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事新编非攻 鲁迅概括300字

鲁迅简介300字左右_百度知道
鲁迅简介300字左右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辨证的精神。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日病逝于上海。
毛泽东认为: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思想家和革命家:周樟寿后改周树人、父亲周伯宜,字豫才)(日-日),散文,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文学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母亲鲁瑞。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杂文鲁迅(原名
鲁迅的相关知识
其他8条回答
鲁迅〔日~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小说的文体,是吸收外国小说的文体艺术而对传统的拟话本加以改革形成的,鲁迅先生是这一改革的伟大旗手。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呐喊》收入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彷徨》收入1924年的《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1925年的《孤独者》、《伤逝》、《离婚》等,共11篇。《彷徨》虽然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但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先生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称...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鲁迅(日-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
鲁迅(日-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弃医习文。
出生日期:1881年九月二十五日(农历八月初三)
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祖父周福清(),翰林院...
鲁迅(原名:周树人)(日-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
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故事新编
作&&&&者:
出 版 社:
条&形&码:
I&S&B&N :
出版时间:
开&&&&本:
页&&&&数:
定&&&&价:
一&星&价:
13.7 元(49折)&&
二星价:13.7 元(49折)&&
三星价:13.7 元(49折)
免运费政策:
定价:25元售价:<font color="#cc元
定价:18元售价:<font color="#cc元
定价:87元售价:<font color="#cc元
定价:24元售价:<font color="#cc元
特色及评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文学家的儿童文学作品。
  ★一代人难忘的阅读记忆,常读常新的必读篇目。
  ★依据民国旧版底本整理,保留原版插图,原汁原味,怀旧经典。
  鲁迅曾说,《故事新编》里的全部作品,“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其中,属于神话题材的有《补天》、《奔月》,属于传说题材的有《理水》、《铸剑》,属于历史题材的有《采薇》、《出关》、《非攻》、《起死》。在这里,神话、传说及史实本身作为“新编”的对象,是既定的,即使它们的流传有歧异,但作者对之只存在选择的问题;而“演义”,却自然而然包含着艺术虚构即鲁迅所谓“点染”的成分。有人认为《故事新编》是现实主义的,有人认为它是浪漫的主义的,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还有的逐篇具体分析而将这些小说分别划入某种创作方法。总之,各抒已见,说法纷纭。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换,这些作品都存在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能够使我们憧憬理想的价值;怀旧,可以让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怀旧,也促使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它既可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积淀。
  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经过时间发酵酿造而成的文化营养。它对于认识、评价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究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参照系统,体现了我们对它们的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为繁荣我国儿童文学事业提供了一个坐标、方向,从而顺利找到超越以往的新路。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出版的根本旨意的基点。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故乡智识即罪恶阿q正传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阿金《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出关》的"关"非攻起死
鲁迅,周树人先生笔名。周树人(日-日),男。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故事新编&&&&&&&&
本类畅销排行
作者:杨红樱
¥112 ¥67.2
本类五星图书
作者:徐仁修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12 ¥4.2
作者:(法)柏尼菲著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19.8 ¥12.9
您最近浏览过的商品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非攻&&&&(选自鲁迅《故事新编》)
(鲁迅《故事新编》)
(推荐学国学的孩子都读鲁迅的《故事新编》。以前没有学国学的时候,我这个所谓的中文系的学生读《故事新编》总是一头雾水。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一定不会像我那样蠢。)
子夏〔2〕的徒弟公孙高〔3〕来找墨子〔4〕,已经好几回了,总是不在家,见不着。大约是第四或者第五回罢,这才恰巧在门口遇见,因为公孙高刚一到,墨子也适值回家来。他们一同走进屋子里。
公孙高辞让了一通之后,眼睛看着席子〔5〕的破洞,和气的问道:
“先生是主张非战的?”
“不错!”墨子说。
“那么,君子就不斗么?”
