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读语言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噗嗤的回答(77票)】:
好了好了我起床了让我来填一下坑。
1. 中国学生如何考取?
除了招收本地学生以外,(NUS)在很多国家实行有各种招生计划。以咱中国为例,按入学渠道主要分为三大类:奖学金,高考,自费。
1.1 奖学金
比较有名的是Senior Middle School Scholarship系列,现在改名叫School-Based Scholarship,是90年中新建交时中国和教育部达成的留学合作项目,由政府提供全额奖学金和生活补助,共分成SM1(国内初三毕业录取)、SM2(国内高二理科生录取)、SM3(国内本科新生录取)。其中,只有SM1系列就读新加坡本地的初中、高中,通过参加新加坡的高考 (GCE 'A' Levels)并以考试成绩申报NUS,SM2和SM3均直接录取至NUS。
SM1这个队伍在最后细说~
国内应届高三毕业生可以在指定日期前提交入学申请。今年(2014)的截止日期是2月28日,需提交托福/雅思/SAT成绩、高中在校成绩,除了法律、牙医、医科之外所有专业都可以申请,然后等到6月拿到实际高考成绩之后需立即将分数报给学校,最后不同专业需参加该专业的终轮面试。据身边高考来的小伙伴讲,NUS似乎不太关注不同省份或地区分数线问题,也不关心文理科分数线不一样的问题,只录取分数高的,约和浙大分数线一致(要是说得不对请指正),比如2013年北京录取的理科生分数约为670(已入读商科、生物工程等)、2010年四川和西安录取的理科生分数约为670(已入读工程系)。
这个队伍比较庞大,除了以上提及的参加新加坡本地高考的,还有在理工学院就读的学生,可向NUS提交在理工学院期间的在校成绩申请入读。
2. 学校环境如何?
如果把整个新加坡类比帝都,NTU(南洋理工大学)大约在西四~西五环,SMU(新加坡管理大学)地处核心市区内与金融区毗邻,NUS地处西南二环~三环,距市中心12km,位于地铁环线(Circle Line)上,交通便利。
校园内有数余辆shuttle bus往返各个学院之间,部分直达离学校最近的地铁站。盗一张已毕业学长 自己做的校车路线图,新生请惠存:
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食堂,也是窗口式,或更像大食代(Food Republic),出售各个国家、地域(以东南亚、中国、西餐为主)的特色食物。亲测University Town的比较好吃,价格也贵一些。
食堂是对外开放的,比如今年上半年就经常招来张柏芝(黑衣):
啊剩下的等等再写
【朱可馨的回答(31票)】:
在nus上了一个学期的建筑学硕士(M.Arch)课程,昨天刚刚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顺道过来答一下也算是一个期末总结吧。
总体感受:
nus是一个整体节奏不紧不慢,各方面都没有啥短板也没啥亮点,稳扎稳打务实主义的一所学校。
学习方面:
这学期共选了5门课,设计课,理论课,技术课,城市课,人文课,大而全的配置。每一门课都分为lecture和tutorial两个部分。lecture是普遍意义上的那种上大课,tutorial是小班辅导性质,会做一些小组的汇报,论文,seminar这种。虽然课很满,但是每一门课每一部分的进展节奏都是比较容易把控和适应的,不会一下子很多的作业涌上来,而是一般一学期1~2个就差不多了,属于慢工出细活的态度。当然全部5门加在一起,在期中和期末deadline集中的时段还是有些赶的。
下附课表:
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课都是下午的时段,上午都留给学生睡觉去了。侧面反映出学校温和体贴的教学安排计划。表中LEC就是大课,TUT就是小群辅导。只有一门要考试,其他都是交设计,论文或者汇报就ok了。可以看到,大部分的课都是下午的时段,上午都留给学生睡觉去了。侧面反映出学校温和体贴的教学安排计划。表中LEC就是大课,TUT就是小群辅导。只有一门要考试,其他都是交设计,论文或者汇报就ok了。
下面稍微介绍下这5门课吧:
1.Design 7
