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发展历史约为

下列数据中,更接近实际的是(  )A.将掉在地上的物理教材捡起来放回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2JB.mp3随_百度知道
下列数据中,更接近实际的是(  )A.将掉在地上的物理教材捡起来放回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2JB.mp3随
下列数据中,更接近实际的是(  )A.将掉在地上的物理教材捡起来放回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2JB.俯畅碘堆鄢瞪碉缺冬画mp3随声听的功率约为100WC.普通初三中学生上楼时,克服自己的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30WD.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约为2A
提问者采纳
A、物理教材的质量m=250g=0.25kg,重力G=mg=0.25kg×10N/kg=2.5N,课桌的高度h=80cm=0.8m,将掉在地上的物理教材捡起来放回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W=Gh=2.5N×0.8m=2J,故A接近实际;B、mp3随声听的功率很小,约为几瓦,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体重G=500N,三楼的高度h=6m,时间t=10s,普通初三中学生上楼时,克服自己的重力做的功W=Gh=500N×6m=3000J,做功的功率约为P===300W,故C不符合实际;D、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约为60W,电压U=220V,工作时的电流大约为I==≈0.27A,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以下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填写正确说法前面的序号)A、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将变窄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并且实验时要使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C、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如果摆长测量无误,但测得的g值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将全振动的次数n误计为n-1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用到天平、打点计时器和刻度尺.E、在“描迹法画电场中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塑料板上自下而上依次是导电纸、复写纸、白纸.F、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斜槽可以不光滑,但必须保持其末端切线水平.(2)有一根细而均匀的中空柱状导电材料样品如图a所示,截面为同心圆环如图b所示,在样品两端面上有焊接良好的引出导线.样品长约5cm,教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预测电阻时,选择开关置于“×10”倍率挡,其示数如图c所示,已知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ρ,因该样品的内径太小,无法直接用长度测量工具测量.现提供下列实验器材:A.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B.螺旋测微器C.电流表A1(量程为50mA,内阻r1=100Ω)D.电流表A2(量程为3A,内阻r2约为0.1Ω)E.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r3约为10KΩ)F.电压表V2(量程为15V,内阻r4约为90KΩ)G.滑动变阻器R(0~10Ω,额定电流2A)H.直流电源E(电动势12V,内阻r约1Ω)I.导电材料样品Rx(长约5cm,电阻约为图c测量值)J.开关一只,导线若干.不使用多用电表读数情况下,请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尽可能精确的测量该样品内径d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①教师用多用电表预测的电阻值如图c所示,约为Ω②用游标卡尺测得该样品的长度如图d所示,其示数L=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径如图e所示,其示数D=mm.③请选择合适的仪器:电流表选电压表应选(填所选器材前标号).④在虚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⑤用ρ、L、D和测得量的符号来表示样品的内径d=.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 && >&& >&(1)以下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填写正确说法前面的序号)A、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将变窄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并且实验时要使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C、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如果摆长测量无误,但测得的g值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将全振动的次数n误计为n-1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用到天平、打点计时器和刻度尺.E、在“描迹法画电场中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塑料板上自下而上依次是导电纸、复写纸、白纸.F、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斜槽可以不光滑,但必须保持其末端切线水平.(2)有一根细而均匀的中空柱状导电材料样品如图a所示,截面为同心圆环如图b所示,在样品两端面上有焊接良好的引出导线.样品长约5cm,教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预测电阻时,选择开关置于“×10”倍率挡,其示数如图c所示,已知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ρ,因该样品的内径太小,无法直接用长度测量工具测量.现提供下列实验器材:A.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B.螺旋测微器C.电流表A1(量程为50mA,内阻r1=100Ω)D.电流表A2(量程为3A,内阻r2约为0.1Ω)E.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r3约为10KΩ)F.电压表V2(量程为15V,内阻r4约为90KΩ)G.滑动变阻器R(0~10Ω,额定电流2A)H.直流电源E(电动势12V,内阻r约1Ω)I.导电材料样品Rx(长约5cm,电阻约为图c测量值)J.开关一只,导线若干.