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发表过一篇病例报道,已经录用,后来病例搜集多了以后写了一篇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由于包含之前病例报道内的病例。

医学论著的写作与规范要求 - 百度文库
医学论著的写作与规范要求
医学论著的写作与规范要求
庞水发 汪华侨
张方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广州市510080)
医学论文种类很多,包括有论著、评论、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会议纪要等,但最基本、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是医学论著。论著或称原著,是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方面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学术性文章。
下面着重讨论有关论著写作的几个问题。
一、基本要求
一篇好的医学论著,应该具备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一)创新性:也称独创性、先进性。要求论文的学术内容有别于过去已交流、已发表的文献,应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比如在基础研究方面,选题要新,方法先进,有新发现和新观点;在临床研究方面,病例更多,随访观察更具体细致,诊断治疗有创新或更好,提出新见解等等。当然,有些课题是引进、消化、移植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本地区、本专业、本系统的实际问题,只要对丰富理论、促进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有作用,这类论文也应视为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二)科学性:科技论文一定要有科学性,没有科学性的论文是无任何价值的。科学性就是客观真理性或真实性。每一篇论文内容的科学性,主要取决于文章必须做到取材可靠,科研设计合理。选用的方法先进和正确,设对照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的结果或临床观察结果要忠于事实所得。分析讨论、论证有说服力,不能主观臆测。结论要有充分论据,不可空谈或抽象推理。同时概念要明确,符合辨证逻辑,不能杂乱无章。
(三)实用性:医学本身是一门应用科学。除了少数纯理论研究外,绝大多数的论著性文章,都应结合临床实际进行研究才有意义。事实上,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指导作用越强,就越受读者的欢迎。
(四)可读性:撰写科技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贮存新的科技信息,让他人利用。因此,科技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写作,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如果一篇科技论文失去了规范化和可读性,那就将严重降低它的实用价值。如果文章错漏百出或者可读性很差,甚至会使人怀疑它报道的研究成果是否真实可靠。
二、基本结构
无论是临床研究抑或是实验研究的科技论文,医学论著的写作结构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即:前言,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结果,讨论。这种结构格式称之为四段模式。当然这种格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作者可根据文章的实际内容与篇幅长短灵活掌握。
(一)前言:或称引言、导言。是写在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起纲领性作用。撰写前言应扼要地交待文章所述问题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依据,问题的性质如何,研究的目的历史背景及本文的重要研究结沦,等等。
“前言”是为给读者预备知识,并借以引起他人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写作上要特别注意精炼,开门见山而有吸引力。对历史的回顾应避免烦琐。一般前言不宜写得太长,通常删—300字较合适。前言也无须列出标题。
(二)材料和方法:在临床研究的论著中,常称为临床资料或治疗方法等。
对实验性研究的论著来说,要交待用什么具体实验对象,用什么具体实验方法来收集数据和验证假说。具体地说,这部分应明确交待实验对象的特征,实验条件和观测指标;交待对象是否真正经随机抽样分组,是否有足够例数,对照比较组间非实验因素条件是否相同或相似,等等。这部分的内容对于文献已有报道的方法,只需简单提一下并用角码注明并在文末附上文献出处即可,不要占过多的篇幅;而作者有所改进的方法,应详细具体描述改进部分,其余从略。
对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而言,为了让读者检验本文结果的真实性及实用性,需要交待清楚病例选择标准,一般病例资料,随机分组情况等等。治疗方法要具体准确交待,使读者从中了解有关治疗措施有无可行性。疗效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也应在此处交待清楚。
贡献者:zpstone20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著和论文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