因为我的学习专业比较特殊是在建筑系,所以design studio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重中之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专业课”。整个学期的绝大部分设计精力都投入到studio当中了。nus的建筑是个大系,分为3个方向(track):Design, Design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ility和Urban Design,一共有个120-130人左右,我是在Design里面(有80人左右)。建筑硕士今年有3个中国人,其余大部分为local,还有不少交换生。学期开始前半个月左右,会有个例行的ballot,就是学生投票选studio课题,然后院办筛选分配结果。在design track下面的课题分成了4大类:Community & Housing,Climate & Territory,Mobility & Urbanism和Techniques & Tectonics。8到10个人一个studio所以这学期我们一共有9个课题:
通常有两个左右可以到海外field trip的,这学期很幸运的选到了去印度的,足足玩了十天。另一个是去印度尼西亚的,也是考察实地基地外加旅游的计划。 这学期Techniques & Tectonics的大类别没有出现,不过和Design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track的类型很像,偏向于建筑设计的技术应用层面。
我选的Mumbai project隶属于Mobility & Urbanism类别下,研究侧重于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尺度,之前本科一直没接触过这个方面的内容所以上下来还是收获挺多的。不细说了,总体看是一个介绍城市设计基础入门的很好的课程设计,公共空间,交通流动,基础设施,建筑形态,城市肌理,道路密度,精神场所这几组关键词是主要的设计考虑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基地site在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之一达拉维(Dharavi),里面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状况和对象,让这个project非常具有挑战性。下图为我们组8个队友正和两位导师游走考察达拉维贫民窟的一天:
当然后来还飞去了德里,Ahmadabad,Agra玩耍了一圈,其中看了康和柯布在印度的作品感触非常大,还有很多当地的古建寺庙。对于材料,光影,空间虚实都实地感悟到了许多,也算是studio学习的一部分吧。放上一张最喜欢的康设计的IIM:
在海外trip特别像是印度这种比较不靠谱儿的地方,组员间的互帮互助是必不可少的。local同志把酒店机票一条龙全包了特别好,到了当地我们一共两个男生路上走起来一前一后镇着队伍,逛了一天实在找不到地方吃饭就跑了个当地的到处飞苍蝇的破店子啃了几个印度飞饼,这种经历和友谊也是非常的难得。
10天考察完回新加坡以后就是正常的studio推进节奏了,先是整理资料,做research。真想说nus的同学们,真是太xx热爱research了,各种什么人口资料,家庭收入,水电供应,政府计划,职业构成,基础设施类型等等一大堆资料狂搜索分析了一个月,贴了几墙真是够了。可能是因为原来本科一学期能做2~3个设计,而这边就1个干到死,所以前期都做的特别细。为了一个case study一位大哥看了400多页的一本1980s年的书,反正就是这种节奏。也兴许是城市设计的尺度,越大的尺度就会越theory一些吧。放上两张studio现场图,大概是最后deadline通宵的那几晚拍的。我们studio有4个台式机可以捣鼓,外面还有个computer lab一堆戴尔和苹果座机随便用,做模型方面cnc,激光,3d打印啥的都不缺就是了,所以说是没啥短板。但是这专教氛围也真够怀旧,本科读的是很带感的loft改造的设计学院,现在研究生了在这种淳朴朴素的教室里,就是让人觉得没啥feel了,只是硬件够用,有个地方呆着,务实吧:
关于老师方面,一半毕业于英美名校比如eth,princeton,cambridge,harvard gsd,ucb,mit,tud,ucl,aa这种,另一半的大多是nus自家毕业的,也不乏一些hku的和tokyo u的老师。选studio还是看老师重要,nus也没啥特别风格,都是看导师个性。要真是说偏向于什么的话,结合之前说的那4个大类型还有做的东西来看,会比较偏向eth那种热爱建构的方向。但是更多是从纯设计或者纯技术层面上的发掘,少了那么一点文艺底蕴在下面。也无可厚非,因为新加坡自身也算是个文化沙漠,放在建筑上多是搞个生态建筑的文化(屋顶种树立面种植物半开放空间之类的)。