“是的!”墨子说。
“猪狗尚且要斗,何况人……”
“唉唉,你们儒者,说话称着尧舜,做事却要学猪狗,可怜,可怜!”〔6〕墨子说着,站了起来,匆匆的跑到厨下去了,一面说:“你不懂我的意思……”
他穿过厨下,到得后门外的井边,绞着辘轳,汲起半瓶井水来,捧着吸了十多口,于是放下瓦瓶,抹一抹嘴,忽然望着园角上叫了起来道:
“阿廉〔7〕!你怎么回来了?”
阿廉也已经看见,正在跑过来,一到面前,就规规矩矩的站定,垂着手,叫一声“先生”,于是略有些气愤似的接着说:
“我不干了。他们言行不一致。说定给我一千盆粟米的,却只给了我五百盆。我只得走了。”
“如果给你一千多盆,你走么?”
“不。”阿廉答。
“那么,就并非因为他们言行不一致,倒是因为少了呀!”
墨子一面说,一面又跑进厨房里,叫道:
“耕柱子〔8〕!给我和起玉米粉来!”
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是做十多天的干粮罢?”他问。
“对咧。”墨子说。“公孙高走了罢?”
“走了,”耕柱子笑道。“他很生气,说我们兼爱无父,像禽兽一样。”〔9〕
墨子也笑了一笑。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10〕,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11〕,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耸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气。
“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呢?”耕柱子在后面叫喊道。
“总得二十来天罢,”墨子答着,只是走。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12〕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没有人民的变换得飞快。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13〕。
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
“他们大约也听到消息了,”墨子想。细看那些钓鱼人,却没有自己的学生在里面。
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城里面也很萧条,但也很平静;店铺都贴着减价的条子,然而并不见买主,可是店里也并无怎样的货色;街道上满积着又细又粘的黄尘。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他在大街上前行,除看见了贫弱而外,也没有什么异样。楚国要来进攻的消息,是也许已经听到了的,然而大家被攻得习惯了,自认是活该受攻的了,竟并不觉得特别,况且谁都只剩了一条性命,无衣无食,所以也没有什么人想搬家。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
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
“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14〕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然而他并不挤进去招呼他,匆匆的出了南关,只赶自己的路。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来,在一个农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到得临近,那人就歇下车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
“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
“和他很难说,”管黔敖怅怅的答道。“他在这里做了两年官,不大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禽滑厘呢?”
“他可是很忙。刚刚试验过连弩〔15〕;现在恐怕在西关外看地势,所以遇不着先生。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16〕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斑斓的鹿皮,肥大的莲子。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块广场,摆着许多摊子,拥挤着许多人,这是闹市,也是十字路交叉之处。墨子便找着一个好像士人的老头子,打听公输般的寓所,可惜言语不通,缠不明白,正在手真心上写字给他看,只听得轰的一声,大家都唱了起来,原来是有名的赛湘灵已经开始在唱她的《下里巴人》〔17〕,所以引得全国中许多人,同声应和了。不一会,连那老士人也在嘴里发出哼哼声,墨子知道他决不会再来看他手心上的字,便只写了半个“公”字,拔步再往远处跑。然而到处都在唱,无隙可乘,许多工夫,大约是那边已经唱完了,这才逐渐显得安静。他找到一家木匠店,去探问公输般的住址。
“那位山东老,造钩拒的公输先生么?”店主是一个黄脸黑须的胖子,果然很知道。“并不远。你回转去,走过十字街,从右手第二条小道上朝东向南,再往北转角,第三家就是他。”
墨子在手心上写着字,请他看了有无听错之后,这才牢牢的记在心里,谢过主人,迈开大步,径奔他所指点的处所。果然也不错的:第三家的大门上,钉着一块雕镂极工的楠木牌,上刻六个大篆道:“鲁国公输般寓”。
墨子拍着红铜的兽环〔18〕,当当的敲了几下,不料开门出来的却是一个横眉怒目的门丁。他一看见,便大声的喝道:
“先生不见客!你们同乡来告帮〔19〕的太多了!”
墨子刚看了他一眼,他已经关了门,再敲时,就什么声息也没有。然而这目光的一射,却使那门丁安静不下来,他总觉得有些不舒服,只得进去禀他的主人。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先生,又有一个你的同乡来告帮了……这人可是有些古怪……”门丁轻轻的说。
“他姓什么?”