不使用多用电表读数情况下,请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尽可能精确的测量该样品内径d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①教师用多用电表预测的电阻值如图c所示,约为Ω②用游标卡尺测得该样品的长度如图d所示,其示数L=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径如图e所示,其示数D=mm.③请选择合适的仪器:电流表选电压表应选(填所选器材前标号).④在虚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⑤用ρ、L、D和测得量的符号来表示样品的内径d=.(1)以下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填写正确说法前面的序号)A、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将变窄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并且实验时要使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C、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如果摆长测量无误,但测得的g值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将全振动的次数n误计为n-1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用到天平、打点计时器和刻度尺.E、在“描迹法画电场中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塑料板上自下而上依次是导电纸、复写纸、白纸.F、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斜槽可以不光滑,但必须保持其末端切线水平.(2)有一根细而均匀的中空柱状导电材料样品如图a所示,截面为同心圆环如图b所示,在样品两端面上有焊接良好的引出导线.样品长约5cm,教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预测电阻时,选择开关置于“×10”倍率挡,其示数如图c所示,已知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ρ,因该样品的内径太小,无法直接用长度测量工具测量.现提供下列实验器材:A.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B.螺旋测微器C.电流表A1(量程为50mA,内阻r1=100Ω)D.电流表A2(量程为3A,内阻r2约为0.1Ω)E.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r3约为10KΩ)F.电压表V2(量程为15V,内阻r4约为90KΩ)G.滑动变阻器R(0~10Ω,额定电流2A)H.直流电源E(电动势12V,内阻r约1Ω)I.导电材料样品Rx(长约5cm,电阻约为图c测量值)J.开关一只,导线若干.不使用多用电表读数情况下,请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尽可能精确的测量该样品内径d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①教师用多用电表预测的电阻值如图c所示,约为Ω②用游标卡尺测得该样品的长度如图d所示,其示数L=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径如图e所示,其示数D=mm.③请选择合适的仪器:电流表选&电压表应选(填所选器材前标号).④在虚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⑤用ρ、L、D和测得量的符号来表示样品的内径d=.科目: 高中物理最佳答案解:(1)A、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使d增大,故△x变小,即干涉条纹间距将变窄,故A正确;B、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利于实验中作图,实验时要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同时保证弹簧的轴线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这样才能把分力准确通过力的图示表示出来,故B正确;C、将实际振动次数n次误记成(n-1)次,测得的周期偏大,根据2LT2 可知所测g偏小,故C正确;D、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重锤的质量在等式两边可以消除,不需要测量,故D错误E、在“描迹法画电场中的等势线”的实验中,塑料板上自下而上依次是白纸、复写纸、导电纸,故E错误;F、“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的,只要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对斜槽是否光滑没有要求,要保证每次小球都做平抛运动,则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故F正确.故选ABCF.(2)①欧姆表读数乘以倍率即为所测电阻大小,因此最后读数为:18×10Ω=180Ω.故答案为:180Ω.②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0mm,游标读数为0.05×7mm=0.35mm,所以最终读数为:50mm+0.35mm=50.35mm.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3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0.6mm=0.206mm,所以最终读数为:3.206mm,由于需要估读因此在范围3.206±0.002mm内均可.故本题答案为:50.35,3.206±0.002.③电动势为12V,因此电压表选择V2,根据,可知电路中最大电流67mA,因此电流表选择A1.故答案为:A1,V2.④为了防止电流表烧坏,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具体电路图如下所示:⑤根据欧姆定律得:&&&& ①导体的横街面积为:24-d24)&&&& ②根据电阻定律有:&&&&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d=2-4ρILπU,I为电流表读数、U为伏特表读数.故答案为:2-4ρILπU.解析(1)该题考查了多个实验问题,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2)①欧姆表读数乘以倍率即为所测电阻大小;②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③由灯泡铭牌找出灯泡的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合理估测电路中最大电流来选择电压表与电流表;④为得到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电阻较小,安培表采用外接法;⑤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值;最后再根据电阻定律求解出直径.知识点: [伏安法测电阻,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推荐文章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当前位置:
>>>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A.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B.光在..