这边对于最终表达的图面要求,要吐槽一下,普遍水平不高,都丑丑的不在乎的感觉,当然一些零星的还是不错的。可能老师们更加注重整个的设计逻辑,还有研究过程。放上这学期studio最终的几张汇报成果图好了:
整个学期studio的大的deadline有3个,interim 1,interim 2和final presentation。基本上都是大截点前的几天要熬一熬,最后final前的两天一天睡了3小时一天睡了1小时,真是挺累b的,这些local倒是没事都跟鸡血了似的,可能是我老了。其他时候都时间挺充裕,有个7,8小时正常健康睡眠的节奏。反正说到底,熬不熬夜这种问题遇上group work还是不太好掌控的,但是个人作业的时候要是自己分配好,在nus绝对是没啥压力的,这毕竟是个坐落在养生胜地的健康的学校。整个学期studio的大的deadline有3个,interim 1,interim 2和final presentation。基本上都是大截点前的几天要熬一熬,最后final前的两天一天睡了3小时一天睡了1小时,真是挺累b的,这些local倒是没事都跟鸡血了似的,可能是我老了。其他时候都时间挺充裕,有个7,8小时正常健康睡眠的节奏。反正说到底,熬不熬夜这种问题遇上group work还是不太好掌控的,但是个人作业的时候要是自己分配好,在nus绝对是没啥压力的,这毕竟是个坐落在养生胜地的健康的学校。
P.S. 关于studio,再放几张前辈们去年的project供参考吧:
2. Research Methodology
这门课就是教你一套标准的写学术论文的方法论,什么hypothesis,literature review,qualitative和quantitative method等等专业的写thesis的理论。自己找一个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按照这套架构去发挥。期中先写一个draft,期末再次基础上再完善最后交个2500字的proposal。lecture时间很短,就是每节课给你过一个大的方面,普及梳理一下理论知识,tutorial是重头每一次一个小组上去做相应内容的汇报,然后老师会不时提问最后给个总结。我其实之前还是挺喜欢所谓的理论啊研究啊啥的,但是上完了这课真是觉得还是早点搞搞实践吧,那些读建筑博士的真是厉害啊。最后我写的题目是关于Cinematic Representation的,还算是比较有意思的个人感兴趣的东西所以硬着头皮写下去了,也为了研究生第二年的大dissertation(毕业论文)做个铺垫。其实这个课还是内容很充实,知识很丰富,导师人很好的那种,就是学的东西太抓狂。贴个reading assignment 的内容大家感受一下好了:
反正就是,这种咬文嚼字,念了白天到头来还是不太懂到底讲啥玩意的节奏。不过客观点说,应该是一种哲学思想存在于里面的,对于学术水平的提高,还是不错的。反正就是,这种咬文嚼字,念了白天到头来还是不太懂到底讲啥玩意的节奏。不过客观点说,应该是一种哲学思想存在于里面的,对于学术水平的提高,还是不错的。
3.Advanced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这门课本学期是做一个facade给一个摩天大厦,偏重于技术层面看课名也能猜到。lecture是一个韩国老师讲,我觉得内容啥的涉及了材料啊,构造啊还是可以的但是local都不是很喜欢,觉得这个老师说话没逻辑,假幽默。有一节课最惨的只去了一个学生,空空的lecture大room就一个同学,也真是汗颜了。tutorial导师是从外面的建筑公司请来的立面结构建筑师给我们专业辅导,感觉还不错。要分析给你的这个立面的条件优劣,用指定的材料(我们是ETFE一种膜材料跟水立方似的)去处理相应的问题。这个课和上面那个research一比,就显得非常的实际了。我们研究材料特性具有透光,可变,轻盈的属性,结合软件做了立面热辐射的分析,然后设计了单元体尝试去控制它的进光量,很简单的逻辑。队友有我们3个中国人还有1个荷兰同学2个韩国同学,都不是水货所以非常愉快而顺利地完成了,也没有怎么熬,所以group还是要拼rp选队友啊。最后交了A1的poster并且上台给汇报了完事,比较轻松欢乐的课。
设计的立面单元体们和细节图,做的非常的少女,韩国妹子的主意:
4. Theory And Elements Of Urban Design