“那可还没有问……”门丁惶恐着。
“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门丁也吃了一惊,赶紧跑在他前面,开了门。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你一向好么?还是忙?”
“是的。总是这样……”
“可是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北方有人侮辱了我,”墨子很沉静的说。“想托你去杀掉他……”
公输般不高兴了。
“我送你十块钱!”墨子又接着说。
这一句话,主人可真是忍不住发怒了;他沉了脸,冷冷的回答道:
“我是义不杀人的!”
“那好极了!”墨子很感动的直起身来,拜了两拜,又很沉静的说道:“可是我有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知道着,却不争,不能说是忠;争了,而不得,不能说是强;义不杀少,然而杀多,不能说是知类。先生以为怎样?……”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好的。不过时候不早了,还是吃了饭去罢。”
然而墨子不肯听,欠着身子,总想站起来,他是向来坐不住的〔20〕。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一面到自己的房里,拿出一套衣裳和鞋子来,诚恳的说道:
“不过这要请先生换一下。因为这里是和俺家乡不同,什么都讲阔绰的。还是换一换便当……”
“可以可以,”墨子也诚恳的说。“我其实也并非爱穿破衣服的……只因为实在没有工夫换……”
楚王早知道墨翟是北方的圣贤,一经公输般绍介,立刻接见了,用不着费力。
墨子穿着太短的衣裳,高脚鹭鸶似的,跟公输般走到便殿里,向楚王行过礼,从从容容的开口道:
“现在有一个人,不要轿车,却想偷邻家的破车子;不要锦绣,却想偷邻家的短毡袄;不要米肉,却想偷邻家的糠屑饭:这是怎样的人呢?”
“那一定是生了偷摸病了。”楚王率直的说。
“楚的地面,”墨子道,“方五千里,宋的却只方五百里,这就像轿车的和破车子;楚有云梦,满是犀兕麋鹿,江汉里的鱼鳖鼋鼍之多,那里都赛不过,宋却是所谓连雉兔鲫鱼也没有的,这就像米肉的和糠屑饭;楚有长松文梓榆木豫章,宋却没有大树,这就像锦绣的和短毡袄。所以据臣看来,王吏的攻宋,和这是同类的。”
“确也不错!”楚王点头说。“不过公输般已经给我在造云梯,总得去攻的了。”
“不过成败也还是说不定的。”墨子道。“只要有木片,现在就可以试一试。”
楚王是一位爱好新奇的王,非常高兴,便教侍臣赶快去拿木片来。墨子却解下自己的皮带,弯作弧形,向着公输子,算是城;把几十片木片分作两份,一份留下,一份交与公输子,便是攻和守的器具。
于是他们俩各各拿着木片,像下棋一般,开始斗起来了,攻的木片一进,守的就一架,这边一退,那边就一招。不过楚王和侍臣,却一点也看不懂。
只见这样的一进一退,一共有九回,大约是攻守各换了九种的花样。这之后,公输般歇手了。墨子就把皮带的弧形改向了自己,好像这回是由他来进攻。也还是一进一退的支架着,然而到第三回,墨子的木片就进了皮带的弧线里面了。
楚王和侍臣虽然莫明其妙,但看见公输般首先放下木片,脸上露出扫兴的神色,就知道他攻守两面,全都失败了。
楚王也觉得有些扫兴。
“我知道怎么赢你的,”停了一会,公输般讪讪的说。“但是我不说。”
“我也知道你怎么赢我的,”墨子却镇静的说。“但是我不说。”
“你们说的是些什么呀?”楚王惊讶着问道。
“公输子的意思,”墨子旋转身去,回答道,“不过想杀掉我,以为杀掉我,宋就没有人守,可以攻了。然而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了我的守御的器械,在宋城上,等候着楚国来的敌人。就是杀掉我,也还是攻不下的!”
