多年被评为校“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经历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学院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类型、层次、学科和服务面向,即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重点建设“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加速建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努力增设“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学位点;立足苏中、苏北地区,服务江苏,面向全国;努力将学院建设成在全省同类学院中具有领先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围绕“融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确立了外语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合理的知识结构、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和优良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正确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观、现代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和创新教育观,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级外语人才。(1)农学院农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大,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较大的影响。学院目前设有农学、作物遗传育种与应用生物技术、农村区域发展与信息技术3个系,设有农学、农村区域发展2个本科专业和农学(农业信息技术)1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和各类研究机构8个、农业部创新工程中心2个;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和校级重点学科4个,为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挂靠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农业部种植指导专家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5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66人。目前,在校本科生55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5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8人、博士研究生65人、外国留学生1人。学院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勇于改革创新,在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学院在研科研项目163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9项,省(部委)级项目50项,在研项目经费达7000多万元。近三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13项,育成作物新品种6个,申请国家专利8项。不少研究领域或方向的科技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学院现有植物基础、作物学2个校级教学实验室,有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等校内实习场所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江苏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校外实习基地19个。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并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荷兰、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农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国家特别是江苏培养了大批高级农业专门人才,并获得了一大批推动农业科技与生产发展的重要成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居国内领先,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2)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是2006年9月学校根据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组建而成的二级学院,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张謇先生创办的通海农学堂。1971年原江苏农学院调整设立植物保护、果树、蔬菜专业,1982年在全国农业院校中最早将果树、蔬菜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1987年增设观赏园艺专业。学院现有植物保护、生态学、园艺、园林4个本科专业和植物保护(农用化学品工艺与营销)与园艺(设施园艺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植物保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博士点1个,植物保护和园艺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拥有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蔬菜学、果树学、农药学5个校级重点学科,有扬州大学水生蔬菜研究室省级研究机构1个,扬州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扬州大学经济林研究所和风景园林设计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和扬州大学城市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等4个校级研究机构,有植物保护、园艺与园林2个校级教学实验室,有实验农牧场、智能温室等校内实习场所及中国农科院等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是中国银杏研究会挂靠单位。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63人(含校外)。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博、硕士研究生近300人、外国留学生数名,成教生300多人。学院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在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昆虫学),省级一类优秀课程2门(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省级特色专业(植物保护)1个,校特色专业2个(园艺、园林)。“十一五”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1项,部省级科研项目31项,总经费达2000多万元。不少研究领域或方向的科技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共承担省级教改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先后取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20多项。学院一直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有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并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荷兰、香港、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十一五”期间,学院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与科研并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的研究教学型学院,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作出更大的贡献。(6)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是在1994年成立的生物技术系基础上组建发展起来的一所研究教学型学院。全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3人、讲师及相当职称人员2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6人。专职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其中82%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467人,博、硕士研究生212人。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三个系(部)以及教学实验中心、辐照服务中心,拥有酶工程研究室、基因工程研究室、发酵工程研究室、细胞工程研究室和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室等一批研究机构。此外,扬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与功能基因组联合研究中心、扬州市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扬州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中心、扬州大学草坪科学研究所等也设在这里。学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含师范)和生物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植物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植物学、水生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另有三个共建硕士点。学院立足于高起点内涵式发展,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向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迈进。近5年来,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合作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9项;承担 “863”项目3项、“973”项目5项,以及国际合作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教育部、江苏省科技成果奖3项,年均发表科研论文90多篇,其中SCI论文10多篇。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实行“宽口径、厚基础”、按生物大类招生、高年级按兴趣重选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和创新教育,认真实施研究生创新培养工程,不断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科技创新作品在第六、七、八、九、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先后获得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巨龙最佳制作奖一项,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保持在35%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院重视拓展办学空间,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国内兄弟院校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与研究合作,已与英国DMU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和生物医学(研究生)人才的办学协议。