此课大赞,关键是导师好,是一个特别和蔼可亲的德国老爷爷,后来了解才知道原来是tud建筑学院的前院长。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论文local发email和他argue说能不能从5000字减少点儿到3000呢,他上课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会儿,然后就说怕3000你们表达不出来的观点啊,但是也给你们少点到4000吧,真乃良心老师啊十分民主。讲的课也特别好,把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从古至今都给串了一遍,最后常常有很多的案例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讲解。其中讲了北京大栅栏,天津生态城,深圳大芬等等很多中国的例子很接国内气,他特别喜欢李晓东提了好几次土楼桥上书屋。tutorial也很不错,导师是教urban design的一个法国老师。一共写了两个大paper,第一个是group作业,每个组先选读一本书,我们是读edge city(一共有10本书可以选)关于美国边缘城市的,把理论先大概搞清然后再进行类比分析。我们延伸了一个是edge city in Asia还有一个是进一步的变形到smart city,从城市肌理,密度,功能,交通等方面去发掘一下异同。第二个paper是个人作业选的是historical identity关于城市历史保护的课题(这个一共有40个课题),研究了从欧洲巴黎,巴塞罗那,罗马到自己的家乡北京的一些相应措施。最终从urban texture,architecture form和human everyday activity三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这门课上下来不仅把基础的城市设计理论给摸了一遍,阴差阳错的对大studio那边也很有启发,我感觉urban design这个大方向也是以后nus建筑侧重的一个点。
edge city和historical identity的一些分析汇报图:
5. Samurai, Geisha, Yakuza As Self Or Other
最后这门课和前面4个不太一样,这个是属于在整个学校开放的那种大选修课,之前是4个学院里面必修的core courses。这课是关于日本文化的,翻译过来名字很奇葩叫做“武士道,艺伎,黑道的本我与他者”。本来想选个关于电影研究的但是最后阴差阳错选到个这,本来想想凑合上吧没想到这课的事情超级多。先要写个自己对一篇reading的response paper,然后有group的汇报和文本outline,最后还要考个试回答问题扯文章。我自己是仗着对日本文化还是有些兴趣,熬了10多篇reading慢慢搞下去,当然有时候作业是看电影还是挺赞的。总之要是对日本文化很有兴趣这种课是非常适合的,能够了解摸清很多真正内在的日本文化脉络。除了这门课很多其它的课也都可以选,生物,音乐,媒体,人文等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贴个list参考:
生活方面:
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穿衣服超级方便,短袖短裤搞定,就是有时候感受不到四季的变化,会觉得日子没啥新鲜感。吃的没有啥大差别,大部分都是中餐,自己做饭也方便不贵。nus食堂里面倒是啥都有,印尼啊西餐啊印度饭马来菜四川菜麻辣香锅,而且价格合理。因为是研究生所以要在外面租房,价格看你租的房子情况了,一个月rmb吧算是能租个不错的条件的了。出行的话公交地铁出租也很方便了,虽然有些小贵,但是跟北京上海的交通费也差不了太多吧。
说完衣食住行,再说下娱乐项目。平时自己没事的时候会去学校u town或者小区下面的健身房健健身,还有小泳池可以游游泳挺舒坦的。在家呆着的时候无非看个电影,看看剧或者打打游戏,偶尔出去和朋友去个影院吃个饭聊一聊,和在国内没差。数了数这学期得看了不下30部电影了,电视剧琅琊榜仙剑一权利的游戏也都过了一遍真是挺悠哉的。此外nus也有很多社团啊学生会可以报名。每个礼拜基本都有几个讲座,院里关于建筑的有,学校关于其他方面的也有,还有museum经常很多展览也很棒。
流水账还码了挺多,供大家参考,望有所帮助。
【王雯君的回答(15票)】:
熬夜。跟南洋理工的同学一起过年,后半夜醒着的都是国大的。
【李思扬的回答(2票)】:
哈哈,国大~~~
学习氛围比较浓重
当然也有好多本科同学们弄的那些活动
还有数不尽的讲座(可以蹭吃蹭喝什么的)
我喜欢国大的图书馆,虽然外表没有国内的看起来那么高大上。
但是确实让学生作为使用者感受比较好
基本上不用抢位子,考试周也一样,大家排排坐挤挤还都能相安无事。
数据库资源也异常丰富。
唯一要吐槽的就是空调开太冷
【王雯君的回答(24票)】:
啊哈,终于说到NUS了。前面几位已经把一些招生政策都说了,比如sm1-sm3.这些分别指的是不同阶段来NUS。我是国内本科毕业直接来这边读博士。因为平时比较喜欢和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玩,先说说 我对本科教育整体感受吧。
就我了解的范围内,NUS本科是比较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的。举个例子,不管是商科还是工科,大家作presentation的时候是基本都是正装出席的。有些国内的朋友来可能不适应或者直接很鄙夷的表情,说这打扮明显装-B。我不对朋友的评论作任何评价,其一是国外高校基本作个presentation正装出席是很正常的;其二也是与新加坡本地工作有关。大家以后出来工作上班基本都是这么穿,国内那种很休闲打扮就去上班的情况确实比较少见。
本科和国内相比的话,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关注个人,集体感是没有国内那么强烈的。本科生住在一个个hall里面,很多活动是以hall为单位,而不是班级为单位。上课的话也不是一个一个班一起上某些课。所以很少有那种宿舍情,班级归属感。不过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
本科生获得的机会比国内本科生机会要多。国大毕竟是新加坡两所最好的学校之一。如果在这边读本科,视野和机会都比国内大,能不能把握看你自己。另外,就考试本身难度而言的话,我觉得和国内差不多,平时课不会太多,项目作业的量则视具体科目而定。但最终成绩不是看你最后的期末成绩,而是综合考虑,教授们比国内的教授们授课方面要认真严谨一些。
就整体的硬件环境而言,比国内的大学都要舒适。不管是图书馆还是utown那边的设施,只要你是认真的娃,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其中资源的。
说说博士情况吧。稍微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世界排名这玩意儿虚得很。虽然说国大这几年基本亚洲第一第二的样子,但科研嘛,还是看己看老板,如果真出于对科研的热爱,去美帝科研吧。我老板也明白NUS和NTU博士含金量也就唬唬中国国内的一些人,直接说明,想混出个头的还是要去欧美名校博士后搞个几年。倒是如果就打算回国发展,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985那群学校连美帝名校博士毕业的都不一定有机会,所以很多要么去二本,三本混,要么在研究所混,去工业界混的比例不是很高。老实说,本人就读得不快乐,所以干脆直接地quit。说了这么多,无非就两点:1.国大环境不错,你会在这儿生活得比较舒服。本科教育和职场需求比较紧密,也可以作为去欧美名校的跳板。2.科研的话,大家第一选择还是美帝吧。
【徐十九的回答(51票)】:
所谓NUS 即national university of stress,national university of sleepiness,national university of slippers。
【CrystalChang的回答(7票)】:
读了一年多之后 大学排名什么的看淡了。。。
【终身不笑者的回答(4票)】:
首先声明一下哈~答主是读的金融工程~所以我就根据本人经验讲一下金融工程的内容了哈!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整个亚洲首屈一指的院校,名声响当当的。在QS公布最新2015年亚洲大学排行榜中,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稳坐亚洲排名第一宝座。结果公布期间,NUS立马傲娇地把自家官方网站改版,整个界面上只有一个“1”字赫然入目,下注“First In Asia”, 一点也不谦虚。
在这样傲娇的院校读硕士,尤其是读金融工程硕士,课程难度之大,教授学术及业界能力之牛逼,同学综合能力之高,都是可想而知的。
我花了一年半修完十门选修课,外加撰写了一篇学术毕业论文,大多数的时间都用于上课学习、写作业、实习以及社交上了。
在本人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由于数学及编程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常常跟不上教授的进度(大多数学生的反应都是觉得好多教授教导的课程难度特别高,听得云里雾里的)。 于是第一学期的场景常常是这样的:
印度小伙伴:Aqua,让我们一起去UniversityStudio玩吧?