“真好法子!”楚王感动的说。“那么,我也就不去攻宋罢。”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但因为应该换还公输般借他的衣裳,就只好再到他的寓里去。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还劝他宿一宵。
“走是总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说。“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21〕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22〕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23〕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公输般独自喝着酒,看见客人不大动刀匕,过意不去,只好劝他吃辣椒:
“请呀请呀!”他指着辣椒酱和大饼,恳切的说,“你尝尝,这还不坏。大葱可不及我们那里的肥……”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
“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他问道。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亲而又油滑,马上就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24〕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大约很有了一些酒意:他其实是不会喝酒的。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成的喜鹊,交给墨子,口里说道:
“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25〕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26〕,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没有在报刊上发表过。
〔2〕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卫国人,孔丘的弟子。
〔3〕公孙高古书中无可查考,当是作者虚拟的人名。
〔4〕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曾为宋国大夫,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者。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具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轲语)的精神。他的著作有流传至今的《墨子》共五十三篇,其中大半是他的弟子所记述的。《非攻》这篇小说主要即取材于《墨子·公输》,原文如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按齐应作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按即楚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也;荆有云梦,犀、兕、糜、鹿满之,江汉之鱼、?、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免、狐狸(按狐狸应作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纳)也。”按原文“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三事”两字,前人解释不一;《战国策·宋策》作“臣以王吏之攻宋”,较为明白易解。在小说中作者写作“王吏”,当系根据《战国策》。又,《公输》叙墨翟只守不攻;《吕氏春秋· 慎大览》高诱注则说:“公输般九攻之,墨子九却之;又令公输般守备,墨子九下之。”小说中写墨翟与公输般迭为攻守,大概根据高注。
〔5〕席子我国古人席地而坐,这里是指铺在地上的座席。按墨翟主张节用,反对奢侈。在《墨子》一书的《辞过》、《节用》等篇中,都详载着他对于宫室、衣服、饮食、舟车等项的节约的意见。
〔6〕墨翟和子夏之徒的对话,见《墨子·耕柱》:“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 ‘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7〕阿廉作者虚拟的人名。在《墨子·贵义》中有如下的一段记载:“子墨子仕人于卫,所仕者至而反。子墨子曰:‘何故反?’对曰:‘与我言而不当。曰待女(汝)以千盆;授我五百盆,故去之也。’子墨子曰:‘授子过千盆,则子去之乎?’对曰:‘不去。’子墨子曰:‘然则非为其不审也,为其寡也。’”
〔8〕耕柱子和下文的曹公子、管黔敖、禽滑?,都是墨翟的弟子。分见《墨子》中的《耕柱》、《鲁问》、《公输》等篇。
〔9〕计爱无父这是儒家孟轲攻击墨家的话,见《孟子·滕文公》:“杨氏(杨朱)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0〕公输般般或作班,《墨子》中作盘,春秋时鲁国人。曾发明创造若干奇巧的器械,古书中多称他为“巧人”。
〔11〕钩拒参看本篇注〔24〕。
〔12〕关于墨翟赶路的情况,《战国策·宋策》有如下记载:“公输般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又《淮南子·修务训》也说: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裹足,至于郢。”
〔13〕都城指宋国的国都商丘(今属河南省)。