(7)体育学院体育学院创建于1972年,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三个硕士点和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拥有运动场馆总面积为177783平方米,学生人均面积5.63平方米。专业教学实验楼1幢,分设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计算机6个实验室,配有实验用房22间,面积为2132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308台(套)。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3个本科专业。体育专业下设田径、体操、武术、球类、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6个教研室。体操、体育保健学、球类和武术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现有全日制本科生640人、硕士研究生93人;教职工130人,其中教授10人 ,副教授54人,博士后2人,博士7人,硕士19人;硕士生导师19人;国家级裁判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2人获曾宪梓师范教师奖,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2人次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体育教师。近年来,学院出版专著近40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0余篇),主持、参加部省 、厅局及校级课题近40项,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一项,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2项、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校级及各类学会研究成果奖50项。荣获'99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一等奖。2005年在全国第十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校田径队荣获甲A组男、女团体第八名。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院。在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02年中国大学144个体育学学科排名中,我院名列第17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我院重点发展的另一特色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曾有师生多次赴美国、出境访问、表演,赢得广泛赞誉。2003年8月经江苏省体育局批准,江苏省武术散打训练基地正式在我院挂牌,培养了一批国家级优秀散打运动员,在2005年全国“武林风”武林至尊争霸赛中获得75公斤级“武林至尊”称号。2004年2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将我院列为民族传统体育单招院校。“十一五”期间,学院将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努力拓宽办学思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品牌,以硕士点建设为支撑,以博士点建设为突破,在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学术层次和办学效益上狠下功夫,为学校早日建设成为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型地方综合性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7)经济学院经济学院设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及中澳合作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五个本科专业,有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四个硕士点,经济学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江苏省苏中发展研究院、扬州大学经济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挂靠我院。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德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学术联系。全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5人、讲师38人。专任教师中,扬州大学各校区简介85_扬州大学校区博士29人、硕士39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为100%。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7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成人教育学员1000余人。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拥有国际贸易实验室、金融实验室和语音综合实验室以及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学院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目标,坚持“市场化”、“实践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注重吸收现代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和方法,努力强化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在教学计划安排上,按照完全学分制的要求,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打通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同时确定了若干门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学生的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批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重要活动中多次取得好的成绩。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稳定在95%以上。“十一五”期间,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经济管理类人才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学位点建设为导向,进一步提升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努力实现学院跨越、持续、和谐发展,为建设“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地方财经学院”而奋斗。(8)艺术学院艺术学院于2001年10月组建。设有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和1个美术学硕士点、1个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艺术教育方向)。还设有扬州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扬州大学陶瓷(青花瓷)艺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全院现有教职工79人,专任教师 66人,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15人、讲师37人,博士6人、硕士39人,在籍本科生960多人 ,研究生54人。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美术展览厅、小剧场、计算机机房、电脑图形设计室、电钢琴教室、电脑作曲工作室及陶艺、漆艺工作室、设计展示等多个实验室,拥有丰富的图书和音响资料。学院的艺术教学改革实践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全国高等师范艺术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并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学院教学成果显著,我院师生先后在国内各类比赛中获得金奖;(如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特等奖、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特等奖、校园歌手特等奖;“江苏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五项全能基本功比赛”团体二等奖等。)学院近几年的科研成果显著,1项研究成果分别获教育部和江苏省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教改成果获教育部、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扬州大学一等奖,2项科研成果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研究成果获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件书法作品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提名奖。出版专著20多部,发表论文、作品、CD光盘300余篇(件)。目前,艺术学院正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艺术教育改革的步伐,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艺术人才。(1)文学院扬州大学文学院前身是扬州师院中文系。一代词曲学大师任中敏(半塘)先生开创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审定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文秘方向)、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文学院建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扬州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梯队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文学概论》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同时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省级一类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教材《文学理论》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文学院办学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学养深厚、诲人不倦的知名教授,如任中敏、蒋逸雪、徐沁君、谭佛雏、王善业、孙龙父、李人鉴、江树峰、李廷先、顾黄初、曾华鹏等,他们薪火相传、泽被后学,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学院的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20人,副教授23人。他们教书育人,砥砺学问,奋力开拓出文学院广阔的学术天地。近年来,文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语文》等刊物发表论文800多篇,出版论著80余部,具有代表性的获奖成果数十项,其中14项成果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以及港台、日本、越南、韩国学术刊物,曾多次推介我院的重要学术成果和学术带头人的业绩。我院学者与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韩国、越南、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保持经常性的学术交流。