我: 不去了……我要写作业……好多作业
德国小伙伴:Aqua,我们一起去克拉克码头(ClarkQuay)喝酒吧?
我:不去了……这段代码还没编出来……
美国小伙伴:Aqua,我们一起去夜店玩吧,今天是lady’snight,入场免费加附赠3杯酒?
我:不去了……上了一天的数学课,大脑好累……让我静一静
作为一个双脚已经跨入东南亚金融圈的职场新手,我可以简单地概括一下新加坡的金融环境。新加坡是全球排名第四的金融中心,在亚洲排名仅次于全球排名第三的香港。在新加坡,三个地铁站 Tiongjong Pagar, Raffles Place, City Hall 的街区就囊括了许多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顶尖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房地产巨头、以及各种行事低调但是掌管上亿资金投资的HedgeFunds. 总体而言,新加坡的金融业是欣欣向荣的。
如实而言,作为一个可以流利使用中文英文的华人,在新加坡学习一个金融专业,并留下来找工作是非常有优势的。同时,由于中国大陆金融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新加坡对于熟悉中国国情的大陆人才也是求贤若渴的。
1.专业基本要求
抛开基本的本科院校排名、G/T成绩暂且不论,我认为有勇气选择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最好有这三个方向的知识基础。一是对金融行业的理解,譬如基本了解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定义、定价及特性等。其二是良好的数学功底。由于硕士期间会学习大量的金融模型,这就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功底。(数学系的学生来选读金融工程专业往往不会觉得太吃力)。甚至在后期学习高难度的随机数学时,扎实的数学功底能让学生更好的应付这门功课。其三是具备编程意识,能学习编程并应用到课业工作中。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语言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语言:Matlab,R, C++, SQL, VBA,SAS等。
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一定要在以上三个方面有这扎实的功底,也可以在1-2年的课程学习中逐渐发展完善这些技能。但是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绝对能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
2.课程的类型和师资力量
如上所言,课程主要为三个方向的课,也可能在一门课当中运用到两个方向的知识技能。
A.金融知识课程。譬如Derivatives and Fixed Income, 这门课会涉及到对金融衍生品和固定收益产品的讲解,包括简单的定义、如何定价估值、如何运用于交易中、如何做好相应的风控等。
B.数学知识课程。譬如Stochastic Calculus andQuantitative Methods这门课,简单阶段涉及到基本的统计学理论,复杂阶段涉及到随机游走、布朗运动等。这些数学知识大多数都可以运用到后期的金融建模中。
C.编程课程。教授会讲解编程的运用,简单的如运用excel做价值模拟,复杂的则是运用更加晦涩的编程语言。
D.跨学院课程。RMI也同个别学院合作,提供跨学院课程,比如商学院的会计课程等。
E.为期一周的海外名校项目。每年夏天,MFE都会同海外名校诸如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等合作,推出为期一周的项目供学生参与。
说到这里一定要提及国大风险管理学院(Risk ManagementInstitute)的各色牛逼教授。RMI从各国、各学院、业界各领域请来了许多数一数二的人物作为授课教授。比如曾经教导我Seminar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的Yu教授,自身发表的探测金融泡沫的论文就曾经享誉全球,是这个领域的第一人,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教授都是Yu教授的座上宾。再比如Fabio教授是国际顶级投行的MD,他来教授编程课程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再或者教授随机数学的Uwe教授,能把十分复杂的数学课程讲解得深入浅出;再一查他的简历,牛逼得让人瞠目结舌。
学院也经常会邀请卓越的业界校友回校提供实业经验的讲座、或者从普林斯顿等名校来访的知名教授提供客座讲解等等。
3.实习与就业机会
MFE的新一届Director非常给力!由于她的辛勤牵线,整个专业的学生不定期能收到各种实习、就业的职位信息。由于项目空前的成功,往届的校友都留在新加坡的金融业做着各式各样的工作,他们也非常乐意为自己的校友提供机会,常常为公司推荐自己项目的校友。
MFE也经常举办晚宴、酒会,邀请各行业的校友回校同应届学生交谈交际,让在校学生能更多地接触行业信息,建立人际关系网,取得就业实习的机会。