〔14〕这里曹公子的演说,作者寓有讽刺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意思。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而表面上却故意发一些慷慨激昂的空论,以欺骗人民。
〔15〕连弩指利用机械力量一发多欠的连弩车。见《墨子·备高临》。
〔16〕郢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境。
〔17〕赛湘灵作者根据传说中湘水的女神湘灵而虚拟的人名。传说湘灵善鼓瑟,如《楚辞·远游》中说:“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下里巴人》,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甚始曰 ‘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18〕兽环大门上的铜环。因为铜环衔在铜制兽头的嘴里,所以叫做兽环。
〔19〕告帮在旧社会,向有关系的人乞求钱物帮助,叫告帮。
〔20〕关于墨翟坐不住的事,在《文子·自然》和《淮南子·修务训》中都有 “墨子无暖席”的话,意思是说坐席还没有温暖,他又要上路了(《文子》旧传为老聃弟子所作)。
〔21〕关于墨翟献书给楚王的事,清代孙诒让《墨子间诂》(《贵义》篇)引唐代余知古《渚宫旧事》说:“墨子至郢,献书惠王,王受而读之,曰:‘良书也。’” 据《渚宫旧事》所载,此事系在墨翟止楚攻宋之后(参看孙诒让《墨子传略》)。
〔22〕墨翟与公输般关于行义的对话,见《墨子·贵义》:“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悦),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诚)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小说采取墨翟答穆贺这几句话的意思,改为与公输般的对话。
〔23〕关于送你天下的对话,见《墨子·鲁问》:“公输子谓子墨子曰:‘吾未得见之时,我欲得宋;自我得见之后,予我宋而不义,我不为。’子墨子曰: ‘翟之未得见之时也,子欲得宋;自翟得见子之后,予子宋而不义,子弗为,是我予子宋也。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
〔24〕公输般与墨翟关于钩拒的对话,见《墨子·鲁问》:“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于是)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势,亟败越人。公输子善其巧,以语子墨子曰:‘我舟战有钩强,不知子之义亦有钩强乎?’子墨子曰:‘我义之钩强,贤于子舟战之钩强。我钩强:我钩之以爱,揣之以恭。弗钩以爱则不亲,非揣以恭则速狎,狎而不亲则速离。故交相爱,交相恭,犹若相利也。今子钩而止人,人亦钩而止子;子强而距人,人亦强而距子。交相钩,交相强,犹若相害也。故我义之钩强,贤子舟战之钩强。’”据孙诒让《墨子间诂》,“钩强”应作“钩拒”,“揣”也应作“拒”。钩拒是武器,用“钩”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用 “拒”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
〔25〕关于木鹊,见《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26〕募捐救国队影射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欺骗行为。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国民党政府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同时却用“救国”的名义,策动各地它所控制的所谓“民众团体”强行募捐,欺骗人民,进行搜括。
鲁迅与墨子——读《故事新编》
在《故事新编》这本书里,鲁迅写到了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大禹、女娲、嫦娥这些历史的或神话的人物,其中,我感觉只有墨子和女娲是鲁迅特加赞美而不带讽刺的人物形象,对于大禹也是赞美,但是最后写大禹坐了王位天下太平时也给了讽刺。所以我感觉——不敢说是研究——鲁迅是一个倾向于墨家精神的人。
  《故事新编》里面,鲁迅所写的正面人物似乎都跟“黑”有关。墨子是“乌黑的脸”,大禹是“面貌黑瘦”,而跟随大禹治水的也是“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在《铸剑》中更有一个“黑色的人”为眉间尺无端地报仇。当然,女娲是个例外,不但不黑,反而是“全身的曲线都消融在淡玫瑰似的光海里,直到身中央才浓成一段纯白”。这可以理解,首先鲁迅毕竟不是生在非洲,心目中的美女大概不是黑色人种,而重要的是女娲的纯白和夏禹等的黑在其写作的思维上其实并不矛盾,也许这也是鲁迅偏激之表现吧。人物的“黑”和墨家的精神相联系,看起来是牵强附会,不过如果把“黑”当作一种象征,也不是没有一点说头。
  首先,这“黑”意味着“行”,不讲空话的实践、行动、吃苦耐劳。
  《补天》里面写女娲见天裂了,就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最后补天完工在死灭般的寂静中死去。在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出来几个“小丈夫”,对女娲指指点点说些天理之类的话,女娲的答复则是“够了够了,又是这一套”。在《非攻》中的墨子,则完全是风风火火的实干者的形象,因为墨子的精神中便强调实践和献身,有宗教的味道。《庄子天下篇》评论墨家学派,就说墨子的观点违背人情,过分,但是墨子却身体力行,搞得墨家学徒们“以自苦为极”。《天下篇》中,还写墨子极力称赞大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大禹是墨子的“圣人”,而鲁迅笔下,这两个人都是正面人物,恐怕并非偶然。另一面,鲁迅却对庄子进行了讽刺,《起死》一篇中,借司命之口说庄子“你也还是能说不能行”,同样,在《出关》中也将老子放在尴尬的环境中,送他“出关”,鲁迅在《&出关&的“关”》一文中对比老子和孔子,说老子“是‘无为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孔子却相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也许这也是鲁迅从墨家实干精神出发对于儒家的一点赞赏。