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1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45项部、省级科研项目。承担并完成江苏省十五重点高校建设项目“扬、泰文化与‘两个率先’”,目前正在承担江苏省十一五参照“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2)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社会科学部)现设有哲学、历史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档案学、社会工作等5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哲学课程群》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课程群,《中共党史》是江苏省普通高校一类优秀课程 ,《中国现代史》是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校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历史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别有50多年和40多年的办学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校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古代史、中共党史、政治学理论、伦理学等研究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23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有教授19人、副教授58人,博士(含在读)37人,硕士(含在读)60人。学院现有本科生800多人,博、硕士研究生170多人,设有国家奖学金、朱敬文奖(助)学金、专业奖学金、孝廉奖学金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岗位。学院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清史工程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等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奖近40项。学院设有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中韩文化暨崔致远研究中心、伦理学研究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佛学研究所、扬州大学张謇研究所、扬州大学反邪教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机构,有江苏省档案人员培训中心和档案与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院资料室有藏书10多万册,长期订阅专业期刊、大学学报150多种。学院具有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坚持学术报告制度,加强学术交流,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举办高层学术论坛,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学院还发挥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3)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学院现设有教育学、小学教育2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经济与管理、应用心理学4个硕士学位点,以及教育硕士和中职教师在职硕士研究生2个专业学位点。目前,在校本科生26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9人,专业学位研究生412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710人。学院拥有以学校心理教育、教育哲学、课程教学论、公共政策以及高等教育学等学科的博士、教授、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学院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教育规划、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高层次研究课题,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具有雄厚的学术研究基础,并在诸多学术领域形成了特色。2007年,学院还与澳大利亚查里士顿大学建立了教学与研究的合作项目。学院是集研究生和本科、职前与职后办学为一体的教学科研单位,也是一个多功能的办学机构。学院拥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等3个校级研究机构和江苏省基础教育师资、职业教育师资、中学校长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省级培训基地,以及扬州大学普通话测试站。学院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办学模式与培养模式。学院设有教师教育办公室,“全国综合大学教师教育协作会”秘书处也设在本院。在教师教育科研上,学院十分重视高等师范教育发展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的科研立项,设有15个校外教育科研基地,并已在85所中学和6所小学建有教育实习基地。学院在为基础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中赢得自身的发展。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将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教育创新、以人为本、依法治院、科学发展”的原则,以卓越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抢抓机遇,逐步形成和完善“小学院、多功能”的办学格局,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扬州大学中有实力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特色学院”。(4)新闻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以扬州大学百年办学传统为依托,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努力培养德艺双馨,又红又专,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新闻传播、教育传播和艺术创造人才。学院现有教职工41人,教授、副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4名,博士8人,硕士17人。建有广播电视新闻、教育技术理论、影像艺术、多媒体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五个教研室以及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动画、数码影像、摄影暗房、多媒体网络、音频技术、报纸编辑、综合媒体、网络技术、影视作品分析等十余个专业实验室。学院设有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采编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编导方向)、教育技术学(师范类)、教育技术学(多媒体网络技术方向非师范类)、摄影(艺术类)、摄影(影视动画方向)本科专业和《教学技术学》硕士学位点、《课程与教育论》(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硕士学位点。学院秉承“文理渗透,技艺结合”的办学理念,坚持“强技能,重应用;小规模,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注重基础理论科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的结合,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以丰富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一代代新型人才。学生创作的DV作品、摄影作品、平面设计等作品在每年全国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节等专业比赛中屡获佳绩,培养的学生以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学院获扬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2004年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5)数学课学学院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始建于1952年,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该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基础数学博士点,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与控制、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六个硕士点,基础数学在“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连续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经过长期建设,该院已经发展成为江苏省,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培养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各层次教学人才的重要基地。该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70位任课教师,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34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人,获得博士学位的23名。该院从严治教,教学质量高,半个世纪以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省内有较大影响。近年来,该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和发展,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在微分几何、动力系统、泛函分析、表示论与量子群、编码和密码理论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院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学风纯正。近年来,每年有几十人被保送或考取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该院图书资料室有中外文藏书2万余册,订有中外文专业期刊180余种,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院还举办《高中数学教与学》和《初中数学教与学》两本全国发行的杂志,为促进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了一定的工作,是国内同类杂志中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杂志。该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连年获得优秀成绩。在学校组织的学生工作考评中,该院学生工作连年被评为“先进集体”。(6)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位于国家4A级风景区的扬州瘦西湖畔。学院现有四个本科专业: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其中物理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六个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点(方向):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方向)、生物物理(生物信息检测与处理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信号处理中的嵌入式技术方向)。