就我那一届的学生而言,第一个学期过后,所有的人基本都在新加坡各大银行、基金、研究机构、交易所拿到实习机会;有不少应届生也凭借实习期间优秀的表现,顺利留下转正,取得工作签证。
4.生源背景与毕业去向
当然,并不能说选择了NUS MFE项目就走上了人生高富爽、白富美、金融大卡的康庄大道。
从进入这个项目就读以后,我就一直在不停地反思这个选择是否是适合我的。 客观而言,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留学生在读完金融工程硕士项目后,依然很难在新加坡本土找到工作。高学历意味着公司需要支付给你高工资,可是应届生的工作能力却是与学历完全不匹配的。
就读MFE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毫无工作经验的,这一类只有30%的学生在新加坡留下并找到工作;其余的大多选择回国,他们往往在回国后很好地实现了就业并找到相关的工作,前景都相当不错。其二是已经具备工作经验,但是想要转行的人。他们大多数从事金融行业的中后台工作,譬如IT,Risk. 在就读MFE后,他们得以成为交易员Trader、Quant等等。
欢迎私信来问~
————————————分割线————————————————
公众号求关注~~~~
【寇紫君的回答(2票)】:
【学习篇】
1.选课和考试
这里讲到的是NUS的授课类硕士,主要针对大部分理工科生。授课类硕士以修满学分完成学业为主,跟NTU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授课类硕士可以用一年来完成学业,部分学生则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多数专业需要完成10门课,少部分同学都选择每学期完成五门课,75%以上的学生都是这样完成自己的硕士课程的,剩下一部分需要用三个学期完成自己的全部课程,基本每学期选3门左右课程来完成。还有25%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获取硕士学位,一种是完成9门课加一个independent study,此类需要一个essay加一个PPT和一个Presentation;另一种是完成8门课加一个project,此类需要一个paper,加一个PPT和一个精彩的Presentation。NUS的成绩考评主要分为作业(Assignment)、测试(quiz)、考试(Exam)、项目(Project)、根据不同老师的要求,每个课程的成绩评估组成部分是不一样的。大多数课程都有笔试,而且所占分数比例比较大。对于不同的专业,期末笔试所占绩点的比例从40% 到65%都有,而NTU基本上是各占50%。对于可以顺利毕业的平均绩点要求,NTU为CPA高于2.5,而NUS的要求则是CPA高于3.0。
据同学们说,NUS的课程多偏向理论研究,但是与国内不同的的是,这些课程也都会要求做project,大多都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project,对于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着很大的考察效果。
2.DET考试和学英文
申请NUS授课类硕士者,若英文成绩不达标(6.5或者托福85分),则根据学校的要求,学生在抵达新加坡,完成报道程序后,参加本校组织的英文加试Diagnostic English Test,简称“DET”考试,一般如果是在申请时来不及提供英文成绩,但是水平足够的学生,都可以顺利的通过DET考试。
DET考试主要是考英文作文,同学们说类似于托福和的作文,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和面试。若不能顺利通过,则需要加读一段时间的英文课程,学校会根据DET考试的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分班,老师讲授的一般是学术写作技巧,这主要针对那些英文稍弱的同学,在未来写paper时不至于辞不达意,也为了让大家可以在考试和做作业时不被英文论述题难住,上一篇NTU考试篇讲过,这边理工科的考试主要以论述题为主,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考试难度,考试和做作业需要一定的英文写作水平才可以。
3.专业选择与就业
无论是长假还是短假,建议童鞋们没有特殊事情的话,就不要回国了,联系校内的教授进实验室做兼职,如果同学们努力去争取,一般都可以找到。在院系内网、布告栏、通过熟识的学长都可以解除到相关的信息。一般授课类硕士一般两个学期既可以完成,最多三个学期,当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学期,适应了新加坡的生活和学期,在第二个学期开始我们就要着手准备找工作的事宜了。一般看教授大方的情况,针对理工科生,一般每周工作10小时-12小时,每小时10新币是有的。
就上一届学生反馈比较好就业的专业为:土木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一般在毕业前的一学期都可以找到月薪新币/月起薪的工作。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