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A.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C.将一个面积为5cm2的吸盘从光滑的玻璃面上拉下所用的拉力约为50ND.初中学生的体重一般为50N左右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贵州省中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A.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B.光在..”主要考查你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长度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长度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
光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通常光速为c=m/s。是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光年:长度单位,光年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距离,其意思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是由时间和光速计算出来的。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内所走的路程,1光年=9.46×1012km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易错点: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目的:在生活中物体长度的感性认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估算专题(一):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80mm B.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kg C.教室的高度大约为6m D.将掉在地上的橡皮,捡到课桌上,人做功约为0.1J 答案D 02.下列数据中,最符合事实的是() A.物理课本厚约0.5m B.中学生登上一层楼做功约200J C.l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在1kg~2kg之间 D.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1m/s~1.3m/s之间答案:D03.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50cmB.篮球的直径约为30cm C.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D.一块水果糖的质量约为0.3kg 答案:B0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5cmB.常见的热水瓶(保温瓶),其容积大约为20L C.一个苹果重约0.1ND.一名初中生从一楼上到二楼所做的功约150J 答案:A05.下列数据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天花板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mB.一支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50cm C.一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5ND.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答案:A
&0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40cm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C.中学生登上一层楼做功约1500JD.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3×103Pa 答案:C
07.下列有关估测值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质量约有1.5kgB.冬天,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8℃ C.某中学生重约为500ND.蜗牛爬行的速度约为0.1m/s 答案:C
0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220VB.某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0kg C.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l00cmD.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答案:D
09.如图所示,下列物体中重力最接近1N的是 答案:A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B.一般人步行的速度约1.2m/s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100kg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答案:ABD
&11.下列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一小时耗电最接近1kW?h的是 A.电子表B.手电筒C.空调机D.电视机答案:C
12.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本物理教材的质量约是30kg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D.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cm 答案:C
13.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kg的是() A.两个鸡蛋B.一只老母鸡C.一头牛D.一张课桌答案:B
&14.下列记录中,长度的单位应是厘米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B.教室的宽度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 答案:A
15.下列数据中,最符合事实的是() A.某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0Pa B.中学生登上一层楼做功约200J C.l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在1kg~2kg之间 D.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1m/s~1.3m/s之间答案:D
16.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 A.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0ND.家用空调的功率约为50w 答案:B
17.在如图3所示的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最接近25W的是() 答案:A
18.下列数据中,最符合事实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kgB.比赛用篮球的直径约为80cm C.中学生登上一层楼做功约200JD.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1m/s~1.3m/s之间答案:D
19.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kgB.2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C.比赛用篮球的直径约为25cmD.普通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150cm 答案:C
20.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量值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的高度大约为2mB.双层公交车的高度大约为4m C.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kgD.两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1kg 答案:B
21.下列估计的数据都与人体有关,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多选) A.成人一只手掌的宽度约10cmB.短跑运动员比赛速度可达到25m/s C.举重运动员可举起重5×105N的杠铃D.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 答案:AD
22.下列数据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支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50cm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3m C.一件普通衬衫的质量约为2kgD.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答案:B
23.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300g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 C.普通中学生的书包质量约是50kgD.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cm答案:A
24.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D.一直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mm 答案:B
25.小明同学是一位初三的男生,下列与他相关的一些数据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A.他的质量大约是60kg左右 B.他的身高大约是17dm左右 C.他穿的鞋的长度大约是40cm左右 D.他穿的校服上衣的长度大约是0.8m左右答案:C
26.下列数据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cmB.小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0m/s C.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D.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答案:C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B.一般人步行的速度约12m/s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0kg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 答案:A
28.下列四种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可能是1500W的是() A.洗衣机B.录音机C.电视机D.空调答案:D
29.下列估计符合事实的是()(多选) A.一支普通钢笔的质量约为2kg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5kg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D.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1m 答案:BC
30.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9kg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m 答案:C
31.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150cmB.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17cm C.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gD.一块水果糖的质量约为0.3kg 答案:B
32.下列数据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件普通衬衫的质量约为2kg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3m C.一台家用电视机的额定功率为700WD.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答案:B
33.华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是() A.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B.一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kg 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D.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cm 答案:A
34.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本物理教材的质量约是30kg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D.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cm 答案:C
35.下列数据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件普通衬衫的质量约为2kg 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3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dm D.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答案:B
36.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A.一瓶500ml的饮料重约为500NB.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 C.篮球场上篮筐到地面的距离约为10m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kg 答案:B
37.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g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30m C.一个正规篮球的直径约为1dmD.小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m/s 答案:D
39.下列选项是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m C.一块普通学生橡皮的质量约为200g D.一支未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mm 答案:A 对重力大小的感性认识: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数据,符合事实的是[]A.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B.光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4688131014459018304828138646115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压力叫压强.某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000帕,它表示1平方米地面上所受的压力大小为15000牛.当他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0000帕.
分析: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压强;人单脚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不变,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变为双脚站立时的一半,由压强公式可以求出压强.解答:解:某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000帕,它表示1平方米地面上所受的压力大小为15000牛.当他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F不变,接触面积S变为原来的一半,由p=FS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为3000Pa;故答案为:压力;1平方米地面上所受的压力大小为15000牛;30000.点评:知道压强的物理意义、应用压强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人教版第十二章 & 运动和力 复习提纲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Ⅱ&&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跑步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小明1000m4分10秒4m/s小红800m3分20秒4m/s&  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