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700人,研究生60余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教授9名,副高职称教师2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3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100%。学院教学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学院获国家、省、部级优秀校改项目近二十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省级优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教师编、译教材和专著十余部,其中省级精品教材一部,有三十多人次分别获省教育厅“红杉树园丁”奖以及校优秀教学质量奖。学院科研实力较强。先后主持研究国家973子项目、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15项以及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等项目20余项;教师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国际权威期刊收录的论文300余篇次。学院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院本着“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和“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本科生的培养。在课程的安排上注重与新科技、新产业以及地方经济的结合,和二十多家知名企业(如:华厦电子、川奇光电、晶石集团、万方集团等)签定合作协议,既加强了实践性教学,也开阔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左右。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和科技创新活动,从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教授科研室,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省物理实验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已取得二十多项一、二等奖。多名同学荣获江苏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连续四年被表彰为省先进集体。我院学生除学校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学院还设立虹扬电子奖学金、丰源奖助学金、江佳电子奖助学金、华凯电子奖学金、浙江义乌奖学金等。学院有管理严格,设备先进、齐全的教学科研实验室。现拥有实验用房 5800 平方米 ,仪器设备固定资产 1200 余万元。院资料室藏有中、外文图书 1.8 万余册,常年订阅中外文期刊杂志近 100 种。在扬州大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形势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团结拼搏、积极进取、踏实苦干,努力为实现学校的“两个转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7)化学化工学院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位于著名风景区瘦西湖畔,成立于2002年8月,专业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苏北师专化学科。学院现有化学(含师范)、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为国家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应用化学为省品牌专业建设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设有化学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5个二级学科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等8个工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还设有教育硕士(化学教育方向)、工程硕士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三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建有“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物理化学学科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和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有4门省优秀课、精品课程。在籍本科生近1000名,硕、博士研究生近350名。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1名,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6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5.4%。2002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省级项目36项,横向项目80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42篇,被SCI、EI摘录的学术论文661篇。学院建有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内领先的实验条件、装备和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受到省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实验中心已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为社会提供化学成分、结构分析以及材料性能测试等技术服务。与地方企业合作建成了四个工程研究中心。学院资料室藏有中外图书、杂志3万余册,常年订阅中外期刊近300种,其中外文期刊50余种。学院坚持“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和“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6名学生分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扬州大学各校区简介85_扬州大学校区大赛二、三等奖,9名学生分获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二、三等奖。“化学化工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被评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学院非常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与英国哈德斯费尔德大学(Huddersfield)、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等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部、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部、自动化专业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部(计算机中心)、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等6个部(中心),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教育)等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控制工程、项目管理等5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拥有《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省、校级精品课程5门。学院拥有省级示范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点-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及计算机中心、计算机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机构。学院现有教师101人,其中教授14人,副高42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7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32人,占教师人数的32%,在读博士17人,硕士以上人员比例达81%。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校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4人,省、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0人。现有在籍全日制本科生近1330人,各类研究生460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58人。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重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863”、“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火炬”计划及省市、校级科研项目,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奖励和教学成果奖励,每年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论文数居学校各学院前列,2008年达144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的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的特色。近几年,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竞赛及江苏省举行的各类竞赛中获各类奖160(项)次,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年近20篇。学院和国外有关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拔优秀本科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互派学者进行访问研究。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9%左右,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喜阅繁花结硕果,再谱育人新篇章。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到来,学院将依托扬州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加(1)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经过学校学科调整,于2003年12月组建而成的以工程学科为主的、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院。学院坐落在江阳路南校区,南邻古运河,校园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建筑学、工程管理、交通工程4个本科专业,拥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工学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00多人,研究生200多人。学校层面有国家奖助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可口可乐助学金、虹源助学金等奖助学基金。学院另设有为海、盛华、华利、新城建机等企业赞助的奖助学金。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学院现有校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各类专业实验室9个,设有房地产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所,与校科技产业处共建工程设计研究院。在研科研项目100余项,年科研到帐经费800多万元。