  其次,这“黑”还意味着“侠义”精神。
  行侠仗义,不求回报,专以利人,正是墨子的特点。墨子把“义”即解释为利,但不是自利,而是利他,所以《庄子天下篇》说墨家学说不符于人情,或者说一般人难以做到。看《墨子》一书可以发现,墨子虽然谈仁义,但其实质却是讲“利”,包括墨子的“尚贤”之“贤”,其实也是指“利他”,什么是贤?就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而贤的目的在于“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最终达到墨子的最高理想:“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贵贫寡,安危治乱也。”所以,儒家崇尚的“仁”,到了墨子这里,便直接与“利”相联系了,墨子说:“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此种理想生发出行侠仗义、急人之难拔刀相助的精神是不难理解的。《非攻》中,鲁迅所写的墨子,当然首先表现了他的和平主义,但也正是一种侠客精神,你看,鲁国的墨子,千里迢迢,赶到楚国去阻止战争,不正像一个侠客吗?《战国策-赵策》与《淮南子》上写墨子
“重茧而不休息,裂裳裹足”,十天十夜奔向楚国都城,实在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了。墨子这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鲁迅也在小说的结尾也含蓄地写到了,同时,鲁迅显然也赞同墨子那种“义”即“利”观点,在小说中写到公输班把他做的小巧而能飞的木鹊给墨子看时,墨子说它还不如木匠做的车轮,因为“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此外,还可以联系《铸剑》中的黑色人,那恐怕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赋有神秘力量的侠客人物之一了,而这个侠客恐怕也有那么一点墨子的精神吧。所以,有人说墨家相当于儒家中的“狂狷”之“狂”者,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说鲁迅倾向于墨家精神,主要就是上面这两点,即一是反对空谈的实干精神,二是反对浮夸取巧的利他主义和侠义精神。而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篇文章里,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想他所说的这些人身上也许就有点墨子的精神吧。
  不过,鲁迅的特点在于,他对于什么东西都持一种独立批判的态度,例如对于利他主义,鲁迅也只是取它那种急人之难的勇毅豪爽的精神,而在理性上并非只要利他不要利己,在《我之节烈观》里面,鲁迅便说:“人类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自他两利固好,至少也得有益本身。”可见鲁迅是并不赞同一味的利他的。还例如墨家的“侠义”,鲁迅在《流氓的变迁》一文中也说:“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墨者的末流,至于以‘死’为终极的目的。到后来,真老实的逐渐死完,止留下取巧的侠……”由“侠”进化为“流氓”,若墨子九泉有知,也要痛哭了。
  顺便也再谈谈墨子。墨子思想在战国时还是“显学”,后来却衰落了,但是墨子的“义”就是“利”的观点其实并未被抛弃,比如邓小平说的“三个有利于”,就常使我想起墨子的学说。还有具体的政策如对于粮食储备的重视,也使人想起墨子说的话。《七患》里面说:“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又说:“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
  此外,我以为墨子的“尚同”和“尚贤”的思想其实是极力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他的“尚同”的思想说“天”生育了人,所以人人有自己的主张,于是世界便混乱,于是,“天”就选择“天子”出来,把自己的主张宣布给人民,当然不是直接地宣布,而是天子又选择“三公”,三公又选择诸侯,诸侯又选择地方行政官,行政官又选择“家君”,如是一层层地统帅下来,最后天下都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于是天下太平,和平幸福,没有纷争。这其实是以“天”为神的宗教观念下的大一统思想,但又很难自圆其说,因为,“天”选择天子,和当时世袭制的现实如何调和呢?天子死了,谁做继承人呢?墨子没有解释清楚。“家君”是否就是宗法的“家长”呢?墨子也没有说明白。这就不如儒家从宗法的家族出发去解释家与国的关系切合实际。而“尚贤”的思想其实就是把政治用人权集中到最高统治者者手中打破春秋时代残存的贵族特权,这在当时自然是进步的,但由于墨子的“贤”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又不如法家直奔主题,只为统治者个人私利服务来得“实在”,所以墨子思想虽然也有利于专制集权,但终于在战国之后衰落,不被统治者亲睐,也是命该如此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事新编 非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