学院拥有一支开拓进取、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100名专任教师中,正教授9人、副教授35人,硕士生导师20多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学术带头人2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学院聘请了2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工程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先后选派学者访问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并接受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专家来院考察和进行学术交流。(2)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现设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拥有农业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水利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水利动力工程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学院拥有一支开拓进取精神强、学术造诣深的师资队伍。全院共有专业教师4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5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工程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品德好、素质高、基础宽、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学院拥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18个。数十年来,学院已培养了博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260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555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63人。学院设有江苏机电排灌工程研究所、江苏水利工程研究所和扬州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研究所。近年来,新增各级科研课题300多项,其中国家“十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并获得江苏省和水利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近20项。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学者赴美国、意大利、日本、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修或合作研究,接受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专家来院考察和进行学术交流。学院所在的江阳路南校区环境幽雅,图书馆、体育场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完善。校区图书馆藏书近60万册。工程馆装备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学院学生除享受国家奖助学金、江苏省政府奖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外,社会各界人士还为学院学生设立了朱敬文奖助学金、刘毓藻水利科学技术奖学金、虹源奖助学金等。快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医学院医学院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在全国首批设置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方向)、率先招收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四年制护理学本科专业的医学院,也是迄今在全国唯一开设临床医学(皮肤性病防治专业方向)的医学院。自1989年以来,学院成为卫生部皮肤性病防治人才培养基地、司法部监狱管理医学和罪犯心理矫治等人才培训基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心理咨询师培训基地。 医学院现设临床医学(含妇产科学专业方向,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专业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等五个本科专业和方向,其中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制5年,护理学、药学专业学制4年。从2006年起,临床医学专业开始招收学制5年的外国留学生。设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免疫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皮肤性病防治学、影像与核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等13个硕士学位点。其中中西医结合临床为省级重点学科,中药学、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目前学院有全日制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2254人,在校外国留学生42名。医学院设有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护理学系、药学系和基础医学部,拥有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临床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一个药学综合教学实验室。拥有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四所临床医学院;还有30余所教学实习医院。学院重视科学研究,近几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重大招标项目等课题30余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院设有《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编辑部,该杂志为全国公开发行的核心学术期刊,影响因子0.356,2006年获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优秀期刊奖”。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高中级医疗卫生人才10000余人,遍及全国各地。学院毕业生以求知欲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作风朴实而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其中一大批成为医疗卫生行业的骨干力量。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被誉为“白衣圣人”的吴登云同志,是学院优秀毕业生的杰出代表。(4)旅游烹饪学院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扬州大学下属的一所特色学院,座落在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市区古运河畔。目前学院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多名、硕士研究生200多名、留学生100多名,以及成人教育与自考助学学生700多名。目前学院下设旅游管理系、烹饪系、营养学系和食品科学系等四个系。共开设旅游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营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在开设的本科专业中,“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全国烹饪高等教育首创、办学历史最长、办学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江苏省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省内高校同类专业较早设立、有厚实办学基础和丰富办学经验的校级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校级品牌专业;“营养学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是由教育部审批、在国内开办较早的专业。学院拥有动物源性食品营养与加工工程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有旅游管理、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四个硕士点,有食品科学(烹饪科学方向)和旅游管理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食品科学、旅游管理、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是我校的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9人,硕士生导师38人。在双师型师资队伍中,有国家级烹饪大师7人、国家级烹饪名师4人、国家级烹饪大赛裁判和评委8人、烹饪高级技师18人。学院设有江苏扬州现代乳业加工(省级)服务中心、江苏省烹饪研究所等7个研究机构和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办学支撑机构,主办《扬州大学烹任学报》,承办《中国烹饪信息》等专业学术和信息期刊。学院拥有优良的办学条件,有完备的教学及实验设备,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5个省市,建立了一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学院重视理论基础,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技能训练。毕业生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严谨朴实的作风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为100%。学院重视对外合作和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5)广陵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是1998年12月经原江苏省教委批准,由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省重点综合性大学——扬州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设置的本科层次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独立学院。11年来,学院实践“以人为本,机制创新,质效双求,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全院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9300多人。广陵学院位于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地处城南扬子津高教园区,占地面积500余亩,建筑面积近23万平方米,拥有一个风景优美、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的数字化、园林式校园。学院教学设施完备、实验设备先进,现建有计算机、语音、绘画、电子电工、皮具与服饰设计、护理、物理、化学等实验室,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先进的校园网络。学院依托母体——扬州大学办学,在学科建设、授课师资、图书资料、教学实验设施等方面,充分共享扬州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切实保证了学院向上发展的广阔空间。学院现设37个本科专业(46个专业方向),均是从扬州大学优势学科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中优选出来的,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学院任课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60%以上;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广陵学院坚持开放办学,高度重视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创新能力。现已与美国、韩国等多所大学开展校际友好交流关系,学院每年派遣学生分别赴国外的相关大学学习和交流;同时正积极拓展与德国有关大学的联系,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广陵学院坚持从严治院,形成了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服务至上和文化熏陶于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特色。近几年,广陵学子多次在国内科技大赛和各种专业比赛中获奖;先后有300余名毕业生考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研究生;800多名毕业生成为国家公务员、被省委组织部选调或进入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工作;计算机、外语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保持较高水平;2008届毕业生毕业率99.6%,学位授予率99%;学院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9.63%、99.81%、95.88%,连续四年获得扬州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特色引领发展,品质成就卓越。广陵学院创办10多年来,已经显示出“办学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社会信誉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勃勃生机,正在向有特色、有影响、有地位的高水平独立学院的目标阔步迈进。(1)机械工程学院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由原扬州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和实习工厂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始于1952年,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学院拥有作物生产装备及其自动化一个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与理论、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作物生产装备及其自动化五个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开设5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江苏省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点、校一类重点学科,“机械设计与理论”为校二类本科专业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工程专业本、专科段主考单位。在籍全日制学生千余人。学院设有机械制造、机械电子、机械设计、机械力学、车辆工程、农业装备工程、材料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图学与CAD九个教科部和机械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工程训练教学中心。现有教职工124人,正高专业技术职务12人,副高专业技术职务2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4人;专任教师6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4人;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1人; 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队伍的88%,其中博士23人。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和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火炬”项目及省市科研项目百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市级奖励;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其中《先进制造技术》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类教材;年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几年有多件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参加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多次荣获各类奖项。学院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先后选派多名教师赴美、日、德、澳等发达国家进修,与德国爱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福特旺恩大学、乌尔姆大学、美国凯特琳大学、日本北九州工业高专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且互派师生到对方学习深造。学院充分发挥机械、汽车、材料等学科(专业)与江苏省重点发展支柱产业相对应的有利条件,成立了机电研究所、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博世柴油技术培训中心、多维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机械电子设备工厂等科技开发和科研服务机构,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和专利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由原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电气及自动化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水泵与水泵站教研室新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已有50多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学院拥有拥有电机与电器、流体机械及工程二个硕士点、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1种。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比较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建有电气工程实验室、供热供暖实验室、流体机械实验室等以及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在籍全日制学生近1200扬州大学各校区简介85_扬州大学校区人。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有教授7人、副教授20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师中硕士以上人员比例达76.8%。有省“ 333 ”工程培养对象 2人,校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校级优秀骨干教师3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十五”期间,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火炬”计划及省市、校级科研项目等3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技奖励和教学成果奖励近20项。学院注重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荷兰、丹麦等国外高校进行合作,互派学者进行访问研究,同时选派优秀本科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学院具有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坚持学术报告制度,加强学术交流,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举办高层学术论坛,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学院还发挥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院以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实施“特色+特长”和“专业+专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强化外语、计算机和管理等能力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强精神。近几年,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江苏省举行的各类竞赛获各类奖项30余次,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每年近20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100%,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北京、天津、上海以及省内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就业,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座落在扬州大学江阳路南校区,南邻古运河,校园风景秀丽,交通便捷。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等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00余人。学院现有环境科学、市政工程、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等硕士点4个,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市政工程、植物营养与环境、土壤学等学科方向的研究力量雄厚,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支柱、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总体策略。按照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努力培养社会所急需的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市政建设、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域的实用型人才。学院注重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和研究,目前已与国内外诸多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近年来,先后选派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德、俄、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修和合作研究。多次接待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已完成和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科研经费600余万元,显示了很强的发展势头。学院有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及水和废水检测、空气品质检测、振动与噪声检测和空调器性能检测等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学院具备较好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条件,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对外服务的要求。我校环境科学作为21世纪的热门学科,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下一篇:
"学院"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扬州市烹饪协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